突发性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群众利益等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通常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性、不同程度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对于政府和社会的应对具有极大的挑战。
自然灾害是最常见的突发公共事件之一。
地震、台风、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受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影响。
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救援和救助灾民,恢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秩序。
安全事故也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种。
例如交通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等,这些事故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政府需要调查事故原因,追究责任,加强安全监管,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公共卫生事件也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类。
例如非典、艾滋病、流感等疫情,以及化学物质泄漏、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事件,这些事件具有高传染性和高毒性,威胁公众健康和安全。
政府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疫情和扩散,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措施包括预防、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方面。
政府需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系统建设,提升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同时,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社会组织的应急救援工作,规范公众的行为维度,提高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对于政府和社会的应对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政府需要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和安全意识。
只有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突发性公共事件
上周,参加滨海新区举行的镇街科级公务员培训,感触很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思考了许多东西,现就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谈谈我的体会。
这两年,国际国内发生了许多社会影响重大、危害后果严重的突发性公共事件。
国内:西藏拉萨等藏区发生打砸抢骚乱事件,胶济铁路发生列车脱轨相撞事件,安徽阜阳发生大规模手足口疫情,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玉树地震和甘肃泥石流,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国际上:席卷全球的非典、粮食危机,美国发生次贷风波,缅甸遭到强热带风暴袭击,日本发生8级大地震以及核泄漏,等等。
那么,什么是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应如何应对和处置,将危害与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已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个公民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何为突发性公共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国际上称之为危机事件,中国俗称“天灾人祸”。
它一般由地震、海啸、疫情、矿难、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政治骚乱等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和利益冲突而引发,严重时会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分类一是自然灾害。
二是事故灾难。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
四是社会安全事件。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点一是发生具有偶然性。
二是演变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或无规则性。
三是结果具有社会震憾性和危害性。
四是处置具有紧迫性。
五是发展具有两面性。
四: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一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虽然积极防御,但突发性公共事件不但没有呈下降趋势,反呈频发态势,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有增无减。
缅甸热带风暴袭击中死亡人数已超过3万人,西藏拉萨打砸抢烧骚乱事件经济损失超过3个亿;二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在全球范围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已由个别孤立事件变成普遍现象,由偶发事件变为频发事件。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性甚至可能跨出国界,扩散、蔓延到邻国,引发国际纠纷。
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因操作不当导致爆炸,松花江水域数百公里被污染,国内哈尔滨考试,大网站收集市民抢购饮用水,国外引起俄罗斯的抗议及索赔,使我国声誉受损;三是危及执政党的地位。
突发公共事件名词解释
突发公共事件名词解释一、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的,对公众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或者已经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和危害性的特点,对社会秩序和公众安全造成重大冲击。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突发公共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2.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巨大灾难性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干旱、雪灾等。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大。
2.1.1 地震地震是地球物理现象中的一种,是指地球表层发生的震动。
地震常常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可以造成地表破裂、土地滑动、城市倒塌等严重后果。
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1.2 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位增加,超出了原有河道或容量极限,导致周围地区被水淹没的现象。
洪水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农田退化、道路中断等问题,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例如,1998年中国发生的洪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事故灾难事故灾难是指由于技术、管理、伦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
事故灾难的发生常常伴随着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2.2.1 核事故核事故是指核能反应堆、核电站等核设施发生的事故。
核事故可能导致核辐射泄漏,对人类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例如,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事故,给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核污染。
2.2.2 铁路事故铁路事故是指发生在铁路上的事故,包括列车相撞、脱轨、放火等。
铁路事故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和列车延误。
2.3 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的、大规模的、有害的事件,对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福祉产生重大影响。
公共卫生事件可能由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等引发。
2.3.1 传染病疫情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特定地区或特定人群中大范围传播的事件。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例(3篇)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例处置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传染病)应急预案学校是传染病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因此为了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___性发热、水痘、流脑、非典等公共卫生___的处理,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中传播,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一、预防传染病具体措施:1、建立学校公共卫生___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为落实应急预案要求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设备条件。
2、学校建立卫生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传染病流行季节,卫生室医护人员和班主任老师要密切配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课(初中)、健康知识讲座(高中)黑板报、广播台宣传卫生防病知识,___师生一般的防病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
4、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的学习场所、生活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学生要注意经常开门开窗,保证教室、宿舍空气的流通。
5、一旦发现学生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做到及时到卫生室诊治并通知家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由学校派员带领学生进行就医。
二、等级划分与应急处臵:(一)第一级传染病事件:1、确认划分:(1)流感。
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一个班级病例在___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___例以上,___例以下。
(2)___性发热事件。
在近___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一个班级病例在___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___例以上,___例以下。
(3)水痘。
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___例以下。
(4)流脑。
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淤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
突发性公共事件
普遍性是指突发性公共事件影响的区域比较广,涉及的人员比较多。往往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此行业、 此地区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可能影响到彼行业、彼地区。这种连锁效应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危机变得复杂化, 已经超出了纯粹的经济、纯粹的政治和纯粹的文化话题,变成一种含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社会危机。突发性公共 事件的这种特点增加了人们处理危机的难度。
突发性公共事件
在较短的时间内急速爆发的事件
01 名词解释
03 应急机制
目录
02 特点介绍 04 暴露出的问题
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急速爆发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危机。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 普遍性和非常规性三个特点。
名词解释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 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非常规性决定了在非常时期使用非常手段的可能。所谓非常手段就意味着不同于一般解决 问题的手段,反向地看,它带有一定的“负作用”。但是从功能上讲,这是解决危机的最有效抑或最便捷的方法。 在此次防治“非典”的过程中,政府为了防治疫情的扩散,对“非典”患者、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和居住场所 实行强制性隔离措施并制定了相关条例。
特点介绍
普遍性
突发性
非常规性
突发性是指事情发生突然,出乎人们的意料。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爆发偶然因素更大一 些,因为它几乎不具备一般事物发生前的征兆。二是突发性公共事件留给人断。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这种特性为人们建立社会危机预警机制提出了难题,因为预 警机制是建立在大量数据、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的,没有这些东西,预警机制便无从形成,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 突发性却使人们很难得到足够丰富的数据、信息和资料,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突发性传染病、食物中毒、化学中毒、放射性污染等原因引起的突发性疫情或大规模伤亡事故。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事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分级管理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有助于统一管理、准确评估和科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全。
一、一级响应。
1. 发生大规模传染病或疫情暴发,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2. 发生严重食物中毒或化学中毒事件,影响范围广泛,危害严重;3. 发生放射性污染或其他大规模伤亡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4. 其他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事件。
二、二级响应。
1. 发生中小规模传染病或疫情暴发,有扩散趋势,需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2. 发生局部性食物中毒或化学中毒事件,影响范围较大,危害较大;3. 发生局部性放射性污染或其他中等规模伤亡事故,造成一定社会影响;4. 其他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的突发事件。
三、三级响应。
1. 发生局部性传染病或疫情暴发,有一定传播风险,需要采取相应防控措施;2. 发生个别食物中毒或化学中毒事件,影响范围有限,危害较小;3. 发生个别放射性污染或其他个别伤亡事故,造成局部社会影响;4. 其他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
四、四级响应。
1. 发生个别传染病或疫情暴发,传播风险较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2. 发生个别食物中毒或化学中毒事件,影响范围极其有限,危害微小;3. 发生个别放射性污染或其他个别伤亡事故,局部社会影响微弱;4. 其他对公共卫生安全影响微弱的突发事件。
以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各级响应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及时响应和相应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监测、应急预案制定和资源保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全。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危害,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严重损害,需要立即处理的公共卫生事件。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体制,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实行分级负责。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动各方面力量,协同开展应对工作。
(5)科学处置,依法规范。
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1 组织指挥体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和现场应急指挥部三个层次组成。
(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
(2)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
(3)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由事发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
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
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危害,引起全球关注、全国性响应和全社会动员的突发事件。
为做好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国家制定了分级标准,以便在发生事件时能有序、快速、有效地应对。
一、国家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标准国家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为最高级别。
一、一级事件的特征:1. 突发性、危害性、广泛性、难度极大。
2. 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极为严重,对社会安全和稳定造成极大威胁。
3. 发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政治、经济后果,甚至可能引起国家政治体制、安全和稳定的危机。
4. 对国内和国际稳定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应由中央政府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迅速加强应对。
二、二级事件的特征:1. 突发性、危害性、较广泛性,易于控制。
不利影响。
3. 发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政治、经济后果,但不会引起国家政治体制、安全和稳定的危机。
4. 对国内和国际稳定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应由省级以上政府利用本地资源,迅速加强应对。
二、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标准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三级,三级为最高级别。
一、一级事件的特征:1. 突发性、危害性、广泛性、难度较大。
2. 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严重,对社会安全和稳定造成较大威胁。
3. 发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政治、经济后果,但不会引起国家政治体制、安全和稳定的危机。
4. 对国内和国际稳定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应由省级政府等加强应对。
二、二级事件的特征:1. 突发性、危害性、较广泛性,易于控制。
不利影响。
3. 发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政治、经济后果,但不会引起国家政治体制、安全和稳定的危机。
4. 对国内和国际稳定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应由地级市政府等加强应对。
三、三级事件的特征:1. 突发性、危害性、局部性,易于控制。
2. 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较小,对社会安全和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对手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对手册第一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3)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与分类 (3)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与影响 (3)1.2.1 危害 (3)1.2.2 影响 (3)第二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策略 (4)2.1 预防措施与策略 (4)2.2 预防体系构建 (4)2.3 预防宣传教育 (5)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 (5)3.1 监测体系与预警机制 (5)3.1.1 监测体系概述 (5)3.1.2 预警机制 (6)3.2 信息收集与处理 (6)3.2.1 信息收集 (6)3.2.2 信息处理 (6)3.3 预警信号的发布与响应 (7)3.3.1 预警信号发布 (7)3.3.2 预警响应 (7)第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8)4.1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8)4.2 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8)4.3 应急处置流程 (9)第五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 (9)5.1 现场调查与评估 (10)5.1.1 事件报告 (10)5.1.2 现场调查 (10)5.1.3 评估风险 (10)5.2 现场救援与处置 (10)5.2.1 救援队伍组建 (10)5.2.2 救援物资准备 (10)5.2.3 救援措施实施 (10)5.3 现场消毒与防疫 (10)5.3.1 消毒范围 (10)5.3.2 消毒方法 (10)5.3.3 防疫措施 (10)5.3.4 宣传教育 (11)第六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 (11)6.1 医疗救治体系与资源调配 (11)6.1.1 医疗机构 (11)6.1.2 医疗救治队伍 (11)6.1.3 资源调配 (11)6.2 医疗救治流程与规范 (11)6.2.1 疫情报告与评估 (11)6.2.2 患者救治 (11)6.2.3 信息管理 (12)6.2.4 质量控制 (12)6.3 医疗救治质量控制 (12)6.3.1 建立质量控制组织 (12)6.3.2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12)6.3.3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 (12)第七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 (12)7.1 心理干预原则与方法 (12)7.1.1 心理干预原则 (13)7.1.2 心理干预方法 (13)7.2 心理干预队伍与培训 (13)7.2.1 心理干预队伍 (13)7.2.2 心理干预培训 (13)7.3 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13)7.3.1 评估指标 (14)7.3.2 评估方法 (14)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14)8.1 信息发布原则与流程 (14)8.1.1 信息发布原则 (14)8.1.2 信息发布流程 (14)8.2 舆论引导策略与方法 (15)8.2.1 舆论引导策略 (15)8.2.2 舆论引导方法 (15)8.3 信息传播与舆论监控 (15)8.3.1 信息传播 (15)8.3.2 舆论监控 (15)第九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动员与参与 (16)9.1 社会动员原则与措施 (16)9.1.1 社会动员原则 (16)9.1.2 社会动员措施 (16)9.2 社会力量参与方式与渠道 (16)9.2.1 社会力量参与方式 (16)9.2.2 社会力量参与渠道 (17)9.3 社会动员效果评估 (17)9.3.1 评估指标 (17)9.3.2 评估方法 (17)第十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合作与交流 (18)10.1 国际合作原则与政策 (18)10.2 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18)10.3 国际援助与协作 (19)第十一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恢复与重建 (19)11.1 恢复重建原则与策略 (19)11.2 恢复重建规划与实施 (20)11.3 恢复重建效果评估 (20)第十二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 (20)1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概述 (21)12.2 案例分析与启示 (21)12.3 案例经验总结与借鉴 (22)第一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与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无明显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并对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一、工作目标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采取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监测与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警,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2)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降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
(3)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公共卫生意识,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应急工作依法进行。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
(3)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应急物资、设备、资金等及时到位,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组织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等。
3、建立专家咨询组,为应急指挥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4、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协同配合,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5、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挥基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卫生监管。
(2)加大对卫生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例(三篇)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例一、前言____年,全球范围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以往的人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全面应对是至关重要的。
本应急预案旨在提供一套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系统的应对方案,以指导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和社会各方做好紧急情况下的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和分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性的、影响面广泛的、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各种传染病疫情、突发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事件等。
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方式和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传染病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流感、肺炎、传染性疾病等。
2. 环境污染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化学溢漏、核辐射泄露等。
3. 食品安全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食品中毒、食品污染等。
4. 生物恐怖袭击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生物武器袭击等。
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和目标1. 保护公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到人民至上。
2. 高效快速的应急响应,迅速遏制疫情扩散。
3. 科学、公正、透明的信息发布,增加公众信任度。
4. 多部门协同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5. 指导和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应对能力。
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架构和职责1. 中央应急管理指挥部:负责制定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决策,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救援和物资供给,指导地方的应对工作。
2. 地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本地区的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应对工作。
宣传、教育、组织人员疏散和转移,协调医疗救治和物资供给等。
3. 卫生部门:负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理,制定疫情防控和应对措施,组织力量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提供医疗援助和紧急救治。
4. 公安、武警部队: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协助其他部门保障公共秩序和人民生命安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的、突然发生的、具有传染性、危害性、复杂性和危急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食物中毒、医疗事故等。
这些事件可能会造成许多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及早发布信息:对于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局应该及早发布信息,让人民了解该事件的情况、对策和预防措施。
及时发布信息不仅有助于群众的自我保护,还有助于稳定公众情绪。
2. 制定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应该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定防疫方案和落实措施,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3. 实施控制措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包括关闭公共场所、限制人员流动、实施隔离。
在控制事件规模的同时,也要确保公众生命安全。
4. 调动医疗资源: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及时调动社会资源,保障医疗资源供应、人员调度和医疗物资储备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和救治。
5. 加强宣传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确保公众掌握正确的卫生知识和正确的预防措施。
6. 强化监督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政策措施得到全面执行,以及治疗、隔离、检测等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7. 透明公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应透明公开信息,让公众了解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和效果,并及时回答公众的疑问和关切,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综上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的原则,是保护公众健康和安全,并尽可能减少事件造成的影响。
这些原则不仅能够提高处理事件的效率和精度,还能够让公众更加信任政府并减少社会恐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并具有传染性或大规模影响的疫情或疾病爆发,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这些事件通常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 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突然发生,没有任何预兆。
例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就是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性使得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无法提前做好准备和防范。
2. 不确定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初期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和了解,因此人们对事件的影响和发展趋势难以确定。
例如,在新冠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人们对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方面的了解非常有限,这使得相关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变得困难。
3. 快速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等途径迅速传播。
例如,新冠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短时间内就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
快速传播使得事件的规模和影响范围迅速扩大。
4. 社会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
例如,新冠疫情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旅行限制和封锁,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社会影响方面还包括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如焦虑、恐慌等。
5. 紧急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病例数量、遏制传播、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
例如,当出现疫情爆发时,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迅速组织人员开展疫情调查、隔离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等紧急措施。
6. 协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合作,协调行动,形成合力。
例如,在新冠疫情中,政府、医疗机构、科研单位、社区组织等各方要紧密配合,共同应对疫情。
7. 风险不均衡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不同群体和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存在风险不均衡性。
例如,在新冠疫情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以及医护人员等高风险人群更容易感染和发展为重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点对于应对和管理这些事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了解和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减少事件的影响和伤害。
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的、规模较大的、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这类事件具有突然性、危险性、复杂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会造成公共信任的破坏和社会紊乱,成为当今社会治理面临的重大挑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事件,其涉及面广,如传染病的爆发、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食品安全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就需要迅速、有效地予以应对,以尽快消除影响,降低损失,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国政府建立了应急机制和协调机构。
首先,政府需要严格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扩散速度等因素进行判断和评估。
其次,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明确应对责任部门和工作流程,以确保应对措施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协调和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合力,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此外,对于个人而言,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增强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遵守防控措施,减少风险,同时保持乐观和理性,配合政府和专业机构开展各项防控措施,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
总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它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威胁,也挑战了我们的智慧和应对能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协力、共同抗击,才能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在传染病爆发的情况下,病菌会通过飞沫、接触和气溶胶等方式进行传播,引起大规模感染。
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事故也会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和健康风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及应急处置理论知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及应急处置理论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性传染病、突发性食物中毒、突发性化学中毒、突发性环境污染等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大规模发生且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应急处置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和措施,以减轻伤害、挽救生命、保障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和公共服务。
1.应急响应体系应急响应体系是指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组织相关部门和力量,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管理工作,分为四个层级: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各级响应的组织机构、责任人、行动计划和响应要求有明确的规定。
2.风险评估和预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需要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
风险评估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科学的判断和预测。
预警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向相关部门、机构和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告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醒各方采取必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信息管理与传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管理与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部门需要及时收集、分析和研判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向社会公布真实、准确、透明的信息,以提高公众的知情水平、认知度和应对能力。
同时,还需要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并解答疑问,避免谣言的传播。
4.资源调配和物资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社会资源和物资供应造成压力。
因此,需要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加强物资的储备和保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合理调度和分配医疗、防护、消毒等物资,以满足救治需求和人员防护的需要。
5.协调合作与专家指导6.社会心理援助和后续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个人和群体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
因此,在应急处置工作中,需要提供社会心理援助和后续服务,对受到影响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整版)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整版)1. 背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未预期发生、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疫情严重的突发性疾病或突发性卫生事件。
这些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是防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措施。
2. 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迅速响应和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减少患者感染和疾病传播,并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预案的实施还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3. 应急预案内容3.1 事件预警和监测- 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做好突发疫情的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
-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及时获取国际突发疫情信息,加强对国际疫情的监测,确保及时掌握并采取应对措施。
3.2 紧急响应措施- 建立灵活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指挥机构和责任人员。
- 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按照预案要求组织调动医疗资源和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 对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员进行隔离和治疗,控制疫情的蔓延。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3.3 情报收集和信息发布- 建立完善的情报收集和信息发布机制,及时获取突发疫情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 进行科学准确的信息评估和分析,发布及时、准确的信息,防止谣言的传播。
3.4 医疗救治和物资保障- 加强医疗资源的储备和调配,确保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 做好物资储备和供应保障,包括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储备和分发。
3.5 应对措施评估和总结- 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预案的相关内容。
4. 应急预案的实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照预案内容,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5. 预案的修订和完善针对实际情况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的修订和完善,以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本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完整内容,希望能够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概述1.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突然发生的,无法预测和预防。
例如,疫情爆发、食品中毒等突发事件都属于这一特点。
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需要迅速应对。
2.快速扩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以快速扩散为特点,可以迅速传播到较大范围内的人群。
这种快速传播往往使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程度加剧,对公众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冲击。
3.不确定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往往伴随着许多不确定性。
例如,病原体、传播途径、潜伏期等信息往往在事件初期是不确定的。
这给应对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4.多方面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疫情爆发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停滞和人员流动的限制,从而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的冲击。
5.群体易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会选择特定易感人群进行传播,如免疫力较弱的儿童、老年人等。
这些易感人群往往对疾病的感染和后果更加敏感,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
6.需要综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需要综合的应对措施,涉及到卫生、医疗、防控、宣传等各个方面。
这需要卫生部门、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多方合作,共同应对。
7.媒体关注度高: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媒体通常会高度关注。
媒体的报道和宣传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公众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
8.境外传播: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不再局限于一些地区或国家,而往往会跨越国境进行传播。
这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和应对的复杂性。
以上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些特点概述。
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合作是保护公众健康和减轻事件影响的关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名词解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名词解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迅速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或其他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它可能导致大规模人员感染、疾病暴发、多人死亡,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引发全球危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以下特点:1.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疾病或事件以突然的方式出现,没有提前的迹象或警告。
它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传播,导致大规模感染。
2.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涉及传染病或具有传播性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或其他途径进行传播。
由于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增加,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会更快。
3.社会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广泛而严重的影响。
当大量人员感染并需要医疗救治时,医疗资源可能不足,医院和医护人员可能不堪重负。
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致人们对公共场所和社交活动的恐惧,导致商业活动瘫痪,旅游业受损,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4.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可能不受地域限制,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全球化进程中,人们的旅行和交流活动增加,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需要全球协作和合作来应对。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国和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早期预警机制:各国建立了早期预警机制,通过监测疾病的传播和变异情况,发现和报告潜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紧急响应机制:各国建立了紧急响应机制,包括组建专家团队、制定应对方案、调配医疗资源等,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国际合作: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分享信息、技术和医疗资源。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协助各国制定政策,指导应对措施,并协调国际援助。
4.公众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的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5.医疗资源保障: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和储备,提高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包括增加床位、提高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供充足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的短板之突发性公共事件——以贵阳公交纵火案为例课程名称:行政案例分析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年级:政治131学号:1303010178学生姓名:饶乃进指导教师:王松老师2016年10月27日公共管理的短板之突发性公共事件——以贵阳公交纵火案为例摘要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需要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是对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能力的考验,是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反应。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预防,考验政府的未雨绸缪的能力,如果能防患于未然,一切损失都可以避免。
突发性公共管理事件的事中处理,如果事件发生已不可避免,若政府能快速启动紧急预案,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损失降至最低,最大限度挽回和避免不必要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政府积极的表现。
事件突发发性公共管理的善后管理,也是突发性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的安抚善后处理,有助于恢复社会情绪,直接影响着政府公信力。
因此,政府公共管理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事件紧急预案管理缺位案例陈述事故回顾2014年2月27日12时37分,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一辆至油榨街方向的237路公交车在云岩区金阳南路野鸭塘小学附近突然起火。
事故造成6死35伤。
目击者王涛是贵阳市一家汽车维修站的员工。
事发时,他正在距事发地不足40米的站内看报纸,“听到了好多女人的哭喊声,声音很大很尖利。
”王涛循声望去,看到一辆公交车停在了金阳南路的超车道上,尾部已经起火,“当时明火不大,但浓烟滚滚”。
王涛随即叫两位同事拿上维修站内的灭火器灭火。
“我们走到公交车前挡风玻璃前,刚想灭火的时候,车厢内的火势突然变大了,烟也变得更多。
隔着挡风玻璃,里面什么也看不见,全都是烟。
”为安全起见,王涛和两位同事只能退到安全地带。
从王涛提供的一段客车燃烧的视频中可见,火势高约四五米,大火夹杂着黑烟从车窗不断往外蹿出。
王涛称,在汽车燃烧后15分钟左右,消防车赶到了现场实施救援。
“这时候,火已经变小了,但汽车早已经烧成了一个空壳,面目全非”。
政府回应当天下午,贵阳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名为《通报》的消息。
这则只有93个字的消息写道:2014年2月27日12时37分,贵阳市一辆237路公交车在云岩区金阳南路发生燃烧,伤者已全部送达医院进行救治。
同时,市委市政府已组成工作组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燃烧原因正在调查中。
当天下午15时34分,新浪认证信息为贵阳市委宣传部的微博“@微博贵阳”编发信息,全文转发了这条93个字的消息,结尾加上了#贵阳公交车自燃#的话题框。
这是不少人最早从用户较广泛的公共信息平台上看到官方对这一突发事件发布的权威信息,此时距离事发已经过去将近3个小时。
公交车到底因为什么燃烧?究竟有多少人死亡?司机有没有自顾自逃生?在公众一连串的疑问面前,官方发布的93字信息并没有给出答案。
28日上午10时许,不少记者接到了贵阳市将针对这起公交车燃烧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新闻发布会11时在贵阳市行政中心召开,此时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了22个半小时。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贵阳市政府秘书长、市应急办主任安九熊面色凝重,他不止一次表达了政府对不幸遇难者的哀悼。
在他大约12分钟的信息发布中,通报了遇难者人数从5人增加到6人,较昨天新增的一名遇难者,是在清理现场时发现的一名婴儿。
同时通报了遇难者的个人基本信息。
从事发起,公安等相关部门组成专门的调查组,对沿线的视频监控进行调取,对伤者及其他现场目击者进行调查取证,并开展技术鉴定工作。
安九熊还介绍了35名受伤乘客的救治情况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情况。
在安九熊介绍完情况后,主持人随即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没有给现场记者提问的机会。
事实上,公众通过这场新闻发布会清楚地知道了遇难者和受伤者的情况,但不了解事件调查的最新进展。
网友“岩磊”直言:公众关心的是尽最大限度还原现场,而不是领导多忙。
事故调查根据贵阳消防提供的现场照片可知,此次发生自燃的公交车为厦门金龙客车生产的LNG清洁能源XMQG119G2车型。
金龙客车官方网站显示,该车型为柴油、天然气双动力,辅助配置有2个4KG灭火器,发动机舱配有3个自动灭火装置,安全锤5个(后挡处1个)。
当地市民称,目前贵阳的7、11、25、19、311、237等线路都用的是这款车。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金龙公司董事长秘书办公电话,但截至发稿无人接听。
据报道显示,2013年1月,贵阳市宣布当地已完成全部1850辆公交车的“油改气”工程,拖着“黑尾巴”的公交车在贵阳成为历史。
贵阳也成为当时国内使用液化天然气公交车数量最多的城市。
2014年2月28日13时20分许,贵阳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贵阳公安发布消息称,“2.27”贵阳公交车燃烧案犯罪嫌疑人已经锁定。
相关调查取证查明,苏大华因家庭矛盾纠纷,迁怒于社会,产生在公交车上放火的恶念。
2014年2月27日上午,苏大华购买白色塑料桶,加注汽油,并装进其事先准备的红色口袋后,乘坐牌照为贵AU3176的贵阳市237路公交车。
当天中午12时许,公交车行驶至金阳南路野鸭小学附近路段时,苏大华在公交车后门用随身携带的打火机点燃汽油,公交车起火剧烈燃烧,造成车上6名乘客死亡,30余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公交车被烧毁。
苏大华在放火过程中亦被烧伤,后翻窗逃离。
案件审理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15日对“2·27”贵阳公交车放火案进行一审宣判,被告人苏大华因犯放火罪被判处死刑。
庭审中,被告人苏大华对公诉机关指控其犯放火罪的事实无异议,当庭表示认罪。
贵阳中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苏大华目无法纪,无视公共安全,因个人家庭矛盾而迁怒社会,在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放火,致使公交车上的6名乘客死亡、3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公交车被完全烧毁,其主观恶意极大,手段极其残忍,情节极其恶劣,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应依法予以严惩。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苏大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苏大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后,苏大华当庭表示不上诉。
案例分析一、政府管理的缺位政府管理的缺位或错位是导致此次纵火事件的重要原因,权利的寻租导致悲剧的发生。
据报道显示,2013年1月,贵阳市宣布当地已完成全部1850辆公交车的“油改气”工程,拖着“黑尾巴”的公交车在贵阳成为历史。
贵阳也成为当时国内使用液化天然气公交车数量最多的城市。
此次发生自燃的公交车为厦门金龙客车生产的LNG清洁能源XMQG119G2车型,金龙客车官方网站显示,该车型为柴油、天然气双动力,辅助配置有2个4KG灭火器,发动机舱配有3个自动灭火装置,安全锤5个(后挡处1个)。
对此我不禁发问,公交车安全防护装置是由客车厂自己随意安装?还是官方给了一个标准,每辆车必须安装多少防火装置,须要多少瓶二氧化碳灭火器,多少个逃生窗口?这些安全生命线有没有划定标准?然而在官方的事故调查报告中没有提及这些装置,公交车起火后,这些灭火装置能不能正常启动?是故意回避还是觉得无关紧要?总之,这是公共管理的缺位,如果政府通过考察,科学规划设置公交车安全装置,定期检查公交安全装置,对驾驶员进行定期安全救援培训,加大安全宣传,提高群众安全急救意识。
如此,便可减少公共突发事件。
二、公共危机处理应急机制缺乏(一)快速反应机制缺失危机一旦发生,时间因素最为关键,直接关系着损失的大小。
对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管理者需要快速决策,果断采取措施,动用各种所需社会资源,迅速控制危机局势,尽快回复社会秩序,而且越快越好。
“2.27”公交案发后15分钟,救援火警才赶到现场,此时公交车燃得只剩下空壳,如果公共管理者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及时扑灭大火,也不至于导致多死多伤的局面。
(二)沟通机制的缺乏,信息严重滞后首先,政府应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公交纵火事件发生后,贵阳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名为《通报》的93字消息,这则消息写道:2014年2月27日12时37分,贵阳市一辆237路公交车在云岩区金阳南路发生燃烧,伤者已全部送达医院进行救治。
同时,市委市政府已组成工作组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燃烧原因正在调查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公民的权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自媒体的广泛使用,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事实上,在面对公共危机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中,政府依然是最具能力的掌控权威。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及时有效的针对此次公交纵火案发布正确信息,说明实际情况,制止不良传闻,以正视听,缓解大众的恐慌心理,而不是敷衍了事。
贵阳市政府的一则仅98字的消息,对于公众巨大的信息需求来说简直于事无补。
三、危机处理问责机制缺乏公共危机发生可能涉及多个事故主体,有政府的疏于防范和监管,也有犯罪主体的客观因素。
在公共危机管理问责机制中,必须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界定,对权利进行监督,防止权利的滥用和渎职,保证公共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转。
同事追究主要责任主体,此案中被告人苏大华因犯放火罪被判处死刑,而其他主体呢?难道说监管不力等都不用追责吗?因此,建立健全危机问责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让公共管理在制度下运行。
参考文献1、薛兰,张强,钟开斌。
防范于重构:从SARSA看转型期中国的管理,20032、唐均,从国际视角谈公共危机管理的创新,20033、王玉凯,公共危机与管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