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文本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鹅》教材解读和分析

夏娟本组教材选了四篇课文,主题是“作者笔下的动物”,这几篇课文同样写动物,但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因此,运用的表达方法也有所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老先生的一篇儿童散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特点──高傲。从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刻画了白鹅的特点,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如何上好这样一篇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的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引领学生“感受、理解”事物的特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要进行文本细读。

通过对丰子恺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特别是儿童散文《作父亲》、《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儿女》、《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等作品的仔细阅读,认真研读了他的图文散文《白象》(配了两幅漫画《白象及其五子》和《白象的遗孤》)、《贪污的猫》、《阿咪》。以及欣赏了丰子恺的大量漫画作品,同时又把一本名为《丰子恺——位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的小书读完。最后再对教材文本进行了细致地语义分析,通过自己的“读”,对丰先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对丰先生的语言特色也有所感受,从而实现了对文本意义的粗概解读。

一、丰子恺散文解读集萃

1.作者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原名丰润,又名丰仁。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1921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1924年开始发表漫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漫画有《子恺画全集》。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

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和钱锺书的《写在人生边上》以及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同被司马长风列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铮铮有声”的散文名著,在我看来,如果用相声大师作

比的话,我觉得钱锺书像侯宝林,作品文雅华丽,擅长文人学者式的挥洒;而丰子恺像马三立,作品则通俗质朴,注重平民心态和生活风情的刻画。

丰子恺曾经这样评价自己:一方面是一个“虚伪的、冷酷的、尖利的老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这两重人格常常在他心中交战。他的文章正是这“二重人格的苦闷象征。”著名学者王西彦也指出其具有“两重性格——一个是出世的、超脱物外的、对人间持静观态度的;另一个是人世的、积极的、有强烈爱憎感情的。但总体说来,丰子恺出世的、超然物外的性格则略占上风,礼赞儿童的创作占主导。俞平伯曾评价丰子恺:“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2.丰子恺散文风韵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称赞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将他比作是日本著名作家内田百间和我国古代的陶渊明和王维。他的这种独特文风并不是一时的兴致所至,也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和作家童年体验分不开的。当然。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创作还与佛教思想的影响有关。丰子恺相信宗教中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与人类之爱,有一种宗教的皈依体验,这使得丰子恺能够超越世俗利益,心灵升华到异于常人的境界,对世事能更看到不同一般的深层意义。所以,他的散文能“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起到睹微知著,小中窥大的的最佳效果。的确,丰子恺所作的散文,洋溢着艺术家的真率和真情,富于情趣。虽然所取的题材,并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但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旦到了他的笔端,就有一种独特的风韵和情趣。

(1)童趣。丰子恺家中“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常常让他深受“启示”,他常常换位成孩子的视角来对这个世界进行“审美观照”。作家的这个比喻真是再传神无比:孩子们围绕在自己的膝下,唧唧喳喳,活泼可爱。同时这个比喻又饱含着喜爱与幸福之情。作家将这种感情倾注于笔端,使我们有幸得以分享。分享之余,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丰子恺对孩子及其世界的独特态度与看法。他毫无顾忌地礼赞童心,视童心为理想追求的寄托,并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客观上对现代儿童观、儿童文化和儿童文学创作作出了艺术的丰富和独特的贡献。

我们阅读丰子恺那些描写童真的散文,常常感到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冲突,一个是真率的、有情的世界,一个是虚伪的、势利的世界。在丰子恺眼里,孩子就是这样最坦诚最完

善的人,大人们相对却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所以丰子恺对孩子的爱是平等甚至是谦卑的,他对于孩子的言语与行动从来都是认真对待。在他的散文中,我们看不出他如何威严、摆父亲的架子,也看不出他对孩子怎样宠爱,更不会有对孩子的所谓期待或教诲;有的只是他对于孩子世界的肯定、赞美与憧憬。而当他虔诚地守着这个信念的时候,他自己不也就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了吗!

(2)画趣。丰子恺既是名画家又是散文高手,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经常自觉地为散文配画漫画,图文并茂,妙趣横生。丰子恺的散文大都有高潮或“文眼”,即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而他的漫画往往画下最精彩的部分。看过散文,再欣赏漫画,更能体会其中的情趣。

丰子恺散文的画趣不仅表现在散文中有漫画,图文并茂,而且还表现在漫画式的“印象的描写”。丰子恺自己在《绘画与文学·文学的写生》中指出文学者描写自然的时候,因为没有线条和色彩而只有一双锐敏的眼和一只利巧的嘴,故惯于提取自然的特点而扩张之,而描写其大体的印象。这种“印象的描写”,正是漫画式的描写方法。丰子恺在《陋巷》中为马一浮画了一幅特点鲜明的肖象,寥寥数笔,马一浮先生的“奇相”就突显出来了。丰子恺用“印象的描写”来写人物动作,同样十分传神。《吃瓜子》中就把女人们、小姐们咬瓜子的姿态描写得十分细致美妙,把她们吃瓜子时的窈窕姿势、妩媚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3)谐趣。丰子恺是“幽默大师”。幽默的核心是“乖讹”,孩子天真幼稚,其言行和想法常常显得“乖讹”,如实描述这种“乖讹”就会产生幽默的效果。他随笔中的幽默大都是和颜悦色,心宽气朗的。不过凡幽默总含有程度不同的嘲讽意味的,其中有很大的“乖讹”,具有嘲讽带来的幽默。丰子恺散文的第二种幽默是语言的幽默,主要体现在巧妙设喻和适当夸张。幽默中透出强烈的反讽意味。总之,他的漫画和散文洋溢着丰子恺特有的“有情滑稽”,常会令读者产生会心的微笑,丰子恺的幽默总在平和中透出一种淡淡的诗意。

(4)禅悟。日本现代作家谷崎润一郎所言:“他所取的题材,原并不是什么有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这种看似浅显却韵味深厚的风韵究竟来自何处,谷崎润一郎并没有明确指出来,其实这正是由于丰子恺散文中流露的浓厚的悲天悯人的宗教意识所致。朱光潜在《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中说:“当时一般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即在20年代有着传奇色彩的李叔同。丰子恺早年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在李叔同出家后不久,三十岁生日那天,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成为一名在家居士。因此在他的文中,多从佛理的角度来阐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以宗教式的思维方式来观照人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