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突进运动与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合集下载

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

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

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约翰·克·弗·席勒(1759-1805)出身于医生家庭,学过法律和医学。

他是和歌德齐名的德国启蒙文学家。

席勒在青年时期,在狂飙突进精神的影响下,写出了成名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确立了他的反对封建制度、争取自由和唤起民族觉醒的创作道路。

《强盗》反映了青年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抗。

在《强盗》第二版的扉页上,席勒写了“打倒暴纣者”的口号,并且引用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特的话:“药不能医者,以铁治之;铁不能治者,以火治之。

”战斗热情极为强烈。

恩格斯说这部剧作是“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反映的是德国市民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剧中女主人公露伊斯的性格体现了当时德国进步青年反对封建制度,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她所呼喊的“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可恨的皮壳都要破裂!人就是人!”可以说是时代的心声。

恩格斯说这部作品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以后差不多十年,席勒没有从事创作,他转向历史和哲学的研究。

在历史研究中,他着眼于历史发展中的民族运动。

他是把历史和当前德国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考察的。

正是这样,他后来的几部历史剧都是接古喻今,对德国社会进行批判和控诉。

在哲学上,席勒是康德的信徒。

他的美学理论是唯心主义的。

他在自己的美学著作《美育通信》中,强调通过美的教育来改造社会,并且虚构了一个由美学原则统治的国家。

但是当他接受歌德的帮助后,就离开了唯心主义哲学。

席勒在“魏玛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实践他的美学理论。

席勒后期写了《华伦斯坦》、《奥里昂的姑娘》和《威廉·退尔》等重要剧本。

《华伦斯坦》是以三十年代战争为题材的,剧中主人公华伦斯坦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席勒在他身上反映了民族统一的要求,并指出了他失败的原因。

《奥里昂的姑娘》取材于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斗争事迹。

她使法国转败为胜,免于亡国之辱。

名词解释 狂飙突进运动

名词解释 狂飙突进运动

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是 18 世纪晚期到 19 世纪初期德国兴起的一场文学运动,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旨在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强调个性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篇1狂飙突进运动是 18 世纪晚期到 19 世纪初期德国兴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

该运动得名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实际上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它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

狂飙突进运动实质上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对腐朽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次有力冲击。

它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 1765 年到 1795 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该运动的参与者们主张个性解放,呼喊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倡导的”返归自然"的观点相呼应。

他们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要求摆脱封建传统偏见的束缚。

虽然狂飙突进运动来势凶猛,但不深入持久,犹如昙花一现,瞬即消逝。

因为其参加者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他们的反抗往往流于无政府的暴乱情绪。

由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得这个运动没有能够发展成为政治革命。

他们提出的一些改革社会的要求,都未能改变当时的客观现实,而只限于呼唤反抗封建意识的范畴。

《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篇2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是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德国文学、艺术和哲学领域的一场重要文化运动。

这一运动起源于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反感和对德国文化传统的重视,主张个性解放、情感表达和民族自豪感。

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歌德、席勒、诗人诺瓦利斯等。

狂飙突进运动的特点是强调个性和情感,倡导回归自然和民间传统。

在文学上,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传统观念的挑战。

17、18世纪 德国文学

17、18世纪 德国文学

《序曲》: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 序曲》 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 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 身的堕落。 身的堕落。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 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达到真理。 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达到真理。 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简介 浮士德》
第三节 狂飙突进的德国民族文学
德国文学的崛起
18世纪,在英法先进国家的影响下, 18世纪,在英法先进国家的影响下,德 世纪 国文学迅速崛起,在经历了启蒙文学、 国文学迅速崛起,在经历了启蒙文学、狂飙 突进文学和魏玛古典主义文学几个阶段后, 突进文学和魏玛古典主义文学几个阶段后, 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国。 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国。
文学地位
民族诗人: 1. 民族诗人:歌德启发了德国人民民 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2.全世界诗人:歌德使德国文学列入世 2.全世界诗人: 全世界诗人 界文学宝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的诗人。 界文学宝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的诗人。与 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五幕悲剧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寻美的悲剧 寻美的悲剧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与古典美的代表海 伦结合。但海伦认为“ 伦结合。但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结 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 合”,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事业的悲剧 事业的悲剧 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创造性的劳 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 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 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一、选择、填空1、布瓦洛的诗体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成为古典主义的法典2、世界四大诗人:莎士比亚、但丁、歌德、荷马3、俄国三大批评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4、普希金是19实世纪俄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5、普希金短篇小说《驿站长》中的维林,小人物的开创者6、维吉尔写的三部主要作品《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记》7、后期英雄史诗中最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煕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8、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9、华兹华斯《丁登寺》10、海涅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11、乔治·桑的代表作《魔沼》12、塞缪尔·理查生是英国感伤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

代表作是书信体小说《帕梅拉》和《克拉丽莎》(理查生最成功的小说)。

二、名词解释1、柏拉图《理想国》内容(P11)2、亚里士多德《诗说》内容(P12)3、史诗(epic)本义为“话”或“歌”,尤指口耳相传的原始叙事诗,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形式庄严,篇幅宏大,富于神话和传奇色彩,以长篇叙事为特征,歌颂超凡英雄及业绩,是杂糅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综合体。

例: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

4、流浪汉小说5、“大学才子派”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流派,他们是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被称为“大学才子”。

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托玛斯·基德、罗伯特·格林、克里斯托弗·马洛。

他们是莎士比亚的先驱剧作家,为莎士比亚的成就准备了条件。

他们从语言、风格、情节方面影响了莎士比亚。

大学才子中最有才气的剧作家是马洛(1564-1593)。

他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9)根据中世纪的游方术士浮士德的传说改编,塑造为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形象,影响了18世纪歌德创作《浮士德》。

世界文学名词解释

世界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阿喀琉斯的脚踵:比喻微小但致命的缺陷。

“阿喀琉斯的脚踵”体现了希腊人对自己民族精神的辩证认识和深沉思考。

古希腊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但对由此引发的自由放任、漫无矩度的个人本位思想也忧心忡忡。

2.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

它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

主要人物有赫尔德尔、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

3.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主要艺术法则,即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一个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二十四小时。

作为戏剧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使剧本结构更趋集中、严谨,但对剧本创作是一种严重束缚,18世纪以后逐渐被冲破。

4.巴洛克文学:流行于十七世纪欧洲的贵族文学,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西班牙。

内容上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语言雕琢,风格华丽纤巧,表达了一种怀疑主义、悲观主义情绪。

主要作家有贡戈拉和卡尔德隆。

5.拜伦式英雄:1813-1816年间,拜伦创作了东方故事诗系列,中心人物都是叛逆者,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为捍卫个人权利、追求个人自由、解放而与社会对抗,同时孤僻高傲、刚愎自用。

由于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的明显印记,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6.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侧重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自19世纪30年代以后就取代了浪漫主义,在欧洲文坛占据主导地位。

7.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8.文艺复兴:十四至十七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奥林匹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而得名。

该神系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大家庭,以家长为中心,大家同吃同住同议事,共同决定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进程。

主要有主神宙斯、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

这些神的特点是与人同形同性,奥林匹斯神系反映的则是父系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情况。

2、城市文学又叫市民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文学形式。

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市民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内容上往往通过现实题材表现反封建、反教会主题,抨击封建阶级和僧侣阶层的贪婪、暴虐和愚蠢,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

艺术上采用讽刺手法;代表作有《列那狐传奇》等。

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性反对神性。

以此为核心,其基本内容是:一.以人性反对神性;二.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认为人有追求财富、荣誉和爱情、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权利;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4、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莎士比亚之前活跃在英国剧坛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他们富有才华,并锐意创新,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

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最大,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

大学才子派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派别,但为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5、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流行的一种独特小说形式。

它以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为中心,主人公多是无业游民,并往往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文学名词解释 (2)

文学名词解释 (2)

文学名词解释奥林帕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其住在奥林帕斯山上而得名。

奥林帕斯神系是按照原始社会后期父权制氏族的方式、以宙斯为首的主神组成的神系,最著名的有十二大神:众神之王宙斯也是司雷电之神,天后赫拉也是婚姻女神,海神波赛冬,冥王哈得斯,农业女神得墨忒耳,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耳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火神和工匠神赫淮斯特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

有关于奥林帕斯神系的神话是古希腊神话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神话。

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游吟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各为24卷。

它们都是以特洛亚战争为题材,记载了古希腊先民在与异民族和大自然的斗争中所创造的英雄业绩。

其中《伊利昂纪》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

《奥德修纪》描写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荷马史诗通过塑造一系列个性鲜明、英勇善战、拥有无穷力量和智慧的英雄人物,歌颂了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和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的品质,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

荷马史诗语言质朴,比喻奇特,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巧妙,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远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影响深深渗透到希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对后来的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文艺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现实是真实的,因此作为现实之摹本的文艺也是真实的,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

摹仿说是古代世界中最重要的艺术理论,奠定了西方文艺思想史上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外国文学2》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2》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2》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1、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是。

2、诗人是英国感伤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桥梁。

3、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他的小说是法国第一部获得广泛影响的启蒙文学作品。

4、《拉奥孔》是德国戏剧作家文学理论家的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

5、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作家是。

6、是济慈最著名的颂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7、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的基地是,是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的原动力,是美国文化独立的旗手。

8、伏尔泰的文艺观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论著作中。

9、“星期五”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0、卢梭的小说是直接模仿英国作家的小说《克拉丽莎·哈洛》写成的。

11、使拜伦成为“诗坛的拿破仑”的作品是。

12、被称为“众心之心”的诗人是。

13、雨果世界观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

14、普希金的小说取材于普加乔夫起义。

15、狄德罗的小说代表作是。

16、卢梭著名的自传体小说是。

17、歌德的诗剧代表了启蒙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18、“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诗人的诗句。

19、《草叶集》是美国诗人的代表作。

20、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茶花女》、《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三个火枪手》、《白鲸》。

21、菲尔丁的小说代表了18实际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22、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23、斯塔尔夫人的两部理论著作和为法国浪漫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4、“我的心摧毁了,武器没有摧毁,我倒下了,并没有失败。

”这是德国诗人的诗句,也可以被视为诗人一生的写照。

25、列出下列作品的作者:《四季》组诗、《威克菲尔德的牧师》、《天真汉》、《亲和力》、《教长的黑棉纱》。

26、18世纪法国文坛上享有“史诗诗人”的作家是,他的哲理小说的代表作是。

27、浮土德与古希腊美女的结合,象征着现代文化对古典“美”的追求。

他们婚后生下的儿子是,歌德通过他悼念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8、抒情歌谣集是由英国诗人和合著的。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歌剧)分解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歌剧)分解

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魔弹射手》取材:德国民间关于黑 猎人的传说。

序曲(9分51秒):有慢板引子的奏鸣 曲式,并与剧情紧密结合,预示了全 剧内容,这是韦伯此部歌剧所独有的。 韦伯有意识的运用主题、调性、和声、 织体、音色等对比手法,使该序曲具 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序曲中还运 用了“主导动机”手法,以减七和弦 象征魔鬼萨米尔的魔力,并将这种动 机贯穿整部歌剧。这些创作手法也影 响了瓦格纳、柏辽兹等作曲家。
小结:

《魔弹射手》是以德奥歌唱剧为基本 框架,用德文对白衔接音乐段落,同 时受法国、意大利歌剧影响,在一些 表现男女主角的情感段落,带有传统 歌剧咏叹调的痕迹。此前,莫扎特的 歌剧《魔笛》便是以德奥歌唱剧为基 础进行创作的优秀作品,这也为韦伯 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韦伯的另外两部歌剧作品: 《欧丽安特》、《奥伯龙》。

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与18世纪古 典传统的关系:继承大于反对, 无论是传统精神还是传统形式。
韦 伯(1786——1826)

他的作曲老师有两位,一位是约瑟夫·海顿 的弟弟叫迈克尔·海顿;另一位是维也纳修 道院院长,沃格勒神父。
韦伯创作德国民族歌剧的原因:

《魔弹射手》 (又译《自由射手》)
1821年这部歌剧在柏林首演,标志

慢板引子:暗示两个世界,圆号音色 表现幽静的森林景色;定音鼓与黑管、 大提琴低音区阴暗不祥的动机,即魔 鬼萨米尔出现时的象征。

呈示部:基本是两种材料的对置,主 部主题来自第一幕马克斯的咏叹调 “是什么阴暗的力量把我缠住?”; 连接部用第二幕“狼谷”中炼造第7颗 子弹时的材料;副部主题采用第二幕 阿加特的祈祷;结束部用此段音乐的 后半部分“我的心潮汹涌澎湃”。

名词解释(外国文学)GJ

名词解释(外国文学)GJ

1、命运悲剧命运悲剧主要指古希腊悲剧,它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

古希腊人认为,在人与神之上还有命运主宰一切,它是不可抗拒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捉摸的。

所谓“命运”,其实质是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古希腊人限于思想及科学水平,无法认识。

所谓人与命运的冲突,实际反映了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命运悲剧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最典范的命运悲剧是《俄狄浦斯王》。

2、“不和的金苹果”出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阿喀琉斯的父母结婚的时候,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果然争夺起这个苹果来。

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人各许他以好处。

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娶一个最美丽的女子。

帕里斯把苹果给了阿弗洛狄忒,爱神帮他拐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从而爆发了特洛伊与希腊之间长达10年之久的战争。

“不和的金苹果”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因争夺某种巨大利益而造成不幸与争端的起源。

3、斯芬克斯之谜出自古希腊神话。

传说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带着翅膀的狮身人面女妖。

赫拉派她到忒拜,给忒拜人出了一个谜,谜面是:什么动物早晨用4只脚,中午用两只脚,晚上用3只脚走路?脚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忒拜人解不开这个谜语。

谁猜错了,她就把谁吃掉,俄狄浦斯揭开她的谜底是人,她因羞愧投崖而死。

斯芬克斯这个名字常用来比喻难以猜度、让人捉摸不透的人或事物。

4、教会文学中世纪的教会文学是适应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需要而创作的文学,由教师们用拉丁文写成,因被僧侣垄断,亦称“僧侣文学”。

内容主要是宣传基督教义,宣扬神的权威、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目的麻痹人民,以维护封建统治。

题材主要是圣经故事、圣徒传、宗教叙事诗、赞美诗、祈祷文、宗教剧等。

艺术表现上多采用象征、寓意、梦幻等手法。

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缺乏艺术价值,不过其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对后世欧洲文学有较大影响。

狂飙突进

狂飙突进

狂飙突进18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运动的名称源出自德国作家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

狂飙突进Sturm und Drang。

当时,德国的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在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的影响下,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以表达他们摆脱封建束缚、解放个性和建立合乎自然的社会秩序的新时代的要求。

运动的矛头主要针对封建专制暴政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这些年轻作家除标新立异外,还接过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提倡投入自然的怀抱,并对民间文学表现了特殊的爱好。

1770年赫尔德与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的相会标志着狂飙突进运动的开端。

狂飙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有以赫尔德和青年歌德为首的斯特拉斯堡派,包括J.H.福斯、J.M.米勒、J.A.莱泽维茨等的格廷根林苑派,以及与之接近的M.克劳迪乌斯和G.A.毕尔格等;以青年席勒和C.F.D.舒巴特为首的南德派。

此外还有克林格和K.P.莫里茨等。

到80年代,这些青年作家或是退隐,或是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创作方法有了重大改变,不再一味听凭感情的宣泄,而是以希腊罗马艺术为榜样,追求宁静、纯朴之美,主张感情与理智、理想与现实、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实现古典人道主义理想。

1781年席勒《强盗》的出版标志着这个“天才时期”的结束。

但一般把8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一些作品也列入狂飙突进文学。

狂飙突进运动在文学上的成果以戏剧创作最大,代表作有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以及克林格的《孪生兄弟》和《狂飙突进》,伦茨的《家庭教师》等。

小说方面的代表作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及荣格·施蒂林的传记小说《亨利希·施蒂林的青年时代》等。

在诗歌创作方面,以青年歌德的抒情诗,尤其是以他的《普罗米修斯》为代表。

狂飙突进虽然未能发展为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但它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给了封建专制以猛烈的一击。

希特勒掌权后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希特勒掌权后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希特勒掌权后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二战前的德国是一个被切割并台灣化的国家,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受到限制,更是承受了极大的羞辱和耻辱。

这些外部的限制和羞辱使得德国人需要寻求一种强有力的领袖来拯救他们,并重新建立强大的国家和民族。

在这时,希特勒应运而生。

希特勒经历过很多岁月,经历过很多磨难,他有能力和魅力来领导德国人民,还激励他们重新掌握自己的民族意识。

这篇文章将诉说希特勒掌权后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历来的民族意识德国之前就一直有着自己的民族意识。

在已逝世的《德意志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民族意识。

在这部著作中,德国人被描绘成一个充满灵魂和生命力的民族,他们非常有自信心和骄傲感,往往比其他民族更为纯粹和高贵。

但是,在一战后的两次减法和《凡尔赛条约》的施行下,德国民族意识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德国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也都遭受了劫难。

它的社会文化体系和政治都严重颓废下来,德国被迫接受极其苦涩的现实。

因此,德国民族意识也在不断地降低。

希特勒掌权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上台为德国人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希望。

他身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毫不吝啬地使用了汹涌的话语来唤起德国民族中沉睡的自大之心。

希特勒说:“我们知道我们的承诺、我们的限制,但是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这个民族。

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我们已经度过了许多困难时期。

现在,我们也必须再一次展现坚韧和终身成就。

”因此,希特勒掌权后,德国人民不再感到头疼半跃。

他们意识到他们的民族拥有巨大的潜力,在重新得到自由之后,他们的民族又焕发出了生命的勃勃活力。

而希特勒的演讲更是赢得了德国民族的一片掌声,让所有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民族的觉醒希特勒的讲话不仅仅只是一种口号。

它抓住了德国人民的心脏,说服了他们,重新点燃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德国人意识到,他们不仅不能否认自己的历史贡献,也不能忘记自己的骄傲传统。

德国民族意识在希特勒的带领下,重新觉醒了。

这种觉醒并不仅仅是口号的数字游戏,而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的自豪感的重现。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自然派运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果戈理倡导的,经过别林斯基正面总结和阐述的、带有讽刺和批判倾向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出现了“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德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这个运动的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

它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这个运动的名称来源于运动的参加者克令格尔的同名剧本。

他在剧本中宣扬反抗思想,洋溢着狂风暴雨般的热情。

悲剧:戏剧的一种类型。

在西方戏剧史上,一般认为,悲剧主要表现主人公在为自己的命运、理想、事业和社会正义进行斗争时,由于恶势力的阻挠、迫害,或者自身的过失和弱点,遭到失败,甚至个人毁灭。

浪汉小说:汉小说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的一种新文学体裁,它是以描写城市下层的生活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小说。

骑士文学:士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产物,作者是骑士,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和世俗爱情。

属于世俗贵族阶级的文学。

骑士是封建主阶级最低一层的等级,是十字军东征的主力。

12世纪出现了骑士团。

封建主的子弟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以便长大当一名合格的骑士。

骑士信条:忠君、护教、行侠、效忠女主人。

著名的骑士传奇是英国《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

名篇是《仇思丹和琦瑟的传奇》。

主观题;《红与黑》于连形象于连:平民反抗英雄在《红与黑》中,作者多次称于连为“英雄”、“我们的英雄”。

于连是个头脑敏锐,意志坚强,高傲自尊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崇拜拿破仑。

因为在拿破仑时代,坚强的个性可以不凭门第和财产而发挥自己的才能。

于连说:“在那个时代,像我这样的人,或者已经被杀死,或者在36岁时就当上了将军。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德语:Sturm und Drang)是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在德国文学和音乐创所领域的变革。

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

其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受到启蒙时代影响,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美学观点的核心。

狂飙突进时期的作家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歌颂“天才”,主张“自由”、“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

但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作家反对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关系,驳斥了过分强调理性的观点。

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含义“狂飙突进”这个名称,象征着一种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

它得名于德国剧作家克林格尔在一七七六年出版的一部同名悲剧《狂飙突进》。

此剧宣扬反抗精神,剧中的青年主人公维尔德这样说:“让我们发狂大闹,使感情冲动,好像狂风中屋顶上的风标”。

起源当时的德国,有一批初登文坛具有反抗封建专制斗争精神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与鼓动,想在落后的德国掀起一场风暴,要求自己象狂飘一样冲破社会的黑暗,因而组织一个同名的社团。

他们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要求摆脱封建传统偏见的束缚,主张个性解放,呼喊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倡导的”返归自然"的观点相呼应。

狂飙突进的领袖、文艺理论家海尔德尔提出的“天才不须规律”的口号,成了他们共同的信条。

这场运动,实质上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对腐朽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次有力冲击。

虽然它来势凶猛,但不深入持久,犹如昙花一现,瞬即消逝。

因为狂飘突进运动的参加者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他们的反抗往往流于无政府的暴乱情绪。

德国民族主义

德国民族主义

浅析德国统一后民族主义的嬗变摘要:德国的民族意识兴起于启蒙运动时期,拿破仑入侵德国使得德意志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在这种民族情感的激励之下,德国不仅取得了普法战争的胜利,而且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德意志民族主义在德国统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统一之后,德国的民族主义开始畸形发展。

原本理性的民族情感一步步出现偏差,并在军国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种族主义的影响之下逐渐变成了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成为了两次大战的罪魁祸首。

因此,探寻德国统一之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嬗变对研究德国民族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德国统一之后民族主义的转变,分析转变的原因和影响,对了解德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字:德国民族主义嬗变一、统一前民族主义的发展(一)民族主义的概念“民族主义”(Nationalism)这一词汇最早大约出现于15世纪初期莱布茨格大学里的一场学术争论。

那么,什么是民族主义呢?民族主义的概念十分复杂,因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和观点出发,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和定义就不同。

至今为止,学者们都没能对民族主义达成一个明确的定义。

国内外的学者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各有其看法。

国外以埃勒·凯杜里为代表,他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学说。

该学说认为人类自然的分为民族,每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质,只有民族的自我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

由此,他认为民族主义的出现是一种新的政治类型。

①美国历史学家汉斯·科恩则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和思想观念形态。

我国学者李宏图认为: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对本民族的一种热爱与忠诚,对民族统一、独立和强大即生存与发展的追求和理想。

②徐讯认为民族主义是指以“民族”为符号、动力和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或以民族国家为诉求的意识形①埃勒·凯杜里: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版,第1页②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7年版,第8页态,或以文化传统为依托的情结和情绪。

狂飚突爆运动对德国的影响

狂飚突爆运动对德国的影响
狂飙突进运动对德国的影响
• 新闻马文华、 胡琪 、杜婷婷 、杨煜兴 王珂珂 、刘坤、 张鹏
• 狂飙突进运动(德语:Sturm und Drang)是指1760年代晚期到 1780年代早期在德国文学和音乐创所领域的变革。是文艺形式 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 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剧作家克林格的戏剧“狂飙突进”, 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 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 受到启蒙时代影响,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 美学观点的核心。狂飙突进时期的作家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 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歌颂“天才”, 主张“自由”、“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 但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作家反对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关系,驳斥 了过分强调理性的观点。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 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都从参加"狂飙突进"的狂热反抗开始,登上文坛,以自己卓越的艺术创作,把德国文学从狭隘的范围引入欧洲文学的广阔领域。 狂飙突进的作家
• 狂飙运动对当时和以后的音乐和美术创作 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音乐受到了狂飙运动的影响,开始出现追 求解放和自由的风潮。在18世纪七八十年 代,涌现了大量此类作品,如海顿的《第 101》,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K331等。狂飙 运动的音乐作品的特色是用非理性创造崇 高,旋律看似混乱,实际塑造了一种非理 性的崇高感。
• 狂飙突进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 动,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 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德国启 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 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 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 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 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在德国首先 发起,艺术创作形式、风格受启蒙运动影响。

狂飙突进急先锋、 人类发展与反思的史诗 《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狂飙突进急先锋、 人类发展与反思的史诗 《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飞跃!直上九重霄,我不 能抑制激荡的心潮。” 海伦与浮士德:“看在父母份上,克制你那过强的冲动,克制 你那激烈的欲望!做个循规蹈矩的好儿郎,使大地增光。” 欧福良:“穿过丛林!飞奔狂林!容易得来的东西,令我厌弃; 强力夺来的东西,才够使我喜欢。”
欧福良(抱一少女前来):“抱来个结实的女孩,满足我霸占的 享乐;使我欢喜,使我快活。贴着她倔强的胸,吻着她抗 拒的嘴,显示我的力量和意志不错。”
狂飙突进运动
诞生于18世纪德国文学界,是文艺形式从古 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也可以说 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音 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代表人 物是歌德和席勒。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 全国性的一次文学运动,也是启蒙运动在 德国的延长与继续。启蒙运动的主要倾向, 都在狂飙突进运动中得到发展与加强
其美学思想散见于《诗与真》、《箴言与 回忆》、《关于艺术的格言和感想》、 《歌德谈话录》: 1. 主张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结合,古典的 和浪漫的区分是现实与理想之分。 2. 重视形象思维,从具体形象中表现一般 3.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主客观的辨证关系
歌德的文学地位:
1. 民族诗人:启发了德国人民民族意识 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2. 世界文豪:使德国文学列入世界文学 宝库,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其作品《浮士德》与《荷马史诗》、 《神曲》、《哈姆雷特》并称为西方 文学的四大名著 3. 提出建立民族文学,第一个提出在各 民族文学交流的基础上建立世界文学
我爱你,与你无关 即使是夜晚无尽的思念 也只属于我自己 不会带到天明 也许它只能存在于黑暗 我爱你,与你无关 就算我此刻站在你的身边 依然背着我的双眼 不想让你看见 就让它只隐藏在风后面 我爱你,与你无关 那为什么我记不起你的笑脸 却无限地看见 你的心烦 就在我来到的时候绽放 我爱你,与你无关 思念熬不到天明 所以我选择睡去 在梦中再一次与你相见 我爱你,与你无关 渴望藏不住眼光 于是我躲开 不要你看见我心慌 我爱你,与你无关 真的啊 它只属于我的心 只要你能幸福 我的悲伤 你不需要管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50982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50982

名词解释共33个,作业写到“追溯法〞,第15周周五上交教师批改。

又称“英雄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

前者表示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战争,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中心;后者描写奥德修斯辗转十年重返故乡的经过。

史诗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讴歌了乐观主义精神。

语言质朴,比喻奇特,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巧妙,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X。

又称三部曲,是古希腊悲剧中最早的固定格式。

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它们既有各自的剧名,能单独成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由情节和人物的连续开展构成内在的联系,合成一组悲剧,冠以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

流传下来的完整的三联剧是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特斯》,他也是第一个使用这种形式的悲剧诗人。

后来三部曲就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14世纪至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其实质是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某某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体系——人文主义,强调个性自由与解放,把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开展放在首位,表现了个人主义的思想本质。

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开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学上的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独特模式,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代表作无名氏的《小癞子》。

主人公大多是无业游民,往往采取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用幽默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人的生活风貌。

它较为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但主人公性格通常没有开展。

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它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开展,特别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大学才子派是对活跃于16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剧坛的一批青年剧作家的合称。

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被称之为“大学才子派〞。

德国狂飙运动

德国狂飙运动

狂飙运动的进步与局限
• 进步性 狂飙突进的领袖、文艺理论家海尔德尔提出的“天才不须规律”的 口号,成了他们共同的信条。这场运动,实质上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 级对腐朽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次有力冲击。狂飙突进运动反封建 的旗帜是鲜明的,激情是高涨的,在推动德国新文学发展方面的历史 功绩也是应该肯定的。 • 局限性 虽然它来势凶猛,但不深入持久,犹如昙花一现,瞬即消逝。因为 狂飙突进运动的参加者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他们的反抗往往流于无 政府的暴乱情绪。由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得这 个运动没有能够发展成为政治革命。他们提出的一些改革社会的要求, 都未能改变当时的客观现实,而只限于呼唤反抗封建意识的范畴。而 且狂飙突进的参加者也含有远离人民群众,好高骛远,宣扬个人英雄 主义等不良因素。
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德
• 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生活,和魔鬼墨菲斯托签约,把自 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 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 将归魔鬼所有。于是墨菲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 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 中显过身手,在沙场上立过奇功,又想在一片沙滩上建立 起人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他 不由自主地说,那时自己将得到满足。这样,魔鬼就将收 去他灵魂,就在这时,天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德语:Sturm und Drang) 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 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 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 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 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 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