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备课教案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 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包括余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除法计算得到余数。
学生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除法计算得到余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1. 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除法计算得到余数。
3. 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计算器、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讲解:通过PPT和板书,详细讲解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包括除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巩固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4. 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物品的剩余数量等。
5.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1.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物品的剩余数量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余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一部分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引入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名师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名师教案人教版第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名师教案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2.培养学生初步试商能力,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应用“余数<除数”。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老师准备了6朵小红花,项奖励给2名表现好的同学,每人奖几朵?怎么算出来的?6÷2=3(朵)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这实际就是把6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
)2、还是这6朵小红花想奖给表现好的同学每人3朵,能奖给几人?怎么算出来的?6÷3=2(人)3、如果,我今天准备了7朵小红花,还是奖给2名同学,平均每人能得到几朵?(每人能得到3朵,还剩1朵)师:这个剩余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余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二)。
(板书课题)二、新课出示例2图:师: 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是不够分而余下的,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可以再分,那就不是余数了,所以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师生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即余数三、巩固练习做一做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可能有几种情况。
进一步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是你觉得最重要的?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二)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第二篇: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关于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理解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除法解决余数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除法算式卡片等。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引发学生对除法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分蛋糕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将这个蛋糕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蛋糕呢?”二、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解决导入环节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关注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通过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学生根据教学视频中的示例,尝试自己解决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实践与应用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让学生计算班级人数中有多少人可以组成一个篮球队(每个篮球队5人)。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课程将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探讨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除法问题,并对数学的抽象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余数的概念及其与除数的关系。
2. 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将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除法运算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个简单的除法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余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除法运算的实践活动,体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过程。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总结规律。
5. 应用拓展: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有关有余数的除法运算题目。
2. 通过观察生活,找出实际情境中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总结出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教学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 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草稿纸、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实例,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新课学习1. 教师讲解余数和除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身边的实例,思考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 余数:除法运算中,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剩下的数称为余数。
2. 除数:除法运算中,用来除被除数的数称为除数。
3.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总是小于除数。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2. 观察身边的实例,思考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第2课时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第2课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比除数小这一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如何判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判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比除数小的规律。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 新课: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2. 板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实际应用举例。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练习。
2. 提高题: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较好的掌握。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比除数小的规律,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学习简单的数学思考。
(2)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让学生知道,作为消费者有哪些权益?在以后的生活中,会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3)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应用其关系。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爱吃草莓吗?学生可能会说:爱吃。
2、师:老师也爱吃,昨天老师去买草莓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同学们愿意帮老师解决吗?(学生可能会说:愿意)课件出示题目及图片。
草莓每斤6元,老师带了20元钱,能买几斤草莓?谁能用除法算式来解决。
学生可能会说:20÷6=3(斤)……2(元)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20、6、3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还有一个问题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我昨天付了20元钱就走了,忘了拿找回的2元钱了,你们说,我该不该找他去要那2元钱呢?学生可能会说2元钱就算了,也可能有学生说应该去要回2元钱来。
师:同学们,虽然只是2元钱,但那也是我们的财产啊,作为消费者,我们是有权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的,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二年级数学下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3.探究性作业:布置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如“找出你身边的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并说明为什么它能被3整除”。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解释余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余数是除法运算中剩余的部分。
-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观察除法运算过程中,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
-讲解如何进行除法运算,强调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四个要素,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
4.能够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如物品的分配、时间的计算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1.利用直观教具和实物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形象地理解余数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探究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运用直观演示法,借助教具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并掌握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梯度性练习,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使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余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第2课时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人教版
第2课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目标:1.深化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练习题。
2.回顾有余数的除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先摆一摆,再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余数。
(板书课题: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的计算、余数的意义,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活动,为后面研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打好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究发现1.课件出示教科书P61例2。
2.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师: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师:如果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你还能不能快速摆出呢?能摆几个?怎样列式?【学情预设】学生在这方面已有很足的经验,能很快地完成操作并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列式:8÷4=2(个)。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小棒,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棒一个一个地摆出像这样的独立的正方形(出示下图),并把摆的结果及各自所列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教师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小棒,小棒的数量在8~16根之间,且尽可能保证每组学生的小棒数量都不同。
学生动手操作并做记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3.组织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板书:【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摆一摆发现会有剩余,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能将摆的结果用除法算式的形式表示。
在教师引领下认识到有几个4,就有几个正方形,余数不够1份,就不能再分了。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知、符号表达、语言描述等一系列活动将学生的动作表征、符号表征与语言表征有机结合,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利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61页例2.[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1、口算2、先摆小棒,再解答。
(男女生竞赛)(1)拿出9根小棒,每3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2)拿出10根小棒,每3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抽生汇报,并板书)9÷3=3(堆)10÷3=3(堆)……1(根)师: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特别强调余数表示什么?这就是我们昨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展示课件。
师:说到这个余数,它在这个算式里和一个数字的关系最密切,大家猜一猜,它和谁的关系最密切呢?(学生大胆猜测)抽学生说一说。
师:到底谁说到对呢?那么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研究一下。
余数和谁的关系最密切。
板书:余数和()的关系。
1、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师:他们在干什么?(摆正方形)那么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呢?课件出示。
师:下面有8根小棒,也摆这样的正方形,你知道可以摆几个吗?师:动手试试看吧!(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抽生回答并列式。
)师:如果让你用9根小棒来摆呢?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再动手试试看吧!请每位学生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8根小棒,每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
第六单元《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 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 新课:讲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知识。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2. 主要内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练习题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 提高题:完成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3. 拓展题:研究一些与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总比除数小。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余数的概念,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探究新知a. 让学生观察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b.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3. 巩固练习a. 教师出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判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否正确。
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余数的概念2.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3. 实例验证4. 巩固练习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思考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探究新知1. 观察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活动设计: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如7÷3、10÷4等。
每个算式旁边都标注出商、余数和除数。
学生任务: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注意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在除法运算中,除数、被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尚浅。
本节课需要学生理解除数、被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感受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数、被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探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数、被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除法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物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分水果,引入除法运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配这些水果才能使每个人得到的数量一样多?从而引出除数、被除数和余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数、被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规律。
如:10 ÷ 3 = 3 … 1,引导学生发现除数乘以商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除法运算,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用口头表达和书面形式展示除法运算过程,强化对除数、被除数和余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除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分配物品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在除法运算中,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除法的完整过程,并能正确处理除法运算中的余数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中余数与除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总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除法运算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 解决除法运算中的余数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运算卡片、除法运算示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除法运算,让学生初步感知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 新课:讲解除法运算中余数与除数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练习,巩固对余数与除数关系的理解。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板书设计1. 板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2. 板书内容:除法运算中余数与除数的概念、示例、练习题。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本上的除法运算题,重点关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 拓展练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运算,进一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除法运算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下学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学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是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除法中的余数概念,并掌握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他们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发现和理解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中的余数概念,掌握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中的余数概念,掌握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理解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3.问题解决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除法知识和余数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除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例如:10除以3等于几?余数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余数是1,除数是3,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例如,10除以3,余数是1,说明10可以被3整除一次,剩下1个单位。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总是比除数小,而且余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除法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对余数含义的理解;能利用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2.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猜测,并找到恰当的方法验证,以完整的探究过程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初步感受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对试商的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小棒课件学习单一、先想后摆发现规律教师展示一堆火柴棒(具体数量不明,学生只看到有很多),示范摆出两个正方形。
师:接着往下摆,如果摆到最后有剩余,你们认为会剩下几根?(学生安静地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生1:(犹疑地)剩下1 根。
生2:可能剩下1、2、3 根。
生3:(肯定地)最多剩下3 根。
师:为什么最多剩下3 根,而不是4 根、5 根呢?生3:因为摆一个正方形要4 根小棒,剩下3 根摆不成正方形,剩下4 根、5 根的话可以再接着摆。
师:刚才有的说余下1 根,有的说余下1、2、3根,还有的说最多剩下3 根,那我们用小棒摆摆看。
生:那么多小棒要摆到什么时候?太麻烦了。
师:是的,全部摆完太麻烦了,我们可以从小数量开始研究。
二、猜想验证经历推理1.拼摆图形,为推理做准备(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小棒来摆正方形。
说一说:将摆的过程说给你的同桌听。
写一写:结合摆的过程列出算式,写在学习单上。
(2)学生摆小棒,师巡视。
并指名板前摆和列式。
(3)板前学生汇报列式,全班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摆、说、写沟通多种表征形式。
为学生提供理解数学的模型,通过让学生摆小棒图,引导学生发现模型与数学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理解性的学习,这对随后的学习活动是很有帮助的。
2.猜测一般,为推理指明方向(1)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你的标准是什么呢?预设:8根和12根的为一类,没有余数;9根、10根、11根的放在一类,有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