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3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3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一一、回顾再现,以旧引新1.课前师生进行“说话接龙”游戏。
教师说出一个物体名称,要求学生说出长度(或厚度)要短(或薄)的物品,引出“测量”概念。
2.师生回顾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学生说出所知的其他长度单位(毫米、千米)。
二、参与活动,学习新知第一部分: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师:估一估这个回形针有多长?(学生估数)把你估的数记在心里,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得对不对?用厘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要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测量物体的一端,然后对齐直尺读出另一端的刻度是多少。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是在2~3厘米之间。
)师:曲别针比2厘米长一些,比3厘米短一些,也就是说不能用整厘米来表示,怎么办呢?这就产生了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课件演示:厘米尺)这是一把厘米尺,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把这一段直尺放大了。
你能找到1厘米吗?生1:0到1之间就1厘米。
师:还有吗?生2:4到5之间也是1厘米。
生3:2到3之间也是1厘米。
师:观察刻度线0~1之间,你看到了什么?生4:有短的竖线。
生5:还有长一点的竖线。
生6:有格子。
师:格子的大小怎样?生(齐):差不多一样吧,一样大,一样宽。
师:一格一格地指一指。
这些刻度线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这样的小格,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生(指着课件一起数):10个小格。
师:其中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课件演示:认识1毫米)(师与生问答:两小格是多长?5小格呢?7毫米有几小格?10毫米是哪到哪?18毫米呢?)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师: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到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看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生1:都是10小格,就是10毫米。
生2: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生3:1厘米中有10个小格。
生4:20个小格就是2厘米。
生5:50毫米就是5厘米。
师:从大家汇报的结果来看,无论哪一段1厘米里都有10个1毫米,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生1:10毫米就是1厘米。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3、出示课题:旋转二、新课学习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
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
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
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
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
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平移与旋转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篇一:认识数字0-9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数字0-9,并学会正确书写和读取这些数字。
通过不同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数学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准确认识数字0-9。
2. 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让他们能够独立书写和读取这些数字。
3. 提高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0-9各一个。
2. 黑板、粉笔。
3. 数字游戏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数字卡片0-9,请学生认识数字并大声读出。
2. 数字识别:使用黑板上的数字卡片,挑选一个数字,让学生上台辨认并说出该数字,全班跟读。
3. 数字书写:依次介绍数字书写的方法和顺序,黑板上演示后,学生用手指在空中模仿书写,然后在空白纸上书写。
4. 数字填空游戏: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数字填空表格,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数字填写对应的数字。
5. 数字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让学生分辨出数字0-9的顺序。
6. 数字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数字之间大小关系的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行创造小数字卡片,每日固定背诵数字。
2. 带领学生参观周围环境中的数字(例如:教室门牌号、电梯按钮等),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篇二:认识几何图形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学会观察、比较与分类不同的几何图形。
通过图形拼贴和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不同几何图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1. 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卡片。
2. 黑板、粉笔。
3. 图形拼贴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和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要求学生说出图形名称并找出周围环境中相似的图形。
2. 观察和描述:依次出示不同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图形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学数学教案篇一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本思维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为达到这一目的本教学作如下设计:1、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学生列出算式以后,先不做讲解,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明确算法的优劣,从而激发学生寻求最佳算法的强烈愿望。
2、重视对“破十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亲自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破十法”的理解,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破十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计算速度。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棒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参加过游园会吗?你们在游园会中看到过哪些有趣的场景呢?说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例1情境图。
师:许多同学都围在小丑身边买气球,那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丑手中有多少个气球,卖了多少个气球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生:还有几个?(3)引导学生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9。
(5)思考:说一说这道题和以往学过的十几减几的题有什么不同。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同时,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7篇)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7篇)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7篇)1. 教案一: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实践演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运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概念;- 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2. 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3.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生动的例子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方法;3. 针对不同的题目,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4.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解题方法,培养合作精神;5.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案二: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乘法和除法的初步概念,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运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概念;- 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乘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2. 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3.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利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出乘法和除法的概念;2. 针对乘法和除法的特点,通过教学活动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理解;3. 利用练习题进行分组竞赛,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4.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和除法的规则和运算法则;5.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教案三:分数的引入与认识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式;- 能够正确运用分数进行基本的计算;-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3. 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通过图示和实物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意义;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3. 分组进行练习和竞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鼓励学生运用分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5.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梳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案(15篇)
小学数学教案(15篇)小学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难点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教学准备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引课.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二、新授.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活动二.认识统计图.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统计开始.活动三:分析统计图.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6.寻求答案.三.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布置家庭作业.小学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小学数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3、认识3(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教学方法同上)(二)、出示计数器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2、3、4、5数的顺序全班齐读:正、反读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教师说,学生操作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1、教师教拿笔姿势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精选9篇)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精选9篇)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壹五角9元+壹五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⑴理解意义。
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
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3.5元扩大10倍35角×3×310.5元105角缩小10倍105角就等于10.5元(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5(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5×53.60360缩小100倍(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2.进一步生疏加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别性.3.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这确定律进展验算.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的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概括及对它们的理解、把握.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意义、加法交换律运用.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44+56 37+23 180+20 42+8+1012+0 0+17 386+124 124+2352、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把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学问,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二、探究知.(一)教学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1)例 1 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提问:这题怎样解答?(由于北京到天津铁路长是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是把137与357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教师提示:把137与357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板书: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教师明确:这就叫加法的意义.(板书:加法的意义)(2)练习:小强有125枚邮票,小明有75枚邮票.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邮票?说明理由:小强与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与小明共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把两人的邮票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2、加法等式中各局部名称.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各局部的名称,在137+357=494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板书:加数加数和)3、有关0的加法.教师提问: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呢?有关0的加法可有哪几种状况呢?小结: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二)教学加法交换律1、教师谈话: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法的意义,加法各局部的名称以及有关0的加法的特别性.除此之外,关于加法的运算还有一些根本性质,它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将起到很大的作用.2、教师提问:137+357=494(千米),表示求的是什么?假设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357+137=494(千米)3、引导学生观看,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教师板书:137+357=357+134、出例如2,引导学生归纳规律.18+17○17+18124+235○235+1240+25○25+0规律:①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一样,只是交换了位置.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教师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强调:我们要看一些等式哪些符号不符合加法交换律就必需看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不变,它们的和变不变.固然前提是等号两边的两个加数必需一样.5、练习:推断:下面各等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对吗?为什么?9+7=7+9 10+1=10+120+8=2+26 2+0=0+2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指出:以上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并运用它做了练习,这确定律假设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教师强调:用字母表示这一运算定律更简洁清楚.假设用字母a和b 分别表示两个加数(留意:a、b是拉丁字母),在这我们读作ei和bi,(教师领读几遍,提示学生不要按汉语拼音来读)教师板书:a+b=b+a提示留意:a与b可以表示0、1、2、3、中任意整数,如1+2=2+1,9+20=20+9等,所以a+b=b+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效的位置,和不变.而像这些(指其中的等式)一个用数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这一公式表示的一类全部符合条件的式子,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7、学生分组自由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8、学习、把握了加法的交换律,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实际上,在以前我们早就应用它解决计算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在哪些计算中都用了加法交换律呢?(验算)9、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766+589=589+□ 257+□=474+257 a+15=15+□三、稳固进展.1、填空.(1)把( )数合并成( )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一个数加0,还得( ).如12+0=(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230+370=380+220 30+50+40=50+30+40a+10=100+a 230+420=430+220四、课堂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五、布置作业.1、依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48+□=72+□ 29+35=□+29a+38=□+□□+55=55+422、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91+89+11 85+41+15+59168+250+32 282+53+37+18六、板书设计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例1、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37+357=494(千米)357+137=494(千米)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7+0=7 0+7=7 0+0=0例2 加法交换律:137+357=357+13718+17=17+1824+235=235+24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上的例1~例5,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建立1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理解1分=60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世上有件宝,黄金买不到。
一去不复返,愿你珍惜好。
)师:关于时间的知识你们回家复习了吗?那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你复习的怎么样好吗?(让学生认读时刻)把你们画的表拿出来,相互看一下,比一比谁画的好?师巡视把画得好的贴在黑班上展示给大家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日?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春节)打开教科书第59页,观察主题图,这是在哪儿?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人们在倒计时……)师:过年真好!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生:1秒很短。
生:特别短。
生:滴答一下就是1秒。
)三、观察探究,建立时间概念。
1. 观察表针(出示一个钟面)师:老师带来一个表,请你们看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你能不能给同学们指指看?(能)快,走到前面来。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数学教案【五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第一篇: 学校数学教案1、使同学初步熟悉直角,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推断力量、实践力量。
3、使同学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同学学会查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同学观看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
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
然后让同学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熟悉。
最终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四周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外形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外形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象这样的角叫直角。
(板书课题)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都叫什么角?我们四周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要画上直角符号。
同学边画边说。
同桌相互评一下。
同学按操作画,老师巡察。
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全部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比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1、做练习的其次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说一说,这堂课你熟悉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事?直角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点数。
2、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1—3的数字卡片,颜色卡片(红、黄、蓝),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准备一份(3以内),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活动过程:1、复习1—3数字及颜色。
2、游戏:送礼物。
逐个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泥工、玩具),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
请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师:为了表扬我们的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
出示泥工,小朋友数数有几个啊?3、游戏:捡糖果。
请幼儿按照老师出示的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
创设情境:老师带着糖果准备发给小朋友却不小心打翻了。
师:哎呀!老师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请小朋友帮我捡起来好吗?不过我们要按照老师手里的数字来捡相同数量的糖果哦!4、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当枪声响起,幼儿一起参加保护小鸟的活动,按照游戏的问题数一数××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找出对应的数字。
当幼儿找对了数量,游戏里会传出表扬的声音,当答错时,游戏里的声音会让幼儿再想一想。
延伸:数数小椅子下的礼物有几个。
反思: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由于糖果是幼儿特别喜爱的物品,所以一开始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就积极的帮老师捡糖果了。
后来请幼儿注意倾听要求后有所改善。
当孩子按照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时,有部分孩子开始出现错误,于是我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
然后再进一步的提升难度,多媒体的形式,让孩子感觉在开动画一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又一次增加难度学习到按照颜色的要求数相应的数量,这使幼儿能力的差异性的到了解决。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的一位数。
⑤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师:(投影显示一包原装的铅笔)你能猜出这包是几根吗?(猜猜看)让学生打开自己与屏幕上一样的一包,数数有几根。
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
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
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二)动手操作1. 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2. 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篇1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09页教学情境的录像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
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
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1.组织记录。
(1)给学生发记录单。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
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2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课前与学校卫生室联系,调查二年(1)班和五年(1)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较弱的同学的建议,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关于小学数学备课教案5篇
关于小学数学备课教案5篇关于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自主编制并记忆8的乘法口诀。
二、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编制并记忆8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积木玩具、水果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并猜想(1)组织学生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猜想8的乘法口诀。
(3)揭题板书课题:8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1)提供积木玩具,引导学生观察。
1、提问:这个正方体是由几个小积木组成的那就是1个几你能列出算式吗那乘法口诀该怎么编呢你会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个8是81×8=8一八得八追问:“一八得八”表示什么意思2、如果老师要做2个、3个……8个这样的正方体又各要多少个小积木呢这几句口诀你会编吗3、分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个8是162×8=16二八十六3个8是243×8=24三八二十四4个8是324×8=32四八三十二……学生齐读算式和口诀提问:“三八二十四”表示什么意思“八八六十四”又表示什么意思追问:这些口诀只能写这么一个乘法算式吗为什么“八八六十四”只能写一个乘法算式(2)记忆口诀1、谁有好的方法快速记住口诀呢有谁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呢看看口诀上下两句的积相差多少2、齐读口诀→分组读→分男、女生读3、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三、巩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口诀运用出示:四八三十二提问:那些算式可以用到这句口诀生答,师板书。
追问:3×8+8 5×8-8 能不能用到这句口诀呢为什么(2)解答第71页第1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解答第71~72页第2、4题(4)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创设情境:到8元水果超市里买水果你想买哪几样水果说说你需要多少钱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齐背诵8的乘法口诀关于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篇2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数学既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也是可以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精选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教学目标的确定:(1)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2) 学会动手实验操作,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事物;4、教材编排的特点: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首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过渡到运用学具实验操作观察探索总结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梯形的面积具有正迁移的作用。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通过实验操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二、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和激趣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15篇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15篇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二.学情分析: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第一关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第二关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
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
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二、探究新知(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1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说一说(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2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P109例2,练习二十四第3、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卡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春游,高兴吗?(高兴)(播放课件,板书课题)2、我们第一站去水果园看看。
我们现在来到了西瓜大棚,(课件出示)一个西瓜重1千克,你们觉得呢?(比1千克重)师:为什么?(因为天平斜了一边,西瓜比1千克重。
)你们再估一估,这个西瓜大约重几千克?(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了,1个西瓜大约重4千克,请小朋友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师:小朋友是这样摆的吗?(播放课件展示)3、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苹果园,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请小朋友再估一估。
(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二、合理推理,探究新知:1、我们已经摆出了1个西瓜重4千克,又知道4个苹果重1千克,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播放课件)请小朋友通过学具再摆一摆。
(学生操作,老师给予适当指导。
)学生汇报,让他们说说原因。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边播放课件,边讲解。
)2、请小朋友把思考过程再看看、想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厌。
(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从而理顺思路。
)三、解决问题,运用新知:1、游完了水果园,肚子都有些饿了,我们去吃肯德基好吗?(播放课件,学生再一次激动起来,好奇的睁大眼睛盯着屏幕)师:服务员告诉我们:1个汉堡可以换2个鸡翅,1个鸡翅可以换3个冰淇凌,那么1个汉堡可以换几个冰淇凌?(让学生直接抢答)师: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你能数学语言来表述吗?让学生重点说说列式的意义,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
2、这时,服务员又送来了可乐。
你们看,服务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他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尽量让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问题。
)学生发言、汇报。
师:1瓶大可乐可以倒满几杯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说:我们知道了1瓶大可乐可以倒满12杯,那么2瓶大可乐又可以倒满几杯呢?师:要求2瓶大可乐又可以倒满几杯,我们可以先求什么?这道题该怎么思考呢?(我们知道了1瓶大可乐可以倒满12杯,所以求2个大瓶就是12×2=24杯)3、吃饱了,喝足了,我们继续出发吧,下一站我们到动物园。
(播放课件)师: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正在玩跷跷板呢,你们看?(播放P109做一做)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老师适当板书,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师:2头牛等于几只羊?我们该怎么思考,请小朋友先独立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看!小鸡、小鸭、小鹅也在玩跷跷板,你们知道谁重一些吗?(练习二十四第4题)学生讨论,说明原因。
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离开了动物园,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又遇到了小精灵,它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题目)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练习: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1) △+□=240 (2) ○+□=91△=□+□+□△+□=63△=? △+○=46□=?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们计算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火车口算:20+50= 3+2+4=10+80= 8-5-2=70-30= 4+1+3=90-30= 10-3-6=30+70= 8-6-2=师:你们在做连加、连减题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做的?(从左到右)如果题目中的数变大了,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的连加.板书:30+20+40=(1)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0、20和40这三部分合并起来)问:你会算吗?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交流.(2)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和他想得不一样?(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0等于90.)(想:3加2加4等于几,就是几十.)2、教学例2的连减.板书:80-50-20=(1)师:这道连减的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80里面去掉50这部分,再去掉20那部分或从80里面去掉50和20这两部分)问:怎么算?(学生试算,然后集体交流.)(2)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算的?(先算80减50等于30,再算30减20等于10.)(想:8减5再减2等于几,就是几十)3、比较: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与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2)各组进行汇报.(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是计数单位,10以内的连加、连减是以“一”为单位的,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以“十”为单位的.)三、巩固练习1、对比练习口算:2+5+1= 9-4-3= 1+3+4= 8-2-6= 20+50+10= 90-40-30= 10+30+40= 80-20-60=请一位女生代表做第1行,一位男生代表做第2行,女生和男生交错进行,其他同学做裁判.问男生代表: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因为每组题相加减的数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第2行不用算,根据女生算的结果推想一下就可以了.)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50页的第4题.3、应用问题(1)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订正:你是怎样算的?(2)同学们前年栽了30棵树,去年栽的和前年同样多,今年又栽了50棵,三年一共栽了多少棵?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订正:你是怎样想的?4、出示图片“填一填”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页,主题图以及例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3、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方法:探究法、发现法、讲解法教学用具:有关轴对称的图形的图片。
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让学生独立画出例1上面图形的对称轴,帮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
二、自学尝试(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松树”和“小草”图案有什么特征,然后同桌交流。
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图中的虚线是它的对称轴,学生进一步还会发现,如果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
(2)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分别观察“小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小草”图案的各对应点(a 与a′、b 与b′、c与c′)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三、点拨探索(一)复习图形的轴对称。
同学们带着问题预习了《轴对称图形》,那谁先来展示自己画的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提问:1、什么轴对称图形?(共同特点)2、对称轴指什么?3、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学生讨论交流。
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请你们拿出手中的轴对称图形,对照着跟同桌说一说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师巡视)(1)把图形对折,两侧图形完全重合,中间的就是对称轴。
(2)把图形对折,使两侧图形完全重合,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提问:轴对称图形是不是只指一个图形?它的特征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三)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分别数一数“小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小草”图案的各对应点(a 与a′、b 与b′、c与c′)到对称轴的距离,能不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对应点与对称轴的关系是怎样的?讨论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四、演练拓展课本第二页上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试试看。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