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教学设计5: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5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河流)的发源地。
有“______________”之称。
2.三江源地区的最初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也是该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3.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原湿地。
4.影响三江源水源补给的原因有:二、自主学习读图读文思考回答:1.黄河源头的两次考察结果为何不同?2.你认同哪种看法?原因何在?三、合作探究读图读文,讨论1.如果三江源地区冰雪不断消退,湖泊、湿地不断萎缩,对长江、黄河下游地区有何影响?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那些影响?四、巩固提升1.口头复述本节课要点2.完成“我会归纳”五、练习拓展1.完成填充图相关练习2.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展示3.相互交流订正六、教学反思:。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课后作业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1.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 2.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
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板书设计
三 江 源 地 区
江河的源地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地理位置 区域范围 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的水源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
结合课本P92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长江总水量的 25%
蓄水塔
黄河总水量的 49%
澜沧江总水量的 15%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新课讲授
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小组合作
3. 阅读表9.1,依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流是黄河源 头,并说明理由。
源流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探究三江源的生态问题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问题
湖泊湿地面积不断 缩小
水土流失加剧 草场沙化严重
野生动物锐减
虫鼠猖獗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冰 川萎缩 乱采滥挖
过度放牧
偷猎
天敌减少
措施
建设生态保护区 严禁采砂挖金
休牧育草 全面禁猎 鹰架招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说教学过程
1. 通过判读地图确定三江源的地理位置,归纳地形特征。 2.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说教学过程
1. 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2.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的深入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江源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掌握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及其重要性。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素材。
2.资料:准备相关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高原湿地的美丽与独特。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学文科组初中地理第*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选自八年级地理下册,本节是第一节自然特征内容的延伸,通过探寻江河的源头活动,发现三江源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让学生明确三江源地区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的多样性,维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上学期已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求知欲旺盛。
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2、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保护的重要性。
五、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目标,我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以及以及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我国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包括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教材通过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特殊地位和保护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知道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的重要水源地,理解保护这一地区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难点:三江源地区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这一地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保护这一地区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三江源地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提升: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为保护三江源地区做出贡献,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内容和生态环境问题,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用品。
3.提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三江源地区的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让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三江源地区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这一特定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关注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针对重难点,采取直观教具、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2.运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征。
3.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设计问题探究题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3.准备实例分析的相关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理区域。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江源地区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视频,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主备人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三江源的位置,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资源多媒体、 ppt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重点难点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生问好组织课堂纪律复习提问 1 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2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学生回答问题为新课做铺垫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故乡的三江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图片。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营造氛围,让学生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感受三江源的自趣,从而导入新课。
然环境。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讲授新课源地区一、江河的源地情景创设:展示图片“高寒地貌、高原湿地、高原生学生观察,推测这些态”图片来源于哪个地区。
1 、结合地图,你能引导学生判读三猜出为什么叫这个名江源地区的经纬称吗?有哪“三江”?度位置,描绘三江“ 源” 说明什么问源地区的轮廓,进题?而说出其在中国、2、结合地图确定三江青藏地区、青海省源地区的纬度位置和等不同尺度区域内的位置特点。
海陆位置。
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3 、描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培养学生的读图“中华水塔”结合课文。
图 9.18 三能力,总结能力。
江源地区的水系,说一说,为什么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水来自哪里?阅读材料:P93 三江源概括总结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读图 9.21 ,这里有哪活动 1探寻黄河的源头些珍惜动物?培养学生读图能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力结合课本内容,说说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三江源地区现在存在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哪些问题?讨论:该如何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学生总结力地理填充图册同步解析培养学生的总结课堂小结能力巩固练习及时巩固,反馈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江河的源地板书设计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教学后记知识比较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掌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西部地区的独特魅力。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这一较为偏远的西部地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三江源地区。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度,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三江源地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
3.课堂讲解: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水源涵养
-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
- 保护措施
- 退牧还草
- 湿地恢复
- 保护意义
- 保障下游地区水资源安全
- 维护高原生态系统平衡
【板书设计说明】
1. 整体结构清晰,分为三大部分,便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
2. 突出重点,以关键词和短语概括各部分核心内容。
3. 使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增强板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例题4:介绍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
解答: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包括退牧还草、湿地恢复、生态移民等。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功能,维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题5:阐述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解答: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安全,维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地理空间观念: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特点,使学生能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和相互关系。
2. 培养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问题的能力。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docx高原湿地一一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理解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来自哪里。
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L_jTt_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描述的是哪里吗?三江源地区大家都非常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二、新课学习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青海省南部2.范围:长江源区、黄河源XX、澜沧江源区的总称3.“中华XX: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XX?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匀来源于这里。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XX。
拓展延伸:三江三江平原中的三江:黑龙江、乌苏XX、松花江三江源中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XX并流中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4.三江源地区的水源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聚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我国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通过讲述该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高原湿地这一特殊地貌的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教学加以补充。
此外,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本节教学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高原湿地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2.难点:三江源地区在我国地理和生态方面的特殊地位和保护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三江源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哪个地区被称为‘高原湿地’吗?”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讲解该地区的河流、湖泊、草原等景观,以及特有的动物种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措施。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课标解读(一)课标内容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课标分解二、教材分析“青藏地区”这一部分内容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上课时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是“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学习,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源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含义。
3.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二)综合思维目标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
(三)地理实践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
2.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3.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与方法。
4.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
(四)人地观念目标认识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本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以下重难点。
重点:1.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保护的重要性。
五、策略与目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读图分析、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状况。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认识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江源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状况,掌握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人地协调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状况。
2.原因:这些内容涉及到地理位置、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多个地理要素,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找出三江源地区的大致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人教版8年级地理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教后反思八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一)说课标2011 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一课时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地形特征;(2)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说教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江源地区的名称由来、位置、范围,“中华水塔”的作用及水源,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等知识点。
教材通过“江河的源地”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两部分内容来组织教材,这两部分内容彼此相互联系,以递进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从位置到自然特征及作用,再到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具体措施,由因及果、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状况,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源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
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八年级下册地理: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要求】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1.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2.能够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模拟“漂流瓶网络交友”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上海王刚和青海卓玛的网络联系展开学习,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
瓶子载着心愿飘向远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后来,人们称这样的瓶子叫“漂流瓶”。
你见到过这样的漂流瓶吗?上海的中学生王刚在家乡长江口岸边就发现了这样的一只漂流瓶,瓶中还有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住长江头,亲住长江尾,愿与亲相识,互赏家乡景。
──青海:卓玛QQ:……”好奇的王刚按照上面的QQ号码和青海的卓玛取得了联系,两人成了QQ好友。
我们和王刚一起去卓玛的家乡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漂流瓶的故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赏三江源之景。
师:为了让上海的王刚对家乡有更直观地认识,卓玛给王刚发来了一段手机视频。
卓玛介绍说:“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独特之处,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探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同时,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3.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准备课堂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
最新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初中地理组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板书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既是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内区域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安排在“自然特征与农业”之后学习,使知识更系统,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认识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与发展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说学情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青藏地区的概况,对该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教学要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初中地理组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板书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既是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内区域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安排在“自然特征与农业”之后学习,使知识更系统,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认识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
掌握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与发展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青藏地区的概况,对该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教学要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法学法:
本课时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演示、讲述、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发现等教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与深度。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内在联系去分析、解决问题是本课时学法指导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故乡的三江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图片。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
2、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寻路问津)出示目标,学生自学
①由雪山引出青藏地区的山脉、范围、面积、人口,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②请学生在“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图上(多媒体显示)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③再由雪山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多媒体显示)
学生们在强烈的兴趣下,能很快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加以表扬,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自然环境主要特征的得出为本课的探究确定了出发点。
2)、(互动展示)组内交流、展示结果。
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特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宗教信仰……同学们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吗?探究Ⅰ、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
① 学生思考“三江源地区”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
② 观看三江源地区景观,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③独特的农牧业,高寒的自然特征决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哪些农牧业生产呢?
农作物水稻青稞甘蔗小麦豌豆。
牲畜牦牛水牛藏绵羊藏山羊。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3)、成果运用、攻克难点。
青藏的建设发展,教师提问:现在,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青藏的建设驶上了快车道,你愿意走进青藏,同青藏人民一起建设青藏吗?根据我们前面的探究,你认为怎样才能把青藏建设得更好呢?你将来能为青藏的建设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然后自由发言。
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热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课堂训练环节。
(三)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四)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地理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的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本节的课堂设计,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利于学生的发展。
为避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课堂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