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第四章动能和势能

合集下载

漆安慎《力学》教案第04章 动能和势能

漆安慎《力学》教案第04章 动能和势能
P.123 (3) 英国物理学家杨(T.Young)(在光的 干涉方面作出贡献)将 mv2 / 2称作能量.
(4) 热学中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确认和各种物理现象之 间的普遍联系的发现,导致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最终确立.
(5)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最重要的贡献者是迈耶(M.Meyer) 焦耳(J.P.Joule)和亥姆霍兹(H.von.helmholtz)三位伟大的 科学家.
若 F F1 F2
则合力 F 的元功为:
dA ( Fi ) dr (Fi dr )
即合力所做的元功等于各分力所做元功的代数和.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⑷ 充分理解功的定义中的位移 dr :
① 更换受力点并不意味受力质点有位移,P.125
② 如果研究对象不是质点,则在力 F 的作用下,各部
F Fr
r
A F r F r cos Fr r
2. 变力的功 思想:无限分割,变曲为直
力 F 在元位移 dr 上的元功.
( r 是一有限位移)
dr m F
dA F dr F dr cos 元功的定义式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不管是恒力还是变力,由功的定义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Δt0 Δt dt
dt
在SI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1W=1J/s dimP=L2MT3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4.2.2 利用不同坐标系表示元功
元功的定义式: dA F dr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y
Δr
r1
F Fxi Fy j
y
F
dr dxi dyj

物理动能与势能

物理动能与势能

物理动能与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时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动能和势能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动能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经典力学的原理,动能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来进行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动能(Kinetic energy) = 1/2 ×质量 ×速度²其中,质量以千克(kg)为单位,速度以米每秒(m/s)为单位。

例如,一个质量为2千克,速度为5米每秒的物体的动能为:动能 = 1/2 × 2 kg × (5 m/s)² = 25焦耳(J)动能的单位为焦耳,它表示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二、势能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经典力学的原理,势能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来进行计算。

在重力加速度为9.8米每二次方秒(m/s²)的情况下,势能的计算公式为:势能(Potential energy)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其中,质量以千克为单位,重力加速度以米每二次方秒为单位,高度以米为单位。

例如,一个质量为5千克,高度为10米的物体的势能为:势能 = 5 kg × 9.8 m/s² × 10 m = 490焦耳(J)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三、动能与势能的转换动能和势能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关系。

当物体从高处下落时,其势能将被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上升到高处时,其动能将被转化为势能。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动能的增加量 = 势能的减少量即1/2 × m × (v₂² - v₁²) = m × g × (h₁ - h₂)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v₁和v₂分别代表物体的初始速度和末速度,h₁和h₂分别代表物体的初始和末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什么是动能和势能

什么是动能和势能

什么是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物体在运动或者位置上具有的能量形式。

动能和势能分别对应着物体的运动能和位置能,它们是物体能量的两个主要部分。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根据经典力学的定律,动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动能 = 1/2 ×质量 ×速度的平方。

这个公式表明,动能随着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例如,一个质量较大、速度较快的汽车具有比一个质量较小、速度较慢的自行车更大的动能。

动能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当一个足球被踢出时,它具有一定的动能。

在空中飞行时,足球的动能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当足球撞到其他物体后停下来时,它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声能或者热能。

与动能相对应的是势能,它是指物体在特定位置上由于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物体的高度。

根据经典力学的定律,势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

这个公式表明,势能随着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例如,一个质量较大、位于较高位置的物体具有比一个质量较小、位于低位置的物体更大的势能。

势能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不同位置上的能量差异。

例如,一个抬起的重物具有一定的势能,当它从高处释放时,势能会转化为动能,并使物体发生运动。

另一个例子是弹簧,当弹簧被压缩时,它具有势能,当释放压缩时,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并将物体推开。

总结起来,动能和势能是描述物体能量的两个关键概念。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而势能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位置有关。

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是研究物体运动和位置变化的基础。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上许多物理现象和过程。

动能与势能的关系

动能与势能的关系

动能与势能的关系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运动和位置的特性。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本文将探讨动能与势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动能的定义和表达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经典力学的理论,一个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动能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动能 (K) = 1/2 * m * v^2其中,K表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二、势能的定义和表达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一个物体的势能取决于其所处的位置和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1.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指的是物体由于位于地球表面上某一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重力势能 (U) = m * g * h其中,U表示重力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

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受到弹性力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弹性势能 (U) = 1/2 * k * x^2其中,U表示弹性势能,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伸长或压缩的位移。

3. 化学势能化学势能指的是物体由于化学反应而具有的能量。

化学势能的表达式取决于化学反应的特性,可以通过热力学等方法进行计算。

三、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物体运动中,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而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由于其位置的改变,其势能逐渐减小,而动能逐渐增加,直至达到最大值。

四、应用举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1. 机械能守恒定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孤立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系统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其总和保持不变。

2. 能量转换与利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是能量在自然界中转换与利用的基础。

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第4章动能和势能习题解答4.2.2 本题图表示测定运动体能的装置。

绳拴在腰间沿水平展开跨过理想滑轮,下悬重物50kg ,人用力向后蹬传送带而人的质心相对于地面不动,设传送带上侧以2m/s 的速率向后运动,问运动员对传送带做功否?功率如何?解:人作用在传送带上的力有向下的压力和水平向后的静摩擦力,压力方向与传送带位移方向垂直,所以压力不做功,但静摩擦力方向与传送带位移方向相同,所以静摩擦力对传送带做正功。

分析人受力情况,由质心定理可知,人与传送带之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f=mg ,所以,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N = fv = mgv = 50×9.8×2 = 9.8×102(瓦)4.2.3 一非线性拉伸弹簧的弹性力的大小为l l k l k f ,321+=表示弹簧的伸长量,k 1为正,⑴研究当k 2>0、k 2<0和k 2=0时弹簧的劲度df/dl 有何不同;⑵求出将弹簧由l 1拉长至l 2时弹簧对外界所做的功。

解:弹簧的劲度df/dl=k 1+3k 2l 2. k 2=0时,df/dl =k 1,与弹簧的伸长量 无关;当k 2>0时,弹簧的劲度随弹簧 伸长量的增加而增大;k 2<0时,弹簧 的劲度随弹簧伸长量的增加而减小。

在以上三种情况中,劲度df/dl 与弹簧伸长量l 的关系如图所示。

))](([)()()(2122212222112141422412122121321321212121l l l l k k l l k l l k dll k ldl k dl l k l k A l l l l l l -++-=----=--=+-=⎰⎰⎰4.2.4一细线系一小球,小球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沿螺旋线运动,线穿过桌中心光滑圆孔,用力F 向下拉绳,证明力F 对线做的功等与线作用于小球的拉力所做的功,线不可伸长。

证明:以圆孔为顶点建立极坐标,设小球的位置由r 1,θ1变为r 2,θ2,由于忽略绳的质量、伸长,不计摩擦,所以绳对球的拉力T=FFT F r r r r r r rT A A r r T r r F A r r T drTTdrdr FA =∴-=-=-==-==⎰⎰⎰),()()(2121211221214.2.5 一辆卡车能够沿着斜坡以15km/h 的速率向上行驶,斜坡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tg α=0.02,所受阻力等于卡车重量的0.04,如果卡车以同样的功率匀速下坡,卡车的速率是多少?解:设卡车匀速上坡时,速率为v, 牵引力为F, 功率为N,由质点平衡方程有,F = (0.04+sin α)mg ,∴N = Fv = (0.04+sin α)mgv设卡车匀速下坡时,速率为v ’,牵引力为F',功率为N', 由质点平衡方程有 F'+ mg sin α= 0.04mg, F'=(0.04-sin α)mg, ∴N'= (0.04-sin α)mgv'.令N'= N, 即(0.04+sin α)mgv = (0.04-sin α)mgv',可求得:v'= v(0.04+sin α)/(0.04-sin α). 利用三角函数关系式,可求得: sin α≈tg α=0.02 ,∴v'=3v =3×15×103/602 m/s = 12.5m/s.4.3.1质量为m=0.5kg 的木块可在水平光滑直杆上滑动,木块与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绳跨过一固定的光滑小环,绳端作用着大小不变的力T=50N ,木块在A 点时具有向右的速率v 0=6m/s ,求力T 将木块从A 拉至B 点时的速度。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动能(kinetic energy)和势能(potential energy)是物体力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于描述物体在运动中和所处位置上的能量状态。

本文将介绍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不同物理系统中的应用。

一、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是物体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根据物体动能的定义,可以得到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 1/2 ×质量 ×速度²其中质量以kg为单位,速度以m/s为单位。

动能的单位为焦耳(J)。

以一个以速度v运动的质量为m的物体为例,其动能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动能 = 1/2 × m × v²实际应用中,动能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形,例如当物体的质量以千克为单位,速度以千米/小时为单位时,动能的计算公式可以改为:动能 = 1/2 ×千克 × (千米/小时)²二、势能的计算公式势能是物体所处位置上的能量,它与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的高度位置有关。

势能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种情况。

1.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在重力场中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其中质量以kg为单位,重力加速度取常数值9.8 m/s²,高度以m为单位。

重力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以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高度h处的重力势能为例,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重力势能 = m × 9.8 × h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变形产生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与弹性系数和变形量有关。

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为:弹性势能 = 1/2 ×弹性系数 ×变形量²其中弹性系数以N/m为单位,变形量以m为单位。

弹性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以一个具有弹性系数k的弹簧在变形量x处的弹性势能为例,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弹性势能 = 1/2 × k × x²三、动能和势能的应用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结束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4.3 质点和质点系动能定理
一、质点的动能定理
1.质点的动能定理 物体在合力作用下,由ab
dv A F dr m dr dt
dr m dv dt m v dv
va
a
dr
vb
F
b
L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解] 1.用质点动能定理求解
FN
FN2
F
Ff
受力分析如图,只有力 Ff , Ff 和 F 做功
根据质点动能定理得
1 [ 1W1 2 (W1 W )] L 0 m0 v 2 2 (1)
W
FN1
W1
Ff
O
s1
dr dset
et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3.平面极坐标
F Fr er F e dr drer rde O dA F dr
e
Δr
F
er
A
(r, )
dA (Fr er F e) ( drer rde)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第四章 动能和势
§4.1 能量—又一个守恒量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4.2 力的功· 用线积分表示功
一、力的元功和功率
功——力对空间的积累作用. 1. 恒力的功
A Ft r
Fn
F cos r
F Ft
r
F r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教学时数:11教学目的与要求:(1)着重讲授正功与负功的意义,变力的功以弹性力的功为主,可用图解法导出其计算公式。

(2)关于系统的势能,本章仅讲授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

(3)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功能关系,并指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能是以作功的方式传递并转化的。

(4)结合本章内容,指出只有量纲相同的物理量间才能构成等式关系。

(5)分别讲授质点的与质点组的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并通过势能曲线研究动能与势能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6)讲授质点组的功能原理时,要阐明内力做功与内势能的概念。

(7)要分清动量守恒定律与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的不同,使学生能正确运用两个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功,变力的功;功率,动能,动能定理;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引力势能)势能曲线和从势函数求力;功能原理;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普遍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对心和非对心碰撞教学难点:动能定理; 功能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顾建中编《力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赵景员、王淑贤编《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漆安慎杜婵英《〈力学基础〉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能量——另一个守恒量能量概念的认识和由来:从“使物体运动起来需要付出代价”(人们最早对生活中实际的问题的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某种功效(例如:运动的子弹可以嵌入泥土)”;1686年莱布尼茨提出:物体“运动的量”与物体速度平方成反比;1965年,“运动的量”发展为“”,并称作“活力”;科里奥利称之为“功”;1801年,托马斯·杨提出将“”称作“能”,“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思想,自然界一切过程都必须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从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对能量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量可连续取值普朗克指出:物体只能以为单位发射和吸收电磁波微观世界的原子光谱是线状谱能级是分立的。

可以看出:能量概念最早源于生产经过概念的比较和辨别升华为科学的概念。

最新《力学》漆安慎(第二版)答案04章

最新《力学》漆安慎(第二版)答案04章

力学(第二版)漆安慎习题解答第四章动能和势能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一、基本知识小结1、功的定义式:⎰⋅=2112r r rd F A直角坐标系中:⎰⎰+==221121,,1212y x y x yxx x x dy F dx F A dx F A ,自然坐标系中:⎰=2112s s ds F A τ极坐标系中: ⎰+=2211,,12θθθθr r rrd F dr F A2、⎰⋅-=-=b ap p k r d F a E b E mv E 保势能动能)()(,212重力势能m g y y E p =)(弹簧弹性势能 2)(21)(l r k r E p -=静电势能 rQqr E p πε4)(=3、动能定理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 ∑∑∆=+k E A A 内外4、机械能定理适用于惯性系 ∑∑+∆=+)p k E E A A (非保内外5、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惯性系若只有保守内力做功,则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C E E p k =+6、碰撞的基本公式接近速度)(分离速度(牛顿碰撞公式)动量守恒方程)e v v e v v v m v m v m v m =-=-+=+)((2010122211202101对于完全弹性碰撞 e = 1 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 e = 0对于斜碰,可在球心连线方向上应用牛顿碰撞公式。

7、克尼希定理 ∑+=22'2121i i c k v m mv E绝对动能=质心动能+相对动能应用于二体问题 222121u mv E c k μ+=212121m m m m m m m +=+=μ u 为二质点相对速率二、思考题解答4.1 起重机起重重物。

问在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以及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六种情况下合力之功的正负。

又:在加速上升和匀速上升了距离h 这两种情况中,起重机吊钩对重物的拉力所做的功是否一样多?答:在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以及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六种况下合力之功的正负分别为:正、0、负、正、0、负。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是什么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物体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

它们在多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等。

本文将介绍动能和势能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

一、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当物体进行运动时,其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动能的定义公式如下:动能(K) = 1/2 * m * v^2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动能的单位一般使用焦耳(J)。

根据动能的定义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举例来说,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小车以10米/秒的速度行驶,则其动能为:动能(K) = 1/2 * 2 * (10^2) = 100焦耳二、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也可以理解为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在物理学中,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1.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场中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当物体被抬升到一定高度时,其具有一定的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定义公式如下:重力势能(P) = m * g * h其中,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米/秒^2),h表示物体的高度。

重力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举例来说,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被抬升到3米高的位置,则其重力势能为:重力势能(P) = 5 * 9.8 * 3 = 147焦耳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指物体在受到弹性力作用时,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当弹性体恢复原状时,其弹性势能会转化为动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弹性势能的定义公式如下:弹性势能(E) = 1/2 * k * x^2其中,E表示弹性势能,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弹性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举例来说,一个劲度系数为10牛/米的弹簧被压缩了0.5米,则其弹性势能为:弹性势能(E) = 1/2 * 10 * (0.5^2) = 1.25焦耳总结:动能和势能是描述物体能量的重要概念,其定义和计算公式如下:动能(K) = 1/2 * m * v^2重力势能(P) = m * g * h弹性势能(E) = 1/2 * k * x^2通过对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和位置变化中所具有的能量。

动能和势能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第四章

当物体滑到最大高度 时,又到了容器的边缘,则: -------(2)
解得: ,这时物体的位置坐标
2一质量为200g的框架,用一弹簧悬挂起来,使弹簧伸长10cm,今有一质量为200g的铅块在高30cm处从静止开始落进框架.求此框架向下移动的最大距离.弹簧质量不计.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本题研究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铅块自由下落,(2)铅块和框架进行完全弹性碰撞,(3)框架与铅块一起以碰撞结束时的速度为初速度向下运动,直至速度为零,达到最底点。
O
X
A
B
分析:
(1) A和B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所以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2) A和B相对运动时,要克服内摩擦力作功,使系统动能减小,直到相对静止为止。
(3) A和B系统的质心作匀速直线运动,B相对A作匀变速率运动
三 例题:
1匀质容器高为b,容器口的半径为a,质量为m,形状对称,放在光滑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体由容器边缘处由速度为零开始沿容器的光滑内壁下滑,求物体滑至容器另一侧的最大高度及位置坐标
x
o
y
C2
分析:若选小物体、容器和地球为系统,只有内保守力(重力)作功,物体和容器的相互作用力是内保守力,但都不作功,因此机械能守恒。
即 外+ 内=
(三)一对内力的功之和
1.二质点相互作用力所做元功的代数和等于作用于其中一质点的力和该质点相对另一质点元位移的标积。
即 :作用于其中一质点的力; :该质点相对另一质点元位移
2.
3.注意:(1)一对内力的功并不一定等值反号,他们的代数和不一定为零。
(2)摩擦力不一定作负功,但一对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是负的。

动能与势能的比较

动能与势能的比较

动能与势能的比较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在运动中的状态和位置。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则是物体由于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首先,我们来看动能。

动能是由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而决定的。

根据运动物体的经典力学公式,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公式为:动能=1/2 ×质量 ×速度²。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当物体的质量增加或速度增加时,其动能也会增加。

动能是一种测量物体运动状态的能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量。

比如,一个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具有较大的动能,因为它的质量较大且速度较快。

而一个静止的汽车则没有动能,因为它没有速度。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动能的转化也可以看出动能的重要性。

碰撞前汽车具有一定的动能,碰撞后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声能、热能等。

在碰撞中,动能的转化可以对碰撞物体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同时也可以导致物体受损或变形。

接下来,我们来看势能。

势能主要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当物体在地球上的高度不同时,具有不同程度的势能。

根据物理学的定义,势能指的是物体由于其所处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一个物体的势能与其高度、形状和重力场的性质有关。

势能的计算公式为:势能=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

从公式可以看出,当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增加时,势能也会增加。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把物体抬到一定的高度后释放,物体会因受到重力而下落,同时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达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大。

在这个过程中,势能和动能之间存在着互相转化的关系。

这个示例也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毁灭,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在日常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的比较也可以用于解释一些现象。

比如,在垂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被抛出时具有较大的动能,但随着物体上升高度的增加,动能逐渐减小,而势能则逐渐增大,当物体达到最高点时,动能消失,势能最大。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外力对质点所作的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量。 这个结论叫质点的动能定理。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二)质点系的内力功(成对力作功) 内力:质点系中两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成对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A F12 dr1 F21 dr2 F21 dr1 F21 dr2 F21 (dr2 dr1 ) F21 d (r2 r1 ) F21 dr12
dvt dvt dA F dr m dr m ds dt dt ds 1 2 m dvt mvt dvt d ( mv ) dt 2
定义动能:
1 2 Ek mv , dA dEk 2
1 1 2 2 mv mv0 2 2
两边积分: A Ek Ek 0
(二)完全弹性碰撞(e=1)
v10 v20 v2 v1 m1v10 m2 v20 m1v1 m2 v2
整理得:
v20 v2 v10 v1 m2 (v2 v20 ) m1 (v1 v10 )
两式相乘并整理得:
1 1 1 1 2 2 2 2 m1v1 m2v2 m1v10 m2v20 2 2 2 2
与绝对位置无关!
r1 r
2
r3
r12 r r13 23
§4.5 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二)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质点系动能定理的变形)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A保 EPE E K EPA外 A保 A非保 EK
v10 v10 vc , v20 v20 vc v1 v1 vc , v2 v2 vc

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

2
㈡ 力的元功及功率
⒈元功: dA = F ⋅ dr = F | dr | cos( F , dr ) = F | dr | cos θ 元功: 力的元功等于力与质点元位移的点乘积 ⒉功率:平均功率 功率: 瞬时功率
N = ∆A / ∆t ∆A dA F ⋅ dr N = lim = = = F ⋅ v = Fv cos( F , v ) ∆t → 0 ∆t dt dt
f1'
代入①中得: 代入①中得: l =
v2 2µ 1 g
−L
10
f1 l
v
L f2
m
f1'
用质点系动能定理求解:以地为参考系,把卡车、 用质点系动能定理求解:以地为参考系,把卡车、木箱视 为质点系,应用质点系动能定理: 为质点系,应用质点系动能定理: − µ 2( m + M ) gL − µ 1 mgl = 0 − 1 ( M + m )v 2 ① 2 其中, 其中,-µ1 mgl 是木箱和卡车间的互为反作用的一对滑动 摩擦力做功之和。 − µ 1 mg ( L + l ) + µ 1 mgL = − µ 1 mgl 摩擦力做功之和。 显然, 显然,互为反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之和永远为负 再以木箱m为质点,应用质点动能定理: 再以木箱 为质点,应用质点动能定理: 为质点
Aab = ∫ Fτ ds = − µ N ∫ ds = − µ N ( sb − sa ) = − µ NL
sa sa
6
sb
sb
§4.3质点和质点系动能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动能定理
㈠质点动能定理
质点m在合力 作用下的动力学方程: 分析与推导:质点 在合力 F 作用下的动力学方程: = m dv F

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动能。

它的大小定义为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的二分之一。

因此,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势能:势能是储存于一个系统内的能量,也可以释放或者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势能是状态量,又称作位能。

势能不是属于单独物体所具有的,而是相互作用的物体所共有。

势能按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引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和核势能等。

力学中势能有引力势能和弹力势能。

扩展资料:
(1)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特征
(1)动能是标量,无方向,只有大小。

且不能小于零。

与功一致,可直接相加减。

(2)动能是相对量,式中的v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不同的参照系中,v 不同,物体的动能也不同。

(3)质点以运动方式所储存的能量。

但在速度接近光速时有重大误差。

狭义相对论则将动能视为质点运动时增加的质量能,修正后的动能公式适用于任何低于光速的质点。

(参见「静质量」、「静质量能」)。

第四章动能和势能(2)学习内容4.4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4.5功能

第四章动能和势能(2)学习内容4.4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4.5功能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2)学习内容: 4.4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势能 4.5 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所做的工作:1.学习力场,保守力,非保守力势能等概念。

2.讨论机械能的 变化规律――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4.4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在力学中,一谈到动能,往往同时需要考虑物体的势能。

势能概念是在 保守力概念基础上提出的。

所以在具体讨论势能概念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力场,保守力和非保守力等概念。

(一) 力场一般情况下,质点所收到的外力可表现为:(,,)F F t r v = (1)如果F 只与质点的位置有关,即 ()(,,)V F r F x y z ==(2)则称F 为场力,即F 为空间坐标的单值矢量函数并 把场力F 存在的空间叫做力场。

物理“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它具有动量和能量。

在经典理学中认为:力具有超距作用,力场概念仅限于(2)式所描述的力场。

常见的力场有:○1重力场,且在不太大的 时间◎◎◎ 范围内有场力:*F maW mg =-=W mg ==恒量 ○2静电场:静电场力(库仑力) :314q qF r r οοε=∏电场强度:314q E r rοοε=∏ ○3平行板电容器中的静电场 场强:E =恒量F`(x ,y ,z ) YXF (x ,y ,z )RR` Z○4弹簧弹性力――――场力显然,○2和○4两种情况下,质点所受力的作用线始终通过某一固定点,称该力为有心力,并称该O 为力心。

另外,上述各力都只与质点的位置有关,所以,都是场力。

与此相反:洛仑兹力 F q E q V B =+⨯ 与V 有关摩镲力:F kV =-或F N μ=非主动力,由运动状态及其他外力而定。

都不是场力。

加速参考系的惯性力:*F ma =- 与 W m g =相类似。

离心惯性力:()()bx y a A F ar F i F j axi ayj ==++⎰⎰*2f mv r λ=- ⇒有心力科氏奥里力 *`2k f mv ω=⨯ 不是场力。

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

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

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1. 引言在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称为动力学。

动力学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就是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

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定律,它们分别描述了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应用。

2. 动能定理2.1 定义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且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2 表达式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E_k = mv^2 ]其中,( E_k ) 表示动能,(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v ) 表示物体的速度。

2.3 应用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量变化。

3. 势能定理3.1 定义势能定理指出: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且物体的势能与其质量和位置的高度成正比。

3.2 表达式势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E_p = mgh ]其中,( E_p ) 表示势能,(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g ) 表示重力加速度,( h ) 表示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点的高度。

3.3 应用势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重力场中,物体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其势能的变化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做的功。

•在弹性势能中,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当物体恢复原状时,这部分能量会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4. 动能定理与势能定理的关系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虽然描述的是不同的能量形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上升过程中势能增加,动能减小;下降过程中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5. 结论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定律。

本文详细介绍了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应用。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物体在运动或位置变化时所具有的能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能和势能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物理系统中的应用。

一、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根据经典力学的公式,动能(K)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K = 1/2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动能与质量成正比,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变化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和物体周围的环境有关。

势能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1.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高度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根据重力势能的定义,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Ep = mgh其中,Ep为重力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重力势能与质量、重力加速度以及高度成正比。

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形变而存储的能量,它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形变程度有关。

弹性势能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Ep = 1/2kx^2其中,Ep为弹性势能,k为弹性系数,x为形变程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弹性势能与弹性系数以及形变程度的平方成正比。

三、动能和势能在物理系统中的应用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 机械系统中的动能和势能在机械系统中,如自行车、汽车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例如,当骑自行车上坡时,动能会转化为重力势能,而下坡时则相反,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

2. 震动系统中的动能和势能在弹簧振子等震动系统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物体从最大振幅位置经过平衡位置时,动能最大,而势能为零;而当物体经过平衡位置时,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3. 量子系统中的动能和势能在量子力学中,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同样适用。

动能和势能Kineticenergyandpotentialenergy

动能和势能Kineticenergyandpotentialenergy

-
L0 )2
r2 r1


1 2
k[(r2
-
L0 )2

(r1
-
L0
)2 ]


1 2
k (22

12 )
弹簧做功与质点的路径无关
a
p
dr
r
ds

b
O
x
A

1 2
k
(
2 2

12
)
弹簧所做的功只依赖于弹
簧的劲度系数和初末态伸
长量1 和 2
2009年11月18日 8:00-9:50
如果有多个力作用与一质点上:
合力: F F1 F2 Fn
dA F dr F1 F2 Fn dr
F1 dr F2 dr Fn dr
A1 A2 An dAi
合力所做的元功等于各个分力 所做的元功的代数和。
2009年11月18日 8:00-9:50
4.1 功和功率
4
4.2.1 力的元功和功率 3. 功率(power)
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P dA F dr F v dt dt
作用在质点上的力 F 的瞬时功率 P 等于 F与质点在 该瞬时的速度 v 的标量积。
单位:1w (瓦特)= 1 Joule/s = 1 (N ·m)/s 量纲: L2MT-3
4.2 功和功率
Work and power
4.2.1 力的元功和功率 4.2.2 力在有限路径上的功 4.2.3 直角坐标系中功的计算 4.2.4 自然坐标系中功的计算 4.2.5 极坐标系中功的计算
2009年11月18日 8:00-9:50

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及转化

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及转化

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及转化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

本文将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进行详细探讨,并介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一、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经典力学的原理,动能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动能(K)= 1/2 * 质量(m) * 速度的平方(v²)在这个公式中,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重量,速度则是物体运动的快慢。

因此,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密切相关。

当一个物体的速度增大时,其动能也相应增大;反之,速度减小,动能减小。

二、势能的定义和分类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物体所处的环境和情况的不同,势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重力势能的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重力势能:重力势能(Ep)= 重力加速度(g)* 重力势能高度(h) * 质量(m)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形状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它会具有弹性势能,而弹性势能的大小可以由下列公式计算:弹性势能(Ee)= 1/2 * 弹性恢复系数(k)* 形变的平方(x²)3. 化学势能化学势能是物体由于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能量。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化学势能。

三、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反之亦然。

1. 动能转化为势能当物体运动减速或停止时,其动能会转化为势能。

典型的例子是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

当它下落时,动能逐渐减小,而重力势能逐渐增加。

当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达到最大值。

2. 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时,其势能将转化为动能。

例如,一个物体从较高的位置自由下落,重力势能逐渐减小,而动能逐渐增加。

当物体到达底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达到最大值。

四、应用与实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转化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cj
例题
[例题 ] 长度为 l,横截面积为 s,密度为 ρ 的细棒从如图位置 , 以零初速落入密度为 ρ 0 ( ρ 0 深度为 h ( h > l ) 的水池中。 < ρ) ,
求细棒下端接触到水池底时的速度。
v f
l x h
v mg
cj
例题
ρgsl − ρ 0 gsx (0 ≤ x ≤ l ) F = mg − f = ρgsl − ρ 0 gsl (l ≤ x ≤ h) A = ∫ Fdx = ∫ ( ρgsl − ρ 0 gsx )dx + ∫ ( ρgsl − ρ 0 gsl ) dx
Fx
m
a b
A=

x1 x0
1 2 1 2 ( − kx )d x = kx 0 − kx1 2 2
O
x0
x1
x0 x1为任意起始位置,与路径无关。
x
cj
例题
[例题]马拉雪橇水平前进,自起点 A 沿某一长为 L 的曲线路径 拉至终点 B。雪橇与雪地间的正压力为FN ,摩擦因数为 µ 。求摩擦力的功。 [解]沿雪橇轨迹取自然坐标,雪橇前进方向为自然坐标增加的方向
L θ
v T v F
v G
cj
例题
F − T sin θ = 0
T cosθ − mg = 0
L θ
F = mg tan θ v v A = ∫ F ⋅ dr = ∫ F cosθ ds
= ∫ mg tan θ cosθ ds
v T v F
y
= ∫ mgL tan θ cos θdθ
0
θ0
v G
= mgL(1 − cos θ0 )
cj
质点和质点系动能定理
3、 举 例
(1) 内力和为零,内力功的功是否为零?
v v f1=−f 2

v f =0
v f1
A1 = − f 1L
A2 = f 2 S
B A
v f2
B A S L
∑ A = − f 1( L − S )
不一定为零! (2) 内力的功也能改变系统的动能
例:炸弹爆炸,过程内力和为零,但内力所做的功 转化为弹片的动能。
cj
例题
(1) 以链条的水平部分为研究对象,设链 条每单位长度的质量为ρ,沿铅垂向下 取Oy 轴。 设链条下落长度 y =b0 时,处于临界状态
ρb0 g − µ0 ρ (l − b0 ) g = 0
µ0 b0 = l 1 + µ0
当 y >b0 ,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链条将开始滑动。
cj
例题
v F
F = ( m − dm ) g = ( m − λ y ) g v v dA = F ⋅ dy = (m − λ y) gdy
(2)
m
dm
y
O
A = ∫ (m − λ y ) gdy
y1
y2
= ∫ (10 − 0.2 y ) ⋅ 9.8dy = 882 J 0
cj
10
例题
v v [例题] 用力 F 缓慢拉质量为m 的小球, F 保持方向不变 v 求小球从竖直位置拉伸到θ0 时,F 作的功。xcj 4.3 质点和质点系动能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动能定理 一、质点的动能定理
1、质点的动能定理
物体在合力作用下,由a→b
v v v dv v A = ∫ F ⋅ dr = m ∫ ⋅ dr dt v
v dr = m ∫ dv ⋅ dt
v va
a
v dr v F
v vb
b
1 2 1 2 1 1 v v 2 = m ∫ d(v ⋅ v ) = m ∫ d(v ) = mvb − mva 2 2 2 2
z
a
v v F 在 dr 一段上的功: v dA = F dr cos α
v r
v v α dr F
M
v v r + d r O
v v dA = F ⋅ dr
x
b
y
在SI中功的单位为焦耳
1J = 1N ⋅ m
1eV = 1.602 ×10−19 J
量纲 ML2 T −2
cj
力的元功 ·用线积分表示功
Chap04 动能和势能
4.1 能量——另一个守恒量
能量——另一个守恒量
能量概念发展史简介 (1)伽利略对摆的论证——为后人认识机械能守恒开辟一途径。 (2)莱布尼兹提出的物体运动的量与物体速度平方成正比被科 里奥利称为“活力”。 (3)英国物理学家杨(T.Young)(在光的干涉方面作出贡献)将 mv2/2 称作能量。 (4)热学中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确认和各种物理现象之间的普 遍联系的发现,导致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最终确立。 (5)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最重要的贡献者当推迈耶(M.Meyer)、 焦耳(J.P.Joule)和亥姆霍兹(H.von.Helmholtz)三位伟大 的科学家。
2、说明:
(1)质点的动能定理中的功永远是合力的功。 (2)Ek是状态量∆Ek ↑ ,A > 0 ; ∆Ek ↓ ,A < 0, 动能是物体因具有速度而具有的作功的本领 与过程无关,而功与过程有关。 (3)动能定理只适用于惯性系。
cj
例题
[例题]如图,物块质量m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用橡皮绳系于墙上, 橡皮绳原长a,拉伸时相当于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现将物 块向后拉伸至橡皮绳长为b后再由静止释放。 求物块击墙的速度。物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µ.。
= Fx dx + Fy dy + Fz dz
如果为平面运动 dA = Fx dx + Fy dy 若力沿直线位移做功,令x轴与位移重合,则有 dA = Fx dx
cj
力的元功 ·用线积分表示功
2、平面自然坐标
v F
v v dr = dset v v dA = F ⋅ dr
v v v F = Ft et + Fn en
= Fr d r + Fθ r d θ
v Δr
v F
cj
力的元功 ·用线积分表示功
v v P = F ⋅v
直角坐标系:
P = Fx v x + Fy v y + Fz v z
自然坐标系:
P = Ft v
一维运动:
P = Fv
cj
力的元功 ·用线积分表示功 三、力在有限路径上的功
质点 r0 → r1
O s0
s1
v v dr = dset
v et
v v v dA = (Ft et + Fn en) ⋅ dset = Ft ds
cj
力的元功 ·用线积分表示功
3、平面极坐标
v v v v v eθ F = Fr er + Fθ eθ er v v v (r,θ ) dr = drer + rdθ eθ v v O A dA = F ⋅ dr v v v v dA = ( Fr er + Fθ eθ ) ( ⋅ drer + rdθ eθ )
x O a
m
b x
cj
例题
[解] 弹力只存在于b→a 过程,摩擦力始终存在, 由动能定理有: ( v0= 0 ) x
a 1 2 mv = − µ mgb + ∫ − k ( x − a )d x b 2 1 = k ( b − a ) 2 − µ mgb 2
O
a
m
b x
k 2 ∴ v = (b − a)− 2µ gb m
2 −3
cj
力的元功 ·用线积分表示功 二、利用不同坐标系表示元功
v 1、直角坐标系 F y r1 v v v v v F = Fx i + Fy j + Fz k ∆y Δr v v v v dr = dxi + dyj + dzk r0 v v d A = F ⋅ dr ∆x x v v v v v v dA = (Fx i + Fy j + Fz k ) ( ⋅ dxi + dyj + dzk )
3、功率
功率——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平均功率 瞬时功率
v v ΔA dA F ⋅ dr v v P = lim = = = F ⋅v Δt →0 Δt dt dt
ΔA P= Δt
v v P = F ⋅v
额定功率——最大输出功率
在SI单位中, 功率单位为瓦特 (W) 1W = 1 J/s
量纲: ML T
v v v dr = dr2 − dr1 v v dA = F ⋅ dr
v dr2 v dr1
v dr
v dr
v d1r
v v v F d2r er
cj
质点和质点系动能定理
2、说明
(1)内力的总功一般不为零。 (2)内力的总功与参考系无关 只与1、2质点相对距离变化有关, 而二质点距离变化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 (3)一对内力所做的功, 只决定于两质点的相对路径。 对非惯性系同样成立。 内力的总功不一定为零!
n
v v A ≈ ∑ Fi ⋅ Δri
i =1
y ∆y r0
v F
v ∆ri → 0 n →∞
v Δr
∆x
r1
v v A = lim ∑ Fi ⋅ Δri
n Δr → 0
r1
A=∫
r0
v v F ⋅ dr
cj
i =1
x
力的元功 ·用线积分表示功
质点受n个力共同作用时 合力
v v v F = F1 + F2 + L r1 v r1 v v v r1 v v A = ∫ F ⋅ dr = ∫ F1 ⋅ dr + ∫ F2 ⋅ dr +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