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比较的视角看人口对封建社会发展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1 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1 2009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历史
的发展进程。中西封建社会中人口的发展,存在着异同。
一、中西封建社会内涵的界定
在中国历史上,把封建单纯地理解为一种政治法律制度,
它指的是西周(前1066~前771)时期天子对诸侯的分封。如张
阴麟先生所言:“在中国史里, 只有周代的社会可以说是封建
的社会。”[1]本文拿来作比较的封建社会,不单纯指一种政治制
度,而是包含了社会和经济的内容。正如陶希圣先生所言:“周
代的中国既已是封建社会。春秋之际,封建制度开始分解,但
封建的自然经济则一直延长到1500 年。”[2]
西欧的封建制,西方史学界通常称为Feudalism。按马克壵
先生言:“封建社会由于其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所以不能太
短,而应该长一些……应该截止于18 世纪。”[3]故西欧封建社
会从4 世纪到18 世纪。显然,这是一个扩大了的西欧封建社
会。本文即用一个扩大了的西欧封建社会和中国封建社会在
人口发展方面进行比较。
二、中西封建社会中人口发展的比较
首先,人口的发展模式有很多相似性。这是因为中西封建
社会同属于传统的农牧社会,社会结构框架基本相似。中西封
建社会的人口发展模式,都维持着传统社会的人口发展模式,
即“两高(高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低人口增长率)”的
模式;中西封建社会人口的绝对增长都十分缓慢。据西方有的学
者估算,“公元600 年时,西欧各国(包括今天英、法、比、荷、西、
意、葡等国)的人口总数约为1630 万人;公元1700 年,西欧各国
的总人数约为6450 万人。这期间平均年人口增长率约为
0.13%”[4]45;中国人口总数在“公元前11 世纪约为1500 万,到16
世纪增到9800 多万,平均年人口增长率约为0.15%”[5]536。
其次,中西封建社会中人口增长的速度和幅度不同。这是因
为中西封建社会人口发展的基础不同而导致人口增长的潜力不
同,再加上中西封建社会中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容纳人口增长
的幅度也有差距。在西欧各国,“从600 到1700 年,人口增长幅
度不过295.7%,平均年人口增长率不过0.13%,”[4]157 而中国,“人
口增长幅度达1994.4%,平均年人口增长率为0.15%”[5]582。
再次,中西封建社会人口控制机制有所不同。封建时代的
中国,主要是由天灾人祸等自然力量来控制人口增长。在西欧
封建社会中,自然力量对人口控制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在
西欧封建社会中期,西

欧开始形成了人们自觉控制人口增长的
机制,并在西欧封建社会后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中国封建社会
中流行的家庭婚姻形式是早婚和普遍性婚姻, 没有人为控制人
口生育;而西欧在11 到13 世纪发生了一场影响广泛的“婚姻革
命”[4]268,形成了“欧洲婚姻类型”[4]268,单子式小家庭取代了多子式
大家庭,年轻人结婚要单立门户,为此要具备建立家庭的经济条
件,如果条件不成熟,青年人就被迫推迟结婚年龄。同时,在西欧
封建时代, 农业生产迟迟未能完成从农牧混合的粗放型农业向
集约化农业的转变,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投入量有限制。因为在
西欧国家的粗放型农业生产中,粮食耕作地与休耕地和荒草地、
农业生产与畜牧业生产之间要保持一种适度的平衡关系, 如果
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驱使农业生产以牺牲畜牧业而扩展, 会打
破这种平衡, 那么不仅畜牧业生产会退缩, 农业生产也会因牲
畜、肥力不足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使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下降,
从而产生人口和经济危机。封建时代西欧国家粗放型农业使人
口压力、人口过剩的威胁比较容易显示出来,迫使人们有意识地
控制生育。中国集约化农业生产要求并能够容纳大得多的劳动
力投入,兴修和维护水利工程、人工制肥、施肥、园艺化的田间管
理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往往也能使产
量有所增加。中西的封建农业经济的劳动密集化程度的不同,导
致对人口发展的要求也不同。这正是中西封建社会人口发展不
同的关键所在。
三、人口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比较
首先, 中西封建社会人口发展的差异影响了中西社会当
时的历史发展。中国封建时代人口的高度发展推动了中国的
封建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高度繁荣,达到了世界各国前工
业时代首屈一指的高水平。与之相比,西欧封建时代明显逊色
一筹。古代中国主要通过增加劳动力投入的途径使粮食单位
面积产量达到了世界前工业时代罕见的水平, 推动了农业文
明在质上的提高,而且还促进了先进农业文明区域的扩大,促
进了农业文明外延的拓展。随着人口梯级式的不断增长和流
动, 先进农业文明区域也由黄河中下游地区扩展到长江中下
从中西比较的视角看人口对封建社会发展的作用
崔新明
摘要:人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西封建社会同属于传统农牧社会,社会结构框架基本相似,因而人口
的发展模式也有很多相似性。但中西封建社会人口控制机制有所不同。中西封建社会人口发展的差异影响了当时的历
史发展,并对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封建社会;人口发展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9)01-0078-01
作者简介:崔新明(1975-),男,山东苍山人,枣庄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政法与历史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历史教学与
研究。
收稿日期:2008-06-01
(下转第86 页)
— 78 —
游地区,使中国先进的集约农业文明圈渐次扩大,封建的中国
成为世界前工业时代历史上农业文明发达、疆域幅员辽阔、政
治高度统一的文明大国。中国封建手工业产出量之高、工艺水
平之先进,是西欧封建国家无法比拟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更是标志着前工业时代科学发展的最高水平。毋庸置疑,无论
在经济、政治上,还是科学文化发展上,中国都代表着世界封
建社会历史的最高发展水平, 而人口的大幅度增长起了十分
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然,大幅度的人口增长既有突出的积极作用,也有严重的
消极影响。中国封建时代人口危机和封建经济、政治危机周期性
发生的频率远多于西欧, 人口因素对这种危机的发生有重要影
响。在封建中国,由于人口增多而使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导
致中国封建经济、政治危机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生产资
料占有和产品分配关系上社会矛盾的激化,如土地兼并等。数次
的农民大起义和战乱大都爆发于人口压力沉重之时。
其次, 中西封建社会人口发展的差异还对封建社会之后
中西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欧封建时代人口
的增长幅度不如中国, 对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难
辞其咎,但却为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由传统农本
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奠定了有利条件。中国封建时代
人口的高度增长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充分发
展繁荣,推动形成了一种高度均衡的经济社会结构,延缓了中
国由传统农本社会跨向现代农业社会的步伐。封建时代的西
欧,人口增长速度缓慢,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
资本积累,有利于市场条件的改善。人口压力的减轻有利于经
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同时人口增长缓慢,
使人口结构中成年劳动力的比重提高,依赖性人口减少,使社
会的生产能力提高而负担减少,从而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而中
国封建社会中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均衡结构却有碍于传
统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从生产力的方面看,这种结构
使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经济过渡十分困难, 因此生产力
在质上很难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同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过
高的人口压力也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中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时间并不晚, 但却长期不能摆脱萌
芽状态而走向成熟,人口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
四、启示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素质偏低;自然
环境虽然空间较大,但是适宜于人类生存的环境相对紧张,环
境的人口承载力已接近饱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已经承受
了来自人口的巨大压力。中国国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
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控
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当然,我国控制人口是成效显著的。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全国少生4 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我国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要保证经济的成功,统
筹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
国策,还得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张阴麟.中国史纲[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5.
[2] 陶希圣. 中国封建社会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1.
[3] 马克壵.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
1997:9.
[4] 马克伊伍底.世界人口史图册[M].北京:企鹅出版社,1980.
[5] 赵文林.中国人口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丰富,但同时也应当在同样的程度上有着重复。” [1]
在探讨人们幸福的主题当中,“恐惧” 是不幸生活的又一
个方面。恐惧不同于畏惧:畏惧的对象通常是明确的。当一个
人身处畏惧之中时,同时也会努力地刻意避开具体的威胁物;
然而恐惧则不同,处于恐惧的人通常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恐惧,
但是却无法感知恐惧的来源。通常我们称之为“莫名的恐惧”。
这种莫测的威胁足以使人心灵瘫痪。在恐惧之中对人构成威
胁的东西,可能来自人的内心,来自人所不愿意认可,从而对
其压制的那些想法和冲动;当然,它也可以是外来的,在现实
社会中,这种外来的恐惧通常表现为对自我认同的危机情感。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某种特殊的个体,以特殊
的方式来实现其生命。但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脆弱是容易
被人忽视的。当一个人在实现自身过程当中遭遇到挫折,脆弱
就会被无限放大,此时的人通常会认为,只有自己会有这种脆
弱,而别人没有,或者都不知道存在着这种脆弱。于是,对成就
的要求在人的脊梁骨底下构成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威胁, 因而
引发出恐惧。恐惧有着假面狂欢舞会的外衣,这是一个难以置
信的事实,然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确实隐藏着极大的恐惧。人
生哲学家们在诊断了

恐惧之后, 提出了对付恐惧的法宝———
信仰,即“对上帝的爱”。信仰蕴含着对“自我设定”的决定性依
赖,它是存在,是精神,是激情、真挚,是严肃,是人在悖论中所
能达成的认识。随着幸福观理论的发展,“信仰”慢慢被人生哲
学中的“安全感”所取代,安全感是信任和信心的合一。有了安
全感,一个人可以自然而然的随意生活在他的世界,并却能够
让自己从属于并生活在这个信心的世界。
“我们站在大地的尽头幸福地绝望”这是80 年代一位诗人
朗诵过的诗句。当然,这是诗人对无奈的描述,但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只能说,绝望只属于不幸。活在当下,我们经常会感到绝望:
几十年来我为公司劳心劳力, 可是为什么第一个被解雇的偏偏
是我? 我从来不抽烟喝酒,生活作息也很有规律,可是为什么却
偏偏是我患了癌症?当我们的生活被摧毁时,绝望就在每个人身
上爆发。同样地,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在人类世界所发生的各种自
然灾害、战争等等,这个充满了苦难和邪恶的世界,到底有着什
么特殊的意义? 存在主义哲学的问题, 就是关于生活意义的问
题。于是,可以与绝望相对抗的,正是我们身处其中的、充满意义
的生活。“有意义的事情是人性的财富,是成功的生命存在,或者
简单地说,他就是幸福本身。” [1]一味地追问“幸福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是幸福的,那么对
于这个人来说,这情形本身就是富有意义的。
于是,我们在对人生哲学的领悟当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
结论:与不现实的、分裂的、无聊的、充满恐惧的和绝望的不幸
生活相对的,幸福是现实的、协作的、运动的、安全的和有意义
的生活。幸福是一种有质量的生活。
最后,对于“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想,答案应该是:
“幸福,是带有生命喜悦的顺其自然”。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斯·托马森.不幸与幸福[M].京不特译.北京:华夏
出版社, 2004.
[2] (丹)基尔克郭尔.非此即彼[M].阎嘉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
社,1997.
(上接第78 页)
— 8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