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品茗——茗茶伴名士
苏东坡与美食
苏东坡与美食Safety is the first principle of investment. December 21, 2020苏东坡与美食苏轼,于北宋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这是北宋一朝最黄金的时代;他的家庭说不上富有,但也衣食无忧,即便如此,苏轼小时候和他的弟弟苏辙常吃的也是“三白”之饭,即一餐只有一碗米饭、一碟白萝卜、一碟盐,但在这样的食物却滋养了两位文学大师,看来人的聪明才智靠天生和后天的努力,与什么补脑没有关系;而苏轼的家乡四川,从秦代开发以来,即被称为天府之国,这里以丰富的物产成为历代国家的粮仓,物产的丰富也带动了美食的发展,辣椒还要有数百年才能传入中国,因此那时的川菜并不似今天的麻辣,但鲜嫩肥腻的风格已初露端倪,尤以淡水鱼与猪肉的做法天下闻名,而苏轼的母亲不仅是一位能读懂汉书的才女,更是一位厨艺好手,川人尚食的传统与母亲的熏陶,使苏轼也有了一项爱好—烹饪;喜欢烹饪的人大多是勤快的,未到而立之年即凭着才华,平步青云的苏轼在他的任职上,表现出了他的勤政,在他的第一个地方官任上---陕西凤翔,遇到了多年未遇的大旱,他领导百姓抗旱、祈雨,在解除旱情后,他命人宰羊做羊汤与民同庆,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公元1071年,苏轼调任杭州通判,在这里他与茶结缘,一天,因病告假, 孤山寺的惠勤禅师让他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间病已痊愈;苏轼便在禅寺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自此,苏轼爱好上了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公元1077年,苏轼出任徐州知府,适逢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带领百姓抢险抗灾,七十个昼夜终于战胜水灾,徐州百姓纷纷杀猪宰羊来慰劳自己的父母官,苏轼推辞不掉,就让家人按四川老家的的做法,把猪肉炖好回赠给参与抗灾的百姓,大家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其为“回赠肉”;公元1079年,苏轼再次迁官至湖州,一日在晾晒字画时,他突然看到了已故好友文与可赠给他的墨竹图,睹物思人不禁失声痛哭,当晚写下了纪念好友的文章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回忆了文与可画竹,特别是喜欢食竹笋的往事,文中说,自己曾经故意和文与辩论是否有万丈高的竹子,因此你来我往了数十封信海纳感叹,要是当时有论坛BBS,两个人的争论会吸引很多眼球关注,最后文与可仔细的请教了很多人,说绝对没有,而苏轼却“狡猾”的说自己所说的万丈高竹是讲的竹子挺拔的气势,随后又说,你文与可不是喜欢吃竹笋吗现在你作官所在的陕西洋县筼筜谷,可是有江北不多见的竹林,恐怕你当几年官,满山的竹子全要被你吃光了,文与可收到这封信时,正好是休息日中国古代以十天为一周,第十天是公务人员的休息日,文与可带着老婆孩子在筼筜谷游玩、野餐,吃的正是刚从地里刨出得春笋,读到此信笑得喷饭满案;写到此处苏轼感叹再也没有与自己有此同好的人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在此文中也应运而生;就在这一年,苏轼受小人的诬陷,也就是所谓诬蔑皇帝的“乌台诗案”,下狱并被贬至湖北黄州,做了地方武装副部长团练副使,靠着微廉的俸禄,无法养活家人,他便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他学自己的偶像唐代的白居易,而自号“东坡居士”,就像现在的网友常给自己注册一个“马甲”,呵呵自此,人们称其为---苏东坡;即使生活艰难,苏东坡也抱着极为乐观的心态,继续着他的美食生活,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哪里能看出被贬官的悲哀,分明是一副赏美景、尝美食的好心情;黄州是苏东坡一生的重大转折,由此他的诗词更为豪迈,心情更为洒脱,一切达到了顿悟的境界;生活是清苦的,但美食使生活充满了乐趣,黄州的猪肉非常便宜,苏东坡买来猪肉,用慢火清炖,然后加入酱油等调料,做出的肉美味无比,这也许就是红烧肉的起源,为此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另外还有一种清汤的做法,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黄州临近长江,因此鱼也成为了苏东坡美食的原料,闲暇无事之时,苏东坡常学渔夫样身披蓑衣,在江边垂钓,上钩的鱼很快就上了他的餐桌,而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苏东坡在黄州西山寺游玩时,学会了寺中的一种用山泉水和面做酥饼的方法,回家如法炮制,也成为了他招待上宾和禅师高僧朋友的点心;苏东坡不善饮酒,说自己“吾少时望见酒杯而醉”,虽然曾在盛产西凤美酒的陕西凤翔和酒风盛行的山东做过官,并留下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诗句,但他依然不胜酒力,在黄州似乎是因为有了更为洒脱的心境,他却酒量大增,他说“而今亦能饮三蕉叶矣;”但苏东坡有着都独特的饮酒观--饮酒不求酒量,但求酒趣;他反对泥醉,而主张“半酣”:“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黄州盛产柑桔,苏东坡竟然还尝试着用蜜桔酿酒,当然酒的质量是不过关的,朋友们饮过后纷纷腹泻,成为一时的笑谈;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晚秋时节,苏东坡与几位好友乘一叶小舟在长江上品酒赋诗,当舟行至赤壁,面对月上东山、水光接天的美景,在美酒半酣之时,苏东坡挥毫写下了赤壁赋;苏东坡对此意犹未尽,不久当一位朋友送来了一条“巨口细鳞”的鲈鱼海纳怀疑他这个朋友就是“河东狮吼”典故的男主角---黄州岐亭人陈季常,苏东坡也拿出了珍藏已久的好酒,再次乘舟来到赤壁,又一次的尝美味品美酒赏美景,这一次苏东坡还借着酒兴徒手攀上了峭壁,饱览壮丽的山河之际,他不仅写了后赤壁赋,而且还填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这之后不久,苏东坡得到了宋神宗的赦免,离开了生活四年之久的黄州,而他在黄州不仅留下了上百篇的流传千古的名作,也留下了许多独创的的美食,这一切都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公元1085年,苏东坡被任命为登州知府,这是苏东坡第一次见到大海,而且登州所辖的蓬莱是至今也闻名遐迩的人间仙境,这里不仅有神奇的海市蜃楼景观,而且还是鲁菜的发祥地,一切都令苏东坡兴奋不已,然而仅过了五天,皇帝下诏让其还朝为官,依依不舍之际,苏东坡遗憾于自己没有见到海市蜃楼而祈祷海神,传说第二天在苏东坡即将离开时,海天之际果然出现了海市蜃楼景观,苏东坡留下了海市诗带着喜悦的心境离开了登州,这首诗翰墨流传海山增色,而深知民众疾苦的苏东坡并没有光沉溺于山水,回到朝中,马上上疏皇帝乞罢登莱榷盐状,陈述了“登州、莱州百姓食官盐,官无一毫之利而民受三害”的调查结论,自此可以不食官盐的登莱百姓,为他修建了苏公祠;蓬莱直今还流传着“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佳话;写到这,海纳似乎有些遗憾,苏东坡如果在登州多为官些时日,以胶东地区丰富的物产、水果、蔬菜、特别是海鲜,肯定会使苏东坡创造出更多独特的美味佳肴;回到朝中的苏东坡,被任命为礼部尚书,这是一个非他莫属的官职,在司马光全面废除王安石新法的时候,曾被王安石等视作保守派的苏东坡,却仗义执言,作出了坚持新法中合理措施的提议,这次他又被真正的保守派们视为了变法派,但在对他赏识有嘉的高太后的袒护下,苏东坡得以保身,可苏东坡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热爱自由崇尚洒脱的苏东坡,这一次自己请求外放流官,公元1089年,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又一次来到杭州,出任的杭州的父母官—知府;上任伊始,为了解决西湖在雨季泛滥,苏东坡又一次的率领民众清淤疏浚并修缮湖堤,这被后人称为“苏堤”的湖堤之于西湖,宛如明眸上的一道秀眉,它不仅使西湖地区鱼米丰茂,同时也为西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犒赏参加工程的民众,苏东坡按照自己的老习惯来宴请大家,他在徐州首创在黄州完善的红烧肉,终于在这次大宴中蜚声海内,自此脱离朝堂回到民众中的苏东坡,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一个品牌,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所有品位的、时尚的东西都会与苏东坡相关联起来,被冠以“东坡”的“品牌”,苏东坡在黄州创造或仿制的几道美食,被人们称作了“东坡肉”“东坡饼”,就连苏东坡常戴的帽子被冠以“子瞻帽”子瞻,苏东坡的字,在杭州苏东坡把西湖盛产的大鲤鱼,又做出了新的方法,他先选一条鲤鱼,用冷水洗,擦上点儿盐,里面塞上白菜心;然后放在煎锅里,放几根小葱白,不用翻动,一直煎,半熟时,放几片生姜,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快要好时,放上几片橘子皮,乘热端到桌上吃;这种做法很快又一次风靡全国,被称为“东坡鱼”,西湖中还盛产河虾,苏东坡独辟蹊径用杭州的另一种着名特产龙井茶为配料,做出了清鲜可口的龙井虾仁;苏东坡饮茶更有品位,不仅讲究新茶、泉水,还讲究美器,他设计了用一种美观实用的提梁壶,苏东坡曾在江苏宜兴小住,当地有着制壶传统,苏东坡的设计很快被当地的能工巧匠所运用,再次流行全国,这种茶壶当然又被人们称作了“东坡壶”;在杭州的岁月是苏东坡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两年以后,苏东坡先后几次被内调回朝,又外放为官,不久他的贤内助夫人王闰和他在朝廷中的靠山高太后这两个女人相继辞世,苏东坡的又一次厄运到来了;小皇帝全然不顾师生之情,将苏东坡发配当时地处岭南荒蛮之地的广东惠州,苏东坡只带着小儿子和夫人王朝云上路了,即使在路上连番又接到皇帝的再次贬官和不允许他乘船只能靠脚力去发配地的命令,苏东坡也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哀号,一路上的诗作只是表现了艰辛却又透着乐观,在途经江西赣州时,苏东坡第一次吃到了炸大肠,这竟让他欢欣不已,成为他日后的下酒必备佐餐;来到惠州,苏东坡欣喜地发现这里并非荒蛮,这里“四季如夏”,到处飘着果香、茶香,当地百姓对这位大文豪的到来也极为欢迎,苏东坡也很快适应了当地的客家饮食习俗;他说:“惠州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深厚;”这里地处亚热带,瓜果蔬菜生长得快,苏东坡得口味似乎也发生了变化,喜欢上了素食,他看着自己耕种的蔬菜即将收获,喜悦的赋诗道:“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肉也不是不吃,当地有盐场,苏东坡在煎炒烹炸之外,开创了一种新的厨艺—盐焗,他做的盐焗鸡皮脆、肉滑、骨香、味浓;新鲜清爽的荔枝更令他喜悦,苏东坡甚至赋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更可贵的是,他与知己伴侣王朝云的感情,一次几位不怕受牵连的朋友,翻山越岭的来到岭南来看望苏东坡,王朝云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她与苏东坡共同“研制”的惠州美味,有外脆肉嫩、色泽金黄的炸鸡,被苏东坡冠以“宏志鸡”的美名,而至今成为客家人婚嫁庆功的必备传统菜,还有“烤羊脊”,苏东坡认为羊肉里最好吃的就是羊脊肉,吃起来有“蟹味”,其实这就是现如今流行的美食“羊羯子”,还有用东坡肉加上了当地盛产的梅干菜,又变成了一个新的美味“梅菜扣肉”,东坡鱼加入了当地的惠州陈醋,又演变成了“醋鱼”,还有以形命名的“琵琶虾”,朋友里有僧道,他们还专门准备了素菜,有用芦菔白米,做的“玉糁羹”,也有多种蔬菜配料的“东坡汤”,酒也是苏东坡自己酿的“桂酒”, 美酒玉色、香味超然,苏东坡自豪的起名为“罗浮春”;酒足饭饱之际,苏东坡摸着肚子,问各位朋友,说他的肚子里都有什么有的朋友说,是学问,有的朋友说,是见识,苏东坡摇头,又有朋友说,是美食,他还摇头,夫人王朝云在一旁说,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哈哈大笑,的确,做官一心为民,做人清白坦荡的苏东坡在那个污浊的环境中,确实显得特立独行“不合时宜”;在惠州,苏东坡还整理了以往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着名的老饕赋,苏东坡以“老饕”自嘲,并戏谑地“宣称”:“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也就是说,全天下的美味呀,你们的存在都是为了供养我老馋鬼的哦苏东坡还写有一篇酒颂即便像海纳这样不解杯中趣的人,读了他描写陶然微醉的快乐,也为之神往;朝中的小人似乎觉得苏东坡在惠州太轻松潇洒,又把他贬到了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这是一个黎族同胞的聚集地,没有开发很荒凉,更悲惨的是伴侣王朝云的去世,苏东坡只能孤身而行;可苏东坡继续着他乐观豁达的心情,他将自己的几间茅屋用水果命名为:“桄榔庵”;会客的小竹屋,叫“载酒堂”,他一面自食其力,一面为当地的学子开蒙,使当地有了学习的风气,自此海南再也不是没有文化的天荒之地了,当地的黎汉百姓并没有藐视这位失了势的大文豪,生活上处处帮助他,遇上台风,没有米面时,苏东坡和当地人一样吃芋头喝白水充饥或以水果果腹;一日,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这么艰苦的环境,真难得有这么一份轻松雅致的心情;公元1100年,朝中又一次的更换了皇帝,苏东坡遇赦恢复了自由身,分散多年的家人相约第二年在常州会面,可苏东坡已经是一位花甲老人了,在次年的旅途中受了凉一病不起,在常州与世长辞;苏东坡,一位罕见的文学巨匠,一位胸怀坦荡的官员,一位倜傥潇洒的才子,一位乐观向上凡人,历史见证了他的睿智,他的作品和他的故事已经流行了千年,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与此一切相伴的还有他的美食;。
苏轼茶诗80首全集研究(一二三)
苏轼茶诗80⾸全集研究(⼀⼆三)在北宋⽂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位能像⼤⽂豪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苏轼⼗分嗜茶,他认为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并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下⾯茶诗⽹带您赏析苏轼茶诗茶词精选80⾸。
“戏作⼩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这组关于茶传世名句,出⾃我国宋代著名⽂学家苏轼之笔,苏轼不仅是⽂学奇才,宋代⼤⽂豪,更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写下了不少脍炙⼈⼝的咏茶诗词。
苏轼对饮茶⼀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
下⾯茶诗⽹带您赏析苏轼茶诗茶词精选80⾸。
已过⼏番⾬,前夜⼀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碾,飞起绿尘埃。
⽼龙团,真凤髓,点将来。
兔毫盏⾥,霎时滋味⾆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注释-翻译-赏析-《和钱安道寄惠建茶》北宋·苏轼我官于南今⼏时,尝尽溪茶与⼭茗。
胸中似记故⼈⾯,⼝不能⾔⼼⾃省。
为君细说我未暇,试评其略差可听。
建溪所产虽不同,⼀⼀天与君⼦性。
森然可爱不可慢,⾻清⾁腻和且正。
雪花⾬脚何⾜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
草茶⽆赖空有名,⾼者妖邪次顽懭。
体轻虽复强浮泛,性滞偏⼯呕酸冷。
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鲠。
葵花⽟夸不易致,道路幽险隔云岭。
谁知使者来⾃西,开缄磊落收百饼。
嗅⾹嚼味本⾮别,透纸⾃觉光炯炯。
粃糠团凤友⼩龙,奴⾪⽇注⾂双井。
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
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怒⽣瘿。
注释-翻译-赏析苏轼,我国北宋⽂学家、书画家、美⾷家。
苏轼的⼀⽣,⾜迹遍及各地,从峨眉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陲到岭南海滨。
长期的贬谪⽣活,为他提供了品尝各地名泉好茶的机会。
他⼀⽣写过近百⾸咏茶诗词,可以说苏轼的⼀⽣都是浸泡在诗意的芳⾹传奇,下⾯茶诗⽹带您赏析苏轼茶诗茶词精选8 0⾸。
苏轼嗜茶的介绍
苏轼嗜茶的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历史上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嗜茶,精于品茶、烹茶,功于茶史、茶道,甚至对茶具、烹茶之水和烹茶之火也有研究,并留下数十篇咏茶诗文。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苏轼嗜茶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苏轼嗜茶茶是苏轼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一天之中几乎作任何事都要以茶为伴。
晚上睡前需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午睡起来则是“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填诗作文时也要喝茶;挑灯夜战更是要:“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
” (《次韵僧潜见赠》)苏轼在徐州当太守时,一次在夏日外出,因天气炎热,一路上令人口渴思睡,十分想喝一杯茶解渴解馋,便向路旁的农家讨茶,并填《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记载下当时的情景和思茶解渴的心情。
苏轼一生为官十分坎坷,数次被贬,由此他也到过很多地方。
每到一处,他总是遍访当地名茶,品尝之余,并赋诗助兴,就像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他在浙江湖州时,曾以“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描述湖州的“顾渚紫笋”茶;对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则是“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在广东、江西边界的大瘐岭出产一种叫“焦坑茶”的雨前茶,苏轼在那里的时候也品尝过,并写诗:“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
”苏轼对福建的壑源茶情有独钟,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诗里,他将此茶比作“佳人”:“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后来“佳茗似佳人”便被由来赞美好茶的香醇。
苏轼与东坡肉来历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
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江苏徐州。
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州,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苏轼与茶
•
• • •
东坡茶事传千古
•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任杭州通判。一日他到一寺, 方丈不知底细,把他当作一般的客人来招待,简慢说道: “坐。”叫小和尚:“茶。”小和尚端上一碗很一般的茶。 方丈和这位来客稍寒暄后,感到这人谈吐不凡,非等闲之 辈,便改口道:“请坐。”叫小和尚:“上茶。”小和尚 赶忙重新泡上一碗茶。最后,方丈终于明白来人就是大名 鼎鼎的苏轼,赶紧起座恭请道:“请上座。”转身高叫小 和尚:“上好茶”。临别时,方丈捧上文房四宝向苏轼乞 字留念。苏轼爽快地答应了,提笔信手写了一副对联。上 联为:“坐请坐请上座。”下联为:“茶上茶上好茶。” 方丈尴尬羞愧,还能说什么呢。
• 谢谢大家的观赏
茶圣陆羽曾说烹茶以山水为上,江水次之,取江水要去离人居遥 远的地方才好。苏东坡夜间乘月到城北伦江取水,远于尘世,取 于流水深处,一尘不染,清澈澄明,又贮月光之精,我敢这么说, 苏东坡的这瓶水绝不会亚于陆羽所谓上等山水了。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 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 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 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 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 公家作茗饮。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 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 时。
• • • •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经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南宋时的胡仔说苏东坡在这首诗中“道尽烹茶之 要”,那么烹茶的精要在哪里呢?胡仔接着说烹 茶不是活水则不能开发其清鲜馥香的极致,他由 此看出“东坡深知此理矣”。
——苏轼
美食的古诗加翻译
美食的古诗加翻译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美食的古诗加翻译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美食的古诗加翻译《猪肉颂》苏轼:“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愿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把锅子洗得干洁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
等待它自己渐渐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味道极美。
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愿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
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睬。
寒具苏轼“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
夜来春睡农于酒,压扁佳人缠臂金。
”丽人行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全部,翠微訇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三月三日阳春季节天气清爽,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
姿势凝重神情高远文雅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均匀。
绫花绫罗衣裳衬托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
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饰呢?翡翠玉做的花饰垂挂在两鬓。
在她们的背后能观察什么呢?珠宝镶嵌的裙腰多稳当合身。
其中有几位都是后妃的亲戚,里面有虢国和秦国二位夫人。
翡翠蒸锅端出香喷的紫驼峰,水晶圆盘送来肥美的白鱼鲜。
她们捏着犀角筷子久久不动,厨师们快刀细切空忙了一场。
宦官骑马疾驰不敢扬起灰尘,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
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动鬼神,来宾随从满座都是达官贵人。
有一个骑马官人是何等骄横,车前下马从绣毯上走进帐门。
白雪似的杨花飘落掩盖浮萍,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
[VIP专享]浅谈苏轼与茶
浅谈苏轼与茶中国的茶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丰富多彩。
中国的历代文人,几乎无不与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即便寻常百姓,茶也是他们生活必不可缺的部分。
在文人与茶的关系上,我们粗略的翻翻典籍,最密切的大约应该算是北宋人苏轼。
苏轼不仅嗜茶,在饮茶、烹茶、品茶、种茶等方方面面都颇有研究,并且留下了丰富的诗文。
我们把拣来的片断略述于后:一、嗜茶如癖我们先从徐州说起。
苏轼知徐州是北宋熙宁十年(107 8),他42岁,也正是仕途坎坷的岁月。
到任不久,便遇上一场大水灾害,数月水退,又碰上大旱。
好在天不绝人,给了一场喜雨。
得雨后,苏轼去石潭谢神,得《浣溪沙》五首,其中之一便写到茶:“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把自己讨茶解渴的情景,形象地表露出来。
苏轼是大诗人,无论人生荣辱,他总是一路走来,一路诗;并且行行走走不离茶:他夜间公办时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他写文作诗时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他睡觉时或起床后,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明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苏轼嗜茶如癖,常把饮茶当作人生最快事。
他在一首《水调歌头》中把饮茶之乐比作升仙。
他写道: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篷莱。
二、遍饮名茶苏轼是一位颠簸无定的官,入仕进京,板凳尚未坐热,便贬到底层;一地尚未熟悉,又去新地。
京城边疆,穷乡僻壤,山南海北,他都去过。
生活虽苦,却为他的品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几乎饮遍了全国的名茶。
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中写道: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后来,他在杭州饮”白云茶”时写道: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他在饮了湖州产的“顾渚紫笋”和绍兴产的“日铸雪芽”后写道: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
魏晋美食的诗句
魏晋美食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魏晋美食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美食的诗句1、《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1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宠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渔歌子》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移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艳丽而饱满。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3、《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1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特别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忧无路可走,柳绿花艳突然眼前又消失1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旧保存。
今后假如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1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4、《上元竹枝词》清代: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译文: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宝1样的江米,听闻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5、《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伴侣预备丰富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围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状况。
等到99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欣赏菊花。
2.美食的诗句有哪些一,《食荔枝》宋代苏轼罗浮山下4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3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4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每天都有新奇的。
关于美食的诗词 关于美食的古诗
关于美食的诗词关于美食的古诗1、《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2、《猪肉颂》宋代:苏轼原文: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译文:洗干净锅,放少许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
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却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
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3、《惠州一绝》宋代:苏轼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4、《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5、《初食笋呈座中》唐代:李商隐原文: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译文:幼嫩的箨,香美的苞——新笋刚出竹林。
拿到於陵市中议价——贵重胜似黄金。
京城附近竹林多得无数,怎忍剪断凌云的新笋一片心描写美食的古诗描写美食的古诗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形容美味的诗词: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苏东坡与茶文化[五篇材料][修改版]
第一篇:苏东坡与茶文化苏东坡与茶文化苏东坡,是苏轼(1037-1101)东坡居士的自号,四川省眉州人,北宋嘉祐二年进士,著名文学家,诗词文章造诣很高,他“以诗为词”,对诗词革新的巨大成就,震撼当时诗坛。
世人以东坡词为豪放派代表。
在苏东坡的诗词中部份是咏茶的诗词,而且是宋代咏茶诗词最多的作家之一,对当时茶文化的传承创新起了促进作用,对后代茶文化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一、咏茶诗词佳作二首《汲江煎茶》诗和《西江月》(茶词),是咏茶诗词少见的佳作。
苏东坡元符三年(1100)被贬儋州(属今海南省),当时作的《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①,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诗中描述了取水、烹茶、饮茶及其功效的全过程。
笔法细腻、刻画周到,充分反映了他63岁高龄远徙异乡,处世乐观、闲散自在的生活情趣。
该诗颇受后人推崇。
他元丰五年(1082)作的《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雪芽双井散神仙。
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乳花浮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
斗取红窗粉面。
”词牌下有序:“送建溪双井茶、谷帘泉与胜之。
胜之,(黄州太守)徐君猷后房,甚丽,自叙本贵种也。
”词意充分概括了名茶、名泉、茶质、茶形、茶味以及茶美、人妍等文化内涵。
气势豪迈,意境清远,是一首以茶喻人的佳作。
苏东坡烹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认为好茶还须好水配,因此“活水还须活火烹”。
他还在《试院煎茶》诗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
他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
诗中“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取深清”是说煎茶即使取用江水,也须以清澈的江水并用炭火的火焰烹煮。
二、诗词中提到的名茶宋代名茶品种较多。
在苏东坡诗词中提到的名茶主要有:双井茶、日铸(注)茶、月兔茶、垂云茶、雪芽茶、龙焙茶等等。
茶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据相当重要地位。
苏轼咏茶诗全文
苏轼咏茶诗全文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大文豪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苏轼十分嗜茶,他认为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并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惠山烹小龙团》全名《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荔枝叹》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宋代文豪苏轼的茶缘茶观茶趣茶事茶诗茶词大观
宋代文豪苏轼的茶缘茶观茶趣茶事茶诗茶词大观苏轼的茶缘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
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苏轼十分嗜茶。
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
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苏轼去城东20里的石潭谢神降雨,作为《浣溪沙》五首纪行。
词云:“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形象地记述了他讨茶解渴的情景。
他夜晚办事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更有一首《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绘声绘色,情趣盎然。
词云: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
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长期的地方官和贬谪生活,使苏拭足迹遍及各地,从蛾眉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境到岭南、海南,为他品尝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机会。
诚如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其中:“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湖州产的“顾渚紫笋茶”和绍兴产的“日铸雪芽”;“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这种似云腴美的“新饼”产自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这谷雨前的“焦坑茶”产自粤赣边的大瘐岭下;还有四川涪州(今彭水)的月兔茶。
茶文化苏轼与茶:人在草木间,清水煎红尘
茶文化苏轼与茶:人在草木间,清水煎红尘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sháo)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首诗,是苏轼流放海南儋州时所作。
为了喝好茶,他晚上跑到江边钓石上,取又深又清的江水,也不怕掉水里。
他用大瓢舀被月光照着的江水,倒进瓮里,好像把月亮也贮藏了。
回到家,生炉煎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翻滚,沸声似松林间的狂风大作。
煎好后,他不顾空腹,连喝三大碗。
茶香清澈醇美,完了,失眠了,只好坐着听打更的声音等待天明。
古往今来,这应该是写喝茶最生动传神的句子,道尽了茶的种种魅力,撩拨着苏轼,也撩拨着今天的我们。
茶,总是出现在关键时刻。
长路漫漫,苏轼想喝茶,“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睡觉前,苏轼想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在梦里,苏轼也离不开茶。
他醒来后还为此写了一首诗。
诗的序言很长,前半部分是: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
茶,是苏轼的知己、爱人,所谓“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人。
”茶,也让苏轼懂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苏轼不仅品茶、煎茶、磨茶,还种茶。
在《种茶》一诗中,苏轼把一棵被遗弃的百年老茶树移栽到自己的园子。
在他的呵护下,老茶树重现活力,长出了优质的茶叶。
苏轼离不开茶。
被贬黄州时,他经济拮据,生活困顿。
老朋友马梦得好不容易替他向官府领到一块废弃的荒地。
苏轼亲自耕种,种上黄桑、稻麦、枣树、栗树若干棵以后,仍不忘记向朋友讨桃花茶的种子来种。
他遐想与朋友品茗,讨论人生的场面,禁不住自嘲:“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苏轼是品茶的行家。
他知道,茶须好水,“精品厌凡泉。
”任杭州通判时,友人送龙团茶和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一的庐山康王谷水,他激动不已,写诗道:“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绝景中人。
苏轼关于茶的诗句大全
苏轼关于茶的诗句大全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宋·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别想你的国家,用新的火尝试新的茶——宋寿司的《看江南:独立的台湾工作》子瞻书困点新茶——宋·苏轼《定》茶笋禅意浓郁,松柏真法——宋苏轼的《神辽大师先得知性果学会,十六人作诗》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宋·苏轼《留题显圣寺》不仅泡茶好,酿酒也要无敌——宋苏轼的“蟾蜍文化”更续茶经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尝——宋·苏轼《虎跑泉》魏帝为什么要吃药,充分利用吕通的七碗茶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绝景中人——宋·苏轼《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敲火烧山泉泡茶避林岳——宋苏轼的惠山之旅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宋·苏轼《新年五首其一》明年在炒桑苎麻泡茶的地方,我会想起老人第一次回来的情景——宋寿司的“第九天,我发现了黑李,所以我坐着一艘小船,两艘船中的一艘,去了勤奋的师范学院。
”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宋·苏轼《句诗二句》品茶、看画也不错。
求诗是可以的——宋苏轼的《桂山辩手》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宋·苏轼《次韵周穜惠石铫》山林雾气缭绕,回中原茶香——宋苏轼《送子过岭三诗?第三首是子所作?》酒渴思茶漫扣门,那知竹里是仙村——宋·苏轼《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苏轼有意延续茶经,这将使老钱的名字永垂不朽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宋·苏轼《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新火做茶奶,暖风散粥——宋代苏轼赵德林在湖中乘船赏月病腹难堪七碗茶,晓窗睡起日西斜——宋·苏轼《黄州春日杂书四绝》没想到灯笼掉了,茶就在一个和尚旁边——宋寿司的《草溪夜景递灯笼记》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宋·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雪后独栽柳,竹中复采茶——宋朝苏轼徐君友的挽歌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宋·苏轼《安国寺寻春》宋代苏轼请大冶长老在东坡种桃花茶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宋·苏轼《送南屏谦师》井好到可以冰牙齿,但茶不够甜到眉毛上——宋苏轼在道院池塘上的作品悬知贵公子,醉眼无真茶——宋·苏轼《病中夜读朱博士诗》屋前花雨茶烟竹独——宋寿司《雨中邀李凡安入天柱寺》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宋·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就像喝茶又甜又苦。
茗茶沁心明志
的思想与退想,可以 是庄严华贵, 修身养性、淡稚
风采都有不同的品茗环境。 清幽静推,清风、明月、竹吟、竹韵、梅开、 雪雾,这妙趣的境界,清泉与古林稚致的壶与杯, 沁心的茗茶,那是 高稚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寄托。人 曰,茶似佳人, 从茶香中可识女人。女人沏茶过程 中的一举一动,那是茶艺, 有无限的妙韵, 她可带 着人们远离喧嚣, 一举一动体现出 女人的涵养, 她 心灵平和、宽容、宁静, 展示女人的温文而稚的阴 柔之美。茶滋润着女人,女人也借茶丰富了自己, 展示了自己 心灵的世界,丰富了 世界。 中国的茶丰富了 饮食世界, 也丰富了 人类的精 神世界。
我国 唐朝的茶圣陆羽说: “ 茶之为饮,发乎神 农 氏。 ”茶在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 史,文明的华夏是 茶的故乡,五千年的发展 ,形成 了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人,喝茶喝得精致,喝得美妙,喝得高稚。形 成 了中国茶道,这茶道,形成于唐朝 ,发展于宋 代 ,鼎盛于明朝,它们跨江、跨洋,传至高丽、日 本 ,远到欧洲。 在中国,说不会喝酒的,为数不少,但说不喝 茶的少之又少。 茶的种类繁多,若要细细分类,恐怕那是茶叶 专家的事了。据说大类的有6种,曰: 绿茶、乌龙、 白茶、花茶、红茶和紧压茶。各种茶因地而生,因 地而产,因人而喜。 西子湖畔,虎跑泉边,喝上龙井,惬意无比, 飘然若仙; 黄山顶上,古松树下, 饮上毛峰 ,胸中 顿生浩荡正气,雄关漫漫无艰险; 武夷山中,九曲 澳旁,呷上一口大红袍人生, 看到劳动人民的水深火热。 “ 清
福”并非人人享受,他说: “ 假使一个使用筋力的 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窖 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 么区别
教,行为之规范。在品茗中,让心性得到释放,升 华到 “ 悟我”境界,清静、恬淡、寂寞,心随茶
罢。 ” 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意境,也会产生不同
茶香作伴诗意人生东坡饮茶路线图
茶香作伴诗意人生东坡饮茶路线图从故乡眉州开始,东坡先生的路就与茶有关。
那些在烹茶、饮茶、种茶、赠茶之间写就的诗与词,也同样与茶密不可分。
或许,东坡先生本人,就是一株超越凡庸草木的仙茶。
眉山眉山、乐山农村,种植水稻的历史很长,收割水稻是一件非常重要但麻烦的事情,因其时令正处于一年最炎热之际,所以消暑解渴最为当务。
那时当家的主妇会烧上一大锅开水,煮上早早准备的老鹰茶,放在敞亮的大铜盆里,红彤彤的一片,凉得也快,盆里飘着一把木瓢,渴了,舀上一大瓢,直灌下去,通泰至极。
东坡先生在故乡眉山,受到的最早的茶文化教育,老鹰茶要算一种。
另外,眉山地区一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产区,从常璩的《华阳国志》可以读到,周灭商之后,其诸侯已经把“茶”作为贡品了。
而西汉神爵三年蜀人的一个记载,更说明眉山一带不仅喝茶是一种普及的风气,茶的交易更是发达。
喝茶之风习一经传染,便会代代不绝,东坡家眉山纱觳行离武阳不过数十里之地,东坡先生的茶文化教育,可谓得风气之先。
杭州(一)东坡先生最早的喝茶记录,大概是在熙宁期做杭州通判时,《宿临安净土寺》中东坡先生说“觉来烹石泉”句,似乎跟茶有关了。
古代的茶也说煎炒,不过主要是说把水烧开,叫“煎水”,东坡先生专门就这个问题在他的《试院煎茶》中做过说明:“古语云煎水不煎茶”。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介绍他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午一个好觉醒来,就去煎石泉水泡茶喝。
反过来,喝了茶再美美睡一觉,也不矛盾,反正那个时候东坡先生睡眠好,“平生睡不足”,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之一)云:“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不足心。
”这茶老板荣长老是个心理学家,泡茶泡得不浓不淡刚刚好,禅榻上有清凉的夏风进来,东坡先生就觉得有千金之值了,他说:庭花摇落,清风摇扇,还有什么不知足?喝茶的地点在寺庙或道观,那时寺庙、道观为了争取信众,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旅店、免费粥饭,还有就是这个,开茶馆,方丈道长们好多时候就一茶老板。
茶之美大悟理教育
茶之美鲍安顺佳茗似佳人苏轼被贬杭州时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有一句“戏作小诗君毅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句咏茶绝唱,让人感觉到他在湖光山色中变得敏感多情,诗意像清雅的茶水让人回味无穷,他把茶比为佳人,认为它是仙草,真可谓“读苏轼诗文,染茶味清香”。
为了表达对老友赠送新茶的谢意,苏东坡在品尝后即兴赋诗,此句锦心绣口,妙不可言,在幽默中放飞轻松愉悦,也在风流儒雅中巧妙地把美人与茶天趣切合,真是写茶的经典妙句,如春风扑面,似山岚浮流,让人眺望到生命情趣的美妙风光。
苏轼作为一个极具个性的文人,平时最大的嗜好就是品味佳茗,他与茶相伴,并在茶香四溢中感觉到女性柔美如茶的气质,以及妙意风情的心灵感悟。
为此有人说,“李白如酒,苏轼如茶”。
两位大师都是豪放浪漫的男性,李白凭借酒寻找到洒脱雄浑的奔放诗情,而苏轼则凭借茶抵达豪放洒脱中的沉稳和理性,虽较内敛,但让人感觉到茶的淡意清香之中,那种意味深长,那种浓香醇厚中的高雅神韵。
由此而论,李白似乎更像男人,他一览无余的纵横捭阖,他气吞山河的干净利落,他气象万千的酣畅淋漓,把他气壮山河的雄性气慨传达得出神入化。
也有人说,李白不是男人,他是谪仙人,仙人脱胎换骨,但也让人感觉那种超然物外中有些纯真与幼稚。
苏轼却不同,他像站在茶园里的脱俗高人,有男性的恣意纵情,也有阴柔的茶香四溢。
杭州西湖涌金门外,百年前有一座名叫藕香居的茶馆,在门前挂过一条对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择得苏太守传世佳句,是把美女与自然之物生动相比,情趣盎然,让人观赏美景时感觉到诗中的西湖变得更加丰饶秀美,喝茶也淡香弥漫,充满了生命向往的扑朔迷离。
对此我想,这家老茶馆的老板也是有心人,他在茶与心灵的默契感悟中,找到了苏东坡也不曾想到的诗意契合——西湖边的茶馆,有了在西湖旁生活過的大诗人千古流芳的诗句,茶与湖在目光中出没,也与美女在心灵中呈现出淡雅风韵。
佳茗似佳人,也就是香茶如女人。
茶生于青山幽谷,淡香清雅,雾气氤氲。
苏轼的咏茶诗词
苏轼的咏茶诗词东坡写了许多茶诗,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
双井茶,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是当时的贡茶之一,诗见苏轼《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这个茶好的东坡都不敢让书童仆人过手,要他自己亲自沏泡,他要好好欣赏如雪茶汤仿佛生出玑珠美玉。
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苏轼《月兔茶》。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
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小凤团茶像环又不是环,像玦又不是玦。
环状的团茶,烹煮由环变成玦就缺了,这与月的阴晴圆缺又同又不同,月团缺了还会圆,团茶缺了就无法再也圆不了。
所以爱茶人“不忍斗小团”。
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
宋时葛岭宝严院出产“垂云茶”,是形如“雀舌”的散茶,垂云茶当不是普通山茶,而是佛门上品茶。
怡然送与东坡,东坡回礼以贡茶“大龙团”。
《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云:“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
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
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
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不断的贬谪生活使东坡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也为东坡提供了品尝天下名茶的机会。
因此苏轼一生写下了近百首咏茶的诗词。
东坡所作的这些茶诗融茶艺茶趣于笔端,意境幽美,引人入胜。
后世人读了仿佛与东坡一道曾神游于山水之间,品茗于松竹之下,何其惬意淋漓痛快。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试院监考后,东坡和二三个监考官打水煎茶。
东坡作《试院煎茶》一首,诗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一,未识故人煎水意。
(古语云:煎水不煎茶。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关于传统厨艺的名人轶事诗歌
关于传统厨艺的名人轶事诗歌1)典故:苏东坡被贬在海南岛詹县。
当地有一位卖环饼的老妪,她的手艺好,环饼质量高,可是,因为店铺僻,不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
老妪得知苏东坡是著名文学家,就请他为店铺作诗。
苏东坡怜悯她生活贫苦,环饼手艺又委实不错,就挥笔写下一首七绝: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2)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宋朝梅尧臣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疱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3)苏东坡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4)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5)“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6)苏东坡:"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7)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
“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轼与茶3篇(最新)
苏轼不仅是宋代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一位茶人雅客,东坡爱茶与他仕途小有挫折,又因身为僚佐相对比较清闲,有机会广泛的交游结识僧道高人有很大的关系。
在他的生活当中,茶的身影无处不在。
苏轼不仅爱喝茶,更擅长煎茶、斗茶,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其中与茶有关的诗词创作占据了重要部分。
在苏轼看来,茶是君子品格的象征;是佳人气质的体现;是高人风度的展露。
以茶安命,是苏轼的生存智慧,可以说,苏轼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使中国的茶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当诗人们闲来无事,静静享受恬淡幽静的时光之时,手捧茶叶,细品香茗,看着那清新翠绿的茶叶在杯中翻滚,舞蹈,体味着着茶叶独有的清淡舒爽的味道,心中的喜爱之情便会自然而然的产生。
而苏轼一生“性好山水”,在他的游览历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就会接触到各地的传统习俗,再加上自身对茶的喜爱,因此也更加关注于各地的茶俗。
苏轼曾作诗云:“从来品茗似佳人。
”可见苏轼对茶的热爱。
在苏轼的日常生活当中,茶更是精神品格的体现与象征,在一次斗茶比赛中,苏轼得了“白茶第一”,史学家司马光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君何以爱此二物?”东坡笑而答曰:“奇茶妙墨俱香”。
“茶墨俱香”被后人传为美谈。
不仅如此,苏轼还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陆羽《茶经》中的内容,苏轼从不盲从,而是进行实地的考察。
茶贯穿了苏轼的一生,成为了苏轼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诗如同话语,是文人与茶之间的对话,是茶与文人心灵的交谈,茶如同一位挚友,陪伴在文人们左右。
苏轼精于茶道,对茶的热爱贯穿他生命的始终,他对种茶、煎茶、品茶都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见解。
苏轼与茶结缘终生,而他也在有意无意当中将茶写进自己的诗词当中。
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咏茶诗词,在苏轼的茶诗当中,茶成为了苏轼的倾诉对象,成为了苏轼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安慰。
茶不仅仅和僧家深结佛缘,更与文人墨客广结雅缘,在诗人看来,茶不仅香气袅袅,更如白玉一般婉转优雅,所谓“婉转曲尘花”,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品茗——茗茶伴名士
他自比卢仝,精于茶道,“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人生的暮年来到岭南荒城儋州时仍然“汲江煎茶”,排遣寂寞。
他的一生与茶为伴,是真名士自风流。
他就是苏轼,文采风流,爱美食,爱品茗,爱冶游山林。
一生起伏无数,便如茶叶在活水中翻腾煎熬,而得人生真味。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一代文豪苏轼自比卢仝,精于茶道,写有茶诗70多首,在宜兴访友时,还曾设计提梁式紫砂壶,人称“东坡壶”。
据说他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在城东开垦一块坡地种茶,由此自嘲“东坡居士”。
他因与新党政见不合,数度被贬,精神上的困惑与空虚靠的多是“品茶得真谛”。
“卢仝七碗茶”成了他宣泄心中郁闷、熔化心中块垒、激文思、助诗兴的人生伴侣。
正是茶水中的阳刚品质与万种风情,让他的豪放淋漓酣畅:“水光翻动五湖天,半岭松声万壑传。
”他还写诗抒发人生感慨:“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表达茶之珍贵:“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
”并得意于尝遍茗茶:“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最为知名的是他人生贬谪的最后一站———荒岛海南。
宋哲宗元三年,一贬再贬的苏东坡来到岭南荒城儋州(海南),辗转到了天涯海角,诗人已经无路可去(据说在宋朝,放逐荒岛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长期的贬谪生活,难免让这个号称豪放的诗人倍感焦灼与寂寞。
就在这年开春的一个新月夜,诗人来到江岸,只见“花不语,水空流。
春悄悄,夜迢迢”。
为了驱赶寂寥,排遣惆怅,苏轼“汲江煎茶”,用茶与诗抒发了心中块垒。
“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他把天上月江中影,珍藏在勺里瓢中,小心带回临窗的冰心玉壶细细烹煮,煎熟的深清之水如松涛雪雨,呼啸山庄。
诗人的抑郁不平很快随着清风絮语般的品茗感受渐去渐远了,荒岛外的更鼓声瞬间演绎成一浅一深诗词韵脚,婉转而剔透。
“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诗人不由得摇头晃脑起来,悠哉游哉的豪放情怀重又跃上了眉头和心头。
心忧家国,是古代文人骨子里的正气凛然,也是民族品牌的骨子里的基准格调。
民族美妆品牌美妃黛儿心怀中国梦,立志振兴中国民族美妆品牌,立志
让世界爱上中国美妆。
美妃黛儿明星款“仙脂露”——美颜茶籽油精华露传承千年茶禅文化,呈现茗茶的高雅情怀。
想想如今的芸芸众生,也许也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但是很少人会比苏轼还狼狈。
因此,在生活中遇到烦事难事与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还不如多与“佳茗与佳人”为伴,以茗茶的淡雅清心,浓醇提神,在品茶中敛积生活的胆识、智慧与勇气,体味和升华人生的诗意与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