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平台上记者的言论边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微博平台上记者的言论边界
摘要目的:研究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行为,总结其行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方法:调查研究微博平台上平台,记者的微博活动。结果:许多记者在微博上的言论,不合时宜,不恰当,网友争论很多。结论:鉴于记者在媒体传播方面的特殊身份,其微博活动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媒体形象,在行为方面应有所考虑。
关键词微博;记者;言论;规范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3)82-0012-02
0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兴起,信息技术不断革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慢慢变化。网络生活成了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环节。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诸多事宜,如查找资料、购物、交友、娱乐等,方便人们的生活。近几年,网络新型互动交流平台微博的蓬勃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开始来临。其特殊性质及传播特点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1]。
1微博的特点
1.1信息量大、传播快、范围广
我国拥有超过2亿的微博用户,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许多老网民是微博的忠实拥趸,每天发布微博成为生活习惯,信息量大。且发布微博的方式众多,手机上网、pc客户端、短信、彩信等。手
机安卓系统的兴起,微博平台也积极开发安卓版本,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微博信息。加之微博本身有转发、评论、分享等功能,信息的传播量成立方数增长,每个微博用户都是传播者,某个事件一旦受到广泛关注,可在瞬间变得路人皆知。铸就了微博信息量大、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
1.2表现形式多样化
微博平台相对与早期发展的博客,有字数限制,每条微博不能超过140个字。信息的表达较为零碎[2]。对于这种缺陷,微博的表现形式则显得更为丰富多样,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既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深沉,也有现代电视网络媒体播放方式的直观,是全方位的立体表现模式,既克服了140字的限制,也更加丰富了观众的视野与接收信息的方式。
1.3公众参与性强
由于微博的门槛低,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微博的发布者,微博用户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发表看法、讨论时事,搜寻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进行关注,获取更多的信息,或对微博事件进行评论。新浪微博还具有热门话题讨论组和明星访谈等特色功能。网络信息的开放,使得微博文化的个性化及参与性很强。
1.4信息真实性不确定
网络信息的大爆炸趋势,也使得信息的真实性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部分别有用心的微博用户或犯罪分子,利用微博平台的巨大影响力,传播假消息,杜撰危言耸听的假新闻,满足个人私欲,从
中谋取利益或煽动群众,影响社会治安。其中还存在部分记者、编辑等,胡编乱造假新闻,混淆视听,给微博平台的风气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而微博用户过多,网站的开放性,给监控管理方面造成很大困难,这也是微博假消息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分析记者的微博行为
2.1记者微博活动的目的
许多加“v”认证的记者是狂热的微博控。他们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成为受到微博用户广泛关注的人群。记者的微博活动目的,大致包括以下几种:1)加大信息传播量大量发布微博消息,表明记者身份,获得更多微博用户关注,扩大信息的传播数量和范围;2)增强影响力微博传播量大,对社会各个阶层用户的影响力也就必然会提升,也可扩大本身在圈内的影响力;3)方便同行交流微博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记者可以建立自己独特的社交圈子,方便与各地同行交流信息,获得有价值的资讯;4)获得知名度关注的人群数量大,知名度也会随之升高,可以在微博平台或者现实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与成就感[3]。
2.2记者信息的特殊来源
普通民众成为微博用户的主要原因总结,有一下几点:1)随时随地获得最新信息;2)随心所欲发表观点看法;3)特殊社交圈的交流方便。记者这些方面具有职业优势。记者身为传播媒体职业人,对于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推广信息,有着自己特殊的技能素养,新浪微博也为这群特殊人群开辟了专栏分类。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
时,某些直面事件的记者微博被放置到最显眼的位置,也成为了用户获得第一手可靠资料的来源。
2.3社会影响深远
由于微博平台的特殊性质与功能,联合记者的职业技能两种属性,使记者成为微博上活跃度较高的用户,他们在微博消息裂变式传播的途径中,成为不可小觑的中坚力量。记者微博中的话题,一直是微博用户讨论的焦点,包括话题深度与广度上的延伸等,都成为影响各个层次微博用户现实生活的因素。若该类人群一旦发布虚假信息,在社会上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3 行为规范
3.1身份特殊性
记者作为公共传媒代言人,在发布的微博内容上不可避免的打上传媒的标志,其行为逻辑与思维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在发布微博时,并不是仅仅代表个人的私人行为,而是代表媒体的言论,或者使关注的用户误认为代表媒体言论。这一点上,记者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行为主体的特殊性,以及对客体认知的指导性,从而规范自身微博活动。
3.2行为准则
记者的微博活动,应能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1)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思想觉悟;一旦引起纠纷,后果很严重;2)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信息的准确,任何夸大事实或弱化事情严重性的行为都是不被认同的;3)慎重发布敏
感话题敏感话题会引起众多网民的口水纠纷,以及用户派别站队,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会带坏微博平台风气;4)措辞恰当发布信息时应时刻注意用词恰当,作为公众关注的对象,公众的情绪会在无形中被引导或引起反感,导致不必要的纠纷。
3.3职业道德
记者在微博上公布一些信息或新闻素材,应保持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新闻的时效性和保密性是媒体增加竞争力的砝码,而微博一也具有该类特性,若记者首先在微博上公布新闻的重点内容,对于新闻媒体是巨大的打击,或造成其经济效益上的损失。媒体应在聘用记者时,于合同条款中注明保密原则[4]。
参考文献
[1]李子路,黄馨茹.对微博时代公民新闻传播的思考[j].今传媒,2011(4).
[2]文晓欢.浅析以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碎片化——以“新浪微博”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6).
[3]陈瑞霖.记者的“微博行为”探究[j].新闻世界,2012(1).
[4]石岩.记者微博:个人与媒体的碰撞[j].青年记者,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