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接口协议
Com 接口协议
![Com 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f3b65a0ac281e53a5802fffa.png)
Com 通讯接口协议(草稿)概述此通讯协议标准主要是规定了Reader与主机之间的通讯方式,此通讯协议是建立在RS232串行通讯基础上的,实现的是单点对单点的通讯,类似于3964通讯协议,通讯中有很多往返确认的控制信息,不大适合在网络环境中使用。
(一)报文格式报文帧包含报文的不同字段和控制信息。
实际数据字段的前面有首部信息,而后面有包含关于传输正确性检查信息的数据安全部分(故障识别)一、编码方式:协议规定以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模式通信,在传输过程中,除了标志字符和结束字符以外,其余字节按照16进制的数值拆分成两个ASCII字符表示。
这样报文中的字节都是可见的ASCII字符,而且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如果有规定范围以外的字符出现,则为非法字符。
代码:(共计20个字符)•十六进制,ASCII字符0...9,A...F (不使用小写字母)•标志字符:开始符:’:’(0x3A)和地址标志符:’@’ (0x40)•结束字符:CR(0x0D)和LF(0x0A)二、报文帧格式:协议规定有两种帧格式,不带地址码的短帧格式和有地址码的长帧格式。
1)如下表:在这个地方程序实际发送数据长度已经按照编码结构,是这个展开的数据长度了,就是2倍了。
报文帧的各部分说明如下:(1)开始:协议规定以字符‘:’(Hex 0x3A)作为报文帧的起始标志。
(2)帧编号:帧编号是由发送方设定的帧序列号。
接收方收到帧以后,回发“应答帧”,“应答帧”必须带有相同的帧编号。
帧编号从0开始,长度是1Byte,循环使用。
(3)功能码定义长度为1Byte,编码范围0x00—0xFF。
分为四种,定义范围和作用,如下(4)数据长度:标记数据包部分的数据长度。
规定长度为2Byte。
(5)数据包:是报文帧携带的状态和数据部分。
数据长度不固定。
如果报文帧是指令帧,数据包部分就是指令参数。
如果报文帧是应答帧/数据帧,数据包部分就是传送的状态和数据,数据格式由主机指令规定。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ff5d77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3.png)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概述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协议是一种用于在不同软件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交互的标准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范COM接口的定义、使用和实现,以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二、术语定义1. COM接口:指由COM组件提供的一组方法和属性,用于与其他COM组件进行通信和交互。
2. COM组件:指实现了COM接口的软件组件,可以是动态链接库(DLL)或可执行文件(EXE)等形式。
3. 客户端:指使用COM接口的组件,通过调用COM接口的方法和属性与COM组件进行交互。
4. 服务器:指提供COM接口的组件,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三、COM接口定义规范1. 接口标识符(IID):每个COM接口都有一个唯一的IID,用于在运行时标识接口。
IID由128位的全局唯一标识符(GUID)表示。
2. 接口定义语言(IDL):用于描述COM接口的语言,包括接口名称、方法、属性、参数等信息。
IDL使用接口定义语句(interface)进行定义。
3. 接口继承:COM接口支持单继承,一个接口可以继承自另一个接口,并可以添加新的方法和属性。
4. 接口版本管理:接口的版本号由主版本号、次版本号和修订号组成,每次对接口进行修改时,需要递增相应的版本号。
5. 接口文档:每个COM接口都应该提供详细的接口文档,包括接口的功能、方法的使用说明、参数的含义和返回值等信息。
四、COM接口使用规范1. 接口调用方式:客户端通过获取COM组件的接口指针,调用接口的方法和属性来与COM组件进行交互。
2. 接口生命周期管理:客户端在使用完COM接口后,需要调用接口的释放方法(Release)来释放接口所占用的资源。
3. 接口错误处理:COM接口的方法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返回错误代码,客户端需要根据错误代码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
4. 接口版本兼容性:COM接口的修改应该保持向后兼容性,即新版本的接口可以与旧版本的客户端兼容,反之亦然。
COM接口协议 (3)
![COM接口协议 (3)](https://img.taocdn.com/s3/m/989639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c.png)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协议是一种用于在不同软件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交互的标准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范COM接口的定义和使用,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二、定义1. COM接口:COM接口是一组方法和属性的集合,用于定义组件之间的通信规范。
每一个COM接口都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符(Interface Identifier)用于标识该接口。
2. COM组件:COM组件是一种可重用的软件模块,可以通过COM接口与其他组件进行通信。
每一个COM组件都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符(Class Identifier)用于标识该组件。
三、接口定义1. 接口标识符(Interface Identifier):每一个COM接口都应具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符,用于标识该接口。
标识符采用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格式,由32个十六进制数字和4个破折号组成。
2. 接口方法(Interface Methods):接口方法定义了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交互的具体操作。
每一个接口方法都应具有惟一的名称、参数列表和返回值。
3. 接口属性(Interface Properties):接口属性定义了组件的状态和特性。
每一个接口属性都应具有惟一的名称、数据类型和访问权限。
四、接口使用1. 接口绑定(Interface Binding):组件在使用COM接口之前,需要通过接口绑定的方式获取接口的实例。
接口绑定可以通过编程语言提供的COM库或者COM对象创建函数来实现。
2. 接口调用(Interface Invocation):一旦获取了接口的实例,组件可以通过调用接口方法来实现与其他组件的通信和交互。
接口调用需要传递方法的参数,并处理返回值。
3. 接口释放(Interface Release):当组件再也不需要使用接口时,应该及时释放接口的实例,以避免资源泄漏和内存泄漏问题。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9cda87e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6.png)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协议是一种用于组件之间通信和交互的标准。
本协议旨在定义COM接口的规范和约定,以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该协议适用于COM组件的设计、开发、实现和使用。
二、术语定义1. COM组件:指符合COM接口规范的软件组件,具有独立的功能和逻辑,可以被其他组件调用和使用。
2. 接口:指COM组件对外提供的一组方法和属性,用于实现与其他组件的交互和通信。
3. 接口标识符(IID):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接口的GUID(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4. COM对象:指实现了一个或多个接口的COM组件的实例。
三、接口定义1. 接口命名规范a) 接口名称应具有描述性,清晰地表达其功能和用途。
b) 接口名称应以"I"开头,后跟具体的功能描述,采用驼峰命名法。
c) 示例:IExampleInterface2. 接口方法定义a) 方法名称应具有描述性,清晰地表达其功能和用途。
b) 方法名称应以大写字母开头,采用驼峰命名法。
c) 方法参数应明确指定类型和名称,避免使用缩写。
d) 方法返回值应明确指定类型,可以使用void表示无返回值。
e) 示例:```csharpvoid ExampleMethod(int parameter1, string parameter2);```3. 接口属性定义a) 属性名称应具有描述性,清晰地表达其功能和用途。
b) 属性名称应以大写字母开头,采用驼峰命名法。
c) 属性类型应明确指定,可以使用自定义类型。
d) 示例:```csharpstring ExampleProperty { get; set; }```四、接口实现1. COM对象的创建a) COM对象的创建应遵循COM规范,可以使用CoCreateInstance等方法。
b) COM对象的创建应提供明确的错误处理机制,以便通知调用方创建是否成功。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08ae405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4.png)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协议是一种用于实现软件组件之间相互通信和交互的标准化协议。
该协议定义了接口的规范、调用方法和参数传递规则,使得不同的软件组件能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环境下进行无缝集成和互操作。
二、目的本协议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不同的软件组件之间能够正确地进行通信和交互,以实现功能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通过遵守本协议,开发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组件,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三、术语和定义1. COM对象:指符合COM接口规范的软件组件,可以被其他组件调用和使用。
2. 接口:指COM对象提供给其他组件调用的方法和属性的集合。
3. GUID(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全局唯一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COM对象和接口。
4. 类型库:存储COM对象和接口的信息,包括GUID、方法、属性等。
5. 注册表:用于记录COM对象和接口的信息,包括GUID、文件路径等。
四、接口规范1. 接口定义:每个接口都需要明确定义其方法、属性和事件。
接口的名称应具有描述性,以便其他开发人员理解其功能和用途。
2. 方法调用:接口中的方法需要定义其输入参数和返回值,包括参数的类型、名称和说明。
方法的调用顺序应符合逻辑关系,确保正确的功能实现。
3. 属性访问:接口中的属性需要定义其类型、名称和说明。
属性的访问方式可以是读取、写入或读写,具体取决于实际需求。
4. 事件触发:接口中的事件需要定义其类型、名称和说明。
事件的触发方式可以是同步或异步,具体取决于实际需求。
五、参数传递规则1. 值类型参数:对于值类型的参数,应按值传递,即将参数的值复制一份传递给方法。
方法内部对参数的修改不会影响原始值。
2. 引用类型参数:对于引用类型的参数,应按引用传递,即将参数的引用传递给方法。
方法内部对参数的修改会影响原始值。
3. 输出参数:对于输出参数,应使用out关键字进行声明。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6765d6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9.png)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协议是一种用于组件间通信的标准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范COM接口的定义、实现和使用,以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二、术语定义1.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技术。
2. 接口:Interface,定义了组件对外提供的一组方法和属性。
3. 组件:Component,独立且可重用的软件模块。
三、协议规范1. 接口定义1.1 接口名称:[接口名称]1.2 接口描述:[接口描述]1.3 接口方法:[方法1名称]:- 参数:[参数1]:[参数1描述][参数2]:[参数2描述]- 返回值:[返回值描述] - 功能:[方法1功能描述] [方法2名称]:- 参数:[参数1]:[参数1描述] [参数2]:[参数2描述] - 返回值:[返回值描述] - 功能:[方法2功能描述] ...1.4 接口属性:[属性1名称]:[属性1描述] [属性2名称]:[属性2描述] ...2. 接口实现2.1 接口实现方式:[接口实现方式描述]2.2 接口实现规范:[接口实现规范描述]3. 接口使用3.1 接口引用:[接口引用方式描述]3.2 接口调用:[接口调用方式描述]四、示例以下是一个示例COM接口的定义:1. 接口定义1.1 接口名称:IExampleInterface1.2 接口描述:用于示例的COM接口1.3 接口方法:GetVersion:- 参数:无- 返回值:字符串- 功能:获取接口版本号SendMessage:- 参数:message:字符串,要发送的消息内容 - 返回值:无- 功能:发送消息2. 接口实现2.1 接口实现方式:C++类实现2.2 接口实现规范:实现类必须包含接口定义的所有方法,并按照规范进行实现。
3. 接口使用3.1 接口引用:通过接口指针引用3.2 接口调用:示例代码如下:```IExampleInterface* pInterface = GetExampleInterface(); // 获取接口指针if (pInterface != nullptr) {std::string version = pInterface->GetVersion(); // 调用GetVersion方法pInterface->SendMessage("Hello, COM!"); // 调用SendMessage方法}```五、总结本协议详细描述了COM接口的定义、实现和使用规范,确保了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接口协议书范本
![接口协议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30eb7d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a.png)
接口协议书范本甲方(提供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使用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某项技术或服务的接口,乙方需要使用该接口进行开发或业务集成,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接口的使用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接口定义1.1 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以下接口(以下简称“接口”):接口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口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口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条使用权限2.1 乙方有权在协议有效期内使用甲方提供的接口,用于乙方的业务开发和运营。
2.2 乙方不得将接口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使用,不得用于非法用途。
第三条接口使用限制3.1 乙方应遵守甲方提供的接口使用规范,不得超出规定范围使用。
3.2 乙方在使用接口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接口支持与维护4.1 甲方负责接口的技术支持和维护工作,确保接口的稳定运行。
4.2 甲方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协助乙方解决接口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条保密条款5.1 双方应对本协议内容及因履行本协议而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予以保密。
5.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泄露或允许第三方使用上述保密信息。
第六条违约责任6.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条款,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6.2 因不可抗力导致不能履行或完全履行本协议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com协议
![com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5cf7089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9.png)
com协议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协议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组件通信协议,它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软件架构技术,用于实现不同软件组件之间的互操作。
COM协议是一种二进制协议,它定义了一套标准接口和一套调用约定,使得不同的软件组件可以在同一个运行环境中相互通信和交互。
COM协议的核心概念是“组件”和“接口”。
组件是一个可执行代码模块,它可以被其他组件调用和使用。
每个COM组件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GUID),用于在运行时进行识别。
接口定义了组件暴露给其他组件使用的方法和属性,可以理解为组件的功能接口。
在COM协议中,组件之间的通信是通过接口方法的调用来实现的。
调用者通过调用目标组件的接口方法来向其请求服务,目标组件在收到请求后执行相应的操作,并返回结果给调用者。
COM协议定义了一套统一的调用约定,保证了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中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
COM协议还提供了一套灵活的对象模型,支持组件的组合和重用。
通过使用COM组件,开发人员可以将代码模块化,实现高度可重用的软件组件,提高开发效率。
同时,COM组件还支持动态加载和卸载,可以根据需要在运行时动态加载或卸载组件,灵活地管理系统资源。
COM协议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软件开发。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COM组件被广泛用于各种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的开发,如图形界面程序、数据库服务、网络通信等。
此外,COM协议还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级软件开发,如中间件、分布式系统等。
尽管COM协议在软件开发中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COM组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约定,开发和维护成本较高。
其次,COM协议是微软公司独有的技术,对于其他操作系统或开发平台的兼容性较差。
此外,COM组件的性能和安全性也是开发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总的来说,COM协议是一种重要的软件架构技术,它为不同软件组件之间的通信和交互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活和可扩展的方式。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33ff55f1804d2b160a4ec083.png)
COM接口协议1概述此通讯协议标准主要是用来说明RFID原理机开发平台与主机或其他控制器之间通讯协议的规定和通讯方式的介绍,通讯协议是建立在RS232串行通讯基础上的,由于RFID原理机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是主一从应答方式,所以主机与RFID原理机之间通讯也是主一从应答方式。
当主机按照发送格式发送一帧数据到RFID原理机时,RFID原理机如果校验通过将按照协议规定提取有效信息发送出去,如果可读卡范围之内有电子标签存在,并返回相应信息,RFID原理机再次校验接收到的数据,如果数据校验通过,RFID原理机会将命令字和接收到的数据全部上发给主机,这样就更接近ISO/IEC15693标准协议。
RFID原理机提供标准RS232和USB-B 口方便二次开发和ISO/IEC15693标准协议的学习,可以通过原理机上的SW2开关进行选择两种接口;也可以通过自带上位机软件通过RS232或USB-B 口进行读写数据或教学演示。
2数据通信协议2.1通信协议概念通信协议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协议定义了数据单元使用格式,信息单元包含的信息与含义等,从而确保网络中数据顺利着传送到确定地方并被有效识别。
a. 协议是基于一次交换上位机或其他控制器到RFID原理机一次请求RFID原理机到上位机或其他控制一次响应b. 每一次请求包含在一帧内,请求中包括针头(0x02)、指令长度、标志、命令字、数据域、校验位和针尾(0x03)指令长度(8bits):包括针头和针尾在内的整条指令的长度标志(8bits): b2(数据编码模式选择),3(数据速率选择),b°(位编码模式选择),其他位未使用命令字(8bits):同ISO/IEC 15693中的规定数据域(不定):应用数据域校验位(8bits):从指令长度开始到数据域结束,逐字节累加值,累加过程中溢出不做处理,只取低字节c. 每次响应包括以下的域:命令字(8bits):与请求命令中的命令字相对应,作为请求指令应答对应标志标志(8bits):同ISO/IEC 15693中响应域规定强制和可选的参数:取决于命令,同ISO/IEC 15693中响应域规定应用数据域:同ISO/IEC 15693中响应域规定CRC(16bits):除去命令字之外所有指令的校验位d. 一个单字节域在通讯中首先传输最低有效位(LSBit)e. 一个多字节域在通讯中首先传输最低有效字节(LSByte),每字节首先传输最低有效位(LSBit)2.2请求格式与请求标志定义通用请求格式、请求标志字和请求命令字分别在下表1、表2和表3中做了定义,其中请求标志在ISO/IEC15693标准协议的基础上添加编码模式选择位,请求命令字完全采用ISO/IEC15693协议中的命令字。
串口、COM口、TTL、RS-232、RS-485区别详解
![串口、COM口、TTL、RS-232、RS-485区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292213d844769eae009ed77.png)
串口、COM口、TTL、RS-232、RS-485区别详解
Point:
1、串口、COM口是指的物理接口形式(硬件)。
而TTL、RS-23
2、RS-485是指的电平标准(电信号)。
2、接设备的时候,一般只接GNDRXTX。
不会接Vcc或者+3.3v的电源线,避免与目标设备上的供电冲突。
3、PL2303、CP2102芯片是USB转TTL串口的芯片,用USB来扩展串口(TTL电平)。
4、MAX232芯片是TTL电平与RS232电平的专用双向转换芯片,可以TTL转RS-232,也可以RS-232转TTL。
5、TTL标准是低电平为0,高电平为1(+5V电平)。
RS-232标准是正电平为0,负电平为1(±15V电平)。
RS-232PL2303
但是记住一点,只要是D型9针串口,不会是TTL电平的,没特殊说明就默认是RS-232。
所以这根线,不管里边构造怎样的,是USB转RS-232串口的线。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81dfe45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5.png)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的设计和使用,以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交换的可靠性。
本协议适用于使用COM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各种应用场景。
二、定义1. COM接口:指由COM技术定义和实现的一组函数和数据结构,用于实现不同组件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2. COM组件:指使用COM技术开发的独立的可重用软件模块,具有自身的功能和接口。
三、接口设计准则1. 接口一致性:接口设计应符合统一的设计准则,确保接口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2. 接口清晰简洁:接口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冗余和混淆。
3. 接口稳定性:接口设计应考虑后续的扩展和升级,尽量避免频繁的接口变更。
4. 接口文档:每个接口都应有详细的文档说明,包括接口名称、参数说明、返回值说明等。
四、接口命名规范1. 接口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接口的功能和用途。
2. 接口名称应使用驼峰命名法,首字母小写。
3. 接口的方法名称应使用动词开头,采用驼峰命名法。
五、接口定义格式1. 接口定义应使用统一的格式,包括接口名称、方法列表和参数说明。
接口名称:```interface IInterfaceName```方法列表:```void Method1(param1, param2, ...)int Method2(param1, param2, ...)```参数说明:```param1: 参数1的说明param2: 参数2的说明...```六、接口使用规范1. 接口调用应遵循先创建对象、再调用方法、最后释放对象的原则。
2. 接口调用过程中应注意错误处理和异常情况的处理。
3. 接口调用的参数应符合接口定义的要求,避免传递无效或错误的参数。
4. 接口调用的返回值应根据接口定义进行处理和判断。
七、接口版本管理1. 每个接口应有明确的版本号,用于标识接口的变更和升级。
2. 接口的版本变更应遵循向后兼容的原则,确保旧版本的接口仍然可用。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9099749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2.png)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本协议旨在定义和规范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的设计和使用,以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交换的一致性。
COM接口是一种用于实现组件之间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标准化协议。
二、定义1. COM接口:指符合COM规范的一组方法的集合,用于组件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2. 组件:指符合COM规范的独立软件单元,可以独立部署和调用。
3. 接口标识符(IID):指用于唯一标识COM接口的128位全局唯一标识符。
4. 接口:指COM接口的具体实现,包括方法、属性和事件等。
三、接口设计规范1. 接口命名规范- 接口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接口的功能和用途。
- 接口名称应以"I"开头,后跟具体的功能描述,使用驼峰命名法。
2. 接口方法规范- 方法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方法的功能和用途。
- 方法名称应使用动词或动词短语,以清晰表达其操作目的。
- 方法参数应具有描述性,使用驼峰命名法,并根据参数的用途进行命名。
3. 接口属性规范- 属性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属性的功能和用途。
- 属性名称应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以清晰表达其表示的状态或特征。
4. 接口事件规范- 事件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事件的功能和用途。
- 事件名称应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以清晰表达其表示的事件类型。
四、接口使用规范1. 接口的实现和调用- 接口的实现应遵循COM规范,确保接口的方法、属性和事件的正确实现。
- 接口的调用应遵循COM规范,使用COM标准接口调用方式,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交换。
2. 接口版本管理- 当接口发生变化时,应按照COM规范进行版本管理,确保向后兼容性。
- 每个接口版本应具有唯一的IID,以便区分不同版本的接口。
3. 接口文档和示例代码- 每个接口应提供详细的文档说明,包括接口的功能、方法、属性和事件等。
- 每个接口应提供示例代码,以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理解和使用接口。
接线端子com是什么意思
![接线端子com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68f4382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a.png)
接线端子com是什么意思接线端子COM是Computation的缩写,是一种电脑计算机端口设备,用来提供编程操作以及通信控制提供的协议。
它的形式是电信类的插座,它的功能是提供给计算机设备接入到网络,以及提供给用户访问网络中的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此端口连接外部或内部设备,实现数据输入输出,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接线端子COM起源于1960年代,最早是作为一种接口标准出现的,它是一种可以被所有电脑品牌所接受的标准接口,也就是所谓的“通用接口”,由于它是一种通用的接口,可以通过它来实现计算机的互操作,使计算机的软硬件能够正常的进行通信控制。
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接线端子COM也发展成了一种可以连接不同种类设备的接口,如硬件,软件,通信芯片,外设,刻录机等。
接线端子COM也是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运行一些设备驱动程序的接口,如电脑的主板,键盘,鼠标,网卡,摄像头等。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比喻成电脑的“连接点”,所有的主板、网卡、摄像头等用到的设备都需要通过这个接口来建立连接,从而实现设备的读取和写入。
接线端子COM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不仅可以改善传输数据的质量,而且可以缩短传输时间,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它可以连接计算机上的打印机,扫描仪,有线网络,外部硬盘,内存卡等外部设备,也可以用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把多台服务器连接起来,实现互相访问和共享资源。
接线端子COM也可以用于多台计算机之间的远程控制,只要其中一台计算机连接到网络,并安装了相应的软件程序,就可以远程控制其他计算机的运行。
它的主要作用是把不同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让数据和信息能够传递,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多台计算机的互联互通。
总的来说,接线端子COM的主要用途是把多台计算机之间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控制,使计算机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传输更加便捷。
接线端子COM是计算机及其配件的重要连接接口,其完善的设计和使用使得计算机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接口协议范文
![接口协议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f65d8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a.png)
接口协议范文《接口协议范本》一、概述《接口协议范本》是为了规范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数据交互、接口调用等行为,确保双方权益的合法合规,提高合作效率而制定的。
本协议适用于双方在合作期间进行的各项业务交流与数据交互。
二、协议主体甲方:(甲方全称),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乙方全称),以下简称“乙方”。
三、协议内容1. 接口调用1.1 甲方提供给乙方的接口,乙方应按照甲方提供的接口文档进行调用,如有疑问,应及时与甲方沟通。
1.2 乙方调用甲方接口时,应确保接口请求内容符合甲方要求,并按照约定方式传输数据。
1.3 甲方应保证接口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接口返回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2. 数据交换与保护2.1 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应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进行交换和存储。
2.2 双方应对交换的数据保密,不得泄露给第三方,除非依法应当向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提供的情况外。
2.3 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对方提供的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损坏或被篡改。
3. 合作期限及终止3.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
3.2 除非一方严重违反本协议,另一方无法继续履行本协议,否则双方不得单方面终止本协议。
3.3 本协议到期后,如双方仍需继续合作,应签订新的协议,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四、违约责任4.1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导致对方损失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
4.2 若一方发生重大违约行为,另一方有权立即终止本协议,并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五、争议解决5.1 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六、其他约定6.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6.2 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甲方全称)乙方:(乙方全称)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1d20444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2.png)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协议是一种用于实现组件间通信的标准化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范COM接口的定义、调用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可靠性。
二、定义1. COM接口的定义应遵循以下规则:a. 接口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准确反映接口的功能。
b. 接口应包含必要的方法和属性,以满足组件之间的需求。
c. 接口的方法和属性应具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参数。
2. COM接口的标识符应使用GUID(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进行唯一标识,以确保接口的全局唯一性。
三、接口声明1. 接口声明应包括以下信息:a. 接口名称及其标识符。
b. 接口的方法和属性列表,包括名称、参数及返回值类型。
c. 接口的继承关系,如果有的话。
2. 接口声明示例:```c++interface IMyInterface : public IUnknown{HRESULT Method1(int param1, int* result);HRESULT Method2(float param1, float* result);HRESULT get_Property1(int* value);HRESULT put_Property1(int value);}```四、接口调用规则1. 接口的调用应遵循以下规则:a. 调用方应先获取接口的指针,然后通过指针调用接口的方法和属性。
b. 调用方应检查每次调用的返回值,以判断接口调用是否成功。
2. 接口调用示例:```c++IMyInterface* pInterface;HRESULT hr = CoCreateInstance(CLSID_MyComponent, NULL, CLSCTX_INPROC_SERVER, IID_IMyInterface, (void**)&pInterface);if (SUCCEEDED(hr)){int result;hr = pInterface->Method1(10, &result);if (SUCCEEDED(hr)){// 处理返回值}pInterface->Release();}```五、错误处理1. 接口调用可能会产生错误,调用方应根据返回值进行错误处理。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50eea72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a.png)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协议是一种用于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实现组件间通信的标准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范COM接口的定义、实现和使用,以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二、定义1. COM接口:COM接口是一种用于组件间通信的规范,它定义了一组方法和属性,供其他组件访问和调用。
2. COM组件:COM组件是实现了COM接口的软件模块,可以通过COM接口与其他组件进行通信和交互。
三、接口定义1. 接口名称:[接口名称]2. 接口标识符:[接口标识符]3. 接口方法:[方法1名称]:- 描述:[方法1描述]- 参数:- [参数1名称]:[参数1描述]- [参数2名称]:[参数2描述]- 返回值:[返回值描述][方法2名称]:- 描述:[方法2描述]- 参数:- [参数1名称]:[参数1描述]- [参数2名称]:[参数2描述]- 返回值:[返回值描述]...四、接口实现1. 接口实现方式:[接口实现方式]2. 接口实现步骤:1) [步骤1]2) [步骤2]3) [步骤3]...五、接口使用1. 接口引用:1) [组件1]引用[接口名称]接口的步骤:[步骤描述]2) [组件2]引用[接口名称]接口的步骤:[步骤描述]...1) [组件1]调用[接口名称]接口的[方法1名称]方法的步骤:[步骤描述]2) [组件2]调用[接口名称]接口的[方法2名称]方法的步骤:[步骤描述]...六、错误处理1. 错误码定义:- [错误码1]:[错误码1描述]- [错误码2]:[错误码2描述]...2. 错误处理方式:- [错误处理方式1]:[错误处理方式1描述]- [错误处理方式2]:[错误处理方式2描述]...七、版本控制1. 版本号:[版本号]2. 更新记录:- [版本号1]:[更新内容1]- [版本号2]:[更新内容2]...八、附录- [参考资料1]- [参考资料2]...以上是COM接口协议的标准格式,用于规范COM接口的定义、实现和使用。
数据接口合作协议模板
![数据接口合作协议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414229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a.png)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鉴于甲方需要乙方提供数据接口服务,以支持其业务运营和数据处理需求,乙方同意向甲方提供数据接口服务。
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服务内容1. 乙方同意向甲方提供以下数据接口服务:- 提供实时数据接口,包括但不限于用户信息、交易数据、产品信息等;- 提供历史数据接口,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行为数据、市场分析数据等;- 提供数据查询、更新、删除等功能;-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
2. 甲方有权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向乙方提出数据接口服务的具体要求,乙方应在合理时间内予以响应。
二、服务期限1. 本协议有效期为__年,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协议期满前__个月,双方应就续签事宜进行协商。
如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本协议自动终止。
三、数据安全与保密1. 乙方承诺对其提供的接口数据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甲方承诺对通过接口获取的数据负有保密义务,未经乙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3. 双方对本协议内容以及通过数据接口获取的数据负有保密义务,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四、费用及支付1. 乙方提供的数据接口服务费用为人民币__元/月,甲方应在每月__日前支付当月服务费用。
2. 甲方支付费用后,乙方应向甲方开具合法的税务发票。
五、违约责任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导致对方遭受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任何一方未按时支付费用,应向对方支付__%的滞纳金。
六、争议解决1. 双方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
2. 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其他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5ae5573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5.png)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的设计与使用,以确保不同软件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本协议适用于使用COM接口进行软件开发和集成的相关方。
二、定义1. COM接口:指通过COM技术实现的一种规范,用于描述软件组件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格式。
2. COM组件:指实现了COM接口的软件模块,可以被其他应用程序调用和使用。
三、接口设计规范1. 接口命名规范:- 接口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其功能和用途。
- 接口名称应使用大写字母开头的驼峰命名法,避免使用下划线或特殊字符。
- 接口名称应尽量简洁明了,不宜过长。
2. 接口方法规范:- 接口方法应具有描述性的名称,能够准确反映其功能和用途。
- 接口方法的参数应具有明确的类型和名称,以便调用方理解和正确使用。
- 接口方法的返回值应明确指定其类型,并在接口文档中进行说明。
3. 接口版本管理:- 每个接口应有一个唯一的版本号,用于标识接口的变更和兼容性。
- 当接口发生变更时,应根据变更的程度决定是否增加主版本号或次版本号。
- 接口变更应进行适当的文档记录,包括变更内容、原因和影响范围等。
四、接口使用规范1. 接口的实现:- COM组件的开发者应按照接口设计规范进行接口的实现。
- 接口的实现应符合COM规范,并遵循相关的编程规范和最佳实践。
2. 接口的调用:- 调用方应先获取COM组件的接口指针,然后通过接口指针调用接口方法。
- 调用方应按照接口文档中的说明正确传递参数,并处理接口方法的返回值。
- 调用方在使用完接口后,应及时释放接口指针,以避免资源泄漏。
3. 接口的兼容性:- COM接口的兼容性是指新版本的COM组件能够与旧版本的调用方兼容。
- 在进行接口升级时,应尽量保持向后兼容,避免破坏旧版本的调用方。
- 当接口发生不兼容的变更时,应明确告知调用方,并提供适当的迁移方案。
电脑接口协议书
![电脑接口协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5433be5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9.png)
电脑接口协议书甲方(提供方):_______________乙方(使用方):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电脑接口及相关技术,乙方需要使用该电脑接口进行数据处理及传输,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电脑接口使用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定义1.1 “电脑接口”指甲方提供的用于连接电脑与外部设备,实现数据交换的硬件或软件接口。
1.2 “使用方”指乙方,即本协议的签署方,有权使用甲方提供的电脑接口。
1.3 “提供方”指甲方,即本协议的签署方,负责提供电脑接口及相关技术支持。
第二条协议目的2.1 本协议旨在明确甲乙双方在使用电脑接口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双方利益得到合理保障。
第三条接口提供与使用3.1 甲方应保证所提供的电脑接口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具备正常使用的功能。
3.2 乙方应按照甲方提供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范,合理使用电脑接口。
3.3 乙方不得将电脑接口用于非法用途,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技术支持与维护4.1 甲方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协助乙方解决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4.2 甲方应定期对电脑接口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接口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保密条款5.1 甲乙双方应对在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予以保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第六条知识产权6.1 甲方提供的电脑接口及相关技术,其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乙方仅获得使用权。
6.2 乙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成果,其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得擅自使用或泄露。
第七条违约责任7.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第八条协议的变更与解除8.1 本协议一经双方签署,未经双方协商一致,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8.2 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双方可协商变更或解除本协议。
第九条争议解决9.1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任何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接口协议
1 概述
此通讯协议标准主要是用来说明RFID原理机开发平台与主机或其他控制器之间通讯协议的规定和通讯方式的介绍,通讯协议是建立在RS232串行通讯基础上的,由于RFID原理机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是主—从应答方式,所以主机与RFID原理机之间通讯也是主—从应答方式。
当主机按照发送格式发送一帧数据到RFID原理机时,RFID原理机如果校验通过将按照协议规定提取有效信息发送出去,如果可读卡范围之内有电子标签存在,并返回相应信息,RFID原理机再次校验接收到的数据,如果数据校验通过,RFID原理机会将命令字和接收到的数据全部上发给主机,这样就更接近ISO/IEC15693标准协议。
RFID原理机提供标准RS232和USB-B口方便二次开发和ISO/IEC15693标准协议的学习,可以通过原理机上的SW2开关进行选择两种接口;也可以通过自带上位机软件通过RS232或USB-B口进行读写数据或教学演示。
2 数据通信协议
2.1 通信协议概念
通信协议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协议定义了数据单元使用格式,信息单元包含的信息与含义等,从而确保网络中数据顺利着传送到确定地方并被有效识别。
a.协议是基于一次交换
●上位机或其他控制器到RFID原理机一次请求
●RFID原理机到上位机或其他控制一次响应
b.每一次请求包含在一帧内,请求中包括针头(0x02)、指令长度、标志、命令字、
数据域、校验位和针尾(0x03)
●指令长度(8bits):包括针头和针尾在内的整条指令的长度
●标志(8bits):b2(数据编码模式选择),b1(数据速率选择),b0(位编码模式选择),
其他位未使用
●命令字(8bits):同ISO/IEC 15693中的规定
●数据域(不定):应用数据域
●校验位(8bits):从指令长度开始到数据域结束,逐字节累加值,累加过程中
溢出不做处理,只取低字节
c.每次响应包括以下的域:
●命令字(8bits):与请求命令中的命令字相对应,作为请求指令应答对应标志
●标志(8bits):同ISO/IEC 15693中响应域规定
●强制和可选的参数:取决于命令,同ISO/IEC 15693中响应域规定
●应用数据域:同ISO/IEC 15693中响应域规定
CRC(16bits):除去命令字之外所有指令的校验位
d.一个单字节域在通讯中首先传输最低有效位(LSBit)
e.一个多字节域在通讯中首先传输最低有效字节(LSByte),每字节首先传输最低有
效位(LSBit)
2.2 请求格式与请求标志定义
通用请求格式、请求标志字和请求命令字分别在下表1、表2和表3中做了定义,其中请求标志在ISO/IEC15693标准协议的基础上添加编码模式选择位,请求命令字完全采用ISO/IEC15693协议中的命令字。
表2 请求标志字定义
表3 请求命令字定义
2.3 响应格式
按照请求格式下发请求指令后,RFID原理机调制高频载波后将指令发送出去,VICC 识别到正确指令后将做相应的响应,RFID解调出响应数据后做CRC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将按照响应格式通过RS232送出。
响应格式在ISO/IEC 15693中通用响应格式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字节的通用请求格式中的命令字,方便上位机或其他控制器处理。
响应格式如下表3-3所示,是完全接进ISO/IEC 15693响应格式的,这样在RFID原理机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是完全接进标准协议的,这对学习标准协议和理解其他协议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一次响应中,响应标志指出VICC完成动作情况,并且相应域是否出现。
响应标志由8bit组成,响应标志1-8位定义如表5所示。
将以错误码0F应答,所以第3部分命令集中当设置错误标志时的响应格式不做介绍。
除上面情况之外,如果通过RS232下发请求指令后,场内没有VICC做出响应或VICC 做了响应,但在RFID原理机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数据,这两种情况RFID原理机会返回错误的响应信息,分别如下所示:
返回:0x45 0x45 描述:请求超时,没有VICC响应或VICC不响应
返回:0x45 0x43 描述:校验失败,即收到数据,没有通过CRC校验
3 命令集
3.1 目录
命令编码= `01`
当收到目录请求命令,VICC将完成防冲突序列
目标请求格式:
3.2 保持静默
命令编码= `02`
当收到保持静默命令,VICC将进入保持静默状态并且不返回响应,原理机放回请求超时:0x45 0x45
如何解除静默和保持静默的一些特征在ISO/IEC15693-3中有详细介绍
3.3 读单个块
命令编码= `20`
当收到读单个块命令,VICC将读请求块,并且在应答中返回它的值
假如在请求中选择标志已设置,VICC将返回块安全状态,接着是块值
假如在请求中选择标志没有设置,VICC将只返回块值
读单个块请求格式:
3.4 写单个块
命令编码= `21`
当收到写单个块命令,VICC将包含在请求中的数据写入请求块,并且在应答中报告操作成功与否
写单个块请求格式:
3.5 锁定块
命令编码= `22`
当收到锁定块命令,VICC将永久锁定请求块
锁定单个块响应格式:
3.6 读多个块
命令编码= `23`
当收到读多个块命令,VICC将读请求块,并且在响应中发送回它们的值
假如选择标志在请求中有设置,VICC将返回块安全状态,接着返回一个接一个的块值假如选择标志没有在请求中设置,VICC将只返回块值
请求中“块数量”域中的值`06`请求7个块,值`00`请求读单个块
读多个块请求格式:
3.7 写多个块
命令编码= `24`
当收到写多个块命令,VICC将包含在请求中的数据写入请求块,并且在响应中报告操作成功与否
3.8 选择
命令编码= `25`
当接收到选择命令:
假如UID等于其自身的UID,VICC将进入选择状态,并将发送一个响应
假如不一样,VICC将回到准备状态,并将不发送响应
选择响应格式:
3.9 复位准备
命令编码= `26`
当收到复位准备命令,VICC将返回至准备状态
复位准备请求格式:
3.10 写AFI
命令编码= `27`
当收到写AFI请求,VICC将AFI值写入其内存中
写AFI响应格式:
3.11 锁定AFI
命令编码= `28`
当收到锁定AFI请求,VICC将AFI值永久地锁定在其内存中
3.12 写DSFID
命令编码= `29`
当收到写DSFID请求,VICC将DSFID值写入其内存中
写DSFID请求格式:
3.13 锁定DSFID
命令编码= `2A`
当收到锁定DSFID请求,VICC将DSFID值永久地锁定在其内存中
3.14 获取系统信息
命令编码= `2B`
当收到获取系统信息请求,将从VICC系统信息值
获取系统信息请求格式:
信息标志和信息域的定义和内容请查看ISO/IEC15693-3中介绍
3.15 获取多个块安全状态
命令编码= `2C`
当收到获取多个块安全状态的命令,VICC将发送回块的安全状态
块的编号从`00`到`FF`(0到255)
请求中块的数量比块安全状态的数量少1,VICC将在其响应中返回块安全状态获取多个安全块状态的请求格式:
3.16 蜂鸣器控制
命令编码= `2D`
当收到蜂鸣器控制的命令,RFID原理机将控制蜂鸣器发声
蜂鸣器控制无响应格式
4 校验字计算方法
校验字(8bit)是用来确保RFID原理机接收到的指令是否正确,RFID原理机从“指令长度”字开始到“数据域”结束,逐字节值进行累加,累加过程中溢出不做处理,校验字只取最低字节,下面是VB中计算校验字使用的函数。
Function Checkout(check_data() As Byte, check_len As Byte) As Integer
For i = 1 To check_len - 1
Checkout = Checkout + check_data(i)
Next
Checkout = Checkout And &HFF
End Function
获取系统信息指令举例(0x33 = 0x06+0x02+0x2B):
0x02 0x06 0x02 0x2B 0x33 0x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