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包括了两篇课文《自然之道》和《荷叶母亲》,以及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了解自然规律,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简单的文章能够进行理解和分析。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自然规律,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2.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规律。
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自然之道》和《荷叶母亲》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语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呈现(15分钟)呈现课文《自然之道》和《荷叶母亲》,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自然的描述和表达,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操练(20分钟)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让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三单元,内容主要涵盖了关于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包括课文学习、诗词鉴赏以及语文综合应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诗词鉴赏的学习,语文知识的应用;•难点:学生对于课文和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1.课文学习:带领学生认识和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分析和讨论;2.诗词鉴赏:解读课中的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语文综合应用:通过练习和活动,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自主探究知识;•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和诗词鉴赏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部分学生缺乏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课堂上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和解答。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综上所述,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这也是我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法的过程。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境和语感。
2.使学生能够朗读古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3.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4.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理解其中的基本意境。
2.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2.掌握古代诗人生平和作品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三》2.精心准备的古诗词材料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5分钟)–介绍古诗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习古诗词(15分钟)–教师传授古诗词知识,让学生听写、朗读。
3.情感体验(15分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
4.诗歌赏析(10分钟)–教师或学生朗读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其中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重点。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复习上次学习的古诗词内容。
2.讲解古代诗人(10分钟)–介绍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3.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分享对古代诗人的理解和感悟。
4.情感表达(15分钟)–分组朗读古代诗人的作品,体会其中的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六、课堂作业1.默写所学古诗词。
2.回家后查阅更多关于古代诗人的信息。
七、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古代诗人的生平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小兔快跑》。
2.能够理解文中人物情感变化。
3.能够理解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并进行形象描述。
4.能够独立完成课文相关的阅读与默写。
教学重点1.课文《小兔快跑》的朗读和理解。
2.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分析。
3.对课文内容进行形象描述。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文中人物情感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2.能够自主理解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并进行形象描述。
教学准备1.课文《小兔快跑》的复印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音响设备及相关音频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小兔快跑》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故事引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预热教学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在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细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变化。
3. 情感细读(10分钟)•分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兔会害怕、骄傲和最终感到感动。
4. 形象描述(10分钟)•让学生形象描述小兔奔跑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默读与默写(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文默读,并进行相关练习。
•在黑板上逐句写出课文,学生进行默写。
第二课时:巩固与拓展1. 课文复述(10分钟)•让学生自己复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情况。
2. 课文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讨论其中的原因。
3. 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互相讨论交流。
•带出课文中的价值观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小兔快跑》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朗读、分析、形象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其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但在情感细读和课文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
同时,在教学设计上,也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意思。
3.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综合性学习》。
2.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
3.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讨论。
三、教学难点
1.协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准备
1.课本《语文》下册。
2.课文《综合性学习》分发资料。
3.测验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学生依次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 操练
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对话演练。
4. 深化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5. 拓展
1.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何应用课文中的内容。
2.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文后的相关练习。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以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综合性学习》这篇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9 短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9 短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9 短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
–能够准确朗读和理解诗歌内容。
–掌握相关生字词的写法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诗歌展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能够听懂他人朗读的诗歌,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用心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朗读,掌握相关生字词的写法。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唱歌或者朗诵一首与《9 短诗三首》相关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5分钟)1.讲解第一首诗《春晓》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描述和情感。
2.学生跟读诗歌,纠正发音和语调。
3.分组小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春晓》的内容。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1.教授生字词,让学生掌握相关生字词的写法和意思。
2.针对生字词设计游戏或者练习,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4. 学习诗歌(15分钟)1.讲解第二首诗《秋思》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表达和情感。
2.学生跟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让学生分组演绎《秋思》的情感表达。
5. 创作小诗(20分钟)1.引导学生参考前两首诗的风格和情感,创作自己的小诗。
2.学生相互分享创作,欢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6. 学习诗歌(15分钟)1.讲解第三首诗《钓鱼》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描写和情感。
2.学生跟读诗歌,品味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3.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表演《钓鱼》的情景。
7.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总结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继续接触并学习诗歌,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背诵《9 短诗三首》中的一首诗。
2.仿写一首关于自己生活的小诗。
3.练习相关生字词的书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针对《9 短诗三首》进行了分析和讲解,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部编版四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短诗三⾸教学⽬标1.认识“漫、涛”2个⽣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1、认识“漫、涛”2个⽣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化底蕴。
从古⾄今,诗⼈们创作了⽆数经典的诗,那⼀⾸⾸优美的诗,就像⼀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优美,深受⼈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冰⼼的三⾸⼩诗。
⼆、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现代著名作家、诗⼈、⼉童⽂学家。
冰⼼受到泰⼽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标题的⾃由体⼩诗,这些⼩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说散⽂选集》《寄⼩读者》《再寄⼩读者》《三寄⼩读者》《⼩橘灯》《繁星》《春⽔》等。
2.出⽰⽣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不是“⽔”,⽽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诗读给⼤家听⼀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
(1)⾃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诗,你的眼前出现了⼀幅怎样的画⾯?(抓住“⽉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时快乐⽣活的深切怀念。
)(5)出⽰图⽚,配乐朗读诗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3.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展示的情感。
2.运用课文中学习的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
2.教学PPT。
3.黑板、粉笔。
4.单词卡片。
5.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图片和简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园地》的主题。
第二步:课文学习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词语,理解意义。
4.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第三步:课文理解1.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意义。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小组展示表达成果。
第四步:知识巩固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2.组织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对话中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概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课堂作业1.默写生词词语及其意义。
2.用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段落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 9、地震中的父与子》《1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两篇:《 10、慈母情深》《12、学会生病》另外还包括一个《回顾•拓展三》二、教学目标:1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课文,再现情境并联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之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3最后,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表达真情上下功夫。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词,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②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领悟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难点:①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心理描写,品读课文,再现情境并联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③从文中感悟到父母深沉的爱。
四、如何突破重难点措施:1.学生读通课文后,可以联系到平时父母的做法,想想他们的爱,教师可点拨指导,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爱。
2.提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找到有关地震的资料和更多的关于父母之爱。
3.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反应人物品质的语句,让学生把重点放在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4、教学时,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五、教具学具根据学生和本单元课文特点,班班通课件是本单元运用的主要教学工具,另外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六、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围绕父母之爱展开的,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他们很难理解到父母深沉的爱,特别是严厉严格的爱,这就要求老师提前布置学生多读书,通过朗读加深理解,课堂上老师指导反复朗读,在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父母的爱。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意义。
2.能够背诵课文。
3.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领悟其中的道理。
4.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义。
2.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探讨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点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绿色的理解,并引出“绿”这个话题。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理解整个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感悟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课文1.学生分段背诵课文,逐段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和感情。
5.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或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绿色。
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绿色,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倡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课文内容理解度较好。
改进之处在于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教案,希朥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2.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3.提高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4.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
二、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意义;•通过欣赏多首诗歌,提升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相关诗歌的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课堂环境:整洁明亮的课堂环境;3.学生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相关诗歌,做好预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诗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打开新课的序幕。
2.学习新诗歌(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通过朗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内涵。
3.诗歌欣赏(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欣赏活动,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展示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进行深入思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诗歌欣赏和解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部分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诗歌的内涵,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较为肤浅。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对诗歌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同时,我还需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继续阅读相关诗歌,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扩展阅读1.鲁迅《雨巷》2.李白《静夜思》以上就是本文对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希望能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9《短诗三首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朗读《短诗三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短诗三首》的理解和朗读。
•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表达诗歌情感。
难点
•理解抽象诗歌语言,提升对诗意的把握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短诗三首》PPT。
•手段:黑板、彩色粉笔、CD音响。
•素材:准备课文朗读音频。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巩固前几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学习新知:呈现《短诗三首》诗歌内容,详细讲解诗意和文中隐含的
情感。
3.听读诗歌: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4.课堂练习:分组或个人朗读诗歌,注重语音语调的运用。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内容,梳理《短诗三首》的主要内容和感情色彩。
2.分组朗读:让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3.课文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领悟其中的诗意。
4.诗歌赏析:展示相关插图或图片,让学生进行诗歌形象联想,增强理
解深度。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学生对《短诗三首》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在未来的学习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深入诗歌世界,感受诗歌的美丽与魅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规划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规划一、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自然与生活”为主题,通过一组描绘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文章,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自然规律,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情感。
1.2 单元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和写作能力。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篇目- 《小池》- 《荷叶母亲》- 《火烧云》- 《夏日绝句》2.2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和写作能力。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安排3.1 教学时间本单元教学时间为2周,每天上课时间为1课时。
3.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精讲细读每篇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朗读感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4. 表达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策略4.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
4.2 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4.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4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5.2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 课文原文- 相关图片、视频素材- 课后作业- 单元测试题七、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 P36~37 内容。
【教学目标】1. 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感悟“诗”的整体特点,比较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
【教学重点】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悟“诗”的整体特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朗诵导入1. 教师朗诵《短诗三首》。
2. 让学生体会这三首诗和第一单元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 教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三首诗,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课题)二、学习生字1. 学生齐读诗歌,注意停顿与节奏。
2. 学生自学生字,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通字词,了解字义。
3. 同桌互读,正音。
4. 检查反馈。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习词语,造句理解。
5. 书写练习。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初知大意1. 学生朗读诗歌,说一说,每首短诗写的都是什么?2.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3.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第一首诗写了诗人对母亲、童年往事的回忆;第二首诗写了诗人对大海的感受和赞叹;第三首诗写了母亲对诗人的爱护,以及诗人对母亲的怀念。
四、学习诗歌1. 指名朗读,要求:把控节奏,注意感情基调。
2. 想一想:这首诗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句型?(指名回答)3. 教师明确:四句话;一个感叹句,三个反问句。
4.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诗人认为大海是什么样的?5. 同学们,这首诗歌通过星光、花香来衬托大海,表明大海波涛的清响一直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影响着诗人的思潮,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对自然的歌颂。
五、课堂小结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步了解了每首诗歌的大意,并学习了第二首诗歌,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2. 布置作业:写生字,完成相应课后练习题。
第2课时一、复习旧知1. 学生齐读诗歌。
四下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教学策划
四下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教学策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表达。
5.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二首》、《我是一只小虫子》、《童年的水墨画》和《语文园地》。
三、教学时间预计2周完成本单元的教学(每周5天,每天2节课,共20节课时)。
四、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式学习: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朗读训练: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6.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2. 朗读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写作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练习纸。
七、教学步骤第一周第1-2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单元学习目标。
2. 学习课文《古诗二首》,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熟练朗读课文。
第3-4课时1. 学习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熟练朗读课文。
第5-6课时1. 学习课文《童年的水墨画》,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词语及表达方式。
3.能够按要求完成听力、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训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和掌握本单元课文的内容。
2.朗读文中的文字,正确把握语气、语调。
3.进行相关的听力、口语练习。
难点1.理解比较抽象的诗歌意境。
2.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辅助教材:笔、纸、课程录音。
3.教学实物:相关图片、课文朗读录音。
4.教学环境:课室布置。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概述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播放相关录音,导入课程内容。
2.导入:–让学生观看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3.学生阅读:–学生跟着录音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课文分析:–深入探讨课文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5.课堂练习:–分组练习朗读课文,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课前复习:–老师简要复述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
2.词语解析:–教师解释生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词语。
3.课文表达:–学生自行编写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培养创造力。
4.语文游戏:–设计相关游戏,巩固课文内容。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个集人物、情感和想象于一体的内容,学生对其中的诗歌意境可能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通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进行综合训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是《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的教学内容安排,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教案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在交流中,了解新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3.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4.仿照例子写诗歌。
5.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1.词句段运用(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仿照例字写诗歌)2.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交流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的教学1.教师导入:这个单元让我们在诗歌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语文园地三”。
2.教师提示:我们学习了很多现代诗歌,也阅读、摘抄了许多现代诗歌,在你眼中,现代诗歌是怎样的呢?小组内交流你对现代诗歌的认识。
3.学生小组内交流。
4.教师引导:说说你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预设1:现代诗歌有着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表达。
预设2:现代诗歌很有节奏感,读起来很动听。
预设3:现代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5.教师提示:大家看看“交流平台”中同学们的观点和你的相同吗?请从他们的对话中把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用“”画出来。
4.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5.教师小结:同学们找出了现代诗歌的特点,老师根据你们的交流,总结为以下三点。
6. 教师点拨:同学们一定还有更多的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有同学已经开始尝试写诗了,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几位小诗人的作品。
7.学生读诗分享。
(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汇总,丰富认知体验。
)二、“识字加油站”的教学1.过渡:我们的国家是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歌让我们的情感更加充沛和真挚,许多古代文人功不可没。
你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诗人的名字吗?2.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古代诗人的名字。
3.教师提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
4.小组学习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含计划)
6、要回女儿时。
当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在船舱里休息的时候,他们可能都想起了那个年幼的女儿。
他们都想到了:女我太小了,真舍不得她。
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
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这一夜,他们一夜没有合眼。
第三天上午,夫妻俩又出现在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当夫人间了好几遍,父亲才说话。
(课件出示原文)为什么父亲的话最后用的是省略号?(联系“抽泣”,体会当时父亲的心情)
指导朗读。
(三)联系上下文,升华情感。
1、在这儿,父亲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舍不得。
课文还有一处地方也直接提到了父亲的不舍,你知道在哪儿吗?
2、指导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3、小组讨论:
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还是要回孩子是爱?你觉得文中哪个片段哪个句:子最感动你?(指导朗读)
(四)在课文中,你感受到谁的爱?
(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一)大家分享你的父母心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二)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 短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诵读诗歌,体会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3.学习《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繁星》诗集)有没有同学读过这本书呢?2.让学生简要说说对《繁星》的了解。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唱出了爱的赞歌。
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3.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每首诗歌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汇报主要内容。
(1)《繁星(七一)》主要回忆作者儿时和母亲在一起时的情景。
(2)《繁星(一三一)》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繁星(一五九)》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三、品词析句悟情。
(一)学习《繁星(七一)》。
1.出示《繁星(七一)》。
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一边读一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从文中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2.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这句诗写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旺盛的菜园,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诗人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盖上,感受着母亲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倾听母亲讲述诗人儿时的趣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生活、对母爱的难以忘怀之情。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读了这句诗,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师:童年生活虽然已经远去,但它已经根深蒂固地留在诗人的记忆深处,成了诗人无法挥去的眷恋情结。
带着我们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二)学习《繁星(一三一)》。
1.生自由读诗歌,说说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哪些具体的诗句让你产生这种感受?生自由读后汇报。
2.课件出示:“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首诗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品味诗句,从诗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诗歌的方法。
同时在多次的诵读中,进一步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繁星(一五九)》,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2.通过对比,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家冰心写的两首现代诗,谁能把它背诵下来呢?2.抽学生背诵。
3.这节课我们学习《繁星(一五九)》。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二、学习《繁星(一五九)》。
1.出示《繁星(一五九)》。
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一边读一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学生模仿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在读中品味诗歌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依赖,母亲的怀抱是永远的避风港湾。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写母亲的诗歌,要写到“鸟儿”呢?文中两次出现的“风雨”含义相同吗?同桌互相讨论后汇报: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保护和关爱。
第一个“风雨”是自然界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则是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
3.抽学生朗诵,全班齐诵,要读出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并尝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设计意图:学习《繁星(一五九)》,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三、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我们学习了《繁星》里面的三首诗歌,那么你们发现这三首诗歌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现代诗:写法自由,更能抒发出现代人的情感。
古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设计意图: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四、小结: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再次加深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在班级举行一次《繁星》朗诵会。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朗诵会,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增加累积。
【板书设计】9 短诗三首繁星(七一) 回忆往事繁星(一三一) 抒发对大海的热爱繁星(一五九) 歌颂母爱10 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
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绿意盎然的春之图,帮助他们理解“绿”就是春天的象征, 从而迅速拉近他们与课文的距离。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呢?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生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悟。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再仔细读读。
第三小节:说一说:风中的是绿色的。
雨中的是绿色的。
水中的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的。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指名读,全班读。
第四小节:(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小节:(1)出示小练习。
想象说话: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3)点名读,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三)全文朗读。
设计意图: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水、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四、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1.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春天到了,校园里,公园里,田野里。
2.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1)学生自读“阅读链接”。
(2)从视觉上感受灵隐之绿,以及“绿”的层次。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10 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11 白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吟诵诗歌,揭示课题。
1.出示白桦图片,学生交流白桦的相关资料。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关于白桦的资料,从而迅速拉近他们与课文的距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习提示: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短语:洁白的流苏灿烂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3.抽学生认读,并说说白桦给他(她)留下了什么印象。
4.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中的美,第三节写白桦在寂静的朦胧中的美;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设计意图: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相机引导理解生词的意思)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白桦》一文以白桦为中心事物,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白桦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感悟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