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中咽痛的治疗

合集下载

伤寒论关于咽痛的条文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伤寒论关于咽痛的条文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伤寒论关于咽痛的条文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伤寒论》关于咽痛的条文,通过对该古代医学文献中与咽痛相关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咽痛的认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括引言、正文、主要关联疾病与咽痛治疗方法讨论、咽部护理以及缓解咽部不适的方法探讨,以及结论与展望五个部分。

下面将依次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

1.3 目的通过解读《伤寒论》中关于咽痛的条文,我们旨在全面了解该古代医学经典对于咽痛定义和特点的描述,并进一步探讨与喉部相关疾病如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和喉咙感染等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咽部护理手段在缓解咽部不适方面的作用,并总结相关结果。

最后,我们将提出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应的启示。

通过对《伤寒论》关于咽痛的条文的解读和分析,本文旨在提升对该症状的认识,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咽部护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伤寒论简介: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该书以系统阐述传染病“伤寒”(现称为斑疹伤寒)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为主要内容,深刻总结了古代医家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

其中包括大量关于咽部不适、咽部疼痛等相关内容,为后世医学界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2.2 咽痛的定义和症状特点:咽痛是指喉咙后壁或扁桃体周围组织发生发炎或损伤引起的不适感觉,其主要特点包括:1) 喉咙灼热感:患者常感到喉咙处像被火灼一样灼热难耐。

2) 喉部干涩与刺激感:患者常出现干渴感,同时有异物感和局部刺激感。

3) 吞咽困难:由于喉部的炎症和肿胀,患者在吞咽食物或口水时常感到疼痛和困难。

4) 喉咙红肿:喉部出现充血、红肿、溃疡等表现,常伴有扁桃体发炎等征象。

2.3 伤寒论中关于咽痛的条文解读:2.3.1《伤寒论》第三条之三:“因与谷食不化,因而作胸中上气,气从心下连缺处上刺喉为小梁刺者。

喉咙痛1--甘草汤(《伤寒论》之311)

喉咙痛1--甘草汤(《伤寒论》之311)

喉咙痛1--甘草汤(《伤寒论》之311)
《伤寒论》311: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胡希恕讲解]
咽痛多见于表证,以发汗解表为常法。

若咽痛重者,有“发汗封喉”之忌,当以清凉解热法治之,故将此不可发汗之表证归于少阴表阴证,其实孔窍之热性病当属少阳。

咽痛,多指喉咙一侧或某个局部的疼痛,较轻,后文所言“咽中痛”则指咽喉整体疼痛,较重。

轻者治以甘草汤,用一味生甘草解毒止痛;若稍重红肿程度稍甚,当加排痰去脓利咽之桔梗;再重者,可与小柴胡汤加石膏、桔梗;最重者,发为扁头体脓肿,当选增液汤合白虎汤或玉女煎加马勃、大青叶之类。

[本人按语]此治喉咙痛之四个程度之不同用药:
1、轻者--甘草汤:甘草二两。

2、较重--桔梗汤: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3、再重--小柴胡汤加石膏、桔梗: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开)甘草三两,生姜三两,柴胡半斤,半夏(洗)半升,黄岑三两,石膏,桔梗一两。

4、最重(扁头体脓肿)--增液汤合白虎汤,或玉女煎加马勃、大青叶
(1)增液汤(《温病条例》)--玄参一两(30克),麦冬连心八钱(24克),生地八钱(24克):
(2)白虎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石膏一斤;
(3)玉女煎(《景岳全书》)--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
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一钱半。

余曾治一男子之咽喉痛,以桔梗汤,三剂而愈,人皆称奇。

该男子曾多次求医而不愈。

喉咙发炎、扁桃体发炎在《伤寒论》的两种治疗方法——麻黄附子细辛汤、麻杏石甘汤的解读

喉咙发炎、扁桃体发炎在《伤寒论》的两种治疗方法——麻黄附子细辛汤、麻杏石甘汤的解读

喉咙发炎、扁桃体发炎在《伤寒论》的两种治疗方法——麻黄附子细辛汤、麻杏石甘汤的解读喉咙发炎、扁桃体发炎在《伤寒论》的两种治疗方法——麻黄附子细辛汤、麻杏石甘汤的解读#2022.8.101提起喉咙发炎、扁桃体发炎。

市面上的医生就给开点板蓝根、龙胆草、鱼腥草这一类,对不对?那你就完了。

2.今天我讲一下《伤寒论》如何处理喉咙痛。

学完这一篇,所有治疗喉咙痛,扁桃体发炎的文章都不用看了。

你比市面上一般的大夫已经高出一截了。

喉咙痛一般就是现在的扁桃体发炎、咽喉炎。

喉咙痛,和喉咙发炎,是两回事。

痛是一种感觉,是身体给的一种信号,这个地方的能量不够了。

发炎是西医的一种叫法,是有炎症了,肉体开始化脓,白细胞升高了。

3.第一种。

足少阴肾经的能量不够了。

循行路线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于舌根部。

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喉咙这个扁朓腺的这两块肉,它的能量是靠我们人体的这个少阴肾经的能量在供应的。

如果你身体太虚了,病毒来袭击,直接放弃了抵抗。

投降了。

就不会有在三阳经这些发烧,发汗这些驱邪外出的动作。

感冒的病毒会越过三阳经直接是打在了三阴经,打中少阴变成少阴病。

会怎么样呢?•就是你摸他的脉象,比平时沉沉的,细细的一条。

•身上感觉冷冷的。

•脑子里感觉空空的,以前是黄蓉,现在是傻姑。

•平时热情似火的一个人,变得寡淡无味,但欲寐,躺在床上好几天不下地。

•有的人呢,一感冒喉咙会痛。

•有的人呢,一感冒尿不出来•有的人呢,一感冒会腰酸。

•有的人呢,一感冒会流清鼻涕。

这是足少阴肾经被病毒攻击了,足少阴肾经没有能量了。

咱们这篇文章说喉咙痛,先把别的放一下。

喉咙会痛,这是一个信号。

告诉你,足少阴肾经能量不够了。

《伤寒论》咽痛五方证

《伤寒论》咽痛五方证

《伤寒论》咽痛五方证咽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描述了治疗咽痛为主症的五方证,分别是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和猪肤汤,这几个方证的主要症状都是咽痛。

从病性角度来看,症状虽千变万化,总不外阴阳表里间。

咽痛症状大多属热证,因此临床中常规的治疗都是清热解毒利咽,但是咽痛并非一定为阳证,阴证亦有咽痛。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咽痛存在着热证、阳证,也存在着寒证、阴证,对于阳证的咽痛从阳证治疗,清热解毒利咽,对于阴证的咽痛则应从辛温散寒角度治疗。

咽痛见于半表半里热或里热时,有《温病条辨》有翘荷汤。

寒主收引,寒邪导致疼痛是有麻黄附子细辛汤,甚至四逆汤也有咽痛。

如《伤寒论》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从疼痛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二,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

表证麻黄汤的头项强痛属于不通则痛,所以辛温发汗能够解决表证的疼痛。

咽痛大多属于不通则痛,热证气血壅滞导致咽部疼痛,寒证时气机不通同样可以咽痛。

—1—、甘草汤与桔梗汤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

不差,与桔梗汤。

(《伤寒论》311条)以方测证,本条的咽痛属于热证,属阳明病。

甘草汤、桔梗汤中的甘草没有特殊说明是炙甘草,故此为生甘草。

桂枝汤中是炙甘草,炙甘草有甘温益气、缓中补虚之功效,生甘草则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利咽作用,同时还能缓解止痛。

本条虽然冠名为少阴病,但实际上不是少阴病,而是阳明病,也可能是由少阴病因为津液不足而入里化热。

实际上无须纠结此条咽痛是不是由少阴病传变而来,只需关注当前的证,既为阳明病内热的咽痛,就从阳明病入手,以清热解毒治之。

甘草汤方仅一味生甘草二两,桔梗汤在此基础上又加一两桔梗。

如热相对比较轻,可用一味生甘草,如果一味生甘草不能解决,再加桔梗。

这就是张仲景的治疗思路。

能用小承气汤攻下的,就不用大承气汤。

能用桂枝汤解表的,就不用麻黄汤,都是一个道理。

伤寒论关于咽痛的条文

伤寒论关于咽痛的条文

伤寒论关于咽痛的条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伤寒论》是一部古代医学经典著作,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

其中关于咽痛的条文被认为是治疗咽痛的重要参考,下面就来详细剖析《伤寒论》关于咽痛的相关内容。

伤寒论在咽痛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做出了许多深入的探讨。

在《伤寒杂病论》中,咽痛属于“伤寒五日”之症,主要病机为外感风寒,攻于太阳经。

咽痛是由于风寒侵入体表,导致表邪不解,膈下火郁所致。

在治疗方面,伤寒论强调以发散风寒、宣解热毒为主,常用药方有桂枝汤、麻黄汤等。

在《伤寒论》中还提到了一些与咽痛相关的症状特征。

在《伤寒论》中提到,“咽喉肿痛,声不出者,柴胡桂枝人参汤主之”;“咽喉肿痛,不能息者,乌梅丸主之”;“咽喉肿痛,汗出而喘者,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这些条文都对不同病情的咽痛给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伤寒论》对于咽痛的诊断与治疗都做出了系统而细致的论述,为后世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们可以结合《伤寒论》的相关内容,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特征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珍惜这部经典著作,不断学习和总结其中的医学知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第二篇示例:《伤寒论》是一部古代医学经典著作,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全书分为六十篇,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医学界对于伤寒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其中关于咽痛的部分,是医生在日常临床中经常会遇到的症状之一。

在《伤寒论》中,对于咽痛的治疗方法有许多提及,以下是一些相关条文:1.《伤寒论》第五条:伤寒六七日,热结在里,咽中干热而渴,本是结在胃中,以热结在咽,故渴而渴,此本实热结在胃中也。

此以调胃气化,舌本干。

这一条文提到了咽喉疼痛的症状,认为这是因为热气结聚在胃中而导致的。

在治疗时,需要调理胃气,以解除喉咙的干热感觉。

2.《伤寒论》第八条:伤寒八九日,胸胁满而痛者,今自利则胸下有坚坚痛如结绳者,此为结在咽喉。

《伤寒杂病论》对症治疗咽痛的秘方

《伤寒杂病论》对症治疗咽痛的秘方

《伤寒杂病论》对症治疗咽痛的秘方
咽痛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咽痛一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病证。

同一症状(病证)
的发病机理并不一定相同,因此有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阳明病、少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对该病均有论述,尤以少阴病篇论述最多。

来看看《伤寒杂病论》对症治疗咽痛的秘方。

阳明热证
《伤寒论》198条: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

若不咳者,咽不痛。

曹颖甫先生明确指出此为胃有热而胆火独盛,胆火上逆冲激肺部,故其人咽痛,但欲清炎上之火,必当引热下行,此大黄黄连黄芩汤证也。

少阴寒证
《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伤寒之脉,不应有汗,今反汗出,此乃阳亡于外,里阴内盛,病不在太阳而属少阴,虚阳在上,郁于咽喉则咽痛,阴寒内盛则吐利。

治当回阳救逆,可与四逆汤加
半夏散及汤加减。

曹颖甫先生认为此为假热实寒证,宜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汤。

阴虚内热证
《伤寒论》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本条下利伤阴,阴虚内热,虚热寻经上扰,经气不利,见咽痛,胸闷,心烦症状。

用猪肤汤滋阴润肺,清热利咽。

现在临床应用不多,刘渡舟先生曾治疗一个华侨女学生,突然嗓子哑了,疼而且干。

因为学生在学校吃药不便,刘老治以猪肤汤,药服痛止。

《伤寒论》治疗咽炎的方子竟然你怎么简单!一定要试试!

《伤寒论》治疗咽炎的方子竟然你怎么简单!一定要试试!
《伤寒论》治疗咽炎的方子竟然你怎么简!一定要试试!
很多人都被咽炎所困扰,特别是一些经常需要说话的职业,比如老师、销售员、主持人、演员等等,这些人每次犯病咽喉部红肿热痛、吞咽时感觉不适,咳痰咳不干净,讲话容易疲劳,清晨刷牙容易恶心呕吐,讲话多的时候容易失音。急性咽炎,更是让人直接喑哑,甚至难以发声,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极大。曾经一个朋友是做婚礼司仪的,一次不小心受寒,急性咽炎发作,结果第二天就有一场婚礼要主持,吃了各种口含片仍然没有效果,最后只能草草更换主持人了。还有上学时,一次我的老师参加精品课程评比,决赛前突然咽炎犯了,只得放弃比赛,错过了一次晋升的机会。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应对这种情况,《伤寒论》中有一个小方子却能轻松解决。《伤寒论》记载:“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意思是说,少阴病证见到咽喉部受到损伤,局部溃烂,波及会厌部出现言语不利,不能发声。这是由于邪热于痰浊闭阻咽喉,熏蒸腐化所致。古代没有咽炎的病名,但是从中医辨证角度其实就是苦酒汤的证。《伤寒论》记载苦酒汤的组成以及服用方法是:“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可以看出,这方子的组成主要由半夏、苦酒(即醋)、鸡蛋清组成,半夏有毒,现在一般多为法半夏,将法半夏放在除去蛋黄的蛋清里面,加入苦酒,煮沸后去渣,一次一点点在在口中含服。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内服多用于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用多篇用于消散痈肿。其中生半夏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苦酒,味酸、苦,性涩。功能可以入足厥阴肝经。有调理咽喉而消散肿痛,泻风木而破凝郁的作用。鸡蛋白,有利血脉,止疼痛,出声音的作用。在刘渡舟《伤寒论讲义》中说到古代优人,害怕嗓子哑,有一个方子就是喝鸡蛋清。还有平时人们跌打损伤,就用鸡蛋白,放在患处慢慢轻拍,让瘀血散出来。鸡蛋白的这些功效,也许是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半夏在方子能涤痰散结,起到开阻闭的作用,鸡蛋清甘寒而润,可以清热润燥,利咽喉,并能缓和半夏的辛燥伤津涸液的特性。苦酒,味苦酸能消肿敛疮;苦酒配合半夏,辛开苦泄加强劫痰敛疮的功效。三药相互配伍,可以起到清热涤痰、敛疮消肿的作用。使用是“少少含咽之”,就相当于口含片的服用一样,使药物持续作用在咽喉部。这个方子除了,能够治疗咽炎,还可以用于辨证治疗口腔溃疡,也有较好的效果。(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欲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小窥《伤寒论》、《温病条辨》中的咽痛治疗

小窥《伤寒论》、《温病条辨》中的咽痛治疗

小窥《伤寒论》、《温病条辨》中的咽痛治疗发表时间:2015-11-20T13:27:35.6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作者:韩沂晓潘杨*(通讯作者)寇金娥[导读]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温病条辨》中对咽痛治疗时始终秉持“整体——局部”的治疗原则,即对疾病整体证候的把握与咽喉局部气血津液通行状态调整。

韩沂晓潘杨*(通讯作者)寇金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摘要:咽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及重要的证候鉴别诊断依据。

中医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往往通过对症状的本质及其他兼症,综合分析疾病的本质,立定治法治则,然后组方用药。

对于咽痛论述最为精妙,治法最为严谨的莫过于《伤寒论》《温病条辨》,两者在治疗上虽不完全一致,但通过对其咽痛症及方药的梳理,分析组方特点,两者均应遵循“整体——局部”“治咽必理咽部气血津液”的原则。

关键词:咽痛;经典;闭阻咽喉,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循行之处,为气血运行之要道。

外感邪气及内伤郁热易伤咽喉,出现咽痛、咽干、咽痒、咽烂等症状。

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又论有喉为肺系,闭在气分者即阻,闭在血分者即痛。

故治法上,咽痛者,当散其血分之闭,又因气血津液通行一道,血之壅滞必及气津液。

故咽痛治疗,畅通为要。

一、《伤寒论》咽痛方药小探咽痛多现于伤寒少阴病中。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少阴咽痛无他证,此为阳气已弱,郁热结于少阴经咽喉处。

可与甘草除少阴微热。

本经云:甘草,味甘,平。

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解毒。

用甘草,因其性平,除寒热邪气且对已弱之阳不再遭损[1]。

因甘草力弱,郁热结于咽喉略重,服后不差。

故更加桔梗一两,助甘草宣开郁滞之热。

《神农本草经》中载:桔梗味辛,微温。

主胸胁痛如刀刺。

后世医家认为其味苦,辛,性平,疗咽喉肿痛。

桔梗亦有载药上行之效。

综合考之,桔梗性味缓和,能助开提气机,且不致伤正。

少阴病半夏散及汤方,以咽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伤寒论里治疗咽喉痛的经方:猪肤汤甘草汤桔梗甘草汤

伤寒论里治疗咽喉痛的经方:猪肤汤甘草汤桔梗甘草汤

伤寒论里治疗咽喉痛的经方:猪肤汤甘草汤桔梗甘草汤310.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 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各令相得,温分六服。

漫谈猪肤汤猪肤汤是《伤寒论》中少阴病中的方子:少阴病,下利咽痛,胸烦心满者,猪肤汤主之。

组成是猪肤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这是个药食同源的方子。

黄元御在《伤寒悬解》中讲白粉是铅粉,用来止泄断利,这一点不敢苟同。

铅粉味甘辛,性寒有毒,可消积杀虫、解毒生肌、燥湿止痒。

以外用为主,内服量小,且多入丸散剂,不可入煎剂。

而且黄元御在解释该证病机也提到:“寒水侮土,肝脾郁陷,而为下利”,而脾胃虚寒者是忌服铅粉的。

最简单的解释:就算是用猪肤加白蜜,再加上铅粉也断然熬不香吧?所以这里的白粉还是应该选择主流思想,是米粉。

主要谈谈方子的君药:猪肤。

皮与肤多相并称,猪肤即猪皮。

但历代对用猪皮的哪一部分多有争议,现在多采用喻嘉言的说法:猪肤与用黑驴皮之意颇同,若以猪皮外毛根薄肤,则劣无力,且与熬香之说不符。

但用外皮,去其内层之肥白为是。

就是用猪皮熬煮出来像阿胶的意思,如果只用表皮层,就力量太弱了,喻氏认为只要把皮下脂肪刮去就可以了。

但现在很火的台湾讲伤寒论的JT叔叔认为:肤指的恰恰是猪皮下的那层脂肪,入三焦油网。

悉心分析,我认为猪肤指的肯定不只是皮下肥油,那样就不必叫猪肤汤了,可以叫猪膏汤啊,《金匮要略》里也有用到猪膏的地方:猪膏发煎,也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之所以要用到猪外皮,是因为“肺金清凉而司皮毛”,猪皮入手太阴肺经,加上白蜜,通过“虚则补其母”来滋肾阴而清虚热。

所以外皮是肯定要用的,但脂肪要不要刮干净呢?我认为可以留一些。

猪膏本身是偏滑利的,如果病患下利之势明显,那么最好少用;如果但是咽痛胸烦心满,那么白油不妨多留一点,以加强滋阴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认可JT叔叔“胆固醇滋阴”的说法的。

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咽痛证四个方子

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咽痛证四个方子

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咽痛证四个方子引言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专门有记载治疗咽痛证的方剂,虽说四方,其实本来是五个方子,但由于甘草汤和桔梗汤类似,所以归在一类。

近期很多网上朋友诉咽喉如刀割般疼痛,所以有必要一起学习一下张仲景治疗咽痛证的治疗。

这几个方子分别是: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半夏散/汤、苦酒汤。

下面我们一一来介绍。

一、猪肤汤原文记载: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猪肤一斤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升,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白粉:大米磨成粉末释:猪肤汤是用于阴虚咽痛,下利伤阴,阴虚生热,虚热循少阴经上扰,故见咽痛、胸满、心烦。

猪肤汤由猪肤(猪皮)、白蜜、米粉组成。

猪皮甘寒润肺退虚热;白蜜甘寒,滋阴润燥,清虚热止咽痛;米粉甘淡,和脾胃止下利。

组方具有润肺生津、滋阴降火利咽。

辨证要点:咽喉红肿不厉害,疼痛相对较轻,咽干咽痒,呛咳少痰。

二、甘草汤/桔梗汤原文记载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甘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释义:二三日,为病初起。

咽痛,是由于热邪客于咽喉。

热邪不甚,病变较轻,咽喉轻微红肿疼痛。

用一味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不差意思是疾病不愈。

如果使用后咽喉仍在,热邪不去,加桔梗开提肺气,利咽喉。

甘草应生用。

凉而泻火,清热解毒。

用于实热咽喉疼痛。

辨证要点:热邪导致咽喉红肿疼痛,相对比较轻的可以使用。

三、苦酒汤原文记载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半夏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更作三剂释义:苦酒:米醋。

鸡子:鸡蛋。

生疮:咽喉局部肿胀或溃烂起泡等。

少少含咽之,意思是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部位。

咽喉肿痛,化脓,声音不出,《伤寒论》中苦酒汤主之

咽喉肿痛,化脓,声音不出,《伤寒论》中苦酒汤主之

咽喉肿痛,化脓,声音不出,《伤寒论》中苦酒汤主之咽喉上的事儿,没有小事咽喉这个要道,直通肺,绕心经,旁走肾,是脏腑对外的关卡要塞。

感冒,咽喉肿痛,可以表病入里,引起心肌炎、肾盂肾炎,都是很麻烦的病。

《伤寒论》这部经方之祖,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六经传变为主线,把疾病医治的出神入化,后世无可超越。

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曾说过,他刚开始学这部经典时,抱着怀疑的态度,后来临床实践长了便心服口服了。

刘先生举过一个病例:他看过一个病人,嘴张不开,吃东西很困难,只能吃稀的,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确诊为颞颌关节炎。

刘先生根据她口渴,心烦,脉弦长,稍微偏浮,诊断病变在胃经颊车部位,便用了葛根石膏等药,吃了三付,嘴就能张开了,六付药后,完全好了。

一个说是关节炎!一个诊断为胃经病变!医和医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至于《伤寒论》中说的哪六经,又如何变化,咱们以后慢慢唠叨啊。

赶紧奔主题,咽喉肿痛,化脓,声音不出。

这在《伤寒论》中,特别被医圣张仲景重视,为啥这么说呢?我们直观上所认识的嗓子痛,大多和受凉、感冒发烧有关系。

但是,仲景在太阳外感病中,只是捎带了一下咽痛,外感风寒啦,发烧啦,捎带一块都给治了,不做特意治疗。

然而,在少阴病中,仲景却特意的、几次三番地、辨证地提出了治疗咽痛的方剂。

亲们就先分清一件事,太阳外感病,病邪还在表,比较好治;但少阴病时,病邪已转入身体里面了,是三阴病中很难治的一种。

刘渡舟先生曾经指出:中医辨证、六经传变离不开脏腑经络的物质变化,足少阴肾经的经脉是走于咽部的,咽痛是少阴经受邪。

这种咽痛得赶紧麻溜处理了,如果再往里走,就会影响到肾了。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苦酒汤主之叨叨了半天,那么如何判断少阴病的咽痛呢?《伤寒论》中论述的简单明了。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生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少阴有热,很容易反映到嗓子,不是胃火和肺火,而是少阴之火发生的咽痛。

没有恶寒、发烧、大便秘结、咳嗽等症状,只是嗓子痛,严重的还生疮,破了,有脓血,进而不能说话,这是喉科比较厉害的病。

《伤寒论》中少阴咽痛证的几种治法

《伤寒论》中少阴咽痛证的几种治法

《伤寒论》中少阴咽痛证的几种治法咽痛是很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伤寒论》的“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中有几条提到了咽痛证的治疗,后世治疗喉科疾病者多习用其方。

《伤寒论》中的原文如下:“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猪肤一斤,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

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以上各等分。

已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这几条条文,一直以来,很少有学者详细剖析,这几张方子大家用得也较少,可供借鉴的医案也很少,对其中涉及到的药物的解释也颇为牵强。

刘渡舟教授认为猪肤汤是治疗少阴阴虚咽痛证,甘草汤和桔梗汤是治疗少阴虚火上炎所致咽痛证,苦酒汤是治疗少阴病咽中伤生疮证,半夏散及汤方是治疗少阴客寒咽痛证。

胡希恕教授认为仲景所提及的少阴咽痛诸证属于少阴病转入少阳,出现了少阳热亢盛等证,所以这些方子是治疗少阳证的。

从张仲景的这几段原文来看,少阴的咽痛也是需要据证分类施治的,只是张仲景的原文也很简略。

张仲景分别给出了少阴病导致的各种咽痛和失音的治疗方法,但是并没有说明这些病的病因。

我个人姑且从仲景在少阴咽痛证中所用各药的功效来解析少阴证。

猪肤是猪皮,是猪肉最外一层的薄皮,现在菜市场买肉的时候多将之剔下来,因为它不好切。

张仲景咽干、咽燥、咽痛证治探析

张仲景咽干、咽燥、咽痛证治探析

咽干 除 。属 先温 中回阳 , 后酸甘 化 阴之法 。如 阳 证 论 治 的基 础 ,长 期 以来 有 效 地指 导 着 中 医 临床 , 伸。 胃中 生燥 , 燥热成 实 , 而见谵语者 , 当 少 予 对 后 世 中 医学 发展 具 有深 远影 响 。书 中有 关 头 面 、 复太 过 , 五官 症状 及 治 疗都 有 较详 细 的论 述 , 而咽干 、 咽燥 、 调 胃承气 汤 , 清 燥热 , 和 胃气 , 可病 止 。若 重发 汗 , 复 必 至 阳 随汗 亡 。病 人少 阴 , 阳衰 阴 盛 , 当以 咽痛 是 咽部 病 证 常见 症状 ,其病 机 多 为 阴 虚津 伤 、 加烧 针 。 回 阳救 逆救 之 。 阳 虚 阴耗 、 实 热 内盛 及 客 寒 、 客 热 或感 受 疫 毒 之邪 四逆 汤 。
不 恶寒 , 反 恶热 , 身重 。” 此 为 阳明经 热邪 实 咽燥 有关咽干、 咽燥 、 咽痛 证 治进 行 分析 , 并 将 其 治 法归 出 , 证 。阳明经 证 , 热盛 邪实 , 故见 脉浮 紧 ; 阳 明热 盛 , 里 纳总结 为 十 四法 , 探 讨如 下 。
热上冲 , 灼伤津液 , 见 咽燥 1 : 3苦 ; 热壅于里 , 气 机 阻 滞 。 可 见 腹 满 而 喘 ; 热 盛 阳 明 迫 津 外 泄 , 故 发 热 汗 1 . 1 温中回阳, 酸 甘 化 阴法 《 伤寒 论 》 第2 9条 : 不 恶寒 反 恶 热 。 由 于患 者 非 阳 明腑 实 , 燥 屎 内 “ 伤 寒 脉浮 , 自汗 出 , 小便 数 , 心烦 , 微 恶寒 , 脚挛 急 , 出,

张仲景 咽干 、 咽燥 、 咽痛证治探析
刘建新 吴雪 梅 徐 杨
( 1 . 北京 军 区北戴 河疗 养 院 , 河 北秦 皇 岛 0 6 6 1 0 0 ;2 . 河北 省 气功疗 养 院 , 河北秦 皇 岛 0 6 6 1 0 0 )

伤寒论咽痛条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伤寒论咽痛条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伤寒论咽痛条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中医学领域中,伤寒论作为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其中,咽痛条文作为伤寒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咽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伴随着咽部的疼痛、灼热感以及不适感,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扰。

因此,深入探讨伤寒论中关于咽痛的条文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相关疾病。

本文将通过对伤寒论咽痛条文的背景介绍、内容解读,以及其意义和影响的分析,来系统地评述伤寒论咽痛条文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将介绍伤寒论作为一部古代医书的背景和作者张仲景。

随后,将详细解读伤寒论中关于咽痛的条文,包括相关症状描述、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还将探讨伤寒论咽痛条文对于临床实践的意义和影响,如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深入了解伤寒论咽痛条文的内涵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中医学中与咽痛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最后,我们将总结伤寒论咽痛条文的要点,提炼出对其启示和应用,同时也展望伤寒论咽痛条文未来的研究方向。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伤寒论咽痛条文的背景介绍:本部分将对《伤寒论》及其咽痛条文的起源、作者和历史背景进行介绍,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2. 伤寒论咽痛条文的内容解读:本部分将详细解读《伤寒论》中相关的咽痛条文,包括具体描述、病因分析、症状特征以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通过对条文的逐条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咽痛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治疗方法。

3. 伤寒论咽痛条文的意义和影响:本部分将探讨《伤寒论》中咽痛条文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我们将分析条文的理论贡献,以及它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这一经典医学著作的重要性。

4. 总结伤寒论咽痛条文的要点:本部分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归纳出伤寒论咽痛条文的核心要点和特点,为读者提供一个简明的概括。

从《伤寒论》咽痛方谈咽痛之寒温异治

从《伤寒论》咽痛方谈咽痛之寒温异治

从《伤寒论》咽痛方谈咽痛之寒温异治
王玲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2(032)002
【摘要】《伤寒论》中6次提到咽痛一症,其中列出了5首治疗的方剂: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伤寒论》咽痛方所主治之咽痛或因阴虚虚火上炎、或因风寒兼痰客于少阴,咽虽痛,但仅有或无轻微红肿疼痛.仲景所言咽痛以寒、虚为主,治疗以滋肾润肺、敛疮消肿、散寒通阳为主.后世,严用和、张介宾、张子和等众多医家对咽痛进行了专门论述.明代始设咽喉专科,清代郑梅涧之《重楼玉钥》、陈根儒所著《喉科要旨》,成为喉科学中的重要著作.现世所谓扁桃体发炎之咽痛与《伤寒论》之咽痛无论在症状、治法、方药方面都迥然有别.
【总页数】2页(P211-212)
【作者】王玲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1
【相关文献】
1.谈《伤寒论》咽痛的分型辨治 [J], 曾志纯;李亦杰
2.治唇裂及咽痛方 [J], 唐玲光
3.喉阻咽痛从寒而辨 [J], 丁世芹
4.治咽痛方 [J],
5.全息易象理论指导的治咽四针治疗急性咽炎咽痛即时效果观察 [J], 柳娇;郑卫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仲景:咽喉病治法】

【张仲景:咽喉病治法】

【张仲景:咽喉病治法】张仲景的著作作为我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在总结东汉以前的医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辨证论治原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急性热性病,还是内外妇科等方面的辨证立法,迄于今日还在沿用。

现仅就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著作对咽喉病症辨治立法作初步探讨。

1.滋阴润燥法本法用于少阴病,虚火上炎所致咽喉痛。

如《伤寒论》原文指出:“少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310条)方中用猪肤为主,滋肾养阴;佐白蜜甘寒润肺,清上炎之虚火。

世医家据本法原则,创立不少方剂,其如郑氏养阴清肺汤就是其中之一。

2.泻火宣肺法用于少阴之火上炎之咽痛。

《伤寒论》云:“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311条)两方所用药物,如甘草泻火润喉,桔梗苦辛宣肺,从两方用药,推论邪热尚轻。

若为热毒壅盛,当加入射干、板蓝根、黄芩、元参等药物。

《金匮要略》将桔梗汤用于治疗肺痈,临床可加入银花、地丁、连翘、丹皮、芦根之属。

3.化痰润燥消肿法本法用于痰火互结,咽部生疮证候。

《伤寒论》云:“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312条)方中半夏散结化痰;以半夏辛燥,佐以鸡子清之甘寒,润燥止痛;更以苦酒敛疮消肿。

本方用法,“少少含咽之”,目的使药液能缓慢通过咽喉而起到治疗作用,似与现代含化药物有相似之处。

4.散寒祛风润肺法此法为少阴风寒客于咽喉。

方用半夏辛散,桂枝祛风,甘草润肺缓痛,由上二药组成半夏散及半夏汤。

《伤寒论》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313条)明训在书。

5.急下存阴法本法治少阴病伏热在里,灼伤肾液所致的咽干。

《伤寒论》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用本方泻下实热,实热解,阴液得存,肾液自充,不治咽而咽干自解矣。

6.养阴生津法本法用于肺胃阴虚,津液枯燥、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不利者。

《金匮要略》指出:“火气上逆,咽喉不利,上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伤寒杂病论》治咽喉名方

《伤寒杂病论》治咽喉名方

《伤寒杂病论》治咽喉名方《伤寒杂病论》治咽喉名方1.真武汤。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2.麻黄附子细辛汤。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辛汤主之。

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细辛二两。

3.半夏散及汤。

少阴病,咽中痛,脉反浮者,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洗)、桂枝、甘草(炙),右三味,各等份。

一天,在方健诊所,来了一个50来岁的妇女,体型较胖,花白头发,满脸痛苦。

我和方健一边切脉,一边听她口述: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动了扁桃体手术一周了,喉头一直痛,并有异物感,象什么东西哽着,非常难受,吃了医专开的药,不灵,又到其他几个医院开过药,都无效。

我一边看病一边感叹:现在的医院用刀真是越来越成习惯了,动辄就要把人体组织和器官割了,大病不得已倒罢了,一个扁桃体炎也治不了,说割就割了,不知是真治不了还是图方便,或是图效益。

刻诊:尺弱寸弦,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舌根较厚。

我问病人:是否腰无力或腰痛,大小便如何。

病人说:你不问我还忘记说了,就是有点腰杆痛,走路无力,小便不畅快,少而次数多,大便没啥问题。

断为肾阳虚,寒客少阴,火不归元,上犯喉咙。

处方真武汤合麻附辛汤:制附片10克、麻黄6克、细辛6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桂枝10克。

三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三付药吃完,请症全消,复诊我不在,方健将原方再开两付,以巩固疗效。

真武汤合麻附辛汤是伤寒论的经典方,本方以真武汤温肾利水,以麻附辛汤去少阴寒邪,二方合用,其效倍增。

在这个合方中加了桂枝,是取桂枝的通阳活血,引火归元的作用。

不久,又遇到诊所旁打印店的老板看病,也是喉咙痛,且全身发痒,整夜难以入睡,但身上又没有疹子和红点。

方健又犯难了,打电话给我,叫我去。

用《伤寒论》方治疗喉咙痛扁桃腺发炎#

用《伤寒论》方治疗喉咙痛扁桃腺发炎#

用《伤寒论》方治疗喉咙痛扁桃腺发炎#案例:桂枝汤加桔梗、葛根治疗扁桃腺发炎2011年8月初,患者扁桃腺发炎,咽喉红肿,吞咽明显疼痛。

上午用桔梗汤一剂,效果不明显,下午改用桂枝汤加桔梗: 桂枝 15 白芍 20 生姜30 红枣 20 葛根 10炙甘草 10 苍术 5 厚朴 5 茯苓 20因为口不渴,所以可以用桂枝汤。

加上10克葛根(不加也行)是因为正是盛夏天气,天气很热,患者几天来吃辣椒。

一剂见效,第二天上午又一剂,下午重煎,晚上痊愈。

扁桃腺发炎,不一定要有发烧症状才用桂枝汤加桔梗。

上方不叫“桂枝加葛根汤” ,是因为葛根的比例较小。

调整白芍与桂枝的比例,是遵循郑钦安“一切在阴阳上作打算”的原则,患者阳气较旺。

《伤寒论》甘草汤仅一味甘草就可以治疗咽痛。

甘草乃脾胃药, 可见治疗咽痛要顾卫脾胃。

上面的药方加入苍术、厚朴、茯苓,就是为了化湿健胃。

扁桃腺发炎,有时会引起发烧,有时只是喉咙痛,但不一定发烧。

经方治疗效果不错。

1、如果喉咙痛,汗出,口不渴,无里症,符合桂枝汤证,不管有没有发烧,可以用桂枝汤加桔梗治疗。

2、如果喉咙痛,汗出,口渴,符合桂枝加葛根汤证,不管有没有发烧,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加桔梗治疗。

(有汗出的太阳温病) 3、如果喉咙痛,不汗出,或口渴,或不渴,符合葛根汤证,不管有没有发烧,可以用葛根汤加桔梗治疗。

(无汗出的太阳温病或太阳伤寒都可以,太阳与阳明合病也可以) 4、口苦的,要加黄芩,或加少量黄连。

如果少阳证明显,可以用小柴胡汤加桔梗。

治疗的时候,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

如胃中有停水的,可以加入半夏利水, 也可以加苍术、茯苓;寒者加干姜或附子等。

以上是我学习《胡希恕讲伤寒论》、《胡希恕讲金匮要略》的一点体会, 其中第 1条我用过,一剂见效,二剂治愈。

之前用桔梗汤则无效果。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也可以治疗少阴咽炎、扁桃腺发炎以及发烧, 但要有少阴病症状,或者平时就是少阴体质。

JT 叔叔主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入少量黄芩、黄连治疗咽痛,根据的是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 “传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从“咽痛”浅析《伤寒论》同病异治之法

从“咽痛”浅析《伤寒论》同病异治之法

从“咽痛”浅析《伤寒论》同病异治之法【摘要】张仲景《伤寒论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更为后世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中对于“咽痛”这一症状有所论治,在少阴病篇有较为详细的叙述,而在其余几个章节中亦分别稍有论述,但为数不多。

因此,在经过稍微综合的整理和对比,分析出仲景对于治疗“咽痛”这一症状,运用不同的理、法、方、药;望能从中稍加体会和归纳出张仲景《伤寒论》中同病异治的辨治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伤寒论咽痛同病异治From the Treatment of“Pharyngodynia”to discuss the Theory of the“same disease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in Zhongjing’s“Shang Han Lun”.LIN Pei-Li.(2007 Master at Zhen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China)【Abstract】The book of “Shang Han Za Bing Lun” is the first one to dissertate and apply the theory, medicine and prescription of the clinical work in our country. Also,it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of the treatment up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posterity. There are some different prescri ptions of“pharyngodynia”in the “Shang Han Lun”,especially in the Shaoyin synderome. And there are also a little pages of“pharyngodynia”in the other synderome in the“Shang Han Lun”. After comparison and comprehensive collation,I analyze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of theory, medicine and prescription and generalize a conclusion the way of how did Zhong Jing used the“Same Disease Different Treatments”from the“pharyngodynia”disease.【Key words】Shan Han Lun; Pharyngodynia;Same disease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1 “同病异治”和“咽痛”概念“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

伤寒论治阴虚咽痛的一味神药

伤寒论治阴虚咽痛的一味神药

伤寒论治阴虚咽痛的一味神药猪肤汤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猪肤一斤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

(白粉即米粉)(《伤寒论》猪肤汤)一斤的猪皮放入十碗水煮(一碗水约200cc),煮到剩五碗水量,捞起猪皮,放入半碗米粉(将米打成粉末),这时最好先将米粉用冷水调匀再慢慢倒入,否则很容易糊成一团,紧搅,水再开了,米糊差不多也熟了,再倒入一碗蜜,调匀。

【尤在泾】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其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阳邪传入少阴,下为泄利,上为咽痛,胸满心烦,热气充斥脉中。

不特泄伤本脏之气,亦且消烁心肺之阴矣。

猪,水畜,而肤甘寒,其气味先入少阴,益阴除客热,止咽痛,故以为君;加白蜜之甘以缓急,润以除躁而烦满愈;白粉之甘能补中,温能养脏,而泄利止矣。

猪肤汤证的咽痛,是所谓的阴虚咽痛。

我们说少阴病的病人是有可能阴虚的,那阴虚咽痛的人呢,他喉咙的感觉是:干!很干很干!但是不一定是以痛为主。

猪肤入足少阴经。

性味甘,凉。

《长沙药解》:'猪肤,利咽喉而消肿痛,清心肺而除烦满。

《伤寒》猪肤汤治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白蜜清金而止痛,润燥而除烦,白粉涩滑溏而收泄利也。

肺金清凉而司皮毛,猪肤善于清肺,肺气清降,浮火归根,则咽痛与烦满自平也。

'我们要先定义一下什么是猪肤。

有一些老师,甚至包括郝万山教授,在教猪肤汤的时候,都说是“猪皮把肥油的地方去掉,最表面那一层叫做猪肤”这是乱讲哦,这不对的。

好像昌吉街猪血汤店,不是有在卖卤猪皮吗?猪肤不是那个地方。

中国古时候说的“皮”、“肤”是有考证的,不能说你医生觉得“这个汤太油不好喝”就改用别的部位。

卤猪皮的猪皮吃的是胶原蛋白,不是胆固醇。

“肤”这个词指的是皮底下那一层,五花肉有的那层白色肥油的部分,这个地方才是“肤”。

当然你也不是非要去皮,你可以一块五花肉,瘦肉的地方留下来给家人吃,你煮那肥的地方就对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杂病论》中咽痛的治疗
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4月21日
□李安祥河南中医学院
咽痛一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病证。

同一症状(病证)的发病机理并不一定相同,因此有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阳明病、少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对该病均有论述,尤以少阴病篇论述最多。

阳明热证
《伤寒论》198条:“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

若不咳者,咽不痛。

”曹颖甫先生明确指出此为胃有热而胆火独盛,胆火上逆冲激肺部,故其人咽痛,但欲清炎上之火,必当引热下行,此大黄黄连黄芩汤证也。

少阴寒证
《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伤寒之脉,不应有汗,今反汗出,此乃阳亡于外,里阴内盛,病不在太阳而属少阴,虚阳在上,郁于咽喉则咽痛,阴寒内盛则吐利。

治当回阳救逆,可与四逆汤加半夏散及汤加减。

曹颖甫先生认为此为假热实寒证,宜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汤。

阴虚内热证
《伤寒论》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本条下利伤阴,阴虚内热,虚热寻经上扰,经气不利,见咽痛,胸闷,心烦症状。

用猪肤汤滋阴润肺,清热利咽。

现在临床应用不多,刘渡舟先生曾治疗一个华侨女学生,突然嗓子哑了,疼而且干。

因为学生在学校吃药不便,刘老治以猪肤汤,药服痛止。

咽痛热证
《伤寒论》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临床常见咽喉红肿热痛,其证机为邪热所侵,热灼咽喉而不利,治以甘草泄热而缓急;不愈者,此为邪热与痰搏结,气机不得宣达。

故加桔梗开宣肺气,用桔梗之咸味破咽中热痰,
咽痛寒证
《伤寒论》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根据条文,难辨寒热虚实,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伤寒论》七版教材以方测证,认为“此为寒邪客于咽喉,邪气闭郁,痰湿阻滞所致,因寒邪痰湿客于咽喉,故咽喉部一般不见红肿,同时或可伴见恶寒、痰涎多,气逆欲呕,舌淡苔润等。

用以半夏散及汤,通阳散寒,涤痰开结。

”笔者以为若为寒气搏结,口淡不渴之证不可不辨。

黄元御认为:“浊阴上逆,冲击咽喉,因而作痛。

半夏、桂枝,降其冲气,甘草缓其急迫也。

”此理亦通,可做参考,扩大临床应用。

少阴阳虚格阳证
《伤寒论》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主要表现为面赤,不恶寒,手足厥逆。

此咽痛的证机是少阴阳虚,虚阳浮越而搏结于咽,其治当破阴回阳利咽,方用通脉四逆汤加桔梗宣肺利咽,正如仲景所言:“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厥阴寒证阳复太过证
《伤寒论》334条:“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

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证见“下利,厥后发热”,易寒易热是厥阴病的特点,其证机是邪热偏在气分,阳气恢复太过而为邪热,邪热上攻,结于咽喉。

若热从下泄则不出现咽痛。

仲景于本条未指出方药。

曹颖甫先生认为此条咽痛为大肠之热移热于肺,指出“厥阴之便脓血,为阳回血热,独宜白头翁汤”。

可供临床参考。

毒热阳郁证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临床表现为“咽喉痛,面赤斑斑如锦纹,唾脓血。

”其证机是毒热郁结于咽喉,咽喉脉络为毒热之邪所搏结不通,治以升麻鳖甲汤,解毒凉血,化瘀通阳。

阴毒血证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主之。

”临床表现为“咽喉痛,面目青(斑色晦暗),周身疼痛如棍棒拷打,不唾脓血”。

其证机为血寒凝涩,气血不通。

治以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尤在泾言:“蜀椒、雄黄二物,阳毒用之者,以阳从阳,欲其速散也。

阴毒去之者,恐阴邪不可劫,而阴气反受损也。


《伤寒杂病论》中咽痛的治疗
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4月21日
□李安祥河南中医学院
咽痛一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病证。

同一症状(病证)的发病机理并不一定相同,因此有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阳明病、少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对该病均有论述,尤以少阴病篇论述最多。

阳明热证
《伤寒论》198条:“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

若不咳者,咽不痛。

”曹颖甫先生明确指出此为胃有热而胆火独盛,胆火上逆冲激肺部,故其人咽痛,但欲清
炎上之火,必当引热下行,此大黄黄连黄芩汤证也。

少阴寒证
《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伤寒之脉,不应有汗,今反汗出,此乃阳亡于外,里阴内盛,病不在太阳而属少阴,虚阳在上,郁于咽喉则咽痛,阴寒内盛则吐利。

治当回阳救逆,可与四逆汤加半夏散及汤加减。

曹颖甫先生认为此为假热实寒证,宜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汤。

阴虚内热证
《伤寒论》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本条下利伤阴,阴虚内热,虚热寻经上扰,经气不利,见咽痛,胸闷,心烦症状。

用猪肤汤滋阴润肺,清热利咽。

现在临床应用不多,刘渡舟先生曾治疗一个华侨女学生,突然嗓子哑了,疼而且干。

因为学生在学校吃药不便,刘老治以猪肤汤,药服痛止。

咽痛热证
《伤寒论》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临床常见咽喉红肿热痛,其证机为邪热所侵,热灼咽喉而不利,治以甘草泄热而缓急;不愈者,此为邪热与痰搏结,气机不得宣达。

故加桔梗开宣肺气,用桔梗之咸味破咽中热痰,
咽痛寒证
《伤寒论》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根据条文,难辨寒热虚实,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伤寒论》七版教材以方测证,认为“此为寒邪客于咽喉,邪气闭郁,痰湿阻滞所致,因寒邪痰湿客于咽喉,故咽喉部一般不见红肿,同时或可伴见恶寒、痰涎多,气逆欲呕,舌淡苔润等。

用以半夏散及汤,通阳散寒,涤痰开结。

”笔者以为若为寒气搏结,口淡不渴之证不可不辨。

黄元御认为:“浊阴上逆,冲击咽喉,因而作痛。

半夏、桂枝,降其冲气,甘草缓其急迫也。

”此理亦通,可做参考,扩大临床应用。

少阴阳虚格阳证
《伤寒论》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主要表现为面赤,不恶寒,手足厥逆。

此咽痛的证机是少阴阳虚,虚阳浮越而搏结于咽,其治当破阴回阳利咽,方用通脉四逆汤加桔梗宣肺利咽,正如仲景所言:“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厥阴寒证阳复太过证
《伤寒论》334条:“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

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证见“下利,厥后发热”,易寒易热是厥阴病的特点,其证机是邪热偏在气分,阳气恢复太过而为邪热,邪热上攻,结于咽喉。

若热从下泄则不出现咽痛。

仲景于本条未指出方药。

曹颖甫先生认为此条咽痛为大
肠之热移热于肺,指出“厥阴之便脓血,为阳回血热,独宜白头翁汤”。

可供临床参考。

毒热阳郁证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临床表现为“咽喉痛,面赤斑斑如锦纹,唾脓血。

”其证机是毒热郁结于咽喉,咽喉脉络为毒热之邪所搏结不通,治以升麻鳖甲汤,解毒凉血,化瘀通阳。

阴毒血证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主之。

”临床表现为“咽喉痛,面目青(斑色晦暗),周身疼痛如棍棒拷打,不唾脓血”。

其证机为血寒凝涩,气血不通。

治以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尤在泾言:“蜀椒、雄黄二物,阳毒用之者,以阳从阳,欲其速散也。

阴毒去之者,恐阴邪不可劫,而阴气反受损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