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这是由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1539(2010)03 0084 06

价值观是一种衡量内心活动的尺度,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念、信念、理想等,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价值观被内化为个体的行为标准时,就表现为个体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可通过个体行为被外界感知,反映的是人的大脑关于外界事物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重要性的认识倾向,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支配、调节与定向作用。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是指其在成长、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自身价值及其实现的普遍看法,是衡量他们人生追求与精神支柱的动力依据。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尤其表现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处于时代发展的前沿:一方面接受着传统价值观念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经受外来的各种新观点、新思想的影响,强烈的冲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对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当今社会变化和文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影响,2009年3月我们对天津市某些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在不同学院随机抽取班级进行现场测试,共发放问卷2000余份,收回1972份,其中有效问卷1868份,有效率93.4% 。问卷由基本信息和自编价值观两部分构成。其中问卷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生源分布、是否独生子女等信息;问卷涉及目前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学习的动力、对理想工作的要求、对未来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道德价值等问题,为我们开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一、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存在的

问题及表现形式

(一)主导价值观趋弱,价值取向多元化

当代中国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塑造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出现也对主导价值观提出了一些挑战。主导价值观就是指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价值体系的基本方向,统帅其他价值观念,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与趋势以及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规范行为、稳定秩序,提供精神动力支持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现阶段我国的主导价值观主要就是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主导价值观理应成为他们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的调查得出的结果却令人忧心,“目前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一项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9.8% 的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民族安危;在对“学习动力”一项调查中,也只有5.8%的大学生将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列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呈弱化趋势。

与此同时,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对“你心目中理想工作”一项的调查中,24.6%的人认为稳定是最重要的,因此拥有一个“铁饭碗”仍是很多人的追求,而23.2%的人认为待遇好、工资高更为重要,22.8%的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符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21.6%的大学生注重的是个人的发展前途,也有6.2%的人认为清闲、安逸更为重要。

(二)个体意识增强,集体意识趋于淡薄

市场功利泛化及利益机制的重建均为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在市场配置中,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尺度也极易被大学生引入自身的价值体系,使得当今大学生对于自我重要性的认知日益加深,更加关注个人得失,关注个体的生命价值,而集体意识却趋于淡薄,对集体和一些公益活动的认识上也表现出了一种自我价值体现感。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分别是:个人的成长与发展(50.1%)、就业(19.9%)、学业(15.9%)等;因此在人生构成因素的重要性上,排在前四位的是健康(66.5%)、家庭(58.9%)、金钱(46.2%)、爱情(40.2℅)等因素;对于学习,33.4%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日后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26.4%的人则更看重发展自己、实现自我;在自我实现与奉献社会的关系上,41.9% 的人认为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应该适当地满足自己的需要,有9.2%的人只考虑到是否关乎个人的发展,仅有8.3%的人将“只求奉献,不求回报”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由于过分强调自我,大学生难免孤立、片面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今,赞成“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这一观点的大学生少之又少,而持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这一观点的大学生却越来越多。个体意识不断强化,强调以自我为核心,过分重视自我价值,忽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随之出现的必然是集体观念松懈、团队精神淡薄、奉献意识减弱。

(三) 过分崇尚自我,理想信念逐渐削弱

大学生由于过分崇尚自我,不断追求个人利益的极大化,缺乏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也就缺乏人生最高价值的信念。调查显示:56.3%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又苦于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仅23.8% 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很好的规划,但又总是精神倦怠,不能持之以恒;16.4%的大学生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因此学习没有动力;还有2.7%的人抱有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但又不甘心自己的堕落,常常焦虑,无所适从。在对目标的实现方式上,42.0%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的成功要靠自己,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偶遇挫折便失去努力的决心;30.6% 的人则更愿意顺其自然,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困难,但常常愤世嫉俗,自叹命运不济;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通过努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他们在实现方式上仍然不知所措。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断地困扰着大学生,根本的问题就在于理想的庸俗和缺乏高层次高境界的人生追求。

(四)道德标准宽松,道德观念更趋务实

实用主义的泛滥导致了道德相对主义,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道德价值判断就是对事物、事件和人的行为在道德意义上进行估量和预测的观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选择和评价,用以影响主体当下或今后的价值定向和价值追求。道德价值判断对于人们的道德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们在做出行为之前,总是要对行为对象进行评估,只有对象符合自己的评估标准,对个体有利,才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在调查中,对于涉及社会道德的问题,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很大的宽容性。例如,在对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范美忠)现象”的调查中,37.0%的人认为他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18.3%的人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敢讲真话;相对而言,29.9%的人认为这种行为有失教师道德风范,14.6%的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大学生道德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道德观念日趋务实,因此表现出对失德失范现象的宽容理解,大学生道德价值标准的宽松也正是多元化的一种表现。他们正处于知识最为活跃的时期,渴求新鲜与刺激,但其世界观价值观又尚未成熟,因此从各种渠道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旦被大学生所接纳,很容易内化为他们的一种负性经验,进而成为大学生道德价值判断标准的重要依据。如果大学生没有一定的免疫力,不断地吸收外部不良信息,那么其道德价值标准就有可能偏离道德的准绳,甚至违背道德原则。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成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特点与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大环境的冲击,也有当今社会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