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一讲
美学原理课件.第一讲
马斯洛说得更加明确:"审美需要 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 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 追溯到原始的穴居人时代。”
为什么灵魂要寻求美,这是不 可问也不可答的。(爱默生)
只要我们眺望美丽的山河,我 们就会沉浸在希望之中。如果 我们接触优秀艺术作品中的美, 就会为人类的伟大而感动。 (今道友信) 审美需要强烈得几乎遍及一切 人类活动。我们不仅力争在可 能的范围内得到审美愉快的最 大强度,而且还将审美考虑愈 加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事物的处 理中去。(德索)
“适者生存”,可是我要 告诉你们的是—— “美者优存”。
人 类 起 源 和 演 化
从猿到人 关键数据
180万年前的直立人,脑容量 880平方厘米
100万年前亚科猿人脑容量 1300平方厘米 25年前出现具备符号语言和 集体知识能力的现代人,10万 年前走出非洲,走向世界.
2300万年前,人猿分化
420-370万年前东非古猿直立;
动物在抚育后代时还有一种追求超常刺激的快感,总是喜欢选择 那些比正常的刺激要强烈得多的刺激。结果那些身上用来恫吓天 敌、 伪装自己的特征越明显的雏鸟,就越是会得到母亲的照顾。 杜鹃之所以能够把自己的蛋下在别的鸟窝里,而别的鸟类不但会 抚育它,而且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忘掉,道理就在于小杜鹃的嘴张 得尤其大, 嘴的颜色也尤其鲜艳,是一种超常的快感刺激。动物 就用这个办法进行择优汰劣的选择。 比较一下,不难发现,植物没有快感。 而动物却有快感,就好象人有美感, 动物却没有美感一样。那为什么大自 然从植物进化到动物就要增加一个快 感呢?就是要鼓励动物去冒险,鼓励动物去选择。所以,动物的快 感之所以出现,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它去追求它本来不敢追求 的东西。而从趋利避害、趋生避死以及对于冒险、创新、进化、牺 牲、奉献的鼓励的角度,快感也就不难理解了。什么东西对于趋利 避害、趋生避死乃至创新、进化、牺牲、奉献有益,什么东西就有 快感,而不是什么东西自身能够产生快感,动物与人类才因此而感 到愉快。
美学原理第一讲绪论
二、中国当代美学简况
• 自50年代中至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 •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为第二阶段 1.第一,围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而发生了激烈论争; 2.第二,由介绍引进西方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方法
• 王国维《人间词语》是王国维创构的以 “境界”为核心范畴的美学体系,或许可 以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个理论模式, 一个开山纲领
• 蔡元培 注重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美学 思想的融通会合。蔡元培的美学思想,都 是以美育实践为轴心而展开和发挥的。
“美育代宗教”说
• 20世纪20年代以后刘仁航、吕澄、陈望道、 范寿康、李石岑
美感不是快感
第二个契机是无概念的普遍性。
康德在此提出了一个有关审美判断的关键问题:是快感 在先还是审美判断在先。康德认为,快感不可能先发生, 否则它只是个别快适而没有普遍性。
第三个契机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美是一个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但感觉到这形式美时并 不凭对于某一目的的表现。
第四契机是无概念的必然性
• 第一,无论是西方美学研究还是中国古典美学研 究,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和深化;
• 第二,开始对当代四大派美学、特别是实践美学 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对建设具有中国当代特 色的美学理论作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
• 四大派:主观派—吕荧,高尔泰
•
客观派—蔡仪
•
主客观—朱光潜
•
实践美学派—李泽厚
感性学=美学
“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 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 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是“对以美的方式思维过的东西所 作的共相的理论考察”
第一讲-绪论-美学
Richard Shusterman “Art and Social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 vol. 13 (2009)
美学的研究对象
1,关于美的学科
回答“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鲍姆嘉通为代表
蔡仪 (1906—1992)
——《新美学》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高尔泰:主观派
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 美是自由的象征。
“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 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 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
《论美》
——
高尔泰 (1935—)
《寻找家园》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
Hegel (1770-1831)
美学的对象 我们的看法
象)
客观方面:美(审美对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式):艺术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美学的学科定位
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 研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 研究善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柏拉图(Plato):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 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 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 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 明自己的观点。
《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Socrates
P.K.
Hippias
S
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汤罐
如‘卡力斯惕克’。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 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 术的美。因此,我们姑且用‘伊斯特惕克’这个 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
美学 第一讲:审美本质论ppt课件
▪ 梁启超引入西方美学思想,提倡以“情感教育”来启蒙民智,倡导“诗 界革命”、“小说界革命”鲁迅早在1908年《摩罗诗力说》中介绍不少 西方美学思想。
▪ 2)、20世纪20年代以后
▪ 不少学者涉足美学领域,根据西方美学理论提出自己的美学构想,如: 刘仁航、吕澄、陈望道、范寿康、李石岑登
ppt课件
12
15
二、中国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
▪ 70年代末起,第二次美学大讨论:
▪ 围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解产生的激烈论争
▪ 对美学文艺学研究方法产生极大兴趣,形成“方法论热”。西方现当代 美学思想得到了大量引进,并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影响了中国当代文 艺实践和美学理论建设
▪ 五六十年代已形成基本美学思想的美学家们,在80年代间对自己的思想 都有所深化与扩展,形成不少美学理论,其中以李泽厚等的实践美学影 响较大。
▪ 中国人一般以黑眼珠为美,可是欧洲白人则以黄头发蓝眼睛为美
▪ 3)阶级性的差异
▪ 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标准。
▪ 面色鲜嫩红润、体格健壮是乡下美女的标志,而纤手细足,弱不禁风则为上 流社会的美女特征。
▪ 鲁迅曾说过的焦大不会爱林妹妹,实际上意味着阶级差别,也就是审美的差 别之一。
▪ 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情况不同,穿衣戴帽没有十分明显的阶级性。在阶级矛 盾尖锐、阶级斗争激烈的形势下,人们的服饰就显示出突出的阶级性。
▪ 弗洛伊德把人的一切行为归结为性意识本能。
▪ 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来源于童年形成的“自卑情结”,自卑与超越时人的行 为的力量源泉,所以对美的创造和欣赏也是克服自卑情结,超越自我的结果。
▪ 荣格认为人的额权益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个人潜意识,内容是个人的本
评价论美学概论第1讲美学的学科性质
评价论美学概论第1讲:美学的学科性质论关于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美学是研究什么的,让我们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说起:2000年6月底,在我给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中文系98级上的文艺学课的最后一堂课上,我给该班开了一张下个学期要上的美学课的参考书目,希望该班同学在暑假里有空时能先找些美学书看看。
2000年9月中旬,在该班的美学课的第一堂课上,当我问起同学们在暑假里有没有看过一些美学书时,有个女生回答说:老师,我有个问题。
暑假里,我根据您的要求去我们那儿的(吉林省白城市)图书馆借美学书。
我以为美学与文学艺术是同一类的学科,所以就在文艺类的书架上找,结果一本美学书都没有找到。
后来我问图书管理员美学书应该在哪儿找,她让我去哲学类的书架上找。
结果,我总算在哲学类的书架上找到了几本美学书(,但却没找到你书单上开的那些书)。
我现在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图书馆里的美学书要放到哲学类的书架上?难道美学是一门哲学吗?听了她所提的问题,我回答说:你虽然没有借到我开的书单上的美学书,但你的图书馆之行还是有收获的,因为你发现了一个关于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学科?我们的美学课就从这个问题讲起。
一门学科的性质是指这门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不考虑(学科之间的)研究方法(上的差异)的情况下,一门学科的性质就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
美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呢?顾名思义,美学应该研究的首先是什么是美(这里的“美”不仅指人们称为“美”的各种现象,更重要的是指它们的共性即美的本质;因为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找出同类现象的共性);与此相关地,美学还应该研究的是人感受和判断事物是否美的活动——审美活动的性质和规律;除了上述美学基本问题之外,美学研究的范围还应该包括对于人们称为“美”或“美感”的现象的分类和解释。
这就是人们一般所理解的美学的研究对象。
然而,看过一些名为“美学”的书的人却会发现:在某些标为“美学”的著作中,作者所研究的对象确如人们一般所理解的那样,是研究美或美感的本质、类型与审美活动的性质、规律的;但在另一些标为“美学”的著作中,作者讨论的却是艺术理论问题——艺术的本质、类型、功能、创作心理与创作方法、艺术接受活动的性质与规律等;还有一些标为“美学”的著作则既讨论关于美与审美的理论问题又讨论文学艺术理论问题。
美学讲义
2、环境伦理与生态美。 环境伦理与生态美。 环境伦理与生态美 • “环境伦理”(environmental ethics)也 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 ) 称之为“生物中心主义” 称之为“生物中心主义”。它思考的是人 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 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不同于人与社会 的伦理。 的伦理。这一思潮的兴起改变了对人与自 然关系的传统认识,使人们更加善待自然, 然关系的传统认识,使人们更加善待自然,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督教思想、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督教思想、 道家和少数民族文化中都包含着这一思想。 道家和少数民族文化中都包含着这一思想。
• 距离产生美 。它是布洛 ( 1880~1934)提 距离产生美。它是布洛( )
出 , 指人在审美时应同对象保持适当的 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 , 不去考虑对象和自己的实用 需要和功利目的。 需要和功利目的。
• 如对待一棵松树 , 商人 、 植物学家 、 诗 如对待一棵松树, 商人、 植物学家、
人是不同的, 商人是实用目的, 人是不同的 , 商人是实用目的 , 植物学 家是科学研究,诗人是审美。 家是科学研究,诗人是审美。
• 美学涉及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化、科技等问题。 美学涉及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化、科技等问题。 •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 美学具有争议性。 美学具有争议性。 2、美学研究的对象
• • • • • •
美学是研究美的。 美学是研究美的。 美学是艺术哲学。 美学是艺术哲学。 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 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 美学以美感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 美学以美感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 美学是研究审美创造活动。 美学是研究审美创造活动。 美学是研究生命活动。 美学是研究生命活动。
罗平油菜花
美学(第一章讲义)
可理解的事物是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体系 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是通过低级的认知能力 作为知觉的科学或感性学的对象来感知的。
第三节 美学的哲学基础
一、美学的哲学基础
…… 1、马克思的实践论,首先,…… 其次,…… 再次,…… 2、马克思的存在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 第一,…… 第二,…… 第三,…… 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 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 …………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这是一种偏向于主观方面,它分为两个层次: 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 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对象。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4、认为美学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这种观点重点考察人和现实世界所形成的种种关系中的审美关系。 认为美学应该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来研究审美,而单纯研究主体 和客体都是片面的。 上述第一、二观点重点放在审美客体方面,第三、第四侧重 在审美的主体方面。 5、重点放在研究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上,这种研究既包括主体 方面,也包含客体方面,特别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前苏联有一批 美学家主张这种观点,但是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著名 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基本上也持这一观点。在他的晚年著作《美学 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
1750年 德国哲学家 鲍姆加通(登)《Ä esthetik》 (Aesthetics)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 “知”-------逻辑学 “意”------伦理学 “情”-----美学 哲学 美学 艺术学 音乐学 舞蹈学 美术 文论、画论、乐论、剧论、书论等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
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
• 4、客观性与社会性旳统一说 • 李泽厚
• 美是“人旳本质力量旳对象化”,是“自 由旳形式”
第四讲 美旳本质旳初步探索
• 一、美旳本质和人旳本质、生活旳本质旳 关系
• “自由自觉旳活动恰恰就是人旳类旳特 征。”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觉得美也。” •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
其用。”
•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
• ④ 方式 • 美旳东西产生快感是必然旳。
• 但凡不凭概念而被以为必然产生快感 旳对象就是美旳。
• 4、黑格尔
• 美旳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内 容旳实在是由理性生发出来旳,是作为理 念旳客观性相。
• 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旳统一,在 这统一中,感性形式隶属于理性内容,是 理性内容旳显现。
• 第四种: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立普斯、 布洛)
• 我国有关美学旳研究主要涉及下列几种方面 旳内容:
• 第一,美旳问题。
•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 第三,艺术问题。
• 五、美学与其他学科旳关系 • (一) 美学与哲学旳关系 • (二)美学与心理学旳关系 • (三)美学与伦理学旳关系 • (四)美学与文艺学旳关系
第一讲美学概论美学概要
文 艺 理 论
美 学
哲 学
• 3.一个立足点(基本性质):“人是世界 的美” • 美的基本定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化”,审美是审人,美是人的存在的感性 显现。 • 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和不断生成性决定了对 美的认识必然是一个历史的、开放的、发 展的过程。 • 美学是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三、为什么要学美学 • 1、“审美是人生的节日” • 1)日常性 • 2)理想性 • 2、“在世的救赎”:超越性 • 1)生理的超越 • 2)精神的超越 • 宗教的:彼岸的救赎 • 审美的:此岸的救赎 • 3)审美人生: • 朱光潜: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宗白华: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 精神做人
美学概论
• • • • • • •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美学论(中西美学发展概述) 第三讲、美论 第四讲、美的形态论 第五讲、美感论 第六讲、审美范畴论 第七讲、美育论
导
•
• • • • • •
论
一、初识美学
熟悉、陌生,容易、复杂,古老、年轻
1.柏拉图之问:《大希庇阿斯篇》 什么是美的与什么是美 physical----physics chemical----chemistry beauty---aesthetic
[明]陈眉公, 《幽窗小记》: 宠辱不惊,看 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 天空云卷云舒。
弘 一 法 师
• • • • •
相
认识评价
伦理评价
发生学理由
审美评价
情感理由 客观理由
统一形 复杂性
与人性 的种种特性
生 命 的 答 案 水 知 道
寻 找 爱 与 和 谐
五、考查情况
1、平时得分(40%): • 1) 考勤 • 2) 平时作业(审美体验心得) • 3) 课堂讨论 2、 期未得分(60%):读书报告
《美学》PPT课件(第1-8讲)
2、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英 国经验主义集大成者。 著作:《人性论》、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A、从实现美的途径角度讲:美是由适 当比例构成的客观事物的内在和外在 关系的总和。(《物理学》) 关系:指适当的比例,有内有外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二、认识论阶段
不再执著于美的本体论研究,一切 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思想着、感受着 和知觉着的主体”,从主体对美的思考 和感受中探讨美的一般规律。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代表:荷迦兹、休谟 特点:认为一切认识从经验开始,采用 经验归纳法研究问题。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代表:鲍姆嘉通、狄德罗 特点:怀疑一切,认为理性是判断认 识真理性的标准,只靠感性直觉不能 认识真理。 (三)德国古典美学 代表:康德、席勒、黑格尔 特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2)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 绝对精神 最高真实 在现实中 发展变化 理式 唯一真实 与现实割裂 永恒不变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是理念的 感性显现”(《美学》第一卷142页) A、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理念 形式:感性形象
强调了美和真的统一。“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是对康德过分强调纯粹形式的批判。
3、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
美学原理第一讲
•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 AETHETICA: 感性学或感觉学 • 亚洲:日本学者中江肇民根据中国汉字 “美”的含义把AETHETICA译为“美学”。 • 二十世纪初,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沿用了 中江肈民的译法。 问题的引入:大家如何理解感性与感觉, 问题的引入:大家如何理解感性与感觉,是 否研究感性与感觉的学问就与理性或理智 毫无关联? 毫无关联?这样的思维方式与中国文化中 对美的理解与认识是否有差异呢? 对美的理解与认识是否有差异呢? 留一个课后作业: 留一个课后作业:中国人如何从理性的层面 上理解与认识美的? 上理解与认识美的?
第二节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美学
• 正是因为对美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之确立专门学科的人,也是 西方的一个哲学家,他的名字叫鲍姆嘉通, 他根据当时人们的普遍理解与认识,将人 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 识,理性认识主要集中于哲学与自然科学 之中,而感性认识则主要集中于美学以及 与之有关的艺术门类的学习之中。
二、人类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的追求
• 两个层面(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索) 感性体验: (一)感性体验:人类和我们自己对美的理 解与追求,并将之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 个层面,比如吃、穿、住、行,这样的美 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人 类自古就已经存在着的追求。我们可以通 过下面的几张图片来加深我们的理解。
(二)对美的理性思索 所谓理性思索:就是在感性层面的发现、 体验与创造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思索美 与审美的本质特征,对美的理性思索,大 大滞后于人们对美的感性体验,而且进入 到对美的理性思索层面之后,美变成了一 门专门的学问,变成哲学家和美学家以至 于专家的权利之后,美变得深刻,同时也 玄妙了起来。对美的理性思考最集中地体 现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轨迹之中。
• 这一美学形态往往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美学 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 “美是什么”、 “美在哪里” •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美学作为哲学的一 个分支,探讨美的本质,探讨美在人生中 的价值和意义,应当是美学的一个重要任 务,因此,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 而不是其他。
00037 美学讲义 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一)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和美的规律。
这种看法在历史上出现很早,而且影响最大也最深远。
比如,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以苏格拉底的名义讨论“美是什么”的问题。
而希庇阿斯的回答却只是“美就是一个漂亮的女人”。
柏拉图指出这个答案把美和美女等各种各样具体的美的事物混为一谈了。
他提出“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要问“美本身”是什么,但美女这些美的具体事物并不等于美本身。
他要超出这些具体事物,寻找美本身,是使美的事物能够成为美的事物的那个东西,是美的原因所在。
(二)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因而也可以叫艺术哲学。
这个思想来源于德国的黑格尔。
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多次讲美学课,他去世后他的一些学生将听课笔记整理出版,名为《美学讲演录》。
朱光潜先生译为《美学》。
该书第一卷一开始讨论美学名称时就认为美学应该是艺术哲学,是哲学中专门研究艺术美的一部分。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1)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
这个传统是从17、18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的。
在美学上,他们认为美学就是研究人的审美经验,没有必要研究所谓客观的美,客观的美不存在。
后期维特根斯坦转向日常语言哲学,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语词的意义即用法(或译‘在其使用中’)”。
据此,美也是这样。
“美”一般是一个形容词,在具体使用时常常表达对对象的一种赞赏、赞叹的情感,但由于对象的具体情况很不一样,主体的情况、状态也不大一样,所以使用同样的“美”这个判断词,意义也就不一样。
当代中国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就说过:“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2)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审美心理活动。
19世纪德国美学家费希纳(1801-1887),从实验心理学角度研究美感。
精神分析美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1856-1939),用无意识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例:达·芬奇《蒙娜丽莎》【图1】)3)荣格(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学家)将其学说改为集体无意识。
美学概论第一讲 绪论
提升个人素养
美学素养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美学,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 水平,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美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开始,西方美学不断发展和演变,经 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不同阶段 ,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成果。
中国美学史
中国美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强调的是审美与道德、政治 、文化的统一。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美学经历了汉唐经学 、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不同阶段,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 心的美学思想体系。
美学的学科关系
美学与哲学
美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为美 学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基础,而美 学则从审美现象入手,探讨美的本质和 意义,丰富了哲学的内容和体系。
VS
美学与其他学科
美学还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其他 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为美学提供 了对人类审美心理活动的深入分析,社会 学和文化学则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探讨了审 美现象的背景和意义。
05 美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美学研究的价值
美学与人类文明
美学与哲学
美学与日常生活
美学作为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 学科,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 相连。通过对美学的研究,可 以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 文化和社会背景,揭示人类审 美观念和艺术形式的演变。
美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美学的研究,可以深入 探讨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如美的本质、艺术的定义、审 美经验等,为哲学研究提供新 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美学概论讲稿 第一讲 美与美学
第一讲美与美学(十一长假,旅游)苏轼,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猜猜是哪处名胜?)烂柯山石桥唐孟郊仙界一日内,人间千岁穷。
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
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红。
(为什么旅游?)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可观赏性→美的追寻→美的追求。
实践上→生活中。
理论上→美学中。
(为什么要追求美呢?)人类:爱美的动物(纹身,羽毛饰),生而丑陋。
不像一些动物,生而美丽。
人类:理性的动物。
美到底是什么?→→美学一、美是什么?▲字源上的“美”。
羊大为美→羊人为美▲美的实用性。
美味。
甘美。
嗅觉味觉上。
(羊大)感官愉悦(美的生理反应,平静,心跳)→音乐治疗▲美的超越性。
审美。
视觉听觉上。
(羊人)假面舞会,万圣节游行。
心灵愉悦美。
实用→超越。
漂亮。
实用→超越→实用二、美学是什么?▲美学的建立。
美学之父美学:Aesthetics“伊斯特惕克”。
感性学。
王国维,日译。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18世纪初德国哲学家。
1750年《美学》。
忽视感性认识能力⏹康德、席勒、谢林、黑格尔。
哲学中与研究知(认识理性)的逻辑学、研究意(意志,类似于人的“道德理性”)的伦理学相提并论的研究情(感性认识)的学科。
⏹《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1858)的“美学”条目据传是马克思所写:最可靠的心理学家都承认,人类的天性可以分作认识、行为和情感,或是理智、意志和感受三种功能,与这三种功能相对应的是真、善、美的观念。
……逻辑学(在它最通常的意义下)确定思想的法则;伦理学确定意志的法则;美学则确定感受(sensibility)的法则。
▲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审美?艺术?⏹美学研究艺术,美学就是艺术哲学。
(艺术学的美学)黑格尔、朱光潜⏹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
(哲学的美学)⏹美学是对审美心理或审美经验的研究。
(心理学的美学)⏹研究艺术和审美中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易中天)⏹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李泽厚)▲美学的研究内容。
美学概述演示文稿
研究人如何进行趣味判断和目的判断的,趣味判 断就是他的美学。
第22页,共36页。
③康德“趣味判断”的四个原则
第一, “趣味判断”是一种不关利害的判断,即我们做出一个事物是 “美的”、“不美的”,或者是否令人愉快,与利益、好坏无关。—— 审美趣味的无功利性、超功利性。
第17页,共36页。
(1)柏拉图:理念是美的本质
①“美的东西”与“美本身”
《大西庇阿斯》篇:“美是难的!”
②理念是美的本质
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
了“美的理念”。它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
不增不减的。——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 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 泉,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
第16页,共36页。
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
一,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本身。
引言:
西方客观唯心主义提出的“理念”,就是超乎客观现 实之上而独立存在的一种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它是现 实世界的“原型”或本原,即现实世界是从理念世界中 产生出来的,现实世界的事物都是理念的显现,或者是 对理念的摹仿。
半坡彩陶人面鱼纹
1、鱼神
2、葬具,为儿童瓮棺的棺 盖。
第3页,共36页。
希腊圣托里尼岛:爱琴海上的明
珠,柏拉图笔下的自由之地。
柏拉图:
“凭临美的大海,凝神观照,心中 起无限欢喜,于是孕育无量数的优 美崇高的道理,得到丰富的哲学收 获。”
2、美学思想
(1)奠基于审美意识的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 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 的理性认识。
美学概述演示文稿
第1页,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