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5e854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a.png)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
”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
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平。
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8c3e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f.png)
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
3.理解酸碱反应的概念,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
4.掌握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
5.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6.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
二、教学重点1.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
2.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
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难点1.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
2.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
3.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
四、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1.1 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离子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离子,反应中离子的数量不变。
1.2 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包括:1.反应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2.反应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量不变。
3.反应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价数相等。
1.3 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包括: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离子式。
2.交换反应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3.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离子式。
4.化简离子式,写出化学方程式。
5.平衡化学方程式。
2. 酸碱反应2.1 酸碱反应的概念酸碱反应是指在溶液中,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离子,反应中离子的数量不变。
2.2 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包括:1.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交换位置。
2.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量不变。
3.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价数相等。
2.3 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包括: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离子式。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b0dc7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4.png)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1【设计思路】本节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是新课标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部分内容。
是在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并能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学习的一类研究电解质溶液反应本质的反应类型。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
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思考、复习明确本节学习对象、重难点【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提问】:同学们解读标题,你认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致分几部分?2部分,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投影】学习目标自学学习目标(集体诵读)【创设情境】通过上节课所学,离子反应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是什么状态下?既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将不同电解质溶液混合而反应,其实质就应该是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教案15篇
![离子反应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b67fc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1.png)
离子反应教案15篇1、离子反应〔1〕试验探究试验操作现象试验分析1、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钠溶液2、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钡溶液〔2〕离子反应的概念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电离出的某些离子之间的反应。
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不肯定全部的物质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但至少有一种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2、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与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它不仅表示一个详细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涌现;如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氧化物、非电解质、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HS-〕等。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即没有参与反应的离子。
“查”:检查两边_______和________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考前须知:①只有离子反应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与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虽然反应物都是电解质,但此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两种物质都没有电离出离子,即此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另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②微溶物作为反应物,假设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假设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标↓)。
③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假设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①留意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铁与稀硫酸反应写成2Fe+6H+=2Fe3++ 3H2 ↑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63f8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0.png)
离子反应教案
一、目标:
学习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写出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重点和难点:
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举例、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举例介绍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
(1)离子的概念,离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2)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原子或分子中的离子相互作用引发离子反应;
(3)离子反应的特点,包括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和离子间的电荷转移等。
3.实验展示离子反应
通过实验展示离子反应的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
4.讨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注意正离子和负离子的配对;
(2)多元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强调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电荷平衡。
5.练习和作业布置
练习写出不同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相应的作业。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写出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离子反应的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4d779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f.png)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离子概念,并询问他们对离子反应的了解程度。
2. 提出问题:在化学实验中,为什么会产生气泡、沉淀或颜色变化等现象?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说明离子反应的重要性。
2. 讲解离子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包括离子的符号表示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起草。
三、示例分析(10分钟)
1. 给出一个简单的离子反应题目,让学生尝试书写反应式。
2. 分析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找出错误,并指导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尝试解答。
2. 课堂上进行批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组织学生专项练习,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五、应用拓展(10分钟)
1. 分组讨论化学实验中的离子反应现象,并设计实验方案。
2. 在班级中展示并解释各组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离子反应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下一堂课内容。
七、课后反思
1. 整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授课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做好下一堂课的准备。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4818c9a76e58fafbb00382.png)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离子反应》教案《离子反应》教案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史延海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做到:1、能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重、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实质、发生条件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学情分析:应该已经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其他知识大多数同学可能不知道教法选择:探究式等教具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探究实验1]用0.1mol/l的蔗糖、盐酸、醋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做导电性对比实验[学生预测并探究]通电后灯泡是否会全亮?[现象]略[结论]由实验现象可判断下列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bacl2、hcl、蔗糖、 cuso4、 ch3cooh[思考]同样是0.1mol/l的盐酸、醋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学生回答]略[引导看书]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归纳出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练习]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naoh②一水合氨③ch3cooh④na2co3 ⑤hcl⑥乙醇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d、①④⑤⑥[变式训练]属于弱电解质的是[练习]写出实验中4种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小结]电离方程式的写法并简介“可逆符号”的意义[探究实验2]将bacl2溶液倒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溶液[学生预测并探究]溶液中可能有什么现象?通电后灯泡还会亮么?为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后、演示]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通电后灯泡仍然很亮[练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并导出]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动画演示]通过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体现离子反应的实质[学生探究]请写出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板演]学生讲解书写方法[引导看书并投影小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要点[变式训练]将碳酸钠溶液改成大理石还能用刚才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么[师生共同]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目的在于给出规的书写步骤并让学生得到训练)[探究实验3]现有:cuso4、naoh、hno3、k2co34种溶液1、请讨论:将上述4种溶液两两之间混合有几种可能?2、进行实验探究发生的反应并记录现象[讨论并小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练习]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ag+、no3-、cl-b.h+、co32-、k+c.na+、so42-、h+d.h+、no3-、oh-[练习]将上述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按步骤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小结]评价并再次强调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方法[引导分析]利用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探究实验中“硝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比较得出离子方程式的的意义――可表示一类反应[课后练习]5.下列四个反应均可用h++oh-=h2o这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对么?为什么?a.ba(oh)2溶液与稀硫酸b.cu(oh)2与稀硫酸c.naoh溶液与稀硫酸d.nh3?h2o与稀硫酸《离子反应》学案学习目标:1、能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学习过程:[探究实验1][练习]判断:下列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90e72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5.png)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
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
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说教法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 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9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a8002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8.png)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9篇)《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9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 第二节离子反应[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HCl气体、 Ca(OH)2 固体、KNO3固体、CO2 、Hg 、 NH3 、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离子反应教案最新9篇
![离子反应教案最新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1acc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7.png)
离子反应教案最新9篇离子反应教案范文篇一一、探究实验与概念理论教学实际相结合化学概念的建立和巩固以及化学原理的应用和熟习,在探究实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案例1 探究原电池电流强度的影响因素学生在《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学完原电池原理后,已初步具备了自行设计和改进原电池的能力,该课题是基于以上前提继续从定性研究提升到准定量研究而设计和实施的。
提供的仪器用品: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实验模具(见图1,玻璃片大小各一片,提示:大的用作载玻片,小的用作压板)、滤纸、金属片(锌、铁、铜,规格1×4cm,各两片)、碳棒、灵敏电流计、导线、硫酸铜溶液浓稀各一瓶(0.1mol・L-1、0.033 mol・L-1)、盛有稀高锰酸钾溶液的滴瓶、盛有蒸馏水的洗瓶、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附标签)、镊子、砂纸、直尺等。
首先通过小组协作选择合适仪器和药品组装一个微型原电池,测其电流并对所得数据及时记录。
然后交流,并汇报实验现象和数据,发现小组间电流数据有差异(发现问题),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电流大小?――探究原电池电流强度的影响因素(确定课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或两个研究方向进行探究,例如:两极材料、两极间距、电解质种类、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等等。
并将实验研究的方向、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数据和结论逐一汇报,全体学生讨论评价并汇总结论,整个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和调控,并适时评价和引导。
学生在不断的“猜想假设实验反思修正再实验”中综合使用了变量控制、对比实验等实验思路和方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验素养,体会了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会了反思和评价,加深了学生对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和应用,有利于教学中重难点知识的再认识和再升华,又适度从准定量角度对影响电池效率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验证、评价和总结,为后续了解常见化学电源以及对电池优劣的判断和改进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
探究实验与概念理论的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优秀案例还有不少。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5篇)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4315d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a.png)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5篇)《离子反应》篇1离子反应考点要求: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
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
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
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习过程XX年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习的要求)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全国11题)()a.al3+ na+ no- 3 cl -b.k+ na+ cl- no3-c.k+ na+ cl-alo2-d.k+ nh+4 so42- no3-(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全国13题)()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 -3+so32-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 al3++h2↑(电荷不守恒)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上海18题)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重点、难点: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基本概念: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离子反应教案(多篇)
![离子反应教案(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5bded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d.png)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1.1 离子反应的定义解释离子反应的概念,强调离子在反应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离子反应的常见情况,如溶解盐、酸碱中和等。
1.2 离子的表示方法介绍离子的表示方法,包括离子符号和电荷的表示。
练习写出常见离子的符号和电荷。
1.3 离子反应的条件讨论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如离子间的相互作用、pH值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条件对离子反应的影响。
第二章:酸碱离子反应2.1 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介绍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酸、碱和缓冲溶液等。
解释酸碱离子反应的原理。
2.2 酸碱中和反应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常见情况。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
2.3 弱酸弱碱的离子反应介绍弱酸弱碱的离解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分析弱酸弱碱离子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第三章:溶解与沉淀反应3.1 溶解度与溶解度积解释溶解度的概念,介绍溶解度积的表达式。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积的应用。
3.2 溶解与沉淀反应的平衡讨论溶解与沉淀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平衡常数。
分析溶解与沉淀反应的转化过程和平衡的移动。
3.3 沉淀反应的应用介绍沉淀反应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如沉淀滴定等。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沉淀反应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强调电子的转移。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反应方程式。
4.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平衡常数。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转化过程和平衡的移动。
4.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工业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第五章:离子反应的实验技术5.1 实验操作技巧介绍进行离子反应实验时需要注意的操作技巧,如溶液的稀释、混合等。
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5.2 实验仪器的使用介绍进行离子反应实验时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如滴定仪、pH计等。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c6810890c69ec3d5bb758d.png)
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离定义: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的过程。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统称为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NaCl = Na+ + Cl-NaOH =Na++OH-HNO3 = H+ + NO3-(NH4)2SO4= 2NH4 + + SO42-Ca(OH)2=Ca2+ + 2OH- H2SO4 = 2H+ + SO42-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和的化合物叫做盐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2SO4、AgNO3、BaCl2。
[小结]注意:①、等原子团不能拆开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注意事项: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
Cu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NaCl溶液都是。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
例如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
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H2CO3 H2SO3NH3. H2O 是③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④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⑤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07bd4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6.png)
离子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掌握离子及离子反应的概念。
(2) 掌握离子化学式的写法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3) 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
(4) 掌握几种离子反应的类型及特点。
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处理化学实验数据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识别离子化学式和解决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离子反应类型和解决离子反应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勇于探究新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欣赏化学的美。
二、教学重点(1) 离子化学式的写法。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3) 重点掌握几种离子反应的类型。
三、教学难点(1) 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
(2) 离子反应的解题方。
四、教学过程1.概念引入(1) 大量的化合物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2) 离子是能够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3) 离子反应是指在反应中产生的离子带电,或在反应中消耗带电的离子。
2.学习内容(1) 离子化学式的写法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2) 离子反应类型的分类。
3.离子化学式的写法(1) 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写出其简单离子化学式。
(2) 以化学氧化物的化学式为例进行相应的解释。
(3) 解决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标准公式。
(4) 以苯并三氮唑离子反应为例,讲解完整的离子反应式。
4.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1) 解决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标准公式。
(2) 以硫酸铜溶液和钠氯溶液的反应为例,讲解完整的离子反应式。
5.离子反应类型的分类(1) 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 在非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3) 酸碱等价反应。
(4) 氧化还原反应等。
6. 练习方案(1) 分组讨论:为什么HCl溶于水会产生H+和Cl-离子?(2)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结果识别出各种离子。
(3) 课堂演示:若将酸性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将形成什么样的离子反应?7.检测与评价(1) 作业:自己动手完成类似的离子反应实验,并预测反应产物与反应式。
离子反应教案优秀4篇
![离子反应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372c4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9.png)
离子反应教案优秀4篇《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前置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H2SO4 NaOH NaCl Ba(NO3)2[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展示目标][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学生回答][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⑵锌投入到盐酸中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⑷氢气还原氧化铜[学生回答][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②有离子参与[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问题探索]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2、 Na2SO4+BaCl2=BaSO4+2NaClBa2++SO42-=BaSO4↓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学生回答][板书]二、离子方程式1、定义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回答][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3、氯气通入水中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优秀3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fadd8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2.png)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e4e4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b.png)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离子反应概述1.1 离子反应的定义与特点离子反应的定义离子反应的特点1.2 离子反应的类型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1.3 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反应的适宜pH值温度对离子反应的影响浓度对离子反应的影响第二章:酸碱中和反应2.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与特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2.2 酸碱中和反应的类型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弱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强酸与弱碱的中和反应2.3 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常见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与特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3.2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单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确定3.3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四章:络合反应4.1 络合反应的定义与特点络合反应的定义络合反应的特点4.2 络合反应的类型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的络合反应非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的络合反应4.3 络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常见络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五章:离子反应的应用5.1 离子反应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滴定法5.2 离子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水的离子化离子交换树脂5.3 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食品添加剂医药领域第六章:离子反应与pH值的关系6.1 pH值对离子反应的影响pH值与氢离子浓度不同pH值下的离子反应特点6.2 缓冲溶液与离子反应缓冲溶液的定义与作用缓冲溶液对离子反应的影响6.3 酸碱滴定与离子反应滴定法的原理滴定过程中离子反应的变化第七章:离子反应与温度的关系7.1 温度对离子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阿伦尼乌斯方程7.2 温度对离子反应平衡的影响勒夏特列原理温度变化对平衡常数的影响7.3 温度对离子反应产物的的影响反应热与反应产物的形成温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第八章:离子反应与浓度的关系8.1 浓度对离子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常见离子反应的浓度影响规律8.2 浓度对离子反应平衡的影响浓度变化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8.3 浓度对离子反应产物的的影响浓度变化对产物的影响浓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第九章:离子反应与催化剂的关系9.1 催化剂对离子反应的作用催化剂的定义与作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9.2 催化剂的类型与选择酸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9.3 催化剂在离子反应中的应用实例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催化剂在医药合成中的应用第十章: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10.1 离子反应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水质分析中的离子反应10.2 离子反应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离子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10.3 离子反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离子在神经传导中的应用离子在酶催化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离子反应与电化学11.1 电化学基本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极与电极反应11.2 电化学电池与离子反应原电池与电解池离子反应在电化学电池中的应用11.3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蚀措施与离子反应的关系第十二章:离子反应与溶胶-凝胶过程12.1 溶胶-凝胶过程的基本概念溶胶、凝胶与胶体的区别溶胶-凝胶过程的步骤12.2 离子反应在溶胶-凝胶过程中的作用离子反应与凝胶形成离子反应控制溶胶-凝胶过程的应用12.3 溶胶-凝胶过程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制备纳米材料制备光催化材料第十三章:离子反应与生物化学13.1 生物体内的离子反应离子在生物体内的传输酶催化中的离子反应13.2 离子反应与生理功能酸碱平衡与离子反应神经传导与离子反应13.3 离子反应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药物设计中的离子反应药物输送与离子反应第十四章:离子反应与核化学14.1 核化学基本概念核反应与核变化放射性元素与离子反应14.2 离子反应在核化学中的应用核燃料循环中的离子反应核废料处理与离子反应14.3 核化学中的安全问题与离子反应核辐射与防护核事故处理中的离子反应第十五章:离子反应的综合实验与应用15.1 离子反应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原理与步骤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5.2 常见离子反应实验案例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15.3 离子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环境污染处理中的离子反应工业生产中的离子反应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及应用。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b33e525cc175527072208e9.png)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
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
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节课将承担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对学生“分类观”的完善以及“微粒观”(“离子观”)的建构。
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习,对于常见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应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课前测查发现,“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词,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间的反应,因此,“微粒观”的建构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之一。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82d7f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c.png)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公式;2.能够理解离子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离子反应;3.掌握离子反应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离子反应的类型和特点;2.离子反应的应用。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一、离子反应的概念1.离子反应的含义离子反应是指离子间的化学反应,是基于离子间的化学键的生成和断裂。
2.离子反应的基本公式离子反应的基本公式为: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化合物(盐)。
二、离子反应的类型和特点1.离子反应的类型离子反应的类型包括:双替换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离子反应的特点离子反应的特点包括:化学式中含有离子、反应速率较快、反应产物易溶于水。
三、离子反应的应用1.测定离子浓度离子反应常常被用来测定离子浓度,例如电解质的电导率测定、复盐定量分析等。
2.制备盐类离子反应可以用于制备盐类,例如:氯化钾(KCl)、碳酸钙(CaCO3)。
3.检测离子离子反应可以用于检测离子,例如:BaCl2试剂检测SO42-、AgNO3试剂检测Cl-等。
四、实验操作离子反应的实验操作主要包括实验前的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和实验后的实验处理。
五、教学后记离子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学生应该认真学习掌握,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公式、类型、特点和相关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讲解和演示离子反应,例如: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子反应和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
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
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
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节课将承担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对学生“分类观”的完善以及“微粒观”(“离子观”)的建构。
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习,对于常见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应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课前测查发现,“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词,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间的反应,因此,“微粒观”的建构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之一。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的过程,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盐的定义。
3、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
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
【重点】电离概念的建构
【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请对画出常见的物质树状分类图
【板书】见后图(副板书)【导入】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今天我们进入第二节,离子反应。
【板书】略在学案对应位置画出树状
分类图
复习第一节物质
分类,为本节课
的开展做好准
备。
【导入】展示实验装置
简单介绍(如图)
【实验1】分别用蒸馏水和盐酸做实验,观察现象
提问:灯是否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观察、思考、
在学案对应位置记录现象
水:灯不亮
盐酸:灯亮
1、引导回忆。
初
中曾做过导电
性实验,时间
较长,多数学
生记忆已经较
模糊。
2、引导学生按照
“宏观→微观→
符号”的思维方
式分析,为后
续实验及分析
板书设计和本节学案参见最后的附录一和附录二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
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分析任务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表达交流归纳和小结等活动,都是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们也感到自己分析完成任务的步骤,自己设计实验看现象和得结论,很有意思,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实验能力
附一:板书设计
主板书(黑板左侧)
副板书(黑板右侧,课堂导入环节只画出下图的左半边,随着概念的建构,逐渐完成右半边及化学式举例、连线等)
第二节离子反应
宏观——微观——符号
盐酸溶液(导电)存在自由移动离子 H+、Cl-
纯水(不导电)没有自由移动离子 H2O分子
氯化钠溶液(导电)存在自由移动离子 Na+、Cl-
附录二: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电离
2、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3、了解酸碱盐的定义
【温故知新】请画出常见物质的树状分类图
【任务一】
药品现象分析
蒸馏水
盐酸
【任务二】
药品现象分析
【成就一】
我知道了“电离”的含义:;【任务三】
【成就二】
电解质:;
非电解质:;
【任务四】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Cl、 H2SO4、 HNO3; Ba(OH)2、 NaOH; NaCl、 K2SO4
HCl ==
H2SO4 ==
HNO3 ==
Ba(OH)2 ==
NaOH ==
NaCl ==
K2SO4 ==
【成就三】我体会到,电离方程式书写准确的注意事项有:
【成就四】我知道了酸碱盐的定义
酸
碱
盐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