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地域特征
长江黄河各项特征对比表(文)
期短
“水能宝库”。
水系特征 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力资源丰富 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含沙量大
中游:河道曲折,河湖众多
下游:“地上河”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慢,航运便利
主要景观 上游: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塞上 上游:著名峡谷--虎跳峡,古代水利工
江南--宁夏平原;
程--都江堰,世界最大水利工程--长江
11 个:青藏滇川(蜀)渝鄂湘赣皖苏
沪(申)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
北平原
中下游平原
主要支流
táo
湟水、 洮 河;渭河、汾河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汉江、湘江、赣江
水文特征 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大,结冰 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长江、黄河各项特征对比表
项目/河流
黄河
长江
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
注入海洋 渤海
东海
长度
5464 千米
6300 千米
特点
呈几字形,我国第二长河,世界含沙量 呈 V+W 字形,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
最大的河流
三长河
河段划分 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流经省区 9 个:青川甘宁蒙陕晋豫鲁
被破坏严重
下游:地势低平,黄河泥沙易淤积
治理措施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上游:加强生态建设,治沙是关键,合理放牧; 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长江三峡工
中游: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 程);“九曲回肠”的荆江。
亚洲河流地形的知识点总结
亚洲河流地形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世界的东部和北部,总面积为4457.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洲。
亚洲大陆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样。
主要地形特点有: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西南高,东北低。
亚洲的河流地形也与这些地势特点密切相关。
二、主要河流及其地形特点1.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其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5。
长江上游为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主要流经的地区为贵州、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省。
由于流经的地域广阔,长江的地形也非常多样。
上游的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地势为高原和山地,河流在这些地区形成了峡谷、断裂盆地等地貌。
中游流经的地区为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河流沿着盆地和丘陵地带流淌。
下游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整条长江河流地形呈现出从高原到平原逐渐过渡的特点。
2. 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是中国的母亲河。
其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流经的主要地区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
由于流域面积和地形特点的影响,黄河的地形也比较多样。
上游为高原地区,主要形成了黄土高原的地貌。
中游为峡谷地形,河流在这一段开始形成了陡峭的岩石地貌和丰富多彩的盆地地貌。
下游为平原地区,主要为黄土地貌和河流冲积平原。
3.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位于中国西藏地区,是中国的最大支流。
其流域面积广阔,地形特点多样。
该地区主要为高原地势,河流在这一地区形成了大峡谷和急流险滩等地貌。
整条河流地形起伏崎岖,河流长年冰封,气候寒冷。
4. 恒河恒河位于印度次大陆,是印度次大陆上最长的河流。
其流域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公里,地形特点多样。
上游为喜马拉雅山脉地势,河流在这一地区形成了高山、峡谷和冰川等地貌。
中下游为平原地形,主要为冲积平原。
5. 孟加拉河孟加拉河流域地区为孟加拉国和印度东部地区,流域面积约为140万平方公里。
地形特点多样,上游为喜马拉雅山脉地形,主要为高山和峡谷地貌。
中下游为平原地形,主要为冲积平原和沼泽地貌。
高考地理长江知识点
高考地理长江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在地球上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而长江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特征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与高考地理长江知识点相关的内容。
一、位置与地势特点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位于亚洲东部,是中国的重要水域之一。
起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等地,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全长约6397千米,流域面积约一百八十万平方千米。
长江流域地势逐渐由高原向平原过渡,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四大地形类型。
青藏高原地势海拔高,河水源头陡峭,形成雄伟壮丽的峡谷景观;中下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二、流域自然资源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1. 水力资源:长江是中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具有巨大的水能储备和发电潜力。
流域中的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2. 森林资源:长江流域地区拥有广泛的森林覆盖,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为环境保护和木材资源提供了支持。
3. 矿产资源:长江流域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铅锌矿、煤炭和铜矿等。
这些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经济作用与人类活动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干线,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1. 交通运输:长江流域地广人稠,沿江城市众多,长江河道畅通,为各地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方便。
长江水路成为中国主要的内河航道之一,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农业发展: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流域内大量农田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支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3. 工业生产:长江流域地区工业发达,特别是下游城市如上海、南京等,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
长江沿岸的工业区域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大。
四、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水污染:长江流域面临着水污染这一严重问题,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物导致水质恶化,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航道环境基本特征系列二(水文、气象)之阿布丰王创作(一)水文长江干线6、7、8、9四个月为洪水期,水位高,流速年夜;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低,流速小,航行条件差;4、5、10、11四个月为中水期,水位适中,为全年航行条件较好的时期.(1)长江上游自然河段水位周期变动,比降、流速较年夜,水流流态紊乱.在洪水季节,洪峰来临时,水位日涨落剧烈.回水变动区段,中枯水期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洪水期恢复自然状态,比降、流速较年夜,水流流态紊乱.长江上游,主要有嘉陵江、涪江、渠江、乌江等河流汇入长江.(2)库区航段,水深富裕,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三峡水库根据工程进展及防洪、通航的需要在145m至175m水位间运行.每年5月末至6月初,水库水位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45m.整个汛期6-9月份,除入库流量年夜于下游河道平安泄量时拦截逾额洪水,水库水量抬高外,一般维持在145m运行.汛末10月水库蓄水,逐渐升高到175m运行.12月至历年4月底水库按保证出力要求运行,并逐步降落,以增加下游流量和电站出力,但枯季消落最低水位不低于155m,以保证水库回水变动区航道水深.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如下:图2.1-3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三峡库区年径流丰富,主要来源于降水,通过各支流汇集于长江.径流量变动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动一致,洪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6-10月,枯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11-次年4月.汛期6-10月径流量占全年70%以上,根据宜昌站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主要水文特征如下:最年夜年径流量520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35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390亿立方米.实测最年夜流量70800m3/s,实测最小流量2770 m3/s.成库后,由于水位抬高,过水面积增年夜,水流流速减小,水流相对平缓.洪水期概况流速:坝前水域 1.4m/s 左右,巴东3 m/s左右,万州3.5 m/s左右.枯水期概况流速:坝前水域0.3m/s左右,巴东0.5m/s左右,万州0.7m/s左右.三峡水利枢纽修建,水库蓄水后,具有防洪和通航两方面的作用,依照其水位运行规律,洪水期根据防洪需要,可对洪峰实行拦截错峰,一定水平上降低中游洪水水位.枯水期,库区水位逐步下降,增年夜了出库下泄流量,形成对长江中游流量的赔偿机制,可提高中游水位,缓解长江中游枯水浅情.(3)中游受长江上游来水和支流水系雨水补给影响,水位变动非常明显,依照季节、月份分为枯、中、洪三个时期.一般情况下,12月份至来年3月份为枯水期,4月和11月份为中水期,5至10月份为洪水期,其中6、7、8、9月份呈现高洪水位.中游平均纵比降为0.0421‰,其中宜昌至城陵矶为0.0511‰,城陵矶至武汉为0.0261‰.中游枯水期流速为1.0m/s—1.7m/s,个别河段可超越2.0m/s;洪水期一般可达3.0m/s,洪峰时可达5.0m/s.中游水流流态复杂,在干支流交汇水域,当干流水位急退或支流水位狂跌时,呈现吊口水;在弯曲河段呈现扫弯水;在秋后江水急退时呈现走沙水等.长江中游,主要有湖北的清江、汉水,湖南的湘、资、远、澧四水汇入,湖南的四水以洞庭湖为中心,由285条干支河流航道、湖泊航线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4)长江下游水位变动与雨水分配相吻合.每年4、5月间洞庭湖、鄱阳湖地域及长江两岸支流发水,使干流水位上涨,形成短时间的春汛期;6月间长江全流域降雨,各支流水位上涨较快而进入汛期,至7、8、9月川江发水而呈现全年水位最高时期;9月下旬、10月间降雨渐少,水位回落,汛期结束;11月起逐渐进入枯水期.按上述水位变动的规律,结合航行条件,长江下游通常以水位的高低来划分洪、中、枯三个水位期:当汉口水位10米以上为洪水期,一般是7、8、9三个月;当汉口水位在10米—4米之间时为中水期,一般是4、5、6、10、11五个月;当汉口水位降低至4米以下时为枯水期,一般是12月至次年3月共四个月.长江下游的流速,一般是洪水期年夜于枯水期,上游段年夜于下游段,狭窄区年夜于宽敞区,主航道年夜于经济航道,落潮水速年夜于涨潮水速.各港流速年夜致情况为:武汉枯水期 1.8千米/小时,洪水期9.2—15.0千米/小时;九江枯水期3.7千米/小时,洪水期9.5千米/小时,年夜通枯水期2.0千米/小时,洪水期7.9千米/小时;芜湖枯水期1.8千米/小时—2.7千米/小时,洪水期9.3千米/小时.长江下游水量充分,流量年夜.汉口多年平均流量为23020立方米/秒,年夜通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8800立方米/秒.长江下游的潮汐在枯水期小潮汛时可到芜湖,年夜潮汛时可到年夜通.潮水地段潮差变动,是自上而下递增.长江下游在江西省有赣、抚、信、饶、修等主要河流汇入鄱阳湖后,在湖口入长江,在安徽省主要有青弋江、水阳江和巢湖水系汇入.(二)气象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由于地形变动年夜,有着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长江上游地处我国西部,受多重季风影响,气候变动年夜,有暴雨洪涝、干旱、高温阴雨、雷暴、冰雹、高温和年夜雾等气候灾害;长江中游段地处我国中部,绝年夜部份处于亚热带地域,气候温暖湿润,温度、降水、风和雾都对通航环境发生较年夜的影响;下游地处我国中部,属于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长江流域气候的一般特点是四季分明,年龄较长,夏季炎热,夏季寒冷.1、温度长江上游段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盛夏平均气温一般为26—28℃,秋季凉爽,多细雨,夏季气温最低的1月份,平均温度也有4—5℃左右.三峡成库后,年平均气温变动不超越0.2℃,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6.3~18.2℃.长江中游段四季温差较年夜,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2℃左右;夏季受寒潮袭击,最高温度可降至-17℃.长江下游段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夏季最高温度可达到40℃以上,一般约为35℃;夏季平均气温为2℃,最高温度可降至-10℃以下.2、降水长江上游段终年降水充分,年平均降水量为1070~1682毫米,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春末至仲秋,冬干夏雨,雨热同季.春季降水与秋季降水总量相似,但秋雨继续时间长,一般强度不年夜,形成绵绵秋雨.平均暴雨日数为2~4天,东部略多于西部;暴雨主要发生在4—11月,6月、7月发生次数最多.三峡成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毫米,影响涉及库周几千米至十几千米,因地形而异.2008年6月,重庆地域曾发生百年一遇的年夜暴雨.长江中游段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年均雨量约1200毫米.当降水时间继续较长时,可能呈现特年夜洪水,如1998年发生的特年夜洪水,招致长江中游呈现年夜范围禁航.区域性和局部性暴雨还易招致山洪迸发、河水泛滥、等自然灾害.2008年5、6月间,武汉地域频繁发生强雷暴天气.长江下游段雨量充分,多集中于春夏二季,年平均降水量1000~1300毫米.降水日数平均为120天左右.春季因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相遇,发生分歧水平的降水,形成春雨连绵的天气.夏季从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为高温多云,为降雨量较年夜的梅雨季节.出梅后进入盛夏,降水量相对减少,却常有暴雨呈现.暴雨时一般均陪伴雷电.秋季云雨稀少,天气晴朗,呈现秋高气爽的景象.夏季则时有冷锋过境,发生阴霾雨雪天气.一般从12月中旬到次年3月初,有10天左右的降雨.3、风(1)长江上游段终年平均风速为1.3米/秒,季节变动和月变动均不年夜,但最年夜瞬间风速可达27米/秒,风力达8级以上,并常陪伴寒潮或雷雨呈现.三峡成库后平均风速增加15%~40%,三峡水库156米蓄水后,库区下段常发5-6级年夜风,最年夜风力达8级以上,影响三峡船闸运行.(2)长江中游受南方冷空气南下或西伯利亚寒潮的影响,在夏季易呈现较强的偏北风,风力5—6级,阵风可达7—8级.全年8级以上年夜风日在岳阳段平均为21天,武汉为10天,其他地域一般为6—8天.2008年6月3日枝江水域突发10级年夜风冰雹极端天气,招致1艘渡船翻覆,6人死亡失踪.(3)长江下游地处平原,当南方冷空气南下和太平洋高压气旋,冬春有寒潮入,秋天有台风袭击,风力远较中上游为年夜.沿江各地终年以东北风和春风居多,地域不同不显著.全年平均风速为 2.2—4.0米/秒,其中春季为2.4—4.0米/秒,夏季为2.1—3.2米/秒,秋季为2.0—3.6米/秒,夏季为2.1—3.8米/秒.冬春两季,有较强的北—东北风,风力一般不超越8级,夏季时有狂风,风向不定,风力有时年夜至9级以上.夏季是台风侵袭我国的季节,尤以7-9月影响最为集中.当台风深入内陆或南方冷空气南下二者相结合时,九江至汉口会呈现7-8级年夜风.安庆以下会呈现8级以上年夜风.4、雾(1)雾的种类及特点雾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船舶的水上交通活动有着直接的晦气影响.罕见的有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山谷雾、锋面雾等五种.——辐射雾:在晴朗微风而又比力湿润的夜间,由于空中辐射冷却,使气温降低到露点以下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晴朗、微风、近空中气层中水汽充分是形成辐射雾的三个主要条件.辐射雾主要呈现在秋夏季节.一般水平范围不达,厚度较小,并以近空中层的浓度最年夜,如果遇到合适的风向风力,沿江地域发生的辐射雾可随风移往附近的水面.辐射雾的特点主要有:①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秋季和夏季最多,夏季较少见.②具有明显的日变动,通常在夜间形成,日出前最浓,日出后低层气温升高,招致雾的消散.③风力增强雾易消散,静稳天气晦气于雾的消散.④晴天是发生辐射雾的有利条件,有云时晦气于辐射雾的发生,但雾发生后,晴天也最有利于雾的消散,云则阻碍雾的消散.⑤夏季消散慢,夏季消散快.——平流雾: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从而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平流雾.平流雾多发生于江面上或河岸附近.平流雾的特点如下:①浓度和厚度年夜,水平范围广,继续时间长;②发生的时间纷歧定在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早晨,任何时刻都可能发生;③通常在阴天有层云时呈现;④平流雾的呈现必需有风,但风力以2-4级为宜,风力增年夜或减弱会使雾消散.⑤呈现的频率有明显的年变动,即春夏多,秋冬少.——蒸发雾:冷空气流经暖水面时,由于水温高于气温,水面不竭蒸发,水汽进入低层而形成的雾,称为蒸发雾.蒸发雾的特点如下:①发生的时间多在早晨,继续时间不长,日出后随气温上升而慢慢消散;②浓度和厚度不年夜,范围较小,大都情况贴近水面几米,经常不能遮蔽较高的桅杆.③发生季节以晚秋和夏季为最多.——山谷雾:夜间冷空气沿谷坡下沉至谷底,当谷底湿度较年夜时,便发生凝结而形成雾.这种雾慢慢流出沟谷口而达到江面时便成为妨碍航行的所谓山谷雾.如果谷口河面比力宽阔,由谷口移来的冷空气温度又低,江面水温相比较力高,这样九形成了蒸发的条件而呈现蒸发雾.在这种情况下,山谷雾和蒸发雾将掺合在一起形成浓雾,弥漫河面,严重妨碍船舶航行.——锋面雾:暖锋前暖气团发生的水汽凝结物,在往空中降落时要穿过较冷的气团,水汽凝结物在冷气团中发生蒸发,当蒸发出的水汽不能被冷空气完全容纳时,酒会有一部份又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近空中的低层空气中而形成雾,称之为锋面雾.(2)雾的规律长江上游段平均雾日为40—41天,年夜雾从10月份开始增加,到12月份达最多,2月份雾日逐渐减少,到夏季8月达最少.万州及其以上航段雾日主要呈现在秋、夏季节,万州以下航段雾日主要呈现在冬、春或春、夏季节.雾一般形成于气温较低、湿度较年夜的条件下,因此,川江上冬雾多于夏雾.但在三峡成库后,夏季气温增高、湿度减小,对冬雾的形成晦气,所以冬雾将有所减少.但在秋季尤其是深秋时节,雾日将略有增加,同时,由于库区水域湿度增年夜,年夜雾继续时间增长.长江中游平均雾日为16—33天左右,多呈现在夏季.其中荆州、武汉雾日最多,可达30天以上.监利最少,约7—8天,其他地域一般为14—17天.中游的雾多起在每天凌晨以后,如武汉多发生在早上5—7时,宜昌多发生在4—6时,江陵多发生在5—6时,继续时间一般只有几个小时,在午前10—11时即消失.下游地域冬春两季(11月至翌年4月)雾较多,尤其是11—12月间最为频繁,年平均雾日一般在10天到30天之间,月平均发雾2—5次,发雾的继续时间不等,有的几十分钟,有的继续1—2天之久.一般春雾继续时间短,冬雾继续时间长.7、8月雾日最少.根据气象统计资料,汉口为32天、黄石为14天,九江为8天、安庆为13天、铜陵为8天、芜湖为14天.雾的形成与每年季节变动关系较密切,其一般规律如下:①秋分至霜降,雾逐渐增多,雾起一般在凌晨4时以后,最早也需在2时以后起雾,6时左右雾浓,9时左右雾散.②霜降到立春雾最多,雾的连续时间也最长,雾起一般在子夜,3时左右正浓,在特殊天气三更雾较浓厚,一般在中午雾散,也有延迟到午后1时左右才散,有时甚至延迟到午后2时左右才散.③立春至清明,雾逐渐减少,一般4时起雾,曙光时正浓,9时左右雾散.④清明至谷雨多团子雾,一般在曙光时起雾,11时左右雾散.⑤谷雨至夏至,雾较少,有时早晨有雾,历时2小时左右即散.⑥夏至至立秋雾更少,间或有雾,历时1小时左右即散.⑦立秋至秋分又逐渐起雾.5、浪:长江干线水域水体受船舶航行或风力作用,发生涌浪,在宽阔河段,当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时,海浪叠加,在年夜风天气呈现“浪白头”现象.一般情况下,随着河面宽度增年夜,海浪越年夜.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海浪对中小型船舶和重载船舶航行影响较年夜.6、雪:辖区范围内历年下雪量不年夜,长江上游河段较少下雪,中下游河段偶见年夜雪,会造成霜冻和能见度不良,对船舶航行和水上作业(活动)平安造成一定影响.如2008年年初,长江中下游地域呈现了百年一遇的年夜范围年夜雪冰冻天气,对船舶航行和水上作业(活动)平安造成了较年夜影响.(摘自长江海事局辖区水上交通平安监管规律研究陈说)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长江经济带的地理特点与发展问题
长江经济带的地理特点与发展问题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地理特点对于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部地区,涵盖了11个省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长江经济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
首先,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
这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该地区在农业、水利和能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长江流域的水力资源巨大,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为经济带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其次,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沿江地区发达的水路交通网络为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长江经济带沿线有多个重要港口,如上海港、南京港等,这些港口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也为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长江经济带还有发达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网络,使得该地区的物流和人流更加便捷,为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长江经济带地理环境脆弱,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压力。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但过度的农业开发和工业污染导致了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加剧。
此外,长江经济带还面临着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这些都对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沿江地区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产业结构较为完善,而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空间有限。
这种不平衡发展不仅影响了长江经济带整体的竞争力,也加大了区域间的差距,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此外,长江经济带还面临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长江经济带地区资源丰富,但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尤其是能源资源的消耗和污染问题,给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长江归纳总结
长江归纳总结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它源于青藏高原,全长约6300千米,流经十一个省市区。
长江水流湍急,河势险峻,被誉为“中华母亲河”,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长江进行归纳总结。
1. 地理特点长江起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
其河流主要由三段组成:上游、中游和下游。
上游区域横跨青海和西藏,受青藏高原的影响,河流湍急,河谷深切。
中游区域流经四川、重庆、湖北和湖南,有许多分支河流穿越山脊和峡谷,形成了壮丽的三峡景观。
下游区域流经江苏和上海,成为最重要的水陆交通干线。
2. 经济意义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带,流域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长江沿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水果、蔬菜和水稻等作物种植丰收。
此外,长江还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如化工、造船、钢铁和能源等产业发展迅速。
长江还连接着内河港口和海洋港口,成为中国重要的物流通道,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3. 文化价值长江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长江的河岸上有许多历史名城,如重庆、武汉和南京等,这些城市保存着古代文化的痕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长江还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灵感之地,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和画家都曾在长江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4. 生态环境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但也在不断得到保护和修复。
如近年来进行的长江三峡工程,提供了水电和防洪的功能,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生态破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环保意识,推动了绿色发展。
在未来,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总之,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珍惜长江这个宝贵的资源,加强保护和管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潜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可持续性。
长江水文特征范文
长江水文特征范文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江河,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江河,全长约6300公里。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文系统之一,水资源丰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长江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洪水和干旱等方面。
首先,长江的水量丰富。
长江的流域面积约为177.0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近1/5、由于得益于丰富的降水资源,长江年均径流量约为9800亿立方米,居全球之冠。
在夏季和秋季,长江水量最为丰沛,流量可达到几百万立方米每秒,是一个湍急壮观的河流。
其次,长江的水位变化较大。
长江幅员辽阔,经过中低山地区和平原地区,形成了多层次的地形梯度。
从上游到下游,长江的海拔高度逐渐下降,导致水位逐渐升高。
在江西鄱阳湖一带,长江水位最高,有时会超过洪水位,形成内涝。
而在上游地区的峡谷,水位则较低,有时形成瀑布景观。
再者,长江经常发生洪水。
由于长江流域地势复杂,多雨多湖多地貌特点,长江流域每年都会发生严重的洪水。
在夏季和秋季,降雨量大,加上山区河床狭窄、沉积物淤积,容易导致洪水形成。
历史上,长江洪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多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如修建了三峡水库和其他水库,改善了长江的洪水状况。
最后,长江也会遭遇干旱。
尽管长江年均降水丰富,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的干旱问题逐渐凸显。
在干旱季节,长江河水减少,河床暴露,水位下降,给航运和水生态系统带来影响。
总的来说,长江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丰富、水位变化大、洪水频发和干旱问题。
这些特征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综合治理长江水文问题,保护长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长江上游地形独特,高差悬殊,气候多样,成因复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气候特征,低温、干旱和洪涝灾害是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灾害。
长江上游东部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和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山地高原气候,横断山地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由于青藏高原、秦巴山地的阻挡,是长江上游区域冬季气温高于东部低海拔的同纬度平原丘陵地区,日温10℃的开始期偏早,夏季由于季风、高海拔降温效应和地理环境相关的多云少日照等因素,除四川平地部分河谷地带外,气温与冬季相反,普遍低于东部同纬度地区,二秋季开始先于东部同纬度地区。
并且,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偏小,多年平均最高温度大约40℃的日数平均不足1天,1 水土流失由于长江流域山地和丘陵面积占84.7%,地形不利,加上雨量丰沛且多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据水利部水利司统计,90年代流域内水土流失总面积达56.20平方公里,平均土壤侵蚀量22.4亿吨,相当于黄河流域的1.5倍,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侵蚀总量最大的流域。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35.2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5%,年均土壤侵蚀量16亿吨,相当于每年有36万亩耕地丧失耕作层,是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河流输沙总量的1.3倍。
2 泥沙淤积水土流失所产生的泥沙在流域中下游河道淤积十分严重,每年流域长江的泥沙达5.3亿吨。
以洞庭湖为例,全盛时期的洞庭湖,湖面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由于调蓄洪带入的大量泥沙在湖区淤积,使得洞庭湖不断萎缩,至90年代初期,湖面面积仅余2600平方公里。
另据调查,白龙江下游碧水电站建成后10多年中淤积的泥沙占总库容的33.6%,大渡河龚嘴水电站16年淤积的泥沙占总库容的61.6%,有的小型水库甚至淤满而失效。
3.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造成长江流域最直接的损害,1954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灾便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洪涝灾害与泥沙淤积的关系及地域分布式长江流域最大的生态与环境不平衡问题。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屏障建设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特征及其生态屏障建设邓玲(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和生态建设的关键地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是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屏障。
现代经济意义下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在新的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过去长江上游经济建设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其目的是要构建一条绿色屏障,保障长江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社会措施等手段组合的综合体系来实现。
关键词: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体系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长江流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于整个长江流域乃至中华民族和亚太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特征长江上游是指从长江发源地到长江干流宜昌段,全长4511km,干流和支流流经青海、甘肃、陕西、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等九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05.9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8.9%,全国陆地面积的11.1%。
截至2000年底流域总人口2.62亿,占整个长江流域总人口的40%以上,该区域是我国藏、羌、彝等少数民族的重要群居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区。
长江流域因其自然资源富集、经济势能集聚、区位优势显著、发展潜力巨大等优势,成为推动东西经济的“大动脉”和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轴”,也是全国经济布局与资源配置的“核心区”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传输带”。
长江流域的稳定和发展,对于推动西部开发、实现东西共富、促进民族团结与繁荣和维护国家稳定与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长江上游地区素有绿色生态屏障之称,是长江水资源的根基和命脉所在。
这是因为长江上游地处我国一级阶梯向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长江上游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赋予了长江上游特殊的生态环境功能。
长江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有哪些?
长江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有哪些?一、平原地貌长江三角洲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地貌,其地势平坦,陆地面积广阔,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这片平原地区的沉积物厚度达到数千米,由于长江及其支流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物,形成了河岔、珠林、浮滩等多种地貌景观。
这些地貌特征不仅为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自然景观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1. 河岔:长江三角洲地区多沟渠、众多支流汇入,导致农田形成一片片细长的河岔,犹如蓬勃生长的大千孔洞。
充满诗意的河岔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希望和富饶的光芒,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2. 珠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珠林,即由潮水沉积形成的地域。
在潮汐作用下,大量泥沙和植物残渣聚积形成的沼泽地区,给人一种恢弘壮美之感。
这个灿烂的自然宝库,聚集了众多湿地生态系统的稀有物种,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
3. 浮滩: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系发达,河流、湖泊等水湿环境丰富。
在长期的沉积作用下,形成了一片片广袤而浅滩的浮滩。
在浮滩上,稀树草原与湿地交织,抚媚着游离的灵魂,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
二、沙丘地貌长江三角洲地区并不仅仅被平原地貌所主导,同时还有沙丘地貌的存在。
沙丘地貌由于风力作用下的沙子堆积而形成,呈现出连绵起伏的沙岭,悠然而立于平原之间,犹如一群挺拔的勇士。
1. 生态沙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沙丘被誉为“珍珠”,分布广泛而独特。
沙丘上的沙草和湿地植被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活力,也为沙丘的稳定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这些生态沙丘成为了许多动植物的家园,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生态平衡的自然系统。
2. 内陆沙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陆沙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地区,它们是由风力吹积沉积而成。
这些沙丘高耸入云,呈现出一片纵横交错的景象。
登上沙丘之巅,一览无遗的壮丽景色,让人不禁为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
三、水系地貌长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水系地貌形成了这片土地的灵魂。
长江、太湖、洞庭湖等著名的江湖相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丰沛的水文资源。
地理知识知识:亚洲最大的河流——长江
地理知识知识:亚洲最大的河流——长江长江位于中国中部,是亚洲最大的河流。
它源于青藏高原,流经11个省份和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
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
长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地理上,还在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长江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商贸交流和军事征战的重要航道。
在唐代,长江流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
如今,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长江流域不仅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地理优势,同时也是工业化、城市化最早兴起的地区之一。
长江流域有三个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下游城市群和长江上游城市群。
这些城市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潜力。
长江还对中国的文化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江流域素有“中华水乡”的美誉,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如峨眉山、三峡、武当山、荆州古城等。
而长江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近几十年中,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长江流域的各种生态问题愈演愈烈。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实现长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中国政府的重要目标。
长江经济带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全面发展长江流域的重要战略。
长江经济带战略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和互动、提升环境保护、发挥长江文化优势。
长江还是一个旅游胜地。
除了三峡大坝、三峡景区等著名旅游景点之外,长江流域还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点,如桂林的漓江、重庆的洪崖洞、宜昌的夷陵、南昌的庐山等。
这些地方可以让游客感受到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
总之,长江作为中国和亚洲最大的河流,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的重要符号。
它的存在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地理面貌,也反映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度。
因此,我们需要珍惜这一地理宝藏,更好地保护和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地区和谐。
地理分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三峡巫山以东,北接淮阳山,南接东南丘陵2.经纬位置:二.自然条件1. 地形:河流冲积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地势:地势平坦,低平,长江三角洲在10米以下地貌:东西狭长,宽窄不一,河湖密布,水乡泽国。
(外力作用以流水堆积为主---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2.气候:①名称:亚热带季风气候②特征: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6月中下旬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受副高的影响形成“伏旱”。
)3.水文:河网密布,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汛期长4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5土壤:黄棕壤或黄褐土6整体性三.社会经济(一)农业1.农产品:水稻,鱼(江汉平原、长江沿江滨海平原是商品棉基地)2.农业生产类型:农业,渔业3.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蔗基鱼塘农业)4农业条件: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全年降水较多,适合水稻生长;②水文: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有利于渔业发展;③地势:地势起伏小,形成众多浅凼,有利于发展桑基鱼塘i)优势:气温高,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工业力量雄厚。
ii)制约因素:台风,洪涝,7、8月份的伏旱(二)工业①重工业:钢铁(宝钢)、机械、电力②轻工业:纺织业③工业生产:以沪宁杭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中南京的石化、杭州的轻纺工业较为突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和轻纺等工业。
沪宁杭工业基地:(1)工业中心:上海、南京、杭州(2)特点: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3)发展条件:水陆空交通方便、工农业基础好、市场广阔、科技发达,但能源、矿产缺乏(4)工业部门: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5)发展方向:今后将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
长江流域地区
上
游
下游 宜昌
武汉 湖口
重庆
中游
大渡 河
武汉
重庆 宜宾
潘阳湖 洞庭湖
攀枝花
自然环境概况:气候特征
自然环境概况:气候特征 气候 思索:(1)长江流域内旳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2)气候特征对河流有何影响?
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年降水量从 东南向西北递减
影响:流量大、较稳定、无结冰期;易造成洪灾
过分砍伐林木,陡坡开荒, 地表覆被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1.降低流域涵养水源,调整径流,削峰补枯旳能力 2.大量旳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降低河道旳泄洪 能力
3.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旳湖泊萎缩,调蓄洪峰旳能 力减弱
“黄金腰带”?
沿江地带旳工业
钢铁工业走廊:宝山、 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汽车工业走廊:上海、 南京、武汉、重庆
电力、冶金 工业基地
综合性 工业基地
钢铁、煤炭 工业基地
重庆市
西 部 地 域
长江沿江地带
武汉市
南京市
上海市 沿 江 经 济 地 带
西部地域能够借助江海 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 业向中西部推动旳通道
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全流域 中上游 上游 中上游 全流域
试说出这几种资源旳分布?
旅游业
长江流域版图广大,历史悠久,景观 纷呈,旅游资源富甲全国。岳阳、昆明、 贵阳、成都、重庆、南京、扬州、镇江、 苏州、宜昌、武汉、上海、杭州、合肥、 南昌、长沙、无锡、丽江等历史文化名城, 以及风景名胜峨眉山、九寨沟、三峡、张 家界、武当山、九华山、黄山、庐山、太 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等都是全国著 名旳游览胜地。
长江中下游流经什么气候区
长江中下游流经什么气候区上游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中游和下游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但季风性特征明显;从地域来看,降水总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可达2000毫米,而长江流域为1000毫米;从时间来看,春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0-45%,夏季为30-50%,秋季为15-20%,冬季仅有10-15%。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5-22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摄氏度之间,温暖指数为135摄氏度每月至240摄氏度每月之间;从0摄氏度以上积温来看,长江至亚热带北界为5500-6000摄氏度,长江至南岭为6000-7000摄氏度,南岭至亚热带南缘则达到7000-8000摄氏度;从无霜期来看,江淮流域初霜期在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初,终霜期在翌年3月中下旬结束,达230-240天以上,而四川盆地则达300天以上,云贵高原受高度影响为260-270天,两广地区则为300天以上。
长江中下游图片长江中下游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亦称之为副热带季风气候,是一种受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季节变化都很显著的中纬度季风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
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摄氏度,最冷月气温在0-15摄氏度之间。
年降水量多在800-1600毫米,夏半年降水通常占全年的70%。
需要注意的是亚热带湿润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但其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未形成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亚热带大陆东岸,纬度25°-35°间,如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的地区,地学界亦有学者认为大巴山区比秦岭山区更适合作为中国亚热带北界。
日本、朝鲜半岛南部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但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其海洋性的特征相对明显。
地理长江知识点高考
地理长江知识点高考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是中国的母亲江河。
长江流经十个省市,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和文化发源地。
在高考中,长江是一个重要的地理考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长江的地理知识点。
一、长江的地理位置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十个省市,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流域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
二、长江的特征1. 长江流域地势起伏,形成了大量的湖泊和峡谷。
代表性的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等,而三峡、瞿塘峡等则是著名的峡谷景观。
2. 长江上游为高原河段,中游为丘陵河段,下游为平原河段。
这种地理特征导致了长江在不同河段的水流速度和河岸形态上的差异。
3. 长江流域气候多样,包括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四川盆地的亚热带湿润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这种气候差异也影响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4. 长江是中国的重要航运干线,上游的长江三峡大坝以及中下游的航道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水陆交通和经济发展。
三、长江的重要支流长江的重要支流有黄河、嘉陵江、乌江、湘江、抚河等。
这些支流扩大了长江的水量和流域覆盖面积,对于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长江的利用价值长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和工业发展基地。
长江流域富集的水资源也为水稻种植、渔业养殖等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另外,长江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拥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
著名的景点包括三峡、洞庭湖、峨眉山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长江还对于中国的能源发展至关重要。
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水电站建设,充分利用了长江的水能资源,为中国的能源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综上所述,长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知识点,涉及到地势、气候、流域、支流、利用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考中,关于长江的考题可能涉及这些方面的知识点,请考生加强对长江的地理了解,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关于长江的资料简介
关于长江的资料简介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长江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长江简介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比黄河(5464㎞)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逊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
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
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
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长江历史变迁古长江的形成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的绝大部被海水所淹没。
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据,当时西藏、青海部分、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
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悔向东突出的一片广阔的海湾,海湾一直延伸到今日长江三峡的中部。
长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没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华北、西北亚欧古陆的东部,地势较高。
发生于距今1-8亿年前三叠纪末期的印支造山运动,那时开始出现了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秦岭突起,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为陆地,云贵高原开始呈现。
在横断山脉、秦岭和云贵高原之间,形成断陷盆地和槽状凹地。
同时,云梦泽、西昌湖、滇湖等相互串联,从东向西,经云南西部的南涧海峡,流入地中海,与今长江的流向相反。
【地理知识点】长江水量大的原因
【地理知识点】长江水量大的原因
长江所经地域多为中国南部的湿润地区,雨量充沛。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水量也是
世界第三。
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
古长江形成于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的绝大部被海水所淹没。
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据,当时西藏、青海部分、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
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片广阔的海湾,海湾一直延
伸到今日长江三峡的中部。
长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没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华北、西
北亚欧古陆的东部,地势较高。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
的36%,为黄河的20倍。
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
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带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
比河,流域面积虽然都超过长江,水量却远比长江少,前者约为长江的70%,后者约为长
江的60%。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长江最全知识点
长江最全知识点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变化大,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也经常发生洪、涝、旱、冰雹等自然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16~18℃,夏季最高气温达4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4℃左右。
四川盆地气候较温和,冬季气温比中下游增加约5℃。
昆明周围地区则是四季如春。
长江的特点1、长江的特点长江流域位于东经90°33′~122°25′,北纬24°30′~35°45′之间。
由江源至河口,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巨大阶梯。
第一阶梯由青海南部和四川西部高原和横断山区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
第二阶梯为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
第三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在500m以下。
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
江源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许多山峰海拔达6000m以上,终年积雪。
长江流经的地形区长江自上游向下游流经的地形区依次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的支流赣江、湘江等还流经东南丘陵。
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长江流经的地形区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流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流域,长3464千米。
宜宾至宜昌河段均称川江,长1040千米。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千米,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
湖口至长江入海口为下游,长938千米,流域面积12万平方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域特征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读长江地带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重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北纬30度
③简单评价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长江两岸沿江地带中低纬度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界线(宜昌、湖口)
(1)长江沿江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
(2)气候适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
(3)河湖众多,河网密布,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被称为“黄金水道”。
(4)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大,煤、铁、铜等矿产丰富,有利于工业发展。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名称特点有利条件
主要地形区
气候类型
河、湖
自然资源
长江沿江地带西起四川攀枝花,东至上海,东西绵延3000多KM,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二岸100—200KM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对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①.长江沿江地带纽带的意义;②.经济通道;③.交通通道。
1. 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1)“H”形的经济格局
(2)意义:
①联系了长江上游与下游的省内经济区域
②沟通了东西两大经济区
③四条经济通道——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
④交通通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
以长江干流为横轴,东连沿海经济地带,西接广大内陆地区所构成的“H”形经济格局;不仅联系了长江上游与下游的省内经济区域,更重要的是沟通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两大经济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第一,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第四,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形成了自东向西的
──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
2.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1)辐射的基础和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
(2)辐射的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
(3)辐射的方向──由本地带向南北辐射
(4)辐射的意义──利用本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