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感觉器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视杆细胞没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故光刺激在外 段膜上引起的感受器电位只能以电紧张的形式扩布 到细胞的终足部分,影响终足处的递质释放。
(2)cGMP是光电换能的信使
光电换能过程如下:在暗处,外段膜的cGMP门控Na+ 通道保持开放构型;在光照条件下,光量子为膜盘 膜上的视色素吸收,遂激活与其偶联的G蛋白,后 者进一步激活磷酸二酯酶(PDE),PDE使cGMP裂 解为非活性产物GMP,结果降低了cGMP的水平, 导致钠通道关闭,光感受器超极化。
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一)外耳 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
1.耳廓 2. 外耳道
软骨部 外1/3 骨部 内2/3
全程呈“S”状弯曲、皮肤薄、 缺少皮下组织
•耵聍腺——分泌耵聍
3. 鼓膜tympanic membrane: 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 小的失真度
44
(二)中耳
•1.鼓室:鼓膜肌、蹬骨肌 听骨链(chain of three smoll bones): 3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蹬骨)
2. 视野
单眼固定注视正前 方一点时所能看到 的外界范围视野的 大小:白色>黄蓝 色>红色>绿色 颞侧和下侧视野> 鼻侧和上侧视野
3. 暗适应和明适应 (dark and light adaptation)
暗适应:人从亮处突然进入暗室,最初几乎 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定时间后,逐渐恢 复了暗处的视力。 明适应:指人从暗处来到强光下,最初感到 强光耀眼,不能视物,稍待片刻,才能恢复 视力。
–色盲:缺乏某种或某些视锥C –色弱:某种或某些视锥C光反应较弱
3.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1)感受器电位
• 光感受器细胞的静息电位:-30~ -40 mV 机制:静息时,对Na+有较大通透性(外段), (暗电流)还有其他离子(如Ca2+)参与。
• 光照时,脊椎动物视细胞产生持久的缓慢的超极化 电位-80mV 机制:视细胞膜对Na+通透性下降。
声波的振幅决定声音的强度---音强 听阈(threshold of audibility)和最大可听阈。 声音的大小表示---声压和声强,单位是分贝 (dB)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人耳能感受的声波频率是16~20000Hz之间
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所决定。
(二)声波的传导function of sound transmitted for ears
虹膜 瞳孔
视网膜
锯齿缘
睫状小带
睫状环 睫状突
视网膜的结构 (structure of retina)---眼的感光系统
(1)色素细胞层 (pigment cell) (2)神经细胞层:高度有序分层排列,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感光细胞层:光感受器 (photoreceptors)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耳的适宜刺激:一定频率范围的声波。 频率: 20 (16) — 20000 Hz 耳分为外耳、中耳
和内耳三部分。
一、耳的形态结构
耳廓 外耳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耳 中耳 咽鼓管
乳突小房 骨迷路 内耳 膜迷路
前庭蜗器 Vestibulocochlear Organ
包括:听感受器——感受声音 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变动和运动速度等
二、耳的听觉功能
(一)声音刺激、听力和听阈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声波的传导) (三)内耳的功能---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四)听觉信息的传入通路
(一)声音刺激、听力和听阈
声波(sound wave)是由发声体的机械振动引起
空气、液体或固体的质点发生相应的振动而产生
的,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4. 后作用和融合现象 后作用:当注视一个光源或较亮的物体时,如果闭
眼或撤去光源后,可残留一短暂的光感现象。
闪光融合频率: 能引起连续光感的最低闪光频率
称为闪光融合频率或临界融合频率。
5. 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优点:弥补盲点的存在,扩大视野,产生立体视觉。
第二节 位听器官auditory organs ---耳
•2. 咽鼓管(eustachian tube):
•3. 乳突小房
(三)内耳
• 1.骨迷路:前庭器官( 前庭和骨半规管)和耳 蜗
• 2.膜迷路:椭圆囊、 球囊、膜半规管和蜗 管
耳蜗的结构
螺旋器—听觉感受器
支持细胞:内、外柱细 胞和指细胞
毛细胞:内、外毛细胞 顶部与内淋巴接触, 周围和底部则与外淋 巴相接触, 底部有丰富的听神经 末梢。
睫状 神经 节
脊髓前 角运动 神经元
动眼 神经 副核
顶盖 前区
顶盖脊 上
髓束

视 交 叉
视束
五、有关视觉的几个问题
1、视力(视敏度) 概念:眼分辨细小结构的能力。
衡量标准:以人能看清最小视网膜像为标准
视力表制定: 人眼在5米处看清: 第10行E字时,视角为1’,视力为1.0 (眼的正常视力的判断标准) 第1行E字,视力为0.1。
1. 晶状体的调节 (accommodation of lens)
通过晶状体曲度变化进行调节。 神经反射过程:
视近物时,视网膜上模糊物像 视区皮层 中脑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团 睫状肌的环行肌收缩 睫状小带(悬韧带)松弛 晶体弹性回位 晶状体变凸(前凸明显) 折光力增大,使辐散光 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G蛋白)
激活传递蛋白Gt

(膜效应器酶) 激活磷酸二酯酶

(第二信使) 胞浆、外段膜上cGMP大量分解

Na+通道开放减少,Na+内流减少

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四、视觉的传导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 神经→视交叉→视束→(主要)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视觉中枢---距状沟周围的皮质(枕叶 视区)
视锥细胞:光敏感度低,有色觉, 分辨力高(视敏度高) ,明视觉
2.感光换能—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1)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视紫红质的代谢
•视紫红质(rhodopsin)(视蛋白opsin+视黄醛retinal) •视蛋白:348个AA,7次跨膜α螺旋 •视黄醛:维生素A醛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束中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至上丘和顶盖前区
• 顶盖前区→动眼神经副核→睫状神经节→瞳孔 ຫໍສະໝຸດ Baidu约肌和睫状肌,完成瞳孔对光反射
• 上丘发出顶盖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主要支配颈部肌肉,完成视反射(探究反射)
视杆C 视锥C
视觉传导路
双极C
节C
视神经
枕叶视区
视辐射
外侧膝状体
瞳孔括 约肌、 睫状肌
颈部 肌肉
(3)视网膜对图象信息的初步处理
• 光刺激视感受器细胞 产生超极化电位 双极细胞去极化或超 极化神经节细胞产 生动作电位频率增加 或减少中枢
只有神经节细胞能 产生动作电位
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光量子 ↓ (受体) 视紫红质(11-顺视黄醛 + 视蛋白)
↓↓ 全反型视黄醛 分子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
2.瞳孔的调节 (accommodation of pupils)
•当视近物时,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这一 反射称为瞳孔调节反射或瞳孔近反射。
•意义: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以保护视网膜和减少 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上形 成的物像更加清晰。
3. 眼球会聚 (convergence of eye balls)
• 近点 (near point) 通常把眼作充分调节所能看清眼 前物体的最近之点
(二)眼的调节 (accommodation of eye)
•6米以外:近似于平行光,无需调节 •6米以内:调节后,光线经折射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1. 晶状体的调节 (accommodation of lens) 2. 瞳孔的调节 (accommodation of pupils) 3. 眼球会聚 (convergence of eye balls)
• 散光 (astigmatism)由于角膜不呈正球面,使进入眼内的光 线不能全部聚焦在视网膜上,引起物像变形 和视物不清。
(四)眼的感光换能作用
1.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视锥细胞 (cone cell) 视杆细胞 (rod cell)
感光细胞的功能(视觉二元学说)
视杆细胞:光敏感度高,无色觉, 分辨力差(视敏度差) ,暗视觉
眼球壁
中膜(血管膜) 睫状体 脉络膜
眼球
内膜(视网膜) 视部 盲部 虹膜部
房水
睫状体部
眼球内容物 晶状体
玻璃体
(一)眼球壁
• 眼的结构与折 光装置
外膜 角膜 (纤维膜) 巩膜
眼 球
虹膜 中膜 睫状体
壁 (血管膜) 脉络膜
内膜 视网膜
巩膜静脉窦 睫状肌
虹膜角膜角
前房
瞳孔开大肌 瞳孔括约肌
后房
睫状环 睫状突 睫状小带
第五章 感觉器官 Sense organ
• 第一节、视觉器官 • 第二节、位听器官
❖ 感受器:
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体 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 感受器官:
感受器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
❖ 特殊感受器官:
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
第一节 视觉器官
一、眼球的形态结构
角膜
外膜(纤维膜) 巩膜
虹膜
外段、内段、突触末梢(终足)
(二)眼球的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 玻璃体。
二、 眼副器
1. 眼睑
•皮肤 •皮下组织 •眼轮匝肌 •睑板 •睑结膜
2. 结膜
•睑结膜 •球结膜
移行于角膜上皮 •结膜囊
11
3. 泪器
泪腺分泌泪液
结膜囊
上、下泪点 上、下泪小管
简约眼 (reduced eye) • Listing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的一种简单的等效光
学模型。基本参数如下: 眼球前后径=20mm;折光指 数=1.33;节点在角膜前表面后方5mm;节点至视网膜 的距离为15mm。平行光线正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 远点 (far point) 通常把眼处于静息状态下,能形成 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之点
泪囊 鼻泪管 下鼻道
12
4. 眼球外肌:
上直肌 — 瞳孔向上内 下直肌 — 瞳孔向下内 内直肌 — 瞳孔向内 外直肌 — 瞳孔向外
上斜肌 —— 瞳孔向下外 下斜肌 —— 瞳孔向上外 上睑提肌 — 提上眼睑
13
三、眼的折光成像及其调节
(一) 眼的折光系统与简约眼 • 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
晶状体、玻璃体。
联系作用的 双极细胞层: (bipolar cell) 神经节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 (ganglion cell) 无长突细胞 (amacrine cell) 水平细胞 (horizontal cell)
光感受器的分布 盲点:视神经乳头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 (cone cell) 视杆细胞 (rod cell)
壶腹嵴的毛细胞基部与前 庭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形 成突触。
(2)前庭 (vestibule)
• 椭圆囊(utricle)和球囊(saccule) 囊斑(macula) 、耳石(otolith)
位觉感受器,由 结缔组织、上皮 和位觉砂膜(耳 石膜)组成。
前庭神经节的树 突与毛细胞基部 形成突触。
声波由耳廓收集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卵圆窗
气传导和骨传导
耳廓(pinna):集音;判断声源方位 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canal):具有收集声波、
判断声源方位和共鸣腔作用
(2)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视锥系统的换能和 颜色视觉
一般分三种感光色素(红、绿、蓝) 视蛋白(与视杆细胞不同)+视黄醛。
• 三原色学说 (tri-color theory or trichromatic theory) 假定视网膜上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不同的
感光色素,分别对红、绿、蓝的光线特别敏感。当它 们同等受到刺激时,即形成白色;其中一种单独受到 刺激时,导致相应的色觉;三种细胞受到不同比例光 的刺激时,则引起不同的色觉。
当双眼凝视一个向眼前移近的物体时,发生 双眼同时向鼻侧会聚现象(视轴会合),称为眼 球会聚。 作用:产生单一视觉,避免复视。
(三)眼的折光异常
• 近视 (myopia) 眼球前后径过长,看远处物体时平行光线聚 焦在视网膜前面而产生视物模糊。
• 远视 (hypermetropia) 眼球前后径过短,远物的平行光线 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引起视觉模糊。
前庭器官的结构
前庭器官:前庭和半规管 作用:检测人体自身运动 状态和头在空间的位置, 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1)半规管semicircular • 前、后、外半规管
壶腹(ampulla)、壶腹嵴(ampullary crista)
壶腹嵴
位觉感受器,毛细胞顶端 的纤毛束较长,包埋于高 帽状的胶质性终帽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