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
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第五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铁人”王进喜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十年(1956年—1966年)1956年9月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良好开端。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十年: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渴望繁荣富强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意气风发地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众多先进代表。
他们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
3、石油大会战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继发现大庆油田之后,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东北大地展开。
石油会战的成功,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调,中国石油终于能够基本自给。
4、王进喜的主要事迹王进喜是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的优秀代表,是新中国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
5、王进喜主要事迹的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石油工人。
6、王进喜的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两弹元勋”邓稼先1、我国为什么研制原子弹和氢弹?1959年6月,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打破国际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在苏联政府中止合作协议的情况下,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制造原子弹。
2、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两弹成功爆炸的意两弹成功的爆炸,表明我国已具备核防御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4、邓稼先的主要事迹作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邓稼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兢兢业业,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一、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矛盾激化和秦国一统天下
3.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4.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5. 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纷争
6. 隋唐时期的政治设立和科技发展
7. 宋朝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繁荣
8. 元朝与明、清王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9.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二、近现代史
1. 甲午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抗日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
6.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8. 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9.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整理
一、战国时期
1、战国时期的时间: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中国历史上有六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
3、战国时期的重要文学:《论语》、《墨子》、《孟子》等。
4、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
子等。
二、秦朝建立
1、秦朝的开国皇帝:嬴政。
2、秦朝的政治改革:采取统一政策,实行一统天下,统一诸侯,兴
修郡县,注重修筑陆地和水利工程,建立了汉制、秤称、钱称,建立了历法、度量衡制度等。
3、秦朝的统一造诣:设置九郡十六地,设立国家机构,设置国家机关,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统一流通货币,统一文字,统一衡度,统一法律,统一称谓,统一礼制等。
三、汉代
1、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2、汉朝的政治改革:恢复百家争鸣,实行分封制,统一货币,改革
户口制度,实行把握地方的制度,统一流通货币,统一文字,统一衡度,
统一法律,统一称谓,统一礼制等。
3、汉朝的文化贡献:演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历史
著作,李斯的《孝经》、佚名的《仪礼》等儒家思想作品,班固的《汉书》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古代史1.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划分及其特点1.2 诸夏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组织-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与封建制度1.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与影响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2.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士农工商各阶层的变动及社会影响2.2 汉朝的兴起与黄老思想的传播- 汉高祖刘邦的功绩与社会政策- 黄老思想的兴起与对社会的影响2.3 西汉的王朝衰落与王莽的新政- 汉朝王朝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王莽的新政与其失败原因第三章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3.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政权更迭- 的传入与对社会的影响3.2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社会变迁- 辽、西域通商使文化艺术交流日渐频繁- 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农民起义的影响3.3 中国古代的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 北方和南方的民族与文化特点- 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冲突第四章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4.1 隋朝的统一与改革- 隋文帝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 隋朝的社会政策与对外关系4.2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对外交往4.3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安史之乱的原因与影响- 唐朝的政治矛盾与社会动荡第五章中国古代的宋元明清时期5.1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的推行-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往5.2 元朝的统治与社会变迁- 元朝的政权建立与对中国的统治-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与冲突5.3 明清两代的政治变革与思想文化-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 儒学、科学与文化艺术的繁荣第六章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对外交往6.1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6.2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海外探险-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 明代郑和下西洋与中国对外政策以上为本文档的提纲,用于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参考。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成立1949.10.1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①通过“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1、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2)时间:1950.10mdash;mdash;1953.7(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4)意义: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3、土地改革(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mdash;mdash;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意义(祥见课本13页)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②巩固人民政权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成功的探索1、“一五计划”(1953mdash;mdash;1957)(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本文为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以便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提纲内容主要以人教版为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二章中国古代国家的统一与繁荣•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帝国与民族大融合•第四章近代世界的生产变革与工业革命•第五章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第一章中古时期的世界1.1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基督教的产生罗马帝国的兴衰可分为三个阶段:共和时期、尼禄时期和帝国扩张时期。
而基督教的产生则依托于罗马帝国自身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并迎合了人们内心的需求。
1.2 玄奘西游记玄奘西游记是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国出发,穿越珍珠鸟国、毘尼奥国、龙泉寺、那烂陀寺、罗浮山等几十个孤岛国家,到达印度迦毗罗卫国求取佛经的故事。
1.3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始于先知穆罕默德,而伊斯兰教的创立则与穆罕默德密切相关。
伊斯兰教融合了阿拉伯帝国的宗教、文化和政治体系,成为一个具有宽广影响力的整体。
第二章中国古代国家的统一与繁荣2.1 秦朝的统一与变革秦朝的统一得益于苟裕的立志之人,乘势而上地征服了其他六国。
秦始皇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法规,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多政治力量在长期的斗争中崛起,这其中包括北方的匈奴、鲜卑、氐和南方的百越、南蛮等。
2.3 唐朝的繁荣与走向衰亡唐朝的繁荣得益于唐太宗的卓越管理能力和睿智决策,使之达到了顶峰。
但自安禄山之乱爆发以来,唐朝国力逐渐衰退,经济状况出现了恶化,加之士族之间日益激烈的斗争,使得唐朝逐渐走向衰亡。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帝国与民族大融合3.1 元朝的兴衰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元朝的兴盛得益于蒙古族的统治,其文化和社会制度融合了多方面的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来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来了!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
地点:北平
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洽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会议选举了中央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4.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5.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6.粟用公元纪年;
7.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政洽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意义
1.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二、开国大典
时间:1949.101
朱德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意义
国内: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像资本主义的统治;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世界: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西藏和平
解放
1949年开国大典时期,西藏宗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主席希望解放西藏。
时间:1951
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结果: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含古代文明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
(含古代文明大全)
1. 古代文明
- 亚洲文明:中国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腊古代文明、罗马古代文明等。
- 非洲文明:埃及古代文明、卡达巴文明等。
- 欧洲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 美洲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等。
2. 中国古代文明
-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燕赵之战、楚汉之争、汉朝的辉煌时期等。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代、西晋、东晋、南北朝的兴衰变迁。
- 隋唐时期:隋唐帝国的统一、唐朝的辉煌时期等。
-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的政治文化、元朝的统一、明朝的规模扩张和文化繁荣、清朝的国内政治和对外关系等。
3. 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 社会结构:君主制、奴隶制、封建制等社会制度。
- 文化特点:宗教、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社会风俗等方面的
特点和成就。
4.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 文化交流:思想、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5.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启示
-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古代文明的遗产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 对我们的启示:古代文明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智慧等对我
们的研究和借鉴。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含古代文明大全)的简要内容。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或相关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1. 鸦片战争(1840 - 1842年)- 原因。
-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
-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 - 1864年)- 兴起: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发展: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纲领。
- 内容: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按照“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是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 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如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等。
- 评价:这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1. 洋务运动(19世纪60 - 90年代)-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 内容。
- 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挂图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挂图近年来,挂图式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其中历史知识点挂图更是备受欢迎。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我整理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挂图,以供大家参考。
一、中世纪欧洲1. 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2. 拜占庭与阿拉伯帝国3. 封建制度的形成4. 欧洲上升期的文化二、中国古代文化1. 秦汉之际的政治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3. 唐宋时期的文化艺术4. 中国的科技文化三、中世纪欧洲经济发展1. 远征与殖民2. 商业繁荣时期的文化3. 意大利文艺复兴4. 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四、中国古代社会制度1. 封建社会的政治2. 社会经济状况3. 中国文化的其他社会状况4. 中国的科技文化五、中世纪欧洲宗教1. 宗教的兴起2. 修士与修女的日常生活3. 汉语全称: 中级概率与统计4. 宗教战争与反宗教运动六、中国的人际关系1. 贵族与政治2. 社会经济状况3. 人际关系中的父母子女4. 周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七、中世纪欧洲旅行家和探险家1. 强扭的瓜不甜2. 商业繁荣时期的文化3. 意大利文艺复兴4. 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八、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1. 秦汉之际的政治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3. 唐宋时期的文化艺术4. 中国的科技文化以上为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挂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能够对照挂图,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当然,挂图并不是唯一的学习工具,还需要课堂讲解和自己的努力,只有在多方面努力下,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标: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北平)①制定了《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了首都(北平→北京)、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⑴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⑵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祖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
第2课最可爱的人课标: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⒈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入侵朝鲜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了解)。
⒉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目的),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英雄人物: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用生命掩护部队完成收复高地的黄继光;为了不暴露目标,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他们发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版范文三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版范文三篇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版朝代与历史事件1.三国:(1)建安时期: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2)三国时期:魏国曹丕称帝,开创晋朝;蜀国刘备称帝,推行政治制度新法;吴国孙权称帝,兴修巨型水利工程葭草渡。
2.南北朝:(1)南朝:刘宋时期,作者刘向、文学泰斗谢灵运、诗人谢安等人诞生;南朝陈朝时期,僧人法显东传佛教,南朝菩提寺、长福寺和东方太一碑等建筑、文物流传至今,古代婚礼习俗新娘头上插鸟羽,取自陈慧聪的赞歌。
(2)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刻画丰富多彩,代表文学作品《世说新语》传世至今。
3.唐朝:西域和海外文化交流兴起;唐朝文化为世界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唐玄宗时期开启了盛世,如开元盛世、花果山之变、安禄山之乱等历史事件都是唐朝著名的历史场景。
4.五代十国:五代时期:李克用领导抗御契丹女真,开创宋朝。
五代文化成果:创作了五言绝句等多种文学风格,下关中草野龟蒙图,上海博物馆所藏越王勾践剑,传承至今。
历史人物与思想1.孟轲:被誉为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代表性思想家之一,孟子学派于在战国时代兴起,其思想体现了中庸之道、仁义道德、言辞斯教等多重特点。
2.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主张“文章可娱志,亦可养正”,提倡文章独成一体,以辨正治世。
3.司马迁:《史记》的撰写者,尤善史料的搜集整理,成为中国历史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史学著作之一。
4.杜甫:唐朝著名诗人之一,尤以抒情诗擅长,创作了很多表达社会、民生疾苦、为民立言的佳作。
5.儒家学派: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的文化名人如孟子、韩愈、朱熹、苏洵等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6.道家学派:道教较早成立,主要强调“道”是宇宙的本源,强调自然、自由等观念。
7.佛家学派:佛教兴起于唐朝时期,其学说强调“无为而治”。
古代科技1.造纸术:在东汉时期成为官方制度,后传入世界各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主要考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主要考点知识归纳兴十四镇中学张德玉考点一:1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方式:采取和平方式;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近几年来,鼓吹西藏独立的反动势力有所抬头,对此,你有何看法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鼓吹西藏独立的反动势力是不得人心的.我们应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3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上甘岭战役;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志愿军战士体现的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时间、法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考点二: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基本任务:1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成就: 1“一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2“三厂”: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3“五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建成.4建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5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义地位: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考点三: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时间、地点:1978年、北京.3、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②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5、开放与封闭是两种治国形式,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富强.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为我所用,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强.考点四: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经济特区:四个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使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邓小平理论: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又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③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又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⑤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提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⑦1997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考点五:(1)香港和澳的门的回归香港回归时间:1984年底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时间: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邓小平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考点六:大陆与台湾的交往史实1、邓小平在“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3、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4、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就“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5、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对台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6、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7、1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2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3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4台湾回归宣传语: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考点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提出时间: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作用如何对此,你有什么感受6、在新时代仍要坚持和平共处原则,50年的实践证明,五项原则的应用日益扩大,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新时代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时间:1955年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3、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4、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问题.5、“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考点八:(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时间:2001年10月21日地点:上海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内容:①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②通过了上海共识.③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4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①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④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20多年的对峙,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⑤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⑥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考点九: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飞行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意义: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因此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863”计划:1986年3月,我国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非常重视并做了批示,此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经过半年的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第八个领域.内容主要历史认识及启示:1、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2、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3、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4、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或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事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5、今天祖国对台湾统一的障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6、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1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2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3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7、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8、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9、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你能得到什么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成就说明:1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善于处理各种国际事务等.认识:实力是外交的基石.1中国要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实施863计划,发展高新技术:4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活动等.重要会议:(1)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2)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3)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会议:中共十三大(4)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我国新时期改革目标的会议:中共十二大(5)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6)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7)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二大(8)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三大(9)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共十四大(10)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11)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12)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共十四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
54门礼炮齐鸣28响。
(54代表当时全国54个民族,28代表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取得胜利。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1概况: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原因:①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②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邱少云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第3课土地改革(1950—1952年)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强烈要求获得土地。
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内容:1950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1.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科举制度的内容和流程•科举制度的意义和影响3.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异域政权与文化交流1. 元朝政权•元朝的建立和统治•元朝政治制度•元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2. 明朝政权•明朝的建立和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3. 明朝与外族文化交流•明朝与欧洲的文化交流•明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明朝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1. 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生产的技术改进•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兴起2. 封建政治的演变•封建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封建政治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政治的危机和衰落3. 封建文化的演变•封建文化的基本特征•封建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文化的危机和衰落四、近代中国的命运与抗争1. 中华民族的抗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时间和事件•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2. 独立自主的奋斗•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基本实践•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争和革命3. 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国共内战的发展和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上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不含世界史)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时间:1950--1952年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筹建新中国)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国徽没有确定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鸣炮28响的含义: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历28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1年10月概况: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文成公主入藏②元朝设宣政院③清朝设驻藏大臣)第2课“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1950、10---1953、7)★★★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掌握其事迹)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
54门礼炮齐鸣28响。
(54代表当时全国54个民族,28代表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取得胜利。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1概况: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原因:①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②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邱少云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第3课土地改革(1950—1952年)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强烈要求获得土地。
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内容:1950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计划的成就①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交通运输业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影响: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一)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背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 主要方式:进行公私合营。
方法(手段):赎买。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主要内容:(1)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见书P27);(2)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意义: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1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2 影响: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
(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1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2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内乱。
3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时间:1978年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1内容: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9课改革开放(一)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的重要政策)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前提: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作用: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二)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2)现在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对外开放区从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发展,从而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又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中共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邓小平南巡讲话(1)主要精神: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2)影响: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共十四大(1992年)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1课民族团结(一)民族关系: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二)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政策: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正式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状况:建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3、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地区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提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最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最早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英国占领)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占领)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①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九二共识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由此,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意义: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认识: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