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课程
《电路基础》课程标准
《电路基础》课程标准电路基础课程标准简介该文档旨在为《电路基础》课程制定一套标准,以指导课程教学和研究。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 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熟悉常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能够利用电路工具进行电路模拟和实验;- 培养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内容1. 电路基本概念- 电荷与电流- 电压与电势差- 电阻与电阻率-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欧姆定律)2. 电路元件与电路图- 电源- 电阻器- 电- 电感器- 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3. 串联和并联电路分析- 串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混合电路的分析方法4. 电路定理与方法- 克尔霍夫定律- 戴维南定理- 诺顿定理- 瞬态分析方法5. 交流电路基础-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交流电源与交流负载的匹配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体系。
-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展示电路基本规律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计算仿真: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法- 课堂测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 设计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电路设计项目,评估其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教材- 《电路分析基础》(作者:张三)- 《电路理论与实验》(作者:李四)以上是《电路基础》课程的标准内容。
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路原理,掌握基本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电路基础第1章西北工业大学
解:
节点A的 节点 的KCL
−I1 + 5 + (−5) = 0 I1 = 0A
节点B的 节点B的KCL
A
−5 + I2 +1 = 0 I2 = 4A
回路Ⅰ 回路Ⅰ的KVL
3− 6 + u2 = 0
回路Ⅱ 回路Ⅱ的KVL
u2 = 3 V u1 = −31 V
18
u1 + 5 + u2 + 23 = 0
25
无源二端元件) 三、电容元件 (无源二端元件)
1、定义: 、定义 i + C u -
电荷与电压关系可用q-u平面上过坐标原点的曲线来描 电荷与电压关系可用 平面上过坐标原点的曲线来描 平面上 述的二端元件。如为直线则为线性电容元件。 述的二端元件。如为直线则为线性电容元件。 q /C q /C
i +
R u -
3)具有双向性: 伏安特性对原点 )具有双向性 对称 4)耗能元件:p=ui=Ri2=u2/R>0 )耗能元件: 5)无记忆元件:u(t)=Ri(t) )无记忆元件:
23
R单位:Ω (欧姆 单位: 欧姆 欧姆) 单位
无源二端元件) 二、电感元件 (无源二端元件)
1、定义: 、定义 i + L u -
1、定义: 、定义 i + u -
伏安关系可用u-i平面过坐标原点的曲线来描述的二端元件 伏安关系可用 平面过坐标原点的曲线来描述的二端元件
u/V i /A
u/V i/A
0
0
电阻元件作用: 电阻元件作用:电能转换为热能
20
2、分类: 、分类
线性电阻:伏安关系为 平面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平面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线性电阻:伏安关系为u-i平面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电路基础分析、模电、数电)
uab
dA dq
uab Va Vb
单位: V(伏特)、kV(千伏)、mV(毫伏)
实际方向:由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
电压的方向可用箭头表示,
R
也可用字母顺序表示 uab
u
也可用+,- 号表示。
a
b
+u -
二、电动势
定义: 电源力把单位正电荷从 “-” 极板经 电源内部移到 “+” 极板所做的。
e
dA dq
i dq C du (电容元件的VCR) dt dt
u 1
t
i dt u(0)
1
t
i dt
C0
C0
u(0) — t = 0 时电压u的值,若u(0) = 0
三、 电容元件储存的能量
电容 C 在任一瞬间吸收的功率:(关联参考方向)
p u i u C du dt
电容 C 在 dt 时间内吸收的能量:
单位: V(伏特)、kV(千伏)、mV(毫伏) 实际方向:由低电位端指向高电位端
电动势的方向用+,- 号表示,
也可用箭头表示。
+
E
–
U=E
I
+ UR -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解题前在电路图上标示的电压、电流方向称为
参考方向。
I
对一个元件,电流 a
参考方向和电压参考方 向可以相互独立地任意 U
R
确定,但为了方便起见, 常常将其取为一致,称
1.2.3 电位
定义: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到参考点所做 的功。
(电路中电位参考点:接地点,Vo= 0) 单位: V(伏特)、kV(千伏)、mV(毫伏)
例 : 如图(a)所示,E1=12V,E2=3V,R1= R2= R3=3Ω, I1=3A,I2=2A,I3=1A,以a点和b点为参考点,分别求Va, Vb,Vc,Vd及Uab,Uad和Uca。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掌握电路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能够正确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电压并联定律等进行电路分析;2.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和电流、电压的分配规律;3.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和到电路中的应用,能够计算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等效电路参数;4.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特性,掌握正弦波的表示方法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5.能够利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进行电路的转换和简化,掌握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大纲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电路的概念和分类1.2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1.3电流分流定律、电压并联定律1.4数值计算与电路符号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2.2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规律2.3并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2.4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3.电阻、电容和电感3.1电阻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2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3.3电容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4电容与电路中的应用3.5电感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6电感与电路中的应用4.交流电路分析4.1正弦波的表示方法4.2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关系4.3交流电路的电抗和功率因数4.4交流电路中的相量和复数表示法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5.1戴维南定理的概念和思想5.2戴维南定理的应用:转换电路和简化电路5.3诺顿定理的概念和思想5.4诺顿定理的应用:转换电路和简化电路6.实际电路分析案例6.1直流电路的分析案例6.2交流电路的分析案例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计算方法;2.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展示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实际应用;4.互动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和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基础》课程定位
《电路基础》课程定位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主要从事电子设备及电子仪器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及管理,家用电器维修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电路基础》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有的电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工作打下基础,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具有分析电路的一般能力。
通过实验和实习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地位《电路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应用性人才能力的培养;突出主线,突出重点;把立足点放到工程技术应用性上;做到既为学生后续课程服务,又能直接服务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标准制订过程中,邀请相关企业专家参与,紧紧围绕职业技能的培养,将教学基本内容按照单元进行项目化。
根据课程内容的广泛性与复杂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其归类合并。
内容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创造必要的基本条件,使学生在较短时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适应高校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电路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又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入门课程,因此实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在设计实践课时,按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原则进行实践教学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内容安排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单元到系统,通过基本技能培养——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循序渐进的培养路线,逐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电路基础培训》课件
根据总体方案,进行电路的详细 设计,包括绘制电路图、选择合 适的元器件参数等。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电路的总体 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 电路结构。
仿真测试
利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测试和 验证,确保电路性能符合要求。
电路设计中的优化方法
元件优化
选择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元器件,降低故障 率。
戴维南定理
用于简化复杂电路的分析,将复杂电 路等效为简单电路。任何一个线性有 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 源和电阻串联的电路模型。
交流电路分析
交流电特性
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具有周期性。交流电的特性包括频率、幅值 和相位。
交流电路分析方法
采用相量法等工具对交流电路进行分析,研究电压、电流、阻抗等参数。交流 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相量法、谐振分析等。
01
通过电路控制,实现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照明系统智能化,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家电设备
02
各种家用电器,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都离不开电路的控
制和驱动。
通讯设备
03
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内部都有复杂的电路系统,保障设备的
正常运行。
电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02
03
自动化生产线
电路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 化生产线中发挥着关键作 用,实现高效、精准的生 产。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总结词
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是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详细描述
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安培(A);电压是指电场中两点之间 的电位差,用符号“U”表示,单位为伏特(V);电阻是指电流在导体中受到的阻碍作用,用符号“R”表示, 单位为欧姆(Ω);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用符号“P”表示,单位为瓦特(W)。
“电路基础”课程学习指南
“电路基础”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性质与要求“电路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电磁学和数学基础知识,以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物理学为基础。
电路理论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是后续的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基础,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他是学生合理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素质方面,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与参考资料1、主教材:«电路基础»(第2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范世贵主编,2001.2、辅助教材:«电路基础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3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王淑敏主编,2004.3、参考教材:(1)《电路》(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邱关源主编。
(2)《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李瀚荪主编。
(3)《电路原理》(上、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守昌主编。
(4)《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周长源主编。
(5)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Fifth Edition)Charles K.Alexander,Matthew N.O. Sadiku,2011.三、课程内容的学习指导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模型是电路分析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它反映实际元件或设备组成电路的物理规律。
因此根据组成电路的元件特性,电路将有不同的分类形式,在分析电路时也将涉及不同的分析变量,同时在组成电路时,所需的各个电器元件或设备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也将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或定律。
本章重点介绍电路分析的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简单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1)正确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分析电路;(2)熟悉电路分析的基本变量和常用元件的伏安特性;(3)正确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熟练掌握KCL,KVL方程列写方法;(4)利用两类约束概念分析简单的基本电路。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课程
一、建设思路“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科学、通信工程、自动化类等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基础。
团队从“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出发,以构建“大电力”能源思政为建设方向,以打造有使命感的电路课程,培养“红色专业人才”为建设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结合课程内容,引入我国科学和工程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荣誉感;回顾著名学者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讲述电路知识与哲学思想、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升学生的哲学和人文素养;介绍我国电力与能源发展动态和方向,激励学生报效祖国,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同时,教师要坚持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通过言传身教,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建设内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作为学生们接触的首批专业基础课,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方面起着“先行军”的重要作用。
团队成员深入研讨,精心设计,以求真正达到寓价值引领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一)在教学大纲中体现思政引领团队成员优化了教学大纲,在原来的教学目标中增加了“在教学流程中渗透个人、专业、家国认同,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表述,明确了教学的思想引领;将原本的“教学内容、重点及基本要求”部分改为“教学内容、重点、思政参考点及基本要求”,深入挖掘每章内容的思政元素。
(二)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思政模式团队成员提出并践行“1+1”双师制课程思政模式,将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注入思政元素,拓展了课程的广度,实现了知识与价值的融合。
(三)在教学内容中反映思政元素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之间有着顶层的相融相通。
自然科学课程中的公式、定理,无一不折射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子。
《电子电路基础》PPT课件
PNP型三极管组成的基本共射 放大电路如图1-17所示。比 较图1-17和图1-16可以看到, 为了使三极管工作处在放大 状态,要求发射结正向偏置、 集电结反向偏置,为此在图117中,在输入回路所加基极 直流电源VBB及输出回路所加 集电极直流电源VCC反向了, 相应的直流电流IB、IC和IE也 都反向了,这也是NPN型和 PNP型三极管符号中发射极指 示方向不同的含义所在。对 于交流信号,这两种电路没 有任何区别
二极管所产生的交流电流与交流电压的关系。在直流工作点Q一定, 在二极管加有交流电压u,产生交流电流i,交流等效电阻rD定义为
du u rD di Q i Q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3.3 二极管的等效电阻
当二极管上的直流电压UD足够大时
在常温情况下,二极r1D 管 d在dui 直Q 流U工1T 作IS 点 eUQuT 的Q 交 UI流QT 等效电阻rD 为
在无外电场和无其它激发作用下,参与扩散运动的多子数 目等于参与漂移运动的少子数目,从而达到动态平衡。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2 PN结及其特性
1.2.2 PN结的导电特性
PN结外加正向电压 时处于导通状态
PN结外加反向电压 时处于截止状态
势垒区
⊝ ⊝ ⊝ ⊝⊕ ⊕ ⊕ ⊕
⊝ ⊝ ⊝ ⊝⊕ ⊕ ⊕ ⊕
⊝ ⊝ ⊝ ⊝⊕ ⊕ ⊕ ⊕
P区
N区
I
V
R
图1-5 PN结加正向电压处于导通状态
பைடு நூலகம்
势垒区
⊝ ⊝ ⊝ ⊝⊕⊕⊕ ⊕
⊝ ⊝ ⊝ ⊝⊕⊕⊕ ⊕ ⊝ ⊝ ⊝ ⊝⊕⊕⊕ ⊕
P区
N区
IS
V
R
图1-6 PN结加反向电压处于截止状态
《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二、适用专业: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三、课时:136课时四、学分:8学分五、设计思路通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岗位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应用”为核心技能之一。
因此,本课程以典型元器件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整合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相关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应用,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仪表,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掌握电子技能实训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路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六、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备的元器件与电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七、教学内容八、教材编写建议1.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2.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材,将本课程知识分解成若干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确定内容。
3.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基本原理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意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4.应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电路基础分析、模电、数电)
学习方法建议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多做习题和实验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
积极查阅课程相关的教材、参考书、学术论文等文献资料,拓宽知 识面,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逻辑代数化简
学习逻辑代数的化简方法,如公式法、卡诺图法等。
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基本门电路
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和特性。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学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逻辑功能分 析和电路性能分析。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如编码器、译码 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等。
滤波电路
分析电容滤波、电感滤波 以及复式滤波电路的工作 原理及性能。
稳压电路
介绍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串联型稳压电路以及集成 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04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逻辑基础
逻辑代数基础
学习逻辑变量、逻辑函数、逻辑运算等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掌握逻辑函数的真值表、逻辑表达式、卡诺图等表示方法。
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基
本的电路设计和实验。
课程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程安排
本课程通常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 讲解电路基础分析、模电和数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教 学则是通过实验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时分配
本课程通常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总学时数为64学时左右 ,其中理论教学占48学时左右,实验教学占16学时左右。具 体的学时分配可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电路基础与电流计算
高中物理的必修一课程中,电路基础与电流计算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涉及电路的基础知识、电路的构成和电流的计算,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电路基础知识1.电路的定义电路是指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的电气工程系统。
按照电器的不同功能,电路可分为电能转换电路、电压互感器电路、电流互感器电路、保护电路等。
2.导线的分类常用的导线分为实心线和绞合线两种。
实心线表面平整光滑,不易折断,但柔软性差。
绞合线由若干股弹性好的薄铜线拧合而成,柔软性比实心线好,但易开裂。
3.电源的种类电源按照电源的种类可以分为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直流电源使用直流发电机、电池等提供电能。
交流电源使用电压变换器将低电压变换成高电压来提供电能。
二、电路的构成1.电器的分类电器是电路中的组成部分,可分为被动元件和主动元件。
被动元件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等。
主动元件包括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等。
2.电路的拓扑结构电路的拓扑结构分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合电路等。
串联电路是指多个被动元件、主动元件或电源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连接。
并联电路是指多个元件、主动元件或电源以相同的两个节点相连起来。
混合电路则是部分串联,部分并联的拓扑结构。
三、电流和电位差的计算1.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I=V/R其中,I为电流,V为电位差,R为电阻。
2.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总和不变。
在一个节点中,所有导线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在一个回路中,所有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3.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率是电路中的另一重要物理量,它描述了单位时间内电路中的电能消耗。
P=VI其中,P为电功率,V为电位差,I为电流。
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电路的效率就越高。
四、电路的应用1.家庭电器家电是一个小型的电路系统,它包括各种家庭电器,如电视、空调、热水器等。
这些电器通过电路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电路系统。
西电《电路基础》2-7(1)
+
+ u − b
外 电 路
+ −
uoc
_
N0
u2
iS =i
b
结论: 结论:
线性单口电路N可用电压源u 与电阻R 线性单口电路N可用电压源uoc与电阻R0的 串联组合来等效。用类似的方法也可证明诺顿 串联组合来等效。 定理,其方程为: 定理,其方程为:
i = isc −G0u
a i isc
(2.1)单口网络中不含受控源 (2.1)单口网络中不含受控源 对于此类不含受控源的独立电源电阻 网络,可直接将N中的独立源置零, 网络,可直接将N中的独立源置零,然后求 从端口看进去的输入电阻R 此即为R 从端口看进去的输入电阻Rin ,此即为R0
a N b
独立源置零
N0
a
Rin=R0
b
独立源置零含义: 独立源置零含义:独立电压源短路 独立电流源开路 此时N 为纯电阻网络, 此时N0为纯电阻网络,可由电阻的混联 等效直接求出R 等效直接求出Rin=R0
N b
uoc
-
N
isc
b
uoc R0 = isc
证明: N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存在,故N可等效为如 证明: 因为N 因为 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存在, 下电路(左图) 下电路(左图):
a R0
+
+ R0
+
ia isc b N
a
+
uoc − b
uoc
_
uoc _
isc uoc
b
-
ab短路后 电路变为上中图: 短路后, 在ab短路后,电路变为上中图:
0.5A
a +
12V
《计算机电路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电路基础》电子教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定位《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组成,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备分析和设计简单计算机电路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路、计算机电路的设计与分析等。
二、教学方法2.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配合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教学。
2.3 学习评价采取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三、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共计48课时,其中理论课32课时,实验课16课时。
3.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周:计算机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逻辑电路;第9-16周:模拟电路、计算机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计算机电路基础》,作者:,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
4.2 实验设备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模拟电路实验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五、教学实践5.1 实验安排实验内容包括: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模拟电路实验等。
5.2 实践要求5.3 实践评价实验成绩将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等进行评价。
六、教学辅助材料6.1 课件提供包含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课件,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6.2 习题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题库,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计算题等,以便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和学习效果的评估。
六、学习指导与辅导7.1 学习指南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学习指南,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以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7.2 辅导安排安排定期辅导时间,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辅导机会,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八、课程考核8.1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取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电路分析基础》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2. 学会使用电路分析工具,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以及电路图、等效电路等方法。
3. 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
4. 培养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能够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三、课程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概念。
2.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和作用,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3. 电路图和等效电路:介绍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和等效电路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等效电路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4. 支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讲解支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根据电路图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5. 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介绍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定理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6. 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讲解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7. 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资源1.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多种形式展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 实验和实践教学:安排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3. 线上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包括课件、视频、案例分析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4. 互动交流:建立课程交流群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3
R3 +
uS3 –
则各支路电流为
i1
ia
R22
uS1
R12
R22
uS2
R12
uS3
i1
i1 i1
i2
ia ib
R21 R22
uS1
R11
R12
R21 Biblioteka R22uS2
R11 R12
uS3
i2 i2 i2
A
–
解 采用倒推法:设 i'=1A。
则
i uS 即 i uS i 51 1 1.5A
i uS
uS 34
返回目录
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 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 电压)的代数和。
如图电路,计算各支路电流
。 用回路法
R1 +
uS1
(R1+R2)ia-R2ib=uS1-uS2
–
-R2ia+(R2+R3)ib=uS2-uS3
R11ia+R12ib=uS11 R21ia+R22ib=uS22
例2 求图示电路中电压US 。 I1 6
+ 10 I1 –
+ 10V
–
+
4
US 4A
–
解 (1) 10V电压源单独作用 (2) 4A电流源单独作用
I1' 6
+ 10 I1' –
I1 6
+ 10 I1–
+
10V –
+
+
4 U1' US'
–
–
+
+
4 U1 US
4A
–
–
US' = -10 I1' +U1'
i1 i1 i1 i1
i2 i2 i2 i2
i3 i3 i3 i3
上述以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叠加的概念,这个方法也 可推广到一般的多电源的电路中去。
同样可以证明:线性电阻电路中任意支路的电压 等于各电源在此支路产生的电压的代数和。
小)同样的比例。
当电路中只有一个激励时,则响应与激励成正比。
例
R1 21A R1 8A R1 3A i i =1A
已知图中
RL=2 R1=1 R2=1 us=51V 求电流 i 。
+–
+ us
–
+
21V R2
–uS=34V
+ 8V – 13A R2
+ 3V – 5A R2
+
2 RL 2V
R22 R12
R22
uS11
R12
uS22
R21 R22
R22
uS1
R12
R22
uS2
R12
uS3
R11 us11
ib
R21 us22
R21
uS1
R11
R21
uS2
R11
uS3
其中
R11
R21
R12 R22
R11R22 R12 R21
3. 功率不能叠加(功率为电压或电流的二次函数)。
4. 叠加时要注意各分量的方向。
5. 含受控源(线性)电路亦可用叠加,但叠加只 适用 于独立源,受控源应始终保留。
齐性原理(homogeneity property)
线性电路中,所有激励(独立源)都增大(或减小)
同样的比例,则电路中响应(电压或电流)也增大(或减
4 4
4 6
1.6A
U1
46 46
4
9.6V
US = -10I1 +U1 = -10 (-1.6)+9.6=25.6V
共同作用: US= US' +US = -6+25.6=19.6V
小结
1.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电压源为零—短路。
2. 一个电源作用,其余电源为零 电流源为零—开路。
电源既可是电压源,也可是电流源 。
6
例1 求图示电路中电压u。 +
+
10V
4 u
4A
–
–
解 (1) 10V电压源单独作用, (2) 4A电流源单独作用,
4A电流源开路
10V电压源短路
6
6
+ 10V
–
+ 4 u
–
+
4 u
4A
–
u =4V
u = -42.4= -9.6V
共同作用 u=u +u = 4+(- 9.6)= - 5.6V
R1
+ uS1
–
i1 i2
ia
R2 +
ib
uS2
–
i3
R3
+ uS3 –
R1
=+
uS1
–
三个电源共同作用
=
i1
i3
i2
R1
R2
+
R3
R1
+
uS2
–
i1 i2 R2
us1单独作用
i1 i2 R2
i3
R3
+
+
i3
R3 +
uS3 –
us2单独作用
+
us3单独作用
因此
i3
ib
R21
us1
R11
R21
uS2
R11
uS3
i3
i3
i3
由上式可见
各支路电流均为各电压源电压的一次函数,所以各支路 电流(如i1)可看成各电压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如i1 ,i1 ,i1 )之和。
当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余电源不作用,不作用的电源就 意味着取零值。即对电压源看作短路,而对电流源看作开路。
i1 i2
ia
R2 +
ib
uS2
–
i3
R3 +
uS3 –
其中
R11=R1+R2, R12= -R2, uS11=uS1-uS2 R21= -R2, R22=R2+R3, uS22=uS2-uS3
用行列式法解 us11 R12
R1 +
uS1 –
i1 i2
ia
R2 +
ib
uS2
–
ia
us22 R11
US = -10I1 +U1
I1
+ 10V
–
6
+ 10 I1–
+
+
4 U1
US
–
–
I1 6
+10 I1 –
+
+
4 U1 US
4A
–
–
I1
10 64
1A
US' = -10 I1' +U1' = -10 I1' +4I1' = -101+41= -6V
I1
《电路基础》课程
电路定理
第4章 电路定理
本章重点 4.1 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本章重点
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和诺顿定理 熟练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返回目录
1 叠加定理(Superposition Theorem)
叠加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