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教师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应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通过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三、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作业题目设计:除了基础知识的巩固,还应关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例如:
(1)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解,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法治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
6.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1.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语调,以引起学生注意。
3.针对不同知识点,运用不同的语调,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趣。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2.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互动环节,注意控制时间,避免拖延。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针对不同难度的提问,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3.课堂互动环节是否充分,学生参与度如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最终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最终稿)

编码:SDDZ-RC-7.3-01-07 编号:JCB-06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班级名称:15级大专班所属系部:基础部任课教师:赵晓燕侯加文授课总时数28 课时课程类型: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课程二、管理信息编写教师赵晓燕(签名)编写日期2015年7 月28 日教学处长(签名)审查日期年月日系部主任(签名)审查日期年月日教务部主任(签名)审核日期年月日教学校长(签名)审批日期年月日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具备能够独自负责完成工作的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决策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等。

(2)社会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有承担和建立社会关系的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

(3)专业能力目标使学生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学习、生活和工作,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法制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法律观念。

2.课程内容设计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124.进度表设计3四、考核方案的设计坚持全程化的考核原则。

即在学期学习过程中,从课堂学习的第一天开始直至期末最后一堂课的时间内,从出勤率到课堂活跃程度、团队协作力度、作业提交质量与效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采取过程考核的方式,每一专业能力目标完成后,进行口头的和书面的考核;每一学习情景完成后,学生要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汇总这一学习情景的成绩。

对专业能力的考核是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形式完成的,考核比重占80%。

坚持学生参入考核的原则。

划分学习小组,对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部分即项目公共考核评价,由组长对组员打分、小组成员互评和学生自评,其中组长对组员打分占10%,小组成员互评占5%,学生自评考核占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律选择。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 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4.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观点,阐述关系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提高其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律的选择,增强其道德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含义、意义等。

3. 分析关系: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讲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

2. 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教学主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总体设计(doc 1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总体设计(doc 1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一、课程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院各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本素质”的主干课程,也是学院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科学的理想信念落实到职业岗位中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职业精神和法律观念,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增强诚实守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为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素质合格、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 知识目标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熟悉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基本法律规范与法律程序。

2. 能力目标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分辨、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增强诚信、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依据法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观念;学会适应社会,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会交流沟通,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备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三、教学组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体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技能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根据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课程设计了10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0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整体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整体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整体设计一、教学内容结合石油行业实际1、在“理想”部分增补“中国油气能源需求及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战略与石油专业学生的历史使命”。

2、在“职业道德”部分增补“石油行业的行业道德”与“大庆精神的时代意义”。

3、在“法律基础”部分增补“中国石油公司跨国经营中的法律意识”。

二、问题研讨式教学为提高教学效果,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采取了问题研讨式教学方法。

在准确领会教材每一章内容和意图的前提下,确定一个讲授重点,以问题导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然后教师进行理论归纳,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步步推进。

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第一、要求学生汲取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的归纳启发,把自己在集体辩论中的发言稿修改完善,形成一篇文章,上交老师,作为中期考查成绩。

占本门课总成绩的30%。

第二、本课程期末考试实行开卷方式。

但试题要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有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重在考察学生对社会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本门课基本精神和基本理论的领会程度。

占总成绩的70%。

第三、学生中期考查或期末考试中获得优秀成绩的文章、试卷,将选为优秀论文集,内部印刷赠阅。

第四、学生如果有相关内容的文章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该课程可以免考;并建议学生所在院系给予奖励。

四、总体效果1、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热烈,几乎每次下课时都有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2、有50%以上的学生获得优良成绩,30%的学生所答试卷能够系统深刻地分析问题,抒发自己的见解,令人欣慰。

3、本门课在2010年又一次名列学生评价前20%。

4、2010年本人获“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

2010年本人获学校“教学名师奖”。

☆具体成果:讲义、授课教案及PPT课件;教学日历。

研讨课题集;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课堂讨论录像光盘;学生论文集。

☆学生点评:被2008、2009级创新班学生评为“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与目标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明确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1.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意义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与任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1.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与任务,示范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与体会第二章:道德修养与个人品质的提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品质提升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明确个人品质提升的目标2.2 教学内容道德修养的定义与意义道德修养对个人品质提升的作用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2.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道德修养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品质提升的作用,示范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总结:让学生分享对道德修养的理解与体会第三章: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让学生明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3.2 教学内容社会公德的定义与意义职业道德的定义与意义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3.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示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总结:让学生分享对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理解与体会第四章:家庭伦理与家庭和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庭伦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让学生明确如何构建和谐家庭4.2 教学内容家庭伦理的定义与意义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家庭和谐的构建方法4.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家庭伦理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示范如何构建和谐家庭总结:让学生分享对家庭伦理与家庭和谐的理解与体会第五章:法律基础与法治观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遵守法律5.2 教学内容法律基础的定义与意义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遵守法律的方法与原则5.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法律基础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示范如何遵守法律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法律基础与法治观念的理解与体会第六章:公民权利与义务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含义与关系让学生掌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6.2 教学内容公民权利的定义与分类公民义务的定义与分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与平衡6.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公民权利的概念与分类主体:讲解公民义务的概念与分类,分析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与平衡总结:让学生分享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与体会第七章:刑法与犯罪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刑法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掌握犯罪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明确如何预防犯罪与维护社会安全7.2 教学内容刑法的定义与地位犯罪的概念与分类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刑罚导入:讲解刑法的概念与地位主体:讲解犯罪的概念与分类,介绍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刑罚总结:让学生分享对刑法与犯罪的理解与体会第八章:民法与民事权利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民法的意义与作用让学生掌握民事权利的基本概念与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维护自己的民事权利8.2 教学内容民法的定义与作用民事权利的定义与分类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的维护8.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民法的概念与作用主体:讲解民事权利的概念与分类,分析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的维护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民法与民事权利的理解与体会第九章:行政法与行政权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掌握行政权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明确如何维护自己的行政权利行政法的定义与地位行政权的概念与分类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权的行使9.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行政法的概念与地位主体:讲解行政权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权的行使总结:让学生分享对行政法与行政权的理解与体会第十章: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法律思维的意义与作用让学生掌握法律方法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10.2 教学内容法律思维的定义与特点法律方法的概念与分类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法律思维的概念与特点主体:讲解法律方法的概念与分类,示范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的理解与体会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意义、目标、方法和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3年教案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3年教案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3年教案5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3年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3年教案1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立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懂得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逐步培养自立能力,努力过独立的生活;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活动,初步了解中学生自立的含义,认识自立这种优秀品质,体会自立对生活的意义。

通过阅读短文《不自立,永远不能成为大自然的一员》,更深刻地领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性。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心灵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自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要学会自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明白个体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体会自立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进一步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如何培养自立精神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活动法、讨论法、解析法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一些关于自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本环节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理解,引出本课的主题--自立,并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自立。

):(课前在黑板上写下一段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师:同学们,从上面这段话,那你想到了什么(在课堂上,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房间要自己整理,学习要靠自己,作业要自己做,有难题要自己思考,自己的抽屉要自己整理……其实,这些答案,就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所要面对的“自立”问题。

)教师归纳:自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着我们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羽翼保护,独立生活;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力量。

创造生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二章《道德与道德修养》,内容包括: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认识到道德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做到知行合一。

3. 使学生了解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如何做到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有机结合。

重点: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道德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以及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道德两难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道德修养经历,讨论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六、板书设计1. 道德定义、功能与作用2. 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3.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

(2)谈谈你对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系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2)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互动环节5.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紧密结合教材的章节内容,突出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核心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内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2. 第五章: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第六章: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个人的修养途径。

4. 第七章: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宪法和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5. 第八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辅助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教程》。

3. 网络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学术论文等。

4.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5. 教学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所属系部:制定人:合作人:制定时间: 2014年7月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各级各类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本素养的一门课程。

1.岗位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初次就业:普通幼儿教师二次晋升:班主任幼儿教师、园教学能手,业后3-5年。

未来发展:学科组长、县市省教学能手,业后8-10年。

2.普通幼儿教师工作流程(见课件)3.普通幼儿教师工岗位需求知识需求:幼儿心理学知识,幼儿教育学知识,幼儿生理学知识幼儿六大领域教育活动知识。

能力需求:.唱、跳、画等专业能力,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能力,掌握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保育保健能力,与同事、家长合作沟通的能力。

素质需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素质,尤其要对幼儿充满爱心,较强的团队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

4.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课程异同:与普通高校相比,对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做较高要求,更侧重于践行能力的提高;与中职相比,中职不开设此课程,相关理论分散在政治课的有关教材中,且不系统,较浅显;与培训班相比,不仅仅是学习某一职业的道德与相关法律。

如: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有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二、课程目标设计1.总目标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指导学生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内涵思想道德修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具体案例。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

第二章: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常见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律场景,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自身义务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常见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案例分析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小组讨论法:讨论权利与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第四章:遵守社会公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意义和目标2. 法律基础的概念、特征和作用3. 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4. 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5. 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1. 导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意义。

2. 主讲: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和任务。

3. 互动:讨论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1. 导入:讲解法律基础的概念和特征。

2. 主讲:介绍法律基础的作用和价值。

3. 互动:分析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1. 导入:讲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 主讲:介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

3. 互动:讨论如何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第四节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1. 导入:讲解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2. 主讲: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3. 互动:分享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024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帮助学生掌握绪论的基本内容,了解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及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绪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2.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方法3. 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4.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5.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与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绪论的基本概念、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方法、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2. 难点: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绪论的基本概念、内涵,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绪论的基本内容,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与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绪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其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评估其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2024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

2. 案例库:收集各类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4)考核方案设计
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特点要求,本课程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所以在考核方式上注重思想和行为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记忆。

因此本门课程采用开卷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包括:课堂讨论、辩论赛、演讲活动、作业、平时测验、行为表现等。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

(5)教材资源
1、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专家组主编。

2、参考资料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戴艳军主编。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书林主编。

2024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认识到这两者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 法律基础的含义与意义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4.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5.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主要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件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

4. 讨论:组织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试题,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 辅助材料:相关案例、论文、新闻报道等3. 网络资源:法律法规数据库、道德建设相关网站等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设备2. 网络:保证网络畅通,方便查阅资料3. 座位:采用小组讨论式布局,便于学生交流互动八、教学时间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时间:每周两节课,共计16周九、教学任务1. 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内容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 第二周:讲解法律基础的含义与意义3. 第三周: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4. 第四周:讲解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5. 第五周:讲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主要内容6. 第六周:案例分析,深入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7. 第七周:讨论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8. 第八周: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十一、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道德讲座、法治宣传活动,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第一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意义。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法:讨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发言情况。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和反思。

第二章:法律基础与法治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法治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我国法律体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和实践。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法治观念的理解和实践。

法律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定义和意义。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和平衡。

讲授法:讲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定义和意义,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和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整体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整体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整体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帮助高职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法律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升高职生的理论深度、生活厚度、政治高度,成为具有沂蒙精神特质、服务临沂地方发展的合格人才和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新时代国家对青年的要求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成长计划。

2.能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科学人生观指导下,把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3.能够在崇高理想信念的指引下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4.能够在中国精神的激励下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5.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6.能够以正确的道德观为指导,向道德模范学习,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7.能够以正确的法治观为指导,运用法律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1.理解青年大学生在新时代肩负的历史使命。

2.了解人生观、价值观理论,理解人生的意义,掌握端正人生态度的基本要求。

3.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掌握实现梦想的途径。

4.了解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理解中国精神的弘扬对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意义,掌握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

5.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弘扬践行的重大意义。

6.理解道德的本质及作用,了解优秀的道德成果,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明确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规范要求。

7.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明确实现法治思维的途径,掌握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整体教学设计
(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2014年7月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各级各类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本素养的一门课程。

1.岗位分析(学前教育专业)
初次就业:普通幼儿教师
二次晋升:班主任幼儿教师、园教学能手,业后3-5年。

未来发展:学科组长、县市省教学能手,业后8-10年。

2.普通幼儿教师工作流程(见课件)
3.普通幼儿教师工岗位需求
知识需求:幼儿心理学知识,幼儿教育学知识,幼儿生理学知识幼儿六大领域教育活动知识。

能力需求:.唱、跳、画等专业能力,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能力,掌握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保育保健能力,与同事、家长合作沟通的能力。

素质需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素质,尤其要对幼儿充满爱心,较强的团队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

4.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课程异同:与普通高校相比,对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做较高要求,更侧重于践行能力的提高;与中职相比,中职不开设此课程,相关理论分散在政治课的有关教材中,且不系统,较浅显;与培训班相比,不仅仅是学习某一职业的道德与相关法律。

如: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有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
二、课程目标设计
1.总目标
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指导学生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2.能力目标
(1)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高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
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5)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知识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

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4)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5)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择业与创业的方法,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维权的途径。

4.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与应变能力;
(3)养成学生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人生态。

(4)培养收集分析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5)通过小组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四、课程进程表
五、第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1)教师自我介绍。

(2)展示课程总体目标,告知课程进程安排,说明学习要求和考核方式,如:考核时间、考核内容、分数分配、记分方法。

(3)按照合作学习理论划分好项目小组。

(4)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程度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的要求和建议,从而教学中更好适用学生学习的需要。

(5)通过案例阐明本课程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爱好和兴趣。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1)总结座谈,学生发言:通过本学期本课程的学习,在哪些方面获得提升,有哪些感悟,还存在哪些不足,怎样改正。

(2)修正自己的爱情宣言、人生宣言及各种规划,自己整理成册。

(3)教师总结:
六、考核方案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不能完全等同于一项专业技能的考核(如:会不会看图纸加工零件等,很容易准确考核)。

它的考核存在很大的困难,但作为一门课程,也必须进行科学化的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单项考核与多元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考核的份量,既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鉴别思考深度,也重视学生个体素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考核学生的日常
行为规范情况。

平时表现成绩20%,任务考核40%,期末考试40%。

其中,平时表现考核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及课堂表现情况。

每旷课一次扣5分,学期旷课累计3次,取消考核资格;迟到或早退1次,扣2分;每请假1节课扣1分。

课堂听课情况,根据课堂表现(是否认真听课、记笔记,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各环节,是否存在课堂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做出标注,综合评定。

任务考核:40分,划分为任务表现(10分)和任务结果(30分)。

任务表现分由组长对组员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贡献做出评定。

任务结果由老师做出评定。

在一个任务完成后,组长整理成电子文档,发给教师,打分后返给组长。

组长负责记录整理汇总。

七、教学材料
(一)主要音像类: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学习平台()
2.《走进高校第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辅导资料》
中央党校求索音像出版社,2014年1月 .(6DVD)
3.《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2007第一届---2013年第四届)
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2002—2014年)
4.《百年中国》纪录片
5.《建国大业》电影
6.《我的中国心》歌曲
7.《钱学森》《邓稼先》等纪录片
8.《两弹一星》记录片
9.《今日说法》()
10.《社会与法》()
11.央视《文明天下》媒体行动
(二)主要文本类
1.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级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金雁等编著:《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导学》文汇出版社2005年5月版。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用书,刘树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戴艳军、杨慧民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及分析》,祖嘉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案例解读》,陈金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7.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2002年—2014年)
8. 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9. 奚建华,思想道德修养,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0. 《伦理学》,罗国杰,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 罗国杰等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2.《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浦卫忠、李素菊等,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3.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八、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本课程设计以中宣部、教育部有关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原则,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全面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能力、情感、行为四者相统一;突出职业道德训练;渗透职
业核心能力培养;将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职业核心能力,达到为学院各专业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服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在坚持教材基本理论知识不动摇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重整组合成五大模块的内容,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服务专业,突出职业道德素质等现代公民素养的培育,适应新时期高职就业的需要,实现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

九、本课程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