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复习

合集下载

课文复习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课文复习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课文复习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2023-10-26CATALOGUE目录•诗歌背景介绍•诗歌内容解析•诗歌主题及情感分析•诗歌艺术手法分析•复习重点难点总结01诗歌背景介绍《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创作背景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后,为了平定乌桓而驻扎在碣石山,面对着大海的苍茫和碣石山的壮观,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创作背景是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感到非常担忧和不平,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好友的关切和思念。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创作背景是马致远在漂泊中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和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王湾,创作背景是王湾在旅途中经过北固山,面对长江的宽阔和山的美景,诗人感怀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四首古代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古代诗歌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音律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按内容可以分为山水诗、边塞诗、闺怨诗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诗歌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古体诗一般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语言比较朴素自然。

近体诗则有比较严格的格律限制,语言比较精炼优美。

山水诗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美感和意境,边塞诗则主要表现边疆战士的豪情壮志,闺怨诗则主要表现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

古代诗歌的分类及特点02诗歌内容解析《观沧海》解析诗人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描写了诗人亲临大海,感受大海的辽阔和壮美,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诗人所在的位置,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

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形象地描绘了大海的波涛汹涌和山岛的耸立,进一步强化了大海的壮观景象。

诗人通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等描写,表现了大海周围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描绘北固山美景的诗歌。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形象地描绘了江潮平缓,两岸辽阔的景象,同时通过“风正一帆悬”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材详解(预习、复习、备课参考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材详解(预习、复习、备课参考资料)

4 古代诗歌四首一、字音字形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 zhì)萧瑟(sè)没马蹄(mò)枯藤(téng)二、词语解释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临,到达,登上。

以,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以,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歌以咏志,倒装句,宾语前置,应该为“以歌咏志”。

4.杨花,柳絮。

5.子规,又称“杜鹃”。

6.客路,旅人前行的道路。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年已到来。

8.行舟绿水前: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9.断肠人在天涯:断肠,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三、文学常识(一)《观沧海》1.诗人简介: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诗体简介: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3.题解:交代了事件“观沧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诗仙”之称。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2.七绝:一句七个字,每首诗四句。

3.题解:左迁,贬官。

(三)《次北固山下》1.诗体简介: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2.题解:次,停留。

(四)《天净沙秋思》1.诗人简介: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晚号“东篱”。

《秋思》被人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2.诗体简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是特定时节,“思”是题眼,“秋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复习要点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复习要点

4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要点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huán),返回途中登上了秦皇汉武都曾登过的碣石山,秋风萧瑟,感慨万千之下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融汇了作者的昂扬奋发的精神,表现为苍劲雄浑的风格。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歌内容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著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本诗选自《曹操集》。

三、重点字词临:到达。

碣(jié)石:山名,在河北昌黎。

沧海:大海。

这里指渤海。

何:副词,起强调作用,意思为“多么”。

澹(dàn)澹:(水波)荡漾。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

竦,高起。

峙,挺立。

萧瑟(xiāo sè):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行:运行。

若:好像。

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点。

以:介词,用。

咏:歌唱,用诗歌来抒发。

志:志向,志趣。

四、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写景,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五、知识点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本诗写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表现自己的广阔胸襟和豪迈气魄。

诗人甚至将眼光放在银河和宇宙上,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诗人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

“日月”四句诗写景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的气势。

3、诗歌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意: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 停地啼鸣,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 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 给天上的, 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 郎的西边。
问题探究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 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问题探究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 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互文的手法,描画 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 开阔的胸怀和宏伟的抱负。
诗歌情感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 神秘的想象,描画了大海吞吐月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宏伟抱负。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秋风萧瑟[sè], 洪波涌起。
竦峙:耸立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萧瑟 :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音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若:好像
幸甚至哉[zāi],歌以咏志。
星汉:银河
译文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 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 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 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好像也都诞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 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荣幸到了极点,且让我引吭高 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诗歌背景
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占据在北方边 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 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 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 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复习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 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 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 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 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 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 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一、理解填空1、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 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 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2、《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 它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 从表达方式看, 它是一首感怀写景诗。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观沧海》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 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

5、《观沧海》本诗以观字统领全篇, 先写实景, 然后写虚景, 借景抒情, 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6、《观沧海》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 全诗借景抒情, 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7、《观沧海》中二、简答题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树木凋零, 秋风阵阵, 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 面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 感慨万千。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客行他乡的旅途绕向青青的山外, 船儿划开悠悠的绿水向前航行。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作者】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主题思想】《观沧海》描摹了大海气吞山河、笼涵宇宙的雄伟景象,抒发诗人雄浑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统一祖国的愿望。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共36张PPT)21—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共36张PPT)21—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天净沙·秋思》中写所见之景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读《天净沙 .秋思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 因思乡产生的孤寂愁苦 的 情绪。(3分)
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 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 己内心的志向。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 “观”字展 开写登山所见。
2、作者“观”了哪些景物?其中哪 些是实景,哪些是想像之景?
.
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 风、洪波 虚景:日月星汉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
复习内容
1、默写、背诵古诗。 2、识记重点词语解释,理解
诗意。 3、结合课堂笔记,赏析重点
诗句,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文常回顾
1、《观沧海》一诗选自 《乐府诗,作集者》 ,
字 曹操,
孟的德政治家东、军汉事末家年、诗人。他与其
子 、 合称为“三曹曹丕”。其曹诗植大都抒发自己
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
魄雄伟,慷慨悲凉。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乐府 诗;从四表言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景诗(抒情感诗怀)。
作者文常回顾
3、李白, 唐代 诗人,字 太白,号 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 史上伟大的,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 有“ 诗仙”之称.著有 《李太白全集。》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 苦情绪。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整理

七上《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整理《观沧海》【诗歌】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字词解释1、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3、星汉:银河。

4、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5、至:到达极点。

6、何:多么。

7、若:好像。

8、临:到达,登上。

二、诗人简介曹操,东汉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三、诗句默写1、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

”《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四、问题探究1、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答:“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2、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显示了什么?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全是实景,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3、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全是写虚景,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

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罗万象的气势,表达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复习)

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复习)

《观沧海》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2、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3、作者描绘沧海景象有静有动,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4、描写大海全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统一天下的博大胸怀。

6、诗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诗人所见景象。

7、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助神奇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及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9、“若”字作用: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及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0、全诗的主旨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1、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现的画面:秋风阵阵,树林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12、主题:描绘了大海壮丽的景色,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及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痛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杨花、子规,象征飘零之感,离别之痛。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关怀、同情。

3、从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4、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写的景物有:杨花、子规,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材料《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材料《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材料《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观沧海》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问题释疑1. 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句诗。

(1)写作手法:实写、动静结合【"水何澹澹"是动景,"山岛耸峙"是静景】(2)描述画面:茫茫的海水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多么宽广浩荡;碣石山高高地耸立在海边。

(3)写出大海的苍茫动荡、辽阔、威严的气势,写出山岛的巍峨、挺立;体现作者面对大海时的惊奇、喜悦之情,表现作者博大的胸襟、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品析“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写作手法:实写,动静结合。

(2)画面:葱茏的树木,从丛生长着,生机勃勃;各种各样的花草,生长得很茂盛。

萧瑟的秋风阵阵地吹来,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看见巨浪从海面涌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以山岛、草木烘托大海苍茫的气势,且把大海写得美丽多姿。

表达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表现作者博大的胸襟、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

4.品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虚写、想象、夸张、(互文)(2)描述画面:雄伟的太阳,皎洁的月亮,它们的运行,好像都在这浩瀚无垠的大海中;灿烂的银河,也好像是从大海里升起来的。

(3)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一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伟大抱负。

有浪漫主义色彩。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 复习课件 (共17张PPT)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 复习课件 (共17张PPT)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作者以形象思维的方式,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 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 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天 净 沙· 秋思》通过描绘一幅绝妙 的深秋风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 落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 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 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 远的地方。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复习导入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 净 沙·秋 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达标检测
默写四首古诗。
精讲点拨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 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 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 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 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 的志向。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

复习15课《古代诗歌四首》一、明确古代诗词考试热点根据作品相关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感和诗歌意境;从修辞角度和遣词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揣摩诗歌意境。

二、复习目标1、熟练背诵四首诗词,准确默写。

2、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解释重点诗句含义。

3、把握每首诗歌主旨和情感,能提示性填空。

4、查漏补缺,提高语言赏析和运用能力三、查漏补缺,读背相关知识点:1、默写四首古诗词,注意重点字词的字形。

2、翻译字词:竦峙:残夜:江春入旧年:暖树:不足:昏鸦:次:星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名句积累参考“河南中招”古诗词曲部分四、课堂练习:1、为下列诗句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行不足()A.脚B.够C.充分2.没马蹄()A.没过B.没有C.淹没3.昏鸦()A.黑色B.昏迷C.黄昏4.星汉灿烂()A.银河B.星星C.星和月5.次北固山下()A.一次B.停泊C.游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默写原文。

1.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

3.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其博大襟怀的诗,;,。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5.,一览众山小。

6.,风正一帆悬。

7.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8.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9.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0.,小桥流水人家,。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归纳一、《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并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

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文体知识】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年)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件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 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 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被 贬的忧虑˴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 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 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 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 念和同情。
大海碧波荡漾,山岛高高挺立在海中
(大海全景,写出苍茫浑然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静景
岛上树木很多,各样的草繁盛茂密。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动景
风吹草木,沙沙作响;海面掀起滔天巨浪。 以山岛草木烘托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东升西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 一样 ;银河星光灿烂,斜贯天空,它远远的一 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大海一样。
古代诗歌四首
曹操(155~220)字孟德。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
学习目标
1、会背诵诗歌。 2、会鉴赏诗中的名句。 3、说说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曹操( 155 ),字孟德,沛 国谯郡(现在安微州)人。东汉 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说诗意
一、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饱览这 壮观的大海。 交待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观” 字统领全篇。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扣住大海的磅礴气势虚写,表现诗人博大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心愿。
(乐府诗每章结尾的句子,与本诗正文没有 直接关系。)
主题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思考题:

4、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资料)

4、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资料)

《观沧海》1、曹操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曹操与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2、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⑴东临碣石(jié)⑵山岛竦峙(zhì)3、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⑴水何.澹澹何:多么4、《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观”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5、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答:“若”字表明了诗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6、《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静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7、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是(D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8、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答: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出众,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动乱,推动了历史前进,是有贡献的.9、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10、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答: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次北固山下》1、王湾是唐朝的诗人,本诗是律诗中的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它属于羁旅时代诗.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⑴次北固山下(停宿)⑵客路青山外(旅途)⑶风正一帆悬(风顺而和)⑷乡书何处达(家信)3、简要回答《次北固山下》一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答:诗人泛舟车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湖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陆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诗人的思想感情中更多的是放眼山川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心境.4、对这首诗语句解说不恰当的是( D)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将.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5、诗中运用记叙这种表达方式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 - 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备战手册古代诗歌四首【 答案版】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 - 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备战手册古代诗歌四首【 答案版】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一)观沧海【考点梳理】常考炼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常考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常考名句默写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诗人简介】曹操(155 — 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东汉末年,曹操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他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袁绍,又削平乌桓,统一中国北部。

后被封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曹操在文学上颇有建树,与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写作背景】本诗选自《曹操集》,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平定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基调豪迈乐观,被视为“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汉魏之际的文学风格,具有慷慨悲凉、雄健深沉等特点)”的代表作。

【诗文解读】东①临②碣石③,以观沧海。

水何④澹澹⑤,山岛竦峙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⑦。

秋风萧瑟⑧,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⑨,若⑩出其中;星汉⑪灿烂,若出其里。

幸⑫甚至⑬哉,歌以咏志⑭。

【注释】①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②临:到达,登上。

③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④何:副词,多么。

⑤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⑥竦峙(sǒngzhì):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⑦丰茂:茂盛。

⑧萧瑟:象声词,秋风声。

⑨行:运行。

⑩若:好像。

⑪星汉:银河。

⑫幸:幸运。

⑬至:达到极点。

⑭志:心意,志向。

【诗意】向东登上碣石山,观赏无边无际的大海。

海面水波荡漾,山岛高高地耸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脱口而出。
2、寒夜无法阻止黎明的到来,冬雪不能 耽搁春天翩翩而至的脚步。正所谓: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景)
《次北固山下》王湾
1、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句(点题句):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船上所见之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句(蕴含生活哲理
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表达思乡之情(点明主旨)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古代诗歌五首》复习题
《观沧海》曹操
1、交代观海的地点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实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句:
• 1、本诗写西湖早春景色,其中写动物的句子 (通过描写鸟来表现西湖早春景色句(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2、写植物的(通过描写花草来表现西湖早春景色) (颈联)句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3、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心情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从大处落笔,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句子:
孤山寺气氛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2、点明主旨句(表现作者孤独惆怅的情怀 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程远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 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象确实迷人,但远 离故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感叹之中,马致 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