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观沧海》一、常识填空诗。

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_ 《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1家、_________ 家、________末年 ______, ________ ,字 ________ 、观沧海》的作者是2见称。

___________ 。

他的诗以______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二、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________________、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全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4、5”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静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提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作业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作业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作业(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作业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灿烂(làn)澹澹(zhān)子规啼(tí)B.萧瑟(shè)竦峙(sǒng)歌咏(yǒng)C.枯藤(téng)沧海(cāng)一帆悬(xuán)D.碣石(hè)归雁(yàn)断肠人(cháng)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左迁龙标(向左迁徙)幸甚至哉(幸运)B.竦峙(耸立)幸甚至哉(达到极点)C.澹澹[(水波)荡漾]客路(旅人前行的路)D.与明月(给)次北固山下(停宿)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其中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景象是诗人在海边所见。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挂念之情。

D.《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5.默写。

(1)《观沧海》中,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星汉展示自己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关怀和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直接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1.正确答案为B,应为téng。

2.正确答案为C,应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1)“丛生”;(2)“海日生残夜,___入旧年”;(3)“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4)“落日熔金,一树如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正确答案为A,应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中的描写之一,不是全诗的重点。

5.诗人写了___尽和子规啼的景物,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气氛。

6.诗人表达了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7.天净沙是地名,秋思是诗名,被誉为元曲中的代表作。

8.这些词语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思念之情,离别之苦。

10.诗人描写了船行经___的景象,融入了自然元素,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11.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5.描述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出了无限悲凉和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闻友人将左迁龙标,感到惆怅和恋恋不舍。

7.这首曲子的名字是《秋思之祖》。

8.这幅画描绘了深秋晚景。

9.表达了游子在天涯漂泊时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10.描述了船行得很快,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1.这个场景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2.描述了千嶂之外的长烟和落日,以及孤城的闭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例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例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例题及答案《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共6题;共28分)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pāo()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扑撒________ 模________ 样(2)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________ 举chà________ 那(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4.选词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________ (A.攀附 B.依附 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________ (A.举起 B.掀起 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ái shù________上的葡萄wàn________再也pān fù________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 qū________的手脚。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liāo________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共6题;共28分)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pāo()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扑撒________ 模________ 样(2)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________ 举chà________ 那(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4.选词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________ (A.攀附 B.依附 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________ (A.举起 B.掀起 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ái shù________上的葡萄wàn________再也pān fù________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 qū________的手脚。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liāo________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4.古代诗歌四首一、常识填空《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观沧海》是一首诗。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4、勾勒出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的诗句是,。

5、描写大海风急浪涌,惊涛拍岸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3、表现江面开阔,帆船飞速直前的长江景致的句子是:,。

4、表现诗人思乡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此曲以萧索凄凉之境衬托游子内心悲苦,其中最为典型的两句是:和。

予以形成对比构成一幅清新、恬静景象的一句是:。

一、常识填空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字,号,是代著名诗人。

2、王昌龄是代诗人。

左迁的意思是。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写景兼点时令并含有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2、表明作者写这首诗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时:。

3、抒发诗人对友人深切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时:,。

部编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上 古代诗歌四首 练习题 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上  古代诗歌四首  练习题 含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次写海面上的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3分)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2分)表现手法:(1分)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4.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2分)答: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3分)答:6.(1)这首诗以“”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2分)(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分)答:二、《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答: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答案:3. “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分)答: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答:5.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3分)答:6.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答: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题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代诗歌四首》基础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代诗歌四首》基础训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基础训练一、《观沧海》第一部分:1、曹操是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的第一章,选自《》。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⑵山岛竦峙()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⑵秋风萧瑟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写静景的诗句是。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

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

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观沧海》第二部分: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二、《次北固山下》第一部分:1、王湾是朝诗人,本诗是律诗中的,从内容上看它属于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4.古代诗歌四首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等名篇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为主调,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

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当数《次北固山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又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有散曲120多首,《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碣.石( jié) 澹.澹( dàn) 竦峙..( sǒng zhì) 萧瑟.( sè) 涌.动( yǒng) cháo(潮)水xuán(悬)念枯ténɡ(藤) 天yá(涯)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到达,登上。

__(2)星汉..灿烂__银河。

__(3)次.北固山下__停宿。

__(4)断肠人在天涯..__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__3.诗句赏析。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案】__这四句诗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极为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试题.docx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试题.docx

4古代诗歌四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o ng zhi ( ) jie()石・澹澹()萧瑟()()枯teng()天yd()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IH年C.杨花落尽/子规啼D.断肠/人在天涯3.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我寄愁心与明月()A.和B. 一起C.给(2)星汉灿烂()A.银河B.星星C.星和月(3)次北固山下()A. 一次B.停泊C.游4.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徳,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班别:姓名:学号:《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钱塘湖春行》一、常识填空%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号;是代著名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第一部分:
1.填空:
《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中的想象之句是:《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是代著名家。

全曲中,暗含题目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次北固山下》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客路青山外(客路:)
乡书何处达(乡书:)海日生残夜(残夜:)
10.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1.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1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16.这首曲的曲牌名是,曲名是。

17.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词,写了三种景物,即。

18.前三句用了个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19.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三、积累运用
(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与赏析《观沧海》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1.略2.D3.B
9.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11.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12.答案:拟人。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13. 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14.答案: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氛。

体会到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16.天净沙;秋思17.名;老树、老树上的枯藤、老树上的昏鸦
18.三;名词;苍凉、幽静19.断肠人在天涯;古道西风瘦马。

三、积累运用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研读与赏析
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2、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