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测试五

合集下载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1.【答案】C。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2.【答案】A。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3.【答案】D。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4.【答案】B。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5.【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6.【答案】B。

解析: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

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7.【答案】A。

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

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改的熏陶。

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6.我国现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现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A.以研究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研究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班主任XXX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研究、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XXX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10.某中学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研究,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救育B.情感陶冶C.实际锻炼D.榜样示范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德育过程规律?()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2.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一只小鸟所吸引。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

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会影响教育的发展,主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题干强调今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调整,由于今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农村学校减少,班级规模减少,因此本题选择人口因素。

4.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方针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本题选择答案B。

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于发展,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根据题干“不同级别官员的咨询进入不同的学校”明显说的是等级性。

故本题选择答案B。

6.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古代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不管是“六艺”还是“七艺”,以及物理、化学等都是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分类,属于典型的学科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A。

7.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C。

8.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中学教学之教学的任务。

历史上形式教育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为洛克和裴斯泰洛齐,该派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的内容的意义是无关紧要的。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

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2.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

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识笑。

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

老师的做法()。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3.“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4.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办法教学更有效呢?“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情景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5.《中华人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民主协商制度B.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6.某初中校向学生收取练习本费用,未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该校做法()。

A.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能收费B.不合法,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C.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D.合法,学校是按规定收费7.某中学老师黄某认为自己学历和能力都已达标,拒绝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假期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黄某的做法()。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卷 附答案

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卷 附答案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卷 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高中生趋鸣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言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费,因 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決。

曲呜表现出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2、认为新的知识经验是从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来的理论流派是( )。

A .人本主义心理学 B .认知心理学 C .建构主义心理学 D .发展心理学3、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

这种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个人修养法 D.情感陶冶法4、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 )。

A.教师的人格特点 B.教师的教学水平 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教师的威信5、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遗传素质 B .学校教育 C .社会环境D .个体主观能动性6、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 )的代表。

A.直接功能 B.间接功能 C.附带功能 D.超越性功能7、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

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该过程称为( )。

A 、刺激分化 B 、刺激泛化C 、刺激获得D 、刺激消退8、牛顿由“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以上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及答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考教师资格证的你,有压力吗?俗话说的好“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今天你努力了吗?来试试为你准备的"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吧!1、狭义教育2、广义教育目的3、学校课程4、教学组织形式5、班级的目标管理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 )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C、 * 主义人的本质观D、 *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A、授受关系B、指导和被指导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相互制约关系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工具性课程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力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9、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掌握知识B、激发情感C、道德内化D、活动和交往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教育的过程。

2、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____、乐、射、御、书、数。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___。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记》的认识。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据考证由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撰写于战国末期。

《学记》提出许多教育原则和方法,为后世所学习借鉴。

A项正确。

B项:《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孔子的思想。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大学》相传由曾子所作,其中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子思)所作。

内容是宣扬孔子的中庸之道。

南宋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入《四书集注》。

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

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题干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即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B项正确。

A项: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活动或者称之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1)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2)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A.中国古代的《学记》B.古代印度的《吠陀》C.柏拉图的《理想国》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2.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茨基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针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6.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C.教育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7.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A.热爱学生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C.热爱劳动D.热爱教育工作8.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校教育D.个体因素10.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B.上好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11.一份教案的核心是().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涉及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3.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14.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A.德鲁克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15.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A.前制度化教育B.义务教育C.普及教育D.制度化教育E.非制度化教育2.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指().A.传递和深化文化B.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C.构成文化本体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E.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3.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学生发展评定B.管理水平评价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E.课程和教材评价4.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5.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的培养目标C.学生的个性特征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2.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_______.3.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_________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4.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_,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5.《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_________”.6.“课程”是指课业及其_________.7.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_________.8.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_________.9.学校德育是思想教育、_________和道德教育的总称.10.班主任与家长通讯联系方式主要有:_________、《学生手册》或《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联系、_________、网络联系等.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班级管理2.非指导性教学法3.师生关系4.智育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2.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3.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4.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六、论述题(第1题9分.第2题12分,共21分)1.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2.A【解析】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3.C【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4.B【解析】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故最终决定教育的性质.5.C【解析】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6.B【解析】略.7.A【解析】教师的工作必须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实现,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8.D【解析】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任务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功能划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9.B【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10.B【解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11.C【解析】一份教案最关键的是教学进程.12.D【解析】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3.A【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14.A【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15.C【解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字眼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题干是民主管理的定义.二、多项选择题1.ADE【解析】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2.AC【解析】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3.ABCDE【解析】教育评价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观层面,涉及教育目标、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在中观层面,包括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等.在微观层面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4.CD【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学习过程.5.ABD【解析】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三、填空题1.裴斯泰洛齐2.科学的体制化3.进行个性教育4.主体5.全体学生6.进程7.心理特征8.难易程度9.政治教育10.书信联系、电话联系四、名词解释1.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2.非指导性教学法: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他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为基础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4.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2.【答案要点】(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材料;(5)报告结果.3.【答案要点】(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5)写出课时计划.4.【答案要点】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其主要内容有四点:(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2.【答案要点】该观点是错误的.(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2)教育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意义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它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它有助于树立科学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理论基础,缺少理论的指导,实践难以取得成效.(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温故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都是他总结经验后提出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

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地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含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含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学过程》D.《轮教学过程最优化》【答案】C。

解析强调发现学习人物是布旨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

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

这说明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答案】A。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素质教育理论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创新教育理论D.生活教育理论【答案】B。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

这种学制属于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A。

解析:英国典型学制类型是双轨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

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答案】C.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D.初中—年级至高中【答案】B。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

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会影响教育的发展,主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题干强调今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调整,由于今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农村学校减少,班级规模减少,因此本题选择人口因素。

4.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方针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本题选择答案B。

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于发展,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根据题干“不同级别官员的咨询进入不同的学校”明显说的是等级性。

故本题选择答案B。

6.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古代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不管是“六艺”还是“七艺”,以及物理、化学等都是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分类,属于典型的学科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A。

7.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C。

8.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中学教学之教学的任务。

历史上形式教育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为洛克和裴斯泰洛齐,该派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的内容的意义是无关紧要的。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8.A【解析】略。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

13.C【解析】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知识,技能和技巧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C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A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答案]:B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C、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答案]:C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B、五四分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答案]:C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答案]:B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教科书 [答案]:D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答案]:A10、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讲授法C、演示法D、谈话法[答案]:C11、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B、品德评价法C、个人修养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D12、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画面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A、理解性B、选择性C、恒常性D、整体性[答案]:A13、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答案]:B14、中学生晓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15、小丽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这主要反映了小丽的那种性格结构特征( )A、态度特征B、情感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答案]:A16、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B、避罚服从取向C、寻求认真取向D、遵守法规取向[答案]:B17、中学生晓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一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现象属于( )A、退行B、投射C、升华D、文饰[答案]:B18、教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A、教学监控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认知能力D、教学反思能力 [答案]:A19、初二五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注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老师喜欢他们、该班学生的课堂纪律发展处于( )A、人际纪律阶段B、自我服务阶段C、自我约束阶段D、相互协调阶段[答案]:A20、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A、建构取向B、行为取向C、认知取向D、人本取向[答案]:D21、中学生小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后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小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A、放松训练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情绪法D、代币强化法[答案]:C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错误、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德智体诸方面的平均发展、23.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24.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错、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25.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错、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26.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27.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一、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整合性原则4.先进性原则二、总体要求1.注重有效备课2.强化适时备课3.提倡集体备课4.教案备写实行分层要求三、备课构成1.学期备课2.单元(章节)备课3.课时备课四、教案备写要求1.教学内容要精细2.学情分析要全面3.设计理念要先进4.课时安排要合理5.教学目标要明确6.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7.教学具准备要充分8、教学过程要有效28、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心理压力源:(1)认知: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标模糊、不确定,时间紧,难以选择或没有选择等,都会导致压力的产生、(2)情绪:恐惧、焦虑、悲伤、愤怒,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等也会导致压力、(3)人格因素:易敏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容易产生压力、生理压力源(1)生理性:睡眠缺乏、疲劳等、 (2)环境: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等、社会压力源(1)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了个性的发展;(2)家庭压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等;(3)工作压力:职业发展、人际沟通、人际相处等、 29 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30、材料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一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么?”“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我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 3000 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运动会那天,小杨的 3000 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问题:1 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 分) 2 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10 分)[答案要点]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的我面对情绪冲动的小杨,没有强制他去给王老师道歉,而是寻找机会,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帮助班里取得运动会的好成绩,在老师的表扬下,认识到自己对王老师的失态,自己主动提出去道歉、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材料中的我十分信赖学生,相信垃圾不是他扔的;十分尊重学生,没有强迫学生去接受我的主张,而是静待机会,加以教育,使学生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31、材料小美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在她还没有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她在众人面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歌声、她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结果事与愿违,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时更差,导致面试失利,这个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她自己也无法接受、问题:(1)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10 分)(2)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8 分)[答案要点](1)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 U 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2) 材料里的小美,对自己期望较高,渴望成功,追求完美,在面试的时候、动机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过于紧张和焦虑,以至于发挥失常,面试失败、班主任老师要指导小美对这次失败进行合理归因,不要把这次失败归因于能力等内部稳定因素,让小美客观的认识到是因为自己紧张焦虑导致的,针对这个原因有计划的调整自己的认知,降低对考试的期望,学会放松,学会以平常心面对考试,把自己的动机水平调整到合理水平、。

2019年-教师证考试-中学真题

2019年-教师证考试-中学真题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杜威【答案】C【翰墨解析】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斯宾塞重视实科教育的思想,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对教育的要求,具有显明的功利主义色彩。

故选C。

2.在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缟素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那一阶段?( )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答案】D【翰墨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题干中的表述正是儿童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故选D。

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答案】B【翰墨解析】“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的教育思想出自《学记》。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故选B。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从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答案】A【翰墨解析】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发展人的个性,增进入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故选A。

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又较高的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测试五第五章学生与教师教育活动是一种______ 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________ 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

在诸种要素中,______ 是最基本的要素。

(培养人,人的集合,学生和教师)第一节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具有发展的_____ 性与_______ 性。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______ 。

(可能,可塑,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 _____ 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_______ 的作用。

(培养人,主导)4、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 ________ , ________ 。

(人身权,受教育权)6、《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_______ 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六周岁)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二节教师1、教师职业是一种_____ 职业,教师是_______ 人员。

(专门,专业)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 _____ 的职业。

(促进个体社会化)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_____ 。

包括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 ________ , _______ 。

(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4、_____ 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专业素养)5、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7、教育能力是指_____________ 。

(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8、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_____ , 其次要求________ , 再进一步要求________ 。

(准确、明了、有逻辑性。

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9、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_____________ 。

(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1、师生关系是指_____________ 。

(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2、师生关系主要有:(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_____ 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师生关系)4、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_____ 关系。

(人—人)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的、 _____—上的影响。

(思想、人格)>> 2009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试题汇总(附答案)一、单选题1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 .教育哲学B .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 .教学论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C )A .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 .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 .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 .顺序性和阶段性B .不均衡性C .稳定性和可变性D .个别差异性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A .观察力B .想像力C .思维力D .判断力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A .地方B .中央C.社会力量D .学生家长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 .复杂性、创造性B .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 .主体性、示范性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 •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 •巩固性原则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 .全面了解学生C .培养优良的班风D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 .学科课程论B .活动课程论C .实质教育论D .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 .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 .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A .主体性B .创造性C .间接性D .示范法二、填空题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 陵节而施" 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②创办业余党校; 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④建 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 速度以及 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 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 段。

2011 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B. 《论语》 C .五经四书D .《说文解字》 答案: 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 .生产力发展 B .科技进步 C. 教育技术进步 D .产业革命 答案: B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 .教育观念现代化 B .教育内容现代化 C .教育管理现代化 D .人的现代化答案:D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 . 1996 年 3 月 B . 1996 年 5 月 C . 1987 年 5 月D . 1989 年 6 月 答案: 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A .发展 B .成长 C .成熟D .生长 答案: C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一、单选题。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 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1. A .《学记》 每小题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 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不 1 分,共 20 分) 这句话出自( ))规律C.互补性D .个别差异性答案:A7 •教育制度的主体是()A.教育规范B .学制C.教育体制D .国家答案:B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A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 .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答案:C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A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B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劳动者D .推进素质教育答案:C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A .融合课程B .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 .合并课程答案:B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A .教学计划B .教学大纲C.教科书D .考试成绩答案:B12.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B .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D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答案:A13.社区教育的实质是()A .教育的社会化B .社会的教育化C.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D .全民接受教育答案:C14.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A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B .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C.参加自学考试D .脱产学习答案:A15 .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A •幼儿期B •少年期C.童年期D •青年初期答案:C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A .身体发育不良B •智力发育不良C.认识水平较差D •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答案:D17•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 .凯洛夫的《教育学》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答案:A18.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A•原始社会B .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19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A.教育目的B •教育方法C.教育手段D •教育内容答案:D20.班级授课制创始于()A. 15世纪初B.16 世纪初C.18 世纪D.19 世纪初答案:B二、多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