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基础知识

浙教版七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基础知识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基础知识班级姓名: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先消失,后消失(填“船身”或“桅杆”);(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

(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2、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差千米),仅差0.33%。

所以看上去像个圆形。

赤道周长约千米。

3、地球内部的结构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岩石圈是和的顶部(以上部分)的岩石的总称。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岩和岩三种类型。

1)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

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或结构。

常见的有花岗岩和玄武岩。

2)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

往往有明显结构或,有些组成的碎屑物比较大,可以看到有明显的砂粒或砾石。

常见的有砂岩和石灰岩。

3)岩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常有结构。

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沉积岩的一种)“变质”而来的。

2、常见的岩石1)花岗岩:属于岩,以肉红色或浅灰色为主,有明显的和小的气孔。

2)玄武岩:属于岩,以黑色和灰色为主,有明显的大的。

3)砂岩:属于岩,颜色多,有层状结构,含小砂粒,可能有。

4)石灰岩:属于岩,以白色和灰色为主,没有矿物晶体颗粒,可能有。

5)大理岩:属于岩,由变质而来,有矿物晶体颗粒和片状结构。

3、岩石的运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科院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的证明:岩石的变形(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褶皱和断层现象)、海陆的变迁(高山上海洋生物的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海底发现煤层等)、火山和地震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

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觉察出来的,因此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1)地球是不是正球体?你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吗?(2)为什么地球仪被做成了规则球体?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如图甲所示;还有发生月食时,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如图乙所示。

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例子,是否就可以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的理由是什么?3.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说地球是个梨形体,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却做成正圆形,而不做成梨形体?(2)我们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举目四望,为什么不能察觉大地是个球面?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5.第十届中国航展于2015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世界航空航天行业领先企业参展积极性高涨,以波音、空客等为代表的所有航展“老客户”均参展,以韩国航空工业协会、中国香港航空协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面孔”首次亮相。

本次航展共130余架飞机,41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家厂商参展。

期间各国都派出各种先进的飞机做了出色的飞行表演。

(1)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 E经线向北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怎样才能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2)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20° N纬线向东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6.某中学地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在一张20cm×3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

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选择题(包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选择题(包含答案)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选择题)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下列诗句,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的是()A. 昼夜长短的变化B. 人造卫星在不同角度拍摄的地球照片C. 太阳的东升西落D.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3.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

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A. 地核一地幔一地壳B. 地幔一地核一地壳C. 地壳一地幔一地核D. 地壳一地核一地幔4.以下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 麦哲伦环球航行B. 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C. 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D. 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5.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A. 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B. 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C. 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D. 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二、地球仪和地图6.图中关于A点所处地理位置说法正确的是()A. 东半球、低纬度B. 西半球、低纬度C. 东半球、中纬度D. 西半球、中纬度7.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 表示0°经线C.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D.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8.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A. B. C. D.9.符合西半球、低纬度、北半球3个条件的地点是()A. 20°W,0°B. 0°,26°WC. 165°E,17°ND. 19°W,15°S10.外商到义乌参加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买了一张地图。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2、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原因:地球自转。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1)远去的船只,船身总是先消失;(2)驶来的船只,桅杆总是先出现(3)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是圆弧形;注:日食不能(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麦哲伦环球航行(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航天设施拍的许多地球照片(8)同时刻同杆子在不同地点影长不同(9)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

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天圆地方);②天如斗笠,地似覆盘(盖天说)③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浑天说-张衡)④地球是个球体;⑤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二、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3.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地壳是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

一、地球仪: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

(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
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⑥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 ⑦地磁学研究表明: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
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并发生过逆转。
A.夏威夷群岛
B.链状火山岛屿
C.地壳
D.太平洋板块
(2)此处应位于地球的哪一个位置___D_____。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
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探究培优·拓展练
(3)下列哪幅图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 岛屿(2、3、4)的年龄分布情形是____B____。
整合方法·提升练
你认为可作为支持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_①__②__⑤__⑦___,可作 为反对大陆漂移说理由的是___③__④__⑥________________。
整合方法·提升练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实证法解答。大西洋两岸很多动物 有亲缘关系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 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地层、岩石构造很相似, 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 也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 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并发生 过逆转,这也可以作为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故可以作 为支持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①②⑤⑦。
浙教版 七年级上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显示
1B 2C 3B 4A 5A
6 C 7 A 8 A 9 A 10 D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巩固辅导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巩固辅导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巩固辅导
第1题【单选题】
2015年4月4日全球各地出现月全食现象:即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没有太阳光直射.读图,思考月食现象可以作为以下哪个地理现象的证据( )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的形状
C、地球的公转方向
D、地球的自转方向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
A、盆地
B、山顶
C、山脊
D、陡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经线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B、所有经线长度均相等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一条经线即是一个经线圈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5年5月18日起,三明市连续几日普降暴雨.如图为三明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三明的地形类型( )
A、以丘陵、盆地为主
B、以平原、盆地为主
C、以山地、平原为主。

思维导图-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思维导图-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概念
经纬度位置 作用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在经纬网上,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都有其对应的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 其位置就是这两条线的交点。
利用经纬网,可以标记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目前,经纬网定位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气象观测等许多领域。
地图的含义 常用的地图
东、西半球的划分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如果某点经度是东经,与160° 较
小于160° E则位于东半球,大于160° E则位于西半球 小于20° W则位于东半球,大于20° E则位于西半球
中国位于东半球。
纬线
概念 赤道 维度的划分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读数,这就是维度 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 0° 。
如 “ l : 36 000 000 ” 表示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36 000 000 厘米。
大比例 尺(大于或等于 1 : 100 000)
比例尺的大小分类
通常可将比例尺分为三类(按数字式比例尺表示时)
中比例尺(介于1 : 1 000 000 和 1 : 100 000 之间)
小比例尺(小千或等于 1 : 1 000 000)
从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 “ N ”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 “ S ”表示)
纬度
地图
纬线和纬度 经纬网
纬度的分布规律与判定方法 分界线
赤道,即0°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中国位于北半球。
我们习惯这么划分
纬度0° ~ 30° 称为低纬度 纬度30° ~ 60°称为中纬度 纬度60° ~ 90° 称为高纬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教案 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教案 浙教版

第6节地球表面的版块一、前期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上册第三章第6节,属物质科学的范畴。

教材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地球上大陆的形状特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以科学史为线索,依次展开关于地球表面板块三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

在板块构造学说部分,教材设置了两个活动,辅助板块扩张、张裂对地形影响的教学。

本节课是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壳活动之后,对于地球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地壳活动的本质原因。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还不能区分假说和规律、理论的区别。

另外,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本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模拟实验、讨论等,让学生从体验中深刻认识和理解地球表面的板块,从讨论中提高思维的灵活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结合板块的张裂及碰撞运动理解板块运动造成的结果。

难点: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通过活动,逐步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建立科学假说的能力。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的提出背景;2.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3.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STSE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地壳形成的相关知识,并用科学理论进行解释,意识到科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提问: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为什么会高耸入云?浩瀚的大西洋为什么还会增大?播放一段喜马拉雅山形成的视频,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教师解答,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表面的板块发生了运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地球表面的板块。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1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一开始,美洲和非洲大陆连在一起,后泛大陆破裂, 岩浆从地幔中不断涌出,洋壳上较老的岩石被不退推 向两边,导致海洋面积不断夸大,两大陆分离开来。
三、板块构造学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 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 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 论----板块构造学说。
3. 据测量,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 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 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印度洋板块仍在不断 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 俯冲。
4.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 块交界的地方。那么,在图 3-58中,哪些地方容易 引发火山和地震?
大洋板块俯冲、 消亡带上,新大洋 板块诞生的地方。
二、海底扩张学说
1960至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 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 大洋中脊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大洋中脊(海底山脉)
海岭:耸立在海洋中的海底山脉,又称海脊, 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4千米, 位于中央部分的海岭,称中央海岭,或称大洋 中脊。
课堂训练
1.日本位于_亚__欧___板块和_太__平__洋__板块交界 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__火__山__和__地__震__ 。
2.喜马拉雅山是由__亚__欧____板块和_印__度__洋___板 块碰撞产生的。 阿尔卑斯山脉是由__亚__欧___板块和__非__洲____板 块碰撞而形成。
主要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的,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 分割而成的。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碰撞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课目录 (1) (3) (6) (8)【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一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考点二地图考点三岩石考点四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考点五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重难点突破1:地球仪和地图】难点解读:本部分主要包括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地图的三个基本“语言”等。

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对综合知识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例1】(四川广元中考)读图,如图中④地的经纬度是( )A.(20°N,160°E)B.(20°N,160°W)C.(20°S,160°W)D.(20°S,160°E)【答案】C【解析】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④地的经纬度是(20°S,160°W)。

【例2】(重庆云阳)读某地区简略图(单位:米),按要求回答(1)~(2)题。

(1)该地区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图中河流N的主要流向是( )A.由东向西B.由西向东C.由南向北D.由北向南【答案】(1)A (2)C【解析】(1)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都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根据图中山顶的经纬度(35°N,139°E)可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填空题(包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填空题(包含答案)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填空题)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如图所示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第1题图第2题图(1)填写图中圈层B的名称________。

(2)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

(3)火山和地震的发生是________变动的表现。

2.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火山熔岩流来源于图中的________层(填结构名称)。

地震是由图中的________层(填字母)内岩石圈发生的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3.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题图第4题图(1)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________。

(2)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蛋壳对应________;蛋白对应地球的________ ;蛋黄对应地球的________。

4.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的赤道半径是________千米,极半径是________千米,因此,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___、赤道________的球体,它的赤道周长约________千米。

5.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运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运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________(“球面”或“水平板”)上的现象相似,说明大洋面是________。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悟空和土行孙商定,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的速度快,谁就得胜。

土行孙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距离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目的地。

过了一会儿,孙悟空才气喘吁吁地赶来:“你怎么比我快?”土行孙说:“我比你的距离近啊!”你能告诉悟空,土行孙遁地而行的距离是多少吗?________(填字母)。

A. 10万8千里B. 6 371米C. 4万千米D. 12 742千米(2)悟空很不服气:“想我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有什么。

浙教版 7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选择题(解析版)

浙教版 7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选择题(解析版)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选择题)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下列诗句,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答案】C【解析】【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解答】A.该句诗描述的现象与天体运动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故A错误;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地形有关;故B错误;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述的是想要看的更远,就要站得更高,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故C正确;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述的是节气,与地球形状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的是()A. 昼夜长短的变化B. 人造卫星在不同角度拍摄的地球照片C. 太阳的东升西落D.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现象、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

【解答】A、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结果,不符合题意;B、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为圆形,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符合题意;C、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传的结果,不符合题意;D、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只是个模拟实验,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故答案为:B3.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

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A. 地核一地幔一地壳B. 地幔一地核一地壳C. 地壳一地幔一地核D. 地壳一地核一地幔【答案】C【解析】【分析】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它的温度非常高。

2019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2019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地球的形状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________的,地是________的。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________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________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________体。

2.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方法:(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__________,后看到__________,这说明海面是球面。

(3)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是曲面。

(4)__________现象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现代人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1.现代科学技术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赤道________、两极________的球体。

2.地球的赤道半径是________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____________千米,即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相差________千米,仅差________。

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______千米。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1.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2.地壳和__________的顶部(____________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__________。

地核可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________或________状态,内地核呈________态。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1课时)一、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______________的模型。

二、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____的线,也称____________。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__________,并且与________垂直的线;纬线:与________平行的线。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三、经度和纬度1.赤道的纬度为________,向南北两极各增加________,分别叫________和________,符号________和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_地球3-2地球仪和地图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_地球3-2地球仪和地图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知识点1 地球仪1.地球仪的概念:地球仪是地球的__模型__,它可以直观地表现地球整体的表面形态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2.地球仪的组成:地轴与水平面成66.5°角并非垂直,66.5°角也表示地轴与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3.地球仪的主要用途:①可直观地表现地球的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

②能演示地球的运动等自然现象。

知识点2 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__南北两极__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__赤道__,与它__平行__的线叫做纬线。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__格林尼治__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以东、160°E以西的区域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

3.北纬、南纬各有90°。

说明分在两个半球上,所以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如0°~20°W;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如160°~180°E。

知识点5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成经纬网,除两极点外,地球表面任何地点都处在一定的经纬度位置上。

人们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理位置。

知识点6 地图地图的概念: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常用的地图有: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知识点7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__缩小程度__,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M。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1/M的比值越大,则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__详细__,精确度越高。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浙教版七年级上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浙教版七年级上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读东、西两半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图是西半球B. 本初子午线在乙半球C. 丙点的经度是110°wD. 丁点的经度是120°E【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乙是位于160°E以西的东半球故A错误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位于20°W以东的乙东半球故B正确丙点的经度是155°w 故C错误丁地的经度是115°E 故D错误故选B.2.下图中表示的地形类型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类似的是()A.B.C.D.【答案】C【解析】以上四个地形类型图中 A表示的地表起伏大是山地地形 B是有一定坡度落差较小是丘陵地形 C是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是平原地形 D是周围陡峭、内部平坦是高原地形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符的是C 故选C.3.下列地形中具有“四周高中间低”特征的是A. 高原B. 盆地C. 山地D. 平原【答案】B【解析】具有“四周高中间低”特征的是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故选 B4.(1)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特征是()4.(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A.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B. 宽广平坦起伏很小C. 地势起伏较大有耸立的山顶和陡峭的山坡D. 地势周围高、中间低【答案】B【解析】(1)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读图可得该岛国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地形主要是平原地形特征是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故选B【答案】D【解析】(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从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看出该岛大部分面积海拔在200米以下属于平原因而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绿色故选D5.(1)下列地点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最近的是()5.(2)肯尼迪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库鲁航天中心的()A. 28°S, 105°WB. 28°N, 105°WC. 28°N, 105°ED. 28°S, 105°E【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6.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A.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B. 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大的是地壳C.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D. 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答案】D【解析】7.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比例尺、颜色、符号B. 颜色、指向标、符号C. 比例尺、符号、文字D. 比例尺、方向、图例【答案】D【解析】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根据题意8.岩石组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岩石圈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岩石圈就是指地壳B. 岩石圈是指土壤层以下的岩石部分C. 地球上的岩石圈被划分为七大板块D. 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答案】D【解析】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组成地球上的岩石圈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故D正确9.(1)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9.(2)图中字母A、B代表的板块分别为()A. 人类活动B. 海平面上升C. 地壳运动D. 地球自转【答案】C【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因此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答案】B【解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从图中看出 A是印度洋板块 B是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0.(1)请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10.(2)按照板块构造学说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10.(3)从板块运动的方向推测未来太平洋的面积将________ (填扩大或缩小)【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1.(1)图中等高距是________米甲、乙、丙、丁四处山峰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 该山峰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11.(2)小马河的流向是________ 体验攀岩的刺激应在________(填字母)处附近11.(3)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D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该地区地形主要以________为主11.(4)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11.(5)若把该等高线地形图转绘成分层设色地形图该地区海拔200米以下地区应着的颜色是________【答案】(1)100100100, 丁, 878【解析】(1)读图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等高距是100米甲山峰海拔范围是到500米-600米之间乙山峰的海拔范围是600米-700米之间丙山峰的海拔范围是700米-800米之间丁山峰的海拔高度是978米因此四处山峰中海拔最高的是丁处 C海拔是100米山峰丁与C处的相对高度是978米—100米=878米【答案】(2)自西南向东北, A【解析】(2)在有指向标地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所指的方向为北方由此可以判断小马河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读图 A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地形可以体验攀岩的刺激【答案】(3)山谷, 山脊, 山地【解析】(3)读图 B处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地形 D处等高线有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地形该处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为山地地形【答案】(4)②, ②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解析】(4)图中@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登山最省力【答案】(5)绿色【解析】(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高原和山地根据颜色的深浅判断海拔的高低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为平原地形用绿色表示12.画一画在如图上画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位置【答案】【解析】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其中特殊的纬线有赤道(0^\circ )、南回归线(23.5^\circ S)、北回归线(23.5^\circ N)、南极圈(66.5^\circ S)、北极圈(66.5^\circ N)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经线(0^\circ ) 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依据题意13.(1)地球平均半径A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B________千米13.(2)地球表面积约为________平方千米13.(3)图上代表纬线的字母是________13.(4)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航海家是________【答案】(1)6371, 4万【解析】(1)地球平均半径A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B是4万千米【答案】(2)5.1亿【解析】(2)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答案】(3)B【解析】(3)图上代表纬线的字母是B 其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答案】(4)麦哲伦【解析】(4)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航海家是麦哲伦14.(1)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从村庄出发,第一站来到了甲地,甲地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 其海拔高度最高不超过米________(选填“700米”或“800米”),同学们发现视野相当开阔,美景尽收眼底14.(2)第二站来到了乙地,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并在①②河段体验了漂流活动,感受到流速较快的河段是________14.(3)第三站来到了丙地,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 同学们发现由于和村庄之间被地形阻挡,已经完全看不到出发地了【答案】(1)山峰(或山顶), 800【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等高线闭合且中间海拔高四周海拔低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峰由该图等高距为100米可知甲地外围邻近的等高线海拔为700米所以甲地的海拔范围在700—800米之间不超过800米【答案】(2)山谷, ①【解析】(2)读图可知图中乙地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谷在图中①②河段中①河段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河流流速较快【答案】(3)鞍部【解析】(3)读图可知图中丙地位于两座山峰之间海拔相对较低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鞍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3-3.7)教案设计+习题 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3-3.7)教案设计+习题  含答案

授课科目授课学生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授课内容课前复习:1.下面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A . ①②③④B . ②④③①C . ③④①②D . ④①③②2.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千米,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北走,再向南走。

则甲、乙两地可能同处在( C )A .赤道附近B .南极附近C .北极附近D .不可能有此情况3. 下列四图中,哪一幅图中的P 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并且与“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最吻合( D )4. 下图是3幅经纬网图,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 A 点在B 点的西南方向;C 点在D 点的东南方向B. C 点的经纬度是60°N ,20°W ;F 点经纬度是40°N ,120°EC. 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的比例尺大D. E点在东半球;G 点在南半球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 、D 两点的经纬度:A .40°W ,40°N ;D .20°E ,0°。

(2)判断位置:A 在B 的正西方,C 在A 的正南方,D 在A 的东南方。

(3)A 点所在纬线的长度比C 点所在纬线的长度__短__(填“长”或“短”)。

(4)如果在南极点建一座房子,它的四面都朝__北__(填方向)。

6.读上图,写出下面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C: __________D: __________,C点在B点的__________方向。

【答案】170°E 10°S ;100°E 40°S ;l35°E 70°N ;西北专题一:岩石【例1】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描述的岩石是________岩,按成因分类属于________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经纬网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B.地图1.地图: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常用的地图有政区图、旅游图和平面示意图等。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a)概念: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b)c)表现方式①线段式:如②数字式:如1:100000或11000000③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d)比例尺的大小: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或等于1:100000)表示的范围小,描述内容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1:1000000)则反之注意: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的关系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2)地图方向的表示方法a)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用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c)一般地图: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如图所示3)图例和注记a)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

常见图例见下图b)注记: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称为注记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A.岩石的类型1.岩石的识别1)通常可以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和组成岩石物质的特性来识别岩石2)岩石的外观特征主要包括岩石的排列结构,裂隙发育程度,岩石里面是否有沙粒、砾石、气孔、矿物晶体颗粒或化石等。

此外,颜色、色泽、坚硬的程度等差异也常用于识别岩石变而形成新岩石B.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花岗岩(岩浆岩):以肉红色、浅灰色为主,块状,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2.玄武岩(岩浆岩):以黑色和灰色为主,有气孔构造3.砂岩(沉积岩):以白色、灰色、淡红色为主,有层状结构,可见微小砂粒,可能有化石4.石灰岩(沉积岩):以白色、灰色为主,没有矿物晶体颗粒,可能有化石5.大理岩(变质岩):由矿物晶体颗粒和片状结构C.岩石的应用1.岩石是优质建筑材料,如花岗岩、大理岩等2.岩石是很好的工艺品材料,如新疆的和田玉、浙江的青田石等3.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各种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等,为生活和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A.地壳变动的证明1.地壳变动: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地壳变动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有的剧烈,有的缓慢,是地球内部巨大能量作用的结果2.地壳变动的痕迹: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B.火山1.火山与火山喷发1)火山:,地壳内部喷出的高温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称为火山2)火山喷发:地球内部灼热岩浆沿地壳的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2.火山的组成: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3.火山喷发物:主要有气态(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喷发物4.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类5.火山分布: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C.地震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地震构造3.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喜马拉雅山一带D.地震的预防和预报1.地震的逃生方法1)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2)底楼: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3)高楼:来不及逃离时,根据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

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4)室外: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2.地震的预报1)地震的前兆:,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2)借助于仪器的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3)进一步探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第5节泥石流A.泥石流的形成1.泥石流的概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1)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2)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3)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3.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1)人类活动改变地面形态和土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2)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植被的减少可以加剧泥石流的发生与危害3)引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坡地失去植被保护,加重水土流失;矿渣、弃土的堆放;修建公路、铁路、水渠及其他建筑活动4.泥石流的多发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比较严重的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和日本。

我国以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尤为严重B.泥石流的危害1.泥石流的特点:泥石流的暴发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2.泥石流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C.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泥石流发生前的征兆: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发生断流,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2.泥石流发生时的逃生措施:设法从房屋里跑开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3.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2)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3)植树造林4)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5)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A.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1.大陆漂移学说1)“大陆漂移学说”是20世纪初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2)内容: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3)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等2.海底扩张说1)“海底扩张说”是1960~1962年由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2)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B.板块构造学说1.内容: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2.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1)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两大板块在不断张裂,地壳断裂下陷所致。

2)地中海将会消失——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挤压3)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珠穆朗玛峰的不断升高——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B.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2)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3)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的不同部位C.地形的变化2.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1)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如流水冲刷使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流水使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沉积形成平原和三角洲2)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力作用影响大,如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3)在高寒地区,冰川等作用影响大,如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