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汪澈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应辰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应辰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
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
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
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
时赵鼎为相,延之馆塾,奇之。
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
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巳。
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上甚异之。
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正字。
时秦桧力主和议,金人欲以河南地归..事悉谘焉。
召为秘书省我。
应辰上疏,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
异议不息非所患,异议息矣,而上下相蒙之可畏。
金虽通和,疆场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
”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
张九成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
及其丧父。
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
通判袁州,凡所予夺,人无异词。
始至,或以其书生易之,巳乃知吏师所不能及。
丞相赵鼎死朱崖,应辰为文祭之,吏付之火。
明年,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
母老乞外,丞相苦留之,应辰曰:“亲老矣,不可缓。
”乃出知婺州。
郡积欠上供十三万缗,朝廷命宪漕究治,应辰谓急则扰民,乃与诸邑蠲宿逋,去苛敛,定期会,窒渗漏,悉为补发。
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
服阕,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
李显忠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
权户部侍郎兼侍讲。
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塑显仁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巳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两。
他皆类此。
”。
上惊其费冗,命吏部裁之。
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有七年。
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敢言不避。
好贤乐善,出于天性,尤笃友爱,尝以先畴逊其兄衢,虽无屋可居不顾也。
(节选自《宋史·汪应辰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B.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C.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D.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迸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举,即乡试中式。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翻译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翻译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名扩,光宗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慈爵皇后李氏。
光宗为恭王,慈爵皇后梦到太阳坠人庭中,她用手托住,不久怀孕。
乾道四年(1168 )十月十九日,宁宗出生在王府。
乾道五年五月,赐给现名。
十一月十三日,授为右千牛卫大将军。
乾道七年,光宗为皇太子。
淳熙五年(1178 )十月二十八日,迁为明州观察使,封为英国公。
淳熙七年二月,开始从师就学。
淳熙九年正月,满十五岁,为成人。
淳熙十年九月初七,开始同大臣一道到朝廷参见皇上。
淳熙十一年,应当出夙两宫都很喜欢他,不想让他搬到宫外居住,于是在东宫侧面建造府第,十月十九日迁居于此。
淳熙十二年三月初二,迁为安庆军节度使,封为平阳郡王。
八月十一日,娶夫人韩氏。
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光宗受禅即皇帝位。
三月初九,宁宗被授为少保、武宁军节度使,进封为嘉王。
宁宗从小的时候起,就养成了尊敬老师的习惯,到这时,开始设置诩善,任命沈清臣担任。
绍熙元年(1190 )春,宰相留正请求立宁宗为皇太子。
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孝宗逝世,光宗因疾病不能出来主丧。
十三日,宰臣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没有应允;请求代行祭奠之礼,采纳了。
十八日,宰臣上奏说:“皇子嘉王,天性仁孝。
应该确立皇位继承人,从而安定人心。
”六天后奏疏三次递上,被采纳。
又过了一天,于是草拟诏旨进呈。
这天晚上,光宗交给宰相的御札说:“历事岁久,念欲退闲。
”七月初二,留正因病辞退离去。
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见留正离开了朝廷,于是派遣韩青通过内侍张宗尹,向太皇太后请求让光宗禅位给嘉王,没有成功。
遇到提举重华宫关礼,韩青于是向他询问情况,告诉关礼自己想要办的事。
关礼随即进人宫内,哭着向太皇太后请求,太皇太后才醒悟,命令关礼告诉韩青:“好为之广韩青出来后,告诉了赵汝愚,命令殿帅郭呆夜里分兵把守南北宫。
第二天举行除服祭礼,赵汝愚率领文武百官到孝宗皇帝灵枢前,太皇太后垂帘,赵汝愚率臣僚两拜后,上奏:“光宗皇帝患病,不能主丧,臣等请求立皇子嘉王为太子,从而安定人心。
《宋史·刘勔传》原文阅读及译文(合集五篇)
《宋史·刘勔传》原文阅读及译文(合集五篇)第一篇:《宋史·刘勔传》原文阅读及译文原文:刘勔,字伯猷,彭城人也。
少有志节。
孝建初,遣费沈伐陈檀,不克。
乃除勔龙骧将军,勔既至,率军进讨,随宜翦定。
还,除新安王刘子鸾抚军中兵参军,遭母忧,不拜。
太宗即位,加宁朔将军。
会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征勔还都,假辅国将军,率众讨琰。
琰婴城固守,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
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
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即时解马与广之。
及琰开门请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生为立碑。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淮西人贾元友上书太宗,劝北攻悬瓠①。
上以所陈示勔,勔对曰:“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担归阙,皆劝讨虏。
鲁爽诞说,实挫国威,徒失兵力,虚费金宝。
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途,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
”太宗纳之,元友议遂寝。
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
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莫不称赞,咸谓宜许。
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
太宗临崩,顾命以为守尚书右仆射。
元徽初,桂阳王刘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领军,镇扞石头城。
既而,贼众屯朱雀航南,右军王道隆率宿卫向朱雀,闻贼已至,急信召勔。
勔至,命闭航,道隆不听,催勔渡航进战。
率所领于航南战败,临阵死之,时年五十七。
谥曰忠昭公。
(节选自《宋史·刘勔传》)(注)①悬瓠(hu):古城名。
译文:刘勔,字伯猷,彭城人。
刘勔年轻时有志向气节,又喜爱文辞。
孝建初年,派遣费沈攻打陈檀,没有攻下。
于是授予刘勔龙骧将军,刘勔到达后,率领军队进攻讨伐,随即平定。
回朝后,授予新安王刘子鸾抚军中兵参军,遭受母丧,不接受任命。
太宗即位,加封宁朔将军。
适逢豫州刺史殷琰叛乱,(皇上)征召刘勔回京都,代理辅国将军,率领军队讨伐殷琰。
语文文言文翻译-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
未冠,以词业称。
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
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
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
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
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
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
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
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
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
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
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
二年五月,卒。
讣闻,真宗轸惜之。
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
”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搢绅服其履行。
好学,嗜弈棋。
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
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查道,字湛然,是安徽歙州休宁人。
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亲近纸笔墨砚。
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
陪侍母亲由长江以北迁到长江以南居住,奉养母亲以孝闻名于天下。
《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汪纲字仲举,黟县人,签书枢密院勃之曾孙也。
以祖任入官,淳熙十四年中铨试,调镇江府司户参军。
马大同镇京口,议者欲以两淮铁钱交子行于沿江,廷议令大同倡率行之,纲贻书曰:“边面行铁钱,虑铜宝泄于外耳。
私铸盛行,故钱轻而物重。
”大同始悟。
试湖南转运司,又中,纲笑曰:“此岂足以用世泽物耶?”乃刻意问学,博通古今,精究义理,覃思本原。
调桂阳军平阳县令,县连溪峒,蛮蜑与居,纲一遇以恩信。
科罚之害既三十年,纲下车,首白诸台,罢之。
岁饥,旁邑有曹伍者,群聚恶少入境,强贷发廪,众至千余,挟界头、牛桥二寨兵为援,地盘踞万山间,前后令未尝一涉其境,不虞纲之至也,相率出迎。
纲已夙具酒食,令之曰:“汝何敢乱,顺者得食,乱者就诛。
”夜宿寨中,呼寨官诘责不能防守状,皆皇恐伏地请死,杖其首恶者八人,发粟振粜,民赖以安。
改知金坛县,亲嫌,更弋阳县。
父义和为侍御史主管佑神观。
寻丁父丧,服除,知兰溪县,决擿如神。
移疾乞闲,得直秘阁、知婺州,改提点浙东刑狱,皆屡辞不得请。
虑囚,至婺,有奴挟刃欲戕其主,不遇而杀其子,瞒谰妄牵连,径出斩之。
释衢囚之冤者。
台盗钟百一非共盗,尉觊赏,躐申制司,纲谓:“治盗虽尚严,岂得锻炼傅会以成其罪邪?”于是得减死。
绍定元年,召赴行在,纲入见,言:“臣下先利之心过于徇义,为身之计过于谋国,偷惰退缩,奔竞贪黩,相与为欺,宜有以转移之。
”帝日:“闻卿治行甚美,越中民力如何?”对日:“去岁水潦诸暨为甚今岁幸中熟十年之间千里晏安皆朝廷威德所及臣何力之有”权户部侍郎。
越数月,上章致仕,特畀二秩,守户部侍郎,仍赐金带。
卒,越人闻之多堕泪,有相率哭于寺观者。
纲学有本原,多闻博记,兵农、医卜、阴阳.律历诸书,靡不研究;机神明锐,遇事立决。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刘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沆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及长,倜傥任气。
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
天圣八年,始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
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
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
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之。
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
”尹氏遂伏罪。
奉使契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出知潭州。
又降知和州,改右谏议大夫、知江州。
时湖南蛮猺数出寇,至杀官吏。
以沆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潭州兼安抚使,许便宜从事。
沆大发兵至桂阳,招降二千余人,而蛮酋降者皆奏命以官。
又募土兵分捕余党,斩馘甚众。
已而贼复出,杀裨将胡元,坐降知鄂州。
还,知审刑院,除知永兴军。
顷之,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数发隐伏。
皇祐三年,拜参知政事。
文彦博、富弼复入为相。
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弼监修国史,沆迁兵部侍郎,位在弼下。
论者以为非故事,乃帖麻改沆监修国史,弼为集贤殿大学士。
沆既疾言事官,因言:“庆历后,台谏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无当否悉论之,必胜而后已,专务抉人阴私莫辨之事,以中伤士大夫。
执政畏其言,进擢尤速。
”沆遂举行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
御史范师道、赵抃岁满求补郡,沆引格出之,中丞张升等言沆挟私出御史。
时枢密使狄青亦因御史言,罢知陈州,沆奏曰:“御史去陛下将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谋,臣莫测也。
”升等益论辨不已,罢沆知应天府。
迁刑部尚书,徙陈州。
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节选自《宋史·刘沆传》)译文: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成人后,洒脱任性。
考进士没中选,自称“退士”,不再参与科举,他的父亲尽力鼓励他。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刘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沆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及长,倜傥任气。
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
天圣八年,始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
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
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
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之。
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
”尹氏遂伏罪。
奉使契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出知潭州。
又降知和州,改右谏议大夫、知江州。
时湖南蛮猺数出寇,至杀官吏。
以沆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潭州兼安抚使,许便宜从事。
沆大发兵至桂阳,招降二千余人,而蛮酋降者皆奏命以官。
又募土兵分捕余党,斩馘甚众。
已而贼复出,杀裨将胡元,坐降知鄂州。
还,知审刑院,除知永兴军。
顷之,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数发隐伏。
皇祐三年,拜参知政事。
文彦博、富弼复入为相。
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弼监修国史,沆迁兵部侍郎,位在弼下。
论者以为非故事,乃帖麻改沆监修国史,弼为集贤殿大学士。
沆既疾言事官,因言:“庆历后,台谏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无当否悉论之,必胜而后已,专务抉人阴私莫辨之事,以中伤士大夫。
执政畏其言,进擢尤速。
”沆遂举行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
御史范师道、赵抃岁满求补郡,沆引格出之,中丞张升等言沆挟私出御史。
时枢密使狄青亦因御史言,罢知陈州,沆奏曰:“御史去陛下将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谋,臣莫测也。
”升等益论辨不已,罢沆知应天府。
迁刑部尚书,徙陈州。
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节选自《宋史·刘沆传》)译文: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成人后,洒脱任性。
考进士没中选,自称“退士”,不再参与科举,他的父亲尽力鼓励他。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藻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藻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
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
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
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迀著作佐郞。
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成,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召试中书舍人。
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
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又言:“崇、观以来,赀结权幸,奴事阉宦,与开边误国,得职名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直秘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盍依国初法,止中大夫。
”绍兴元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
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
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
”制可。
史馆既开,修撰綦崇礼言不必别设外局,乃已。
郡人颜经投匦诉其敷籴军食,遂贬秩..停官。
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
”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
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
藻再进官,其属鲍延祖、孟处义咸增秩有差。
言者论其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赦不宥。
秦桧死,复职,官其二子。
二十八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
诏赠端明殿学士。
(节选自《宋史·汪藻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B.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C.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D.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宋史原文及翻译
宋史原文及翻译《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下面是关于宋史原文及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周淙,字彦甚广,湖州长兴人。
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遣大夫。
淙幼警敏,力学,政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
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阳光城,帅守难其挑选,士夫亦惮行。
首命淙守滁阳,未前往,安远楚州,又徙濠梁。
淮、楚旧有并山水复置寨威吓者,淙为公约束,结保伍。
金主亮倾国犯下边,民有赖全活者不可胜计。
除直秘阁,再出任。
孝宗受到禅,王师坚忍虹县,中原之民饮光去归属于,扶老携幼二者属道。
淙一千口给甲壳类,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判处室庐,人人感悦。
张浚视师,驻扎都梁,见到淙谋,辄经释,且曰:“陆机,公当与我俱死去。
”淙亦敬佩,至曰“头从今以后,身不容箭”。
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
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①如故。
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
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
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
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
”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
临安驻跸②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③,舟楫病之,淙请疏浚。
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十月卒,年六十。
(Lizier《宋史周淙传》,存有删减)【注】①按堵:安居。
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译文: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
父亲周需,凭着考中进士开始做官,做官做到左中奉大夫。
周淙从小机警聪明,努力学习,宣和年间,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做了皇帝的侍从官,历任官职做到通判建康府。
绍兴三十年,金国背叛盟约,边疆战事正兴起,(朝廷)选择守帅官员很困难,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职)。
文言文900个原文及翻译大全(2)
⽂⾔⽂900个原⽂及翻译⼤全(2)《说苑·介⼦推不受禄》原⽂及翻译《陈平之⽤》原⽂及翻译《⽥婴善剂》原⽂及翻译袁中道《听⾬堂记》原⽂及翻译《宋史·施师点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潚传》原⽂及翻译《明史·胡濙传》原⽂及翻译《宋史·陈韡传》原⽂及翻译《隋书·元胄传》原⽂及翻译㣿洵《彭州圆觉禅院记》原⽂及翻译《后汉书·刘茂传》原⽂及翻译《宋史·罗点传》原⽂及翻译《宋史·刘述传》原⽂及翻译《宋史·太祖本纪》原⽂及翻译苏轼《万⽯君罗⽂传》原⽂及翻译《北史·源⼦邕传》原⽂及翻译韩愈《送浮屠⽂畅师序》原⽂及翻译《宋史·赵⼦崧传》原⽂及翻译《后汉书·耿恭传》原⽂及翻译《明史·张鹏传》原⽂及翻译《宋史·张阐传》原⽂及翻译《汉书·傅喜传》原⽂及翻译李渔《饭粥》原⽂及翻译《新唐书·侯君集传》原⽂及翻译《晋书·罗含传》原⽂及翻译《资治通鉴·永元⼗四年冬,⼗⽉》原⽂及翻译《新唐书·柳浑列传》原⽂及翻译宋濂《游琅琊⼭记》原⽂及翻译《后汉书·郭太传》原⽂及翻译《三国志·任峻传》原⽂及翻译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原⽂及翻译《宋书·谢晦传》原⽂及翻译《后汉书·黄琼传》原⽂及翻译《明史·邹元标传》原⽂及翻译《梁书·明⼭宾传》原⽂及翻译《隋书·⾖卢毓传》原⽂及翻译《北史·杨津传》原⽂及翻译《宋史·刘勔传》原⽂及翻译《宋史·包拯传》原⽂及翻译《明史·韩爌传》原⽂及翻译《明史·袁忠彻传》原⽂及翻译《魏书·张蒲传》原⽂及翻译《明史·罗喻义传》原⽂及翻译《宋史·徐处仁传》原⽂及翻译《清史稿·熊赐履传》原⽂及翻译《明史·黄宗载传》原⽂及翻译《清史稿·赵国祚传》原⽂及翻译《明史·程启充传》原⽂及翻译《隋书·循吏·樊叔略传》原⽂及翻译《江⽔⼜东,经黄⽜⼭下》原⽂及翻译《成王封伯禽于鲁》原⽂及翻译《宋史·汪澈传》原⽂及翻译《宋史·张庭坚传》原⽂及翻译《晋书·颐和转》原⽂及翻译《汉书·周勃传》原⽂及翻译《宋史·陈襄传》原⽂及翻译《宋书·刘⼤夏传》原⽂及翻译《后汉书·班彪传》原⽂及翻译《承天皇帝倓,始王建宁》原⽂及翻译《史记·义纵传》原⽂及翻译《宋史·彭乘传》原⽂及翻译《聊斋志异·郭⽣》原⽂及翻译《清史稿·骆秉章传》原⽂及翻译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原⽂及翻译《宋史·段思恭传》原⽂及翻译《明史·周新传》原⽂及翻译《北史·李訢传》原⽂及翻译《周书·寇俊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崔⽇⽤传》原⽂及翻译《宋史·陈康伯传》原⽂及翻译《宋史·张美传》原⽂及翻译《晋书·王彪之传》原⽂及翻译《南村辍耕录·迈⾥古思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吴保安传》原⽂及翻译《晋书·朱序传》原⽂及翻译《宋史·许奕传》原⽂及翻译《明史·沈希仪传》原⽂及翻译《明史·谢迁传》原⽂及翻译《元史·吕思诚传》原⽂及翻译《宋史·卞衮传》原⽂及翻译《后汉书·谯⽞传》原⽂及翻译《旧唐书·萧俛传》原⽂及翻译《明史·张永明传》原⽂及翻译《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原⽂及翻译《明史·张家⽟传》原⽂及翻译《晋书·阳裕传》原⽂及翻译《南齐书·禇炫传》原⽂及翻译《明史·刘荣传》原⽂及翻译《元史·孔思晦传》原⽂及翻译《宋书·垣护之传》原⽂及翻译《宋史·苗授传》原⽂及翻译《宋史·何栗传》原⽂及翻译《汉书·杜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卢从愿传》原⽂及翻译《宋史·程公许传》原⽂及翻译《南史·萧⼦良传》原⽂及翻译《宋史·李兑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刘武周传》原⽂及翻译《宋史·张觷传》原⽂及翻译苏轼《南⽅多没⼈》原⽂及翻译《贞观⼆年,太宗谓侍⾂⽈》原⽂及翻译《汉书·武五⼦传》原⽂及翻译《明史·林聪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孙伏伽传》原⽂及翻译《宋史·范祖禹传》原⽂及翻译《旧唐书·第五琦传》原⽂及翻译归有光《封中宪⼤夫兴化府知府周公⾏状》原⽂及翻译《宋史·徐经孙传》原⽂及翻译《元史·董⽂⽤传》原⽂及翻译《宋史·孟宗政传》原⽂及翻译《清史稿·刘长佑传》原⽂及翻译《北史·乐运传》原⽂及翻译《宋书·何承天传》原⽂及翻译《新五代史·张敬达传》原⽂及翻译李鸿章《亡妹张夫⼈家传》原⽂及翻译《宋书·刘穆之传》原⽂及翻译《明史·魏源传》原⽂及翻译《新唐书·从谠传》原⽂及翻译《宋史·薛叔似传》原⽂及翻译《明史·吴时来传》原⽂及翻译《旧五代史·王晏球传》原⽂及翻译《宋史·尹继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娄师德传》原⽂及翻译《明史·童元镇传》原⽂及翻译《三房⼗四叔⾮不勤读》原⽂及翻译《后汉书·虞诩传》原⽂及翻译《元史·魏初传》原⽂及翻译《宋史·郭守⽂传》原⽂及翻译《宋史·黄震传》原⽂及翻译《梁书·谢举传》原⽂及翻译《新唐书·虞世南传》原⽂及翻译《明史·张宁传》原⽂及翻译《晋书·张闿传》原⽂及翻译《李彦仙传》原⽂及翻译《中⼤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原⽂及翻译《隋书·窦荣定传》原⽂及翻译《宋史·郭廷谓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潮传》原⽂及翻译《北史·段⽂振传》原⽂及翻译《说苑·政理》原⽂及翻译《汉书·⾼帝纪》原⽂及翻译孔融《论盛孝章书》原⽂及翻译《宋书·宗悫传》原⽂及翻译《宋书·何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清史稿·李鸿章传》原⽂及翻译《宋史·程颢传》原⽂及翻译《秦观劝学》原⽂及翻译《陋室铭》原⽂及翻译《段太尉逸事状》原⽂及翻译《郎中令赵⾼恃恩专恣》原⽂及翻译《三国志·张温传》原⽂及翻译《宋史·乔执中传》原⽂及翻译朱鹤龄《西郊观桃花记》原⽂及翻译颜之推《名实篇》原⽂及翻译《宋史·范如圭传》原⽂及翻译《宋书·王诞传》原⽂及翻译《明史·徐阶传》原⽂及翻译《宋史·卢之翰传》原⽂及翻译姚鼐《登泰⼭记》原⽂及翻译《宋史·宇⽂昌龄传》原⽂及翻译归有光《先妣事略》原⽂及翻译书《孟德传》后原⽂及翻译《孟德传》原⽂及翻译《后⼗九⽇复上宰相书》原⽂及翻译《明史·陶琰传》原⽂及翻译《史记·张丞相列传》原⽂及翻译《宋史·王拱⾠传》原⽂及翻译《新唐书·严挺之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原⽂及翻译《新唐书·孟浩然传》原⽂及翻译《明史·张罗彦传》原⽂及翻译《宋史·陈恕传》原⽂及翻译《⼦产为政》原⽂及翻译《宋史·余良肱传》原⽂及翻译李肖《萧毕顺传》原⽂及翻译《马先⽣钧,字德衡》原⽂及翻译《宋史·党进传》原⽂及翻译《宋史·陈从信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魏谟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徐⽂远传》原⽂及翻译谢枋得《丞相留忠斋书》原⽂及翻译《明史·张淳传》原⽂及翻译《宋史·王应麟传》原⽂及翻译《宋史·丁谓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周纡传》原⽂及翻译《于是秦王⼤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原⽂及翻译《明史·胡俨传》原⽂及翻译《北齐书·阳斐传》原⽂及翻译《去宥》原⽂及翻译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及翻译《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霍峻等传》原⽂及翻译《宋史·陆诜传》原⽂及翻译《明史·廖庄传》原⽂及翻译《三国志·步骘传》原⽂及翻译《宋史·刘甲传》原⽂及翻译《元史·马亨传》原⽂及翻译《晋书·江统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张荐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郑覃传》原⽂及翻译《郑成功传》原⽂及翻译《明史·李时勉传》原⽂及翻译《宋书·沈怀⽂传》原⽂及翻译《汉书·张良传》原⽂及翻译《晋书·陶侃列传》原⽂及翻译元好问《送秦中诸⼈引》原⽂及翻译《汉书·苏武传》原⽂及翻译(⼆)《史记·信陵君离赵救魏》原⽂及翻译《后汉书·钟离意传》原⽂及翻译《宋史·王凯传》原⽂及翻译《宋史·杨⼤异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屈突通传》原⽂及翻译《三国志·吴范传》原⽂及翻译《明史·张任学传》愿⽂及翻译《王安⽯待客》原⽂及翻译王若虚《门⼭县吏晓堂记》原⽂及翻译刘⼤魁《程易⽥诗序》原⽂及翻译《宋史·许骧传》原⽂及翻译《南史·沈炯传》原⽂及翻译《明史·温纯传》原⽂及翻译《汤义仍先⽣⽂集序》原⽂及翻译《宋史·张逊传》原⽂及翻译《梁史·褚翔传》原⽂及翻译戴名世《蓼庄图记》原⽂及翻译《宋史·林光朝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长孙顺德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原⽂及翻译《南唐书·周本传》原⽂及翻译《谏说之难》原⽂及翻译《万⽊图》序原⽂及翻译《旧唐书·冯⽴传》原⽂及翻译《宋史·傅伯成传》原⽂及翻译《宋史·吴奎传》原⽂及翻译顾炎武《拽梯郎君祠记》原⽂及翻译苏轼《司马温公⾏状》原⽂及翻译《北史·薛聪传》原⽂及翻译曾巩《张久中墓志铭》原⽂及翻译《元史·敬俨传》原⽂及翻译《北史·庾信传》原⽂及翻译《隋史·杨善会传》原⽂及翻译《魏书·阳固传》原⽂及翻译《旧唐书·陆贽传》原⽂及翻译《后汉书·黄⾹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卢简辞传》原⽂及翻译《明史·赵世卿传》原⽂及翻译《宋史·虞允⽂传》原⽂及翻译《明史·张肯堂传》原⽂及翻译汪琬《传是楼记》原⽂及翻译《明史·唐胄传》原⽂及翻译《宋史·卢秉传》原⽂及翻译《隋书·燕荣传》原⽂及翻译《旧唐书·薛嵩传》原⽂及翻译《隋书·万宝常传》原⽂及翻译王世贞《⽵⾥馆记》原⽂及翻译《光武帝纪》原⽂及翻译《北齐书·斛律羡传》原⽂及翻译《明史·安磐传》原⽂及翻译宋濂《阅江楼记》原⽂及翻译《登扫叶楼记》原⽂及翻译《刘备⼊益州》原⽂及翻译《三国志·费祎传》原⽂及翻译《晋书·胡威传》原⽂及翻译《旧唐书·柳公权传》原⽂及翻译《宋史·李及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孟尝传》原⽂及翻译《明史·李充嗣传》原⽂及翻译《游龙鸣⼭记》原⽂及翻译《新五代史·孔谦传》原⽂及翻译布颜图《画树法》原⽂及翻译《明史·郑晓传》原⽂及翻译《宋史·梁克家传》原⽂及翻译叶适《留耕堂记》原⽂及翻译《元史·丘处机传》原⽂及翻译(⼆)《元史·丘处机传》原⽂及翻译资治通鉴之《春,⼆⽉,曹操攻黎阳》原⽂及翻译《宋书·孔觊传》原⽂及翻译《北齐书·卢潜传》原⽂及翻译《晋书·王沈传》原⽂及翻译《后汉书·梁慬传》原⽂及翻译《颜⽒家训·风操篇》原⽂及翻译《汉书·隽不疑传》原⽂及翻译《钱神论》原⽂及翻译《晋书·虞喜传》原⽂及翻译《商於⼦论治国》原⽂及翻译《宋史·郭逵传》原⽂及翻译汪⼠铎《记江乐峰⼤令事》原⽂及翻译《翱⾄零⼝北,有畜鸡⼆⼗⼆者》原⽂及翻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及翻译(三)《唐才⼦传·⽅⼲传》原⽂及翻译《周书·郑孝穆传》原⽂及翻译《南史·王规传》原⽂及翻译《美⼈赋》原⽂及翻译《明史·杨荣传》原⽂及翻译《元年,关中饥,⽶⽃直绢⼀匹》原⽂及翻译《晋书·刘弘传》原⽂及翻译《柳宗元》原⽂及翻译曾巩《⼴德湖记》原⽂及翻译《宋书·谢庄传》原⽂及翻译吴敏树《新修吕仙亭记》原⽂及翻译《凡⾳,⽣于⼈⼼者也》原⽂及翻译《宋书·谢弘微传》原⽂及翻译《宋史·蒋重珍传》原⽂及翻译《与致虚妹丈书》原⽂及翻译《周顗奔琅琊王睿》原⽂及翻译《⽵⼭》原⽂及翻译司马相如《⼦虚赋》原⽂及译⽂《初,魏⼈范睢从中⼤夫须贾使于齐》原⽂及翻译吕⼤防《合江亭记》原⽂及翻译陆陇其《崇明⽼⼈记》原⽂及翻译《明史·陈幼学传》原⽂及翻译王鏊《王⽂恪公笔记》原⽂及翻译《陈书·张种传》原⽂及翻译《霍丘知县阳湖左君》原⽂及翻译《楚襄王为太⼦之时》原⽂及翻译《宋史·苏缄传》原⽂及翻译《明史·杨信民传》原⽂及翻译《黄花岗七⼗⼆烈⼠事略序》原⽂及翻译袁枚《江宁两校官传》原⽂及翻译《宋史·席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王维传》原⽂及翻译杨⼠奇《翠筠楼记》原⽂及翻译《敬之识才》原⽂及翻译《⼦昂碎琴》原⽂及翻译《新唐书·马怀素传》原⽂及翻译《三国志·程昱传》原⽂及翻译顾炎武《⽉⾷》阅读练习及答案《宋史·王沿传》原⽂及翻译《明史·⾦国凤传》原⽂及翻译《宋史·邹浩传》原⽂及翻译《明史·廖永安传》原⽂及翻译《晋书·谢安传》原⽂及翻译《汉书·霍去病传》原⽂及翻译《明史·张⽂锦传》原⽂及翻译王慎中《海上平寇记》原⽂及翻译《晋书·安平献王孚》原⽂及翻译《旧唐书·杜亚传》原⽂及翻译《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原⽂及翻译《新唐书·马燧传》原⽂及翻译《⾼帝求贤诏》原⽂及翻译《三国志·刘放传》原⽂及翻译《宋史·吕蒙正传》原⽂及翻译《晋书·傅咸传》原⽂及翻译《明史·崔铣传》原⽂及翻译《秦废封建》原⽂及翻译王充《论衡·⾃纪篇》原⽂及翻译《列⼦·说符》原⽂及翻译《明史·邹应龙传》原⽂及翻译王引之《汪容甫先⽣⾏状》原⽂及翻译《后汉书·赵憙传》原⽂及翻译《陈书·谢贞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翼传》原⽂及翻译程晋芳《⽂⽊先⽣传》原⽂及翻译《裴琰之传》原⽂及翻译《辽史·萧韩家奴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徽传》原⽂及翻译《李世民畏魏征》原⽂及翻译杨循吉《况侯抑中官》原⽂及翻译《新轩乐府引》原⽂及翻译《南齐书·垣崇祖传》原⽂及翻译《宋史·喻樗传》原⽂及翻译《周书·颜之仪传》原⽂及翻译王安⽯《⽥公墓志铭》原⽂及翻译《宋史·张景宪传》原⽂及翻译《宋学⼠⽂集·李疑传》原⽂及翻译《郁离⼦》序原⽂及翻译《宋史·种放传》原⽂及翻译《宋史·张邵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湘传》原⽂及翻译李渔《闲情偶记·卷五》阅读练习及答案欧阳修《养鱼记》原⽂及翻译《齐⼈说靖郭君》原⽂及翻译《万历野获编·陈增之死》原⽂及翻译《明史·崔恭传》原⽂及翻译《宋史·王罕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晁传》原⽂及翻译宋濓《宣慰曾侯嘉政记》原⽂及翻译《魏书·张济传》原⽂及翻译《宋史·邵伯温传》原⽂及翻译《宋史·王觌传》原⽂及翻译《宋史·种谔传》原⽂及翻译《宋史·袁甫传》原⽂及翻译《韩雄传》原⽂及翻译《元史·王都中传》原⽂及翻译《新唐书·源乾曜传》原⽂及翻译姚鼐《答翁学⼠书》原⽂及翻译童轩《治溷⽣传》原⽂及翻译《宋史·赵禼传》原⽂及翻译《晋书·⽯鉴列传》原⽂及翻译《汉书·张骞传》原⽂及翻译《南史·张⾏信传》原⽂及翻译王⼠祯《登燕⼦矶》原⽂及翻译《宋史·⽂天祥传》原⽂及翻译(⼆)⽂天祥《游⽂⼭观⼤⽔记》原⽂及翻译《宋史·黄洽传》原⽂及翻译欧阳修《与⾼司谏书》原⽂及翻译《资治通鉴·公孙度传》原⽂及翻译《晋书·王导传》原⽂及翻译《赵简⼦传》原⽂及翻译《宋史·刘颖传》原⽂及翻译《元史·梁曾传》原⽂及翻译《明史·李汝华传》原⽂及翻译⽂同《屯⽥郎中⽯君墓志铭》原⽂及翻译《明史·仇钺传》原⽂及翻译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原⽂及翻译《元史·姜彧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沛传》原⽂及翻译《宋史·吕公绰传》原⽂及翻译《北史·达奚长儒传》原⽂及翻译《宋史·司马池传》原⽂及翻译《史记·晁错传》原⽂及翻译《宋史·韩通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韦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晋书·王舒传》原⽂及翻译《史记·陈豨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元澹传》原⽂及翻译《元史·谢让传》原⽂及翻译《南齐书·张融传》原⽂及翻译《周书·泉企传》原⽂及翻译《元史·安童传》原⽂及翻译《尉缭⼦·治本》原⽂及翻译《宋史·符彦卿》原⽂及翻译《旧唐书·郑善果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陆⽻传》原⽂及翻译《明史·叶旺传》原⽂及翻译《宋史·丰稷传》原⽂及翻译《宋史·萧注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刘⿊闼传》原⽂及翻译李渔《⾼低抑扬》原⽂及翻译《明史·胡⼴传》原⽂及翻译《⾦史·张⾏信传》原⽂及翻译《辽史·耶律安抟传》原⽂及翻译《宋史·李⼤性传》原⽂及翻译《宋史·吴芾传》原⽂及翻译《元史·赵世延》原⽂及翻译《宋史·王刚中传》原⽂及翻译《明史·李东阳传》原⽂及翻译《宋史·曾⼏传》原⽂及翻译。
汪立信,澈从孙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汪立信,澈从孙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汪立信,澈从孙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汪立信,澈从孙也。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汪澈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汪澈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徙居饶州浮梁。
第进士,教授衡州、沅州。
用万俟卨荐,为秘书正字、校书郎。
轮对,乞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举将帅,高宗善之,行其言。
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
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叶义问使金还,颇知犯边谋,澈言:“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
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
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除侍御史。
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劾罢,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诏夺节予祠。
三十一年,上元前一夕,风雷雨雪交作,澈言《春秋》鲁隐公时大雷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谨而书之。
今一夕间二异交至,此阴盛之证,殆为金人。
今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御,因陈修攘十二事。
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内结阉寺,王十朋、陈俊卿等继论其罪,高宗欲存护使去,澈与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罢。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首用张浚使江、淮,澈以参豫督军荆、襄,将分道进讨。
赵撙守唐,王宣守邓,招皇甫倜于蔡。
襄、汉沃壤,荆棘弥望,澈请因古长渠筑堰,募闲民、汰冗卒杂耕,为度三十八屯,给种与牛,授庐舍,岁可登谷七十余万斛,民偿种,私其余,官以钱市之,功绪略就。
孝宗访边事,澈奏:“向者我有唐、邓为藩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敌不敢窥襄。
既失两郡,倜复内徙,敌屯新野,相距百里尔。
臣令赵撙、王宣筑城储粮,分备要害,有以待敌。
至于机会之来,难以豫料。
“孝宗善之。
时议废江州军,澈言不可。
知宁国府,改福州、福建安抚使,复请祠。
寻致仕。
卒,年六十三。
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庄敏。
澈为殿中日,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官,高宗曰:“名士也,次第用之矣。
“在枢府,孝宗密访人材,荐百有十八人。
尝奏言:“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
“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三》)译文:汪澈字明远,他家从新安迁居饶州浮梁。
宋史欧阳澈传的原文翻译
宋史欧阳澈传的原文翻译宋史欧阳澈传的原文翻译宋史欧阳澈传原文欧阳澈,字德明,抚州崇仁人。
年少美须眉,善谈世事,尚气大言,慷慨不少屈,而忧国闵时,出于天性。
靖康初,应制条敝政,陈安边御敌十策,州未许发。
退而复采朝廷之阙失,政令之乖违,可以为保邦御俗之方、去蠹国残民之贼者十事,复为书,并上闻。
已而复论列十事,言:"臣所进三书实为切要,然而触权臣者有之,迕天听者有之,或结怨富贵之门,或遗怒台谏之官,臣非不知,而敢抗言者,愿以身而安天下也。
"所上书为三巨轴,厩置卒辞不能举,州将为选力士荷之以行。
会金人大入,要盟城下而去,澈闻,辄语人曰:"我能口伐金人,强于百万之师,愿杀身以安社稷。
有如上不见信,请质子女于朝,身使穹庐,御亲王以归。
"乡人每笑其狂,止之不可,乃徒步走行在。
高宗即位南京,伏阙上封事,极诋用事大臣,遂见杀,见《陈东传》。
死时年三十七。
许翰在政府,罢朝,问潜善处分何人,曰:"斩陈东、欧阳澈耳。
"翰惊失色,因究其书何以不下政府,曰:"独下潜善,故不得以相视。
"遂力求罢。
为东、澈著哀词。
澈所著《飘然集》六卷,会稽胡衍既刻之,丰城范应钤为之祠学中。
宋史欧阳澈传翻译欧阳澈字德明,抚州崇仁人。
年轻时是个美男子,善于谈论世事,崇尚气节和正大的言论,意气激昂不为屈服,而忧国悯时,出于他的天性。
靖康初年,应对制策条陈弊政,上陈安边御敌十策,州官府不准传送,欧阳澈退下州府而又搜集朝廷的阙失,时政的.乖违,可以用来保卫国家抵御恶俗的办法、除去蠹国害民的贼臣十件事,再次写成奏章,并且被传送给皇帝。
不久又论列十事,说:“我所进献的三个奏章确实是切中要害,但是有的是触犯当权大臣,有的是违背陛下的听闻,或者结怨于富贵人家,或者遗怒于御史台、谏院的官员,我不是不知道,却敢于向陛下直言不讳的原因,是希望用自身而使天下安定。
”欧阳澈所上奏书为三个巨轴,驿站的士兵推辞拿不动,州将为此挑选力士扛在肩上行走。
《宋史-汪澈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宋史·汪澈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宋史·汪澈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徙居饶州浮梁。
第进士,教授衡州、沅州。
用万俟卨荐,为秘书正字、校书郎。
轮对,乞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举将帅,高宗善之,行其言。
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
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叶义问使金还,颇知犯边谋,澈言:“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
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
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除侍御史。
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劾罢,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诏夺节予祠。
三十一年,上元前一夕,风雷雨雪交作,澈言《春秋》鲁隐公时大雷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谨而书之。
今一夕间二异交至,此阴盛之证,殆为金人。
今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御,因陈修攘十二事。
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内结阉寺,王十朋、陈俊卿等继论其罪,高宗欲存护使去,澈与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罢。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首用张浚使江、淮,澈以参豫督军荆、襄,将分道进讨。
赵撙守唐,王宣守邓,招皇甫倜于蔡。
襄、汉沃壤,荆棘弥望,澈请因古长渠筑堰,募闲民、汰冗卒杂耕,为度三十八屯,给种与牛,授庐舍,岁可登谷七十余万斛,民偿种,私其余,官以钱市之,功绪略就。
孝宗访边事,澈奏:“向者我有唐、邓为藩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敌不敢窥襄。
既失两郡,倜复内徙,敌屯新野,相距百里尔。
臣令赵撙、王宣筑城储粮,分备要害,有以待敌。
至于机会之来,难以豫料。
“孝宗善之。
时议废江州军,澈言不可。
知宁国府,改福州、福建安抚使,复请祠。
寻致仕。
卒,年六十三。
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庄敏。
澈为殿中日,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官,高宗曰:“名士也,次第用之矣。
“在枢府,孝宗密访人材,荐百有十八人。
尝奏言:“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
“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三》)译文:汪澈字明远,他家从新安迁居饶州浮梁。
《宋史·汪应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汪应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汪应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汪应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汪应辰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
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
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
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
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
”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
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
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
上欲即除馆职,赵鼎①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
”乃授镇东军签判。
故事,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至是,取一年半阙以归。
召为秘书省正字。
时秦桧为主和议,应辰上书,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
异议不息非所畏,异议息矣,而上下相欺之可畏。
金虽通和,疆埸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
今方且肆赦中外,褒宠将帅,以为休兵息民自此而始。
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
……臣愿勿以和好之可无虞,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
”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
张九成②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
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
久之,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
李显宗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
权户部侍郎兼侍讲。
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班直转官三日,而堂吏增给食钱万余;工匠洗泽器皿仅给百余千,而堂吏食钱六百千;塑显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已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余两。
他皆类此。
”上惊其费冗,命吏部裁之。
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
论爱民六事,庙堂议不合,不悦者众。
……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七年,桧死,始还朝。
宋史王罕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王罕传原文: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
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
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
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
累迁户部判官。
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
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
出为广东转运使。
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
”遂还惠州。
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
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
”罕曰:“有田客者如是,的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
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
久之,无至者。
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的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
”观者始有怖色。
乃简卒三千,顺流而下。
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
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
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
徙知潭州。
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
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
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的直,因愤恚发狂。
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
监司上治状,敕书褒谕,赐绢三百。
徙知明州,以光禄卿卒,年八十。
兄之子珪少孤,罕教养有恩,后珪贵,每予书,必以盛满为戒云。
(节选自《宋史王罕传》)译文:王罕字师言,凭借恩荫做宜兴县知县。
宜兴县里有很多在湖边围垦的水田,百姓每年声诉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
王罕亲自来到田间,标出田的高下形成的图,第二年声诉文书呈来,按照的图指示,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人都信服。
西部用兵,连续多年在东南征收箭羽,价格上涨,富户至于事先贮积来等待出售。
《宋史查道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查道传》原文及翻译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
未冠,以词业称。
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
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
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
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
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
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
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
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
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
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
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
”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搢绅服其履行。
好学,嗜弈棋。
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
享年六十四。
[注]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翻译:查道,字湛然,安徽歙州休宁人。
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纸笔墨砚。
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
汪藻传文言文翻译
汪藻传文言文翻译1. 《汪藻传》的翻译汪藻,彦章,是德兴人。
幼年时就聪慧异与常人,长大后进入学习,后来又考中进士。
(有一年)亲自撰写了《君臣庆会阁诗》,诸位大臣纷纷写诗相和并呈献御览,但只有汪藻写的诗词无人能及。
那个年代胡伸的文章非常出名,当时的人们编成一句:江左二宝,胡伸、汪藻(意思是说,长江以东有两个宝,一个是胡伸,另一个是汪藻)。
当时(后来作了宰相)与汪藻是的室友,关系一向不好。
因此后来主政的时候,汪藻被冷落不受重用,长达八年之久。
即位后,汪藻奉命应试这一个官职。
在扬州的时候。
汪藻多次上奏章陈述事情,当时的宰相因此非常厌恶他,找了个借口,免了他的官职,改任他为集英殿的修撰职位。
第二年,汪藻被重新起用并封为学士。
当时国家正赶上皇帝的很多诏令都出自汪藻之手。
汪藻曾给皇帝上书认为,各位将军手握重兵,国家局面会渐渐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形式,并且陈说了该如何对待军队将帅的三件事,后来十年的形势发展完全所他所料。
2. 文言文翻译王彦章,字子明,是郓州寿张人。
年轻时当过兵士,侍奉梁太祖。
末帝即位,升为濮州刺史。
梁、晋争夺天下成为强敌。
晋军攻破澶州,虏获彦章妻子儿女,把他们送归太原,赐给他们房宅,供给的物质非常齐备,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斩杀晋军使者来断绝自己的后路。
这时候,晋军已全部占有河北,用铁锁锁断德胜河口,在河的南北修筑两座城,号称为“夹寨”。
而梁末帝昏庸,小人赵岩、张汉杰等人把持朝政,大臣老将大多被谗言离间,彦章虽然是招讨副使,但谋略不被采用。
龙德三年夏天,晋夺取郓州,梁人非常惊恐。
宰相敬翔见事情危急,把绳子放进靴中,入朝见末帝,哭泣道:“先帝夺取天下,不认为我无能,我的谋划无不采用。
今强敌没有消灭,陛下不重视我的话,我不被重用,不如死去!”于是拿起绳子将要自杀。
末帝使人阻止他,问他想说什么。
敬翔说:“事情危急了,非彦章不可!”末帝于是征召彦章担任招讨使,用段凝担任副职。
末帝问打败敌人的日期,彦章回答说:“三天。
《宋史·姚坦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姚坦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
开宝中,以《尚书》擢第,调补将陵尉。
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召坦等谓曰:“诸子生长深宫,未知世务,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
汝等皆朕所慎简,各宜勉之。
”乃以坦为益王府翊善。
坦性木强固滞。
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
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
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
上尝诫之曰:“元杰知书好学,亦足为贤王矣。
少不中节,亦须婉辞规讽,况无大故而诋讦之,岂裨赞之道邪?”顷之,左右乃教王诈称疾不朝。
太宗日使视疾,逾月不瘳,甚忧之,召王乳母问状,乳母曰:“王本无疾,徒以姚坦检束,居常不得自便,王不乐,故成疾。
”上怒曰:“吾选端士,辅王为善。
王不能用其谏,而又诈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
且王年少,必尔辈为之谋耳。
”因命捽至后苑,杖之数十。
召坦慰谕曰:“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
卿但如是,勿虑谗间,朕必不听。
”王薨,改卫尉少卿,判吏部南曹。
他日因事得对,上以其旧人,召升殿与语。
坦言及故府,意短诸王而称己之敢言。
坦退,上谓侍臣曰:“坦在宫邸,不能以正理诲谕,事有微失,即从而扬之,此卖直取名耳。
”景德初,求补郡,俾知邓州。
转运使表其治状,诏嘉奖之。
大中祥符初,复知光州。
二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译文:姚坦,字明白,是曹州济阴县人。
开宝年中期,凭借《尚书》考中进士,调补为将陵尉。
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征召姚坦等人,对他们说:“各位王子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让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
你们都是我谨慎选拔出来的贤士,大家一起努力吧。
”于是任命姚坦为益王府翊善。
姚坦性格益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汪澈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宋史·汪澈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徙居饶州浮梁。
第进士,教授衡州、沅州。
用万俟卨荐,为秘书正字、校书郎。
轮对,乞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举将帅,高宗善之,行其言。
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
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叶义问使金还,颇知犯边谋,澈言:“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
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
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除侍御史。
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劾罢,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诏夺节予祠。
三十一年,上元前一夕,风雷雨雪交作,澈言《春秋》鲁隐公时大雷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谨而书之。
今一夕间二异交至,此阴盛之证,殆为金人。
今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御,因陈修攘十二事。
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内结阉寺,王十朋、陈俊卿等继论其罪,高宗欲存护使去,澈与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罢。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首用张浚使江、淮,澈以参豫督军荆、襄,将分道进讨。
赵撙守唐,王宣守邓,招皇甫倜于蔡。
襄、汉沃壤,荆棘弥望,澈请因古长渠筑堰,募闲民、汰冗卒杂耕,为度三十八屯,给种与牛,授庐舍,岁可登谷七十余万斛,民偿种,私其余,官以钱市之,功绪略就。
孝宗访边事,澈奏:“向者我有唐、邓为藩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敌不敢窥襄。
既失两郡,倜复内徙,敌屯新野,相距百里尔。
臣令赵撙、王宣筑城储粮,分备要害,有以待敌。
至于机会之来,难以豫料。
“孝宗善之。
时议废江州军,澈言不可。
知宁国府,改福州、福建安抚使,复请祠。
寻致仕。
卒,年六十三。
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庄敏。
澈为殿中日,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官,高宗曰:“名士也,次第用之矣。
”在枢府,孝宗密访人材,荐百有十八人。
尝奏言:“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
“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三》)
译文:
汪澈字明远,他家从新安迁居饶州浮梁。
汪澈考中进士后,被授职为衡州、沅州教授。
轮到他进宫回答皇上的提问,汪澈请求皇上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自推举将帅,高宗认为很好,按他的意见办了。
汪澈拜官监察御史,提为殿中侍御史,皇上特别赐给他一匹带鞍的马。
当时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很多年了,边防的警戒慢慢松弛,汪澈向皇上陈述了养民养兵、自我治理、预备战事的意见,其奏章累积达数千字。
叶义问出使金国回朝,对敌人侵边的计谋颇有了解,汪澈说:“平时没有做好准备,事情发生后仓卒应付,靖康之祸可作为借鉴。
今天将骄兵惰,应加强检阅,使他们有战斗的信心。
文武官员务必选出有实际才能的人充任,不必拘限于资格。
”汪澈拜官侍御史。
左相汤思退有负众望,汪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弹劾罢免他,又论述镇江大将刘宝的十条罪状,皇上诏令夺取他的权力,让他主管一祠观。
绍兴三十一年(1161),上元节的前一天,风雷雨雪交替出现,汪澈说《春秋》载鲁隐公时天上雷鸣电闪,又雨雪交加,孔子认为八天内还有大变化,便仔细地记下来了。
今天一夕之间二种异象交替发生,这是阴盛的征兆,大概是指金人要南侵。
现在荆、襄二州没有统督,江海缺乏防备抵御力量,汪澈于是陈述了修明朝政、抵御外敌的十二件事。
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在宫中勾结宦官,王十朋、陈俊卿等相继论述他的罪行,高宗想庇护他让他离朝,汪澈与陈俊卿一起上奏,杨存中才被罢职。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国土,首先用张浚出使江、淮,汪澈参与督军荆、襄,将分路进讨敌军。
赵扌尊守唐州,王宣守邓州,招皇甫倜守蔡州。
襄、汉土地肥沃,荆棘丛生,汪澈请求按照过去的长渠修筑堤堰,招募闲民和被淘汰的多余的士兵一起耕种,划分为三十八屯,给种子与牛,给庐舍,每年可收谷子七十万余斛,百姓偿还了种子,私下还有些余粮,官府用钱买来,对襄、汉的经营初见成效。
孝宗问访边境之事,汪澈奏道:“向来我们有唐、邓二州为藩篱,又有皇甫倜控扼陈、蔡二州,敌人不敢窥视襄阳。
现已失去了两郡,皇甫倜又内迁,敌人屯兵新野,与我相距仅百里之遥,我已命赵扌尊、王宣筑城储粮,分别备在要害之处,以便待敌。
至于什么时候金人南侵,难以预料。
”孝宗认为很对。
当时议事者想废去江州的军队,汪澈说不行。
汪澈为宁国府知府,皇上改任他为福州、福建安抚使,汪澈又请求管理一祠观。
不久,汪澈退休,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皇上赠给他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谥号“庄敏”。
汪澈为殿中侍御史时,推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谏官,高宗说“:他们都是名士,依次选用他们。
”汪澈在枢密院府时,孝宗秘求人才,汪澈推荐了一百一十八人。
他曾上奏说“:我出身低微而被提拔重用,所以报效国家只有无私奉献而不欺瞒君主。
”他自己奉行清静、俭约,即使显贵了还像平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