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圣奇-深部巷道围岩支护2013

合集下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公告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公告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公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工作已全部结束,共评出获奖成果143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87项。

现将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予以公告。

附: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一等奖(14项)2004-1-01兴隆庄矿工业场地巨厚松散层变形特征及其对重大建筑物影响的研究(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来存良、许延春、李佃平、官云章、徐法奎、李正龙、李奉海、张玉卓、王惠忠、介玉新、王济忠、文学宽、张孟凯、于旭磊、张刚)2004-1-02急-倾斜厚煤层长壁综放开采技术研究(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谢俊文、罗福乾、程文东、李俊明、谢和平、李虎林、贠东风、缪寅生、杨富、上官科峰、周宏伟、朱启孝、李德玺、马忠元、韩书才)2004-1-03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地区滑坡预测预报系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日地层环境力学校际研究中心;何满潮、王旭春、姚爱军、崔政权、武雄、鹿粗、孙晓明、衡朝阳、段庆伟、景海河、杨晓杰、蒋宇静、苏永华、毛利勤、滕建仁)2004-1-04煤层巷道大体积特高压水闸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三河尖煤矿;朱亚平、杨家华、张周权、王慧明、杨思光、杨正华、陈忠胜、汪善好、李光文、赵加才、于保华、李爱民、夏林稳、杜昌要、陶元)2004-1-05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陈志远、张志浩、车审言、刘长林、马国宣、黄京慧、韩志国、屈秉悦、姜洪玲、袁杨、苏民、刘贺、陈刚、尹彩灵、靳军)2004-1-06高瓦斯易燃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高产高效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煤炭研究所;吕国金、孙学会、罗海珠、张德利、朱凤山、李国宏、王庆阳、运宝珍、曹树祥、栗荣良、周蒲生、刘军、李保东、徐昂、光增埝)2004-1-07北京东方化工厂“97.6.27”特大火灾事故原因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钟群鹏、崔慕皛、王广生、陈良才、张峥、薛明德、王泽溥、田永江、梁金忠、李志宪、张栋、褚武阳、钟培道、田燕、苏毅)2004-1-08陕京管道完整性管理模式与应用研究(北京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姚伟、董绍华、张鹏、王强、刘毅军、毕治强、祁国成、葛艾天、王凤田、崔京辉、罗金恒、何学良、刘洪军、卢桂军)2004-1-09西气东输用大口径高压输气管线的安全可靠性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冯耀荣、霍春勇、马秋荣、庄传晶、熊庆人、赵新伟、袁鹏斌、刘文成、李平全、罗金恒、李为卫、韩晓毅、刘迎来、董保胜、陈宏达)2004-1-10晋城市“数字煤矿安全”广域网络(WebGIS)动态实时多级监管系统(晋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沈阳新元信息工程软件有限公司;李协定、谭宽年、马平、牛德文、李剑刚、张国玉、张新生、殷忠平、李张军、王一、王刚、闫国强、李义德、李晓刚、安志奇)2004-1-11煤矿安全远程监控系统研究(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哈尔滨煤安测控有限公司、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驰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王峰、李兴亚、刘仁峰、张宏宇、孙广义、于延令、郁兴东、刘永立、张国华、沈兴德、袁贵斌)2004-1-12在用重要压力容器与(部分工业)管道安全诊断与爆炸监控(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庆石油学院、山东大学、镇海炼化公司;陈学东、陈钢、杨铁成、关卫和、高增梁、周昌玉、李培宁、蒋家羚、戴光、柳春图、王威强、徐如良、袁榕、王冰、徐鹏)2004-1-13民用航空人为因素研究及应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国民航学院、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学院飞行技术系、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质控处;刘绍勇、刘恩祥、李敬、熊杰、徐超群、刘亚军、孙瑞山、李都、徐祥松、杨英宝、马奎亮、施和平、罗晓利、栗牧怀、郝玉哲)2004-1-14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技术研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吴宗之、高进东、刘茂、孙猛、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朱坦、马世海、刘骥、高建明、曾明荣、徐晖、汪卫国、鞠美庭)二等奖(42项)2004-2-01建筑火灾特殊现象的应用基础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范维澄、杨立中、翁文国、陈晓军、宋虎)2004-2-02高精度管道漏磁在线检测系统(新疆三叶管道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工业大学;陈勇、杨理践、周林元、闵希华、孙建刚、金大庆、陈军、王晓峰、陈亮)2004-2-03电磁辐射预测冲击矿压技术研究(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翟明华、窦林名、杨正华、李成武、韩安民、王祥龙、石炳华、王云海、杨思光)2004-2-04急倾斜特厚易燃煤层水平分层短工作面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华亭煤电股份公司华亭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魏东、王正元、杨世杰、李前、王文强、于忠升、张卫平、刘志文、李仁杰) 2004-2-05谢桥煤矿铁路线及铁路桥下高强度开采试验研究(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孔祥喜、于广云、李佩全、章立清、夏军武、程功林、吴侃、吴定洲、周占魁)2004-2-06 25°倾角松软煤层日产万吨综放工作面成套设备与工艺研究(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综机管理中心、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杨德玉、谢斌、王希锁、王勇、张崇宏、卫建青、张纯、王道宗、王国法)2004-2-07厚风积砂下浅埋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神华集团神府东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马云东、杨景才、张永吉、曲金田、刘剑、桂祥友、张文军、李宗翔、苏仲杰)2004-2-08煤矿深部巷道安全高效掘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庄煤矿、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良庄煤矿;杨仁树、孙正启、李清、邢茂俭、刘波、袁秋新、孙强、王广平、张明)2004-2-09构造复杂区域高应力破碎围岩巷道矿压与支护技术研究(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冯相华、靖洪文、许裕平、韩立军、高法民、孙清源、陈丁河、李国、陈坤福)2004-2-10铁法矿区锚杆支护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实践(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岩土工程研究所、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张明元、刘东才、何满朝、鞠文君、邵柏库、王献辉、刘长海、刘天习、杜伟)2004-2-11焦作矿区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研究(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理工大学;张光德、单智勇、刘白宙、许胜铭、王建国、张占全、郑保川、邢文平、黄冲霄)2004-2-12祁东煤矿突水淹井快速高效治理技术(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祁东煤矿;谢崇信、龚乃勤、储党生、邓西清、赵开全、檀双英、黄成华、付昆岚、黄晓东)2004-2-13地下矿高阶段强化开采深井通风系统优化及调控新技术应用研究(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庆铜矿、南方冶金学院;王海宁、汪仁发、吴超、陈友良、石发恩、邹贤季、王晖、李政、张红婴)2004-2-14开滦矿区自然发火规律研究(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理工学院;秦庚仁、殷作如、郭立稳、常文杰、郭达、刘宝东、王海燕、王福生、张复盛)2004-2-15马兰矿GIS通风安全信息系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马兰矿;刘成效、秦跃平、郭亮、李和林、刘宗高、朱建芳、王林、李文奎、马东正)2004-2-16应用渗透棒提高注水综合效果的研究与应用(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李伟、金龙哲、陈家祥、谢振华、张连福、轩凤福、李洪彬、张彬、王和志)2004-2-17化学抑尘剂的基础研究及应用(中南大学;吴超、古德生、周勃、李孜军、陈沅江、王海宁、王坪龙)2004-2-18 MK-7型全液压钻机及其配套钻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矿务局;胡少韵、李宝玉、王世斌、田宏亮、郝世俊、龚城、张福喜、黄河、石智军)2004-2-19薄煤层高产高效自动化开采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北京煤矿机械厂;张明元、刘东才、刘加启、王平彦、赵士华、王国法、刘天习、宋伟林、刘俊甫)2004-2-20烟火药剂沸腾制粒关键设备及工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一О四厂;傅英奎、韩恩平、单利亚、高志勇、张为民、王少雄、黄文光)2004-2-21液化石油气泄漏扩散规律与泄漏监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彭湘潍、牟善军、姜春明、叶从胜、于广宇、高芹忠、俞雪兴)2004-2-22欠平衡钻井装备研制及应用(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杲传良、张慧峰、李宗清、王岩鹏、宋林松、杨德京、燕修良、刘刚、李毅)2004-2-23埕岛油田海底管道悬空段钢管桩固定技术研究(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孙连芬、高天宝、吴进军、丁玉华、孔凡臣、齐雅茹、韩清国、钱孟祥、李新军)2004-2-24大港油田集团滩海工程公司“港海一号”钻井平台总体安全评价(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雷文章、董国永、王其华、吴苏江、高玉琢、张运通、刘景凯、吕强、陆庆)2004-2-25轻柴油闪点降低后的危险性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牟善军、彭湘潍、姜春明、李晋、秘义行、蔺玉贵、俞雪兴、卢卫、李俊杰)2004-2-26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及应用(中国矿业大学、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华讯科技有限公司;钱建生、张毅、华钢、顾军、李世银、陈金保、尹洪胜、黄兴、程德强)2004-2-27带式输送机粘液可控剪切无级传动软启动系统(山东科技大学、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丰煤矿;周满山、于岩、张媛、包继华、李希勇、高正商、王振、张福华、田汝臣)2004-2-28隔爆兼本质安全型提升机全数字智能控制四象限变频调速系统(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翟镇煤矿、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九龙矿、唐山开诚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孙峰、韩树华、王平、王则乐、常海伟、杨志海、孙飞、刘士金、杨洪涛)2004-2-29 BD-II系列弯掠组合隔爆对旋轴流主通风机(湘潭平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苏莫明、贺秋冬、李坤、肖务里、张建国、甘英浩、钟立群、王秀清、冯峰)2004-2-30井下动目标跟踪安全监测系统(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漳村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自动化分公司;张明安、王志清、范世民、肖亚宁、胡穗延、霍震龙、李文德、冯为民、宋献忠)2004-2-31重大事故现场数字图像传输系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研究所、深圳市威迪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姬永兴、赵玉民、杨晋辉、杨文义、范黎明、刘玉贞、郭逸龙、沈刚健)2004-2-32飞机多目标实时定位跟踪系统(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王大海、王成彬、李自俊、薛鸿印、姚若生、吴晓红、黎新、孙茂春、蒋定武)2004-2-33安全型GZT-65型铁水车研究与开发(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刘祖法、翟大强、王净、况作尧、王玮、马刚跃、白洁、程明永、王承训)2004-2-34 300MW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及分析诊断系统开发研究(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奥技异电气技术研究所、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褚福磊、饶苏波、何永勇、朱占方、祁达才、黄俊清、姚纪恒、陈伟、任继顺)2004-2-35江西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江西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李宁生、周正洪、席小键、章叔昌、郑善才、李佑桃、陈家宏、张勤)2004-2-36全国煤矿安全状况调查与安全规划(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杨大明、王端武、朱凤山、王继仁、王建国、贺佑国、王兆丰、张金锋、王志宏)2004-2-37增设关键安全参数显示系统(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何正跃、董天彪、唐炯然)2004-2-38民用航空安全评估系统(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孙瑞山、刘汉辉、刘恩祥、张秀山、吴安山、苏杭、刘秉谋、钱卫岗、刘社宣)2004-2-39近海石油结构物安全分析与评估理论及应用研究(石油大学〈华东〉;陈国明、方华灿、许亮斌、黄东升、徐兴平、何新霞、蔡文军、贾星兰、刘健)2004-2-40高原变压吸附制氧与高原隧道施工安全保障研究与应用(北京科技大学、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刘应书、丁守全、冯俊小、况成明、乐恺、贾建厚、崔红社、周文郁、侯庆文)2004-2-41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体系(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运营部;张丽英、余卫国、陈竟成、张国威)2004-2-42秦山三期CANDU-6核电站技术规格书的修改(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唐炯然、何正跃、徐受律、邹正宇、韦华、申森、陈明军)三等奖(87项)2004-3-01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配套生产设施-移动式地面站研制与应用(湖北葛洲坝易普力化工有限公司、山西省特种汽车制造厂;段明、李宏兵、冯有景、秦启升)2004-3-02火区及动压下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曹祖民、刘雨忠、何启林、孙金龙、刘绍雄)2004-3-03厚含水松散层下极薄基岩综放工作面提高开采上限技术研究(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葛亭煤矿、山东科技大学;李法柱、杨德彬、郭惟嘉、杨平、温兴林)2004-3-04深井综放开采异常冲击动力现象预测与防治技术研究(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曲天智、冯恩杰、邓小林、李伟清、段克信)2004-3-05复杂开采条件综放工作面生产成套技术(江苏天能集团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李乃钊、张东升、袁志明、朱秀社、韩德明)2004-3-06俯伪斜“三软”大倾角煤层轻型支架放顶煤回采工艺研究(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学院;刘书灿、胡新仓、尚书海、杨建军、鲁建广)2004-3-07高地压多重危害煤层安全卸压开采研究及应用(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科技大学;孙中辉、蒋金泉、孙春江、苏景春、张殿振)2004-3-08巨厚第三系松软地层下煤层开采技术(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泉沟煤矿、中国矿业大学;严文庆、张东升、刘灿华、李学华、聂兆文)2004-3-09滕北五号井复合水体下浅部工作面开采的研究与实践(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徐若友、许延春、王四洋、刘秀娥、曹始友)2004-3-10复合软岩顶板锚网索(喷)支护技术的实践与优化(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岱庄煤矿;马永亮、牛克旺、曹忠、张洪鹏、崔立浩)2004-3-11峰峰集团梧桐庄矿工作面底板综合防治水技术研究(峰峰集团有限公司;陈宇、孙伟立、何长海、刘天新、王屹)2004-3-12不等宽煤柱综放面巷道矿压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阳煤矿、中国矿业大学;刘克功、何富连、赵洪亮、邹喜正、李社柱)2004-3-13煤矿湿式喷浆技术研究与应用(山东泰山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翟镇煤矿;佟强、邸建友、王贯东、巩克玉、宋召谦)2004-3-14姚桥煤矿湖下防治水、水文地质综合勘探技术(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曹祖民、刘雨忠、李新宝、祁和刚、冯学武)2004-3-15细粒筑坝技术研究(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郑逊良、曹作忠、吴飞、汪斌、徐丛武)2004-3-16靖远矿区煤巷锚网支护设计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研究与应用(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缪寅生、纪洪广、谢俊文、王金安、上官科峰)2004-3-17新庄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程乐团、齐明胜、邵贵富、张敬军、常兴民)2004-3-18前置式端头支架在急倾斜特厚松软煤层综放面开发与应用(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砚北煤矿;王正元、李前、吕世宏、乔中栋、周翔)2004-3-19玻璃钢支柱的研究(邢台泓意达树脂锚固剂厂;张燕军、耿会英、卢颂芬、龚建宇、李强)2004-3-20厚松散含水层疏放水条件下开采上限工程地质研究(济宁矿业集团太平煤矿、中国矿业大学;隋旺华、陈德俊、赵庆杰、王砚和、董青红)2004-3-21 J型通风治理综放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关键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王庄煤矿;俞启香、郭金刚、缪协兴、张长根、王凯)2004-3-22高瓦斯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大气压力下降时瓦斯急剧涌出的防治(辽源矿务局梅河煤矿;方贵祥、贾立明、赵万贵、陈艳杰、姚久成)2004-3-23煤矿地下多层火区探测技术研究(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理工大学;金智新、刘鸿福、周启为、白希军、丁大同)2004-3-24漳村煤矿通风系统优化可视化智能化研究(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漳村煤矿、太原理工大学;王志清、邢玉忠、肖亚宁、康立勋、杨建林)2004-3-25窑街煤电公司三矿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关键工艺及参数研究(甘肃省煤炭科学研究所、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三矿;王更雨、张作箭、罗万忠、程同真、尹科成)2004-3-26獐儿沟煤矿南翼煤二层综合防治煤与二氧化碳突出技术研究(兰州市红古区獐儿沟煤矿、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张洪、孟贤正、施仲朝、王克全、赵衍庆)2004-3-27抗静电阻燃风筒新型材料(四川远见实业有限公司;雷景新、张成达、袁野、刘盛、曹阳)2004-3-28“三软”厚煤层高瓦斯综放面高抽巷瓦斯抽放技术研究(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超化煤矿;胡德进、王登星、周定栓、秦建营、刘建军)2004-3-29义马矿区易自燃煤层综放开采成套防灭火技术研究(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科技大学、西安森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付永水、贾学勤、付树林、徐精彩、慕洪才)2004-3-30平顶山八矿瓦斯地质规律和瓦斯预测研究(河南理工大学、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子敏、张瑞林、高建良、卫修君、丁开舟)2004-3-31俯采综放面煤炭自燃防治技术研究(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葛亭煤矿、山东科技大学;杨德彬、李法柱、薄其山、王昌斌、尹经梅)2004-3-32高热害矿井采掘工作面局部制冷降温技术研究与应用(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村煤矿、武汉平汉矿业制冷空调工程有限公司;孙春江、郎庆田、孙仲辉、周继祯、张殿振)2004-3-33柴里煤矿防治煤炭自燃火灾的技术与实践(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柴里煤矿、中国矿业大学;史振凡、解东旭、高风亮、马汉鹏、彭宗勤)2004-3-34高突煤层大倾角超长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成套技术(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张铁岗、张东升、陈启永、徐金海、张建国)2004-3-35 MZ型煤矿许用粉状乳化炸药研究(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大连六一四化工有限公司;汪旭光、熊代余、宋锦泉、姜显峤、曹海峰)2004-3-36硝化甘油生产线安全技术改造项目(山西兴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韩光烈、杨廷瑞、赵芦奎、郎建华、董培林)2004-3-37甘肃银光化学工业公司TDI复产工程中的安全技术改造(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马建军、邢永兴、李晓明、毛志红、王进军)2004-3-38井下作业井喷失控处理研究与应用(大港油田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谢华、杨九生、刘春贵、刘福生、郭进德)2004-3-39克拉玛依油田浅层稠油H2S动态分布与防治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孙晓岗、陈荣灿、陈宗全、张新国、吴平)2004-3-40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蓝赛特遥感新技术开发公司;王冰怀、张友焱、王卫民、吴志平、张一民)2004-3-41油田钻井、修井超限安全保护装置的开发与应用(中原石油勘探局技术安全监督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司向丽、付允杰、曹天生、刘献忠、尹念敏)2004-3-42可调式天然气井口及外输管网安全保护装置(长庆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王立群、刘贵喜、王长宁、徐非凡、胡东锋)2004-3-43石油化工毒物分布与防护措施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李新鸾、李丽华、邵华、高敏、周学勤)2004-3-44 F35-105防喷器组(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宏奇、苏尚文、李永信、杨永宁、林庆合)2004-3-45广州石化与茂名石化雷电灾害成因与防范措施(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张海峰、刘全桢、谭凤贵、孙立富、王海明)2004-3-46天然气增压机组在线安全监测系统(中原油气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产销厂;刘成林、杨发平、白俊国、白新海、耿红军)2004-3-47油井高压压裂作业安全体系研究(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杜宝坛、马收、孟庆民、杨其彬、杨彪)2004-3-48 SS-55型高压孔隙结构仪(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徐树臣、张富均、姜志臣、张保卫、苏法卿)2004-3-49浅海油田独立桩取土灌浆加固技术研究与应用(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高天宝、于志鑫、李新军、丁玉华、孔凡臣)2004-3-50中原油田安全监控系统(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安全环保部;刘继峰、肖永庆、杨志毅、郭晓明、王俊安)2004-3-51翻转式射孔器研制与应用(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福国、刘德如、杨九生、刘春贵、张维山)2004-3-52大功率大坡度可摘挂吊椅斜井绳索运人系统研究及应用(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汶南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郎庆田、王元仁、张圣国、孙仲辉、苏启亮)2004-3-53 -550大巷高速铁路运输技术研究与应用(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庄煤矿、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处;孙正启、袁秋新、苏其亮、张元富、李伟)2004-3-54 ZQBZ-400/1140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真空磁力起动器(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电设备制造厂、中国矿业大学;岳凤伟、牟龙华、潘雪凤、宋光状、曹军)2004-3-55 KJ67煤矿井下高压电网安全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厂煤矿、北京顺城电子技术公司;朱德明、孙明波、于忠藻、侯宇刚、赵文昌)2004-3-56矿区电力系统应急预案(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务厂;于励民、刘建国、陶建平、屈博、李富贵)2004-3-57矿井安全远程联网监测系统(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郅公平、胡恩翰、王跃峰、李超英、王平安)2004-3-58翟镇煤矿主井提升信号及自动定量装载综合控制系统试验应用(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翟镇煤矿、唐山开诚电器有限责任公司;韩树华、邸建友、孙惠民、王平、湛厚星)2004-3-59 KBG2(25)型钢丝绳张力智能检测仪(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机械厂;薛晓泉、蒋茂林、孙成志、张涛、沈娟)2004-3-60基于模糊逻辑融合的智能温度测控仪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付华、张伟强、白兰、徐耀松、屠乃威)2004-3-61掘进机内喷雾系统研究(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王庄煤矿、太原理工大学;卢喜山、郭成兴、寇子明、郝志宏、马素平) 2004-3-62 DSZB-225/120A型电动机全数字化综合保护器(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武予鲁、张铁岗、李灿欣、谭体礼、武浩)2004-3-63旗山煤矿胶带运输可视化集中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徐州矿务集。

深井软岩巷道顶板深部围岩矿压规律及对策

深井软岩巷道顶板深部围岩矿压规律及对策

深井软岩巷道顶板深部围岩矿压规律及对策赵春洲;胡颂伟【摘要】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加,软岩巷道变形加快,维修费用增加,制约着矿井的高产高效生产.结合某矿1203工作面运输顺槽底板瓦斯抽排巷地质条件,对深井软岩巷道顶板深部围岩矿压进行了观测,观测内容包括深部围岩位移和分区破坏情况.在对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巷道顶板深部围岩位移演化规律和分区破坏规律.通过对观测成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巷道掘进和支护对策,要求改变现有的巷道支护方案并提高施工队伍素质与水平.【期刊名称】《山西焦煤科技》【年(卷),期】2011(035)010【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深井;软岩巷道;顶板深部围岩;矿压规律【作者】赵春洲;胡颂伟【作者单位】潞安矿业集团李村煤矿,山西长治046100;重庆理工大学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重庆40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6随着煤炭开采规模扩大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矿井加速了向深部发展。

在深部开采过程中,矿井采场与巷道矿压显现日渐剧烈,瓦斯涌出量增加,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加大,通风、提升和勘探困难,开采条件恶化,生产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给煤矿生产带来诸多困难。

特别是深井软岩巷道支护问题,严重困扰着煤炭企业。

进行深井软岩巷道顶板深部围岩矿压规律研究与控制既是某些矿区和矿井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煤炭工业长远发展的保障。

为此,多数学者曾对深井软岩巷道支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1-6]。

本文以某矿开采地质条件为工程点,对深井软岩巷道顶板深部围岩位移变形规律进行了现场观测,在对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了其变形规律,据此提出了有效的支护对策,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某矿1203工作面运输顺槽底板瓦斯抽排巷设计标高-855~-927 m,设计长度1 767.6 m,开口位于东翼13-1煤层底板回风大巷(北)内,距HE33点向东16.3 m处为底抽巷拨门中施工。

拨门后依次按+3‰坡度施工57.6 m;24°下山施工179.675 m(平距);+3‰坡度施工30 m;2°上山施工736.575 m;-3‰坡度施工30 m;1°下山施工733.750 m。

为深部地下工程的稳定与安全保驾护航——记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

为深部地下工程的稳定与安全保驾护航——记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

2 0 0 2 年1 2 月 .他 又 通 过 自 己 的 努 态 度 ,3 O 岁 的 杨 圣 奇 便 被 破 格 评 为 副 教 力 ,提 前 半 年 考 入 河 海 大 学 岩 土 工程 专 授 .3 3 岁 破 格 晋 升 为教 授 3 4 岁被 评 为
人次 ( 于 其 中被S C l 他 引2 0 0 会次 ) 。 在 国 际 业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3 年 博 士 期 间 的 锻 炼 博 导 。 在 2 0 1 1 ~2 0 1 4 年 度连续4 次 教 职 权 威 出版 社 S P r i n g e r 出版 英 文专 著 I 部,
究 工 作 。 研 究成 果 在 国 内外期 刊 上 共 发 了坚 实 的理 论 基 础 。
表 学 术论 文近 1 2 0 余 篇 ,其 中4 5 篇被 S c I
收 录 ,5 0篇被 EI 收 录 ,论 文被 他 引 1 5 0 0
因 为 出 类 拔 萃 的 表 现 、兢 兢 业 业 的
地质灾害发生 的关键科学 问题 。中国矿 大 学 为 依 托 的 深 部 岩 土 力 学 与 地 下 工 程
业 大 学 杨 圣 奇 教 授 长 期 潜 心 于 这 一 科 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 实验室 急需 问 题 的 研 究 工 作 探 索岩 石 变 形破 坏 机

 ̄ L t 岩石力学 、工程地质等相 关专 业的
( 2 0 1 5 ) 、 澳 大 利 亚 研 究 学者 奋进 奖 学 括 中国 科 学 院 孙 钧 等 3 位 院 士 在 内的 7 位
长期坚持 ,收获 丰硕研究成果
杨 圣 奇治 学 严 谨 .勇于 仓 l j 新 从
坌( 2 0 1 4 ) 、孙 越 崎 青 年 科 技 奖( 2 o 1 4 ) 、中 同 行 专 家 的 高 度 评 价 .并 得 到 以 中 国工 事 科 学 研 究 以 来 他 先 后 主 持 或 完 成 了 国 砉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会 第 七 届 青年 科技 程 院 王 思 敬 院士 作 为 专 家 组 长 的 答 辩 委 多项 国家、省部 级及企业委托 的横 向课

巷道围岩失稳类型及失稳机理分析

巷道围岩失稳类型及失稳机理分析

巷道围岩失稳类型及失稳机理分析煤矿产业给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持,但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却充满各种危险,其中围岩失稳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这是因为井下巷道开挖后围岩应力会重新分布,进而造成失稳破坏情况的出现,影响煤矿井下作业的人员的安全及生产顺利进行。

基于此,本文分析煤矿巷道失稳的常见类型以及失稳原理,为推进行业技术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标签:巷道围岩失稳;失稳机理;原因分析0 引言煤矿巷道开挖过程中会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状态,也就是将岩层原有的较好稳定性打破。

而当煤矿巷道掘进或回采后,就会对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及围岩性质产生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会造成巷道顶底板及两边岩体出现形变并向巷道内部空间移动,长时间下来围岩的稳定状态会在变形影响下出现变化,因此实际中有必要做好巷道围岩失稳类型及失稳机理的分析工作,本文对此进行重点阐述。

1 煤矿巷道围岩失稳类型分析实际中煤矿巷道围岩失稳类型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但根据其发生机理及表现形态大致可以归为六大类,接下来笔者对每一类失稳类型进行分析。

(1)潮解膨胀。

潮解膨胀破坏指的是岩体遇水后出现软化崩解或强烈膨胀产生的破坏,这种破坏形式在实际中较为常见,一般出现在含有大量页岩、粘土岩以及无水石膏等巷道内。

这些岩石被统称为膨胀性岩石,这类岩石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含有大量的活性矿物蒙脱石,蒙脱石吸水后自身体积会猛增几到十几倍,具有极强的膨胀性;除此之外,蒙脱石还具备较强的流变性,所以造成巷道围岩开挖后很容易就出现风化潮解等情况,所以实际中为预防这种情况开挖后会及时封闭围岩。

(2)局部落石。

实际生产中产生局部落石破坏,主要原因在于地质因素及施工不当,比如实际施工中没有考虑地质构成,在结构面与临空面的不利组合或结构面风化潮解的围岩构成中施工,施工过程中使用爆破、开挖等施工形式,进而造成围岩出现松动等情况,通常情况下这种破坏主要集中在巷道顶板及两帮。

(3)重剪现象。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理是由围岩本身应力形成的,通常出现在岩性坚硬而存在发育弱面的岩层中,受到原岩应力场等因素的影响。

杨圣奇深部巷道围岩支护2019-精选文档

杨圣奇深部巷道围岩支护2019-精选文档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料石碹支护严重底臌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3)锚网支护
锚网支护,大变形尖顶(焦作)
顶板下沉
两帮内挤
底臌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单一锚网支护,底不处理,不重视水 (甘肃华亭煤矿)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煤矿巷道变形破坏现象:
顶板下沉,冒顶;

国外:
德国2019年平均采 深1300m,最大采深 1500m; 超过1000m的国家: 俄罗斯 英国 波兰 日本 比利时等。
一、深部开采研究现状
深部开采的工程特点:
地应力高(自重应力>约20MPa)
--强度增加,脆延性转化特征
温度高 (矿山一般30-400C, 个别达520C, 最高达700C) 渗透压(>约7MPa) 强动压 较强的时间效应(强流变)
国内:(无明确标准)
浅矿井 中深矿井 深矿井 特深矿井 采深 < 400m 400-800m 800-1200m 1200m
一、深部开采研究现状
目前国有重点煤矿中采深大于 800m 的矿 井有多处,以每年 25m的速度递增。
国内:
沈阳采屯矿1197m; 浙江长广集团1000m; 新汶孙村矿1055m; 北票冠山矿1059m; 徐州张小楼矿1100m; 开滦赵各庄矿1159m; 北京门头沟1008m。
其中1000m以下的煤炭储量2.95万亿吨,约占总储量的53%
储 12000 量 10000
亿 t
8000 6000 4000 2000 0
14000
<600m
1000-1500m
德国鲁尔矿区在1100m下开采,巷 道宽6m,煤层厚1.9m。底板在24 小时内臌起0.8m,煤层移出0.5m。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地下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深部巷道的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从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两方面,对深部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文章首先概述了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指出了当前深部巷道围岩控制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后,文章对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围岩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工艺优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围岩分类与评价、支护结构设计优化、施工工艺改进、监测与信息化反馈等方面,并详细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关键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深部巷道围岩的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在深入研究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之前,对深部巷道围岩的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进行全面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深部巷道的围岩地质特征通常表现为高地应力、高温度、高渗透压等复杂的地质环境。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逐渐增大,使得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行为更加复杂。

深部岩体的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更为发育,进一步加剧了围岩的不稳定性。

同时,深部岩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岩石的强度、硬度、弹性等力学性质可能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深部巷道围岩的力学特性主要表现为高强度、高应力、高变形等特点。

在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的应力状态复杂,容易产生剪切破坏和拉伸破坏。

同时,由于深部岩体的温度较高,可能导致岩石的热膨胀效应,进一步加剧了围岩的变形和破坏。

深部岩体的渗透压也可能对围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尤其是在高渗透压条件下,可能导致围岩的渗流破坏。

深部巷道围岩的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都极为复杂,这给深部巷道的围岩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深入研究深部巷道围岩的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对于制定有效的围岩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特性与支护设计研究

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特性与支护设计研究

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特性与支护设计研究技术研究总结报告(摘要)1立项背景与目的1.1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煤矿深井巷道支护是世界矿业和岩石力学的难题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急于解决的工程问题。

关于深井开采和巷道支护问题一直受到同行学者们的关注,何满朝教授进行了深部开采岩石力学问题研究,刘波等进行了深部矿井锚拉支架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孙晓明等进行了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藕合支护非线设计方法研究和深部松软破碎煤层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研究,景海河等进行了深部巷道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爆过程的数值模拟,刘富道等进行了深井采场复合破碎顶板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谷守生等发表了深井软岩穿层巷道支护与施工技术论文,成云海等开展了深井软岩大断面峒室的设计与应用工作,吕渊等开展了深井软岩大巷深孔爆破卸压机理及工程应用,王襄禹等进行了深井软岩返修巷道综合支护技术研究,石伟等进行了深井软岩巷道围岩二次支护新技术研究,王怀新等进行了深井主要巷道支护方式的研究与应用等等。

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从开始的基础研究到利用各种研究工具和方法,并把计算机应用软件运用到采矿工程中以后,对矿山压力和围岩控制技术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使人们更加深入详细地了解制约煤矿生产症结所在。

在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巷道围岩分类及稳定性方面,巷道开挖前后围岩应力变化特点及规律,采动影响期间,巷道围岩变化机理以及在卸压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把内容研究得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化了。

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可喜成果,但随着开采深度的日益加深,这些成果还不能有效的解决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支架设计方法及其安全可靠经济等问题。

1.2立项目的及科学意义我国有60%以上的煤炭资源埋在800m以下,目前,我国煤矿开采的深度平均在以每年8~12米的速度增加,东部矿井正以每年10~25m的速度发展,以淮南矿区为例:谢桥煤矿的开采深度已经超过700米,新建的顾桥、丁集等矿井第一开采水平就在800m以上、谢一矿望峰岗井的开采深度达到了1000m、朱集矿、顾桥矿南区、谢桥矿深部井、潘一矿深部井井筒深度都超过了1000m。

深部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及支护方式设计

深部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及支护方式设计

深部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及支护方式设计
杨树军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针对官地煤矿深部巷道围岩地质力学特性模糊、支护设计盲目性大、巷道破坏严重等问题,通过多种测试方法确定了巷道掘进的最佳方向为N81.4°W;得到煤体和岩体的平均强度分别为14.67 MPa和30.62 MPa.结合FLAC3D数值分析,确定深部巷道采用W型钢带、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巷道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稳定于23~27 mm和41.5~50.5 mm,远小于安全预警值.
【总页数】4页(P77-80)
【作者】杨树军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官地煤矿,山西省太原市,03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5
【相关文献】
1.深部软弱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方式优化设计 [J], 李振兴;马晓峰;刘帅华
2.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及在锚杆支护中的应用 [J], 赵洪亮;杨竣伟;蔡嘉芳
3.夹河矿深部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分析 [J], 齐干;唐强达
4.基于围岩地质力学测试的巷道支护实践 [J], 刘凡
5.炉峪口煤矿9105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力学测试及支护技术研究 [J], 张峥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深部地下工程的稳定与安全保驾护航

为深部地下工程的稳定与安全保驾护航

为深部地下工程的稳定与安全保驾护航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6年第11期专家简介:杨圣奇,中国矿业大学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

1978年12月生,江苏盐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与中国矿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两站出站博士后。

主要从事深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的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120余篇,其中43篇被S C I收录,50篇被E I收录,论文被他引1500余次(其中被S C I他引200余次)。

在国际权威出版社S p r i n g e r出版英文专著1部,出版中文专著1部;获得5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荣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5)、澳大利亚研究学者奋进奖学金(2014)、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014)、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2012)、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1)、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等奖励。

深部地层高应力高渗透复杂地质环境,使得岩石失稳诱发的地下工程岩体灾害异常频繁。

因此阐明深部岩石裂纹演化行为与变形损伤机理是控制这一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科学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杨圣奇教授长期潜心于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工作,探索岩石变形破坏机理,为人类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并保障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与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畏艰难,探索岩石力学领域1978年12月出生的杨圣奇于1996年考入河南理工大学(原焦作工学院)矿井建设专业,开始了岩石力学及矿山地下工程的学习。

艰苦的专业磨砺了他的意志,坚韧了他的品格。

2000年本科毕业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本校工程力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3年的硕士阶段为他进一步探索岩石力学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02年12月,他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前半年考入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3年博士期间的锻炼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提升了他的学术水平,他撰写的关于岩石流变力学试验与理论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孙钧等3位院士在内的7位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以中国工程院王思敬院士作为专家组长的答辩委员会的一致认可,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

构造带极不稳定围岩巷道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构造带极不稳定围岩巷道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构造带极不稳定围岩巷道控制技术及其应用闫帅奇;朱永建;王平;陈鑫源;朱二磊【摘要】针对林东矿业集团泰来煤矿+1150 m 水平运输大巷受断层破碎带影响造成巷道围岩极不稳定的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该类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构造带围岩极其破碎的特点提出了锚网喷+注浆+顶板锚索的联合支护技术。

该技术的支护原理为密集锚杆保持浅部围岩的整体性,注浆粘结强化破碎围岩,高刚度预应力顶板锚索控制围岩的失稳变形。

通过数值模拟对巷道顶底板及两帮位移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的变形破坏,使顶底板及两帮位移明显减小,能够满足矿井正常生产的要求。

%Caused by the faults,the surrounding rock of +1 150m main haulage roadway in Tailai Coal Mine,which belongs to Lindong Mining Group is in the unstable state.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by using the methods of field investigation,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deformation and broken mechanism of this kind of surrounding rock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support technology of anchor net spray +grouting +anchor cable are proposed.The supporting principle of this technology is that keeping the shallow rock by intensive bolt,grouting reinforcement to bond broken rock and high stiffness pre -stress anchor cable control the unstabl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of tectonic belt that is extremely unstable surrounding rock roadway,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ormal use.【期刊名称】《矿业工程研究》【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6页(P28-33)【关键词】构造带;极不稳定围岩;注浆加固;数值模拟【作者】闫帅奇;朱永建;王平;陈鑫源;朱二磊【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湖南科技大学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湖南科技大学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53受到构造带影响的巷道围岩具有吸水性强、遇水膨胀和泥化等特征,一般表现为自稳时间短、压力显现快、塑性变形大,持续变形等极不稳定的特点.基于这些原因,此类围岩极难得到有效控制[1-3].然而,在实际工程地质中,在地质构造作用下断层、褶曲等这些较大的构造带是难以避免的.因此,研究构造带极不稳定围岩的变形机理及其控制技术对保证煤炭资源的安全生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此类巷道围岩的控制,武鹏飞[4]以固庄煤矿15号煤层15704工作面顺槽为工程背景,对在向斜地质破碎构造带的巷道围岩进行了现场调查,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最终提出了锚注支护技术;檀远远[5]基于大量的工程实测数据,对受复杂构造带影响的煤巷松动圈及其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江西新余花鼓山煤矿D5煤层巷道,采用FLAC2D 软件对其支护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总的来讲,构造带极不稳定围岩控制技术受现场条件的影响,其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差异性较大[6].一般情况下,此类极破碎围岩均会采用注浆加固技术,然后结合其他支护结构进行优化[7,8];刘泉声[9]等人采用地表预注浆的方法对顾北煤矿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巷道局部区域进行注浆加固,取得了显著的加固效果.张伟杰[10]对高承压水环境下的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岩体稳定性机理与渐进失稳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断层突水等灾害的防治措施.因此,本文基于注浆加固技术对受断层构造带影响的林东矿业集团泰来煤矿+1 150 m水平运输大巷进行破碎带极不稳定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以此为类似的破碎带极不稳定巷道围岩的支护设计提供参考.林东矿业集团泰来煤矿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北部,地形多以丘陵和盆地为主,该矿区地表标高为+1 360~+1 464 m,+1 150 m水平运输大巷井下标高+1 150 m,巷道走向长度280 m,从开口至120 m沿岩层掘进,在过F15断层时沿5号煤底板掘进,巷道直接顶平均厚度为4.4 m,由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灰岩互层构成,直接底为钙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平均厚度4.3 m,伪顶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厚度为0.2~0.5 m.除F15断层外,巷道掘进区域还经过F10断层,因此,整条巷道掘进受断层破碎带的影响很严重,各岩层力学参数见表1.+1 150 m水平运输大巷为矩形断面,净高2.8 m,净宽3.8 m.水沟断面0.45 m(宽)×0.3 m(深).巷道掘出后出现严重变形,虽已经过两次修复,巷道围岩仍然处于非稳定变形状态.这些变形状态表现为3种主要的破坏形式:(1)经常冒顶.受构造带影响,巷道围岩极其破碎,在顶板上表现为经常有小块碎石冒落、网兜等现象;(2)侧墙内挤破坏.由于构造带影响,巷道围岩应力场中存在较大的工程偏应力,致使巷道两帮受力不均,且岩体破碎造成侧墙内挤;(3)巷道底鼓.受构造带影响,巷道底板破碎松软,泥化严重,遇水膨胀,造成严重底鼓.由现场调研、测试、实验室试验并结合巷道围岩变形机理有关研究成果可知,对研究巷道围岩稳定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矿井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应力集中引起了较大的工程偏应力,是造成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重要原因之一;(2)岩体较软弱,巷道围岩强度低且断层破碎带多,因此,巷道围岩稳定性差;(3)巷道原支护理论依据不充分,部分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不合理;(4)采用锚杆(索)支护时,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矿山提供的掘进作业规程中没有体现出对锚杆支护施工质量的要求,井下实地调查也发现由于施工质量而导致锚杆(索)支护失效的现象比较普遍;(5)缺乏有效的矿压监测手段,导致需补强支护的地段未能得到及时的补强支护. 根据巷道围岩变形的实际情况分析可知,要确保巷道极破碎围岩的稳定,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巷道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该大巷原有的支护方式是锚网+顶板锚索喷浆支护,这种支护虽然短时间内能够控制围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但对于巷道围岩极其松软、破碎,围岩力学性能差,加之所处环境的地质构造复杂,围岩的承载能力不能够承受较高的地应力,故难以控制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从而造成了巷道的多次返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极破碎围岩的稳定性问题,需着重研究以下3个方面:一是合理确定锚杆密度和支护强度,配合金属网以保证破碎围岩的整体性[11,12];二是通过注浆加固改善围岩的力学性能[13];三是对围岩进行封闭,以防顶底板岩石出现软化、膨胀的状况,防止强度大量损失[14].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支护方案设计的思路如下: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无支护及新支护方案的计算机模拟→现场监测→完善支护(补强支护).考虑到巷道围岩极其破碎,确定新的支护方案为:锚网喷+注浆+顶板锚索联合支护技术,而注浆加固是该支护技术的核心,注浆效果直接关系到支护的成败.根据泰来煤矿现有的工程条件,新的支护方案拟采用的支护参数如下:1)锚网喷支护结构拟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金属网+喷射混凝土,锚杆直径为Φ20 mm,长度均为2 200 mm.顶板锚杆间排距分别为760,800 mm,帮部锚杆间排距分别为600,800 mm.如图1所示.金属网采用Ф6 mm,网格0.1 mm×0.1 mm,规格为1.0 mm×0.8 mm.金属网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为0.2 m.2)注浆加固支护结构.首先,是注浆材料的选择:采用ZKD高水速凝材料,其水灰比为1.6∶1.0.注浆孔的间排距为1 500 mm×1 500 mm,注浆深度约为4 m.注浆起始压力控制在0.8~1.0 MPa,浅孔注浆压力1.0~2.0 MPa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其次,是注浆工艺.由于+1 150 m水平运输大巷为修复巷道,其施工工艺:挑顶、刷帮→安装锚杆和金属网(打锚杆孔→锚金属网→安装锚杆→喷混凝土)→打注浆孔→安装注浆管→封孔→注浆,注浆孔的布置如图2所示.3)顶板采用Φ17.8 mm的钢绞线锚索加强锚固,锚索长度为8 000 mm,间排距为1 500 mm×1 500 mm,顶板锚索的锚固长度为2 000 mm,锚索孔与注浆孔间隔布置,锚索布置见图1.根据林东矿业集团泰来煤矿提供的+1 150 m水平运输大巷的工程实际建立数值模型.根据表1中煤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对模型中各岩层进行赋值.模型计算采用莫尔-库伦塑性判别准则判别单元体是否进入塑性状态.模型底面边界垂直方向位移固定,前、后边界在对应的水平方向位移固定,顶部和左、右侧面均为相应方向压应力加载边界,垂直应力大小根据上覆岩层的平均容重与巷道埋深来近似取值进行加载,经测算取为5.47 MPa.侧压系数根据现有资料近似取值为1.在计算过程中对模型中的最大不平衡力进行监测,当最大不平衡力趋于稳定时,表明模型中各节点的速度趋于稳定.因此,以最大不平衡力基本稳定作为模型计算的停止点.在无支护时,当模型加载到5 000步时,模型的最大不平衡力趋于稳定,见图3所示.图4为模型中的最大不平衡力趋于稳定时的计算结果.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图4(a)可以看出在加载到5 000步时,围岩塑形区范围较大,巷道两帮和顶、底板的塑性区半径均达到了1 600 mm左右;如图4(b)所示,巷道的顶底板移两帮移近量均达到了一个较大的值,并且巷道围岩的变形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巷道围岩应力峰值向深部转移,图4(c)(尤其是在两帮,其应力峰值距巷道表面约1 500 mm左右)导致塑性区向深部呈恶性扩展,塑性区的扩展又进一步引起巷道的变形量的增大,直至导致巷道围岩最终失稳.因此,想要控制巷道围岩的稳定必须控制巷道围岩的大变形,控制巷道围岩的大变形就必须限制塑性区的恶性扩展,要限制塑性区的恶性扩展就必须控制巷道围岩的应力峰值不会向深部无限扩展.对于受构造带影响的极破碎围岩,想要控制巷道围岩应力峰值的转移,就必须提高破碎围岩的强度,进行注浆加固,同时配合其他支护形式进行联合支护.根据前文设计锚网喷+注浆+顶板锚索联合支护技术支护方案采用顶板锚索单元来模拟锚杆和顶板锚索的锚固作用,初衬单元模拟金属网和喷射混凝土,锚杆、锚索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所示.根据+1 150 m水平运输大巷的服务年限,保证巷道能够正常使用,采用整体注浆的方案,为了保证安全并根据巷道断面大小,注浆孔分别布置在巷道的肩角、底角等关键部位,巷道破碎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后,注浆区域内围岩与注浆体共同胶结成为注浆加固体,强度接近注浆体的强度,经实验室试验得知注浆体的力学参数如表3所示.图5为新方案支护后巷道围岩情况.在计算过程中对无支护和新支护方案的围岩位移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见图6所示. 根据注浆体的计算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可以看出围岩塑性区、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较支护前都表现为明显的减小.+1 150 m水平运输大巷围岩在无支护情况下,在加载到5 000步时,巷道围岩顶底板下沉量、底鼓量以及两帮位移移近量分别为780,390,1 150 mm且表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形趋势.根据设计的支护方案支护后,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在1 000 mm左右,巷道的底板下沉量、底鼓量以及两帮位移近量明显减小,在加载到3 500步到加载到5 000步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增加,分别保持在280,238,55 mm,围岩应力峰值约在1 200 mm附近.在新的支护方案条件下,结合对现场的多次监测,围岩巷道变形明显减小,围岩的力学性能明显增加,使巷道基本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1)对泰来煤矿+1 150 m水平运输大巷经常冒顶、侧墙内挤破坏、巷道底鼓等,应采取注浆、增强锚杆支护强度、围岩进行及时封闭等措施.2)通过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无支护及新支护方案的计算机模拟→现场监测→完善支护(补强支护)的设计思路以及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选用合适的支护参数.3)巷道围岩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分别从780,390,1 150 mm减小到280,238,55 mm.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关文献】[1] 朱永建,余伟建.构造带极不稳定围岩注浆加固效果数值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1,39(3):14-17.[2] 余伟建,高谦.高应力构造带巷道围岩控制机理及工程实践[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3] 于海勇,贾恩立,穆荣昌,等.放顶煤开采基础理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4] 武鹏飞.构造破碎带中煤层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0.[5] 檀远远.复杂构造带回采巷道松动圈确定与支护对策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0.[6] 谭习文.提高综放工作面顶煤回采率的途径及实践[J].煤矿安全,2006,37(1):31-33.[7] 康红普,冯志强.煤矿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矿开采,2013,18(3):1-7.[8] 魏军.注浆加固技术在掘进过断层带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4(6):279.[9] 刘泉声,卢超波,卢海峰,等.断层破碎带深部区域地表预注浆加固应用与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7):3688-3695.[10] 张伟杰.隧道工程富水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机理及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11] 朱永建,朱二磊,王平,等.深井高地应力巷道围岩弱化规律及控制技术[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15-21.[12] 利启明,刘春林.软岩巷道地压控制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1(1):187-190.[13] 谢波,邵金鹏,高波,等.新型速凝材料注浆加固富水破碎带机制分析[J].隧道建设,2015,35(4):303-310.[14] 王平,朱永建,余伟健,等.深部软岩巷道等应力承载拱强度理论研究[J].矿业工程研究,2012,27(4):17-22.。

深埋藏复杂应力下相交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深埋藏复杂应力下相交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深埋藏复杂应力下相交巷道围岩控制技术邓俊禹; 王子君【期刊名称】《《煤矿安全》》【年(卷),期】2019(050)012【总页数】4页(P81-84)【作者】邓俊禹; 王子君【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53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 巷道围岩应力状态逐渐恶化,复杂的高地应力与多重动荷载的作用,使采区巷道同一断面内不同位置处变形量差异较大,巷道维护困难[1-3]。

国内许多学者在巷道支护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燕晓东等[4]对相交巷道不同夹角下巷道开挖后交叉位置处岩柱的侧压系数及围岩强度等问题展开讨论;陈士海等[5]对深部群巷道交叉段跨采超前加固支护进行了研究;曹日红等[6-7]分析了不同交叉情况下的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引入了同时考虑压剪破坏和拉伸破坏的单元安全计算方法来分析交叉段围岩的安全状况;何富连等[8]分析大断面空间近距交叉巷道支护问题中的应力分布特点,同时对不同支护方案进行比较。

上述成果主要针对相交巷道或近似相交巷道的应力分布及变形规律的研究,但目前没有对深部受到采动和相交巷道二次扩刷影响下巷道围岩支护方式的深入探讨。

为此针对四通煤业五采区联络巷提出可行巷道支护方案。

1 工程背景五采区变电所位于采区联络巷内,联络巷位置如图1。

联络巷沿2#煤中分层顶板布置,巷道底板距地面780 m。

联络巷初期设计为矩形断面,宽为4.0 m,高为3.0 m,使用“锚杆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

受到停采与扩刷的影响,五采区辅助运输上山变形急剧增大,顶帮围岩破碎,顶板成拱形沉降最大1.0 m,两帮最大引进量为1.0 m,底鼓为0.2 m。

采用排距为0.8 m 的工字钢支架加强支护后,仍未改善,需翻修加固。

图1 联络巷平面位置图2 巷道变形机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四通煤业五采区巷道变形主要受到巷道埋深、采动和巷道支护方式3 方面的影响。

2.1 埋深影响对埋深越大的煤层,煤岩巷道的支护难度越大。

深部煤矿井巷工程大型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研制

深部煤矿井巷工程大型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研制

深部煤矿井巷工程大型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研制杨永刚;杨张杰【摘要】介绍了一种圆柱形卧式深部井巷工程大型物理模拟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由围岩压力施加与保持装置、液压加载与控制系统、试验数据采集系统3大部分构成.装置外径1 860 mm,长6 200 mm,采用60只径向油缸和4只轴向油缸伺服加载,最大加载能力10 MPa.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装置强度进行了校核,结果显示系统整体结构安全.利用试验系统成功开展了深井煤矿巷道锚杆支护试验研究,巷道围岩位移及应力与现场实测一致,验证了该试验装置各项功能和指标,为深部煤矿巷道支护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物理模拟试验手段.【期刊名称】《中州煤炭》【年(卷),期】2018(040)005【总页数】5页(P218-222)【关键词】井巷工程;相似模拟;试验技术;围岩控制【作者】杨永刚;杨张杰【作者单位】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矿山支护技术中心,安徽合肥 230001;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矿山支护技术中心,安徽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8.4;TH8730 引言采用实验室物理相似或仿真模拟方法是研究煤矿深井井巷及其他岩土工程压力显现、围岩变形过程与规律等最简单有效、最直观的方法之一。

由于平面实验研究比较简单、方便、经济,因此,目前国内有关研究院校多数采用二维模拟试验系统进行试验与研究[1-3]。

然而,井巷围岩控制或井巷支护的对象是一个处于三向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岩体工程,同时随着深井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深井巷道支护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技术问题已经不能依赖简单的二维平面模拟试验系统解决。

近年来,国内少数研究单位相继研制出岩土工程力学的三轴试验系统。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国内的巷道支护及地质、岩土工程模拟试验装置的基本技术现状是[4-10]:①模拟试验装置均为长方体或立方体等箱型结构,其基本结构均采用钢结构件或铸钢件组装、焊接和螺栓联接;②其平面尺寸一般为1~2 m2,其轴向尺寸一般为0.2~0.4 m,个别最大试验规模可达4 m×3 m×3 m;③模拟试验研究装置加载多采用液压油缸加载,计算机控制加载过程,加载压力0~10 MPa;④多采用二向加压、少数采用三轴加载方式等。

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控制与支护设计

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控制与支护设计

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控制与支护设计
岳喜占;杨子仪;李迎富;孙茂如
【期刊名称】《煤炭技术》
【年(卷),期】2024(43)6
【摘要】以新集一矿360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理论推导,分析出深部高应力围岩变形特征以及主动支护机理。

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最佳支护参数,设计出巷道支护方案,再通过现场实践验证支护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1)6煤巷道选用Q335左旋预应力锚杆,型号为φ22 mm×2 500 mm,其中巷道两帮的锚杆间排距为900 mm×1 000 mm;顶板锚杆间排距为900 mm×1 000 mm;(2)理论推导出浅部顶板临界离层值确定为60 mm,总的顶板临界离层值为90 mm,进一步取80%安全值为72 mm,现场测得数据远小于安全值。

为深部高应力巷道的围岩控制与支护设计提供研究参考。

【总页数】6页(P37-42)
【作者】岳喜占;杨子仪;李迎富;孙茂如
【作者单位】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53
【相关文献】
1.深部高应力围岩巷道维修支护技术及其优化
2.金川二矿区深部高应力碎裂围岩巷道卸让压支护试验
3.深部高应力矿井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4.采动下深部高
应力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分析及支护技术研究5.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全锚索支护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领导班子名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领导班子名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领导班子
名单
佚名
【期刊名称】《煤矿支护》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会长:陈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会长副会长(按姓氏笔画为序):马世志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指挥中心主任王富奇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宏军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孙波石家庄中煤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如海兖煤黑豹矿业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装备部副总经理杨树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
【总页数】1页(P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5
【相关文献】
1.第四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专家名单
2.关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名单的说明
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高级顾问名单
4.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5.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一、深部开采研究现状
煤矿地下工程所面临的地质环境趋于复杂化,高应力、高瓦 斯等引起的工程灾害和事故愈来愈多,如矿井冲击地压、巷 道围岩大变形流变、地温升高、瓦斯爆炸等,对深部煤炭资 源安全高效开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巷道围岩变形量增大 采场矿压显现剧烈 巷道中岩爆、冲击地压 瓦斯涌出量增大 地温升高、作业环境恶化 突水事故趋于严重 井筒破裂加剧 煤自燃发火、矿井火灾加剧
30 25 20 15 10 5 0
亿吨
国家煤炭缺口
2020年:13亿吨 两种必然选择
1 2000
2 2002
3 2004
4 2005
5 2010
6 2020年
一种必然结果
既有矿山延深
新的矿山建设
开发深部
4
一、深部开采研究现状 深部开采的划分标准 国外:
前苏联:>600m
原西德:800~1200m 英国与波兰:>750m 日本:> 600m
33
三、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进展
锚杆支护理论一直是煤矿开采与安全领域中重要的 研究课题,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至今为止,已提出很多种锚杆支护理论,如悬吊理 论、组固拱理论、组合梁理论等。
34
三、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进展
1、悬吊理论
机理:将巷道顶板较软弱岩层悬吊在稳定岩层上,以避免较软 弱岩层的破坏、失稳和塌落,锚杆所受的拉力来自被悬吊的岩 层重量。 缺点:没有考虑围岩自承能力,而且将被锚固体与原岩体分开。 适用条件:锚杆可以锚固到顶板坚硬稳定岩层
泥岩底板严重底鼓
严重变形煤巷
水的影响
21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0.98σc σc 0.92σc 0.62σc
Step60-2
Step63-4
Step64-31
Step66-35
Step60-2
Step61-11
Step64-31
Step66-35
围岩强度衰减
22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2、地应力高、应力复杂 (1)埋深大(千米深井逐年增加) (2)构造应力(断层多) (3)采动应力(普遍存在)
26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锚杆、索强度低 巷道自稳时间短 支护整体性差 支护强度普遍 低于0.25MPa
支架扭曲变形
动压影响
锚杆失效
锚索失效
支护整体性差
27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4、支护结构不合理
松动圈范围增大,碎胀变形力大,单一支护形式无法满 足稳定要求
深部分区破裂
深部巷道
中浅部巷道
30
三、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进展 外部支护 内承支护 刚性 柔性
内承支护:是通过锚杆(索)、 注浆等措施加固围岩,特点: 充分发挥和增强围岩的自承 能力,以支护结构和围岩共 同形成的支护结构体系使围 岩处于稳定状态。围岩既是 荷载也是支护结构体系的组 成部分
支护
外部支护:在围岩外部依靠 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来承受 围岩压力。如围岩开挖时运 用的钢拱(刚性)或混凝土衬 砌(柔性)。围岩仅是形成支 护结构上荷载的来源。
国外:
德国2002年平均采 深1300m,最大采深 1500m; 超过1000m的国家: 俄罗斯 英国 波兰 日本 比利时等。
6
一、深部开采研究现状
深部开采的工程特点:
地应力高(自重应力>约20MPa)
--强度增加,脆延性转化特征
温度高 (矿山一般30-400C, 个别达520C, 最高达700C) 渗透压(>约7MPa) 强动压 较强的时间效应(强流变)
甘肃平凉(850~900m),几乎没有1米好巷道。
24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采动前巷道情况
采动后巷道情况
25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3、支护强度低、刚度小 • 支护强度、刚度-支护形式滞后性、不密贴及 支护阻力小,不可能改变围岩破坏状态。 • 足够的支护强度和刚度才可以使松动圈内岩石 相互啮合,并呆在原位不垮落,以免其垮落而 导致松动圈的再次扩大,巷道围岩失稳破坏。
28
汇 报 提 纲
一、深部开采研究现状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三、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进展
四、典型工程实例
29
三、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进展
支护作用:阻止围岩变形,维护围岩稳定
支护技术:锚(杆、索)、喷射砼、网(强力金属 网)、带(W型钢带)、工字钢、U 型钢拱形支架 、网壳、格栅、注浆、料石、混凝土碹等
31
三、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进展
锚杆支护技术具有用料节省、巷道断面利用率 高、支护及时、劳动强度小、经济效益高以及 对巷道围岩变形的适应性好等诸多优点,是巷 道支护的一次重大革命,因而在煤矿开采支护 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并成为煤矿实现安全、高 效生产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
32
三、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进展
17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煤矿巷道变形破坏现象:
顶板下沉,冒顶;

两帮收敛位移,片帮; 底臌。
18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煤矿巷道变形破坏原因:
岩性差:煤层、泥岩(强度低、易破碎、残余强度低) 地应力大:埋深大、褶曲构造、采动影响(集中系数
达2.5以上)
支护强度低、刚度小 支护结构不合理
41
三、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进展 1、工程类比法: • 1) 直接类比法 一般以巷道围岩强度、围岩完整性、巷道 埋深、断面尺寸等因素与已建工程类比,由此 确定支护类型和参数;
• 2) 间接类比法 • 依据技术规范,按巷道围岩分类及其它有 关参数确定。它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42
地下工程围岩分类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2)料石碹支护
料石碹支护顶板塌方
14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料石碹支护严重底臌
15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3)锚网支护
锚网支护,大变形尖顶(焦作)
顶板下沉
两帮内挤
底臌
16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单一锚网支护,底不处理,不重视水 (甘肃华亭煤矿)
2006.4~2008.10
2007.9~2008.9 2008.12~2011.12 2012.1~至今 2012.9 ~至今
河海大学
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 (Ecole Polytechnique de Paris) 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
博士后
8
汇 报 提 纲
一、深部开采研究现状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三、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进展
四、典型工程实例
9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煤矿巷道每年掘进 10000km,深巷占30% 资料统计:随着埋深增加, 支护压力增大到 0.8~2.0MPa,尽管支护 强度增1倍,费用增加1.4 倍以上
适用条件: •层状地层 •顶板在相当距离内不存在稳定 岩层,悬吊作用处于次要地位。
36
三、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进展
3、组合拱理论
机理:在破碎区安装预应力锚杆时,在杆体两端将形成圆锥形分 布的压应力,如果沿巷道周边布置锚杆群,只要铺杆间距足够小, 各个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圆锥体将相互交错,在岩体中形成一个均 匀的压缩带,即承压拱,这个承压拱可以承受其上部破碎岩石施 加的径向荷载。在承压拱内的岩石径向及切向均受压,处于三向 应力状态,其围岩强度得到提高,支撑能力也相应加大。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Geomechanics & 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煤矿巷道围岩支护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
杨圣奇 教授/博导
中国矿业大学 二○一三年四月十二日
1
杨圣奇,1978年12月出生。
起止年月 1996.9~2000.6 2000.9~2003.6 2003.3~2006.4 学习工作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矿井建设专业) 河南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 任职 本科 硕士 博士
国内:(无明确标准)
浅矿井 中深矿井 深矿井 特深矿井 采深 < 400m 400-800m 800-1200m 1200m
5
一、深部开采研究现状
目前国有重点煤矿中采深大于 800m 的矿 井有多处,以每年 25m的速度递增。
国内:
沈阳采屯矿1197m; 浙江长广集团1000m; 新汶孙村矿1055m; 北票冠山矿1059m; 徐州张小楼矿1100m; 开滦赵各庄矿1159m; 北京门头沟1008m。
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煤层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埋藏浅,护 巷煤柱宽度大,而且大力推广应用锚杆支护,他们的锚杆支 护技术比较先进,锚杆支护所占比重几乎达到100%。 欧洲一些主要产煤国家:过去一直主要采用金属支架支护巷 道,但随着巷道支护难度加大和支护成本增高,将巷道支护 方式转向了锚杆支护,积极开展了锚杆支护技术的研究、试 验和推广应用。 德国:U型钢支护最早,技术成熟、先进,使用量大,在永 久巷道与回采巷道中大多采用U型钢可缩性支架,但从上世 纪80年代以来,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的增加,重型采掘 设备的采用,要求巷道断面越来越大,导致巷道围岩变形加 剧,支护困难,为了解决巷道支护难题,不得不增加型钢重 量、减小支护棚距,致使巷道支护费用增高,而且带来施工 、运输等一系列问题。
访问学者 副教授 教授(破格) 博 导
2
汇 报 提 纲
一、深部开采研究现状 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三、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进展
四、典型工程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