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衰落和灭亡》说课稿政和三中黄丹菊
(完整word版)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我将从以下7 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为了有效组织并实施教学,我对本课内容作出如下分析该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本课通过“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三个子目,讲述了盛唐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直下并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开始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使藩镇割据逐渐形成。
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位为:盛唐的衰亡。
根据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格局"。
二、学情分析:奥苏伯尔:“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某普通初中初一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状况看,通过之前学习的积累,他们对唐朝基本概况有所了解,但不能系统地认识唐朝灭亡的经过及带来的影响.因而我在授课过程中将以历史人物为点,时间为线,故事为面的形式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将本课内容串联起来,力求将这一段历史更直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外,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初一学生处于心理学上“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但还不能对历史事件有全面与深入的认识。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我把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定为以下三点:1、通过播放视频和故事讲述,学生直观地掌握唐朝走向衰亡的基本历史情况。
历史——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教学设计示例一
历史——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学设计示例一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六课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学设计示例一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
要求学生认识: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和宦官专权,大大削弱卫唐朝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引导学生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同学们曾学习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开元盛世”是指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史事?开元年间是从哪年到哪年?“开元盛世”的含义是什么?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指713年到741年的这段时间。
“开元盛世”指开元年间,唐朝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2.导入新课: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同学们还记得这位诗人的名字吗?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内容吗?答得很好。
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
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
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
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3.讲授新课一、天宝危机请同学们阅读“天宝危机”这一子目的小字,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天宝危机”产生的原因。
课文P38“唐玄宗与杨贵妃终日饮酒作乐。
……”“贵妃的三个姐妹每年从玄宗那里得到的脂粉钱,就有上百万。
”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对的,这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诗句。
说得很好。
接着课文又写道:“那时候,唐玄宗重用的大臣,已不再是贤能之辈,而是一郡巧于献媚,善于逢迎的小人。
李林甫达到独揽朝政的目的。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继任宰相。
“贵妃的堂兄杨国忠,身兼40多个职务,权倾天下。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说课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承接了唐朝前期的繁荣,又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历史进程,对于学生理解唐朝的兴衰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安史之乱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让学生了解这场动乱给唐朝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
接着讲述了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以及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等政治问题,凸显了唐朝政治的腐败和混乱。
最后阐述了黄巢起义的爆发和唐朝的灭亡,以及五代十国的更迭,展现了唐朝灭亡后的动荡局势。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基础,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还相对较弱。
对于唐朝的历史,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安史之乱及唐朝衰亡的具体细节和深层次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理解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等问题对唐朝统治的危害。
(3)知道黄巢起义的基本情况以及唐朝灭亡的过程,了解五代十国的更迭。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明白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安史之乱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1)理解唐朝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之间的相互关系。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课件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丝绸之路
唐朝时期,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 交流,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
文化输出
唐朝的文化艺术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华 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科技创新
唐朝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等发明对 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贫富分化严重
唐朝中后期,贫富分化加 剧,社会财富积累在少数 人手中,大多数人民生活 困苦。
农民起义频发
唐朝中后期,农民起义频 发,规模越来越大,对社 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民族矛盾激化
唐朝中后期,民族矛盾激 化,边疆地区动荡不安, 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造成 了严重威胁。
03
唐朝的灭亡
安史之乱
总结词
五代十国的崛起
总结词
新的政权取代唐朝
详细描述
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一系列政权,它们各自为政,互相争斗。随着这些政权的崛起,唐朝逐 渐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最终被五代后梁所取代。
04
唐朝衰落和灭亡的原因分析
政治制度的弊端
中央集权削弱
随着时间的推移,节度使权力过大, 威胁中央集权,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力减弱。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ppt课件
目 录
• 唐朝的兴盛 • 唐朝的衰落 • 唐朝的灭亡 • 唐朝衰落和灭亡的原因分析 • 唐朝的历史影响和启示
01
唐朝的兴盛
政治制度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打破了士族门阀对仕途 的垄断,为寒门士子提供了上升 通道,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三省六部制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中央政 府的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与相 权的制衡,确保了政策的制定和 执行。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说课稿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这一课题在我国历史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唐朝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而且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题通过讲述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认识到内忧外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以及民族融合、政治改革的重要性。
(二)主要内容本课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安史之乱的背景:讲述唐朝时期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政治腐败等问题,为安史之乱的发生埋下伏笔。
2. 安史之乱的过程:介绍安禄山、史思明等叛乱势力的崛起,以及唐朝政府军的反击,重点讲述重要战役和战略转折点。
3. 安史之乱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分析安史之乱对唐朝以及后世的影响。
4. 唐朝的衰亡:讲述安史之乱后,唐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地方割据现象以及黄巢起义等事件,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使学生认识到安史之乱对唐朝衰亡的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史料、文献等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难点1. 安史之乱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分析。
2. 唐朝衰亡过程中的历史事件梳理。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针对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唐朝为何会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动乱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历史)教案_0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历史)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学设计2精品源自高考备战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
2.要求学生认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
进而使学生体会腐败亡国的道理。
由此认识到当今反腐败的重要性。
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xxx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27页的课堂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
通过28页的课堂思考题,培养学生对同类历史现象类比、判断的能力。
设计“唐朝由盛转衰最终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经历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问题,以培养学生前后联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1.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解决办法,首先由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了解该事件的时间、叛乱首领、起兵地点、攻占的重要地点、平叛的主要将领、叛乱的性质。
其次,指导学生注意与前后历史事件的联系,分清战乱与战争的区别。
然后让学生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一是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二是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使唐朝由盛转衰。
2.唐末农民战争及其对唐政权的瓦解。
解决办法,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总结出原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者、特点、高潮及失败的标志。
其次从认识历史事件的规律去指导学生认识农民战争的影响——瓦解了唐王朝的xxx统治,加速了唐的灭亡。
难点:理解落镇割据的概念。
解决办法,首先从字面上理解“藩”及其引申义,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节度使、藩镇及藩镇的割据性,这样就能使学生掌握藩镇割据的概念。
对杨贵妃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设备投影仪及相关投影片。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面已学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请回忆一下,唐朝前期由发展到强盛经过了哪些重要事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到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课件说课稿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说课稿及课件说明顺昌县埔上中学:林秀琴教材分析:本课是唐朝由盛世顶峰急速下跌的历史,755年安史之乱是唐朝国势衰落的转折点,此后150多年间,藩镇割据于外,宦官专权于内,唐王朝虽几番挣扎,却无法挽救颓势,黄巢起义是唐末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的严重影响和唐末农民战争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过程;对藩镇割据的理解和概括。
学习要点一、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其中安史之乱的严重影响是学生应重要掌握的问题。
二、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要理解和记忆藩镇割据概念和宦官专权及其对唐政权的影响。
三、唐末农民战争的过程及其瓦解了唐朝反动统治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和宦官专权,大大削弱唐朝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教学设想:设想一:把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改善教学活动的环境和优化教学过程。
设想二:要加强交互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设想三:补充丰富的图文资料,来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设想四: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进度随时进行调整。
课件制作:本课件以Authorware为主要工具,辅以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力求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利用课件的人机交互特点,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针对学生读图能力较差的特点,在使用地图时,配合动画,使学生对本课的两个重要知识点“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起义”有较深刻的理解,让枯燥的地图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件将本课的几个重点知识做成独立的几个模块,并使用显眼的按钮,可以随时跳转,不仅教师上课易于操作,更可做为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自主学习的工具,若将本课件放于学校的服务器上或网上,让学生可以自由点播,便可实现完全的自主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优秀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优秀范文5篇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生为友,身正为师,以校为家,政勤为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人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了解,认识到治理国家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通过思考“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也是唐朝政治腐败的结果;理解出现“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中的统一因素,认识到国家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认识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r藩镇割据的概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理解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的统一因素。
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唐朝安史之乱、反映安史之乱的诗歌及五代十国形势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突出“开元盛世”。
二、导入新课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同学们还记得这位诗人的名字吗?(杜甫)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内容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答得很好。
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
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
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
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总结: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2.安史之乱:让学生看《安史之乱》示意图。
让学生说出安史之乱的时间、叛军将领。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历史)教案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历史)教案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学设计2精品源自高考备战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
2.要求学生认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
进而使学生体会腐败亡国的道理。
由此认识到当今反腐败的重要性。
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27页的课堂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
通过28页的课堂思考题,培养学生对同类历史现象类比、判断的能力。
设计“唐朝由盛转衰最终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经历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问题,以培养学生前后联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1.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解决办法,首先由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了解该事件的时间、叛乱首领、起兵地点、攻占的重要地点、平叛的主要将领、叛乱的性质。
其次,指导学生注意与前后历史事件的联系,分清战乱与战争的区别。
然后让学生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一是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二是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使唐朝由盛转衰。
2.唐末农民战争及其对唐政权的瓦解。
解决办法,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总结出原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者、特点、高潮及失败的标志。
其次从认识历史事件的规律去指导学生认识农民战争的影响——瓦解了唐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唐的灭亡。
难点:理解落镇割据的概念。
解决办法,首先从字面上理解“藩”及其引申义,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节度使、藩镇及藩镇的割据性,这样就能使学生掌握藩镇割据的概念。
对杨贵妃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设备投影仪及相关投影片。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面已学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请回忆一下,唐朝前期由发展到强盛经过了哪些重要事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到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优选PPT课件
(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
国
破
山
河 在 , 城 春
安 史 之 乱
草
木
深
灵武
范阳 常山
长安 潼关 洛阳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ÈË ¿Ú Èý ά Öù ÐΠͼ 2 Èý ά Öù ÐΠͼ 3
50,000
一个有勇气放弃他无法实现的梦想的人是完整的;一个能坚强的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的人是完整的—因为他们经历了最坏的遭遇,却成功的抵御了这种冲击。
生命不是上帝用于捉弄你的错误的陷阱。你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天。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0 705 726 755 760
安史之乱前后全国人口统计表
满冲我待
城天花到
尽香开秋
〈
带阵后来黄菊
黄送白九巢花
金长花月
〉
甲安杀八
。,。,
唐末农民战争表
原因 统治腐败,土地兼并,天灾税重,
经பைடு நூலகம் 875 年,王仙芝、黄巢。 在长安建立大齐正权 884 年,黄巢兵败
特点 流动作战 作用 瓦解唐朝统治
反馈测评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 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白之”。结合你 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这一观 点。
衰落
瓦解
藩镇割据
天宝危机 安史之乱 宦官专权 黄王起兵
755年
875年
范阳
山东
安禄山
黄巢
史思明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说教材“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是初中历史中的重要一课,它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和后续的发展脉络。
这一时期的历史不仅对理解唐朝的兴衰有着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最新的教材中,这部分内容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史料,为学生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教材首先详细介绍了安史之乱的起因、经过和影响,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这场动乱给唐朝带来的巨大冲击。
接着,讲述了唐朝后期的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揭示了唐朝走向衰亡的内部原因。
最后,阐述了黄巢起义对唐朝统治的沉重打击,以及朱温代唐建立后梁,标志着唐朝的最终灭亡。
二、说学情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唐朝的这段复杂历史,可能还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生动的故事、直观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理解唐朝衰亡的原因,包括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
知道黄巢起义的基本情况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对国家发展的危害,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使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的和平稳定局面。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唐朝衰亡的原因。
2、教学难点理解唐朝后期政治制度的弊端与社会危机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让学生对重要的历史概念和事件有清晰的认识。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相关的史料,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作为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
这一事件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深刻矛盾,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朝历史,认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为理解我国历史发展脉络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安史之乱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对唐朝衰亡的影响。
内容涵盖了安史之乱爆发的社会背景、叛乱集团的构成、战争过程、唐朝政府的应对措施、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以及唐朝衰亡的必然性等方面。
(三)教材分析1.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阐述了安史之乱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 教材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学生培养历史思维。
3. 教材对唐朝衰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有助于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其对唐朝衰亡的影响。
2. 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发展脉络。
3. 认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2.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安史之乱的过程及其对唐朝衰亡的影响。
2. 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难点1. 安史之乱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2. 唐朝衰亡的必然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启发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促使他们在探讨中掌握历史知识。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最新版最新版
(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
国
破
山
河 在 , 城 春
安 史 之 乱
草
木
深
灵武
范阳 常山
长安 潼关 洛阳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ÈË ¿Ú Èý ά Öù ÐΠͼ 2 Èý ά Öù ÐΠͼ 3
50,000
0 705 726 755 760
安史之乱前后全国人口统计表
满冲我待
城天花到
尽香开秋
〈
带阵后来黄菊
黄送白九巢花
金长花月
〉
甲安杀八
。,。,
唐末农民战争表
原因 统治腐败,土地兼并,天灾税重,
经 过 875 年 , 王 仙 芝 、 黄 巢 。 在长安建立大齐正权 884 年 , 黄 巢 兵 败
特点 流动作战 作用 瓦解唐朝统治
中国历史课件
第二册
第六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文字稿本:王建英 幻灯制作:王建英
目标教学 前提测评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反馈测评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识记: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 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
• 二,理解: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 专权唐朝农民战争对唐朝的影响.
• 三.应用:学会分析和总结.
向;我们习惯了飞翔,却成了无脚的鸟。年轻时我们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自己又是怎么样的一个 人。”时光叠加,沧桑有痕,终究懂得,漫漫人生路,得失爱恨别离,不过是生命的常态。原来,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那颗没被俗世河流污染的初心。大千世界,有很多 的东西可以去热爱,或许一株风中摇曳的小草,一朵迎风招展的小花,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都足够让我们触摸迷失的初心。紫陌红尘,芸芸众生,皆是过客。若时光允许, 我愿意一生柔软,爱了樱桃,爱芭蕉,静守于轮回的渡口,揣一颗云水禅心,将寂寞坐断,将孤独守成一帧最美的山水画卷。一直渴盼着,与心悦的人相守于古朴的小院,守 着老旧的光阴,只闻花香,不谈悲喜,读书喝茶,不争朝夕。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从容而优雅地老去。浮生荡荡,阳春白雪,触目横斜千万朵, 赏心不过两三枝;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有梦的季节,有爱的润泽,走过的日子,都会成为笔尖温润如玉的诗篇。相信越是走到最后,剩下的唯有一颗向真向善向美的 初心。似水流年,如花美眷,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朝花夕拾,当回望过往,你是此生无憾,还是满心懊悔呢?随着芳华的流逝,我们终究会明白:任何的财富都 比不上精神上的愉悦,任何的快感都不及对初心的执着。愿你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迎,不苟且偷生,不虚掷有限的年华,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活在每一个当下,不忘初心,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一中国历史第二册隋唐时期的历史《唐朝的衰落和灭亡人》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生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本节课教材主要内容和地位:唐朝是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了安史之乱,着朝由强盛走向衰落。
(二)教学目标(投影幻灯片中有关的内容)l、知识目标:①了解天宝危机,能说出其与安史之乱的关系;②能简述安史之乱及影响;③指出唐末农民战争的进军路线。
2、能力目标:①学生能归纳出强盛的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②能说出杨贵妃在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中的历史作用。
3、思想教育目标:①通过唐玄宗统治前后期的对比,学生明确统治者决策的重要性。
②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
让学生明确人民力量的伟大。
(一)说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及其严重影响。
唐末农民战争及成果2、难点:如何看待杨贵妃在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中的历史作用。
二、说学生与教法(一)初中生的身心特点。
(二)教学手段的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方式。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①启发式教学;②直观教学法:图示图解;①叙述法;④比较法;⑤鼓励法。
三、说学生与学法(一)初中生的身心特征:正处于成长期,对新知识比较好奇,缺乏辩证的思维。
(二)说学法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本文图文并茂的特点,我打算在教学时启发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1)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2)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能力;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来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投影所选的片段)投影杜甫的【忆昔》伴有朗诵,接着放杜甫的“朱门”也伴有朗换。
一接着,老师强调两首诗都是描述唐玄宗统治时期的诗。
为什么如此不同呢?放段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轻歌曼舞;歌舞升平的景象和一段马羚坡上唐玄宗赐杨贵妃死的片段。
老师强调:唐玄宗为什么要赐心爱的杨贵妃死呢?引入新课:这些问题等你们学完这课,就会找到答案了。
《唐朝衰落和灭亡》课件
唐朝灭亡后, 中国的科技和 文化开始逐渐 落后于西方, 这也是中国近 代落后的一个
重要原因。
唐朝灭亡后, 中国的政治制
度也开始逐渐 发生变化,这 些变化对中国 的历史和文化 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唐诗:唐朝灭亡后,唐诗成为中 华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
绘画:唐朝灭亡后,绘画艺术得 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结果:唐朝统治力下降, 最终灭亡
外族入侵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吐蕃入侵:唐朝后期,吐蕃不断入侵,导致唐朝国力衰弱 回纥入侵:唐朝后期,回纥不断入侵,导致唐朝国力衰弱 契丹入侵:唐朝后期,契丹不断入侵,导致唐朝国力衰弱
04
唐朝灭亡的过程
章节副标题
安史之乱
背景:唐朝中期, 政治腐败,社会 矛盾尖锐
重视民生,缓解社会矛盾
民生问题:唐朝后期,民生问题日益严重,如土地兼并、赋税繁重等 社会矛盾:民生问题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如农民起义、藩镇割据等 政策失误:唐朝后期,政策失误导致民生问题加剧,如安史之乱、甘露之变等 启示:重视民生,缓解社会矛盾,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重视国防建设,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06
唐朝灭亡的教训和启示
章节副标题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权力分散
唐朝灭亡的原因之 一是中央集权削弱, 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唐朝末期政治腐败 严重,官僚体系腐 败,导致国家治理 失效。
唐朝对外政策失误 ,如对边疆民族、 对海外诸国的政策 不当,导致民族矛 盾和外交危机。
唐朝经济结构变化 ,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农民流离失所 ,国家财政收入减 少。
唐朝的国际地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 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科 技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度。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说课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说课教师: 金婷一、“课标”要求关于《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
本课是对本单元作总结,收官,交代隋唐时期的结束。
其次是下一单元做铺垫,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是有三个历史知识子目组成,分别是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
三个历史知识子目之间是因果关系,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100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
从此,唐朝由盛而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
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这种获得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合作学习。
因为初一学生知识积累较少,还未形成正确的史观,所以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政治局面。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1、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2、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3、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具体可行,旨在符合《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并且本子目涉及“节度使”、“藩镇割据”等专有名词。
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教学难点:对五代十国影响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已有知识中缺乏对五代十国的了解。
同时对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正确认识也是落实历史唯物主义评价的应有之意,为下一步北宋的统一奠定基础。
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难点)教法设计: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图片,研读材料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给以必要的讲授。
高三历史教案第六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教材教法_0380文档
2020高三历史教案第六课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材教法_0380文档EDUCATION WORD高三历史教案第六课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材教法_0380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唐朝前期虽然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但是封建社会固有的社会矛盾依旧存在。
唐玄宗后期纵情声色,政治十分腐败,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繁荣景象消失。
安史之乱虽被平息,但唐朝中央集权体制亦告瓦解,地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朝廷大权又为宦官所掌握,因此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加之灾情不断,875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重点分析安史之乱是教学的重点。
755~763年发生的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由强盛到衰落的转折点,是唐中期各种矛盾的总爆发。
安史之乱的结果造成了中原的四分五裂、藩镇割据。
唐末农民战争是教学的又一重点。
唐朝中后期政治的黑暗,苛捐杂税层出不穷,造成了人民生活的极端困苦,终于爆发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著名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
这次起义后,唐政权再也无力维持,二十多年后被藩镇所灭。
难点分析安史之乱的经过是教学的难点。
安史之乱从755~763年,时间长达八年之久,这其中涉及的人物、地点多,发生的事件头绪多。
如何运用简练的语言结合地图,叙述清楚这一历史事件的简单经过,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认识其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藩镇割据的概念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学设计之二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唐朝后期由盛世顶峰急速下跌的历史。
755年安史之乱是唐朝国势衰落的转折点。
此后150多年间,藩镇割据于外,宦官专权于内,唐王朝虽几番挣扎,却无法挽救颓势,黄巢起义,是唐末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天宝危机;安史之乱简单经过及其影响,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起义原因、简单经过及历史作用。
2.思想教育:①通过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一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
②唐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反动统治。
说明封建社会里农民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3.能力培养:通过分析唐末衰落的原因,使学生掌握综合、概括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
难点: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投影仪展示杜甫《忆昔》诗,启发学生回答,诗中“开元全盛日“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
界定唐玄宗统治前、后期。
讲解“开元”“天宝”概念。
)(讲授新课)一、天宝危机(板书)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使唐王朝社会经济和国势达到极盛时期。
但在这殷富繁荣的背后,却潜伏着祸乱衰败的危机。
1.不理朝政(板书)天宝年间,玄宗渐生骄侈之心。
他不再似当年那样关心政事,勤勉治国,勃勃进取了,而一心要作纵欲享乐的“太平天子”。
自杨贵妃入宫后,玄宗整日与贵妃饮酒作乐,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
(补充书中玄宗宠爱杨贵妃的小字)2.任用奸相(板书)玄宗将国家大事交给“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和不学无术的外戚杨国忠,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林甫有四项奸邪作恶的“本领”。
(用投影仪打出原始材料,并讲解)“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说课稿政和三中黄丹菊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一中国历史第二册隋唐时禁的历史《唐朝的衰落和灭亡人忙点击出标题)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生与学法,教学过程〔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教材主要内容和地位:唐朝是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了安史之乱,着朝由强盛走向衰落。
(二)教学目标(投影幻灯片中有关的内容)
l、知识目标:
①了解天宝危机,能说出其与安史之乱的关系;
②能简述安史之乱及影响;
③指出唐末农民战争的进军路线。
2、能力目标:
①学生能归纳出强盛的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
②能说出杨贵妃在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中的历史作用。
3、思想教育目标:
①通过唐玄宗统治前后期的对比,学生明确统治者决策的重要性。
②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
让学生明确人民力量的伟大。
(一)说重、难点
1、重点:安史之乱及其严重影响。
唐末农民战争及成果
2、难点:如何看待杨贵妃在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中的历史作用。
二、说学生与教法(投影幻灯片中的有关内容)
(一)初中生的身心特点。
(二)教学手段的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方式。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①启发式教学;②直观教学法:图示图解;①叙述法;
④比较法;⑤鼓励法。
三、说学生与学法
(一)初中生的身心特征:
(二)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本文图文并茂的特点,我打算在教学时启发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1)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2)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来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投影所选的片段)
投影杜甫的【忆昔》伴有朗诵,接着放杜甫的“朱门”也伴有朗换。
一接着,老师强调两首诗都是描述唐玄宗统治时期的诗。
为什么如此不同呢?放段唐玄宗宠爱杨贵
妃,轻歌曼舞;歌舞升平的景象和一段马羚坡上唐玄宗赐杨贵妃死的片段。
老师强调:唐玄宗为什么要赐心爱的杨贵妃死呢?
引入新课:这些问题等你们学完这课,就会找到答案了。
优点:一、直观教学,多媒体手段,学生喜欢,注意力易被吸引。
二、学生带着疑问学习,会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新课讲授
1、天宝危机。
图示法与比较法、讲述法相结合,列表格,比较唐玄宗前后期的
统治,引导学生得出唐朝后期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的结论。
2、安史之乱。
本课的重点。
启发式与直观教学法。
①安史之乱的原因、时间、地点、叛乱首领,攻占的地点、平叛的主要将领、叛乱的性质,让学生按提示自己找答案。
②安史之乱的影响。
播放叛乱后人民生产遭受破坏的景象,让学生对战争的破坏有深刻认识。
引导学生得出从此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结论。
3、藩镇割据、宦宫专权:启发式教学法。
让学生按形成、表现去整理,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唐从强转衰中的作用。
4、唐末农民战争。
用列表法。
(投影表格)按原因、爆发、特点、高潮、失败、作用。
着重讲:①特点。
②高潮阶段。
引导学生读《菊花诗》说明黄巢推翻唐的决心。
③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唐末农民战争对唐朝的打击多重。
(三)小结:①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巩固。
②让学生说出杨贵妃在唐朝由强转衰中的历史作用。
(难点)
(四)自我测评:设计有梯度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