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比较阅读练习题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ft, ft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较,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2017 •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dn)B.黄发垂容(tiGo)C.遂与外人间隔(jidn)D.辞去(cl)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处处志之()⑶乃不知有汉()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 •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 •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2017 •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7.[2018 •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8.[2016 •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比较阅读训练(word含答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4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事。
③允:符合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讲信.修睦②上常临.镜③及.为相④是故谋闭而不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3.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怎样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5题(共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蚂蚁(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 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 忙忙碌碌, 母蚁生儿, 公蚁持家。
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 建设家园。
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 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
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 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 抱成黑团, 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 我就泪眼模糊, 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 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 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 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 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 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 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 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 看得深刻, 看得伟大而坚强。
像一根细小的针, 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
比起蚂蚁, 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 往往( )体积, ( )精神。
千里之堤(tīdī), 溃于蚁穴, 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分)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分)3.将“比起蚂蚁, 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 但意思不变。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4)、(5)自然段, 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 我就泪眼模糊, 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
七年级语文 上学期 狼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狼》对比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呜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呜,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B.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C.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D.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B.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
[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比较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比较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一】【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南北朝吴均的《与顾章书》注释:①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④去月:上月。
1、解词(1)晓雾将歇()(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仆去月谢()病(4) 岂徒()语哉2、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解释加点词。
(4分)(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
部编版八上文言文(侧重课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和译文)第九课《三峡》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乙酉晓①,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②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徵④,山之灵所泄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⑤后之好事者焉。
【(清)恽敬《游庐山记》】注释:①乙酉晓:十八日早晨。
②沈沈(chén):通“沉沉”,深邃的样子。
③弇:(yǎn ) 意思是覆盖,遮蔽等。
④水之徵:有水的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
⑤诒:通“贻”,留给的意思。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属引.凄异(2)皆类.记之(3)敬故.于是游所历(4)山之灵所泄.也3、用现代汉语翻释下面的句子。
(4分)(1)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2)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4、甲乙两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3分)参考答案:1.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2. (1)延长(2)大概(3)所以(4)气体或液体向外流出,外泄3.(1)山色深沉,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
(2)(我)却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那足够可以悦人心性、放松情绪的奇巧变幻。
《诫子书》比较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孙权劝学》和《诫子书》比较阅读(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 分)答: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 分)答: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
(2 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 分)答: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 分)答:。
二、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钱塘湖春行》对比赏析专项练习(word版有答案)
《钱塘湖春行》赏析对比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
【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③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
②觉:醒。
③思想: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
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1-4 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故宫》比较阅读含答案
《故宫》比较阅读含答案
故宫比较阅读含答案
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宫殿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
象征之一。
本篇文档旨在通过比较故宫的不同方面来加深对其了解。
1. 建筑风格
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
其主
要建筑有前、中、后三个宫殿区域,分别代表了中国帝王的权力、
居住和娱乐。
故宫的建筑多采用黄色屋顶,并以红色墙壁为主要特征。
2. 文化价值
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如瓷器、绘画、字画等。
这些藏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艺术风格
和文化内涵,对后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 历史背景
故宫的建设始于明朝,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成为了中国历史
上最宏伟的宫殿之一。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帝王进行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4. 游览体验
故宫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游览体验。
游客可
以欣赏到故宫建筑的壮丽景观,品尝到传统的宫廷美食,感受到中
国古代帝王的生活氛围。
答案
1. 故宫主要有哪些宫殿区域?
答:故宫主要有前、中、后三个宫殿区域。
2. 故宫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答:故宫建筑多采用黄色屋顶,并以红色墙壁为主要特征。
3. 故宫收藏了哪些文物和艺术品?
答:故宫收藏了瓷器、绘画、字画等文物和艺术品。
4. 故宫建设始于哪个朝代?
答:故宫建设始于明朝。
5. 故宫每年吸引了哪些游客?
答:故宫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游览体验。
参考资料。
(完整word版)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黄龙中学一.〔甲〕嗟夫!予尝求……,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5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自是数年之后( )58。
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
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5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6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二.[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山间之四时也62。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6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6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三.[甲]嗟夫!予尝……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喧哗者,众宾欢也。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对比阅读 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一、《三戒》比较阅读【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乙】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
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丙】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
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
其声万状,不可以寝。
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某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1、写出几个与《黔之驴》有关的成语_庞然大物__、__黔驴技穷__、_黔驴之技_。
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日抱就.犬B、以为且.噬己也;外犬见而喜且.怒C、慭慭然.;然.时啖其舌D、以为..且噬己也..犬良我友;以为3、解释加点字(1)临江之人畋.得麋麑打猎 (2)以为犬良.我友的确(3)然时啖.其舌舔(4)悉.以恣鼠全,都(5)数岁.年4、翻译句子(1)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word版,《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而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以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解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chǎ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静坐,消遣世虑。
江山以外,第见帆船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斜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省)1.解说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③不可以具状具: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A.B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处江湖之远①然而何时而乐耶C.D.②竹工破之②子声丁丁然3.将下边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译文:②焚香静坐,消遣世虑。
(2分)译文: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以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态度?(2分)(二)[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而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
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
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农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挞苦楚,血流浑身。
部编版八上文言文9-12课课内外比较阅读(学生版)
部编版八上文言文9-12课(侧重课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题(学生版)第九课《三峡》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乙酉晓①,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②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徵④,山之灵所泄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⑤后之好事者焉。
【(清)恽敬《游庐山记》】注释:①乙酉晓:十八日早晨。
②沈沈(chén):通“沉沉”,深邃的样子。
③弇:(y ǎn ) 意思是覆盖,遮蔽等。
④水之徵:有水的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
⑤诒:通“贻”,留给的意思。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属引.凄异(2)皆类.记之(3)敬故.于是游所历(4)山之灵所泄.也3、用现代汉语翻释下面的句子。
(4分)(1)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2)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4、甲乙两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3分)第十课《短文两篇》比较阅读(一)《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近腊月下,景气①和畅,故山殊可过②。
比较阅读练习题
(答案:1•语言 肖像 心理2.①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 ②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弄他的账。3. C4.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有两种命运:爬上去的就可以作威作福,爬不上去的,只得任人欺压、凌 辱。孔乙己的悲剧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5.贼 讨饭的 金钱6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严刑逼供 ,
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算他的账。
(乙)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现在
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 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他讷讷地低语道,”为这也要谢谢你。这也是施舍呵,兄弟。 ”
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我老哥的施舍。
(1)在[甲]文中,母亲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从这些 话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O
(2)[甲]文中”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什么描写?这默念的三
4•从甲段丁举人打孔乙已这件事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o
5•乙段”母亲”对于勒的称呼除了用”那人”以外,还用了、o这些称呼反映了资本主义
社会某些人们道德的堕落,良心的泯灭,人与人的关系只剩下了关系。
6•甲段中,若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改写成”先是打,……后来写服辩",是否合乎情理?为什么?这样 改行吗?分别说明”行”或”不行”的理由。答:o
舍给这个乞丐;(5)周济;(6)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切与理解,展示了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境界。(7)
七年级语文 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四中七年级语文古文比较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1、解释加色的字。
相委而去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2、选出与“下车引之〞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食之不能尽其材B、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C、人以其语语之D、怅恨久之3、翻译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理解填空陈元方和孔文举两人的共同点是:、。
甲文中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目,元方据理力争,指出对方“〞“〞,义正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乙文中文举面对客人的轻视,针锋相对,结果是客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场“〞,狼狈不堪。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1、解释加色的字。
相委而去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2、选出与“下车引之〞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食之不能尽其材B、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C、人以其语语之D、怅恨久之3、翻译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阅读练习题一、(甲)有一天,大约是中秋节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
"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
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算他的账。
(乙)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甲、乙两段都采用了_________ 描写的手法,此外,乙段还兼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 描写的手法。
2.甲段中的两处细节描写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对乙段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心里默默地责备于勒,认为这个叔叔不可原谅。
B.我虽然年青,但因受父母的影响,不愿与亲叔叔相认。
C.我对于勒充满同情心,但碍于父母关系,不敢上前相认。
D.我虽然知道这个水手就是自己的亲叔叔,但因他穷困潦倒,故不想相认。
4.从甲段丁举人打孔乙已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
5.乙段"母亲"对于勒的称呼除了用"那人"以外,还用了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称呼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某些人们道德的堕落,良心的泯灭,人与人的关系只剩下了________关系。
6.甲段中,若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改写成"先是打,……后来写服辩",是否合乎情理?为什么?这样改行吗?分别说明"行"或"不行"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
点拔:本题选取两个刻画人物形象的语段来比较,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文后题目分别从人物描写方法、细节描写、文意辨析、人物性格等方面考查。
(答案:1.语言肖像心理2.①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②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弄他的账。
3.C 4.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有两种命运:爬上去的就可以作威作福,爬不上去的,只得任人欺压、凌辱。
孔乙己的悲剧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
5.贼讨饭的金钱6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严刑逼供,迫使认罪,也符合丁举人的性格。
不能这样改,如果这样改,就不足以表现丁举人对已经认错的孔乙己仍然不放过的阴险、狠毒的性格。
)二、(甲)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乙]我走在街上……一个衰老的乞丐把我叫住。
他向我伸出一支红肿的脏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祈求着周济。
我摸遍了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块手绢也没有。
我身上什么也没有带着。
可是乞丐等待着……他那只伸出的手微微晃动着,哆嗦着。
我惊惶失措,羞愧异常,便紧紧地握住这只颤抖着的脏手……"请勿见怪,老哥。
我什么也没有带着,老哥。
"乞丐那对发炎的眼睛凝视着我。
他那发青的嘴唇笑了--他也紧紧地握住我冰凉的手指。
"没有关系,兄弟,"他讷讷地低语道,"为这也要谢谢你。
这也是施舍呵,兄弟。
"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我老哥的施舍。
(1)在[甲]文中,母亲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什么描写?这默念的三句话,表现了"我"什么心理?答: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这也是施舍呵,兄弟"一句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我老哥的施舍"一句中的"施舍"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
(4)(乙)文中"我惊惶失措,羞愧异常"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有一个词意义与"施舍"相近,请找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文揭示的主题是_________(7)[甲][乙]两文中的"我"都有相同的思想性格,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1)母亲是一个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人(2)心理描写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母亲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3)"我"握住乞丐的脏手;说"请勿见怪……",给她一份精神上的慰勉和关切乞丐对"我"给予他的精神上的慰勉的理解(4)因为我身上没有什么东西施舍给这个乞丐;(5)周济;(6)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切与理解,展示了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境界。
(7)都善良,富有同情心)三、【甲】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
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6.甲段文字主要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从中突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嘲笑的内容有两点,请概括(每点不超过十个字)①②乙段文字主要写范进中举而发疯的情景,作者对他疯态的描写极生动形象且有层次,可以分四个小层,用最短的文字概括每层的内容(每层不超过四个字)①②③④17.联系课文,试分析甲乙两文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上的不同点孔乙己:范进:18.作者对两个人物的感情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对孔乙己:对范进:19.两个文段除了描写主要人物外,还写了周围的人对他们的态度,简略概括其不同点。
孔乙己周围的酒客:范进家的邻居:20.对两个主要人物采用的相同的描写方法、、。
21.联系课文,谈谈两篇文章在主题上的共同点。
(答案:16.(1)窃书挨打(2)未中秀才\ (1)确定是真(2) 激动拍手(3)不省人事(4)癫狂上街.17.孔乙己爱面子,迂腐.范进热衷功名利禄,心理脆弱. 18.对孔乙己同情,对范进进行讽刺.19.孔乙己周围的看客,冷酷,没有同情心. 范进家的邻居趋炎附势.20.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21.同为小说,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四、[甲]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