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破格录取”的名人
名人的高考故事范文
名人的高考故事范文有些名人在高考上失败了,依然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下面为大家的一篇“名人的高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有人说,高考很公平,它给了莘莘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时机,不问出身出处,自有成绩说话;有人说,高考很残酷,一次小小的失误,让十余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其实,高考只不过是一次考试,它既不能完全概括你之前的努力,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因为,人生的高度,从来都不取决于高考。
不信?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名人在高考时都有怎样的经历吧!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
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
我们那时候确实都是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就是被录取,可是后来才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后一种准备,我们都落榜了。
”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读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了一名牙医。
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不知前途在何处。
就在那一刻,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终于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刚得到消息的时候也没怎么冲动,当时我正准备成家呢,白天去山里买木材,晚上手工做家具,顺便画一些连环画,在县城也小有名气。
身边的小同学都去报名高考,一些画得差的干脆拿着我的画去报考。
”罗中立回忆道。
报名截止的那天黄昏,罗中立沿着大巴山脚下的周河,走了20里路,才来到县城,可白天报名已经结束。
他来到招考老师的招待所,找到招生办的老师,好说歹说才让他们‘看在川美附中的面子上’,临时在报名表上添了个罗中立的名字,于是成为考区最后一个报名的考生。
罗中立喜欢用“阴差阳错”来感慨自己的人生道路。
就如同三十年前的那个夜晚,他在女朋友的劝说下,极不情愿地沿着河边走了20里路来到县城,挤上了高考报名的最后一班车。
历经磨难成功名人故事【关于名人成功的故事3篇】
历经磨难成功名人故事【关于名人成功的故事3篇】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名人成功的故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关于名人成功的故事篇1同样也是数学考零分,却得以破格跨进北大校门的,还有合肥才女、”张家四姐妹”中的老四张充和。
张充和3岁前就学会了背唐诗,七八岁开始学做对子、写诗。
1933年9月,19岁的张充和来到北平,参加姐姐兆和的婚礼。
也是在这个时候,第二年夏天将举行大学入学考试的消息传了出来。
亲人和朋友都劝充和参加,她自己也觉得不妨一试。
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国文、历史、数学和英语。
对于前两门,张充和信心十足,因为自幼基础打得牢。
加上她曾在父亲的学校中学过一年英语,又在上海中学里学了一年,所以觉得英语也并不难掌握,但充和之前从未接触过数学,她看不出学证明题和代数方程式的意义何在,也不明白该从何入手。
1934年,数千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北平。
考试当天,家人为充和准备了圆规和曲尺。
”我没用,”她说,”因为我简直连题目都看不懂。
”张充和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国文、历史、英语成绩都十分出色,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更是拿到了满分,总成绩相加,居然超过录取分数线。
此时,胡适已升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在看到张充和作文的第一时间,他立刻大喊:”这个学生我要了!”但当时的北大规定,”任何一科是零分,都不能被录取”,胡适便跑去找到数学改卷老师,请对方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卷子上找出几分。
谁知这位老师也很坚持原则,反驳说”零分就是零分”,一分也不肯多给。
胡适只好找到校务委员会拍桌子吵架。
北大终于答应破格录取张充和,而她也成了北大中文系当年录取的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
当时北京有报纸报道了此事,不过说该生名”张旋”——那是充和有意用的假名,连她的中学文凭也是假的,是弟弟宗和托在宁夏当中学校长的朋友帮忙出具的。
充和这样做,一是怕用真名考不取,给家人丢脸,二是不想让北大方面知道她与兆和是姐妹,从而联想到沈从文。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郎咸平在台湾东海大学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
有一次,美国一位非常着名的微观经济学家来学校演讲,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演讲中讲述了许多新的经济观点。
那位美国教授返回以后,郎咸平给那位教授写下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于世界经济的许多青涩观点。
没想起,那位美国教授竟然真的给郎咸平回去了信,他在信中说道:“一个年轻人存有如此的激情,你将来一定可以沦为一位了不起的经济学家!”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郎咸平却非常受鼓舞,他念完本科以后又念研究生,可尽管如此,他的成绩却依旧很差。
研究生勉强毕业后,郎咸平想出国念书。
他的老师对他说:“郎成平,你的水平这么差,就找个银行上上班算了,而且还有房子分,薪水和福利也很不错!”郎咸平听到了老师的劝阻,于是回去一些银行实习,也不晓得就是幸运地还是意外,复试之后,结果没一家银行必须他。
绝望之余,郎咸平想到了那位美国教授给他的一封信,不禁去了精神:“我将来一定可以沦为一位了不起的经济学家,别说就是他们没投档我,即便就是xi我,我又哪能够就这样委身于他们呢?”郎咸平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去考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是2400分,可是他只考了1640分。
结果,只有一家学校要他,那就是美国的沃顿商学院。
沃顿商学院之所以会要他,是因为当年学校里新创了一个“商业经济系”,是第一届招生,全世界还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系,因为人数少,所以就把郎成平破格录取了。
开学后,郎咸平的“整体表现”并不好,他的系主任打听他谈话,说道他的水平存有问题,他的教授对他的评价也不低,使他托福个微积分的资格考试。
郎成平也晓得自己的实力,他显然不可能将通过资格考试,于是就百般恳求免去考试,可是他的系主任显然不同意。
郎咸平非常沮丧,一次在校园里闲逛的时候,他看见几个金融系的学生垂头丧气地走出来,郎咸平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回答说金融系好难念。
郎咸平又问他们要不要考微积分,他们说不要,郎咸平就说:“带我见见你们的系主任。
名人克服磨难向成功的事迹
名人克服磨难向成功的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名人克服磨难向成功的事迹名人克服磨难向成功的事迹5篇古今中外,翻来历史的卷宗,总会发现很多名人是在艰难困苦中挺过来的。
数学名人故事100字(通用10篇)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名人故事100字(通用10篇)你们知道有哪些时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名人故事100字(通用10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数学名人故事篇1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1929年夏,钱钟书高中毕业,报考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就在入学考试时,钱钟书拿到数学试卷,一道道数学题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他几乎都不会做,但迫不得已,就硬着头皮做了几道题,也不知对错。
发榜的时候,钱钟书看到自己的数学只考了15分。
而按照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
他的数学考得这么差,应当说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
可是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满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看到钱钟书的英文、中文成绩俱佳,高出一般考生一大截,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
正是罗家伦的这一次破例,成就了学贯中西的一代学者。
数学名人故事篇2诺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诺伊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见的神童。
他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懂《函数论》。
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登出一则启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师的聘金,为11岁的长子诺伊曼聘请一位家庭教师。
尽管这诱人的启示,曾使许多人怦然心动,但终没有人敢去教导这样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岁获得物理-数学博士之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又转到经济学、气象学,而后转向原子弹工程,最后,又致力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这一切,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科学全才。
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
他在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卓越的工作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
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着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
战后,运用他的数学才能指导制造大型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这些名人高考数学成绩均为零分,却都被名牌大学录取了
这些名人高考数学成绩均为零分,却都被名牌大学录取了朱自清数学零分进北大1916年,朱自清考北京大学时,数学考了0分,被破格录取。
朱自清后成为了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冼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1946年10月,身患重病的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郑重签名。
朱自清先生在签名前体重已下降到77.6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仍旧拒绝这种“收买灵魂性质”的施舍,表现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
毛泽东曾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清华校长罗家伦破格进北大罗家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
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
恰逢胡适阅卷。
胡适将罗家伦的文章欣赏了一遍又一遍,给了他这次考试的惟一一个满分!他遂向北大招生委员会力荐,优先录取了罗家伦。
展开剩余85%1917年,北京大学招生考试。
入教北大不久的胡适先生也参与了国文阅卷工作。
他看到一位叫罗家伦的考生,作文写得非常精彩,便给了他这次考试的惟一的一个满分。
给了满分也没有用,因为罗家伦在这次的考试中数学考了零分,其余各科成绩呢,也很一般。
胡适爱才心切,就在招生会议上力主“破格录取”这位偏科严重的考生。
主持招生会议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支持了胡适的意见,最后力排众议将数学考了零分的罗家伦招进了北罗家伦很给蔡元培和胡适争气,此后的人生发展得风生水起。
不但成为“五四运动”的得力干将,在教育领域并颇有建树。
1928年,罗家伦以北伐少将的身份,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改组后的国立清华大学首位校长。
1932年,罗家伦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至1941年去职,计达10年之久。
吴晗数学零分进清华1931年初,吴晗报考北大文学院。
结果,他的文史与英文皆考了满分,但数学却是零分。
其时,北大出台了一项招生规定:见零不收。
所以落榜了。
吴晗只得转考清华大学,成绩仍是文史、英文皆满分,数学零分。
数学名人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一生
数学名人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一生数学名人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一生华罗庚,初中毕业却在清华当了教员,是新中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研制者,是两弹一星工程的元勋,他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第一流的领袖数学界。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数学名人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一生,希望读者喜欢。
数学名人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一生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
这是当时一个非常闭塞的县城。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
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
”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
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
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
”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
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
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
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
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
名人偏科的例子
名人偏科的例子
名人偏科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罗家伦: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曾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
在1917年,他报考北京大学文科,虽然数学成绩为零分,但因为作文被胡适打了满分而破格录取。
2. 钱伟长:他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虽然文史双百总分只考了225分,化学加数学共20分,物理5分,英语0分,但他最终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3. 吴晗: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明史专家,在报考清华大学时,国文、英文各得满分,数学却考了零分。
清华大学毅然决定破格录取他为历史系学生。
4. 季羡林:他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高考时文史极优,数学只考了4分。
5. 马云:他是电子商务的巨擘,第一次参加高考时,数学只考了6分。
这些名人的偏科经历表明,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
有时候,一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可能并不在考试科目上,而是在其他领域。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特长,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名人励志故事大全200字左右【三篇】
名人励志故事大全200字左右【三篇】导读:本文名人励志故事大全200字左右【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北大怪才张充和成为清华校长】同样也是数学考零分,却得以破格跨进北大校门的,还有合肥才女、"张家四姐妹"中的老四张充和。
张充和3岁前就学会了背唐诗,七八岁开始学做对子、写诗。
1933年9月,19岁的张充和来到北平,参加姐姐兆和的婚礼。
也是在这个时候,第二年夏天将举行大学入学考试的消息传了出来。
亲人和朋友都劝充和参加,她自己也觉得不妨一试。
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国文、历史、数学和英语。
对于前两门,张充和信心十足,因为自幼基础打得牢。
加上她曾在父亲的学校中学过一年英语,又在上海中学里学了一年,所以觉得英语也并不难掌握,但充和之前从未接触过数学,她看不出学证明题和代数方程式的意义何在,也不明白该从何入手。
1934年,数千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北平。
考试当天,家人为充和准备了圆规和曲尺。
"我没用,"她说,"因为我简直连题目都看不懂。
"张充和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国文、历史、英语成绩都十分出色,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更是拿到了满分,总成绩相加,居然超过录取分数线。
此时,胡适已升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在看到张充和作文的第一时间,他立刻大喊:"这个学生我要了!"但当时的北大规定,"任何一科是零分,都不能被录取",胡适便跑去找到数学改卷老师,请对方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卷子上找出几分。
谁知这位老师也很坚持原则,反驳说"零分就是零分",一分也不肯多给。
胡适只好找到校务委员会拍桌子吵架。
北大终于答应破格录取张充和,而她也成了北大中文系当年录取的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
当时北京有报纸报道了此事,不过说该生名"张旋"——那是充和有意用的假名,连她的中学文凭也是假的,是弟弟宗和托在宁夏当中学校长的朋友帮忙出具的。
名人努力奋斗的故事3个
最为惨痛的教训是“智能电话” 项目。当时手机价格比较贵,普及率远不如座机电话,而且很多老年人也没有手机,更不会发短信。如果把手写识别植入座机电话,让座机电话也能够像手机一样收发短信,那么这种“智能电话”必将掀起一场座机电话的升级革命。
刘迎建认定,这又将是一个可以使汉王加速前进的漩涡,于是毫不犹豫地指挥“汉王”号冲了进去。
今天,全世界任何一个严肃的音乐场所都在演奏巴赫的音乐,巴赫被称为“不可超越的大师”。世界公认:他的出生,是世界的幸运,也是音乐的幸运。
名人努力奋斗的故事3:保持原来的自己
他是赛场上的超级巨星,被祖国称为英雄。可成名之后的他,也成了众多的追星族追逐的对象。为保持正常的训练,他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甚至左邻右舍都很难见到他。人们都说,他架子大了,不好见了。
情急之下,刘迎建想到了求援,他一连跑了3趟IBM研究所,最终痛下血本40万美元,买来当时还不太成熟的IBM 语言识别技术,并立马将其植入汉王笔上。推出了售价1500元的“汉王读写听”,打出了“非键盘输入”的概念,每个卖场的零售终端,都有汉王的促销员一边高声朗读,一边奋笔疾书,市场反应火爆异常。
此役胜负已分。1998年汉王笔销量达到5万台,猛增了150%。1998——2000年,汉王年销售额从几千万元上升到1亿多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慧笔”连续3年亏损,莱克斯公司最终被摩托罗拉砍掉。
17位数学成绩极差的中国文化名人——学有专才是真道理
最后仍被清华西洋文学系破格录取。
第八位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他1930年报考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二是《生活杂感》。两题任选,而臧克家却把两题都做了。他写的《生活杂感》只有3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独具异彩的3句话“杂感”,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闻一多咏诵再三,拍案叫绝,破例给了他98分的高分。结果,虽然臧克家数学考试吃了“零蛋”,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而成为闻一多的高足爱徒,与另一诗人陈梦家合称“闻门二家”。
第六位是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他192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无锡辅仁中学,之后报考清华大学,其考试成绩国文、英文俱佳,据说英文是满分、国文接近满分,但数学只有15分。按说这种情况是不能录取的,但主考老师向当时的清华校长罗家伦汇报,罗校长因为爱才,便破格录取了他。据说还有一个原因是,其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正是清华大学国文教授。
第七位是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翻译家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据季羡林的得意门生、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披露,季老小时候文理偏科严重。他1930年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考了4分,而第一志愿居然是数学系,真是令人难以想像。(钱文忠曾问过季老本人,他当年高考时数学考了多少?季老只说“很低的”,其他并不多言。)但因其他科成绩均很优异,
第九位是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吴晗(1909—1969,浙江义乌人)。他1931年初投考北京大学史学系。后在半年多时间里努力学习,英文大有进步,只是数学一窍不通。临近考期,他给胡适写信,想让胡适帮忙,能够不经考试直接转学北大。但胡适没有答应。吴晗无奈,只好报考北大史学系。果然他的数学只得0分,尽管文史和英文都得了100分,也没有被录取。吴晗只得又去报考清华史学系,同样数学又是0分,文史和英文仍是100分。清华也有同样规定,但以吴晗文史成绩特别优秀为由,破格录取了他。清华这个决定轰动了北大。胡适一再对人说:“北大的考试制度太不合理,像吴晗这样有才华的学生,竟因数学不及格而未被录取,太可惜了。”
(大学励志)十大“牛人”被大学破格录取
十大“牛人”被大学破格录取大学励志十大牛人被大学破格录取1、潘家武:69岁参加高考,勤奋精神感动学校____年,69岁老汉,潘家武参加了全国普通高考,最终却以183分的总成绩名落孙山,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却感动了全社会,省内的西南林学院成教院决定破格录取他到该院园林园艺专业,家人原想支持他上大学,可老人意在攻读政法专业,最终放弃了这次上大学的机会。
2、陈易希香港应届会考生陈易希,____年因发明智能保安机器人夺得美国英特尔公司举办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二等奖,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林肯实验室将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陈易希星以资鼓励。
陈易希____年会考期间获香港科技大学宣布破格取录,直入科大电子工程学就读。
香港科大发言人强调,破格取录陈易希非因学术成绩,而是因为他于科学研究和发明方面充满天分。
图为获香港科技大学破格取的陈易希,在与香港特首曾荫权对话并向特首介绍其新书。
3、4个抗震救灾小英雄4名四川少年因在此次抗震救灾中表现杰出,做为保送生被四所高校分别录取,四川____(省、市、区、县)中学高三学生申龙被北京大学录取,四川____(省、市、区、县)中学高三学生王佳明被清华大学录取,____(省、市、区、县)彭州中学高三学生欧阳宇航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四川____(省、市、区、县)中学高三学生张博被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
图为他们在2008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上,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4、蒋方舟:90后美少女作家,已出版9部作品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并在1月通过了清华自主招生的考试,清华同意将降60分调档。
近日,她接到清华大学的电话,通知她于7月14日到某门户网站参加关于自主招生的访谈。
蒋方舟表示,这意味着清华已经基本录取了自己。
为此蒋方舟凭借自己少女作家的优势被清华破格录取。
5、金靖金靖从7岁起开始学习围棋,初二的时候,他被评为专业初段。
高三时,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几个高校在全国录取围棋生,金靖报名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好成绩。
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
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作者:张富晓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0年第25期1930年夏天,臧克家在报考青岛大学时,因为作文中的三句话打动了时任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而被破格录取。
他在《杂感》一文中写道:“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主考官闻一多看后,拍案叫绝,并给了98分,这是那年所有考生中的最高分。
闻一多以治学严谨著称,一般情况下能给个及格,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两个人并不相识,因为臧克家最初就读于梁实秋做主任的英文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臧克家觉得个人的兴趣不在外文而在中国文学上,便想转系。
在多数同学转系被拒绝的情況下,闻一多唯独对臧克家网开一面。
闻一多送给臧克家一本自己的诗集《死水》,并在各方面给予特别关照,臧克家连续在《新月》《现代》等杂志上发表了《罪恶的黑手》《忧患》等作品,成为青岛大学国文系最优秀的学生。
1933年秋,闻一多慷慨解囊,资助臧克家出版诗集《烙印》,一颗诗坛新星就此诞生。
后来,臧克家回忆说:“捧着闻先生的《死水》,如获拱璧,天天读它,小心翻它,珍惜它,热爱它。
把它放在宝贵的处所,把它放在心头上。
虽然其中28首诗我全能成诵了,但还不时拿出它来,托在手上,看看它也是一种高尚的美的享受。
”闻一多也就年长臧克家6岁,双方亦师亦友。
闻一多的慧眼识才,改变了臧克家的人生道路。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6年第17期,有删改)素材解读面对才华初显的臧克家,闻一多慧眼识英才,不仅破格录取了他,还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甚至资助他出版诗集。
这种奖掖后进之举,折射出闻一多高尚的人品,让所有嫉贤妒能的人无地自容。
适用话题爱惜人才奖掖后进人格榜样。
17位数学成绩极差的中国文化名人——学有专才是真道理
第十四位是中国电子商务网站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马云(1964年生,浙江杭州人)。他不仅没有上过一流大学(杭州师范学院),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初中考高中考了2次,数学31分;高中考大学考了3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数学只有1分,第二次21分。
第十五位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1968年生,四川凉山人)。她中学时代学习特别偏科,语文成绩不错,但数学从初三开始就没及格过。第一年高考数学只得了20分,差一点就拿“鸭蛋”了。第二年她又参加高考,虽然妈妈为她找了很好的数学老师做家教,仍不管用,还是不及格,这一痛苦经历使她不堪回首。但最终还是考入了四川大学经济系。
第十二位是台湾著名导演李安(1955年生,原籍江西德安,生于台湾屏东)。他第一年考大学,以6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因数学只差0.6分,再度落榜;后终于考上台湾大学艺术学院。
第十三位是著名演员孙海英(1956年生,辽宁沈阳人)。他曾向记者讲述:“1977年、1978年我连续两年都参加了(高考)预考,不过因为当时自己演出任务比较多,复习时间太少,所以最后考的成绩不怎么样,其中语文最高59分、历史39分、政治19分;数学最低,我基本放弃了,好像只考了9分。”
第一位是中华伟人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韶山人)。据史料记载,他在上中学时,文、史两科成绩极佳;但在不喜欢学、没下工夫学的科目上则成绩极糟,如数学、物理、英语、静物写生等课程,都得过0分或接近0分。所以,最后只念了个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第二位是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他1910年报考清华学校“庚子赔款”第二期赴美国留官费生。据他自己回忆,因是临时抱佛脚,数学、西洋史、动物学、物理学等各科成绩都很不理想,但由于第一场考国文,试题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他想这个题目不易发挥,又因平日喜欢看杂书,就做了一篇乱谈考据的短文。这完全是一时异想天开的考据,不料那时看卷子的先生也有考据癖,大为赏识这篇短文,便批了满分,于是被破格录取。
那些被“破格录取”的名人
那些被“破格录取”的名人从罗家伦到钱锺书有关民国时期的“高考”,被传诵最多的大概是与钱锺书有关的故事。
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这个人就是钱锺书。
为了突出戏剧性,在另外的版本中,钱先生的数学成绩被说成是0分。
他自己后来回忆,“我数学考得不及格,但国文及英文还可以,为此事,当时校长罗家伦还特地召我至校长室谈话,蒙他特准而入学。
我并向罗家伦弯腰鞠躬申谢。
”钱锺书并没有说自己数学考了多少分,但他英文、国文是特优,确实是事实,而英文还是满分。
主管老师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报告了校长罗家伦。
罗校长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
钱锺书拍板录取钱锺书的时候,罗家伦一定想到了自己当年考北大的经历。
1917年,北京大学在上海组织了一场自主录取考试。
当时,刚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也参与了阅卷工作,他负责国文阅卷。
他看到一位叫罗家伦的考生,作文写得非常棒,便给了满分。
可后来得知,罗家伦虽然国文很厉害,可数学却考了零分,而且其余各科成绩也并不出众。
怎么办呢?胡适在招生会议上,力主“破格录取”这位偏科严重的考生。
幸运的是,主持招生会议的校长蔡元培也支持胡适的建议,最后,力排众议将数学考了零分的罗家伦招进北大。
事实证明,蔡元培和胡适的决定是正确的。
罗家伦不但成为“五四运动”的得力干将,1928年,还以北伐少将的身份,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改组后的国立清华大学首位校长;上世纪30年代,罗家伦还做过南京中央大学(今天南京大学的前身)的校长。
罗家伦这样的“故事”或许会让人认为,破格录取是很随便的事,其实并非如此。
民国时期,由于其政局不稳,无法保持大学的连续性,而那时的大学,也多处在“青春期”,录取工作也难免随意。
1930年,臧克家在青岛国立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数学考了零分,作文也仅仅是三句诗歌,“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名人的“破格”录取
每 天最多不超 过4 节课 。俄 罗斯 的学生 家长们 当得十分轻
中小学生睡眠情况调查 : 谁剥夺 了孩子 的睡眠时 间
上 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儿童保健研 究中心 日前在上 海 、 赢 都、 西安、 乌鲁木 齐、 广州等全 国9 个城市的2 万余名5 1岁 — 1 儿童 中, 开 了“ 展 学龄 儿童睡眠现状流行病学调 查” 结果显 , 我 国城市学龄儿童平均每 日睡眠时间为91 、 根据我 国蜘 .I 时。 J 布的有关学生健康 和卫生工作条例 中所规定 的 “ 每天应保面 小学生1 , 时睡眠时间” 0I , 、 为依据计 算, 市学龄 儿童睡眠不 城 发生率高达7 、 1 %。 4 随着学生年龄 的增长, 眠不足发 生率也 睡 逐渐增长。 中、 美两 国儿童睡眠状况的比较研 究显示, 国J 我 【 童与 美国儿童相 比, 就寝时 间约晚半小时 , 时间约早半 ・ 晨起 J 时. 平均每天 少睡近1 小时。 同时我国儿童伴 有更多的睡眠 题, 如入睡 困难 、 说梦话 、 睡眠不安 、 牙、 磨 白天嗜睡等。“ 学 儿童 睡眠现状流行病学调查” 课题 负责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院博 导、 上海 市教委主任沈晓明表示 : 睡眠对间不足和伴有鹏 眠问题 的儿童容 易出现 学校适应能力下降 ,如迟到、违反 档 规 ; 际关 系受挫 。 人 同学、 师生之 间关系紧张等 ; 这些会成为{ 春期危 险行 为, 如抑郁 、 自杀、 抽烟 、 服用兴奋剂 、 酗酒 、 吸毒白 { 高危因素。此外, 学龄期是 睡眠习惯形成和建立 的关键 时期 培 养良好 的睡眠习惯 , 可为其一 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 新华网20 年3 2 0 7 月2 日
俄罗斯
14年 , 94 复旦大学在重庆招生 , 南青 湖 年 张啸 虎报考新 闻系被 录取 。 张啸虎的 录取是很特殊的。 他数 学考 了零 分 , 两篇 作文 ( 但 一篇 白话 文, 一篇 文言 文 都考 了 10 作 文能考满分 , 0 分。 是复旦大 学考试史上前所未有的。 按照
2023年有关名人故事
2023年有关名人故事2023年有关名人故事1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1929年夏,钱钟书高中毕业,报考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就在入学考试时,钱钟书拿到数学试卷,一道道数学题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他几乎都不会做,但迫不得已,就硬着头皮做了几道题,也不知对错。
发榜的时候,钱钟书看到自己的数学只考了15分。
而按照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
他的数学考得这么差,应当说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
可是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满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看到钱钟书的英文、中文成绩俱佳,高出一般考生一大截,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
正是罗家伦的这一次破例,成就了学贯中西的一代学者。
2023年有关名人故事2如果名师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
名师影响一生。
如果问:1946年,徐悲鸿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时,教几年级?你也许答不出。
但要问:现在名校中的名师教几年级?你一定脱口而出——毕业班。
且不说大学,就说一窝蜂扩招的名中学,师资匮乏,便让高二老师教高三,高一老师教高二,初三老师晋高一,依此拆低补高,最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初一。
但当年徐悲鸿反其道而行之。
他亲授一年级课,教新生起稿、观察、修改、乃至铅笔、纸张、油彩等工具的用法,还到学生宿舍指导写生。
二年级由吴作人等名家任课。
三年级,待学生好规矩养成,才交给青年老师带班。
新师应该得到尊重,可教育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新生刚起步,如果名师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
名师影响一生。
悲鸿大师用心良苦,大师何以如此?一是心有学生,尽力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二是教学理念崇高,不浮躁,不急功近利。
这也许是那时既不扩招收费、也不以“升学率”为考评标准的缘故。
由名师开启智慧,乃三生有幸。
当代人唯有羡慕的份了。
2023年有关名人故事367岁的玛格丽塔·温贝里是瑞典一名退休的临床医学家,住在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松德比贝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被“破格录取”的名人
从罗家伦到钱锺书有关民国时期的“高考”,被传诵最多的大概是与钱锺书有关的故事。
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这个人就是钱锺书。
为了突出戏剧性,在另外的版本中,钱先生的数学成绩被说成是0分。
他自己后来回忆,“我数学考得不及格,但国文及英文还可以,为此事,当时校长罗家伦还特地召我至校长室谈话,蒙他特准而入学。
我并向罗家伦弯腰鞠躬申谢。
”钱锺书并没有说自己数学考了多少分,但他英文、国文是特优,确实是事实,而英文还是满分。
主管老师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报告了校长罗家伦。
罗校长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
钱锺书拍板录取钱锺书的时候,罗家伦一定想到了自己当年考北大的经历。
1917年,北京大学在上海组织了一场自主录取考试。
当时,刚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也参与了阅卷工作,他负责国文阅卷。
他看到一位叫罗家伦的考生,作文写得非常棒,便给了满分。
可后来得知,罗家伦虽然国文很厉害,可数学却考了零分,而且其余各科成绩也并不出众。
怎么办呢?胡适在招生会议上,力主“破格录取”这位偏科严重的考生。
幸运的是,主持招生会议的校长蔡元培也支持胡适的建议,最后,力排众议将数学
考了零分的罗家伦招进北大。
事实证明,蔡元培和胡适的决定是正确的。
罗家伦不但成为“五四运动”的得力干将,1928年,还以北伐少将的身份,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改组后的国立清华大学首位校长;上世纪30年代,罗家伦还做过南京中央大学(今天南京大学的前身)的校长。
罗家伦这样的“故事”或许会让人认为,破格录取是很随便的事,其实并非如此。
民国时期,由于其政局不稳,无法保持大学的连续性,而那时的大学,也多处在“青春期”,录取工作也难免随意。
1930年,臧克家在青岛国立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数学考了零分,作文也仅仅是三句诗歌,“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就凭这三句诗歌,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将臧克家“破格录取”,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便多了一位叱咤风云的诗人。
系主任这么“任性”,这在现在是难以想象的,或许可以作为当初招生制度不规范的一个明证。
张充和:“数学零分入北大”的背后随着当时大学教育的日益成熟,在招生方面就日益注重程序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事实上,在30
年代初北京大学就已经做出规定,单科考零分的,禁止录取。
周有光、沈从文的小姨子张充和被北大“破格录取”,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流传的故事是这样的:1933年,沈从文与三姐兆和在北京结婚,张充和去参加婚礼,随后就一直居京。
家里人劝她考大学,她也想不妨一试,于是就到北大旁听。
当时北大入学考试要考国文、史地、数学和英文,充和见到数学就头大,她在16岁前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几何、代数。
她干脆放弃,把复习的精力全用在其他三科上。
第二年临考的那天,家人为她备好圆规、三角尺等作图工具。
她说“没用”,因为她连题目都看不懂。
数学当然得了零分。
但她的国文考了满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写得文采飞扬,受到阅卷老师的激赏。
试务委员会资深评委胡适希望录取这名优异生。
然录取规则明文规定,凡有一科为零分者不予录取。
试务委员会向阅数学卷老师施压,希望“网开一面”给几分。
那阅卷先生软硬不吃,复判后,仍给零分。
试务委员会爱才心切,不得已“破格录取”了她。
张充和长期以来,人们放大了各种“零分考入北大清华”的故事,为偏科的怪才寻找进入高等学府的理由,但是,任何意义上的高考,都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客观、公平是这种考试的核心,成熟的招生必须尽可能破除人为的因素,即使像西南联大这样在战乱中临时拼凑起来的大学,考试和招生也是非常严格的。
杨振宁:16岁少年震动西南联大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一年,他还不到15岁,刚念完北京崇德中学的高一。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带着全家大小,乘坐火车经过天津到了南京,改换乘轮船到芜湖,再坐公共汽车回到合肥老家。
杨武之在清华大学教书,北京和天津沦陷以后,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在天津的南开大学便南
迁到湖南长沙,联合成立为临时大学,由三个学校的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共同主持校务。
杨武之在合肥安顿好家小之后,就兼程赶往长沙的临时大学去了。
1937年9月,杨振宁进入合肥大书院的泸州中学继续高二的学业。
1937年12月,杨武之由湖南长沙赶回三河镇附近的桃溪镇,这个时候临时大学已经决定迁往昆明,于是杨武之带着一家大小前往昆明。
杨振宁1938年,杨家七口在昆明城内西北角文化巷11号租赁的房子住下之后,杨振宁进了昆华中学念高二。
那个时候辗转流离而来的中学生非常之多,教育部门在那年夏天公布一项措施,所有学生不需要文凭,可以凭同等学力报考大学,杨振宁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半年高二,就参加了统一招生考试。
他借了一本物理书在家里学习。
他一直不明白为何圆在旋转之时,“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平方除以半径”,整整想了两天,搞懂了向量的重要性。
最终,在两万多的考生中,他以第二名考进西南联大。
16岁的杨振宁心怀探索大千世界莫测变幻奥秘的愿望,报考了联大化学系。
物理学系教授吴有训翻阅杨振宁的入学试卷时,发现杨振宁更适合学物理,便向杨振宁讲述了物理学对促进人类科技发展的重大作用,引导他入学后转到了物理学系。
物理学系由饶毓泰等名师执教,给杨振宁上普通物理课的是赵忠尧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周培源教授、上热学课的是叶企孙教授……杨振宁跟随这些大师,很快步入了物理学的
殿堂。
来源/搜狐网原出处/《看历史》主编、监制/振华副主编/晓洁责编/家筱制作/兰宇、跃升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来源: 阅读公社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责任编辑:王宏泽]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