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实力
论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
论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始终处于有利的主导地位,⽏庸置疑是最⼤的受益者。
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正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本⽂将从积极和消极正反两⽅⾯来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现实。
它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
但由于初始条件的不同,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
发达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利⽤其在国际贸易、国际⽣产和投资以及在⾼新技术产业上的优势和垄断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逐步建⽴起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秩序,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今没有⼀个公认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这⼀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T.莱维在1985年提出的;也有的学者认为,最早提出这⼀概念的是OE CD的前⾸席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他在1990年指出,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1996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所下的定义是: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地促进了这⼀过程。
国际货币基⾦组织的定义是: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它是现代经济的⼀个动态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劳动⼒、技术、知识、信息等⽣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由流动,各要素统⼀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益紧密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贸易全球化、⾦融全球化、⽣产经营活动全球化、⼈才流动全球化以及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协调管理作⽤增强。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它以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为其载体,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贸易自由化是指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 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生产国际化是指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经融全球化是指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
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科技全球化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
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中国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大国之一,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怎样在其中求得快速发展,是我国在21世纪中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分析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联系已经日益紧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加。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和多方面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1.贸易摩擦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趋势,国际贸易和投资也日益增加。
但是,这种趋势也会带来贸易摩擦的风险。
不少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贸易逆差的压力。
同时,在国际体系中,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某种程度上会引发经济战略方面的担忧,这种担忧很容易转化为贸易政策上的压力。
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技术资源共享和技术革新在快速发展,对于疏忽了技术创新与发展的国家而言,经济发展会遭受重创。
因此,中国必须加强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资源压力中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导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
如水资源、工业原料等,都会因为经济全球化而消耗。
这些资源的匮乏,将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巨大压力,更多的资源必须通过国际金融和贸易市场获取。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需求量的增加,也出现了资源价格的上涨,因此,资源穷尽问题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1.全球市场的开放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全球市场已经向中国开放了。
这意味着中国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全球输出各种产品和服务,加强与全球经济体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同时,在全球市场上,中国可以与世界各国的企业竞争和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2.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的资源优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些资源被充分利用将带来很多机会。
例如:充分发挥了各种资源的优势,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强化自身的地位和发展,逐渐走向更强劲的发展。
3.人力资本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必须要依靠人才的全球流动来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发展报告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发展报告1. 概述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活动的扩大与加深,包括贸易、投资、技术交流等各个方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对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与展望。
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能够融入全球价值链,享受到国际分工和资源配置的优势。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大量外资进入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迅速崛起,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
同时,中国也能通过全球化获取到更多的市场机会,扩大出口规模。
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的挑战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工厂,长期依赖低端产业和低成本劳动力,并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
此外,全球竞争的加剧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高的压力,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和提高产品质量。
4.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员。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持续上升,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机构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5.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激励中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和开放。
中国通过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全球化也使得中国能够引入更多的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6.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村地区的影响中国农村地区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全球贸易使得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更好的销售渠道,农民的收入增加。
同时,农村地区也迎来了更多的外资和投资,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就业环境。
7.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大量的外资流入使得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城市化也带动了农民工的转移就业,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推动了我国市场开放,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本文将就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发展做一些思考。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在全球市场化竞争中,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跨国企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它为各个国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及资本、技术、人才等各个领域的跨国合作机会,为我国企业尤其是开放型企业拓展了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和开放政策的推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拉开了中国加入世界经济的大门,对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出口和外贸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中国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依赖于不断的增长,且环保意识逐渐加强,这使许多国家开始呼吁寻找一种更可持续的优质发展方式。
这就需要中国不断地创新,提高技术能力以应对竞争和挑战。
其次,作为全球制造工厂,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但也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壁垒等风险。
另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商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和反垄断调查,形成了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
中国经济也需要加强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建设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形象。
三、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速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中国经济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以应对新的挑战。
中国应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中国经济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实现由规模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
其次,中国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自身品牌形象。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提高产品品质和整体形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竞争力分析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竞争力分析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成为各国追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也对国家竞争力带来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以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竞争力为中心,对其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1.市场开放与国内产业升级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市场的开放,使得各国企业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
在这样的竞争下,国家不得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力。
市场开放激发了国内产业的升级,促进了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2.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的流动更加便捷,国家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和技术,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国内生产力和竞争力。
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也进一步加强,各国发挥比较优势,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其能够吸引外国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3.知识创新与科技发展全球化时代,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国家必须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只有通过不断追求研发和技术进步,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以韩国为例,其在电子产业上的持续创新使其成为全球科技领先国家之一,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的竞争力。
二、国家竞争力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制度建设与国际信誉国家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制度建设和稳定的政治环境。
一个政治稳定、法律健全的国家能够提供应有的保障,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企业落户,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同时,国家的国际信誉度和声誉也是吸引外资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因素。
例如,瑞士以其高度稳定和透明的金融体系闻名于世,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彰显了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2.人力资源和人才吸引人力资源和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国家竞争力以及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国家要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雄厚的人才储备。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各国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其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本文将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以及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贸易自由化成为可能,大量的商品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这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
全球化为中国带来了外部市场的扩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压力。
全球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竞争对手的挑战。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企业需要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创新能力等方式来保持竞争力。
此外,全球经济的波动和金融风险也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中国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增加。
中国的市场规模庞大,吸引了全球企业的投资和参与,同时中国也成为了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崛起也体现在国际经济治理方面。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的改革和建设,主张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项目。
中国还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努力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措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挑战,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首先,中国需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通过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的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国家经济实力。
然而,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全球化对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发展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商品、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这种全球化进一步增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全球性的阶段,主要是由于技术革命、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家政策的变化等因素造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经贸活动中。
二、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1. 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迎头赶上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过程。
从本质上来讲,这可以为这些国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挑战,比如说贫富差距的加剧以及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减少等问题。
此外,在经济竞争中,这些国家往往受到富裕国家的垄断和控制,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与富裕国家的差距。
2. 工业化国家对于工业化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并不是那么明显。
从整体来看,这些国家可以享受到全球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多好处,比如说扩大市场和提高效率等。
但是,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低成本劳动力国家的竞争下。
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能引发贸易逆差、工资下降和就业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来解决。
3. 富裕国家对于富裕国家来说,他们具有更多的资本和资源,因此更容易参与到全球经济中来。
在全球竞争中,这些国家通常是赢家,可以通过全球化扩大市场。
这样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但是,同样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说社会分化加剧、环境和资源的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就会成为富裕国家自身的困扰。
三、结语综合来看,经济全球化不仅为不同国家之间提供了更多合作机会,而且也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实力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实力引言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关系的扩展与加深,全球范围内商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其影响涉及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包括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以及科技创新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GDP增长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市场更加紧密相连,推动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这种程度的经济开放有助于促进国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并通过与国外企业的竞争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开放的市场还为本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有利于扩大出口规模。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为国家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推动了经济增长和GDP的提升。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降低了贸易壁垒,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各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更自由地购买和销售商品和服务。
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国家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国际贸易的增加还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规模效益,从而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动。
当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市场时,吸引外国企业投资成为重要的发展策略之一。
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带来资金和技术,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此外,外国直接投资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国家能够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与国际市场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
经济全球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为国家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技术和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通过与国外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国家可以获取更多的创新资源和先进技术。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竞争加剧的压力,要求国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趋势,与此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以中文短文的形式给出说明。
一、市场开放与贸易发展全球化使得国际市场愈发开放,这对中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依托全球市场,中国企业能够通过出口拓宽销售渠道,吸引外资和技术,加速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
同时,进口也为中国公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选择,增进了人民生活品质。
二、产业结构与扩大内需全球化激发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紧密联系,中国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不得不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这促使中国加快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提高了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外国企业在中国建厂和投资的机遇,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迅速发展的产业。
这一切也推动了中国内需的不断扩大,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三、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金融市场也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中国积极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开放,鼓励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吸引国际投资者和资金流入。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元化的渠道。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资本的流动。
外国投资者的进入为中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投资,通过并购等方式实现海外市场的拓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科技创新与人文交流全球化加速了科技创新和信息交流的进程。
中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人才的投入,与国际科技前沿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同时,全球化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此外,全球化也推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文交流。
中国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教育和旅游交流,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这些交流使得中国更加开放包容,不断吸纳其他文化的精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现实。
它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
但由于初始条件的不同,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
发达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利用其在国际贸易、国际生产和投资以及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优势和垄断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秩序,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下面首先谈一下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济的积极影响(一)扩大贸易规模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使国际贸易增长迅猛,其增长速度已大大超过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在国际贸易的强劲发展势头中,美、欧等发达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方。
发达国家不仅是国际贸易的规则制定者,而且也成为国际贸易的垄断者。
一方面,贸易自由化会极大地促进发达国家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美、日、欧三方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高达50%以上,欧盟27国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5%以上,美国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以上,日本占世界贸易总量的7%左右,全球贸易实际上主要为这三方所垄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除了一般贸易外,上述发达国家的科技开发与应用更加直接地促进了自身以及全球贸易的发展。
(二)加速经济扩张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使它们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经济实力,积极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不断扩大经济势力范围,在全球获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作为其经济对外扩张的载体,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
在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跨国公司的发展又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国家实力对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与影响
国家实力对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与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实力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变得愈发重要。
国家实力涵盖了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它对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和影响也日益显现。
一、国家实力的驱动作用国家实力的提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大,科技创新能力卓越,这使得它们能够主导全球产业链,引领全球市场的发展。
例如,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如亚马逊、苹果等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此外,国家实力的提升还能够带来更多的投资和贸易机会。
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支持使国家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发展。
例如,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的设立和投资。
这种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增加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资源的流动和全球市场的形成。
二、国家实力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实力的变化会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会改变全球产业链的结构和动态。
发达国家的实力提升使其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较为优势的地位,从而垄断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这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散地,而无法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不同国家的实力差距会加大,经济全球化也会出现不平衡的局面。
其次,国家实力对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发达国家的实力提升使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议程设置能力,从而推动形成以自身利益为导向的贸易规则。
这导致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面临较大的困境,无法获得公平的贸易机会。
因此,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国家实力的影响程度非常明显。
最后,国家实力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实力的转变和崛起会改变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例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使得上海等地逐渐崭露头角,充当起全球金融中心的角色。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使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应对之策。
标签: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因此,中国要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让我国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吸引了外资。
中国的经济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国内不仅有足够的劳动力,更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多数发达的国家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开始渐渐倾向于在中国投资,创立了许多公司和工厂,这样中国便将这些外来资金吸引到了国内。
同时,这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公司和工厂,会给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大力促进了中国公司和工厂的发展。
2.影响了贸易。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变得愈加频繁,就目前的国际市场来看,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并且出口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内地各公司、企业、工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这些公司、企业、工厂在很大程度上接轨于国际。
3.促进劳动力分配。
目前我国很多工厂企业都实现了生产技术的提升,很多工作都可以用机器来完成,不再像以往那样需要过多的劳动力,那么如何分配这些多余的劳动力是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许多外资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公司和工厂,为国家解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同时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人才,这样使得我国的科技人才就有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1.威胁我国民族产业。
经济全球化将带来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让各国之间的投资和贸易更加自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想要保持自给自足的局面已不可能,我国国内的经济已和世界经济联系的更加普遍。
国际关系: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国际关系: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引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国际关系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兴起和发展,国际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格局所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各国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影响。
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全球市场的形成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形成了一个高度相互依存的市场。
通过跨国公司的兴起,商品和服务能够流动到全球各地,形成了一个无国界的市场。
这一现象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金融体系也发生了变革。
在此前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得到巩固。
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其他国家也开始崛起,如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欧盟的统一货币。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国际金融格局,也对各国货币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并成为重要的经济力量。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这些国家的崛起改变了过去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格局,增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样性。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能够以全球范围内的方式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和分工合作的方式,实现了资源优化和成本降低。
例如,一件衣服可能在不同国家生产裁剪、缝合,最后组装成品。
这种全球化的生产方式使得各国贸易更加紧密,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一些国家的经济地位和利益得到了调整。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对减弱,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这种利益的重新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矛盾。
例如,中国的崛起引发了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持续升级。
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全球化对地缘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加强了南南合作,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展力量。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跨国公司等跨国经济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形成了一种全球性的经济体系。
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快速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也在日益提高。
I.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为基础,以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等为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连接和相互影响的经济体系。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加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深远的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各国可以通过贸易、跨国投资等方式开展经济活动,相互借鉴和交流经验,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资本的流动。
投资者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寻求更好的投资机会,资金的利用变得更加灵活。
与此同时,也让一些国家面临了资本大量流出的风险。
另外,经济全球化还促进了全球化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国际分工和产业链分工进一步加深。
许多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II.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的努力,已经从一个封闭的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型,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78年以来,中国全面开放市场经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居高不下。
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其经济增长逐步加速。
经过不断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重要的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全球主要的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
随着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互联网经济和新能源经济,中国经济未来的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III.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中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获得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便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国际间商品、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以及国家间经济联系和依存程度的加深。
这种全球化的经济联系对国家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市场规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的市场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面向全球。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加容易地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寻找更多的商机和合作伙伴。
同时,国内企业也面临来自全球竞争对手的挑战,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动力。
这种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经济的整体实力。
其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资源流动更加便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资源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的生产地点和供应链。
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全球化也使得各国可以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例如,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合作,获取技术和资金支持,推动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科技和知识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企业可以借助全球合作和跨国研发,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加速技术进步。
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促使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这种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加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依存程度加深,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对国家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对许多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其次,全球化也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资源外流和经济依赖的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全球化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和资源过度开发等。
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发展
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发展引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之一,它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但是,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同时克服其潜在的挑战。
1. 全球市场的扩大全球化使国家的市场得到扩大,这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合作,各国可以从全球市场中获得为数众多的潜在顾客。
同时,国家也能够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
这种全球市场的扩大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大的动力。
2. 资金和技术的流动全球化使资金和技术能够自由地在国家之间流动。
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合作,使得资金可以迅速流入发展中国家,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传播到发展中国家,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资金和技术的流动不仅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
3. 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全球化也促进了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
移民的增多为国家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他们不仅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还带来了创新与多元文化的交流。
同时,人才的流动也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通过吸引优秀的人才和留住本国才华,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4. 全球化给国家经济带来的挑战尽管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球竞争的加剧可能对一些国家的产业造成冲击,尤其是那些技术落后、竞争力较弱的国家。
此外,全球化还带来了金融风险和周期性经济波动的传播。
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投资于教育、创新和产业升级等领域,提高国家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国家经济的韧性。
结论:全球化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过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
国家应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通过开放的外向经济政策,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
经济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以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为主线,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国家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激烈的国际竞争。
自由贸易的推进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变得更加方便。
而竞争往往会引发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国家之间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成为了很重要的指标。
经济实力的竞争也成为了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领域之一。
二、国际贸易和投资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进出口商品来消除贸易壁垒和经济互补优势的方式。
而国际投资则是指海外资本的进出口,使得不同国家间的投资和经济资源能够互相流通。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全球化能够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市场和资源,推动了国家经济稳步发展。
三、跨国公司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成为了塑造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重要力量。
有的国家因自身经济条件较为落后,无法跟上全球化的步伐,从而被跨国公司所依赖。
跨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的经济水平,同时也带来了就业岗位以及技术创新。
但是跨国公司也会对原有的国家产业体系、资源使用和文化传承等造成很大的冲击。
四、国际经济政策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在推进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制定和执行的措施和计划。
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可能会产生相互影响,也可能会相互制约。
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开放和自由化,对国家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如果缺乏有效的经济政策调控,就有可能出现危机和经济下行的情况。
因此, 坚持正确的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
五、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一些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逐渐崛起。
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也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家竞争力的增强。
随着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投资的自由流动,各国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为国家创造了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同时,跨国公司的出现也为各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增强其竞争力。
其次,经济全球化会对国家的产业结构和雇佣结构带来深远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为了在全球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国家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国际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会引起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被国际市场所淘汰,从而导致一部分劳动者失业。
另一方面,一些高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等则会蓬勃发展,吸引更多的劳动力。
因此,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产业结构和雇佣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此外,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和国际市场的扩大,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变得更加频繁。
跨国公司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工作经验,促进了国家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同时,国际市场的开放使得各国民众更加容易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产品和文化。
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培养了人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文化同质化的风险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因此,国家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承自身的文化,促进社会公平。
最后,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政治格局也带来了重要的变化。
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实力对国家政治地位的影响日益凸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实力对外开放26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取得了世界历史上不可比拟的增长成就,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的伟大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是一个刚刚开始起步发展的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还相当有限,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问题还不仅如此。
这些年来我们对国家发展成就和经济实力的评估方面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其核心是在肯定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经济实力评估的新原理、特点,缺乏科学正确的方法,以至于往往过高地估计了发展的成就和相对实力。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经济实力的评估原理,不仅有利于中国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而且有利于以客观事实回应“中国威胁论”,从而既在正确认识自己中继续切实地发展,又能在一些国际事务中争取主动。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力评估的新问题中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尤其表现在经济方面。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按美元计算以1.6493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七位;进出口贸易总额 1.15万亿美元,增长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又上升为第三位;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连续多年位于世界吸收外资数量之首。
但是,在不同国际比较排名方法中,中国的位置是不同的。
根据WEF 的报告,2003年中国的商业竞争力指数在世界10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6位;根据IMD的报告,中国2002年的国际竞争力在世界最具竞争力的4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31位。
1 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根据对国家制造业的微观竞争力排名,中国在多项指标上落后于美国、日本,接近于俄罗斯和印度。
如2003年中国的集群发展状态在27位,品牌拥有状态在第24位,企业创新能力在第22位等2。
此外,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2002年中国排名第96位。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人均GNP排名2002年中国在127个国家和地区和中排名第73位。
这些不同排名方法中地位相差巨大的原因显然在于这些方法本身的不同。
总体来说,单项指标分析方法对于准确判断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相对地位是有局限性的,且容易引起误解。
“经济强国指数”研究试图通过经济强国指数国际比较的方法较清晰和较综合地反映中国的相对国际经济地位,同时分析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这一研究的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强盛指数(EP-III)从1990年的第26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9位,2008年将达到第6位。
从1990年到2008年,经济强盛指数美、日、德、英、法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3.4%、11.6%、16.4%、14.1%和13.0%,平均为13.75,而中国则高达57.1%,为前面五个国家平均增长幅度的4.2倍。
3以上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客观事实。
这是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尽管综合的经济强国指数评估比单项指标的排名更好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实力评估又产生一系列新的复杂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这一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各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国民经济各项指标的统计意义。
正是这一原因,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各项经济指标的新的含义,特别是在中国国家经济实力和财富积累上这些指标的真实含义。
1、客观认识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在分析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时,有必要把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相区别,把三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相区别。
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贸易方式与出口主体的多样化,一个国家的出口规模及其增长率并非这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直接标志。
在中国,外资企业是出口的主体,这种出口是外国资本、技术、标准、品牌、销售网络等与中国劳动力相结合的产物,除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出口更多体现的是广义外国生产要素的竞争力,而不是中国的竞争力。
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基本上是外国生产要素与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结合而采用“中国出口”的形式,产品优势与销售渠道作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两大核心因素都属于外资。
在这里,“中国出口”已经只有国家的地理意义,而模糊了国家的国民意义和生产要素的主体意义。
1985-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36.2%,高于全国外贸平均增速20.3个百分点。
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的54.83%。
如果按全部外资企业62.5%外资计算4,中国出口竞争力的34.27%来自外资。
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总额的比重为57.1%,按同样比重计算,中国出口竞争力的35.7%来自外资。
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55.2%,而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78.7%。
即中国总出口的43.44%是外资利用中国加工出口实现的。
5 严格地说,只有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资本(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生产出口产品而形成的一般贸易,才直接体现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而其他形式只是部分地体现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2、准确评估出口结构与国际分工地位。
中国产业结构进步和国际分工地位是不能直接用出口产品结构或国内产业结构来衡量的。
这是因为,出口结构是外资企业生产与国内企业生产的综合表现,包括加工贸易在内,都不能直接体现国内产业的结构进步。
“两头在外”的发展战略发展了外贸,扩大了就业与外汇收入,但对国民经济的结构进步影响较小。
加工贸易所带动的国内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是有限的,不能在中国形成结构进步的“出口导向”作用。
当然,如果各类企业的出口,包括合资企业的出口也可能形成对国内一部分产业的拉动作用,但这只有当我国有竞争力的出口产业在国内有较强前向联系时才能实现。
简言之,我们需要注意中国存在着的“有出口而无产业”的现象。
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高达68.9%,用同样的估计法62.5%的竞争力来自外资,则外资企业中机电产品总出口的25.8%是中资贡献的;加上中资企业本身贡献的31.9%,那么全部机电产品出口的56.9%能力来自于中国资本。
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7.9%,若以上一年我国全部高新技术出口中77%来自外商投资企业计算,那么中资企业的高新技术出口只有总出口的6.42%。
如果仍按外资在全部外资企业中占62.5%计算,那么在外资企业中外资对高新技术出口的贡献为总出口的13.42%,中资对高新技术出口的贡献占总出口的8.06%,加上中资企业高新技术出口,则属于中国资本在高新技术上的出口能力的只有总出口的14.48%。
6 3、定量分析外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对引进外资效益的评估不能以全部外资企业的GDP或出口等来衡量。
在三资企业的全部经济贡献中,外资需要获得与其投资比例相对应的收益,这一部分既不构成中国社会的财富积累,也不增加中国居民的福利。
有必要定量分析外资在什么比重上分享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从外资中所得到的效益有更具体的认识。
截止2003年末实际使使用外资金额中,40%为外资企业,17%为中外合作企业,42%为中外合资企业,合作开发、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和其它为1%。
假定在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等几类中,中外资各占50%,则在全部三资企业中中国资本约为实际使用外资总数的60%;再假定中外资收益比同投资比,即外资对中资之比为10:6,则可得所有三资企业赢利的62.5%为外资的收益,仅有37.5%为中资的收益。
而且利用外资从合资走向独资正在进一步减小外资的积极作用,2003年当年,实际使用外资中独资占比已高达62.40%,这将进一步增大外资的相对收益比重,并减弱吸收外资对国内技术进步、改造国有企业等直接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简而言之,外资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宏观上外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把外资企业的绩效直接等同于外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27.22%,但当年涉外税收总额仅占20.86%。
7外资企业在中国获得了社会与公共服务,甚至更优惠的服务,理应缴纳相应的税收,但这一数字说明并非如此。
4、辨证看待外资流入的结构提升与国民经济的风险。
我国吸收外资已经进入了一个结构上升期,这既是外资水平提高的新阶段,也是国民经济结构进步困难的新阶段。
我们有必要在看到外资结构提升中问题的另一面。
在现代知识型服务业中,中国与国际的相对水平差别更大,因而由这一领域开放所可能带来的现代服务业外资垄断的可能性也更大。
由于现代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及其高增加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在这一方面,尤其需要高度关注的是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与各类知识服务业。
研发机构进入中国反映了外资对中国市场整体长期发展前景的认同,从而采取了从产品开发到生产制造的全面进入的发展模式。
研发机构进入中国有利于中国知识型劳动力的发展,从长期看将有利于中国研发力量的提高。
但是另一方面,研发机构的进入也加剧了国内外资企业与国有、私营企业的人才竞争,增加国内企业的人才压力。
特别是从知识产权角度看,外资研发机构在国内的发展,将形成更多适合于中国市场的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使外资企业相对于中资企业具有更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增大国内企业走科技创新发展的难度。
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往往是得到知识产权保护、以专利技术为载体的成果,这就加大了外资与中资企业的技术差距。
现代技术越来越少采取技术人员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形式,因而国外研发机构在中国科技人员身上所产生的“学习效应”是不能高估的。
中国企业与外资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将因为研发机构的进入而进一步扩大。
这是我们面对外资研发机构进入中国所必须考虑的。
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乃至更广义上的国家安全的问题。
5、深入评判外资企业的技术含量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
外资企业的技术含量不等于中国引进外资取得的技术进步。
在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作用的评价中,必须注意“有产业而无技术”的现象。
获得技术溢出效益是吸收外资的一大目的,对外资技术溢出的评价是外资效益评估的重要环节。
技术优势是外资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投资的主要优势,这就决定了外资必然是在控制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使用当地的低成本劳动力。
对东道国来说,企图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来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与技术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合资双方签订技术转让的合同,而强制又是不允许的。
在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后,我们仍然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中国并没有通过吸收外资直接有效地大量获得技术,远不如现有产业结构进步本身所显示的那样获得了技术。
关于外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是不能直接用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