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合集下载

建立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流程

建立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流程

建立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流程在如今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中,建立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流程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流程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客户的期望。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标准化流程,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1.明确质量目标和指标首先,企业应该明确质量目标和指标,确保其符合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些目标和指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且可以量化和衡量。

例如,提高产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2.制定质量管理计划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包括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检验方法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

质量管理计划应该能够全面覆盖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并确保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3.培训和教育员工建立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员工来支持和执行。

因此,企业应该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实施质量管理流程。

4.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以确保质量问题可以及时汇报和解决。

企业可以利用内部沟通工具,例如会议和电子邮件,以及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渠道,确保质量问题能够及时被察觉并且得到妥善处理。

二、标准化流程的建立1.定义标准化流程企业应该明确定义标准化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工作指导和规范。

标准化流程应该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关键节点等方面,以确保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2.优化工作流程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僵化和不可变。

相反,企业应该通过持续的优化工作流程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不断挖掘潜在的改进和创新,以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和产出。

3.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标准操作程序是标准化流程的关键组成部分。

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SOP,以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导和规范。

SOP应该易于理解和执行,并且应该经过实践验证,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怎么建立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怎么建立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怎么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怎么建立ISO 9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制定的一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用于指导组织建立、实施和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

本文将重点探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

一、了解ISO 9001标准要求在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之前,首先需要全面了解ISO 9001标准的要求。

ISO 9001标准包括一系列的要素,如组织的上下文、领导力、风险管理、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监控与改进等。

对于每个要素,都需要明确其具体的要求和实施方式。

二、制定质量管理政策根据ISO 9001标准的要求,组织需要制定一份明确的质量管理政策。

质量管理政策应当包括组织的质量目标、质量承诺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质量管理政策应当被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明确传达,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

三、确定组织的质量目标在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适应的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当与组织的质量管理政策一致,并为组织提供实现质量管理政策的具体方向。

质量目标应当可度量和可追踪,以便组织能够对其实现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四、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责和权限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组织需要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权限。

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责和权限应当清晰明确,并确保适当的资源和培训支持,以便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能够履行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

五、建立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是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之一,用于记录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方式和要求。

质量管理手册应当包括质量管理政策、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适用文件等内容。

质量管理手册应当经过高层管理人员的审查和批准,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更新和维护。

六、建立质量管理程序质量管理程序是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具体操作程序,用于指导组织实施质量管理活动。

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计划

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计划

一、背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为了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2. 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3.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质量管理团队,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三、工作内容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2)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核、发布和培训,确保全员了解和掌握。

(3)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2. 质量管理培训(1)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2)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质量管理能力。

3. 产品质量控制(1)加强原辅材料采购质量管理,确保原辅材料质量。

(2)严格生产过程控制,加强过程检验,降低不良品率。

(3)加强产品出厂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 质量改进(1)建立质量改进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

(2)对改进建议进行评估和实施,提高产品质量。

(3)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持续优化质量管理。

5. 质量信息化建设(1)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质量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

(2)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四、实施步骤1. 组织策划:成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计划。

2. 文件制定: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 培训实施: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4. 生产过程控制: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5. 质量改进:建立质量改进机制,持续优化质量管理。

6. 持续改进:定期对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工作效果。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计划,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将得到有效保障,客户满意度将不断提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一、挑战1.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员工是关键的执行者。

然而,由于我国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员工在素质和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

这给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管理体系与企业实际脱节部分企业在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时,往往照搬照抄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导致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与企业实际运营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资源投入不足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然而,部分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和经济压力时,往往不愿意在质量管理体系上投入足够的资源,从而影响了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4. 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与评价机制是确保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不足,难以持续改进和提升。

二、应对策略1. 提升员工素质针对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企业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企业还可以通过招聘高素质人才、调整人员结构等方式,提升整体员工素质。

2. 量身定制管理体系企业在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

同时,企业还应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需求,不断对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

3. 加大资源投入企业应重视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物力和财力。

在必要时,企业还可以寻求外部专业机构的帮助,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4. 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价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与评价机制,确保各项质量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变化。

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面对挑战,企业应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不断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操作流程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操作流程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操作流程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需要更好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

因此,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为了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地运作,我们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了解和掌握。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如何评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并且需要定义一个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有助于企业保持一致的质量标准,同时有助于企业根据标准化流程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

二、文件化流程企业需要将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流程进行文件化,并明确指定责任人和流程细节,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清楚地理解和遵守标准化流程。

三、流程执行在执行标准化流程之前,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和认证,确保员工具备执行标准化流程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四、质量控制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其中,一些类型的质量控制可能涉及产品检验和测试,以确认质量水平是否达到标准。

五、数据分析通过对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质量管理标准的执行情况,并确定改进机会。

数据分析有助于企业确定攻击质量问题的具体措施,并持续监控工艺和流程表现,以调整和改进标准化流程。

六、内部审计和审核内部审计和审核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

企业需要懂得核查流程,从而发现流程问题,及时建立和改进标准化流程。

七、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企业需要将从流程中发现的改进和机会进行记录,并通过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标准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能够帮助企业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并持续改进流程。

虽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但这将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并提升客户满意度。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作为他们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的原因。

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质量标准化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已经成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目标1.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满足客户需求;2.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3.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持续有效实施。

三、实施方案1. 制定质量标准首先,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产品的外观、尺寸、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制定质量标准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实际使用环境和客户的实际需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制定好质量标准后,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包括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责任分工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还需要建立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流程,如质量检验制度、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质量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等,确保质量管理的全面覆盖和有效执行。

3. 实施质量管理在建立好质量管理体系后,企业需要全面实施质量管理。

这包括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监督,对产品质量的全面检验和测试,以及对不合格品的及时处理和追溯。

同时,还需要建立质量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对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确保质量管理的持续有效实施。

4. 培训和教育为了确保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的培训和教育。

这包括对员工的质量意识培养、质量知识的普及和质量技能的提升等方面的培训。

只有员工具备了良好的质量素养,质量标准化管理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四、监督和改进为了确保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持续有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和改进机制。

这包括对质量管理的全面监督和检查,对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以及对质量管理的全面审计和验证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不断监督和改进,质量标准化管理才能不断提升,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

企业的质量标准化建设

企业的质量标准化建设

企业的质量标准化建设
企业的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并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

以下是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几个关键步骤:
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根据ISO 9001等相关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组织架构、职责和流程,并进行持续改进。

2. 制定品质标准和规范:企业需要制定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标准和规范,明确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程序,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要求。

3. 建立检测与评估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与评估机制,包括内部自检、外部委托检验和客户反馈等,确保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

4. 培训与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应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素质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保证质量标准化的有效实施。

5. 建立供应链质量管理: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供应链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可控。

6. 进行质量改进活动:企业应定期进行质量改进活动,运用质量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根源,并采取措施改进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

7. 监控与评估质量绩效:企业应建立质量绩效评估体系,设定质量绩效指标,并定期监控和评估质量绩效,为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的质量标准化建设,企业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

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

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和取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始终注重产品质量。

而建立和执行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了现代企业的共识。

本文将围绕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展开讨论。

1、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质量被认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建立和执行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2、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政策的制定、质量标准的确立、质量管理程序的制定和执行、内部和外部沟通渠道的建立等方面。

只有构建一个全面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才能形成有力的质量保障体系。

3、建立质量管理团队建立一个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是质量管理体系成功运作的关键。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协作共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作。

4、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各部门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好本职工作,共同维护产品质量。

同时,还要建立内部交流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确保整个企业形成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5、制定质量考核指标为了衡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质量绩效,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指标。

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6、持续改进和创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

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落实。

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才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7、加强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还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

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8、持续培训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标准化操作工作总结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标准化操作工作总结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标准化操作工作总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立足并取得长足发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推行标准化操作至关重要。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致力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标准化操作的推进工作,旨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下是对这段时间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背景与目标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原有的质量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流程不规范、员工质量意识淡薄等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确立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一是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二是优化内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三是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1、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首先,我们对企业的现有质量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通过与各部门负责人和一线员工的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发现主要问题包括:质量标准不明确、流程缺乏规范、检验环节薄弱、质量记录不完整等。

2、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根据调研结果,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了明确的质量方针,即“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同时,设定了具体的质量目标,如产品合格率达到 98%以上、客户投诉率降低至 2%以下等。

3、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依据相关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编写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手册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结构、职责权限等;程序文件规定了各项质量活动的流程和控制要求;作业指导书则为具体的操作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南。

4、培训与宣贯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组织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宣贯活动。

对管理层进行了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培训,提高其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对中层干部进行了体系文件的解读和执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并指导下属工作;对一线员工进行了岗位操作规范和质量意识的培训,增强其遵守质量要求的自觉性。

企业质量管理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企业质量管理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企业质量管理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企业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力,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步骤和好处。

一、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企业质量管理涵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国家和客户的要求。

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整合各个环节,建立标准流程和规范操作,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持续地满足高质量标准,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

2. 降低成本和风险: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操作,可以减少瑕疵品和废品的产生,降低产品召回和维修成本,同时降低供应链风险和法律诉讼风险。

3. 增加企业竞争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提高企业声誉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客户忠诚度,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步骤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企业需要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1.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企业需要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以指导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质量方针应该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2. 识别和评估相关方的需求:企业需要了解并评估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大众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确保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措施符合各方的期望。

3. 设计和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等,用于规范质量管理活动。

4. 实施和推行:企业需要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确保各个环节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和规范操作进行。

5. 监控和评估:企业需要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方式,监督和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6. 持续改进:企业应该不断寻求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的机会,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三、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好处建立一个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包括:1. 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在各个环节都按照相同的质量标准进行,保证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持续改进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步是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特点制定适合的质量目标,如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产品缺陷率等。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应与企业整体战略相一致。

二、编制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它阐述了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管理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质量管理手册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要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以确保其与企业的实际操作相一致。

三、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是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企业应该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指导书,并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这些规程和指导。

同时,应该定期对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四、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是一个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所需要遵循的步骤和方法。

企业应该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计划,并确保计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应该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检查和测试方法等内容。

五、加强内部沟通和培训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有良好的内部沟通和合作机制。

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内部沟通渠道,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及时、有效地共享信息和问题。

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六、建立改进机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评审和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核。

同时,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

总结起来,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明确质量目标、编制质量管理手册、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计划、加强内部沟通和培训,以及建立改进机制。

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医药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中药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会极大影响中药的品质和疗效。

因此,构建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实施中药材质量标准化,对于保障中药的安全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中药材不同于现代医药的化学合成药物,其是由天然植物或动物提取的,因而生长和收获、加工流程不同,对质量管理和控制也不尽相同。

因此,要构建一套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1、基础理论构建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的第一个步骤是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这包括中药的药材特征、生长环境的影响、采收与处理技术、质量评价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才能制定出严谨可行的中药材质量标准。

2、标准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并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标准的质量和有效性。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权威依据,其标准制定遵循国际惯例,采用了客观、科学的方法,反映了我国中药材的质量标准。

3、标准评价制定标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对标准进行评价和验证。

这需要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以进一步检查质量标准的严谨性和可行性。

保证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有效性和严格的执行,可以为中药行业的稳定发展和品牌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实施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实施。

这需要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采购、加工、质量控制、销售等。

1、采购管理中药材的采购是质量控制的第一关卡。

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初衷就是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采购时,必须按照质量标准采购,选择符合标准的中药材进行采购,提高中药材的质量。

2、加工流程管理中药材在加工流程中也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切割加工、制剂、调配等环节都应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

同时,应加强加工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如原材料质量检验、工序质量监测等。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建立和实施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实现持续改进,并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的意义、实施过程以及标准化的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的意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可以设立明确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指标,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标准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内外部沟通与合作,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此外,标准化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经营机会,打开市场空间,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实施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实施过程需要企业全面、系统地进行规划和组织。

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常见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其次,企业应对内部的质量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规范化,建立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相关文件,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标准化操作能力。

最后,企业应通过内部、外部质量审核等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的优势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为企业带来了诸多优势。

首先,标准化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一致性,降低质量风险,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口碑。

其次,标准化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和浪费。

此外,标准化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的挑战和对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企业的规模和资源限制可能成为实施标准化的障碍。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明确标准化的价值和意义,并合理调配资源,确保标准化的顺利进行。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思路构建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思路构建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思路构建摘要:药品关乎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药品的安全、疗效、有没有副作用更加重视。

这促使我们的医药企业不断改善生产工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提高药品质量,同时推动制药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为患者提供可信赖的优质好药。

通过对药品市场调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和研究,有助于提高药品生产的安全性,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加大质量管理,搭建药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各种生产流程、加强监管力度。

关键词: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引言质量就是药品的生命线,没有药品质量安全,药品不可能有好的疗效和经济价值。

通过搭建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更容易掌控药品的生产、检验、安全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规避药品生产潜在的风险。

没有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很难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更谈不上拥有市场和未来。

只有拥有市场,拥有过硬的药品质量安全,才会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1质量体系标准化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行,才能不断成长,才能走得更远。

质量管理体系的搭建,是建立在安全生产、质量检验、运行高效的基础之上的。

道路千万条,只有适合自己企业的,顺应市场发展的,满足大众需求的,才是自己企业的路子。

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化是从材料、检验、生产、包装等一系列流程中得来的,是能够提升药企生产效益,保障生产安全,完全达到质量要求的标准。

所谓搭建标质量标准化体系,就是要制作质量体系标准化文件,制定生产、质量、检验、供货的细则,制定计划和目标,并根据制定的质量体系标准,规范生产,确保质量安全。

制定标准化体系文件时,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与适应性,并不断检验和修改完善,确保流程优化,工作高效,安全保证,质量一流。

标准化文件的建立,包含对公司人员进行合理编制分工,职责清晰,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

各部门之间大力配合与协作,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保障生产质量安全。

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

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

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是规范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的编制和实施,对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手册旨在为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指导,并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审核提供依据。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1.1 质量方针的确定。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适合自己的质量方针,并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使其深入人心,贯彻执行。

1.2 质量目标的设定。

企业应当根据质量方针,确定具体的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

1.3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等,明确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责任、权限和程序要求。

1.4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企业应当通过培训、内部审核等方式,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使其成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监控。

2.1 过程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和实施过程控制程序,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2.2 检验和测试。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检验和测试程序,对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3 不良品处理。

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处理程序,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

2.4 数据分析。

企业应当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3.1 不良品率分析。

企业应当对不良品率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良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不良品率。

3.2 客户投诉处理。

企业应当建立客户投诉处理程序,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并对投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客户满意度。

3.3 内部审核。

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如何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举的管理体系

如何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举的管理体系

如何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举的管理体系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举的管理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管理挑战,其中全面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举的管理体系,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一、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将质量管理纳入企业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通过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卓越质量。

以下是构建全面质量管理的几个关键步骤:1. 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质量管理的核心价值和发展方向。

2. 设计和改善质量管理流程:企业应该对各个流程进行细致分析和改进,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3. 培养员工质量意识: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

4. 引入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企业可以引入一些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以下是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几个关键步骤:1. 制定安全生产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

2. 安全培训和教育: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企业应该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4. 定期检查和评估: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三、全面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结合全面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举的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然而,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规范、管理水平不高和员工防范意识不强等诸多原因,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危及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稳定的必要举措。

一、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1.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之一。

应该制定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特定情况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文件及应急预案等。

同时,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工作各个岗位的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2.培训员工员工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

企业应加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培训,让员工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紧急处理方法。

企业还应该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员工应急避险能力。

3.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开展隐患排查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企业应该建立有针对性的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完善相关的文件资料。

4.实施标准化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应该贯穿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

企业应该对安全生产全方位进行标准化管理,包括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

对涉及生产安全的设备及环节,应进行专项安全评估,明确安全控制点,确保安全生产。

二、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1.分析安全生产风险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需要通过对安全生产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来确定改进的方向与重点。

企业应该收集分析历史事故数据和涉及生产安全的数据,并结合安全生产管理规范,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以此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2.改进管理制度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更新。

针对不同的生产和管理环境,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持续优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和流程。

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精品课程《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已从“保障供给”转向“追求完美”。

市场的竞争表现为质量的竞争。

现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离不开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与提高质量,成为企业成功最佳化的重要手段.第一节质量一、质量的概念:在ISO9000:2000中,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质量可以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而言的,也可以指人的素质、设备的能力、工作的质量等。

2.固有特性是相对于“赋予的”,指产品、过程、体系的一部分.如机器的功率、尺码等。

人为的价格不属于质量特性。

.3.“要求”是指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有规定的和隐含的。

相关方于包括投资者、员工、社区、政府等。

4质量是变化的:随生产力水平而变化.5质量是相对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质量的要求不一.6质量在同一等级是可比的:.可用形容词(如:好、差)修饰7.质量是一种能力:即满足要求的能力,质量越好,能力越强.二、保证与提高质量的意义1.质量是全球追求的目标“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质量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2.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要营利就要有市场.只有靠质量占领市场才是持久的,其它手段纵然成功,也只是昙花一现.3质量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质量水平是一个国家生产力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质量的基础是生产力.4质量是社会财富的内容国民的富裕程度,数量只是绝对的,质量是相对的.数量多,质量好,才是真正的富有。

社会财富包括数量与质量两方面。

5质量关系国计民主质量水平涉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涉及社会效益与人民生活,也涉及党和政府威信。

三影响质量的主要活动质量水平不仅由产品生产过程服务提供活动决定,其他活动如:产品设计,采购销售等,都对质量有影响。

现以硬件产品(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产品)为例,用质量环来描述之。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构建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构建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构建摘要:发电建设项目设计作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对促进发电工程的合理设计将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当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干扰,使得当下技术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促进当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应在遵循电力建设技术特性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严格落实五方主体职责、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工程全过程质量管控、突破数字化转型难题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本文从组织层面、方法层面、行为层面和实体层面四个方面构建了适合我国电力项目建设的标准化评价体系。

将电力行业的集中管理、分层管理、企业化经营等特征进行有效结合,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构建一套以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为核心的评估工作体系。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评价引言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关系到国家的投资效率和整个产业的长期发展,因此,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针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国家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随后颁布了相对应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和改革质量管理形式,进一步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有效的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1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抽象劳动是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管理又是抽象劳动中的一个内容。

所以说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项目管理人员对我国电力工程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电力工程管理人员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整体品质。

项目管理是确保公司平稳经营的关键举措,所以项目管理也是电力工程建设工程效率得以提高的一项关键因素。

电力工程建筑是一项相当大型且复杂的工程,涵盖范围的广泛,因此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也相当漫长。

如果管理者控制不好将会使得工程项目生命周期拉长,从而使工程项目融资成本随之增加,最终可能因为需要赶工期造成工程项目效益严重下降。

(2)推动项目建设效率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精品课程《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已从“保障供给”转向“追求完美”。

市场的竞争表现为质量的竞争。

现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离不开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与提高质量,成为企业成功最佳化的重要手段.第一节质量一、质量的概念:在ISO9000:2000中,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质量可以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而言的,也可以指人的素质、设备的能力、工作的质量等。

2.固有特性是相对于“赋予的”,指产品、过程、体系的一部分.如机器的功率、尺码等。

人为的价格不属于质量特性。

.3.“要求”是指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有规定的和隐含的。

相关方于包括投资者、员工、社区、政府等。

4质量是变化的:随生产力水平而变化.5质量是相对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质量的要求不一.6质量在同一等级是可比的:.可用形容词 (如:好、差)修饰7.质量是一种能力:即满足要求的能力,质量越好,能力越强.二、保证与提高质量的意义1.质量是全球追求的目标“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质量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2.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要营利就要有市场.只有靠质量占领市场才是持久的,其它手段纵然成功,也只是昙花一现.3质量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质量水平是一个国家生产力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质量的基础是生产力.4质量是社会财富的容国民的富裕程度,数量只是绝对的,质量是相对的.数量多,质量好,才是真正的富有。

社会财富包括数量与质量两方面。

5质量关系国计质量水平涉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涉及社会效益与人民生活,也涉及党和政府威信。

三影响质量的主要活动质量水平不仅由产品生产过程服务提供活动决定,其他活动如:产品设计,采购销售等,都对质量有影响。

现以硬件产品(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产品)为例,用质量环来描述之。

质量环不是简单的重复。

从1—12每经过一次循环,在其间各个阶段或环节中产生的想法,获得的信息等,将成为下次循环时改进的机会,从而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质量环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1—2属于生产环节(服务提供环节),决定产品质量水平(固有质量与符合质量)8—12属于流通与消费环节。

影响产品质量的实现与顾客满意度。

第二节质量管理一、质量管理的定义和容质量管理是(IS09000:2000)在质量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包括:①、质量策划: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确定过程和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活动。

②、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活动。

③、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活动。

④、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能够得到满足的信任的活动。

二、质量管理简史质量管理是随着生产和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质量的要求为原动力,结合质量管理在工业发达国家实践中的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40年代)是初级阶段。

20世纪初美国的泰勒(Tylor)提出科学管理理论,要求按职能不同进行合理分工,首次将质量管理职能从生产管理中分离出来,建立了专职质量检验制度,这对保证质量起了一定的作用,专职人员从产品中挑出不合格品,并反馈信息防止同类废品再现。

缺点:①、互相推诿,易生矛盾,缺乏系统观念②、无预防和控制,只“把关”、“既成事实”,造成浪费③、检验存在局限性抽样存在误差(百分比抽样会大批严、小批松;计数抽样也有误差);全数检验不合理(N大,破坏性检验)这种方式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被替代。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40年代—60年代)40年代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突出的问题。

二战开始后,战争对军需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事先控制和破坏性检验保证,使军需品质量影响战争的成败。

于是有人将数理统计的方法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取代单纯检验法,将消极的事后把关转变为积极的生产过程的预防。

缺点:①、以满足标准为目的而非顾客要求②、偏重于工序管理,没有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控制③、统计技术难度大,难以全员参与④、质量管理与组织管理脱钩,常被领导忽视60年代后,进入了TQM阶段(三)、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1、定义在IS08402:1994中: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产生的原因①、科技与工业的发展50年代以来,许多大型、粗密、复杂的工业工程和工业产品的出现,对产品的安全性、可能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用“系统”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整体加以分析、研究②、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的兴起企业因质量问题而使消费者蒙受损失时,应承担一切责任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制定合适的质量水平,不断研制新产品,并作出成本、用户服务等方面的决策,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A.V.Feigenbaum和J.M.Juran等人先后提出TQM,1961Feigenbaum年出版《TQM》一书,比较系统地阐明了TQM的理论和方法,很快为世界接受,使质量管理进入新阶段。

3、特点①、以预防、改进为主②、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使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③、“三全一多样”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的管理,方法多样化4、指导思想①、从系统和全局出发(“木桶理论”)重点在整体效益上达到最优化②、为用户(下一道工序)服务③、预防为主,超前管理④、用事实和数据说话⑤、以人为本,不断进取⑥、质量与经济的统一,突出质量TQM的要素:产品质量(适应性)交货质量(时间、数量)成本质量(价格)售后服务质量竞争的基础5、工作程序PDCA循环第二章:标准化基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标准。

实现标准化管理,会获得人、财、物和时间上的节约,从而获得最佳效益。

现代化管理实质就是标准化管理第一节标准化的发展概况一、古代标准化从世界各地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发现,远古时代人类使用的各种器物中,同类器物在大小、尺寸上都接近一致。

→工具标准化在手工业生产基础上的标准化生产发展→交换→等价→计量。

→计量标准化始皇统一度、量、衡。

→计量器具标准化齐国(春秋末)的《周礼.考工记》→手工业生产技术规包括乘车、战车的尺寸、轮径;如:轮径适中,以省力和上下方便为准其他国家也一样→生产技术、工艺标准化特征:1、有意识制定如: 金字塔、长城2、围广如:农业、建筑业、3、政治如:文字()4、有组织5、无理论6、不平衡国家也有相关的法规确保其实施二、近代标准化产生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但并未提高生产率。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793年艾利—惠特尼承包了供应美国政府一万支步枪的任务,若按原生产方法,由具备高超熟练技能的工人一支支的生产很难完成任务。

而惠特尼的作法是分散作业并简化工序。

他创造了样板、钻孔模板、夹具等辅助工具,生产外型相同能互换的步枪零件再组装成完整的枪支,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这种零件互换法为大机器工业成批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近代工业标准化的起步。

西方,惠特尼被称为“标准化之父”。

此后许多工厂开始使用互换法,开始工厂试图按“精确的”尺寸生产零部件,很快发现他们无法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将零件加工到全部一模一样,也没必要完全一模一样。

到1840年左右,又进一步使用公差的限度,尺寸公差标准出现了。

工业化初期的标准由各个公司分别制定,适应围小。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19世纪后半期进一步发现为同一功能而设计的半成品(如钢、螺栓。

)之间差异很大,买主从各个工厂买来用于同一目的材料和部件,不能直接用于同一成品上而要加以修整,这制约着生产效率,为此产业界人士普通要求有权威性的标准。

于是出现了一些专业机构负责标准化工作,如1884年成立的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1887年成立的国材料与试验学会各负责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德,法也大致如此。

一战到二战期间,世界各国分别成立了国家标准化机构。

英国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1901年就成立了全国性的工程标准委员会,1917~1919,德、法、英、日也成立了标准化机构。

到1932年已有24个国家成立了标准化机构。

二战期间,由于军需品互换性很差,规格不一,致使盟军的需品不能正常供给和使用。

二战后,国际标准化提到议事日程上,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国际标准化在1861年,英国就着手制定了V、A等各种电子电器计量单位的国际标准,使电子电器的计量在全世界有可比性。

1906年IEC成立,总部设在伦敦。

一战后,标准化协作扩大到更广的领域。

1947年2月ISO成立,总部设在日瓦。

四.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旧中国基本上没有自己独立的标准体系,是哪国机器就用哪国标准。

1931年12月成立了工业标准委员会,1946年9月公布了《标准法》同年10月派代表参加了ISO成立大会,成为理事国。

止于1947年,公布了79个国家标准标准(代号CS),多数是为满足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为出口资源订的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后,设立了标准化工作管理机构.1957年设立了标准局,同年加入了IEC,并制订发布了众多标准,1966年前,GB888个,ZB7000多个1966-----1976,共颁布400个GB, 标准化工作基本处于停滞。

1978年五月成立了国家标准总局,1982年改名为国家标准局,1986年又划归技术监督局,统管全国的标准化工作.现在,标准化扩展到环保,安全卫生,原子能利用,节约能源,信息技术,包装运输,文献统计,经济统计,企业管理等很多方面.我国目前已有标准19000多个,且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化活动纳入了法制轨道.第二节标准及其分类一标准的概念与含义标准是指为了取得全面的最佳效果,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的综合成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重复性、多样性和相关性特征的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程序和特定的形式发布的统一规定.注: 1、目的:为了取得全面的最佳效果2、基础:科学技术和实践;充分协商“科学管理之父”泰勒1898年在伯利恩钢铁公司进行了装卸试验,…..总结出21.5磅每锹时日工作量最大,于是设计了8---10种大小不同规格的锹,大的装重物如矿石,小的装轻物如炉灰。

3、领域和对象:经济、技术和管理;多样性:同一事物有多种表现形态如:同一产品有不同规格尺寸;不同试验方法重复性:同一事物反复多次的性质重复生产,重复投入….相关性:事物外的相互关系针对这一特性,找出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制定的标准,在相关事物之间建立起稳定而协调的关系,为事物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外条件.4、本质:统一5、程序:特定的程序二、标准的分类依不同的标志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一)依性质分:(技术、生产组织、经济管理)1技术标准:根据生产技术活动和经验和总结,作为技术上共同遵守的法规而制订的各种标准如科研、设计、工艺、检验等技术工作,为产品工程的技术质量、各种技术设备和工装、工具等制订的标准(分四类)(1)基础标准:生产技术活动中最基本的,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即具有一般共性的通用生很广的标准.如各类术语标准(2)产品标准:为某一产品制定的标准(如商品标准)(3)方法标准:关于方法、规程性质的标准如抽样方法、生产方法(4)安全与环保标准有关设备与人身安全、卫生以及环保的专门标准如饮水卫生标准;三废标准2生产组织(工作标准)对工作围、构成、程序、要求、效果和检查方法等作的规定,还包括服务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