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单-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买文具》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2节买文具∣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2节买文具∣北师大版
一、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 1. 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具; 2. 掌握数学课上购买文具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要理解如何进行文具购买;
2.帮助学生选择和辨别所需要的文具;
三、课前准备
1.准备所需的学习资源;
2.确定学生已经学会选择和辨别所需的文具;
四、课堂活动
1. 导入
老师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一些问题、时间比赛等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
2. 学习内容
老师向学生介绍数学课上购买文具的基本技巧。
教师应提醒学生一些关键的地方,例如:
•需要购买什么样的文具?
•如何辨别文具的好坏?
•价格和质量的关系?
3. 学习活动
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组讨论购买文具的问题。
每个小组要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4. 练习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如何选择和辨别文具,可以进行模拟购买的操作,课后自己再进行实际操作。
5. 总结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提问。
五、课程作业
1.选择一件学习用品,分析差别,写一份购买说明书;
2.下载一份文具购买清单,完成清单项的选择、价格计算和购买凭证的提交。
六、教学反思
在学习和教授过程中,我意识到学生们对于文具的本质理解不足,即使是针对基础的文具用品的认识也很零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注重补充相关的知识结构,建立更加严格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彻底地认识文具,并对其了解更加深入。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买文具-北师大版(2012)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买文具-北师大版(2012)导学目标
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够:
•了解文具的种类和功能
•能够正确选择所需的文具
•练习数学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文具的种类和用途,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任务(20分钟)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有一份文具清单,要求从文具清单中选择所需文具,计算出其总价值,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3. 引导思考(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买文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什么样的文具是质量好的?
•现在的文具市场上有哪些新产品?
4. 课堂练习(15分钟)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
•班里有20个学生,每个学生需要购买笔、本子、橡皮、尺子、铅笔刀、彩笔等文具,问需要花费多少钱?
•小明有5块钱,需要购买铅笔、橡皮、尺子,铅笔价格是0.5元一支,橡皮价格是1元一块,尺子价格是2元一把,问小明是否足够购买这些文具?
5. 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小组选择了哪些文具?
•怎样才能正确选择所需的文具?
•你认为哪些文具品牌值得信赖?
思考题
1.文具的种类有哪些?
2.如何选择质量好的文具?
3.你觉得文具市场上有哪些新产品?
课后作业
1.整理自己的文具清单,不少于10种,并计算出总价值。
2.在家中查找一些不常用的文具,找出其使用方法和特点。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具网。
2.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买文具 北师大版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其运算规律。
2. 运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解决买文具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2. 利用实物教具,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运算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买文具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其运算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解决买文具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买文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其运算规律。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3. 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买文具》示范课教案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2课时买文具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除加、除减两步的混合运算。
教学步骤和上节课一样,突出现实情境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在教学本节课时,先复习乘除法和上节课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然后用情境图导入,让学生了解情境图的内容,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0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搜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2/ 10师:请看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6×8+9 (2)50-3×7师:是啊,同学们,在乘加、乘减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2.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
3/ 101.解决问题师: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是: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1本作文本+1本英文本=总价钱师边动画演示图片边详细讲解,展示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师:我们还可以用第二种方法来解答。
分步列式计算:先算出1本作文本多少元:18 ÷ 3=6(元)再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元:6+4=10(元)4/ 10师:我们结合上面的方法还可以列出综合算式来解答。
18 ÷ 3+4师:请观察上面的算式,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是啊,同学们,在除加算式里,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观察情境图,思考: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说一说,填一填。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2课时 买文具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2课时买文具教学目标1.学习购物过程中的常用数学计算方法;2.学习货币的基本知识;3.培养学生的购物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图表、图示和购物清单等;2.学生练习册;3.笔、纸、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引入教师首先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买文具,并询问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是否会经常需要购买文具,并加以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购物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二、学习货币知识1.货币形式: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各种货币的零钱形式,包括硬币和纸币,并要求学生根据图示,完成货币数字的听说读写练习。
2.练习货币简单计算:通过选出图片的方式,教师呈现一些小学生可能需要购买的文具或生活用品,并让学生在纸上列出所需要购买的物品及对应的货币数量,并计算出所需要支付的总金额。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货币的加减乘除计算方法。
3.学习如何支付:教师通过图示呈现现实中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学习如何选择适合的货币进行支付,并帮助学生对所学货币计算知识进行巩固。
三、课堂实践1.购物预算:教师分发本课的练习册,并要求学生根据清单购买想要的文具,并估算自己需要支付的总金额,要求在纸上记录下来。
2.完成购物过程: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购物场景中,模拟购物的整个过程,包括计算账单和支付金额的过程。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互动引导,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思考。
四、总结与评价教师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难点,鼓励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并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和体会。
同时,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课堂表现评价,鼓励他们完成更好的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小学生的购物计算,贴近生活,手把手教学生进行购物计算练习,让学习过程更加十分生动、实际和有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生动的语言比喻和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模式的内容来使课程设计更加完美。
总体来说,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购物逻辑思维能力和购买文具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受益于课堂而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买文具》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买文具》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买文具》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买文具》。
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加减法计算来解决实际购买文具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够独立完成购买文具的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计算,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文具模型和购买文具的场景图,以及一些购买文具的实际案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文具模型和场景图,让孩子们了解购买文具的过程。
2. 讲解概念:我会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加减法,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购买文具的问题。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孩子们理解如何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购买文具的实际案例,让孩子们独立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加减法的概念,以及购买文具的计算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的文具盒里有一些铅笔和一些橡皮,一共15元。
铅笔每支2元,橡皮每块1元。
请问,小明一共买了多少支铅笔和多少块橡皮?答案:假设小明买了x支铅笔,y块橡皮,则有方程:2x + y = 15。
因为铅笔和橡皮至少各买了一支或一块,所以x和y的取值范围为:1 ≤ x ≤ 7,1 ≤ y ≤ 13。
所以,小明可能买了1支铅笔和13块橡皮,或者2支铅笔和12块橡皮,,或者7支铅笔和3块橡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哪些孩子掌握了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哪些孩子还需要加强。
同时,我也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比如让他们尝试解决更复杂的购买文具问题,或者让他们自己设计购买文具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第2节【第二课时】买文具》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2节买文具【第二课时】买文具一、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利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找生活中的原型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体会混合运算中“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实际题意,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写在练习本上。
72+72÷8 50-6×72.上节课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淘气和笑笑解决了问题,今天淘气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想请你们帮忙!(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1.探索“除减”的运算顺序。
(1)收集信息提问:请仔细观察,图中都有哪些信息?“原价每支5元”和“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2)提出问题要想解决“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需要知道哪些信息?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3)独立探究(4)集体交流①交流列式,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②提问:为什么先求淘气买的钢笔每支多少元?再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
小结:要想求淘气买的钢笔比文具店里的每支贵多少元,就要先知道淘气买的钢笔每支多少元,也就是用16÷2=8(元),最后再进行比较。
2.尝试解决问题结合买笔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3×7+12 5-12÷4(1)选一个你喜欢的算式说一说: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7或12÷4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12或5分别表示什么?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2)仿照上面的方法,看算式讲故事。
(3)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两道题。
(三)知识梳理,巩固练习书P7-3题(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以及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1单元第2课时 买文具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1单元第2课时买文具一、教学目标1.了解购买文具的各种数量单位。
2.按照要求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完成购买文具的任务。
4.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购买文具的数量单位:个、打、箱。
2.加减法运算的应用。
3.完成购买文具任务的作业。
三、教学难点1.购买文具数量单位的理解与应用。
2.实现应用数量单位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引入话题:老师拿出课件上的图片,描述一下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说到最后,问学生“如果你去文具店买文具,你知道要怎么称呢?”。
(2)查看预习:让学生核对一下书本附录上关于文具数量单位的介绍,看看他们是不是有所了解。
2.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呈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具的数量单位。
老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要买多少个橡皮擦才能装满这个盒子呢?3.练习老师拿出文具清单,让学生按照文具清单上的要求,完成不同商品数量单位之间的转化,然后让学生填写表格。
商品名称数量数量单位铅笔2打橡皮擦1箱钢笔12根订书机5个彩笔3打6支4.教学作业1.完成上述表格的填写2.在家里继续研究文具数量单位的应用,并将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写在周记上。
5.复习在下一课上,通过测试或小测验的形式进行复习。
五、教学体会本次的教学任务是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如何购买文具,并将数量单位、加减法运算等知识点传递给小学生。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呈现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具的数量单位、数量之间的联系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话题。
通过课堂上的实际练习和课下的作业,小学生可以继续将相关知识点加深。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后续教学环节建议,开设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课程,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2课时《买文具》(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买文具》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概念,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人民币:元、角、分2. 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3. 购物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在实际购物活动中,运用元、角、分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人民币图片、购物场景图。
2. 学具:模拟人民币、购物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
2. 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操作模拟人民币,探究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元、角、分进行计算。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买文具》2. 教学内容:(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2)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3)购物实践活动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2)教学难点:在实际购物活动中,运用元、角、分进行计算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提高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购物场景,运用元、角、分进行计算。
3. 拓展题:研究其他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在实际购物活动中,部分学生计算速度较慢,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买文具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买文具北师大版教案:买文具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几何图形卡片、文具用品。
学具:文具用品、几何图形卡片、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文具店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文具店里的文具用品。
2.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文具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常见几何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这些几何图形。
2. 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彩笔描绘出不同的几何图形。
2.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教师强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长方形:四条边,四个角,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相等圆形:一条曲线,四个角,大小相等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描绘出你喜欢的几何图形,并说明它的特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2买文具∣北师大版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2买文具|北师大版本一、教学目标1.知道钱币的种类和面值;2.能正确区分元和角的概念;3.能够计算价钱的总数和找零的金额;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购买文具。
二、教学重点1.掌握计算价钱的总数的方法;2.能熟练运用零钱找零的方法;3.能够独立完成购买文具的任务。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区分元和角的概念;2.能够熟练运用零钱计算找零的金额。
四、教学内容1. 了解钱币的种类和面值老师可以通过课件或板书,让学生了解我国流通的常用货币有人民币(元、角、分)和外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并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包括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和1分。
2. 区分元和角的概念老师可以向学生举例子,如一个铅笔盒的价格是8元5角,让学生求出它的总价格。
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熟悉元和角的概念。
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其他的购物场景,如在小卖部、超市、文具店等地购买文具。
3. 计算价钱的总数和找零的金额老师可以通过买文具的情景进行讲解,如下面的例题:例1:小明去文具店买两支笔,一支价格为3元5角,另一支价格为2元2角,他付了10元,请问他应该找多少钱?解:先求出两支笔的总价钱, 3.5元 + 2.2元 = 5.7元。
再减去小明支付的10元,即可得出找钱的金额为:10元 - 5.7元 = 4.3元。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数字的单位;在付款和找零时,要注意你除和进的规则等。
4. 运用所学知识购买文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购买文具的任务,并自己购买所需的文具。
任务的条件可以是需要买2-3种不同的文具,每种文具的价格不一定相同,购买时需要自己计算总价格并找零。
五、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老师通过实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2.互动讨论法: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2买文具|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2买文具|北师大版一、课题概述1.1 课题背景本节课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节《数与计算》第二课时,主要讲解的内容是购买文具的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进一步熟悉货币的面值,学习到如何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找零等知识点,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
1.2 课题目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能够熟练掌握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完成简单的货币加减运算且无误差。
•能够准确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的数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能够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学会储蓄,合理支配零花钱。
•能够合作进行文具买卖的角色扮演活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知识点1.货币的基本面值:1元、5角、1角、5分、1分。
2.购买文具时的计算方法,包括商品价格的算法、找零的算法。
2.2 教学重难点•掌握货币的面值及符号。
•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及应用。
•掌握计算价格和找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消费观念。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2.3 教学难点解析1.货币面值与符号的对应关系。
由于人民币的货币面值与符号存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1元”和“¥1”等,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介绍并加以区分。
2.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的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位值、进退位和补数等数学基本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购物计算中。
三、教学过程3.1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活动。
3.2 教学过程设计3.2.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以“我们在超市买东西时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为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品牌、不同种类、不同价位的文具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话题。
3.2.2 学习环节1.货币基本知识的讲解和学习通过展示图片、表格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主要面值、符号和表示方法,在帮助学生熟悉货币基本知识的同时,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掌握货币的加减运算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买文具》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掌握物品的比较大小,识别面值,学会使用小于等于号(≤, =, ≥)的意义。
2.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运算方法,计算单价与总价,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
2.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探究-选择商品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选择出所需的文具。
2.在选择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大小的思维,判断物品的大小价格。
2.分组活动-计算总价1.将学生分为小组,给予某些物品的图片和价格。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计算每个物品的总价,并在比赛中进行对比。
3.讨论解答-对话和讨论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个小组的答案和解答过程。
2.通过展示和比较小组的计算结果,让学生进行解答的讨论和总结。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行小组讨论,选择需要的文具。
第二步针对选择出的文具,引导学生进行比大小的讨论,判断物品的大小价格。
第三步将学生分为小组,并给予某些物品的图片和价格。
第四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计算每个物品的总价,并在比赛中进行对比。
第五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个小组的答案和解答过程。
第六步通过展示和比较小组的计算结果,让学生进行解答的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生掌握物品的比较大小,识别面值,学会使用小于等于号(≤, =, ≥)的意义。
2.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运算方法,计算单价与总价,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难点学生如何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计算总价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
2.引导讨论法。
3.案例教学法。
六、师生活动及角色定位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行小组讨论,选择需要的文具。
2.引导学生进行比大小的讨论,判断物品的大小价格。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买文具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买文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去过文具超市吗?你在文具超市都买过什么文具?老师在文具超市里拍了几张相片一块来看看吧!(ppt出示),笑笑和淘气在文具商店买文具时,碰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块去看看吧!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 理解题意探究新知Ppt出示笑笑和淘气买东西的信息窗。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1:英文本每本4元。
生2:算术本原价3元,现价5本10元。
生3:笑笑买了一本作文本和一本英文本。
生4: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师: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生1:笑笑一共需要多少钱?生2: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钱?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集体交流。
生1:我们先算出买1本作文本花了多少钱?18÷3=6元,然后在加上1本英文本的价钱即可,所以胖胖一共花了6+4=10元。
师: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生2:18÷3+4或者4+18÷3师:同意他列出的算式吗?在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还是先求出1本作文本多少钱,然后加上1本英文本的的钱,所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自己尝试计算一下。
板书:18÷3+4=6+4=10(元)答:一共花了10元钱。
师:在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帮助笑笑解决了一大困难,可淘气又遇到麻烦了,你想帮帮他吗?Ppt出示问题师:你会计算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算法。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合作交流。
集体交流。
生1:我先算出现价一本多少钱,10÷5=2(元),再算比原来便宜多少钱,3-2=1(元)生2:我列的是综合算式3-10÷5.师:在这道算式中有除法和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呢?生:先算除法,然后再算减法,就是求出找回多少钱了。
〖整理〗《北师三上第一单元《买文具》导学单》优秀教学教案0
第一单元《买文具》导学单【学习目标】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知识链接】画出先算什么,再用脱式计算。
473×5 6×890 97-5×7 6×7-12【合作探究】一、教材第5页问题一: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1、读题目,找到相关信息。
2、想想问题怎么解决,列出算式解答。
二、教材第6页问题二:每本算数本现在比原价便宜多少元?说一说填一填。
1、读题目找到相关信息。
2、小组合作填空。
三、教材第6页问题三:哪种做法对,说一说。
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讨论,展示。
【牛刀小试】1、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列出算式解答。
2、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方法宝典】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达标检测】一、填空。
1、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法,再算()法。
2、在145×9的算式中,先算(),再算()。
3、算式8×912和128×9的计算结果()。
4、算式27÷9-3和27-9÷3的结果()。
二、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4156÷749÷7-4 48÷6272117-23 81÷9-5 4×670三、算一算,填一填。
四、列式计算。
1、8的7倍与12021多少?2、6除18加上450,和是多少?五、解决问题。
1、幼儿园老师将50个桃子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7个。
老师还剩下几个?50个2、玲玲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7页,一个星期后还有13页没看,这本故事书共多少页?参考答案一、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买文具》导学单
【学习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知识链接】
画出先算什么,再用脱式计算。
47+3×5 6×8+90 97-5×7 6×7-12
【合作探究】
一、教材第5页问题一: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1、读题目,找到相关信息。
2、想想问题怎么解决,列出算式解答。
二、教材第6页问题二:每本算数本现在比原价便宜多少元?说一说填一填。
1、读题目找到相关信息。
2、小组合作填空。
三、教材第6页问题三:哪种做法对,说一说。
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讨论,展示。
【牛刀小试】
1、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列出算式解答。
2、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方法宝典】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达标检测】
一、填空。
1、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法,再算()法。
2、在14+5×9的算式中,先算(),再算()。
3、算式8×9+12和12+8×9的计算结果()。
4、算式27÷9-3和27-9÷3的结果()。
二、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41+56÷749÷7-4 48÷6+27
21+17-23 81÷9-5 4×6+70
三、算一算,填一填。
四、列式计算。
1、8的7倍与120相差多少?
2、6除18加上450,和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
1、幼儿园老师将50个桃子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7个。
老师还剩下几个?
50个
2、玲玲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7页,一个星期后还有13页没看,这本故事书共多少页?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乘除加减
2、乘法加法
3、相同
4、不同
二、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49 3 35 19 4 94
三、算一算,填一填。
24 6 28 7 16 4
四、列式计算。
1、120-8×7=64
2、18÷6+120=123
五、解决问题。
1、50-6×7=8(个)
2、7×7+13=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