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4005A】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及其生产工艺【专利】
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范云蕾,李凤武
申请号:CN201910491349.2
申请日:20190606
公开号:CN110241959A
公开日:
201909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合板,其包括预制层(1)和位于所述预制层(1)之上的现浇层(2),所述预制层(1)内具有预制层钢筋(3),所述叠合板还包括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下端与所述预制层钢筋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4)的上端具有外螺纹,且所述连接件(4)的上端高于所述现浇层(2)的上表面。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叠合板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钢筋桁架可重复利用,减少了叠合板的钢筋使用量,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钢筋桁架与叠合板的预制层连接后,能够提高预制层在吊装、施工过程中的刚度,吊装、运输更加方便,能有效防止预制层在吊装过程中的裂缝开裂问题;在施工时可以减少对预制层的支撑装置、提高施工效率。
申请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地址: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及其装配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及其装配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孟宪宏,倪明阳,郭凯,代伟明,周丽娟,赵广军申请号:CN201910445089.5
申请日:20190527
公开号:CN110094006A
公开日:
2019080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及装配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所述装配式叠合板包括蜂窝梁,两相互平行的蜂窝梁上侧焊接翼缘钢板,所述蜂窝梁与预制板预制在一起插接相连,所述翼缘钢板伸出搭在叠合梁上的箍筋间距中,并与箍筋平齐,预制板之间通过拼缝连接,接缝处设有板底连接纵筋,所述翼缘钢板上为现浇层。
该装配式叠合板通过将蜂窝梁上焊接安装翼缘钢板,翼缘钢板与叠合梁搭接相连,并将蜂窝梁与与之形状位置相配合的预制板插接固定相连,取消了胡子筋,实现吊装过程中无需与钢筋相碰撞,更加方便了叠合板的安装,且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
申请人: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浑南东路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英华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323420.8(22)申请日 2016.04.18(73)专利权人 山东平安建筑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50300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办事处经十西路8199号(72)发明人 孔令海 韩同振 张寒松 王长旺 (51)Int.Cl.E04B 5/02(2006.01)E04C 2/30(2006.01)E04C 2/52(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装配式叠合板(57)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混凝土板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混凝土板的左侧端面上分布有凹槽,混凝土板的右端安装有凸块,混凝土板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贴合混凝土板的上端面进行布置,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分布在混凝土板的内部,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通过添加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来实现对混凝土板的固定,该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强度,进而为建筑的整体强度提供了材料基础,而凹槽与凸块的设计则便于实现两块本实用新型之间的卡接,而吊装设备的添加则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吊装,另外可拆卸的设计便于安装后进行拆除,进而在不破坏本实用新型美观性的前提下提高了便携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205530886 U 2016.08.31C N 205530886U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包括叠合板主体部分以及吊装设备(3),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主体部分由混凝土板(1)、安装板(2)、凸块(4)、竖向加强筋(5)、横向加强筋(6)以及凹槽(7)组成,所述混凝土板(1)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所述混凝土板(1)的左侧端面上分布有凹槽(7),所述凹槽(7)为上端面小、下端面大的棱柱形结构,所述混凝土板(1)的右端安装有凸块(4),所述凸块(4)为上端大、下端面小的四棱柱结构,所述混凝土板(1)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贴合混凝土板(1)的上端面进行布置,所述竖向加强筋(5)与横向加强筋(6)分布在混凝土板(1)的内部,所述竖向加强筋(5)与横向加强筋(6)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所述吊装设备(3)由限位块(8)、固定卡块(9)以及吊环(10)组成,所述限位块(8)与固定卡块(9)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所述吊环(10)安装在限位块(8)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吊环(10)的中轴线垂直于限位块(8)的左侧端面进行布置。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425729.5(22)申请日 2020.12.09(71)申请人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地址 201900 上海市宝山区富锦工业开发区向东路8号(72)发明人 韩智勇 刘享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代理人 任昉(51)Int.Cl.E04B 5/17(2006.01)E04G 21/14(2006.01)E04G 21/16(2006.01)E04G 17/00(2006.01)E04G 25/02(2006.01)(54)发明名称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施工方法(57)摘要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支撑架的搭建、模板的安装、弹性海绵条的粘贴、预制板的吊装、预埋管线的施工、现浇带和/或现浇梁以及现浇面板钢筋的绑扎、现浇带和/或现浇梁以及现浇面板混凝土的浇筑、以及后期施工现场的清理等步骤。
本发明以支撑模板和浇筑模板或仅以浇筑模板代替现有技术中以大量工字钢作为支撑横梁用于预制板的支撑,节约了大量的工字钢材料,提高了工效;同时,创造性地应用了弹性海绵条杜绝现有技术中现浇带或现浇梁混凝土浇筑时出现的漏浆问题,为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施工建设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施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CN 112502335 A 2021.03.16C N 112502335A1.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设有剪力墙,所述叠合板位于所述剪力墙的顶部,所述叠合板包括底层的预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和上层的钢筋混凝土现浇面板,所述预制板在工厂预制,所述预制板的底部配置有钢筋且在四周和上部裸露着预留钢筋,两块所述预制板之间、以及所述预制板与所述剪力墙的顶部之间通过现浇带和/或现浇梁连接;所述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支撑架的搭建步骤、模板的安装步骤、弹性海绵条的粘贴步骤、预制板的吊装步骤、预埋管线的施工步骤、现浇带和/或现浇梁以及现浇面板钢筋的绑扎步骤、现浇带和/或现浇梁以及现浇面板混凝土的浇筑步骤、以及后期施工现场的清理步骤;所述支撑架的搭建步骤包括:在预施工建设所述叠合板的所述装配式建筑内,架设用于支撑所述预制板的支撑体系,所述支撑体系的标高低于所述剪力墙的顶部标高;所述模板的安装步骤包括:在所述支撑体系上整体铺设所述预制板的支撑模板、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底部的浇筑模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剪力墙上用于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混凝土浇筑的侧模板,或仅在所述支撑体系以及所述剪力墙上设置浇筑模板和侧模板;所述弹性海绵条的粘贴步骤包括:在各所述浇筑模板上粘贴连续、不间断的弹性海绵条,所述弹性海绵条位于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与所述预制板的交界处,用以防止浇筑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的混凝土时出现漏浆现象;所述预制板的吊装步骤包括:通过吊具将所述预制板底部朝下逐块吊至所述支撑模板上或所述支撑体系上并与所述浇筑模板搭接,各所述预制板依次排列并留出形成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的间隔,且使各所述预制板的两侧底部与所述浇筑模板上的所述弹性海绵条紧密贴合;所述预埋管线的施工步骤包括:根据所述预制板的预制板预埋管线接头位置,在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的浇筑位置内设置预埋管,且将所述预埋管与所述预制板预埋管线接头进行对接并完成接头处理;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以及现浇面板钢筋的绑扎步骤包括:首先在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的浇筑位置内进行钢筋绑扎并与所述预制板两侧裸露的所述预留钢筋进行连接形成现浇带和/或现浇梁钢筋,然后,在所述预制板的顶面上进行现浇板钢筋的绑扎并与裸露的所述预留钢筋进行连接形成现浇面板钢筋;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以及现浇面板的混凝土浇筑步骤包括:在现浇带和/或现浇梁的浇筑模板上以及所述预制板的上部浇筑混凝土覆盖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钢筋以及所述现浇面板钢筋,捣实混凝土,然后对混凝土进行找平、收光,使之分别形成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以及所述现浇面板;所述后期施工现场的清理步骤包括:待所述现浇带和/或现浇梁以及所述现浇面板的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后,拆除所述浇筑模板、侧模板以及所述弹性海绵条,或进一步拆除所述支撑模板,然后拆除所述支撑体系,即完成所述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施工。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成型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549190.4(22)申请日 2020.12.24(71)申请人 顾胜文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环南路999号(72)发明人 顾胜文 (51)Int.Cl.B28B 23/02(2006.01)B28B 13/06(2006.01)B28B 7/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成型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成型制备方法,通过设有的安装架、翻转装置、成型装置、驱动装置和插料装置协同完成叠合楼板的制备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成型制备方法,可以解决人工插放V形钢筋时,人工一次只能插放一个V形钢筋,从而导致叠合楼板的制作效率低,且人工插放钢筋时,钢筋难以插放在同一直线上,使得制作的叠合楼板不合格以及现有装配式叠合楼板制作设备在制备时,难以方便的对制作完成后的叠合楼板进行下料,且叠合楼板下料后,难以对叠合楼板制作模具内的残余混凝土进行清理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8页CN 112706281 A 2021.04.27C N 112706281A1.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成型制备方法如下:S1.设备检查:在启用装配式叠合楼板制作设备制作装配式叠合楼板前,对其进行检查;S2.灌浇处理:设备检查完成后,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向成型装置(3)内灌浇混凝土;S3.插放钢筋:混凝土灌浇完成后,通过驱动装置(4)带动插料装置(5)移动至成型装置(3)上方,使得插料装置(5)将钢筋均匀插入混凝土内;S4.下料处理:钢筋插入混凝土后使得混凝土在成型装置(3)内静置成型,混凝土静置成型后,通过翻转装置(2)带动成型装置(3)倾斜,使得人工辅助将其取下收集,从而制作出装配式叠合楼板;上述步骤S1‑S4对叠合楼板进行成型制备过程中,通过采用特定设计的设备对叠合楼板进行成型制备,该设备具体包括安装架(1)、翻转装置(2)、成型装置(3)、驱动装置(4)和插料装置(5),所述安装架(1)内部右侧安装有翻转装置(2),翻转装置(2)上端设置有成型装置(3),成型装置(3)铰接在安装架(1)内部右侧,安装架(1)内部左侧安装有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下端安装有插料装置(5);其中:所述翻转装置(2)包括支撑板(21)、翻转电机(22)、驱动齿轮(23)和弧形齿条(24),安装架(1)内侧中部安装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上端前侧安装有翻转电机(22),翻转电机(22)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齿轮(23),驱动齿轮(23)与弧形齿条(24)相啮合,且弧形齿条(24)安装在成型装置(3)下端前侧;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气泵(41)、安装板(42)、移动气缸(43)、导向杆(44)、U形架(45)和工作气缸(46),安装架(1)内部左侧安装有气泵(41),气泵(41)上方设置有安装板(42),安装板(42)安装在安装架(1)内部左侧,安装板(42)中部安装有移动气缸(43),移动气缸(43)的伸出端安装有插料装置(5),插料装置(5)左端前后对称安装有导向杆(44),导向杆(44)左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板(42)内侧,插料装置(5)上端安装有U形架(45),U形架(45)内侧中部安装有工作气缸(46);所述插料装置(5)包括横板(51)、滑动板(52)、上料机构(53)和插料机构(54),安装架(1)内侧中部安装有横板(51),横板(51)上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设置有滑动板(52),滑动板(52)安装在移动气缸(43)的伸出端,滑动板(52)中部从前往后均匀设置有上料槽,上料槽内安装有上料机构(53),且上料机构(53)左右对称布置,横板(51)上端安装有插料机构(54);所述上料机构(53)包括上料板(531)、燕尾块(532)、上料弹簧(533)、阻隔块(534)和卡紧弹簧(535),上料槽内滑动安装有上料板(531),上料板(531)前后对称安装有燕尾块(532),燕尾块(532)滑动安装在滑动板(52)内侧,上料板(531)与滑动板(52)之间通过上料弹簧(533)相连,上料槽前后对称设置有阻隔块(534),阻隔块(534)滑动安装在横板(51)内侧,横板(51)与阻隔块(534)之间设置有卡紧弹簧(535);所述插料机构(54)包括连接板(541)、连接杆(542)、插料块(543)、转动杆(544)和复位弹簧(545),工作气缸(46)的伸出端安装有连接板(541),连接板(541)下端从前往后均匀安装有连接杆(542),且连接杆(542)左右对称布置,连接杆(542)下端安装有插料块(543),插料块(543)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横板(51)内侧,横板(51)内侧通过铰链左右对称安装有转动杆(544),转动杆(544)下端通过复位弹簧(545)与横板(51)相连。
叠合板生产工艺流程
叠合板生产工艺流程
《叠合板生产工艺流程》
叠合板是一种由多层木材通过胶合工艺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挠强度和耐用性,因此在建筑、家具和包装行业中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叠合板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原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
通常使用的原材料包括胶合板芯材和面板。
芯材通常由胶合板刨花板或刨花板制成,而面板则由经过干燥和修整的优质木材制成。
接下来是对原材料的预处理。
首先是对木材进行干燥处理,以确保木材的含水率符合要求。
然后对木材进行修整,去除木材的瑕疵和不良部分。
然后是对木材进行切割和拼接。
根据产品的要求和规格,将木材进行切割成合适尺寸的片材,然后按照顺序进行拼接,形成多层的结构。
接下来是胶合工艺。
在切割和拼接完成后,需要将多层的木材进行胶合。
首先将木材块进行胶水涂布,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层叠放置,最后进行压合,使得木材块牢固地粘合在一起。
最后是对叠合板进行切割和修整。
经过胶合工艺后的叠合板需要进行修整,去除其表面的不平整和瑕疵,然后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切割,形成最终的产品。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叠合板制品可以保证质量稳定,并且满足客户对于多样化产品的需求。
叠合板的生产工艺虽然繁琐,但却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叠合板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叠合板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杨传香
申请号:CN202122175982.6
申请日:20210909
公开号:CN215802559U
公开日:
202202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包括叠合板和螺栓,所述叠合板的内部设置有加强钢筋,所述叠合板的左端下部安装有一号卡板,所述一号卡板上端有有二号卡槽,所述二号卡槽贯穿一号卡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一号卡板的上端左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二号卡槽下内壁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距离分布的第一螺孔,所述叠合板的右端上部安装有二号卡板,所述二号卡板的上端右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距离分布的第二螺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叠合板,通过设置一号卡板、二号卡板、定位柱和定位孔共同配合减少了拼接叠合板之间的难度,通过设置凹槽和卡勾部件共同配合降低了起吊叠合板的难度。
申请人:浙江中东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中博大厦1幢604室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721757.8(22)申请日 2019.05.20(73)专利权人 攀枝花学院地址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72)发明人 孙金坤 李奎 王森平 郭小康 李晓明 欧先军 张凤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代理人 曾勇 罗贵飞(51)Int.Cl.E04B 5/38(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本结构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倾斜面结构的斜坡口(11),斜坡口(11)上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有若干凹槽(2),所述凹槽(2)间隔设置且相邻两凹槽(2)之间的间距为30~60mm。
本装置通过在斜坡面(11)上垂直设置若干凹槽(2),增大了本体(1)与后浇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拼缝处的受力性能,能够有效减少现有拼缝处易产生贯通裂纹的问题。
同时取消了传统叠合板拼缝处的下部凹槽,能够减少在拼缝处进行的二次施工,进而解决现有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210421573 U 2020.04.28C N 210421573U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倾斜面结构的斜坡口(11),斜坡口(11)上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有若干凹槽(2),所述凹槽(2)间隔设置且相邻两凹槽(2)之间的间距为30~6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两侧端部的凹槽(2)距本体(1)两侧端面为25~3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为矩形槽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长为40~60mm,宽为60~80mm,深度为20~30mm。
叠合板板生产工艺
叠合板板生产工艺叠合板是一种由多层薄木材料叠合而成的板材,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广泛用于家具、建筑和包装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叠合板的生产工艺及相关内容。
叠合板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层积装配、压制粘合、修整加工和质量检验等过程。
第一步是原材料的准备。
叠合板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常见的有杉木、柚木、榉木等。
这些木材需要经过干燥处理,以去除木材中的水分,防止叠合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
同时,木材还需要进行优选和修整,以确保其结构和质量。
第二步是层积装配。
在层积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多层木材按照一定的次序叠放在一起,形成叠合板的基本结构。
每一层木材的纹理和方向都需相互垂直交错,以增加叠合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层积装配过程中,需要使用胶水将木材粘合在一起,并确保各层之间的黏结牢固。
第三步是压制粘合。
在压制粘合过程中,将装配好的叠合板放入热压机中进行加热和压制。
加热可以促使胶水固化,增强叠合板的粘结性能。
压制过程中,需要对叠合板施加一定的压力,确保各层之间的紧密黏结,并使叠合板的厚度均匀。
第四步是修整加工。
在修整加工过程中,对压制好的叠合板进行修整和整形处理。
修整主要是对叠合板的边缘和表面进行切割和修整,使其尺寸和外形达到要求。
整形处理可以根据需要对叠合板进行刨光、压花等加工,以增强其美观性和使用功能。
最后一步是质量检验。
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对生产好的叠合板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质量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强度测试等项目,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剔除或返工,保证叠合板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通过上述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叠合板产品。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对工艺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和优化,叠合板的质量稳定性和经济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15258.3
(22)申请日 2019.04.18
(71)申请人 江苏广兴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后白镇
104国道东侧
(72)发明人 王广经 姜道根 黄锐 唐晶晶
丁俊
(51)Int.Cl.
E04B 5/32(2006.01)
E04B 5/38(2006.01)
E04C 5/06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及其生产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叠合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
配式叠合板及其生产工艺,包括底板、桁架和混
凝土层,桁架连接于底板上表面,混凝土层包裹
底板及桁架底部,桁架包括两根弦杆和一根压
杆,压杆固定于弦杆顶部,所述底板包括若干空
心的正三角形直棱柱,所有相邻两根正三角形直
棱柱侧边相贴并通过螺栓连接,底板中穿设有若
干横筋,横筋与正三角形直棱柱的中轴线垂直,
横筋贯穿所有正三角形直棱柱。
本发明可使底板
厚度小于60mm,且仍可满足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叠
合板的刚度要求;减轻了底板的重量,降低了建
筑物整体结构的自重,也提高了建筑物室内面积
的利用率及层高净空;便于装配生产,在运输过
程中不易损坏,
次品率几乎为零。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CN 110094005 A 2019.08.06
C N 110094005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094005 A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包括底板(1)、桁架(2)和混凝土层(3),桁架(2)连接于底板(1)上表面,混凝土层(3)包裹底板(1)及桁架(2)底部,桁架(2)包括两根弦杆(21)和一根压杆(22),压杆(22)固定于弦杆(21)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包括若干空心的正三角形直棱柱(11),所有相邻两根正三角形直棱柱(11)侧边相贴并通过螺栓(8)连接,底板(1)中穿设有若干横筋(5),横筋(5)与正三角形直棱柱(11)的中轴线垂直,横筋(5)贯穿所有正三角形直棱柱(11);每根正三角形直棱柱(11)上表面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通孔(11a),两根弦杆(21)分别穿入两根正三角形直棱柱(11)内部,每根弦杆(21)的两端于同一根正三角形直棱柱(11)上的两个通孔(11a)伸入正三角形直棱柱(11)内并固定;混凝土层(3)封闭正三角形直棱柱(11)的两端,且混凝土层(3)进入正三角形直棱柱(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三角形直棱柱(11)内设有纵筋(6),纵筋(6)从正三角形直棱柱(11)的两端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弦杆(21)的两端设有穿孔(21a),纵筋(6)穿于穿孔(21a)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6)被压于横筋(5)与正三角形直棱柱(11)内壁尖角之间;弦杆(21)的两端设有穿孔(21a),正三角形直棱柱(11)内设有钢丝绳(7),钢丝绳(7)穿过所有弦杆(21)两端的穿孔(21a),钢丝绳(7)绕过所有横筋(5)后两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外套设有若干加强板(4),加强板(4)沿横筋(5)的长度方向设置,混凝土层(3)覆盖加强板(4);加强板(4)包括平贴于底板(1)上表面的第一平板(41)、平贴于底板(1)下表面的第二平板(42),第一平板(41)与第二平板(42)两端通过短板(4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4)位于相邻两个桁架(2)之间,通孔(11a)内固定有螺钉(9),螺钉(9)的螺帽与第一平板(4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三角形直棱柱(11)内的混凝土层(3)位于正三角形直棱柱(11)端部的1-2个桁架(2)下方。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将若干根正三角形直棱柱(11)分成数量相同的两批,其中一批每根正三角形直棱柱(11)的一侧面沿长度方向均匀钻若干通孔(11a),然后在所有正三角形直棱柱(11)两端的对应位置钻螺栓(8)的安装孔、在每根正三角形直棱柱(11)的两侧面对应位置处钻横筋(5)的安装孔;
Step2.将所有正三角形直棱柱(11)侧边相贴,且有通孔(11a)的正三角形直棱柱(11)与无通孔(11a)的正三角形直棱柱(11)位于相邻位置,在螺栓(8)的安装孔处安装螺栓(8),在横筋(5)的安装孔中穿入横筋(5);
Step3.在弦杆(21)的两端钻穿孔(21a),然后将弦杆(21)的两端插入同一根正三角形直棱柱(11)上的两个通孔(11a)内,再于弦杆(21)的穿孔(21a)中穿入纵筋(6),并使纵筋(6)从正三角形直棱柱(11)的两端伸出;
Step4.将压杆(22)焊接于两根正三角形直棱柱(11)上的两排弦杆(21)顶部;
Step5.在底板(1)上浇混凝土层(3),混凝土层(3)覆盖底板(1)及弦杆(21)底部,混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