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新闻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理论考试题及答案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

考试中,学生需要对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实际应用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份新闻理论考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分别代表什么?A. 事件、原因、地点、时间、人物、方式B. 人物、事件、地点、时间、原因、方式C. 人物、地点、事件、时间、原因、方式D. 事件、地点、人物、时间、原因、方式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A. 重要性B. 接近性C. 趣味性D. 客观性答案:D3.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真实性B. 客观性C. 独立性D. 及时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4. 新闻报道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A. 传递信息B. 教育公众C. 娱乐大众D. 监督社会答案:A, B, C, D5. 新闻伦理中,记者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尊重隐私B. 公正报道C. 追求独家新闻D. 保护消息来源答案:A, B, D三、简答题6. 简述新闻客观性的含义及其对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新闻客观性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应尽可能地摒弃个人偏见,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准确地报道事件。

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石,它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有助于公众对事件的全面理解和判断。

7. 描述新闻采访中的“交叉验证”原则及其作用。

交叉验证是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通过多个独立的消息源对同一信息进行核实,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

这一原则有助于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增强新闻报道的可靠性。

四、论述题8.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面临着信息过载、假新闻泛滥、用户注意力分散等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新闻机构需要加强内容审核机制,提高新闻质量;利用数据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提高用户参与度;同时,培养公众的信息识别能力,提高其对假新闻的辨识能力。

新闻理论题库答案

新闻理论题库答案

新闻理论题库及答案(传闻帮共享版)-----次完整版说明:第1 至45题为名词解释/ 第46至76题为简答/ 第77至100题为论述粉色颜色表示同学自己找的答案;红色表示原有的答案。

(非常感谢06、07的人大在职研的前辈提供)1、三贴近“三贴近”是贯彻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业党性原则,实现正确舆论引导的具体原则和重要方法。

主要内容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重在事;贴近群众,重在人;贴近生活,重在事与人的统一。

事情是人做的,事实是人创造的,生活是人的生活,人是通过做事而生活的,因此,人是“三贴近”中最重要的因素。

“三贴近”的根本点就是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利益出发,群众的利益是出发点、是贴近点、是归宿点。

2、“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书上没有,网络搜索的)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简称为“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2004年,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

要通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使各级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是西方代表性的新闻理论著作。

1956年由美国若名新闻学与传播学者施拉姆等人合著出版,该书按照世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新闻体制和新闻控制模式,将当代新闻理论概括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新闻理论。

4、新闻本源新闻本源:新闻传播的本源,指新闻的基本来源,即新闻是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和收受的新闻与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

新闻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新闻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新闻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活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以下哪个方面?A. 新闻的制作流程B. 新闻的传播效果C. 新闻的受众分析D. 新闻的社会影响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A. 真实性B. 客观性C. 娱乐性D. 时效性答案:C3. 新闻采访的首要步骤是?A. 确定采访对象B. 准备采访提纲C. 进行现场采访D. 撰写新闻稿件答案:A4. 新闻写作中,以下哪个元素不是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A. 标题B. 导语C. 背景D. 结论答案:D5. 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引导舆论B. 提供信息C. 监督社会D. 娱乐大众答案:D6.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是?A. 单向传播B. 双向互动C. 信息闭塞D. 传播速度慢答案:B7. 新闻伦理的核心原则是什么?A. 追求利润B. 遵守法律C. 维护公共利益D. 个人名誉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A. 公正性B. 独立性C. 个人偏好D. 准确性答案:C9. 新闻自由的含义是什么?A. 任意发表言论B. 无限制的报道C. 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言论自由D. 无视社会道德答案:C10. 新闻摄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艺术表现B. 娱乐观众C. 传递信息D. 个人创作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新闻的真实性?A. 记者的主观判断B.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C. 编辑的个人偏好D. 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答案:ABC2.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真实性B. 客观性C. 公正性D. 独立性答案:ABCD3. 新闻评论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引导舆论B. 监督社会C. 提供娱乐D. 教育公众答案:ABD4. 新闻传播的渠道包括以下哪些?A. 报纸B. 电视C. 互联网D. 广播答案:ABCD5. 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维护公共利益B. 尊重个人隐私C. 遵守法律规定D. 追求商业利润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新闻报道可以完全依赖记者的主观判断。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第4~7章)【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第4~7章)【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第四章新闻真实性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真实性[湘潭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7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忠实于客观实际的性质和程度。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衡量一切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

其内涵与其他领域的真实性,有所不同。

理论家运用概念和推论达到对现实的真实概括,文学家运用艺术形象达到对现实的真实反映,而新闻工作者则是通过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客观变化的具体、准确、一丝不苟的实录,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新闻不容许有任何虚构或合理想像的成分。

2.现象真实答:现象真实是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现象真实强调,一个已报道的新闻,它在采编新闻事件的纯粹过程中符合新闻原则,没有经过报道者故意歪曲。

要求新闻的素材和来源要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杜绝新闻报道中的虚假性和浮夸性。

3.本质真实答:本质真实,是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符合新闻事件的本质,反映新闻事件的本来面貌。

本质真实需要通过新闻的现象真实来反映,有时需要一系列拥有现象真实的报道来反映。

4.具体真实答:新闻的“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是指一种单一的、个别的新闻真实。

“具体真实”是在反映客观事物处于运动的特殊状态之下——相对静止意义上的真实。

正因为客观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属性,客观事物之间才有了区别和不同事物的具体形态。

这种具体形态构成了一个个具体真实的客观事实。

具体真实,也有人称之为个别真实、个体真实、微观真实或单个真实,是相对整体真实而言,二者共同构成了新闻真实的实际系统。

新闻的“总体真实”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是指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

5.整体真实答:整体真实是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的完全相符,是整体的、全部的,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全部事实的真实。

对复杂或具有漫长过程的事件,在报道时要真实反映各个事实之间的联系和事件的全貌,揭示全部事实的真相。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对新闻理论范畴的一般性理解)【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对新闻理论范畴的一般性理解)【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第一章对新闻理论范畴的一般性理解一、概念题1.新闻本源[中国传媒大学2008、2004年研;复旦大学2007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答:关于新闻的本源问题主要有事实论和信息论两种解释。

事实论,认为客观存在的一定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形态,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

信息论,认为传播形态的新闻,其本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信息,新闻不过是以新闻方式对一定事实信息的反映。

从本质上看,事实论与信息论是统一的;事实论是更根本的解释。

新闻传播的信息来源于新闻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信息论解释则具有更直接的意义,而且信息论解释更能说明新闻由本源态向传播态转化的内在机制。

综合来看,新闻的本源态可以归结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即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2.显著性答:作为新闻价值属性之一,显著性是用来描述“新闻事实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的一个概念。

一件事实的知名度或显要性是由构成这件事实的各种要素的知名度和显要性决定的,因此事实构成要素的知名度或显要性就是事实显著性的基本内涵。

具体包括人物的显著性、事情的显著性、时间的显著性和空间的显著性。

3.《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答:《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是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社论,文章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新闻思想教育做了基本总结,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发展史上的著名文献。

文章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新闻观、反对唯心主义新闻观的问题,对什么是新闻的本源、什么是新闻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唯物主义的回答。

文章指出,新闻的本源是物质性的东西,是事实;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该文从哲学观点上根本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

对新闻如何才能真实的回答是,只有把尊重事实和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

4.新闻生产答: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

《新闻学导论考研复习题及答案》(5套)-各大院校通用考题库

《新闻学导论考研复习题及答案》(5套)-各大院校通用考题库

《新闻导论考研复习题集及答案》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1.世界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A.美国的《新闻学原理》B.德国的《德国新闻事业史》C.日本的《新闻学原理》D.美国的《应用新闻学》2.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的()A.本能B.物质交往C.意志D.信息交往3.1833年,美国人本杰明•戴创办了《纽约太阳报》,它是第一家()A.政党报刊B.商业报刊C.大众化报刊D.革命报刊4.《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的作者是()A.马克斯B.列宁C.刘少奇D.陆定一5.按照马克斯主义的观点,新闻事业的社会性质是()A.由经济基础决定B.由上层建筑决定C.由生产力决定D.由意识形态决定6.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A.及时B.新鲜C.重要D.真实7.新闻事业的最主要的功能是()A.引导舆论B.报道新闻C.提供娱乐D.传播知识8.最早提出新闻价值观概念的庞德是()A.美国人B.英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新闻价值规律的基本点是()A.重要程度的高低B.信息量的大小C.趣味性的多D.事实的新近2.新闻自由包括的内容是23A.采访自由B.传播自由C.接受自由D.创办自由3.诞生在20世纪的新闻传媒有()A.报纸B.广播C.电视C通讯社4.正面宣传的具体含义是()A.报道内容是积极的B.宣传效果是正向的C.报道倾向是肯定的D.报道态度是主动的5.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来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23A.勤于学习B.尊重事实C.服从真理D.讲政治6.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交往手段,包括()A.人际传播B.组织传播C.新闻传播D.大众传播三、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12分)1.新闻2.舆论监督3.新闻价值4.社会责任理论5.报纸6.新闻法制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什么指导作用?2.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及其基本点是什么?3.如何以传播技术进步划分新闻事业的发展阶段?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导向的含义是什么?5.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及相互关系如何?6.简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来源与含义。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价值2.新闻手段3.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4.“三贴近”原则5.舆论强势二、简答题(15×3=45分)1.新闻的本源是什么,如何坚持新闻本源的真实性?2.什么是新闻的倾向性,它是如何产生和体现的?3.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1.试论述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2.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有哪些?请逐一论述。

3.有人认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是超阶级的自由,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

你如何看待这种认识,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因此,新闻价值的根本着眼点就是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它是人们衡量事实是否能成为新闻的一条重要标准。

新闻价值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要素。

2.新闻手段答:新闻手段是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标题、版面及节目编排等传播形式的总称,它们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和新闻纪录电影进行新闻报道时普遍使用的手段。

新闻手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它不能强迫人们信奉或放弃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或说服受众。

3.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答: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政治法律、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

控制了新闻事业也就控制了新闻自由。

4.“三贴近”原则答:“三贴近”原则是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对新闻战线的工作者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原则。

其基本内涵:①贴近实际,是指要从实际出发部署新闻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新闻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新闻工作,使新闻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②贴近生活,是指要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③贴近群众,是指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真实可信的新闻信息产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题库-新闻事业的性质【圣才出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题库-新闻事业的性质【圣才出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题库-新闻事业的性质【圣才出品】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一、概念题1.新闻体制(制度)(湘潭大学2009年研;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研;复旦大学2007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新闻体制,是指新闻传媒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新闻媒介体制的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新闻传播体制实质是新闻传播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新闻资产的所有制问题、新闻业的组织结构问题、人事制度问题等。

在这些具体的体制内容中,新闻资产的所有制是新闻体制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体制内容的具体安排方式。

新闻制度、新闻体制受制于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在一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下,在一种主导的新闻体制下,可能会有其他一些非主导的体制形式。

新闻体制在新闻业的运行中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2.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指新闻媒介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

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3.新闻事业的政治性答: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它制约着其他的社会意识形式。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不能不关心政治,同时,它们因受政治制约的程度不同而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性。

新闻事业作为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手中的舆论工具,更接近政治,更要受到政治、法律思想的制约,因为它们是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直传和贯彻所属阶级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法令,并为这个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服务的。

刘九洲_新闻理论基础_笔记(DOC)

刘九洲_新闻理论基础_笔记(DOC)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笔记1新闻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新闻客观性——研究基点是本体论,是指新闻传播者报道的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本然的现实存在。

新闻真实性——研究基点是认识论,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事实时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2新闻与宣传: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不是根据宣传需要去描述事实3新闻与传播新闻:以人类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传播:以人类信息传播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只有当传播学把关注的目光置于大众媒体即传统的纸质媒体和现代的电子媒体的传播活动上时,它的某些概念和观点才能与新闻理论达成共识。

导论1新闻理论范式革新的两种序列一、新闻理论范式革新的第一种历史序列★新闻专业主义——新新闻主义——公共新闻理论1、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美国,新式新闻事业出现,迈向现代化的进程,黄色新闻泛滥。

为对抗商业主义对报业的侵蚀,提出两种方案:一是办理想报纸,倡导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精神。

(奥克斯的《纽约时报》)。

二是构建新闻专业主义,在实践中的表现是创办专业的期刊、专业协会和专业教育,以此普及新闻专业知识,灌输服务公众和新闻自律的观点:在范式革新上的表现则是抛弃煽情主义和政党报纸的信念,倡导客观性原则。

1919年,李普曼在《现代自由意味着什么》第一次提出客观报道这一术语。

1920年,李普曼在《自由与新闻》第一次全面讨论了“客观新闻理论”。

2、新新闻主义新新闻主义主张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就是指“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

它是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消失于70年代。

代表人物是汤姆•沃尔夫。

在《老爷》杂志上发表《糖果色橘片样流线型宝贝》。

用主观性挑战客观性,来颠覆客观性,过于强调揭示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重要性,与传统的客观性原则主张新闻报道应做到“零度情感”背道而驰。

《新闻学基础》题集

《新闻学基础》题集

《新闻学基础》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A. 新闻的产生、传播及其规律B. 文学作品的创作技巧C. 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D. 政治制度的演变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闻的基本要素?()A. 真实性B. 时效性C. 客观性D. 娱乐性3.新闻价值的核心在于其能够():A. 提供娱乐信息B. 反映社会现实,满足公众信息需求C. 促销商品D. 宣传个人观点4.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施拉姆B. 麦克卢汉C. 卢因D. 拉斯韦尔5.下列哪种媒体形式属于新媒体范畴?()A. 报纸B. 广播C. 电视D. 微博6.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主要取决于():A. 记者的个人喜好B. 新闻事件本身的重要性C. 广告商的需求D. 受众的文化水平7.新闻伦理的核心原则是():A. 追求最大经济效益B. 尊重事实,保护新闻来源C. 迎合公众情绪D. 无条件揭露真相8.在新闻采编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必须遵循的原则?()A. 真实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全面性原则D. 主观臆断原则9.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概括新闻内容B. 吸引读者注意C. 决定新闻价值D. 引导阅读方向10.下列关于新闻采访的说法错误的是():A. 采访前应做好充分准备B. 采访中应保持客观中立态度C. 采访后可以随意修改被采访者的原话D. 采访应注重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新闻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的一门学科。

2.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必须_________,不得_________或_________事实。

3.新闻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_________、、、网络等。

4.在新闻报道中,_________是新闻的生命,_________是新闻的基础。

5.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新闻事实本身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与受众_________的关联程度。

全国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全国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全国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新闻基础(1)一、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1.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B、李大钊C、陆定一D、范长江3. 【】新闻工作者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A、政治敏感B、新闻敏感C、新闻价值D、新闻线索4.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A、生产力B、经济基础C、政权机关D、意识形态5.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所有。

A、时代华纳B、维亚康姆C、贝塔斯曼D、新闻集团6.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A、坚持党性原则B、坚持正确舆论导向C、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D、坚持政治家办报7.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

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功能。

A、监测环境B、社会调节C、社会控制D、社会制衡8.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种语言进行广播。

A、17B、38C、43D、6310.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A、正面宣传B、鼓动性宣传C、片面性宣传D、指导性宣传11.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B、邵飘萍C、黄远生D、邹韬奋12.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A、事实为政治服务B、本质真实C、现象真实D、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13. 【】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14.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受众期待)【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受众期待)【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第十四章受众期待一、名词解释1.受众[复旦大学2012、2008年研;贵州大学2008年研;华中农大2008年研;中南财大2008年研;黑龙江大学2005年研]答: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受众是新闻媒介积极的参与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为活跃的决定性因素。

在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受众都在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

2.现实受众[黑龙江大学2006年研]答:现实受众,是指已经确实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

与现实受众相对应的是潜在受众,即指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

新闻媒介是开放的大众传媒,从理论上讲,全社会的成员都可成为其受众,即任何媒介的受众群都有潜在的、可不断扩大的可能性,这是媒介得以不断拓展受众面的基础。

3.核心受众答:核心受众是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

各个单独的媒体和媒体上设置的栏目,都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这些内容和风格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这部分受众就是媒体和媒体特定栏目的核心受众。

核心受众是媒体需要稳定和竭力争取的最重要的对象,也是媒体的生命线。

媒体的内容选择、栏目设置、风格定位等都较多地以核心受众需求为考虑的出发点,进行筹划、设计和编排。

所以,新闻媒介各自的传播内容和风格特色的确立,争取了各自的核心受众,而核心受众的兴趣爱好、信息欲求反过来又在不断强化着媒体自身的传播个性。

核心受众的确立,在目前受众群体分化与多元的大潮面前,对于新闻媒介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4.受众定位答: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是指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务的问题。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新闻可读性)【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新闻可读性)【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第十二章新闻可读性一、名词解释1.纯新闻[西南大学2007年研]答:纯新闻(Straight News Report)又称客观性报道,指迅速地报道在一个短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事实。

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来写。

它是西方各国报纸常用的新闻表现形式。

2.新闻的职能答:新闻的职能是指新闻应具有的和新闻工作内容及目标直接相关且能够有效达成预期新闻工作目标的特定职务功能。

新闻本来的、特有的职能为报道事实和传递信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闻的运用日益广泛,它的职能也随之逐渐增多。

例如宣传思想观点、传播文化知识、表达舆论、指导工作等。

但这些职能都不能离开报道事实这一根本职能而单独发挥,否则新闻的特性就消失。

3.“图式”答:“图式”是指主体从事某种认识活动时,面对认识对象的“先存心灵状态”,或既有的“大脑主观状态”。

图式概念反映的实质现象是,人们在从事任何认识活动之前,在面对任何认识对象时,其大脑都是“有准备的头脑”,而不是“白板”一块。

4.新闻可读性答:新闻可读性是指新闻的语言在表述上的易受性,和新闻的内容在传递中的可达性。

西方的许多新闻理论家在阐释可读性概念时,兼及易受性与可达性。

我国新闻理论界对可读性的定义是:“新闻的可读性是指新闻报道适于阅读的程度,指新闻能够吸引读者去阅读或便于顺利阅读的那种特性。

”5.新闻框架(人大2013年研)答: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新闻框架”(news frame)的学术概念。

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

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新闻信息)【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新闻信息)【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第十一章新闻信息一、名词解释1.信息答:信息,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变化着的客观事物的特征或差异性。

信息论中的信息,主要是一种人工信息、观念信息。

这类信息的内容是物质的、客观的,但它的表现形式是人的意识反映的结果,因而是主观的。

从哲学认识论角度而言,信息就是反映与意识中的运动着的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即信息是意识对变化着的客观事物的特征或差异性的反映。

2.反映答:反映,是指一个事物的某种运动状态被另一个事物所复制。

它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反映离不开认识,反映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意识。

同时任何反映活动都包含有信息传递过程。

当人脑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产生意识时,就意味着获得了信息,即认识到运动着的客观事物的特征或差异性。

3.新闻信息答:新闻信息是指通过新闻传播所反映的变化着的新闻事实的特征或差异性。

新闻信息具有新颖性、准确性、层次性、公开性特征。

新闻信息的个性既分散地表现在四种特征上,又整体地表现在它们的统一之中。

4.讯息答:讯息原意为消息、音讯、文电、文告等。

传播学中的讯息,由一组信息符号组成,传达一个具体的内容。

在传播过程巾,发送者发出讯息,接受者对这个讯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

”5.新闻发现力答:新闻发现力是指新闻工作者凭借职业敏感发现和开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信息,或找到他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的能力。

6.新闻传播资源答:新闻传播资源是指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具体包括:①新闻信息资源。

新闻媒介所拥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新闻提供者、新闻合作者、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新闻资料等。

②新闻环境资源。

新闻媒介所依存的社会环境为新闻传播活动所提供的资源,具体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经济环境资源、文化环境资源等。

③新闻媒介资源。

新闻媒介自身所拥有的新闻传播资源,具体包括资金、人才、设备、技术、载体、品牌、社会关系等。

④新闻受众资源。

新闻媒介的受众对象,包括显在与潜在的媒介消费者,对新闻传播活动最有价值的主要是事实上已经作为读者、听众、观众存在的社会公众。

新闻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新闻传播媒介B. 新闻传播过程C. 新闻传播效果D. 新闻传播理论答案:B2. 新闻的五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其中何故指的是()。

A. 新闻发生的时间B. 新闻发生的地点C. 新闻事件的原因D. 新闻事件的结果答案:C3. 新闻报道中,消息来源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哪个不是新闻来源的类型?()A. 直接来源B. 间接来源C. 第三方来源D. 虚构来源答案:D4.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

A. 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B. 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C. 真实性、公正性、时效性D. 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答案:C5.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种写作技巧不属于新闻语言的特点?()A. 简洁明了B. 形象生动C. 抽象晦涩D. 准确无误答案:C6. 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是()。

A. 传递信息B. 引导舆论C. 娱乐大众D. 教育公众答案:B7. 在新闻报道中,以下哪种报道形式不属于深度报道?()A. 调查性报道B. 解释性报道C. 预测性报道D. 硬新闻答案:D8. 新闻伦理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编活动中应遵循的()。

A. 道德规范B. 法律规范C. 行业规范D. 社会规范答案:A9. 新闻自由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权利,但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的限制。

A. 法律B. 道德C. 政治D. 经济答案:A10. 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是()。

A. 传递信息B. 影响受众C. 娱乐大众D. 教育公众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包括()。

A. 真实性B. 客观性C. 公正性D. 时效性答案:ABCD12. 新闻报道的类型包括()。

A. 硬新闻B. 软新闻C. 专题报道D. 深度报道答案:ABCD13. 新闻评论的类型包括()。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新闻自由)【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新闻自由)【圣才出品】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章节题库第七章新闻自由一、名词解释1.新闻自由[华南理工大2013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9年研;山东大学2008、200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答: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

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在《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的,1789年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

资产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

“新闻自由”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

2.观点的自由市场[南开大学2006年研]答: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

其核心反映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主要观点包括: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3.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清华大学2009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对现代世界新闻政策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宪法性文件。

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美国联邦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没有将新闻出版自由等公民权利明确列入其中,遭到反联邦派的反对。

1789年,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各州虽然均已接受宪法,但1791年又通过对宪法的10条修正案,后来称为《权利法案》,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练习题参考答案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练习题参考答案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简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答:(1)范长江是我国著名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工作领导人,一生著作收入《范长江新闻文集》(2分)(2)1935年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涉及川、陕、青、甘、内蒙广大地区,行程4000余里。

他撰写的旅行通讯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揭露了西北国统区的种种弊政,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这些通讯后来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短短几个月内再版七次。

(2分)(3)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所写《陕北之行》通讯,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塞上行》。

(2分)(4)1938年3月和徐迈进等在汉口发起创办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1分)(5)1947年任新华社陕北分队队长,随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担任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四大队队长。

建国后历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

(1分)20、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

(3分)(2)《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b)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c)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d)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5分)21、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1)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新闻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大全

新闻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大全

新闻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大全一、新闻基础知识题库1.什么是新闻?新闻是指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事件、事实或观点的信息,以及披露和传播这些信息的专业活动。

新闻内容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2.新闻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新闻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渠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也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

3.新闻的分类有哪些?新闻可以按照报道内容的不同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社会新闻等;按报道的形式可分为新闻报道、评论、特稿等不同形式。

4.新闻价值观中,新闻性的要求是指什么?新闻性是新闻价值观中的基本要求之一,主要指新闻信息的及时性、地域性、独家性等特点。

具有新闻性的信息更容易引起公众关注。

5.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为什么重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是保证新闻传播质量的基础,能够增强新闻的信誉度和公信力,让公众获得可靠的信息。

二、新闻基础知识答案解析1.题目:新闻是指什么?答案: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事件、事实或观点的信息,以及披露和传播这些信息的专业活动。

新闻内容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解析:新闻是一种媒体传播形式,通过报道事件、事实,传递信息给公众。

新闻报道的对象通常涵盖社会各个领域的内容。

2.题目:新闻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案: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统媒体渠道,以及新媒体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平台。

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途径也在不断拓展和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辅相成,共同构建新闻传播的生态系统。

3.题目:新闻的分类有哪些?答案:按报道内容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社会新闻等;按报道形式可分为新闻报道、评论、特稿等形式。

解析:新闻的分类有助于精细化报道内容,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提高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4.题目:新闻价值观中,新闻性的要求是指什么?答案:主要指新闻信息的及时性、地域性、独家性等特点,有新闻性的信息更容易引起公众关注。

华师新闻传播真题

华师新闻传播真题

2004~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理论真题(06后用刘九洲)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新闻理论考研试题一填空(每题2.5分,共10分)1 166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____在_____一书中首次阐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2 我国第一部报刊史即______,是戈公振先生撰写的。

3 美国新闻学者韦尔伯。

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把世界新闻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 西方当代最有影响的三种新闻报道形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

5 通讯《萍踪寄语》,《西线风云》的作者分别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的著名记者_____和_____。

6 美国、法国、英国、俄国、中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世界性通讯社”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科际新闻?请举例说明2 什么是独家新闻?请举例说明3 新闻自律有哪三种表现形式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联系实际,谈谈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2 举例论述什么是新闻的可读性?你怎样理解新闻的可读性与新闻党性及客观性之间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新闻理论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报业集团2.双重出售3.深度报道4.亲身传播5.舆论导向二.简答题1.对社会责任论提出的“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作简要的解释2.对新时期的新闻批评的原则作简要的说明3.简要说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含义三.论述题1. 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党报思想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当前新闻事业实际,谈谈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必要性2.有人认为:“我国的大众媒介正由‘意识形态’向‘产业经营的媒介’转化”。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进行必要的论述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新闻起源于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新闻过滤
2.新闻要素
3.客观性报道
4.新闻价值的规定性
5.全党办报
二、简答题(10×4=40分)
1.新闻活动的渠道有哪几种?
2.试述受众的权力。

3.简析“作为框架的新闻”。

4.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将以何标准选择新闻?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各25分,共70分)
1.“受众是一切新闻媒介兴旺发达的起点”。

运用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影响,论述以上观点。

2.结合新闻价值相关理论,分析评价“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行话。

3.我国每年年终都会出炉“年度十大假新闻”之类的盘点文章,令本应“真实的新闻”反而成为了一种期待,请根据实际,论述如何防止和克服新闻报道出现失实的情况。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新闻过滤
答:新闻过滤是指传播主体为了确定新闻事实而进行的两次选择。

从“事实”到“新闻事实”,中间存在两次过渡,一次是从“事实”过渡到“新近发生的事实”,另一次是从“新近发生的事实”过渡到新闻组成部分的“新闻事实”。

2.新闻要素
答: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

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

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W”。

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②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③有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

3.客观性报道
答:客观性报道大致包含三层意思: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

操作方法有完整,即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平衡,即当社会
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双方当事人发生争执时,报道应让各种见解有同等的表达机会;运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运用引语;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等。

4.新闻价值的规定性
答:新闻工作者是根据人们具有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的共同需要这一客观标准来选择和评价新闻事实,而受众则是根据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是否能满足上述需要来评价、衡量新闻的。

这样,新闻工作者的动机和新闻所取得的社会效果得到了统一。

新闻价值观与表现形式在这里具有了明确的、完整的界说。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还可以给新闻工作者和受众提供一个衡量评价新闻价值的标准。

即对新闻事实和新闻作出价值判断时,是以满足上述“需要”的多少和程度作为标准的。

换言之,对“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满足的程度越高、越充分,价值就越大,如果能满足其中一种需要,可以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这样的新闻事实,这样的新闻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

5.全党办报
答:全党办报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号召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党报工作的方针和优良的办报传统。

1944年由《解放日报》在社论中首次提出,后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全党办报思想。

“全党办报”的内容包括:①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党组织要领导和指导党报的工作,要善于使用党报指导各地的工作;②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党报,要阅读党报,要为党报写文章;③党组织和党员负有推销党报,扩大党报发行量的责任;④每个单位都要办墙报,增加报纸的数量。

全党办报的思想,在党的早期办报活动中就有所实践和表述。

二、简答题(10×4=40分)
1.新闻活动的渠道有哪几种?
答:新闻活动的渠道主要包括:
(1)亲身传播
①亲身传播是指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

其方法主要有: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等。

②特点:个人对个人的传播,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③亲身传播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不同的方法可以交替使用。

但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2)大众传播
①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书籍、电影。

②其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无定向传播。

③大众传播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但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反馈慢,互动性差。

(3)群体传播
①群体传播是指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包括群众集会、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各种讲座、报告会、小组讨论会。

②其特点: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所进行的传播,既属于定向传播,又属于无定向传播。

2.试述受众的权力。

答:受众的权利是指作为信息传播接收者的受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享有的各项保护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

根据我国法律和传播制度,我国受众主要拥有以下六种权利:(1)选择权
选择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选择权是受众的一种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国际消费者联盟宣布的八种权利之一,在大众传播中,受众面对众多的媒介和信息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口味和自己所能运用的方式作出自由选择——或喜爱或厌恶,或接受或拒绝,或阅听或观看,没人可以强迫。

(2)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受众享有知悉有关方面真实情况的权利。

对于大众传播来说,受众有权要求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和通过传播媒介了解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获得的种种真实的消息情报,有权及时得知政府、行政机构等的有关公共信息和国内外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有意义的事件。

(3)表达权
表达权是指受众“有权把他所看到的关于个人生活条件、愿望、需求和痛苦的真实情况告诉别人。

凡是用恐吓或惩罚迫使他保持缄默,或剥夺他利用传播渠道的机会,就是侵犯了这项权利。


(4)反论权
反论权是指当个人或集团遭到来自大众媒介或传播者方面的攻击和对自身利益、权利的侵犯时,有权要求该媒介划出一定的版面或时间供自己作自由公开的反驳,以便人们对事情真相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5)监督权
监督权是指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有察看并督促的权利,以免
其产生不良后果。

以往学术界理解受众的监督权,是专指“人民群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而新闻媒介则由党和政府来领导并监督。

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认定的一项权利。

(6)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受众享有个人独处,对个人与公众利益、公众事务无关的私生活进行保密、不受新闻媒介打扰和干涉,以及个人的名誉和利益不受伤害的权利。

任何人都有私生活,都有不愿让人知道的私事,也都希望不受打扰,有宁静独处的欲望,法律上也认为这种权利应受保护。

3.简析“作为框架的新闻”。

答:“框架”是指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学术概念,最早见于人类学家G.贝特森于1955年发表的论文《一项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中。

在这里,框架是指就如何理解彼此符号,传受双方相互约定的诠释规则。

但对新闻框架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社会学家E.戈夫曼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

在这部著作中,戈夫曼明确为框架做出了这样一个定义:“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框架有双重含义:
(1)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

(2)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对新事物的认识。

由此而言,戈夫曼的“框架”概念与皮亚杰的“基模”概念有着高度类似性,两者都用了“认知结构”这一核心词来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