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玻璃的着色和脱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亮度brightness 垂直观察物的每单位投射面积上的光强。
(3)色调hue 色调主波长 指透过率最大的波长。
(4)色饱和度(纯度P)saturation 主波长在消色混合中所占的比例。 (2)(3)(4)是用于区别彩色的。 2. X-Y颜色图(自学)
?色品图中哪个区域的颜色饱和度最高?
3. 着色玻璃的分类 (1)光吸收型着色玻璃 离子着色 高能辐射着色
1802年生理学家汤麦斯·杨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提出了 新的三原色理论。他认为色光的三原色并非红、黄、蓝,而是 红、绿、紫。这种理论又被物理学家马克思韦尔证实。他通过 物理试验,将红光和绿光混合,这时出现黄光,然后掺入一定 比例的紫光,结果出现了白光。此后,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色光 和颜料的原色及其混合规律是有区别的。
(8)铜
Cu0 红色、金星。 Cu+ 3d全充满,无 色。Cu2+天蓝色,与铬共用可制绿色 信号玻璃。
在钠硼玻璃中随钠的增多 绿→青绿→蓝
稀土金属 主要为f-f 跃迁,着色稳定。 (9)铈 Ce4+ 强烈吸收紫外线,可见光透过率高。
紫外吸收带进入可见光区产生淡黄色。
铈钛黄 不同基玻璃、比例可得黄、金黄、棕、蓝等 色。
反应平衡受到温度、气氛、时间等的影响。
·温度升高,利于高价离子分解 ·气氛 还原气氛利于高价离子降价 ·时间 时间延长,利于高价离子降价 d. 光照和热处理 ②非着色离子的影响 a. 阳离子场强
氧离子的有效电场q是可变的,受阳离子场强的作 用改变。高场强阳离子对氧的极化作用强,使q减小。 ∵Δ∝q,∴吸收光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 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 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间混合:
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 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 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 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
用氧化亚锡(金属桥)防止。 玻璃-O2--1/2Sn4+-1/2Sn0-Au0-1/2Sn0-1/2Sn4+-O2--玻璃 3. 影响胶体着色颜色的因素 (1)胶粒大小 太小对光不散射,太大发生乳浊。
金胶粒大小(nm) <20 20~50
颜色
弱黄 红
(2)胶粒浓度
影响色饱和度
(3)着色剂种类
50~100 紫红
2Au+ + Sn2+ → 2Au0 + Sn4+
2Cu+ + Sn2+ → 2Cu0 + Sn4+
②光还原法(预先加入光还原剂Ce3+) 光:紫外线或X-射线 Au+ + Ce3+ → Au0 + Ce4+ Ag+ + Ce3+ → Ag0 + Ce4+
(3)金属原子的成核和长大(显色) 常与还原过程同时进行。胶体颗粒不可过大,可
第一篇 玻璃基础理论
第十一章 玻璃的着色和脱色 coluorate & decoluorate 一、概述
物质呈色主要为光吸收和光散射,而以吸收更常见。 白光投到透明的物体,颜色是其吸收光部分谱色的补色。
1. 描述颜色的参数 (1)三原色 目前常用标准基色量系统(XYZ系统)中的X-Y颜色图。
x+y+z=1
彩色电视机、彩色显示器、彩色液晶显示器,三基色日 光灯管就是应用该原理而设计制作的。
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两色混合后,光度低于两色各自原来的光度,合色愈多, 被吸收的光线愈多,就愈近于黑。所以,调配次数越多,纯 度越差,越是失去它的单纯性和鲜明性。减法混合的三原色 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 蓝紫的补色黄(柠檬黄)、朱红的补色蓝(湖蓝)。
Cu+、Zn2+、Ga3+、Ge4+、As5+、 As3+、Ag+、Cd2+、 In3+、Sn4+、Sb5+、Au+、Hg2+、Tl3+、Pb4+、 Pb2+、Bi5+、 Bi3+
(3)不饱和电子壳阳离子
d和f亚层有不饱和电子,很不稳定。常出现变价、有色、 吸收紫外线等。
Ti、V、Cr、Mn、Fe、Co、Ni、Cu、Ce、Pr、Nd、Eu
?用Na2O代替SiO2,玻璃吸收光波长发生什么变化?
b. 阳离子半径
氧对半径大的阳离子屏蔽不完全,阳离子电场进入 配位场,使q减小,Δ减小,吸收光移向长波。
如 R2O场强相差不大,r占主要地位。 ③配位状态
∵Δ四=4/9 Δ八
∴高配位的吸收带波长较短
如 [CoO6] 吸收光波长550nm
[CoO4] 吸收光波长620nm ④温度
Fe2+ /Fe3+和S2-/SO42-重要 色心浓度=[Fe3+][S2-] 色心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A:原色理论
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
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 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牛顿用三棱镜将白色阳光分解得到红、橙、黄、绿、青、 蓝、紫七种色光,这七种色光的混合又得白光,因此他认定这 七种色光为原色。后来物理学家大卫·鲁伯特进一步发现染料原 色只是红、黄、蓝三色,其他颜色都可以由这三种颜色混合而 成的。他的这种理论被法国染料学家席弗通过各种染料配合试 验所证实。从此,这种三原色理论被人们所公认。
Li+ 、Na+ 、K+ 、Rb+ 、Cs+ 、Mg2+ 、Ca2+ 、Sr2+ 、 Ba2+ Al3+ 、Sc3+ 、Y3+ 、La3+ 、Si4+ 、Ti4+ 、Ce4+ (2)18及18+2电子构型
结构不如(1)稳定,极化率大,易变形,有变价, 吸收紫外线。本身无色,易被还原为金属态。与阴离子 结合可有色。
基玻璃氧化性或碱性太强则无色(V5+) 钠硼酸盐玻璃中,由于钠和熔制条件不同,可呈
蓝色、青绿、绿色、棕色或无色。
(3)铬 Cr3+绿色 高温较稳定,强还原条件可能全 以3价存在
Cr6+黄色 低温有利于其存在。 铬在硅酸盐中溶解度较小,可用于制铬金星玻璃。
用量 0.2~1%(Cr2O3)
(4)锰 Mn2+ 3d轨道半空,着色弱 Mn3+紫色 ,氧化越强着色越深。
(2)光散射型着色玻璃 金属胶体着色 (3)半导体着色玻璃 硫化物、硒化物着色
二、离子着色 ionic colourate 是否在可见光内发生 选择性吸收,取决于价电子
的跃迁 。
1. 离子按电子层结构分类 (1)惰性气体型阳离子 较稳定,跃迁需较高能量,通常不产生选择性吸收,故 无色、不吸收紫外线。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三种原色颜料的混合,在理论上应该为黑色,实际上是 一种纯度极差的黑浊色,也可以认为是光度极低的深灰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
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 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 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
5 3
eq r4 R5
e--电子电荷
r--3d电子离原子核平均距离(离子半径)
q--配位体电荷或电矩(氧作用于中心离子的电场)
R--O2-与中心离子的距离 (4)影响Δ的因素
①着色离子价态
高价离子Δ >低价离子Δ (吸收带处于波长较短区域)
a. 基玻璃组成
酸性玻璃利于低价离子存在;碱性玻璃利于高价离子存在
轨道分成两组:两个高能轨道(eg或dT), 三个低能轨道(t2g或de)
两组轨道能量差:Δ=eg-t2g=10Dq Δ为配位场分裂能 eg=6Dq t2g= -4Dq
b. 四面体配位(4配位) 高能轨道三个dxy dxz dyz 分裂能 Δ四=4/9 Δ八
低能轨道两个dx2-y2 dz2
c. 分裂能公式(八面体)
基玻璃中R2O越多碱性越强,且随半径增大碱性更强。 b. 不同变价离子间的影响
不同变价离子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玻璃熔制中反应较复杂,不完全按Tress和Weyl的 氧化还原电对数据进行。
c. 熔制工艺 Cr6+(黄绿色)+3e Cr3+(绿色) Mn3+(紫色)+e Mn2+(无色) V3+(绿色)+e V2+(紫色)
钠硼酸盐中为棕色,铅硅酸盐中为棕红色。
用量 3~5%
(5)铁 Fe2+蓝绿色 Fe3+ 3d轨道半充满,着色 弱,通常两种价态同时存在,比例不同 而显不同颜色。
在磷酸盐玻璃还原条件可能全为2价,在红外 有吸收峰,吸热好,透可见光好,可做吸热玻璃。 两价态均强烈吸收紫外线,用于太阳镜和电焊片。
(6)镍 常以Ni2+存在,不变价,着色稳定。 [NiO6]色灰黄,存在于钠硼酸盐玻璃
加法混合
B:混色理论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
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
和。合色愈多,则光度愈强,愈近于白。色光混合中,三原 色是朱红、翠绿、蓝紫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 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 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10)钕 Nd3+紫红色,有双色效应(在不同的 光源下显示不同的颜色,绿在光下呈玫瑰红;黄光 下呈紫兰)吸收峰复杂且稳定,可做校正分光光度 计的标准玻璃。其电子能级有长寿命的激发态,含 钕玻璃是著名的固体激光材料。
4. 混合着色 可从透光曲线迭加推测混合色 (1)锰+钴 紫到蓝间颜色,锰调节色调。 (2)钴+铜 钴消除铜绿,铜消除钴红,得浅蓝→淡青 (3)铜+铬 以CuO:Cr2O3=1.5:1为中心(绿信号灯)得
[NiO4]呈灰紫色,存在于钾硅酸盐玻璃
(7)钴 常以Co2+存在,不变价,着色稳定。 [CoO6]偏紫色(吸收峰550nm) 低碱硼酸盐、磷酸盐中 [CoO4]偏蓝色(620nm)硅酸盐中较多
剂量计玻璃 受高能辐射会稳定变色,且变色程度与剂 量成比例。
0.01% Co2O3即可使玻璃呈深蓝色。 不吸收紫外线,与NiO共用于磷酸盐玻璃可制黑色透紫外玻璃。
(2)基态
当过渡金属离子作为自由离子存在时,5个d轨道能
量相同,称为能级简并。
y
-+
+ -x
y
-
+
+
x
z
+
--
x
-
+
dxy
dx2-y2
dz2
(3)能级分裂
阳离子处于配位场作用下时,原本简并的5个d轨 道会发生能级分裂。
a. 八面体配位(6配位)
当6个配位体沿±x、±y、±z接近阳离子时,使 dx2-y2、dz2轨道能量上升,而另外三轨道能量下降。
100~150 蓝
胶体铜离子着色:胶粒<3nm无色;>80nm乳浊
四、硫、硒极其化合物着色 1. 单质着色
硒在中性条件下成淡紫红色,氧化条件紫
色更美,氧化过分无色(硒酸盐)。还原条件 会生成无色碱硒化物和棕色硒化铁。
硫只在硼很高的玻璃中存在(蓝色),不 实用。
2. 硫碳着色 (1) 着色机理
Fe3+为中心原子,被三个氧离子(O2-)和一个硫离 子(S2-)包围,成四面体结构。
黄绿→蓝绿 铜多偏蓝,铬多偏黄。 不可推测的混合色 (4)铬+锰 少量K2Cr2O7使紫色增强,再多则变 褐紫色和黄棕色,色调无规律。
三、金属胶体着色
1. 着色机理 金属(Au Ag Cu)以单质形式存在于玻璃中,形成
晶体并聚集而成胶粒,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使玻璃着 色。 2. 工艺过程 (1)金属离子的溶解(前提) (2)金属离子的还原 ① 热还原法(预先加入多价元素)
2. 离子着色理论分析
金属离子的价态、电子层构型及周围氧离子的配位 状态都影响着色,而其又受基玻璃组成、熔制工艺等的 影响。
* 配位场理论
(1)配位场
着色离子处于氧离子包围中形成配位多面体。其中 阳离子是中心离子,氧为配位体。
配位体施加于金属阳离子的电场叫配位场。
在配位场的作用下,着色离子的电子能级发生变化, 从而产生一定的颜色。
温度升高,R增大( ∝1/R5)减小,吸收带移向长 波
3. 几种常见离子着色 (1)钛 Ti3+磷酸盐玻璃还原条件为紫色。
Ti4+3d轨道全空,稳定,无色。强烈吸收紫 外线,吸收带进入可见光区紫蓝光部分使玻璃显棕黄色。
钛可加强过渡元素着色。铅玻璃中显著。
(2)钒 V3+绿色,吸收光谱似Cr3+,但着色能力差 V5+ 3d轨道全空,无色。 V4+吸收带1100nm,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