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名词解释:1景观: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2景观要素:景观是由异质性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

3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

4尺度:对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测度。

5尺度效应:生态学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表现,产生的不同的生态系统。

6空间异质性:指某种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7复合种群: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的2个或2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8气候:是指地球表面长期以来大气物理现象的综合体现,既包括稳定的情况也包括其变化和极端的情况。

8有效积温:从某一时期内的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再乘以该时期天数。

9物候: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受外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季节性现象。

影响因素有纬度、经度、海拔高度。

10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

11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12边缘:指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交而形成的狭窄空间。

边缘效应:斑块的边缘部分有不同于内部的物种组成和过渡。

13本底(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14生态交错带: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

有河岸带和林带填空:1景观的三种理解:视觉美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系统,2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补充1生态系统的聚合2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

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对应。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
• 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 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强调 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 研究的核心所在。
•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 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其主体是
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景观的含义
1、景观的含义
• 景观的对比度也存在季节上的差异,尤其在季节分明的 地区。
• 景观对比度高低只是描述景观外貌特征的一个指标,其 高低大小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四、景观连通性和连接度
• 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 • 景观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
系。
具有相同面积但不同结构景观连通性的差异(引自Farina, 1998) 从(a)到(d)依次降低
廊道
• 廊道(corridor)是指线性的景观单元,景观中的廊
道通常具有通道与阻隔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几乎所 有的景观都会由廊道分割,另一方面景观要素又被廊 道连接在一起,成为功能 的整体。
一、廊道的作用与起源
―廊道的作用:通道(运输)的作用和阻隔(资源保
护)的作用。
―廊道起着运输、保护资源和观赏的作用。 ―廊道的起源 廊道的起源和形成与斑块的形成相似。
基底的判定方法:
1. 在一个景观中占的相对面积最大; 2. 连通性最大,并把其它景观要素包围; 3. 对景观动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4. 相对面积、连通性、控制程度三者结合
• 孔隙度(porosity)是景观中所含斑块密度的量度, 与斑块大小无关,即包括在基质内的单 位面积的 闭合边界(不接触所研究空间或景观的周界)的数目, 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分辨率有 关。具有闭合边界 的斑块数量越多,基质的孔隙度越高。

景 观 生 态 学(Blackstorm)

景 观 生 态 学(Blackstorm)

景观生态学2011年01月01日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1❀景观(狭义):是指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凡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合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一种生态系统;❀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是异质性生态系统的镶嵌体;❀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景观是一种风景。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整体观和系统观;❀异质性和尺度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目的性和实践性。

3❀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景观规划与管理4❀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和特征主要流派:北美系统学派(Forman&特纳)和欧洲应用学派(温克&哈伯)特征:北美注重自然,关注结构、功能和动态;欧洲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类经营的生态系统。

6❀格局:一般指空间格局,是指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

7❀尺度:在观察或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也可以指某一现象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分别称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包含幅度(范围)和粒度(分辨率)。

8❀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物种数量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表达为:S=cA z 式中 S---岛屿的生物物种数;A---岛屿面积;c---与单位面积平均物种数有关的常数;z---待定参数,它与岛屿的地理位置、隔离度和邻域状况等有关。

景观中生境斑块的面积大小、形状、数目以及空间位置关系,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学过程的影响。

物种丰富度=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积,演替阶段,本底特征,斑块隔离程度)最大贡献:是把生境的斑块的空间特征和物种数量联系在了一起。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地理景观和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它利用地理学、生态学、遥感技术、测量技术以及GIS等多种方法,研究地理景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景观结构、景观功能、生态过程以及景观管理等方面。

景观结构指的是景观的形状和尺度,它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景观功能指的是景观中各种功能如生产功能、保护功能、休养功能等;生态过程指的是景观中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相关过程;景观管理指的是景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和机理。

景观生态学通过对地表区域空间格局和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研究,揭示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景观是指地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范围内的空间格局和结构。

而生态系统是一组生物体和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体在其生境中的空间分布,以及生态系统内部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1. 空间尺度:景观生态学在地表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生物体和其生境之间的关系。

从点尺度到面尺度,再到区域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不同尺度上的生态过程和功能。

2.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是指生态系统边缘与内部之间的过渡地带。

边缘效应能够影响生物体的分布、迁移和生态过程。

研究边缘效应对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斑块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内的斑块(即各种生境的区域)之间的尺度、形状和分布的变化过程。

斑块的动态变化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景观生态学的几个应用方面:1. 生态恢复和修复:研究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和实施生态恢复和修复计划。

通过改善斑块的连通性和提高边缘生境的质量,可以促进物种迁移和适应。

2.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分布和迁移,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指导。

保留和恢复物种的栖息地和移动通道,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 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可以评估和量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价值,如提供食物和水源、调节气候和洪水、提供休闲和文化价值等。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1、景观的生态功能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的?景观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公益价值,如提供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物种和遗传资源,太阳能和二氧化碳的固定,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护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景观的这些功能虽不能表现为直接的生产和消费价值,但它们是景观中各种直接价值产生和形成的基础。

景观从不同的角度定义是不同的。

想必如若闹市里没有一点森林景观,没有给鸟类提供栖息的地方,它们也绝不会出现在人类的生活当中。

植物是万物生存的最基本物资来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使整个生态系统进行物资循环与能量传递。

我国南北、东西的气候差异,西部沙漠,东部沿海,高山植被,城市公园、湖泊、河流等各种可形成景观的基底,都使当地的气候环境有所差异。

现在流行的“热岛效应”不会发生在森林聚集的地方,没有树木的地方其水源深度也不相同,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方式就是要有植被覆盖土壤等等,这些无形的价值都要有合理的景观建设才能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各项社会福利的逐步改善,景观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美的享受,故此景观在人们精神的上也倍加认可。

2、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对景观异质性的管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思路掌握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与实践问题。

目前得到认同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

首先,景观异质性意味着景观中景观要素类型的多样性,也就意味着生境类型多样性,可以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可以维持更高的生物多样性;其次,异质性会增加边缘生境和边缘种的丰富度,增加需要多重景观要素的物种丰富度,增强了物种共存的总体潜力,为多种生物共存提供生境基础;景观异质性大,大规模斑块减少,完整的大面积内部生境面积缩小,稀有内部种的丰富度减少,边缘生境和边缘物种的丰富度增加,要求两个以上景观要素的物种的丰富度增加,同时提高了总的物种共存潜力。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景观:是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4、内源比:板块的内部面积和外部面积之比。

5、漏斗效应:斑块的狭长形状外延部分成为半岛,在景观内可起到物种迁移通道的作用,在半岛的前端,动物迁移路径的密度较高,这一现象叫漏斗效应。

6、本底: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7、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之间形成的界面。

8、边际效应:也叫边缘相应。

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9、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方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10、景观破碎化:是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呢形式,更多的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1、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也称尺度外推。

12、敏感性:是用来衡量公众对某一风景关注程度的一个概念.13、孔隙率:指单位面积本底中的板块数目,即斑块密度。

二、简答和填空。

1、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2、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3、景观的形成因素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5方面的因素。

4、廊道的起源类型分为4种: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和人为引入型。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景观生态学”一词早在1939年就曾提出,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它才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一、基本概念⏹1 生态学⏹2 景观⏹3 景观生态系统⏹4 景观生态学1 景观景观的特征与表象是丰富的,人们对景观的感知和认识也是多样的。

景观(landscape)的定义有多种表述,但大都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反映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

(图)1.1 景观(landscape)的定义⏹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区域: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

狭义景观和区域即人们通常所指的宏观景观;⏹广义景观: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

(图)它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几种代表性的景观定义⏹Naveh: 景观是自然、生态和地理的综合体,包括所有的自然与人为格局和过程。

⏹Haber:景观是为生物或人类所综合感知的土地,而不考虑其单个成分。

⏹Forman: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景观最新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综合起来,对景观可以作如下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生态学》课件

《景观生态学》课件

3
生态适应性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指导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 持续性的维护等方面。
0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对地球表面进 行远距离感知,获取地表信息,为景 观生态学研究提供大量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将地理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 据管理和分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 供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
总结词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保护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
详细描述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包括对保护区的选址、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景 观生态学的方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
能等方面的探讨。这些案例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空间异质性原理
空间异质性是指景观空间格局、结构和功能的 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均匀性。
空间异质性原理认为,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 和演替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指导景 观格局的优化、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以及城 市和区域规划等方面。
景观格局原理
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布局和结构 ,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 大小、分布和排列等特征。
景观格局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 指导景观生态系统的分析和模拟,以 及景观规划和管理等方面。
景观格局原理认为,景观格局的演变 和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 同影响,其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的功能 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评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什么叫景观?答: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泛指自然景色,景象。

2.什么叫景观生态学?答: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它已成为当今北美生态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的规划管理。

景观结构: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指的是多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变化:指的是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

主要内容是通过综合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

包括下述内容:(1)景观生态分类;(2)景观生态评价;(3)景观生态规划设计;(4) 景观生态生态规划设计实践。

4.德国科学家 C.Troll在景观生态学界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会重提他的科学贡献?答:通过对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观察与思考,建立了植物生态学学科体系。

原因:景观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肖笃宁等,1997)。

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这门新兴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要想能够对其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必然要涉及以上两门学科中的一些相关思想的发展。

地理学中,由于其学科跨度很大,并不是每一分支都与现代景观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现在,随着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发展与日益普及,以及现代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景观生态学正在各行各业的宏观研究领域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接受和普及。
景观生态学-相关研究
景观生态学
相对于国际上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而言,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暂。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的学术刊物上才正式出现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文章。1981年,黄锡畴在《地理科学》上发表了《德意志联帮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一文,同期还发表了刘安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这是国内首次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文献;1983年林超在《地理译报》的第1期、第3期上发表了两篇景观生态学的译文,一篇是Troll的《景观生态学》,一篇是E.纳夫的《景观生态学发展阶段》;1985年《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第3期发表了陈昌笃《评介Z.纳维等著的景观生态学》一文,这是国内首次对景观生态学理论问题的探讨;1986年《地理学报》第1期发表了景贵和《土地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这是国内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第一篇文献;1988年《生态学进展》第1期发表了李哈滨《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文,该文扼要地介绍了北美学派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及其在北美的研究状况,对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普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年的《生态学杂志》第4、6期分别发表了金维根的《土地资源研究与景观生态学》和肖笃宁等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1990年肖笃宁主持翻译了R.T.T.forman和M.Godron的《景观生态学》一书。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起步阶段,侧重于国外文献的介绍。
景观生态学-学科起源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一词是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C.特罗尔(C.Troll)于1939年在利用航空照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从一开始,Troll就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Troll,1983)。后来,Troll对前述概念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景观生态学表示景观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主要的、综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从明确的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和各种大小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表示出来(C.Troll,1984)。在提出概念的同时,特罗尔亦认为,景观生态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或是科学的新分支,而是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Troll,1983)。随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景观生态学研究处于停顿状态。二战以后,由于全球性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才使得生态学一词开始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词汇,也大大促进了生态学的普及工作。同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与利用,从而出现了以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热潮。在这一时期至80年代初这段时间内,中欧成为了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而德国、荷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又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中心。德国在这时建立了多个以景观生态学为任务或是采用景观生态学观点、方法进行各项研究的机构。1968年又举行了德国的“第一次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同时,在德国的一些主要大学设立了景观生态学及有关领域的专门讲座。这些工作对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一时期,景观生态学在荷兰亦发展很快。I.S.Zonneveld利用航片、卫片解译方法,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C.G.Leeuwen等人发展了自然保护区和景观生态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则。而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亦很有自己的特点。该国较早地成立了自己的景观生态协会,在捷克科学院内,亦设立有景观生态学研究所,而且Ruzicka倡导的“景观生态规划”(LANDEP)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方法体系,在区域经济规划和国土规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组分:斑块(patch)
§一、斑块的起源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源于 局部干扰活动而形成小面积斑块(小火 等); §残遗斑块(remnant patch):大面积干 扰而形成或局部幸存的的斑块类型(森 林大火等);
景观组分:斑块(patch)
§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由于环境 条件的局部差异性而形成的斑块类型(土壤类型、 水分差异等); § 更新斑块(regenerated patch):在大面积受干扰 地区通过植被恢复而形成斑块类型; § 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由于人类的种植 和建筑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种植园等)。 § 斑块除起源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外,其它重要形状 特征还包括斑块面积、边界和形状等,这些性状均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 国内学科发展简介
1)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2)地理学家们在寻求新的学科定位过程中率先注意到 欧洲的经管生态学研究思路;
3)八十年代初期北美景观生态学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国 内一批学者的关注;
4)国内有诸多科研单位面临业务重新定位的发展需求; 5)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景观生态学进入蓬勃 发展阶段; 6)目前,该学科已经成为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
4)注重人活动
§ 景观的宏观性特征使其成为很容易与人为活动研究 进行衔接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城市景观、人为景观、 干扰等),Naveh认为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和人类 生态学研究的桥梁。(以下是最初国际景观生态学 大会的一些讨论题目) § 1)研究和规划的方法论(地域尺度上的应用研究) § 2)土地利用格局对景观功能的影响 § 3)生态理论及其管理涵义 § 4)景观生态学中的联结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景观:景观具有广义与狭义概念。

其中广义: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狭义: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2、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每一个组成单元为景观要素。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4、斑块: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由明显区别,且在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5、廊道:不同与两边基质的狭长地带6、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指标(L/3(V-2))7、环度: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

(L-V+1/2V-5)8、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优势度最好的景观要素9、孔隙度: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两度,指单位面积上闭合边界里的斑块数目。

10、镶嵌性:指一个系统的组分在空间结构上互相拼接成一个整体。

11、景观格局:在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

指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12、景观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程度。

13、景观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引起的14、扩散:溶质物质或者悬浮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

15、质量流动:物质沿能量梯度移动的过程。

16、运动: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的过程。

17、景观生态流:指物质、能量、物种及其他信息在景观各空间组分中的流。

17、狭管效应: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发生改变。

18、景观稳定性:景观保持原状态及其收到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能力19、景观亚稳定性:受到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波动状态。

20、景观不稳定性:波动方式经常发生变化或不可预测。

21、破碎化: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解成小块生境或小地块的过程。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9斑块: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同性质,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10景观生态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调发展。
*28.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调发展。原则:自然优化原则、持续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和综合性原则。步骤:⑴确定规划范围和规划目标⑵进行景观调查和规划资料的收集⑶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⑷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⑸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和景观评价⑹景观功能区划分⑺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编制和评价⑻景观生态方案的实施和调整。
*27.生态交错带 生态交错带也称生态过渡带,它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基本特征:①生态交错带是一个应力带:生态交错带代表两个相邻群落间的过渡带,两种群落成分处在激烈竞争的动态平衡之中②生态交错带的边际效应:生态交错带的环境条件趋于异质化,明显不同于两个相邻群落的环境条件③生态交错带阻碍物种分布:生态交错带犹如栅栏一样,对一些物种的分布起着阻碍和限制作用④生态交错带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界面上的突变性和对比度,体现出多个生态系统共存的多宜性。
22景观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包括生态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景观的抗干扰能力;生态系统受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景观的恢复能力。影响因素:(1)气候变化:特定地区的气候指标具有一定统计学的特征,而且也总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2)地貌形态:一般认为地貌是稳定的,是景观稳定性的基础。(3)岩石和土壤: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地区,土壤的抗侵蚀力极为脆弱。在岩石大面积出入的戈壁、侵蚀剧烈的黄土高原等类似地区研究景观,土壤可能会成为景观变化极为剧烈的因素(4)流水和水文变化:流水是景观中较为活跃的组成和影响因素。水既是结构的组成要素,又是强大的自然干扰力量,是景观变化中最具影响里的干扰因素。(5)植被变化:植被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变化必然导致景观变化,植被稳定性是景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6)干扰:干扰是引起景观变化的主要动力,自然界得干扰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景观也可以看作是干扰的产物。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选择、判断、问答)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1.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德国植物学家特罗尔在1939年提出的3.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斑块可以是植物群落、湖泊、农田、居民区等。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连接度、结点及中断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廊道有: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铁)路、峡谷、输电线路等。

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区域,是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

常见的基底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

在许多景观中,景观总体动态常常受到基底所支配和控制。

4.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包含景观的空间特征(景观元素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和非空间特征(景观的类型以及面积比率),是景观性状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5.景观格局是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尺度特征。

6.异质性是指在一个景观中,景观元素类型、组成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论基础和核心。

7.全球景观生态学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北美学派、欧洲学派。

前者是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主要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侧重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景观生态学基础和理论研究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一、填空或选择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系统理论。

2、地壳运动作用力不属于外营力的范畴。

3、湖南张家界的峰林是由沉积岩组成。

4、能量流不属于景观生态流。

5、观赏功能不属于廊道的主要功能。

6、恒定性是绝对稳定的概念,这种稳定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

7、类比法不是景观生态分类的方法。

8、第一个提出生态规划的人是:吉奥泊德。

9、景观是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的最适宜尺度。

10星状城市结构形态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

11、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之间距离之比就是曲度。

12、本底是最观中连接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

13、空间异质性是由景观要素类型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

空间镶嵌异质性不属于空间异质性的范畴。

14、辛普森指数法不是景观异质性的分析方法。

15、景观生态规划中的“3S”技术分别是指“RS、GIS、GPS”。

16、热量是气候区划的主要指标。

17、车辆不是植物繁殖体的散布媒介。

18、溪流的生物多样性是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19、中地貌分类中,第一级以现代海岸线为界,划分为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

20、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有很多种,对于大斑块属性来说,边缘式模式最好。

21、湿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2、景观水平上推动景观生态流的基本动力是重力、运动和扩散。

23、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包括: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垂直变化、水平变化。

24、植物的动态变化主要包括:季节性变化、逐年变化、垂直变化、水平变化。

25、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

26、种子和土壤不是景观生态流在景观中的流动媒介。

27、景观的一般功能包括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

28、景观变化的自然驱动力包括地质地貌的形成、气候的影响、动植物的定居、土壤的发育、自然干扰。

29、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分为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生态系统的娱乐价值几个层次。

30、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有气候变化、流水、水文变化、地貌形态和植被变化、干扰。

31、地球表面的主要植物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冻原、隐域植被。

32、流水地貌包括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和河口区地貌33、一般常用的干扰状况指标有干扰规模、干扰强度、干扰的频率和干扰的空间分布。

34、判断本底一般可采用相对面积、连通性和动态控制等因子作为标准。

35、按景观结构特征可将景观划分为斑块散布型、网络型、指状型和棋盘型。

36、景观流动可概括为连续运动和断续运动。

37、景观破碎化的空间过程一般要经历空孔、分割、破碎化、收缩和磨蚀等阶段。

38、景观要素类型包括:斑块、廊道和本底。

39、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边连通作用。

别一方面具有障碍作用。

40、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连通性能。

41、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时间系列。

42、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降水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43、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

44、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斑块密度。

45、影响污染空气散播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植被因素。

46、植物的运动地靠散布来实现的。

47、景观变化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生物力。

48、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他们是波动的,恢复、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49、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异质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50、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各种属性。

51、城市景观是人为干扰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

52、水土流失属于物质流。

53、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山地地貌。

54、我国土地等级系统分为三级。

包括土地类、土地型和土地组。

55、土地能力分类的类别方法是根据若干土壤和立地性状的临界值将土地归纳成若干不连续的类别,其数目通常不大于10。

56,一个做连续运动的动物对该景观的影响很大。

57、干扰斑块是稳定性最强的斑块。

58、土地能力分类参数方法包括加法系统,乘法系统和复合系统。

59、开发利用阶段不属于土地评价基本阶段。

60、中等干扰假说理论认为,一个群落经历的干扰呈某种中等水平时,种的丰富度最大。

61、管理景观类型是人们对天然植物被进行管理和利用。

62、土地评价的核心是一个土地单元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问题。

63、土地利用规划有不同的尺度,包括国际的、国家的、区域的和村庄的。

64、土壤质地是指土壤矿质颗粒,即石块、沙、粉沙和粘粒的相对含量。

65、土壤侵蚀可分为风蚀、水蚀、生物蚀、冻融几种类型。

66、从区域景观的水平看,任何能流和物质均可有源区和汇区。

67、景观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物种流动,主要依靠风、水、飞翔的动物、地面的动物和大媒介物。

68、本底的所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特征对景观功能起控制作用。

69、景观系统的开放性可加强系统的抗性,促进其恢复过程。

70、俄罗斯景观学派将景观形态分为地方、相、限区。

71、景观要素即指构成景观的土地、生态系统和植被。

72、常用的干扰状况指标包括干扰规模、干扰强度、干扰的频率和干扰的空间格局等。

73、弱度干扰生态反应是波动,极度干扰的生态反应是景观替代。

74、生态演替按其演替方向包括进展演替、逆行演替。

75、植被的动态变化表现为季节性变化、逐年变化和植被演替。

76、地球表现主要的植被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冻原和隐域植被。

77、森林景观粒经结构是指景观中斑块面积的大小及其数量关系。

78、景观水平上推动景观生态流的基本动力是扩散、重力和运动。

79、动物在景观中的运动有巢区活动、散布和迁徙三种方式。

80、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有:气候变化、地貌形态、岩石和土壤、流水和水文变法、植被变法和干扰。

81、景观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异质性、景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景观生态系统的生物进化过程是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

82、廊道对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周围本底的环境和生物源、物种沿廊道迁移的通道、分隔地区的屏障或过滤器、作为某种物种的栖息地;83、判断本底一般可采用因子相对面积、连通性、动态控制作为判断标准。

84、福乐曼将景观格局的类型归纳为规则式均匀格局、聚集格局、线状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85、流水地貌包括包括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口区地貌、坡面流水地貌。

86、景观破碎化的空间过程一般要经历穿孔、破碎化、分割、收缩、磨蚀。

87、景观异质性是干扰、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生态演替因素共同的作业结果。

88、干扰规模、干扰强度、干扰的频率、干扰的空间分布是一般常用的干扰状况指标。

89、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是持续发展。

90、水是斑块间养分流形成的主要媒介物。

91、在现实景观中,各种大小的斑块具有不同的生态学功能、小斑块可作为踏脚石、为一些物种提供管理生境。

92、关于巢区和领域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巢区大小领域。

93、水的下渗主要取决于不同地方的土壤孔隙的大小94、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个关系表达式S=CA2,表示物种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

95、景观要素斑块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视觉表现就是颗粒的粗糙程度96、1982年国际景观生态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了新的发民用工业阶段。

97、景观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一级生物组织层次。

98、景观的地理学概念起源于德国。

99、有效积温、无霜期、物理学零度属于温度指标。

100、地震、火灾、崩岗、降雨是景观变化的主要物理力。

101、城郊景观、江河入海口、农牧交错带、河岸带生态系统一定会产生边缘效应。

102、描述森林景观异质性的指标有森林类型、森林的年龄、森林的粒级、森林的季相。

103、动物的运动格局主要有连续运动、跳跃。

104、人类对自然景观干扰的主要模式是旅游、污染、采集、采伐、狩猎。

105、景观生态分类的基本原则是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等经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106、描述廊道结构特征一般可用哪些指标弯曲度、连通度、结点等级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107、我国草原的主要类型有高寒草原、典型草原、草旬草原、荒漠草原。

108、构成景观主要景观要素类型包括斑块、本底、网络、廊道。

109、廊道按照起源来分主要有干扰廊道、残余廊道、环境资源廊道及人为引入型廊道等四种。

110、干扰包括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两大类。

111、从土壤地带分布看湖南是红壤土壤、北京是黄棕壤土壤。

112、影响地貌特征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三种。

二、名词解释1、景观: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2、生态交错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

3、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它包括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各特别是在生命形式之间及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

4、景观异质性:是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5、景观破碎化:是指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景观变化过程。

6、景观:是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7、植被:指某个地区或整个地球表现所有生活植物的总体。

8、干扰:是指对景观动态产生影响的所有非连续事件的总和。

9、持久性:指生态系统在一定边界范围内保持恒定或维持某一特定状态的时间。

10、景观多样性:指特定地域范围景观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类型、格局、过程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11、植物群落:聚生地表的各种植物,形成有规律的组合,这种组合称为植物群落。

12、斑块:指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非线性地表区域,具相对异质性。

13、恢复性:指生态系统缓冲干扰并保持在一定阈值之内的能力。

14、干扰状况:是描述干扰特性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某个地区或某种特定立地上某种干扰因素各种参数的总和。

15、景观要素:组成景观的相互作用、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

16、边际效应:是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三、简答题1、简述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答: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则。

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

3、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

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

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

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则。

7、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2、简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答:1、栖息地的消失2、栖息地破碎化3、外来种的入侵和疾病的扩散4、资源过度开发利用5、火、空气和土壤的污染6、气候的变化。

3、简述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答:1、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2、景观异质性与生多样性互相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