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难点:运用牛顿三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尤其是非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2.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探讨力的奥秘,提高合作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习题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能准确判断物体所受合力及分力。
2.使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运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计算方法。
7.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力学的整体把握。
9.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力的合理运用和节能减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0.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解答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改正。
八年级物理下册7力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点较熟练地分析解决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物
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一、构建知识网络
1.力
力的作用效果
(1)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
(4)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板面垂直
3.重力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受到力叫重力
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9.8N/kg
三要素: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物体的重点
二、典型例题透析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
力
章节(课题)名称
力章节复习
学时
1
总课时
5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通过回顾重力、弹力、摩擦力、
2.通过加深理解及其应用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方法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答案:D
例2: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
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题型二:力的分类
-题目:请说出三种力的分类,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力的分类有三种,分别是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例如,物体在地球上的重量是重力,弹簧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力是弹力,物体在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是摩擦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力的知识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4)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5)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理解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以及力的单位牛顿(N)的含义。
(2)力的分类:区分不同类型的力,并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以及不同力的作用效果的差异。
4.科学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讲解力的分类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方式等。
(2)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力的示意图、实验图片和视频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力的知识。同时,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物理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力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力的内涵和本质。
2.加强对力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3.创设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2.教学策略:
-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力的相关问题。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
3.教学内容设计:
-力的三要素:通过实验和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并学会如何表达和计算。
4.力的合成与分解:我会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并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力的三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牛顿定律在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设置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并解释结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实验复习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力【设计意图】复习是对已学内容的总结、巩固、提升的过程,教师如果只对旧知识简单重复的“炒冷饭”的模式,必定是复习效率低,效果也不好。
而科学中物理的关键是在于“以物明理”。
对操作性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复习的“发散”、“求异”,注意对实验的设计、方法的创新、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我们提倡动手,引导组内的同学合作,他们自己进行变式、重新设计等。
做好学案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大展示,由其它组进行点评:指出他们实验操作是否规范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来完成每一个考点复习。
【点击考点】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2、理解力的作用效果b;3、理解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素)a;4、测橡皮泥的体积b;5、测橡皮泥的质量b;6、测橡皮泥的密度b;7、固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b; 8、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b;【器材准备】橡皮泥、大烧杯、水、弹簧测力计、天平、细线、量筒、胶头滴管、铝块学习用品(铅笔、刻度尺等)【课中交流】科学是真实的,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今天利用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橡皮泥作为主要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些器材,根据上述的考点设计一些力学小实验或者测量某些物理量,并参照示例完成下表。
下面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汇总【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复习巩固】1.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对方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进入球门。
若不计空气阻力,使足球离开脚面后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A.前锋队员 B.足球 C.守门员 D.地球2、篮球是大家喜爱的运动,有关篮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抛出去的球,上升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拍球时手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球出手后,继续运动,是受到了力的作用D.飞行中的球会落向地面是由于球具有惯性3、下面是张超同学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过程及分析,请完成下列填空.(1)在量杯中装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50毫升;(2)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小心放入量杯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62毫升,根据_______原理可求出橡皮泥的质量;(3)再把橡皮泥团成球放入量杯使之沉入水底.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58毫升;(4)下图是整个实验的操作情景.由图中读数可算出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_kgm3【课后反思】:实验,真多;实验复习,真妙;实验效果,真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小结与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力一、内容【本次教课目】1、知与技术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成效培育学生初步的提出的能力,解决的能力和研究新的能力。
程与方法在比中学会、提、归纳、演【本要点点】力的观点(要点)力的作用成效,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本次教课】(概要):新引入先念,激起学生求知欲,进而引出所要研究的内容“力”,再学生看文“?”后边的一段内容,再学生出常用“力”字的及其意。
(接着学生体下边的程)1、学生握拳。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相互手段。
3、全班学生使劲搬起桌站立10 秒。
学生有什么感?引学生出原由。
先学生力的,出平使劲的一些,如:推、拉、、握⋯⋯ 。
而后解人力的是从平时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人民在平时生活和从事生中的晶,如:提水、挑物体、拉、射箭等都不一样程度感到肌肉。
在此基上,引入“什么是力”的。
(多媒体投影 ):什么是力新教课: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1、察看、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①在方才学生的体验下,指引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虑并提出问题:物体间可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余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状况吗 ?(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③学生思虑并举出生活中常有的现象。
(多媒体投影)④方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一样的建议。
(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 A 、B 图片)A》苹果走开树后能着落;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还能铁钉;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说:在物理学中往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挤、吸引等叫造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教师解说:综上所述,两个物体不论能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遇到力的作用时,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类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遇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1、利用弹力、重力知识进行受力分析2、分析解决几个应用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与概念推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知识点回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章结构:形变作用效果力的基本描述改变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法弹性形变力弹力弹簧测力计各种表现G=mg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的:重心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综合回顾,理清本章知识结构,梳理层次,提高对各种力的认识知识点一:力的基本描述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要特别说明运动状态中的两方面:运动速度,运动方向。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来源:Z*1.观察图中的四个情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1. 答案:A气球瘪了、竹子弯了、钢丝弯曲、弹簧变短,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解析:小树被风吹弯了腰,说明树的形状发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C.力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2.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不仅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还使落叶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
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这就是力的三要素。
3.在用扳手拧螺母时,如图所示,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A、B、C三点,产生的效果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这说明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关。
四、画力的示意图方法: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找好作用点;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测量工具、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分析力的作用。
2. 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了解其原理。
3. 理解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能在实际情景中识别这些力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种类、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2.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摩擦力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木板、毛巾、瓶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提书包、拉窗帘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讨论力的作用效果。
3. 复习力的种类:按性质分,有力、压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推力、张力、压力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力。
4. 测量工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的应用。
6. 复习二力平衡: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举例说明相互作用力的应用。
8.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
9.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如骑自行车、踢足球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力》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力
1 / 3
2 /
3 一、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点,把空白补充完整。
1、 什么是力,他的单位是什么?
2、力的作用是的,举例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画出放在斜面上重5牛长方体物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4、 什么叫弹性、塑性、脆性、什么教弹力?
5、 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有什么关系,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观察什么,正
确使用注意事项)。
6、 什么是重力,它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方向是怎样的有什么应用?
7、 什么是重心,重心和物体的稳定程度有什么关系?
二、我检测我提高: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 改变、 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
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 作用。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 有关。
2、运动员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 ,这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人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痛,这是因为 。
3、如图(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 , 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图(C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有关;
5、如图14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
6、一质量为0.2kg 的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
作用,重力的大小为 N,方向总
是 。
(g 取10N/kg )
7、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 )
C.互相接触,并要发生形变
3 / 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基本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力的演示实验器材、测量工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力的概念。
2. 知识回顾(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3. 典例讲解(10分钟)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力的测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布置作业(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二力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什么条件?4. 请举例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答案: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要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让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惯性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2. 理解重力、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掌握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4. 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运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及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复习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按性质分,有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4.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方法,G=mg。
5.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f=μN。
6. 复习二力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若这两个力能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8. 复习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讲解惯性的应用,如刹车、投掷等。
9.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如跳远、拍打衣服等。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_知识点复习教案
中国教育培训领军品牌坤凡教育学科教师讲义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 副校长 / 组长署名:署名日期: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3学员姓名:指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课题第七章力讲课日期实时段1、知道什么是力及力的作用成效;2、理解力的三因素,会用作图法画力的表示图;教学目的3、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是怎样产生的;4、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认识其原理;5、理解重力的产生及计算方法,知道重力的方向和应用。
要点:力的作用成效、力的三因素、力的表示图、弹簧测力计、重力。
重难点难点:力的表示图、三因素;重力的方向。
【课前十分钟】1、如图中,画出了光芒经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况,此中凸面镜是()A、 aB、b、dC、cD、a、b、c、d2、在使用以下图的实验器械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时,小梦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能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减小的像。
固定凸面镜的地点不动,假如将蜡烛与光屏的地点对换,此时在光屏上。
(填“成减小的像” 、“成放大的像”或“不行像”)3、达成以下透镜的光路。
4、近视镜是,远视镜是。
(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5、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而改变。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一般状况下,不一样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没关。
7、已知,冰的密度是× 103kg/m3,( 1)、一块体积是100cm3的冰,融化成水后,质量是g,体积是cm3;( 2)、 135g 水结成冰,质量是g,体积是cm3。
8、甲、乙两物体,质量比为3: 2,体积比为4: 5,求它们的密度比。
【知识梳理】第七章力第一节力1、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2)力产生的条件:①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②物体间一定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理解:①力不可以离开物体而独自存在。
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单唯一个物体不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决力的平衡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力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力的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学时: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1.力的概念;2.力的计量单位;3.力的性质。
第二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一)1.力的合成;2.力的平行和夹角合成;3.力的平行合成的实验验证。
第三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二)1.力的分解;2.力的平行和垂直分解;3.力的分解的实验验证。
第四学时: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2.力的平衡条件;3.力的平衡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图片、图表、文字等多媒体展示手段。
五、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1. 引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有哪些。
•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力的认识,如推拉物体、电磁吸力等。
•安排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力的大小。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力的计量单位。
3. 性质总结•让学生总结力的性质,如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第二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一)1. 引入活动•使用一个例子引入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合成和分解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探究•安排实验,使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两个力的大小,然后再用一个测力计测量合成力的大小。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合成力的特点。
3. 实验验证•使用三条细而坚韧的绳子模拟合成力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合成力的平行和夹角合成。
第三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二)1. 引入活动•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复习和巩固力学知识。
1.教学内容: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运动员举重、拉弓射箭等,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
2.教学过程:
-展示运动员举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所用的力,提问:“这位运动员为什么要用两个力才能举起杠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力的合成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拉弓射箭的例子同理,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在生活中的应用。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教学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的核心概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挑战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注重知识巩固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遵循相似三角形定则。
5.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作用效果及合成与分解。
2. 熟悉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惯性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2. 学具:物理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如提书包、拉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知识梳理:复习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内容。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6.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
答案:略。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滑动,请分析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方向。
答案: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新人教版
一、力(一)课前思虑(二)力1.力的定义:。
察看以下图理解力的定义。
2.对力的认识(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推、拉、提、压等作用时,施加这类作用的物体叫,遇到这类作用的物体叫。
( 2)力不可以离开物体独自存在:力起码跟两个物体相关(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单唯一个物体不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运动。
(3)力的产生与能否接触没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必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必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小铁钉),所以“接触与否不可以成为发生力的作用的依照”。
【例题一】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能够没有物体,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B.只需有受力物体就行,能够没有施力物体C.只需存在施力物体就行,有没有受力物体是没相关系的D.必定既有受力物体,又有施力物体,走开物体谈不上作用,就没有力了3.力的单位力一般用字母 F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 表示。
(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系统的奠定人,以后人们为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以下图展现了一些力的大小,从图中能看出: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例题二】托起以下哪一个物体所用的力最靠近1N()A.一袋方便面B.一张学生用板凳C.一枚大头针D.一块砖(二)力的作用成效在物理学中,人们往常经过力的作用成效来认识和描绘力。
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结论:力的作用成效的两个方面能够同时发生,也能够独自发生。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变化,则这个物体必定遇到了力的作用。
【例题三】以下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A.自行车匀速转弯B.水平路面上加快运动的小轿车C.人造卫星绕着地球运动D.小车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例题四】跳板跳水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水平居世界前列。
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遇到跳板对他的作使劲,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却不一样,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2)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如力的平衡、动力学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拓展力的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3)摩擦力的计算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重力、弹力、浮力等力的计算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力的概念和定律的理解。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结合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力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针对学生在力的计算和应用方面的困难,采用案例分析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在物理学科上的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方法,理解力的单位牛顿的含义,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力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书面正确表达重力的计算过程;
2、第二题应关注质量的物理意义,不能表述为质量的六分之一,不能说数字正确就可以;这与正比例函数是在1、3象限,但G与m成正比的图像只能在第1象限的道理 是一致的。因此,在本题应抓住唯一不变的量来进行计算,逆推可知 g地=1/6g月。
或是直接按题目要求计算,直接绕开 m月,但描述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
3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5、能通过公式和图像,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6、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
教学
难点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能通过公式和图像,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6、会用公式G=mg计算重 力或质量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 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包括力的示意图);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5、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5、重力的定义、施力物体;
6、重力的三要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期间教师用语言和小实验进行引导或学 生做小实验验证,他生补充,最后由教师板书
回顾章节知识,搭 建知识框架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 问— 讲 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梳理
1、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小实验);
力
年级
八
科目
物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七章力章节复习
授课类型
复习
课标依据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攘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例2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 动的方向和快慢。
例3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2.4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常见实例或实验,了解弹力,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规范书写
概念辨析
作业
完成本章测试卷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