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性格的关系
浅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养成的影响
261学习版浅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养成的影响■文/欧 冉内容摘要: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造就不同性格的儿童。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家庭中的教养方式,运用正确的教养方式,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本文主要从教育方式的概念出发,针对父母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进行讨论。
关键词:父母的教养方式 儿童性格 影响一、问题的提出:教育,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
它能够使儿童成长出不同的性格。
而儿童的人生开端除了应该具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社会环境,还应该生活在一个充满温暖爱心的家庭。
刚出生的宝宝就好比是一张白纸。
他们的心灵是纯洁、天真的,而宝宝的教育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在出生以后,长期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中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父母的文化教育水平及教育的态度观念和方法,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儿童在那该所扮演的角色等等,这些都会对儿童的性格的养成有一定的影响。
二、他人的研究与实践:教育不仅是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正如新课标所言,教育合力是指以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作为教育合力之基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个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发展个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虽然个性的发展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儿童期作为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是极为重要的,儿童的个性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所谓“从小看八十”、“三岁之魂,百岁之才”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父母的影响很大,因此家庭教育,尤其是有关家庭教养方式的讨论在这一时期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父母教养方式的含义及其分类:(一)父母教养方式的含义。
父母的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如 儿童观、教育观、养子观、人生观)和已经习惯了的教育行为。
家庭教养方式对我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我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自信心是在家庭中萌芽和发展的,因此,幼儿的自信心与父母的教养行为有很密切的关系。
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行为及态度,向幼儿传达父母对生活的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
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2.放任型。
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
由于父母没有给予幼儿必要的行为准则和强化,对孩子冲动的行为缺乏约束,致使孩子缺乏社会责任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幼儿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因而失去归属感。
3.民主型。
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信任、尊重和平等,重视启发引导,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自主和自由的空间。
这类父母与幼儿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既尊重、理解幼儿,又对幼儿提出严格要求; 既高度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幼儿独立自主,激励幼儿去做他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 既让幼儿敢于发表意见,又循循善诱,对幼儿的幼稚和错误不是无端训斥。
因此,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幼儿,往往性格开朗,意志坚强,积极向上,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
4.改善教养方式,培养幼儿自信心从父母行为看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结果,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最佳的教育模式,值得推崇。
当然,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不同,无论是溺爱型、专制型还是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它们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一定是因果的关系。
也就是说,同一种管教类型对不同个性的幼儿引起的效果,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幼儿的表面行为来评价某种管教类型的实际效果。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所有幼儿的个性心理发展都是有益的。
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观念是整个家庭教育诸因素中的核心。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哪些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哪些影响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哪些影响父母教养孩子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和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那下面一起详细了解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哪些影响吧。
(1)专制的父母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
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
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
这种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事,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如与其他幼儿交往,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他们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没有竞争意识,表现出焦虑和喜怒无常等。
(2) 放任的父母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无足轻重,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
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种类型的父母忽略了教导孩子尊重,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
尤其对学龄前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
所以,给孩子这种自主,反而阻断了他学习做人的机会。
这种孩子在与别的同伴交往时,会处处将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好胜斗强,经常出现攻击行为。
(3)拒绝否认的父母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做什么都做不好,给孩子立过于苛刻的规矩,一味地指责,给孩子温情太少,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教育的孩子不会赞美别人,不会与人合作,利他行为很少。
(4) 权威的父母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
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这类孩子易形成稳定的依恋,与同伴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综上所述,专制的父母为孩子规划所有事,将孩子训练成听话的机器,并不能帮孩子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
儿童心理成长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
儿童心理成长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引言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家庭环境息息相关。
家庭是儿童最早、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儿童的性格、情感和社会技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心理成长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建议。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1. 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孩子的性格发展父母作为儿童最亲密的人,他们的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发展。
如果父母过于严厉或过于宠溺,都可能对孩子的自我认同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相反,温暖、支持和理解的父母关系可以促进孩子的自尊心和情感安全感的建立。
2. 家庭氛围与孩子的情感健康家庭氛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家庭内部的情感氛围。
如果家庭氛围和谐、温暖,孩子的情感健康将受到积极的影响。
相反,如果家庭氛围紧张、冷漠,孩子可能会感到不安、孤独和沮丧。
3. 家庭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学习能力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重视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学习能力将有所提高。
相反,如果家庭对教育不重视,忽视孩子的学习需求,孩子可能会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
4. 家庭关系与儿童社交技能家庭是孩子学习社交技能的第一课堂。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谐、相互支持,孩子将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相反,如果家庭关系紧张、冲突频繁,孩子可能会养成孤僻、怕羞的性格,影响与他人的良好互动。
如何促进儿童心理成长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成长来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关注和爱,与孩子建立密切的情感联系。
同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孩子能够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提供安全的家庭环境儿童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来实现心理成长。
父母应该尽量减少冲突和争吵,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教养方式决定男孩个性——鲍姆令德的父母教养方式实验
教养⽅式决定男孩个性——鲍姆令德的⽗母教养⽅式实验据世界精神卫⽣⽇活动有关资料显⽰,在我国17岁以下的⼉童和青少年中,⾄少有3 000万⼈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为问题的困扰,中、⼩学⽣⼼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性⽅⾯的问题。
⽽男孩⼼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就是⽗母不良的教养⽅式。
什么是教养⽅式?就是指⽗母对男孩管教的⼀种⼤概取向,包括⽗母教育男孩的观念、态度和⽅法,⽐如,有的⽗母教育男孩⾔语亲切、和风细⾬;⽽有的⽗母教育男孩粗暴野蛮、暴风骤⾬。
临床的研究与实践证明,男孩的⼈格、情绪特点、⼼理状态和⾏为⽅式等都与其⽗母的教养⽅式密切相关。
如果⽗母对男孩采⽤严厉惩罚(包括体罚、苛求、威吓等)、拒绝否认的⽅式越多,男孩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他⼈、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也更易产⽣焦虑、担忧及某些强烈的情绪反应。
⽗母不同的教养⽅式,就会有不同个性的男孩。
美国加利福尼亚⼤学教授、⼼理学家鲍姆令德曾对⽗母的教养⾏为与男孩个性发展的关系,进⾏了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鲍姆令德进⾏了三次试验,第⼀次是将被试孩⼦按个性(独⽴性、⾃信、探究、⾃我控制、交往等⽅⾯)成熟⽔平分出最成熟、中等成熟和最不成熟三组,然后对他们⽗母的教养⽔平从“控制”、“成熟的要求”、“⽗母与孩⼦的交往”、“教养”四个⽅⾯进⾏评定。
第⼆次、第三次实验是采⽤与第⼀次相反的研究程序,对在不同教养⽅式下的孩⼦做个性评定,等这些孩⼦长到⼀定的岁数再做⼀次评定。
实验结果是最成熟孩⼦的⽗母教养⽔平最⾼,依次往下,最不成熟孩⼦的⽗母教养⽔平最低。
在进⼀步的研究中,鲍姆令德提出了⽗母教养⽅式中的两个衡量指标:要求度和反应度。
要求度是指⽗母对孩⼦的⾏为标准的要求⾼低,可以分为⾼要求度和低要求度;反应度是指⽗母对孩⼦需求的反应程度和关爱的程度,可以分为低反应度和⾼反应度。
根据这两个指标,可以将⽗母的教养⽅式分为四种类型。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对于儿童的教养方式是亲子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
父母的教养方式由情感和控制两个维度组合而成。
情感是指父母对儿童做出反应的性质和数量,控制则是父母对儿童管理和监督的程度。
两者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即权威性、专制型、忽视型和放纵型(如图)。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但很少提出控制和要求,偶尔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也不能坚持到底。
他们对儿童能做出成熟的行为不抱太大希望,因为他们觉得“他只是个孩子”。
过度的放纵会使孩子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的愿望和要求就是纪律。
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全世界都辜负了他而心生怨恨。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迁就,他们没有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学校与同学相处时的表现往往不够成熟,攻击性强。
同时,他们的责任心和独立性也较差。
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要求与控制。
对儿童的要求缺乏回应,让儿童感到受忽视与冷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类父母的子女不仅社会交往及学业表现上皆有缺陷,也常会变成具有敌意及反叛意识的青少年,易出现行为偏差。
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
他们滥用权力,要求儿童绝对服从,却很少对儿童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的口头禅是:“我怎么说,你就得怎么做!”为使儿童服从,他们常常运用惩罚和剥夺爱的策略。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儿童完全受制于父母,个人意愿得不到尊重,儿童常感到愤怒和拘束。
由于亲子之间缺乏沟通,儿童无法向父母学到适当的社会技能,一般不善于交往,对学校生活适应较差,有些儿童对他人充满敌意,攻击性强,不能自控;有些儿童则是胆小、退缩,缺乏自信,游离于群体之外。
权威性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纳的,对儿童有明确的要求。
他们对儿童的控制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在向儿童提出要求或命令时,通常会向儿童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同时亦能倾听儿童的心声,考虑儿童的需要。
每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各种影响
每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各种影响每个父母都有不同的教养方式,那关于这些教养方式有什么影响呢,下面一起看看每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各种影响。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十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展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棍棒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棍棒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棍棒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斯守父母身边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培养的是”奴才”.另一种专制是父母对孩子提供过度的保护环境,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那么易产生别离焦虑,回绝入园,回绝上小学,形成儿童退缩行为。
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等。
有个孩子叫何欢,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象别的孩子那样哭闹,象个小大人似的,忙上忙下,开心极了,对待小朋友也是热情无比。
妈妈也是非常积极,什么舞蹈,网球,绘画,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一起上!可没过多久,孩子不再活泼可爱,叽叽喳喳了,干起事情来总象是不知所措,甚至于问她话时,她也只用点头和摇头代替了,孩子不开心了。
原来,妈妈在未给她商量就报那么多兴趣班的同时,还给她定下两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是不准和男孩子玩!所以孩子在玩时总想着这条规定,所以不敢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二是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向妈妈汇报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孩子所在英语班),妈妈是不问出来决不罢休,因为是初接触英语,而且说英语也需要一定的气氛,所以孩子总是不能令妈妈满意,于是孩子形成一种上学时的无形压力----怕错,所以不说,继而开展成为你问我,我干脆不理的场面,性格趋向自闭。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分析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分析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往往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不可分。
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人格形成、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等方面。
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如果父母以身作则,积极向上,孩子就会更有可能培养出乐观、坚韧和自信的个性。
相反,如果父母以消极怠倦的态度面对生活,或是严厉对待孩子,孩子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消极、自卑的人格特征。
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人格塑造。
此外,父母教养方式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庭环境对孩子情绪和人际交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表达、鼓励和支持都会直接塑造孩子的社交技能。
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孩子会有更强的情感表达能力,更加容易与人交流和建立友谊。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过分严厉,孩子可能会显得孤僻和退缩。
因此,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培养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此外,父母教养方式还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和支持可以直接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自信心。
如果父母鼓励孩子不断尝试、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给予肯定和支持,孩子就会培养出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尊心。
相反,如果父母不断批评和指责孩子,或是对其要求过高,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和焦虑的情绪。
因此,父母应当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情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支持他们培养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综上所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形成、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等方面。
父母应当注重以身作则、培养积极的人格特征;关注情感沟通,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内容摘要:孩子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孩子独创出来的,而是与父母的家教方法有直接的联系。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性格发展时期影响是最为深刻和重大的。
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一个人的性格取决于其0至6岁时所接受的教育,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如何,将决定一个人成长后的性格,乃至今后的人生观、处事观。
本文针对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类型,从教养方式不同类型的特点和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等方面,具体分析、阐述并提出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个人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方式子女性格特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作为个体最重要的社会化的载体之一,从幼儿刚出生一直到成人,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学前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父母以及其家教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家庭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家庭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特点,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替代不了的。
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更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也是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的关键,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
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不太满意。
因此,通过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几种类型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1.溺爱型。
溺爱型家庭的孩子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缺乏社会性和竞争性,容易形成怯懦、盲从、依赖、被动、不愿探索、不敢冒险、不能创造等性格弱点。
对子女过分娇惯、溺爱,致使孩子任性、执拗。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导语】家庭教育对于孩⼦们来说,⾄关重要,家庭是孩⼦们的第⼀所学堂,家长是孩⼦的第⼀任⽼师,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
因为家庭的⼼理⽓候对孩⼦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
那么,家庭教育对孩⼦的成长的影响有哪些呢?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育频道!1.家庭教育对孩⼦成长的影响 ⼀、对孩⼦⼼理的影响。
⽐如,家长脾⽓暴躁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不满情绪。
这样久⽽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在内的每个的家庭成员信念迷失,这样孩⼦往往有⼀种迷茫⽆助的感觉,不良的⼼理就此形成。
如果⽗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的态度,⼜能带动孩⼦们将这种⼼⾥影响到⾃⼰的交往中去。
⼆、对孩⼦习惯的影响。
孩⼦长时间的⽣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久⽽久之也就在这种环境中⽣成⾃⼰的性格,家长的⼀⾔⼀⾏也会影响到孩⼦,⽐如家长每天养成整洁的习惯,孩⼦也会这样,⽽且脏⼀点家长也不会满意,这样⽆形中对孩⼦有⼀个每天的养成教育。
三、对孩⼦交往的影响。
什么样的孩⼦有什么样的朋友,孩⼦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也会把这种意识带到⽣活中去,所以也会决定⾃⼰的交往环境。
四、对孩⼦未来的影响。
孩⼦的性格⽣成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成的,虽然在学校⾥能够受到⽼师的教育,但是如果家庭教育不是理想的,孩⼦在学校也会⾛弯路,⽐别⼈多⾛⼀些路,这样如果成功的话,还能慢慢调整⾃⼰的⾏为、性格,如果不成功,可能会失去很多,对于他们的将来也会有不⼩的影响。
总之:教育孩⼦,家庭最重要,他是孩⼦⽩纸上的第⼀笔,希望家庭教育更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2.家庭教育对孩⼦成长的影响 影响孩⼦的⼼理健康 有些家长对孩⼦总是采取⼀种激进的教育⽅式,⽐如孩⼦犯错他们只会向孩⼦发脾⽓。
骂他们能⼒不⾜才解决不了问题,这样的教育⽅式使孩⼦⾃尊受损,从⽽变成⼀个⾃卑懦弱的⼩孩。
作为⽗母不能强加望⼦成才的⼼,去严格要求孩⼦零犯错零失败。
影响孩⼦的思维能⼒ 家长应该传达给孩⼦更多的正能量,孩⼦才会更有⾃信去实现⾃⼰所想,去努⼒经营⾃⼰的⼈⽣,对于未来的现状更有能⼒去攻破。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幼儿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强,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较大。
对此,本文列举了几种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并分别阐述教养差异对幼儿性格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科学教养的有效措施,力求通过营造温馨家庭氛围、科学运用奖惩方式、维护孩子自尊等方式,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形成健全人格。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且社会判断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化进程具有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孩子性格养成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这就要求家长意识到家庭教养的重要作用,并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采取多样化措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性格,实现健康发展。
一、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产生的主要影响孩子性格除遗传因素之外,还受到生长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因家长的生活背景、受教育水平、思想观念不同,所采取的教养方式也有所区别,不同方式对孩子性格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一)专制型部分家长对幼儿实施强硬专制管理法,对幼儿的各种行为进行绝对控制,此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全部生活由家长来安排,无论孩子是否喜欢,都必须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事,没有反抗和问“为什么”的权力。
家长采取此种方式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主要是为了将幼儿在自己的保护与监管下成长,但他们与孩子的沟通较少,当孩子犯错或者没有按照父母要求做事时,父母常常会将孩子的过失放大,并且严厉地批评和指责,以高压手段让孩子绝对服从,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想法,一味地以“为孩子好”为理由干预幼儿成长,在孩子面前树立绝对的权威,不但使幼儿感到来自父母的强大压力,还会激发叛逆心理,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
在此种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一般容易形成胆小、自卑的性格,且个性叛逆,很容易暴躁、易怒,做事冲动、不顾及后果。
例如,在《爸爸去哪儿》中的郭涛与石头父子,郭涛对儿子的管教较为严格,石头在爸爸面前常常小心翼翼,不敢大喊大叫,在“换爸爸”一期中,他也是唯一没有与爸爸依依不舍的孩子。
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性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性格特征的相关分析摘要:从父母是孩子心灵、人格定位等角度出发,阐述了家庭教育在社会大教育中影响之大,提出父母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养方式,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社会栋梁。
中国有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
身为父母的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的。
古传孟母三迁之说,广为人知,孟子的母亲为了他能在少年时代有个好的成长环境,曾经搬过三次家。
可见,少年时代生活环境好与坏都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庭教育这个古老的概念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自然的人。
家长可以给孩子许多东西,但教养方法不当,却不能给他们走向社会的勤奋、胆识和坚强,不能给他们应生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固然教养孩子必需遵循人生发展规律,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应能力,方可铸造他们长大后自强自立,走向社会,担当重任最初的基石。
1.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根据对160 个家庭进行调查,关于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性格特征得出的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主要表现可分为:(1)过分溺爱型的占60%左右;(2)过分专制型的占10%左右;(3)放任型的占7—10%;(4)还有一种是温和型和理解民主型的占20—23%。
(1)溺爱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养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绩”的期望值较高。
具体表现在:重视分数。
“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
“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孩子考个好分数,舍得投资。
不少家长为子女出重金择校、请家教、买参考书,或亲自辅导。
业余时间陪孩子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2)专制型孩子淘气或犯错误是难免,父母理当淳淳善诱,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使他们从小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然而,有的家长却只知道批评教育孩子,对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法却知之甚少,结果孩子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发展的影响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决定孩子性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塑造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还能促进孩子全面的发展。
本文将就家庭教育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行为举止会被孩子观察和模仿,这种模仿是孩子学习的基础。
如果父母平日里言谈和善,举止得体,孩子容易形成友善、独立自主的性格;相反,如果父母常常吵架、发脾气,孩子可能容易变得暴躁易怒。
因此,父母应该注重自身言行的引导和规范,积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温暖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够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力。
此外,鼓励和赞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能够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反,过度严厉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自卑、胆怯的情绪,不利于性格的健康发展。
再次,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心、包容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些品质对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有利。
此外,父母提供给孩子的教育资源决定了孩子对知识的获取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对孩子性格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父母应该适时给予孩子适量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培养自律、自信和独立的性格特质。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言传身教、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都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重要因素。
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和言行引导,以温暖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儿童是一门学问,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大多数父母都会自发地根据社会化目标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
不同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鲍姆令特(D.Baumrind,1971,1975)在一系列的研究基础上归纳出了幼儿父母的三种养育类型,即权威性、专断型和宽容-放纵型。
在鲍姆令特和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提出了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主要类型并对每种对应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1.权威型权威型的家长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与孩子有较好的情感沟通,在适当的时候对幼儿提供帮助,有积极地亲子关系:这类家长不断地向儿童传达着关心的信息,刺激着儿童主动寻求父母的指导,准确的判断着儿童的需要,并做出积极的回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幼儿的心中逐步建立起家长的权威形象。
在权威教养方式的影响下,儿童更易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成熟型情绪调节方式,在民主影响下长大的儿童具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并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2]。
2.专制型专制型属于高控制性教养方式,这类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但缺乏对规则的解释,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
这样的教养方式使亲子关系变得很不协调,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道德内化,降低了儿童对内部动机的归因,强化了儿童的外部归因,大大影响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的发展,研究发现专制型的教养方式降低了儿童的自信心和果断性,增加了他们的羞辱感和无助感,而且增加了孩子成年后患抑郁症的机会,使儿童缺少社会责任感。
3.放纵型放纵型的家长对儿童充满了积极和热情的态度,但缺乏控制力。
很少对儿童的要求提出质疑,对儿童的错误行为也很少惩罚,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采用漠视或接受的态度。
这类教养模式下的儿童跟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好,但这种教养下的儿童往往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缺乏责任感,不太顺从,行为缺乏自制,自信心偏低。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摘要: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这个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儿童的早期教育是社会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其地位和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不断揭示和证明。
那么,儿童的性格形成有什么规律?儿童早期教育应该关注儿童发展的哪些方面我们从中要借鉴和注意什么方面都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环境;儿童性格;发展;一、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及现状家庭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种气氛。
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又可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
硬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结构、家庭的资源配置、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软环境指家庭成员关系和教养方式。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特征。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中。
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影响的特点:(1)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具有早期性。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
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
(2)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影响的连续性。
父母的行为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影响着子女。
这些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给予影响和示范。
浅谈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个性养成的影响
浅谈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个性养成的影响家庭是铸造学生的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因此誉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个性养成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章是从家庭环境及父母的个性与教养方式对学生个性的影响、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对学生个性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个性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和期望水平对学生个性的影响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了解,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探讨了解决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的影响的方法,希望引起社会对此问题重视。
标签:家庭环境学生个性养成心理成熟影响一、家庭关系对学生个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般而言,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中,孩子比较合群、乐观和自信,因为这种家庭不仅能在学习、交往等方面为孩子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且能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和流畅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相反,在不和谐、矛盾性较高的家庭中,由于孩子所感受的家庭亲密度较差,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问题孩子由此产生。
综合许多学者的观点,父母间的关系和睦、家庭亲密度高的情况下,孩子的个性发展较好。
反之,则会对孩子的良好个性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二、父母教养行为特点对学生个性养成的影响根据父母的教养行为特点,将父母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民主型的家庭,孩子能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表现比较自信,乐观开朗,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比较好,朋友较多。
专制型的家庭,孩子比较容易形成胆小、自卑、焦虑、爱说谎、孤僻等不良性格。
溺爱型的家庭,孩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自控能力较差,缺乏恒心和毅力,缺乏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
忽视型的家庭,孩子出现适应性障碍的可能性很高,他们对校园生活没有什么兴趣,自控能力很差,容易形成冷漠、冲动、攻击性强、情绪波动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民主型父母的教养孩子方式最有利于孩子个性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而相同的教养方式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之下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家庭影响孩子性格形成
家庭影响孩子性格形成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等方面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言行不一,言传身教不一致,孩子容易感到困惑,无法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相反,如果父母言传身教一致,积极向上,孩子会受到良好的榜样影响,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其次,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孩子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相反,如果家庭氛围紧张、冷漠,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和不安,性格可能会变得内向、消极。
因此,家庭氛围的温馨与否直接关系到孩子性格的形成。
此外,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同样至关重要。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否融洽,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争吵、冷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影响其性格的形成;而父母之间的和睦、支持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性格。
总的来说,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等方面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重要影响。
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家庭氛围的营造,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积极地成长。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深度分析四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深度分析四种教养⽅式对孩⼦性格的影响深度分析四种教养⽅式对孩⼦性格的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学教授、⼼理学家鲍姆令德曾经进⾏了长达10年的研究,他的研究已经成为发展⼼理学史上具有⾥程碑意义的经典研究之⼀。
⼀、实验⽬的⽗母教养模式与⼉童个性特点之间的关联⼆、实验过程⾸次是将学前⼉童按个性(⼉童的独⽴性、⾃信、探究、⾃我控制、交往等⽅⾯)成熟⽔平分出最成熟的、中等成熟的和最不成熟的三个组,然后对这三组⼉童⽗母的教养⽔平从A控制,B 成熟的要求,C⽗母与⼉童的交往,D教养四个⽅⾯进⾏评定。
⽽在第⼆、三次实验研究时采⽤与第⼀次实验相反的研究程序,⽅法是对三种不同教养类型⽗母的幼⼉做个性评定,等这些⽽通长到9岁时再做⼀次个性评定。
三、实验结论⾸次试验的测评结果是最成熟组⼉童的⽗母教养⽔平最⾼,依次往下,最不成熟组⼉童⽗母得分最低。
鲍姆令德将这三组⼉童的⽗母分别称为权威型、专制型和娇宠型。
第⼆、三次的实验结果发现,权威型⽗母的男⼥孩⼦在认知能⼒和社会能⼒发展⽅⾯都胜过其他两组⼉童;专制型⽗母的孩⼦发展平平;娇宠型⽗母的⼥孩在认知和社会能⼒⽅⾯的得分都低于平均值,男孩的认知能⼒特别低。
四类教养⽅式决定孩⼦性格从鲍姆令德的实验中明显可以看出,权威性的⽗母教养⽅式对于孩⼦的培养和发展是最有利的。
在进⼀步的研究中,鲍姆令德提出了划分教养⽅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和反应性。
根据这两个维度,把⽗母的教养⽅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
(1)'权威型'⽗母 (⾼要求、⾼反应)此类⽗母对孩⼦的要求⽅⾯有适当的'⾼'和'严'。
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会为孩⼦设⽴⼀定的⾏为⽬标,对孩⼦不合理的任性⾏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努⼒达到⽬标;同时,他们并不缺乏⽗母应该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能够耐⼼的倾听孩⼦的述说,⽽且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孩⼦⾃我成长。
这类⽗母施⾏'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的教育⽅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心理学家鲍乐特温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大致概括为4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日本心理学家根据其研究结果总结出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性格表现的关系:
父母的教养方式
孩子的性格
1、支配一切
服从、无主动性、消极、温和
2、照管过甚
幼稚、依赖性、神经质、被动性、胆怯
3、保护
权威型
对孩子有一定的要求。
总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对待孩子,要求孩子服从父母,不征求孩子的意见。
理智型
爱子女,且对孩子有一定要求,对孩子的行为做适当的限制,方式比较民主,能听取孩子的意见,亲子关系较融洽。
期待型
关心、爱护孩子,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
要求过高,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有时往往期望会,导致亲子关系不太和谐。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以上研究,归纳出中国家长的8种教育行为类型:
教养类型
优点
缺点
保护型
给予子女多方面的关怀和照顾,对子女有良好的愿望和较高的要求。
管得过多,管过了头,较多地把个人的意愿强加在子女身上,往往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或不合作。
溺爱型
很关心和爱护子女,对孩子生活和物质方面照顾周到。
行为上管教不严,较少限制,甚至袒护孩子的缺点,一味迁就,百依百顺。
缺乏社会性、爱深思、亲切、情绪安定
4、溺爱
任性、反抗性、幼稚、神经质
5、顺应过度
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粗暴
6、忽视
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攻击、情绪不安定、创造力强、善交往
7、拒绝
神经质、反社会、粗暴、试图引人注意、冷淡
8、残酷
执拗、冷酷、神经质、独立性
9、民主
独立性、爽直、协作、亲切、善与社会交往
10、专制
依赖、反抗、情绪不安定、自我中心、胆大
严厉型
较多限制子女的行为,常以强制性的惩罚方式迫使孩子屈从,亲子关系紧张。
严格型
关心孩子,对孩子有一定的要求。
往往以批评为主,表扬甚少,缺乏赏识。
忽视型
不关心也无要求,听任孩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