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作者姓名:俞岩斌

专业:心理健康教育

主考学校:__西北师范大学_____准考证号: 232613100083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朱雅雯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14年11月3日

论文标题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

论文标题Influ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on children personality formation

论文作者(俞岩斌)

论文作者(Y uYanBin)

目录

内容摘要 (Ⅰ)

正文目录 (Ⅰ)

参考文献………………………………………(XII-XIII)注释…………………………………………………()

附录…………………………………………………()

后记(致谢)………………………………………()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

天祝县石门学区俞岩斌

【摘要】家庭是孩子性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性

格发展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几种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发展

的影响,说明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性格

作为教育合力之基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性格的发展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儿童期作为性格初步形成的时期是极为重要的,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所谓“从小看八十”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父母的影响很大,因此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在这一时期讨论。即弗洛伊德提出的从口唇期到潜伏期。这段时期孩子的个性特点是:

一、喜爱与学习有关的游戏。儿童时期是长身体时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是他们总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又保留着学前期爱玩好动的特点。

二、心理活动缺乏目的性。孩子由于缺乏明确的活动目的,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从兴趣出发,易受客观因素的干扰。

三、对一切新异事物都感兴趣,爱问为什么。孩子由于年纪小,经验少,许多事物在大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但他们却可能不理解。他们对一切不理解的新异事物都感兴趣,都会提出问题。

四、意识的倾向性还不明显。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纪小,知识经验、智力发展的局限,心理活动一般还没有明显地倾向于某一方面,即使一时对某种事物有兴趣,也还很容易动摇的。这个时期的孩子较单纯,独立性较差,对师长的话(特别是老师的话)百依百顺,较易于模仿成人的行为,许多行为只是习惯所影响,并没有成熟的动机。

性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的心理特征总和。性格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及社会性。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它包括了一个人的气质、体貌特征、智力和创造性、与人交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动机、志向、兴趣、信念和人生观,还包括自我意识。

一、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深刻而长远的,已有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方式在孩子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提出提高、干预家庭教育方式的方法。

家庭教育方式受到父母性别、受教育水平、孩子所在年级和学校类型而不同,也与城市、农村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有关。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孩子采用负面教育行为越少,教育困惑也越少,但高中及中专文化的父母却比初中文化的父母对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权威、挑剔挖苦、限制干涉等负面教育行为,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年级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也不同,说明家庭教育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关,也进一步证实了家庭教育方式是双向的,受到父母和孩子的共同作用,家庭教育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来选择,而且也是可以调整和变化的;地区特点、民族的因素也影响到家庭的教育方式,说明对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要结合文化背景,充分挖掘民族中的有利因素和结合地区特点来提高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学校类型的家庭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存在差别,因此在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整上要结合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干预的共同作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1、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认知发展的影响

维果斯基认为,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成人创造的环境及提供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指导就体现了家庭教育方式。通过这些指导,孩子的认知能力才能超越现有水平而向上发展。因此,要理解孩子的发展,就必然要关注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提供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指导。温暖和理解使孩子产生温暖、信任和安全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学习习惯,惩罚、否认、拒绝和干涉则使差等生有逆反与自卑感,对学习厌恶、抵触和缺乏信心。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进步是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和目标定向来起作用的,父母情感上的温暖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孩子在学业自我概念上取得较好的自我评价。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说服、民主、鼓励、宽容、情感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开发,而惩罚、打骂、羞辱、拒绝、专制和过度保护、包办、溺爱、不问不管等方式造成社会退缩、急躁、任性等非智力因素问题发生率高。

中国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与西方有一致的地方,但也有不同之处。关于孩子气质和家庭教育方式与其陌生环境中语言表达水平显示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父亲的严格教养方式与孩子的语言表达有显著的相关。谷传华、陈会

昌等通过历史测量学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早期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考察显示,在社会创造性人物的早期成长过程中,“严父慈母”这一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总体上占主要地位。总体来看,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够给孩子较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是创造型家庭的共同特征。

上述研究表明家庭的支持、奖赏指导和适当的反应,这些教育方式影响了孩子能力的发展,而对孩子的适当要求可促进孩子认知的发展,特别是当要求和对孩子的支持与反应结合时更有效。

2、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人的社会化过程,不仅显示了品德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过程,而且也从中获得了行为方式的各种成分,孩子的社会化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受到关注。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孩子的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同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化的目标也是首先通过父母传递给孩子的。家庭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其实质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孩子的社会化的影响,也即家长把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中国曾开展了3至9岁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研究,关颖等专门探讨了家庭教育方式与孩子社会性发展的相关性,数据显示,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儿童社会性得分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从而看出在亲子关系上的民主、平等、和谐,使孩子在良好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宽容型教育方式给孩子较多的自由,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好处,但这种孩子缺乏教育,不负责任,使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影响较少。在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最初阶段,采取这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不成熟。采取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的父母,往往是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对孩子过多干预、过分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这与西方的研究是一致的。

除了具体评估家庭教育方式的类型对孩子社会化的影响,国内研究者还涉及到它与社会化的各个具体方面的关系。如家庭教育方式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家庭的支持、鼓励和积极参与可以促进孩子自我概念的积极发展,而粗暴的不支持行为则会阻碍孩子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