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电大 2

合集下载

2012年秋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形成性考核二答案

2012年秋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形成性考核二答案

1、综合性丛书也被称为(),意谓其选的典籍是跨类别的。

A.类编丛书B.汇编丛书C.地方丛书D.普通丛书2、()是查考中国典籍流通传播的第二道重要关卡。

A.《汉书•艺文志》B.《隋书•经籍志》C.《七略》D.《四库全书总目》3、目前查考古籍丛书权威性、集大成的检索工具是()。

A.《儒学警悟》B.《四库全书》C.《中国丛书综录》D.《四部丛刊》4、“四部法”中将儒家经典和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归入()。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5、“四部法”中将历史著作归入()。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6、专门性丛书也被称为(),意谓其选收的典籍是属于同一类别的。

A.类编丛书B.汇编丛书C.地方丛书D.普通丛书7、《七录》分类典籍的方法称为()。

A.四分法B.五分法C.六分法D.七分法8、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二次大规模的学术文化总结时期的是()。

A.晋代B.隋代C.唐代D.宋代9、最早采用韵目编排形式编纂的类书是唐代颜真卿的()。

A.《古今图书集成》B.《儒学警悟》C.《韵海镜源》D.《永乐大典》10、()是在一个总书名下汇集了多种书的一套书。

A.类书B.丛书C.丛刊D.期刊11、使用电子图书系统的基本步骤是()。

A.下载并安装专用阅读器、在线阅读、登陆注册B.在线阅读、登陆注册、下载并安装专用阅读器C.下载并安装专用阅读器、登陆注册、在线阅读D.在线阅读、下载并安装专用阅读器、登陆注册12、1920年4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是由谁翻译的?()A.严复B.陈望道C.林纾D.梁启超13、下列哪部百科全书是综合性百科全书。

()A.《儿童百科全书》B.《北京百科全书》C.《不列颠少年百科全书》D.《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14、公元5世纪以后至18世纪初的百科全书的编者主要是()。

A.个人B.修道院神职人员C.多学科合作D.单一学科15、以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教科书及学堂辅助读物大量出现是在什么时期?()A. 18世纪末B. 19世纪初C. 19世纪末D. 20世纪初16、百科全书中,()是向读者推荐的深入钻研该条目内容的重要参考著作。

国开《信息检索与利用》形考任务试题13答案

国开《信息检索与利用》形考任务试题13答案

国开《信息检索与利用》形考任务试题13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信息”描述正确的是(C)
A.知识是信息的源泉B.情报是信息的源泉
C.信息是“熵”D.信息是有形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反映
2.下列哪项不是文献的内容特征?(B)
A.分类号B.标题C.文摘D.主题词
3.下面哪项不属于题录型检索工具?(C)
A.《中文科技资料目录》B.《放射医学题录》
C.《全国西文期刊联合目录》D.美国《医学索引》
4.下面哪种检索语言属于自然语言?(B)
A.单元词语言B.关键词语言C.标题词语言D.叙词语言
5.我国文献检索刊物出现较晚,直到哪年才开始有文摘性检索刊物?(B)
A.1921B.1934C.1956D.1978829
6.使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检索“帕金森病人伴发的精神病”的文献时,首先选择的检索途径应为(A)
A.主题途径B.著者途径C.分类目次D.汉语拼音首字字顺表7.下面对IM主题索引部分描述错误的是(C)
A.同一主题词下按副主题词字顺排
B.同一文献题录可人多个主题词之下。

信息检索与利用练习题与答案

信息检索与利用练习题与答案

信息检索与利用练习题与答案第一章概说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文献信息资源,在载体形式上,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

2、一次文献是依据作者本人的研究或研制成果创作的文献,即通常所说的“原始文献” 、“第一手资源” 。

一次文献在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在内容上具有原创性,在出处上具有分散性。

3、二次文献是按一定的方法对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以使之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主要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

二次文献通常又被称为“检索性文献”、“线索性文献”。

4、三次文献是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而形成的评述研究性文献,如综述、述评等。

三次文献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在功效上具有参考性。

5、传统的文献检索工具体系由印刷版工具书构成。

6、电子化的检索工具是以数据库的形式出现的,数据库类型有数值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文献型数据库。

7、部首法首创于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

8、在现有的电子版检索工具中,检索词主要有两大类:字段词和任意词以数值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和书目数据库出现的电子版检索工具,检索词是字段词。

以全文数据库出现的电子版检索工具,检索词可以是“任意词”。

9、“循环衍生法”包括定义衍生法、语素衍生法、语境衍生法。

10、现有的中文电子版检索工具一般都设有高级检索功能,较多地使用的检索技术是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和位置检索,体现出的检索特点是组配检索、模糊检索和限定检索。

11、逻辑“与”(and)符号表示为“ * ”。

表示“同时包含”关系。

逻辑“或”( or)符号表示为“+”。

表示“分别包含”关系。

逻辑“非”(not)符号表示为“- ”。

表示“排除其他”关系。

12、中文检索引擎的检索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类方式,二是关键词方式。

13、文献信息资源的引证标注有3 种情况:注释、引文出处、参考文献。

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是1987年5 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5、文后参考文献列表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以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信息检索与利用2》学习资料

《信息检索与利用2》学习资料

信息检索与利用-形考任务二-辅导资料
【题目】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是在()年
A. 1993
B. 1996
C. 1990
D. 2000
【标准答案是】:1996
【题目】图书排列按索取号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 TM925/44; I247. 5/123; I247. 5/55; TP316/4;
B. I247. 5/123; I247. 5/55; TP316/4; TM925/44;
C. TP316/4; I247. 5/123; I247. 5/55; TM925/44
D. I247. 5/55; I247. 5/123; TM925/44; TP316/4;
【标准答案是】:I247. 5/55; I247. 5/123; TM925/44; TP316/4;
【题目】与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商google(谷歌)进行战略合作,成为google在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并且成为“google学术”网站最大的中文内容提供商之一的是()
A. CNKI
B.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C. 维普资讯网
D. 超星数字图书
【标准答案是】:维普资讯网
【题目】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
A. 信息、管理、人力
B. 物质、能源、管理
C. 物质、人力、资本
D. 物质、能源、信息?
【标准答案是】:物质、能源、信息?
【题目】对图书馆藏书的组织体系进行图书排列的方法是()
A. 分类排架
B. 年序排架
C. 无序排架
D. 随机排架
【标准答案是】:分类排架
【题目】中国知网的英文简称是()
A. CNKI
B. ISSN
C. CABI。

(山西省)50900-信息检索与利用-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

(山西省)50900-信息检索与利用-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

信息检索与利用-形考任务二-辅导资料
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
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第1题
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是在()年
A. 1993
B. 1996
C. 1990
D. 2000
正确的答案是:1996
第2题
图书排列按索取号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 TM925/44; I247. 5/123; I247. 5/55; TP316/4;
B. I247. 5/123; I247. 5/55; TP316/4; TM925/44;
C. TP316/4; I247. 5/123; I247. 5/55; TM925/44
D. I247. 5/55; I247. 5/123; TM925/44; TP316/4;
正确的答案是:I247. 5/55; I247. 5/123; TM925/44; TP316/4;
第3题
与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商google(谷歌)进行战略合作,成为google在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并且成为“google学术”网站最大的中文内容提供商之一的是()
A. CNKI
B.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C. 维普资讯网
D. 超星数字图书
正确的答案是:维普资讯网
第4题
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
A. 信息、管理、人力
B. 物质、能源、管理。

2019年春季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 信息检索与利用 形考任务2 答案

2019年春季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 信息检索与利用 形考任务2 答案

信息检索与利用形考2图书馆馆藏资源从文献的加工程度上来划分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A. 三次文献B. 一次文献C. 二次文献D. 零次文献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题目2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是国内第一个电子全文剪报产品,是科研人员课题查新、科研教学、企业决策和获取竞争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选择一项:A.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B. 《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D.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正确答案是:《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题目3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目前,图书馆一般采用( )进行检索图书选择一项:A. ISBNB. GOOGLEC. ETCD. OPAC反馈正确答案是:OPAC题目4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图书排列按索取号顺序排序,正确的是()选择一项:A. TM925/44; I247. 5/123; I247. 5/55; TP316/4;B. TP316/4; I247. 5/123; I247. 5/55; TM925/44C. I247. 5/55; I247. 5/123; TM925/44; TP316/4;D. I247. 5/123; I247. 5/55; TP316/4; TM925/44;反馈正确答案是:I247. 5/55; I247. 5/123; TM925/44; TP316/4; 题目5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对检索式的制定应符合的要求为()选择一项或多项:A. 要满足所检数据库检索用词规范B. 要符合检索系统限制条件和组配原则C. 检索式应尽量简化D. 完整而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完整而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要满足所检数据库检索用词规范, 要符合检索系统限制条件和组配原则, 检索式应尽量简化题目6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数字图书馆是对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发布和利用的实体,其形式可以是具体的社会机构或组织,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站或者任何数字信息资源集合。

信息检索与利用形成性考核答案

信息检索与利用形成性考核答案

单选题。

(共30 道试题,每题2 分)1、一部古书经过多次传写或刊印所形成的不同的书本形态称为(a)。

A.古籍版本B.古籍丛刊C.丛书D.古籍流传2、最早采用韵目编排形式编纂的类书是唐代颜真卿的(c)。

A.《古今图书集成》B.《儒学警悟》C.《韵海镜源》D.《永乐大典》3、“四部法”中将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佛教、道教等类别的典籍归入(c)。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4、中国古代最早的类书是三国时期的(b)。

A.《古今图书集成》B.《皇览》C.《韵海镜源》D.《永乐大典》5、《七略》的成书时期是在(b)。

A.秦代B.汉代C.周代D.魏晋时期6、在“汉籍电子文献瀚典全文检索系统”中,要检索既包含“君臣”又包含“父子”的诗文,输入的检索条件应该为(a)。

A.君臣父子B.君臣!父子C.君臣?父子D.君臣父子7、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类书是(a)。

A.《艺文类聚》B.《皇览》C.《韵海镜源》D.《永乐大典》8、在编纂体例上,(a)带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分类目录形式。

A.《汉书艺文志》B.《隋书经籍志》C.《七略》D.《四库全书总目》9、中国古代最早的类书出现在(b)。

A.汉代B.唐代C.三国D.晋代10、(b)丛书也被称为“类编丛书”,意谓其选收的典籍是属于同一类别的。

A.综合性B.专门性C.地方性D.普遍性11、百科全书的基本单元是(c),它是百科全书输入和输出知识信息的基本单位。

A.词条B.释文C.条目D.参考书目12、下列哪种百科全书不是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b)A.《儿童小百科全书》B.《不列颠百科全书》C.《不列颠少年百科全书》D.《儿童百科全书》13、利用计算机阅读平台或手持阅读设备阅读的数字化图书是(c)。

A.数字图书B.印刷图书C.电子图书D.线装图书14、1920 年4 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是由谁翻译的?(b)A.严复B.陈望道C.林纾D.梁启超15、百科全书中,(d)是向读者推荐的深入钻研该条目内容的重要参考著作。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卷及答案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分)1.( B )的主要功能是检索、通报、控制一次文献,帮助人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文献信息。

7A.零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一次文献D.三次文献2.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按照( A )进行区分的。

7A.加工深度B.原创的层次C.印刷的次数D.评论的次数3.从文献的( B )角度区分,可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等。

6A.内容公开次数B.载体类型C.出版类型D.公开程度4.具有固定名称、统一出版形式和一定出版规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称为( D )。

8A.图书B.会议文献C.学位论文D.期刊5.( A )类型的专业文献出版周期最短、发行量最大、报道最迅速及时,成为多数论文发表渠道。

8 A.期刊B.报纸C.会议文献D.专利6.在公开出版物中,当前的(C )反映的信息内容可能最新。

8A.学位论文B.标准文献C.期刊论文D.报纸文献7.当我们需要对陌生知识作一般了解时,我们可先参考( C )文献。

8A.专利B.报告C.图书D.标准8.利用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称为( A )。

31A.追溯法B.直接法C.抽查法D.综合法9.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分类号采用了( A )体系。

34A.拼音字母+数字B.英语字母+数字C.全部拼音字母D.全部数字10.( B )是以报道文献出版或收藏信息为主要功能的工具。

A.题录B.索引C.文摘D.目录11.按照顺序表述文献检索常用的五个步骤是( D )。

32A.明确要求和分析课题,选择检索系统,获取原文,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实施检索以及调整检索策略B.明确要求和分析课题,获取原文,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实施检索以及调整检索策略,选择检索系统C.明确要求和分析课题,实施检索以及调整检索策略,选择检索系统,获取原文,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D.明确要求和分析课题,选择检索系统,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实施检索以及调整检索策略,获取原文12.图书分类法中,类名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反映了学科概念之间的( A )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1984、信息意识、获取文献信息2、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3、自然、社会、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扩充性、转换性4、知识性、传递性、针对性5、知识内容、信息符号、载体材料、记录方式6、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电子型、零次、一次、二次、三次7、ISBN、10、-、组号、出版社号、书序号、检验位二、名词解释1、P4情报:就是指为了解决一个特定问题从一定文献资料中提取或经过传递获得的知识。

2、P4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概括,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和系统化了的信息,是信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3、P5文献:信息本身是看不见的,要使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信息保留下来并加以传播和利用,就必须使信息依附在某种载体上,文献就是这种载体的主要表现形式。

4、P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现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

5、P2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6、P6一次文献:依据作者本人的研究或研制成果创作的文献,即通常所说的“原始文献”、“第一手资料”。

7、P7教科书:系统归纳和阐述某学科现有知识和成果的教学用书。

8、P7工具书:供查找和检索信息和知识用的图书。

9、P9期刊:指采用统一名称,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汇集许多个某著者论文的连续出版物。

三、简答题1、P1信息意识的评价内容:(1)对信息科学的认识;(2)对信息的社会作用、经济价值的认识(3)对特定信息需求的自我识别;(4)能充分、准确地表达出对特定信息的需求。

P3信息道德的评价内容:(1)了解国家在信息及信息技术方面制定的相关政策、法律、道德规范;(2)在获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遵守法规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3)了解知识产权中的“合理使用”的规定,尊重原作;(4)了解影响信息资源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2、P4从信息、知识和情报的定义可以看出,信息无处不在,信息的范围最大,信息中被人们认识的部分成为知识,而知识中被人们用来解决问题的部分成为情报。

因此信息、知识和情报的关系是前者包含后者的关系。

3、P7零次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像;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者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在功效上具有参考性。

4、P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量激增,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趋势。

信息检索能力已成为新时代人才的一项必备技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这一能力尤为重要。

早在1984年国家教委就要求各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并作为必修课,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信息的技能。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进程加剧,信息、物资、能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财富,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财富,信息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谁掌握了最新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信息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第2章文献检索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信息组织、文献检索、控制语言、分类语言、主题语言、描述规范2、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3、图书在版编目数据4、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5、选择质量较高的检索系统、提高检索者的检索水平6、查全率、查准率二、名词解释1、P12文献检索:是指把文献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针对用户的需求找出所需文献的过程。

2、P14信息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文献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3、P17在版编目:是指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制有限的书目数据工作。

4、P19检索语言:指文献检索中用来描述文献特征和表达信息提问内容的一种专门化的人工语言,是信息组织和文献检索共同使用的语言。

5、P31查全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数与检索系统中与该提问相关的实有信息资源总数之比6、P31查准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数与检出的信息资源总数之比。

三、简答题1、P14信息检索系统:是指一套完整的检索工具一般构成一个检索系统。

根据检索工具的不同,分为手工检索系统和机器检索系统。

手工检索系统主要是指二次文献所组成的检索性工具或卡片柜等,机器检索系统可分为机械检索系统和计算机检索系统,目前我国机器检索系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2、P14文献描述标准,即文献著录标准,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随着计算机在文献领域中的应用逐步发展起来的。

20世纪70年代,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在国际文献界实施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工程,为文献信息的描述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为国际文献描述的统一和标准化创造了条件。

我国于1979年经国家标准局批准正式成立“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文献著录标准的工作。

网络信息资源描述问题是近些年讨论最多的问题,是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十多年来,一系列的关于网络信息资源描述规范已推出,最著名最有的规范是《都柏林核心集》。

3、P20我国历来都很注重对分类思想的研究,相关的有记载的研究文献源远流长,最早有记载的分类思想典籍可追溯至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著的《别录》和《七略》,尤其是《七略》,历代学者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是我们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它首创的“七分法”对后世我国的分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大。

到宋代,史学家、博物学家郑樵著《通志·艺文略》,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郑樵以其严谨、求实的态度设计了12大类、用细分的三级分类体系来类例图书与学术文化,这种分类体系在古典目录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其后,我们的古典分类体系又经过多次的增补和完善,发展到清代中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体系,《四库全书》即是四部分类体系实践应用中的一个典范。

到近代以后,特别是1905年清政府实施新学教育制度后,由于新学教育对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带来了极为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整个文化教育领域尤其突出。

旧的四部分类体系已经适应了新学科、新知识的发展,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出现了一些新的分类法,如皮高品的《中国十进分类法》等。

新中国建立后,分类语言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方针,出版了一系列的分类法。

1952年出版的人大法是建国后出版的最早一部综合性分类法。

中小型法也影响深远。

科图法是一部针对科学院系统的综合性分类法。

4、P23《中图法》的类目体系也是一个层层展开的分类体系,但不是采用的“十分法”,而是依据对知识领域里的整体认识,首先将知识门类分作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同时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和文献分类本身的需要,增设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综合性图书两大部类,构成5大部类。

其中社会科学部类扩充为9个基本大类,自然科学部类扩充为10大类,这就栬了22个基本大类。

5、P25关键词语言是直接选用文献中的自然语言作基本词汇,并将那些能够提示文献题名或主要意旨的关键性自然语词作为关键词进行标引的一种检索语言。

所谓关键词是指那些出现在文献的标题(篇名、章节名)以至摘要、正文中、对表征文献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意义的语词,亦即对揭示和描述文献主题内容来说是重要的、带关键性的(可作为检索“入口”的)那些词语。

6、P27-30文献检索的方法有:常用法、追溯法、循环法检索途径:外部特征途径、内容特征途径、其他途径。

文献检索的程序步骤:(1)分析待查项目,明确主题概念。

(2)选择检索工具。

(3)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标识。

(4)查找文献线索,索取原文。

7、P21麦维尔·杜威于1876年首次出版了世界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杜威十进分类法》,他为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

DDC是世界献分类法发展上一个里程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杜威在管理上形成一个稳定的管理机构,将自己的财产投资于出版社,建立基金,负责DDC修订,保证了修订的顺利继续。

第二次作业第3章计算机信息检索一、填空题1、脱机检索阶段、联机检索阶段、光盘检索、网络检索2、定题信息、回溯性信息、日常3、输出格式、输出方式4、ARPANET5、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二、名词解释1、P50检索策略:是指为实现检索目标而制订的全盘计划或方案,指导整个检索过程。

2、P60计算机标识语言:是电子环境下发展的一种利用特定的文本句法描述信息资源的格式成分、结构信息、特征等的语言。

3、P66搜索引擎:又称搜索机,是人们对网上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标引和检索的一种工具,它是一种能够通过互联网接受用户的检索标识,并向用户返回符合其检索要求的信息资源网址的网站。

三、简答题1、P34(1)速度快、效率高(2)检索范围广(3)检索不受时空的限制(4)数据更新快,可以及时获得最新信息(5)检索辅助功能完善,使用方便2、P39规定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运算符,称为布尔逻辑运算符。

布尔罗辑运算符包括逻辑“或(OR)”与“(AND)”和“非(NOT)”。

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进行检索词或代码的逻辑组配,是现代计算机检索的基本技术。

3、P55扩检是指设置的检索范围太小,命中文献不多,需要扩大检索范围的方法。

缩检:是指设置的检索范围太大,命中文献太多,需要缩小检索范围的方法。

如果属于需要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文献查全率,调整检索策略的方法有:(1)减少“与(AND)”运算符,增加同义或同族相关词,并使用逻辑“或(OR)”运算符将它们连接起来;(2)在词干相同的单词后使用截词符“?”;(3)去除已有的字段限制、位置运算符限制(或者改用限制程度较小的位置运算符)。

如果属于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文献查准率的,调整检索策略的方法有:(1)减少同义词或同族相关词;(2)增加限制概念,用逻辑“与(AND)”将它们连接起来;(3)使用字段限制,限定检索词在指定的基本字段或者批定的辅助字体出现,限制检索结果的文献类型、语种、出版国家、时间等;(4)使用适当的位置算符;(5)使用“非(NOT)”运算符,排除无关概念。

4、P63 IP地址是如何分类的?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规模和需求,IPV4地址被分成五类,A 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

其中前三类地址被用来作为全球唯一的单播地址,后两类地址作为组播和试验目的而保留。

A类网络是大型网,B类网络是中型网,C类网络是小型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