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装线技术任务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装线设计、制造

技术协议

需方:

供方:

目录

1.设计依据 (1)

2. 工艺设计 (3)

3.供货设备清单 (5)

4、夹具设计、制造 (11)

1. 设计依据

1.1 产品、设计纲领

本焊装线,主要承担年产双班辆车型的主线、过渡线、调整线、部分散工位等夹具的设计、制造、安调等工作。

1.1.1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全年设备工作日为300天

1.1.2 车型及参数

车型:

白车身总成外廓尺寸:

两厢车长/宽/高:4195 mm/1725mm/1233mm

白车身重量:约350Kg 轴距: 2600mm

1.2 技术条件

1.2.1 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8小时×双班×300日×89%。

1.生产节拍:3.4分/辆,分装线为6.8分/辆

1.2.2 生产条件:

l动力电源: AC380±10% 三相四线制50Hz

l设备开工率:≥89%

l供给气压: 0.4~0.6Mpa

l供给水压: 0.25Mpa

l环境温度: -5℃~30℃

l环境湿度: ≤85%

l车间地面承载:3t/m2

l车间照明:1000LX

l通风系统:为车间的总的通风系统

1.2.3 厂房条件

厂房下弦高8.7m;车间使用面积198m×48m=9504m2;厂房共有四个大门,高度4.2m,宽度4.2m 。

1.3 设计技术依据

l生产线工艺方案设计图。

l产品资料:总成数模,焊点分布图。

l厂房资料:建筑平面图。

l动力资料:电源入口、压缩空气入口、水源入口。

2. 工艺设计

2.1 系统设计

2.1.1焊装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

l焊装车间循环水点布置图,标注安装位置、结构方式,出据用水量计算书。l焊装车间压缩空气点布置图,标注安装位置、结构方式,出据耗气量计算书。

l焊装线钢结构布置感念图。

2.1.2工装、设备工作范围划分:

2.2项目内容

2.2.1 地板总成和车身总成装焊夹具线和线内输送设备的设计及制造。部分分总成夹具的设计及制造。

2.2.2 调整线的设计及制造,主线至调整线(过渡线)和调整线至主线(滑橇返回线)的传输设备及升降机的设计及制造,门盖装具的设计及制造。2.2.3门包边机的涂胶、输送装置的设计及制造。

2.2.4焊钳、涂胶设备、CO2焊机、固定点焊机、螺柱焊机等设备选型。

2.2.5焊装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

3.供货设备清单

4 . 各设备的具体技术要求

4.1地板和主线的技术要求

4.1.1 地板和主线共19个工位(不含升降机工位),工位间距

5.8米,夹具均为气动电控夹具,工位间传输采用滑撬方式。动力滚床采用SEW马达和同步齿形带传动,每个工位设置对滑撬的定位装置。机器人工位和成形焊工位的动力滚床带有升降装置,升降采用气缸和导向杆方式。

4.1.2一工位为前后地板和发动机仓上料及焊接工位,前地板采用料箱转移,人工+助力机械手上料。后地板和发动机仓上料采用两地控制自行电葫芦吊具上料,采用自动焊钳对关键点进行自动焊。

4.1.3二工位为人工补焊。三工位为机器人补焊,使用两台机器人进行补焊。四工位为人工补焊,五工位为预留工位。

4.1.4六工位为预装工位,侧围总成由料箱转运至该工位后由助力机械手抓取预装,顶盖总成由两地控制自行电葫芦吊具上料,空气盒人工预装。

4.1.5七工位为车身总成工位,总成工位侧围夹具采用移动方式,移动距离500 mm。移动和夹紧采用气动方式,移动导轨采用直线滚动导轨。设置安全装置,防止误动作或误操作而损坏车身。每边采用8个自动焊钳焊接下门槛和下裙边等地方,采用两台顶置式机器人焊接前后横梁和其他焊点。

4.1.6 八工位为合装预留工位。九工位为人工补焊。

4.1.7十工位为机器人补焊,使用两台机器人焊接后轮罩部分的焊点。

4.1.8十一和十二工位为人工补焊。

4.1.9十三工位为小件焊接工位,使用手持样板对小件定位。

4.1.10十四工位为预留工位。

4.1.11十五和十六工位为CO2补焊工位。

4.1.12十七、十八、十九工位为预留工位。

4.2调整线的技术要求

调整线共19个工位(不含升降机工位),工位间距5.8米,工位间传输采用滑撬方式。动力滚床采用SEW马达和同步齿形带传动,每个工位设置对滑撬的定位装置。

4.3各分总成夹具的技术要求

4.3.1各分总成夹具均为气动夹紧方式,人工焊接。

4.3.2大件的上下料采用电葫芦吊运,小件采用人工上下料。

4.3.3对较大工件工位和较多定位销的工位设置顶升机构,以方便取

件,部分工位设置平面旋转机构,以方便焊接和节省焊机焊钳。

4.4线内吊具的技术要求

焊接线内的输送设备均为电葫芦加简易吊具,其中后地板及发动机仓上线吊具和顶盖上线吊具为两地分别控制方式,各分总成夹具间的吊具为手电门控制方式。顶盖上线吊具带有真空吸盘系统,顶盖上线吊具为双轨吊具,其余为单轨吊具。顶盖上线吊具为气动吊具,其余均为人工操作吊具。

4.5调整线用装具的技术要求

调整线上门盖的安装用夹具为简易式装具,先将该装具固定在白车身,然后人工安装车门并拧紧铰链螺栓,然后打开车门,取出装具。

4.6过渡线的技术要求

6.6.1过渡线为从主线到调整线的白车身传输和从调整线到主线的空滑撬返回。由4台升降机,4台旋转动力滚床和12台固定动力滚床组成。过渡线预留下一车型的接口。

4.6.2升降机为双柱式,使用SEW马达驱动皮带传动。调整线下线升降

机有三个停止位,其余升降机有两个停止位。固定升降机的钢结

构由乙方设计,甲方制作。

4.6.3旋转动力滚床可作90度旋转,旋转动力为马达或气动。动力滚床采用SEW马达和同步齿形带传动,每个工位设置对滑撬的定位装置。

4.7焊装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的技术要求

焊装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按6万辆/年布置,各分总成夹具和设备按3万辆/年配置,预留6万辆/年的位置,主线按6万辆/年布置。焊装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应包含下列内容,所有夹具和设备的位置,所有轨道的位置和尺寸,所有气水电接口点的位置和尺寸,操作人员数量和位置,物流方向和通道,操作踏台及安全设施区域的布置;工位器具布置等。

4.8 外购件厂商

NO 外购件名称制造商

1 气缸SMC

2 气动控制阀SMC

3 电磁阀SMC

4 空气压力压力检测开关SMC

5 气管及接头SMC

6 气路三联体(减压阀、过滤器等)SMC

7 气动控制阀SMC

8 升降机皮带德国

9 无油轴套嘉兴中达

10 缓冲器ENID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