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共8篇)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公开课《我们的社区》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公开课《我们的社区》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公开课《我们的社区》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小区图片。

目的: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大屏幕,并对屏幕中出现的小区片断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提问:我们刚看到了这么多的小区。

谁能谈谈自己家住的小区什么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儿?导语设计的目的: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小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社区》一课出示课题《我们的社区》二、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置了注重观察、互动、交流的三个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生成、内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合作意识。

活动一:首先,问学生:谁先做一做小区中人物的动态,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目的: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动态特点,学会体验认真观察的重要性,领会学习效果与学会观察方法有关。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给每名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然后引导学生看美术教材,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课文中作品的含义。

我设置三个问题:1.观察小区环境、设施以及人物活动的特点;2.小组内互相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3.谁能到黑板前画出来小区的景物和任务的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页上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学生画的社区及人物,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问学生,那些地方抓住了社区和人物的特点?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让其他学生去体验基础较好同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畅所欲言,要求:学生发言不全面时,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学生初步产生互动。

小学美术教案:我们的社区

小学美术教案:我们的社区

小学美术教案:我们的社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社区的认识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社区的定义和组成:住宅、商店、学校、公园等。

2. 社区的的特点:便利、和谐、温馨等。

3. 绘画技巧:线条、颜色、构图等。

三、教学重点1. 社区的组成和特点。

2. 绘画技巧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表达社区的特点。

2. 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自己对社区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社区的图片。

2. 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社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社区的认识和感受。

2. 新课导入:介绍社区的组成和特点,讲解绘画技巧。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社区的画面。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社区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社区的短文。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社区的组成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运用了所学技巧。

3.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九、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深入了解社区的发展和变化。

2. 邀请社区工作人员讲解社区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社区的组成和特点,学会了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社区的认识和情感。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关注社区的发展,为社区的建设做出贡献。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区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深入理解社区的特点。

3. 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评价方法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主要从构图、颜色、线条等方面进行。

3. 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其表达和评价能力。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向往公平》的第二课《公平正义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公平的重要性,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学会面对不公平现象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不公平现象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维护公平正义。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并学会在面对不公平现象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部关于社区公平正义的短片,让学生了解公平正义在社区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引用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平的概念。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社区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4. 举例讲解:通过讲解一些公平正义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公平正义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关于公平正义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公平的含义公平的重要性如何维护公平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解释公平的含义。

(2)举例说明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在社区中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2. 答案:(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够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得到应得的待遇。

(2)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公平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对于社会来说,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幼儿园教案我们的社区认识社区中的不同角色

幼儿园教案我们的社区认识社区中的不同角色

幼儿园教案我们的社区认识社区中的不同角色幼儿园教案:我们的社区认识社区中的不同角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幼儿:1.了解社区中的不同角色;2.认识并理解这些角色的职责与作用;3.培养幼儿对社区中人们相互依赖和尊重的意识;4.激发幼儿对社区参与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图片、幻灯片或幼儿课件等教具,用于展示社区角色的图片或介绍文字;2.绘本:《我们的社区》或其他类似绘本;3.图书馆亲子角色扮演道具:医生服装、警察服装等;4.小型实物道具:警车模型、邮递员包裹等;5.幼儿歌曲音频或视频:《社区中的人们》等;6.动画视频:以社区景点和社区活动为主题的动画视频。

三、教学过程引入:1.播放幼儿歌曲《社区中的人们》,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2.展示绘本《我们的社区》,鼓励幼儿猜测书中主要角色,以激发幼儿对社区角色的思考。

探究:1.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等教具,分别介绍社区中的不同角色,如医生、老师、快递员、警察、消防员等。

让幼儿看图认识角色,并试着描述这些角色的特点和职责。

2.使用小型实物道具,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例如,一个幼儿扮演医生,给其他幼儿做健康检查;一个幼儿扮演快递员,将一个装着小礼物的包裹送给其他幼儿。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幼儿对各个社区角色的理解。

3.播放以社区景点和社区活动为主题的动画视频,激发幼儿对社区活动的兴趣。

在观看视频后,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讨论,了解他们对视频中活动的理解和看法。

展示:1.组织幼儿参观社区附近的一些景点,如公园、医院、邮局等,让幼儿实际感受社区的一些角色和服务。

2.邀请社区中的个别角色来幼儿园,例如,警察叔叔、医生阿姨等,向幼儿展示他们的工作环境和职责。

幼儿可提前准备问题,与来宾进行简单的问答互动。

总结:1.回顾当天所学习的社区中不同角色,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通过游戏、讨论等方式巩固幼儿对社区中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参与课堂活动时的表现:是否能够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角色扮演等。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共8篇)(大全五篇)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共8篇)(大全五篇)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共8篇)(大全五篇)第一篇: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共8篇)篇一: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在学习我们的社区这一课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足,都知道社区有楼房,有花园等,人们在做着各种娱乐活动或者健身活动,所以本课很容易唤醒学生的生活体会。

在教学中我除了尽力让学生回想社区生活场景,还强调了学生对社区生活哪些地方印象最为深刻,这样学生做作业时可以更好入手。

在做作业时学生需要注意处理画面中的前后关系,有一小部分孩子很容易把房子画成一排,没有前后或者遮挡关系。

有的孩子没有整体布局意识,很容易把房子或者人物活动画成单个的,画面物体之间没有关系。

通过优秀作业展示学生明白了画社区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自己想抓住社区的哪些特征?想表现社区的什么地方?注重遮挡关系,前后关系,疏密变化,高低变化等,如果有颜色还要有主色调。

这节课我觉得孩子们进步很大,但是绘画形式有些单一,如果时间允许,我会让孩子们采用各种形式作画!1 篇二:看看我们的社区教学设计课题:看看我们的社区(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居住的社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的居住地,了解什么是社区2、通过调查交流活动,使学生知道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设施、机构、标志。

3、通过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感受社区里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机构给居民带来方便、美好的生活。

4、通过制定“我是社区小主人”倡议书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社区、保护社区环境、爱护社区设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有哪些设施机构,给居民带来什么方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社区的设施机构给居民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过程:一、介绍自己居住地,理解什么是社区(6分钟)1、介绍自己居住地师: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住在一定的地区内,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住处结成小组,现在请组长介绍自己的组是哪个社区的。

(生:组长介绍,组员起立。

)2、感受生活在同一社区内的人们之间的联系,了解什么是社区师:(请一个组起立,做采访)看到有这么多同学和你居住在同一小区,高兴吗?平时你们有什么联系?现在互相打个招呼、握握手吧。

社区反思总结(通用10篇)

社区反思总结(通用10篇)

社区反思总结(通用10篇)社区反思总结篇1一、实习目的及意义:通过社会访谈与观察,了解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整合机制。

从而在实习中锻炼自身的社会实习能力及团队配合能力,使书本知识与实习知识先后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实习任务:走进改造中的城中村,观察城中村的相关社区元素、社会现象与社区居民行为方式及其变化情况等。

访谈城中村居民与村务管理人员,了解居民对对社区变迁的个体认同状况,居民之间的关系改变状况以及城中村整体治理状况。

三、实习时间:四、实习地点:石家庄留村、赵村五、实习课题概况:城市改造中社区整合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的城中村改造为例。

以质化研究为主,采取访谈法与观察法两种方法收集资料,进而针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文本分析。

六、实习内容:结合城中村改造过程,分析原城中村社区改变状况。

进而分析原城中村居民个体的社区认同、居民之间的关系与社区事务整体治理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再探讨城中村改造中认同、关系与治理等三个方面的社区整合机制,最后分析社区整合机制的建构,实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区整合。

实习的具体内容:城中村改造中原社区的改变状况;城中村居民对改造中社区认同意识的变化;城中村居民之间关系的变化;城中村社区整体治理状况的变化;综合上述研究,探讨城中村改造中的社区整合机制。

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第一阶段:召开小组成员会议。

首先小组成员选定王秀丽为小组组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内的成员及任务分配;然后通过交流与讨论设置访谈问题,选定访谈地点,决定访谈具体时间安排。

第二阶段:进入石家庄留村进行实地访谈。

小组成员内部经讨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进行观察与访谈。

结果,经观察与实地与村民的访谈得知留村不属于石家庄“三年大变样”范围之内,所以此阶段宣告失败。

第三阶段:再次召开小组内部会议。

经过上网等方式,精心选定石家庄赵村为我组第二次访谈地点,并重新设置了访谈问题。

第四阶段:进入石家庄赵村进行访谈:此次,吸取上次教训,在小组全部成员进入访谈之前先由两人提前进行了一番了解。

【最新文档】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共8篇)-word范文模板 (7页)

【最新文档】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共8篇)-word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共8篇)篇一:三年级下册第5课《我们的社区》汉河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篇二:不一样的社区教学实录与反思不一样的社区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的社区也各有特点。

2、了解并尊重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

3、用不同的方式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探寻不同的社区特点形成的原因,感受社区文化之美。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大量收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区风情资料。

2、相关课件、相关邮册、明信片、饰品等。

设计理念:本课是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中的第三个主题-《不一样的社区》,旨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社区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

本主题包含着两个三级活动主题,即?祖国各地社区?、?国外的社区?。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人们生活环境与习惯不同,因此人们生活的社区风貌也各具特色。

但是,学生的生活天地是极其有限,客观上束缚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很难去感受不同的社区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

于是,我们在设计中以儿童社会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资源,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在活动中探索学习主题,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环境选择上,我们化繁为简,有意识地组织孩子在网络教室学习,拓展教学空间,从平时的学习教室走向网络空间。

在教学内容编排上,通过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资料,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我们以小组学习为主体,确定?讲述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和?成果展示?探究话题,让同学们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反映国内外不同文化习俗的图片、邮票、明信片等,通过展示成果、讲述?我?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朗诵比赛等活动引导,充分让学生在交流研讨,自主探究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感受国内外人们美好的心灵和生活。

小学美术公开课《我们的社区》 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公开课《我们的社区》 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公开课《我们的社区》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小区图片。

(包括有该班学生居住的小区片断)目的: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大屏幕,并对屏幕中出现的小区片断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提问:我们刚看到了这么多的小区。

谁能谈谈自己家住的小区什么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儿?(学生:依次谈出自己的印象。

)导语设计的目的: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小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社区》一课出示课题《我们的社区》二、讲授新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置了注重观察、互动、交流的三个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生成、内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合作意识。

活动一:首先,问学生:谁先做一做小区中人物的动态(角色体验),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活动,先让基础差的学生汇报,然再依次汇报……)目的: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动态特点,学会体验认真观察的重要性,领会学习效果与学会观察方法有关。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给每名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然后引导学生看美术教材,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课文中作品的含义。

我设置三个问题:1.观察小区环境、设施以及人物活动的特点;2.小组内互相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3.谁能到黑板前画出来小区的景物和任务的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3页上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学生画的社区及人物,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社区大班科学教案

我们的社区大班科学教案

我们的社区大班科学教案一、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供一个富有活力和有趣的学习环境,我们针对社区大班的幼儿设计了一份科学教案。

该教案将围绕着自然界的变化展开,帮助幼儿了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性。

2. 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提高幼儿的思维逻辑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主题:变化的季节步骤:a. 激发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象,并提问引导他们思考:“你们注意到了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变化?”b. 学习资源准备: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视频和实物样品,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季节变化。

c. 探索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比如绘制季节变化的图表或制作季节变化的手工作品。

d. 总结讨论: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探索过程,总结季节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帮助他们建立对季节的概念。

2. 主题:水的变化步骤:a. 激发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当水受到什么影响时会发生变化?变成什么样子?”b. 学习资源准备: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水的变化实验,如将水加热、冷却、冰冻等,让幼儿亲自操作并观察。

c. 实验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水的变化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解释。

d. 总结讨论: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帮助他们明确水的三态以及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3. 主题:植物的生长变化步骤:a. 激发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让他们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受什么因素影响?”b. 学习资源准备: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种子、土壤和花盆,让幼儿参与到植物的种植和护理中。

c. 种植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指导他们观察和记录植物的成长变化,并帮助他们分析成长的原因。

小学美术《我们的社区》教案

小学美术《我们的社区》教案
小学美术《我们的社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章《我们的社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社区的定义与功能,了解社区的基本构成及作用;2.社区建筑与规划,学习建筑风格、色彩搭配及空间布局;3.社区环境与公共设施,认识环境美化、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性;4.以社区为主题的创作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表现社区生活的美术作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社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共同生活、工作、学习等特征的人群及其活动空间。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与设计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社区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社区建筑风格、色彩搭配和空间布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社区建筑风格、色彩搭配和空间布局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如建筑风格的选择、环境美化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社区规划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区空间布局。
(3)社区环境与公共设施:了解社区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其与居民生活品质的关系。
举例:讲解社区绿化、公共座椅、游乐设施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环境与公共设施的设计。
(4)创作实践:掌握绘画、手工等技法,创作一幅表现社区生活的美术作品。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此外,关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在讲解过程中,自己对难点内容的解释还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对难点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分解和讲解,通过举例、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我们的社区幼儿园教案

我们的社区幼儿园教案

我们的社区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认识到社区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社区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社区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社区的组成:家庭、学校、商店、医院、公园等。

2. 社区的功能:居住、学习、购物、就医、娱乐等。

3. 社区的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公共设施等。

三、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社区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社区的环境特点和保护意义。

2. 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社区的各个组成部分(家庭、学校、商店、医院、公园等)。

2. 视频:社区的日常生活场景。

3. 调查表:幼儿和家人一起完成的社区调查表。

4. 画纸、画笔:供幼儿绘画社区环境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社区的各个组成部分,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2. 讲解:讲解社区的组成、功能和环境特点,让幼儿了解社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3. 实践:让幼儿和家人一起完成社区调查表,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设施和环境。

4.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对社区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调查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社区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幼儿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社区环境的感受和保护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社区环境保护活动,如垃圾分类、绿化种植等。

2. 邀请社区工作人员来园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了解社区的工作和服务。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注重家园合作,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社区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计划本教案计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40分钟。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们的社区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们的社区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道德与社会教课反省我们的社区 _人教新课标——“我的社区”教课反省了能比致地描堂教课的微之,使其拥有人性化,体以人本,关注和尊敬每一个小孩的念,本文以堂叙事的形式,呈教教事例。

“游遍天下,不及塘栖廊下。

”“商集,物天宝,地灵人杰,塘栖之宝地也⋯⋯”“塘栖之水情韵以古、流水特点人家、特点小吃演了一代又一代的流故事。

”但境迁,往日的旧迹已萍踪。

广、七、小流水已经是年旧迹,佳人靠,牌楼,廊坊也已成史的暮,茶余后的聊。

水的韵也只好在点点滴滴,零琐碎碎中隐约可,家的也在韶逝中模散了。

)《道德与社会》中,与孩子及塘栖的各种好,也仿佛得白无力,孩子身此地却无从及,更不用家而骄傲之的,一“家真美”的仿佛能够在不了了之中草草收。

孩子的也令我痛心不已。

小莫里静静地同桌:“塘栖和的地方没什么不同啊!” 干脆:“ 不如上海好玩呢?”金阳仿佛懂得好多:“我去同里、,那边才叫水呢,到是老房屋,石板⋯⋯”“ 是花果之地,米之呢?什么都没有啊⋯⋯”面些言,我能什么呢?从他的言中,能够看出,小孩自然,和社会的只停留在可观可感的层面,认识较为浅薄和片面,对上边这段文字的描绘不理解,“真的古塘栖有这样之美,此刻大不同样。

”但只管这样,我们仍不可否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让小孩在与课程文本对话以外,与生活进行对话,与社会进行对话。

使小孩对生活所知所感与文本互融共通。

实现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致。

又一节《道德与社会》课,我为了实行这一寻访计划作了精心部署。

我把全班 28 人,就近分红 4 个小组,分别检查:塘栖的特产、塘栖的建筑、塘栖的名人、塘栖的历史四个板块,要求经过咨询、检查、访谈、查阅书本和史料、上网等方法、门路,全面查找塘栖的风土人情。

孩子们听了都忙活开了,有的准时间,有的约地址。

一周后,我们组织学生对换查状况进行了报告,还没走进教室,就见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围在一同大声讨论着什么,还有的已按耐不住,急着为上课准备物件。

教室里乱乱的,每个人仿佛都很忙。

大班我们的社区教案反思社会活动

大班我们的社区教案反思社会活动

大班我们的社区教案反思社会活动教案标题:大班我们的社区教案反思社会活动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概念,并认识到社区是由不同人组成的。

2. 通过社会活动的反思,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以便学生了解社区的不同方面。

2. 班级社区地图,用于展示社区的不同部分和人员。

3. 社区活动反思表格,供学生记录和分享他们参与的社会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所在的社区是什么,并讨论社区的不同组成部分(例如学校、医院、超市等)。

2. 展示班级社区地图,让学生认识到社区是由不同地方和人员组成的。

主体活动:3.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社区活动(例如清洁公园、参观养老院等)。

4. 学生进行社区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填写社区活动反思表格,记录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5. 学生小组之间分享他们的社区活动反思表格,并互相倾听和提问。

总结活动:6. 整个班级共同讨论社区活动的反思,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社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8.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并展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延伸:1. 邀请社区的相关人员来班级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社区的贡献和工作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其他社区组织,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社区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填写的社区活动反思表格,评估他们对社区活动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估他们对社区的认识和对改善社区的建议。

教案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有机会了解社区的概念,并通过实际参与社区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学生还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调整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活动选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们的社区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们的社区_人教新课标

让孩子与社会“零距离”——“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为了能比较细致地描绘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使其具有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本文以课堂叙事的形式,呈现教学案例。

“游遍天下,不及塘栖廊下。

”“商贾齐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塘栖之宝地也……”“塘栖之水乡情韵以古桥、流水特色人家、特色小吃演绎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故事。

”但时过境迁,往日的旧迹已萍踪难觅。

广济桥、七环连桥、小桥流水已是陈年旧迹,美人靠,牌楼,廊坊也已成为历史的迟暮,茶余饭后的聊资。

水乡的遗韵也只能在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中依稀可现,家乡的记忆也在韶华遗逝中渐渐模散了。

)《品德与社会》课中,与孩子们谈及塘栖的种种好处,也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孩子们虽身处此地却无从谈及,更不用说为家乡而自豪之类的话,这一节“家乡真美丽”的课似乎可以在不了了之中草草收场。

孩子们的议论也令我痛心不已。

小莫里悄悄地对同桌说:“塘栖和别的地方没什么不同啊!”冯稣则干脆说:“还不如上海好玩呢?”金鸣阳似乎懂得很多:“我去过同里、乌镇,那里才叫水乡呢,到处是老房子,石板桥……”“还说是花果之地,鱼米之乡呢?什么都没有啊……”面对这些言论,我能说什么呢?从他们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儿童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可观可感的层面,认识较为肤浅和片面,对上面这段文字的描述不理解,“真的古塘栖有如此之美,现在大不一样。

”但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否认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让儿童在与课程文本对话之外,与生活进行对话,与社会进行对话。

使儿童对生活所知所感与文本互融共通。

实现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又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我为了实施这一寻访计划作了精心布置。

我把全班28人,就近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查:塘栖的特产、塘栖的建筑、塘栖的名人、塘栖的历史四个板块,要求通过询问、调查、访谈、查阅书籍和史料、上网等方法、途径,全面查找塘栖的风土人情。

孩子们听了都忙活开了,有的定时间,有的约地点。

案例-《我们的社区》主题活动反思(优秀篇)

案例-《我们的社区》主题活动反思(优秀篇)

案例-《我们的社区》主题活动反思案例:《我们的社区》主题活动反思家长真正成为了我班工作的坚强后盾,使我们开展主题以来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的社区是我班开展的一个主题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教育目标,选择了这一主题,通过活动的开展,了解社区的生活设施,感受社区生活的便利、社区环境的整洁和美丽,萌发热爱社区的情感,提高美的感受力。

回顾三个多月来我们的社区活动的产生和实施,它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反思。

首先,活动主题的选择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因为期初我们幼儿园正在搞基建(建厕所和厨房),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难免会提出与房子相关的一些问题,如:房子建造时为什么要在地上挖一个很深的坑?;房子是用哪些材料建造的?房子的建造过程为什么需要拉线?等等。

在与幼儿共同讨论中他们又萌生了探索社区中各式各样房子的新主题,以及探索社区的各种生活设施的兴趣和意向。

就这样一步一步生成我们这一活动的主题我们的社区主题网络就这样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

在这个主题中,每一次的探索活动都是幼儿所兴趣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都十分的投入,积极地参与探索,可以说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次,开展主题活动时应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内容。

教师在主题进行中一定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依据来确定活动的具体内容,边实施边及时调整。

例如:在探索房子的结构,教师本来预设了:方便的电梯这一活动内容,但在活动中幼儿可能受生活经验少的限制,对这一内容不感兴趣,于是我立即取消了这一内容,更多地从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将活动改成了幼儿所兴趣的盖房子这一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参与者。

其三,充分利用家长这一社区资源,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在我们的社区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发动家长帮助我们收集有关的资料;组织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与幼儿共同制作各式立体的房子;帮助收集废旧材料(空的盒子、饮料罐等);利用上学、放学的机会,向幼儿介绍路上的一些社区设施,及时的向幼儿传授一些知识,解答幼儿的疑问,这种一对一的亲子交流对幼儿来说非常有益,幼儿会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弥补了教师不能全面顾及的缺陷。

我们的社区建构中班教案反思

我们的社区建构中班教案反思

我们的社区建构中班教案反思教案标题:我们的社区建构中班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时长:2周教学资源:1. 图书:《社区是什么》、《我们的社区》等2. 社区地图、社区图片和海报3. 角色扮演道具(例如:医生、消防员、老师等)4. 社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教学活动:活动1:社区地图制作1. 引导学生讨论社区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展示社区地图的例子,并解释地图上的不同标记和符号的含义。

3. 分发空白地图,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社区的理解进行绘制。

4. 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和讨论自己的地图,并解释他们在地图上标记的地点和事物。

活动2:社区角色扮演1. 向学生介绍社区中的不同职业,并解释他们的职责和贡献。

2. 分发角色扮演道具,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进行扮演。

3.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社区中的日常情景,并展示他们的扮演表演。

活动3:社区故事分享1. 阅读并讨论与社区相关的图书,例如《社区是什么》、《我们的社区》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社区相关的经历和故事。

3.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口头表达或书写的方式,将自己的故事呈现给其他同学。

活动4:社区服务项目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社区做出贡献,并提出一些建议。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社区服务项目,并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和计划。

3. 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并记录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其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和意识。

2. 收集学生制作的社区地图和角色扮演表演的资料,评估其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故事分享和社区服务项目报告,评估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社区责任感。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的社区》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的社区》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的社区》教学设计一、设计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和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社区的定义和构成;2. 社区的重要性;3. 社区成员的职责和权利;4. 探索社区中的安全问题;5. 研究社区规则和法律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堂课的知识,与学生分享自己生活的社区,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社区的概念和构成。

2. 研究社区的定义和构成(10分钟)使用图片和实例,介绍社区的定义和构成,让学生了解社区由人、环境、建筑等因素组成。

3. 探索社区的重要性(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社区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社区的看法和体验。

4. 讨论社区成员的职责和权利(15分钟)结合情景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社区成员应该有的职责和权利,并引导他们思考个人在社区中的角色和责任。

5. 探索社区中的安全问题(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社区中的安全问题,并让他们分享自己在社区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法。

6. 研究社区规则和法律的基本概念(15分钟)通过游戏和案例分析,介绍社区规则和法律的基本概念,并让学生了解遵守规则和法律的重要性。

7.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对社区的改进意见,展望未来一个更加美好的社区。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对社区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3. 学生对社区成员职责和权利的理解;4. 学生对社区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5. 学生对社区规则和法律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例;2. 情景和角色扮演材料;3. 游戏和案例分析材料;4. 支持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七、教学参考: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X单元X课。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社区》,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社区中的各种职业,认识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学习尊重并感谢社区中的工作人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社区中常见的职业,知道不同职业的基本工作内容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尊重和感激社区工作人员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社区中常见职业的名称、工作内容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故事书、道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不同职业的角色,通过表演让幼儿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卡片等教具,向幼儿详细介绍各种职业的名称、工作内容和特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不同职业的认识。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故事书,讲述一个关于社区工作人员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不同职业的人物,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绘制一幅社区职业画卷,锻炼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我们的社区》2. 内容:职业名称:警察、医生、消防员、邮递员等工作内容:保护我们的安全、救死扶伤、灭火救援、送信等职业特点:勇敢、无私、辛勤、负责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社区职业英雄2. 答案要求:幼儿根据所学内容,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社区职业英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互动等形式,让幼儿对社区中的各种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社区中的工作岗位,如医院、消防队、邮局等,让幼儿实地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增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们的社区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们的社区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们的社区_人教新课标——“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为了能比较细致地描画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使其具有人性化,表达以人为本,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本文以课堂叙事的形式,出现教学案例。

“游遍天下,不及塘栖廊下。

”“商贾齐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塘栖之宝地也……”“塘栖之水乡情韵以古桥、流水特色人家、特色小吃演绎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故事。

”但时过境迁,往日的旧迹已萍踪难觅。

广济桥、七环连桥、小桥流水已是陈年旧迹,美人靠,牌楼,廊坊也已成为历史的迟暮,茶余饭后的聊资。

水乡的遗韵也只能在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中依稀可现,家乡的经历也在韶华遗逝中慢慢模散了。

)《品德与社会》课中,与小孩们谈及塘栖的种种好处,也看起来显得惨白无力,小孩们虽身处此地却无从谈及,更不用说为家乡而自豪之类的话,这一节“家乡真漂亮”的课看起来能够在不了了之中草草收场。

小孩们的议论也令我痛心不已。

小莫里悄悄地对同桌说:“塘栖和别的地点没什么不同啊!”冯稣则干脆说:“还不如上海好玩呢?”金鸣阳看起来明白得专门多:“我去过同里、乌镇,那儿才叫水乡呢,到处是老房子,石板桥……”“还说是花果之地,鱼米之乡呢?什么都没有啊……”面对这些言论,我能说什么呢?从他们的言论中,能够看出,儿童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可观可感的层面,认识较为肤浅和片面,对上面这段文字的描述不明白得,“确实古塘栖有如此之美,现在大不一样。

”但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否认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让儿童在与课程文本对话之外,与生活进行对话,与社会进行对话。

使儿童对生活所知所感与文本互融共通。

实现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又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我为了实施这一寻访打算作了精心布置。

我把全班28人,就近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查:塘栖的特产、塘栖的建筑、塘栖的名人、塘栖的历史四个板块,要求通过询问、调查、访谈、查阅书籍和史料、上网等方法、途径,全面查找塘栖的风土人情。

学前幼儿园_我们的社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前幼儿园_我们的社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幼儿来自不同的居住区,对社区的了解和理解,仅限于小区内的居民楼、树木花草、停放在小区内的车辆和居住区内的便利店。

对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内新兴的养老服务中心、四点半学校缺乏感知经验;大班幼儿观察、感知能力较强,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说,大胆地讲的能力较差。

教学反思收获和感悟1、现实生活,是最鲜活、最生动、最有生命力的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回看录像,孩子们全程叽叽喳喳的兴奋心情,积极而专注的投入到观察中的表情,在优美的《牧羊曲》音乐伴奏下,模仿养老中心爷爷奶奶练太极时自由起舞的样子,历经接近两个小时的参观,仍然兴致勃勃,不知疲倦,在最后一站——离开消防体验室时,发自内心的“太神奇了,快进来看啊!”的对同伴的呼唤,无不说明了把课堂搬进社区,把教育融入生活的有趣。

更深刻的领悟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正确。

2、“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为组织好这次活动,五次深入社区,广泛搜集蕴含教育因素的资源,并把有关内容拍摄记录下来。

根据幼儿认知能力进行筛选。

因资源太多,无法在一次活动中完成,设计了以《走进社区,感受美好,感恩社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此次展示和呈现的是活动一《我们的社区》。

正式活动前,邀请名师工作室成员一起,带领大四班的四名幼儿模拟参观,从幼儿视角发现捕捉观察内容。

如:漂流书屋里的地球仪,书画室的国画,消防演练室里的烟感、灭火球,多功能室里的太极拳表演,从而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

为确保概念和知识的精准,网上搜集垃圾分类、消防、太极拳、国画等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

3、根据5至6岁幼儿注意力和自控力差的特点,参观类活动,室内可以放开让幼儿自由观察探索。

室外因空间是开放的,分散和吸引幼儿注意的因素太多,加上安全角度考虑,还是以教师带领有秩序的观察更有效。

活动的不足之处。

1、参观点位太多,时间太长。

每次安排两至三个点位比较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在学习我们的社区这一课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足,都知道社区有楼房,有花园等,人们在做着各种娱乐活动或者健身活动,所以本课很容易唤醒学生的生活体会。

在教学中我除了尽力让学生回想社区生活场景,还强调了学生对社区生活哪些地方印象最为深刻,这样学生做作业时可以更好入手。

在做作业时学生需要注意处理画面中的前后关系,有一小部分孩子很容易把房子画成一排,没有前后或者遮挡关系。

有的孩子没有整体布局意识,很容易把房子或者人物活动画成单个的,画面物体之间没有关系。

通过优秀作业展示学生明白了画社区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自己想抓住社区的哪些特征?想表现社区的什么地方?注重遮挡关系,前后关系,疏密变化,高低变化等,如果有颜色还要有主色调。

这节课我觉得孩子们进步很大,但是绘画形式有些单一,如果时间允许,我会让孩子们采用各种形式作画!1篇二:看看我们的社区教学设计课题:看看我们的社区(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居住的社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的居住地,了解什么是社区2、通过调查交流活动,使学生知道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设施、机构、标志。

3、通过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感受社区里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机构给居民带来方便、美好的生活。

4、通过制定“我是社区小主人”倡议书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社区、保护社区环境、爱护社区设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有哪些设施机构,给居民带来什么方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社区的设施机构给居民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过程:一、介绍自己居住地,理解什么是社区(6分钟)1、介绍自己居住地师: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住在一定的地区内,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住处结成小组,现在请组长介绍自己的组是哪个社区的。

(生:组长介绍,组员起立。

)2、感受生活在同一社区内的人们之间的联系,了解什么是社区师:(请一个组起立,做采访)看到有这么多同学和你居住在同一小区,高兴吗?平时你们有什么联系?现在互相打个招呼、握握手吧。

师小结:不论你居住在城市的小区、街道,还是农村的村子中,大家共同生活、彼此联系,这就形成了“社区”(板书:社区)一起读读社区的定义。

(投影出示社区概念)问:你是哪个社区的?3、出示课题,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也看看来自哪个社区的同学表现的最优秀。

(板书:看看我们的)生齐读二、师生共同汇报调查结果,了解社区环境、设施、机构、标志(14分钟)1、师介绍自己社区情况:师:同学们都介绍自己住在哪里,你们知道老师住在哪个社区吗?师:我居住在新兴社区,想看看曹老师居住的社区什么样子吗?我特地在星期天拍了很多社区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要求:看看老师居住的社区里有什么设施机构,觉得这个社区怎么样?播放课件(允许学生边看边轻轻读出来)提问:觉得曹老师居住的社区怎么样?2、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1)师:前几天曹老师也给同学们发了调查表,布置同学观察自己居住社区的情况。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你的调查结果,然后组长组织大家填写汇报单。

(2)(投影出示汇报单)要求:自己社区有什么,打勾,表上没有的,自己补充。

常见的标志,能画的要画出来。

(3)生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师鼓励,发“社区小主人”奖(5)小结:听了同学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大多数社区里环境优美,有许多的设施、机构、标志。

(板书)这些设施机构有什么作用呢?三、感受社区环境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13分钟)1、(投影出示故事)让生自由读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2、师:社区里的公用电话给居民和外地民工带来了方便,你们社区里的设施机构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呢?3、小组里说一说。

4、集体交流。

5、师:我们每个社区几乎都有超市,说说你或你的家人在那里买过什么?平均一周去几次?一周去几次“人民商场”?为什么经常去社区超市,不常去大商场?(方便)6、考一考:(投影出示考题)让生先自由读读填填,再选一人订正。

7、想一想:小明居住在这样的社区里,感觉怎么样?老师为什么对自己的社区很满意?你对自己居住的社区满意吗?为什么?四、共同承诺,激发学生热爱保护社区的情感(7分钟)1、小结过渡:社区里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更加美好。

我们做为居住在社区里的居民,社区的小主人,该怎样爱护环境、保护设施呢?(追问:你见到过不爱护环境、破坏设施的现象吗?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方便?你想对他们说什么?)2、小结:你们说的太好了,老师觉得你们真是讲道德、有责任心的社区小主人。

如果社区居民都能像我们这样想、这样做,我觉得我们的社区家园一定会美丽、舒适。

3、我们这些社区小主人都做了承诺,要爱护我们的社区家园。

现在我们一起来制定倡议书,让全社区的人都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吧。

4、(出示投影)能做到的、愿意做的请站起来,大声向别人倡议吧。

(生读倡议书)板书设计: 看看我们的社区保护↙↘爱护环境机构标志设施创造方便、美好的生活篇三: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教学反思《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寻访大师的童年》这一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的第一课。

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的亲密朋友。

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的、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孩子们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识字不多,而且孩子这方面的一些课外知识也不是特别丰富,他们对于听大师童年的故事兴趣浓厚,但对于自己去准备故事,自己来讲故事还是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收集资料的指导。

2.《大师成才的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体验大师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过程中的喜悦和坚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升大师成长的奥秘。

让儿童深入地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激发其情感共鸣。

对学生从大师成长故事中总结诀窍的过程,应及时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尝试运用,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3.《大师在我身边》: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大师们童年的、成才的故事,对大师们的优秀品质有了全面的认识。

本课试图通过学生中有创意的生活事例让大家明白:少年儿童有发明创造也不是天方夜潭,只要我们能像大师那样开动脑筋,多多观察,多多动手实践。

课前,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课余创造发明的事例,在课中以此为话题展开教学,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会很强,积极性会很高。

4.《班级风景线》是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一年半的学校生活,孩子们已初步具有自身班集体生活的经验。

对班级的环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呈现教室不同角度的布置,使孩子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室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

5.《一次运动会》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的第2课。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对《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我在班级中”主题教育的延伸,目的是让儿童在自身班集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从而学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一次运动会》是从运动会的准备入手,在帮助儿童参与运动会的全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为班级争光的方法,学会合作。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学校里体验了较多的由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对运动会和三跳比赛等都已经有了一些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班集体的建设也已经日趋成熟。

对于为班级争光的集体荣誉感,有了较大的增强。

对于运动会的热情参加是不需要老师做太多的激励和鼓动,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一次如运动会这样的大型学校活动的参加,在合作和方法上,还不是非常的成熟,需要老师的指引。

需要老师通过对运动会的组织,进一步教会学生相互的合作和学习,深一层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感受自己的利益应该服从集体的利益。

6.《班级小明星》是第二单元第三课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进一步通过孩子采访班级中不同类型的小明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知道在某一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成为班级的小明星,培养孩子发现他人优点的能力;同时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以及采访的基本礼仪,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采访后的汇报,孩子们能更加清楚他人的优点,同时也了解到这些优点背后的努力,使自己的认识有了巨大收获,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形成良好的班风打下基础。

活动通过采访交流、记者招待会等形式展开,虽然形式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做好一定的指导,孩子们有了二上采访的经验,就一定能达成目标。

7.《我们的班级报》: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欣赏、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想要编报的主动愿望。

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报纸的内容要反映自己的生活情趣,了解到报纸的基本模版,这样,对自己将要编的报纸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布置和张贴自己的报纸,学生的成就感很强,对下一个环节的进行产生期盼,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赏报评报之前制定评判标准,赏评目标明确,态度严肃认真。

赏报评报过程中,重在欣赏鼓励,同时向别的同学学习优点,改进自己,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在交流中感受班级生活的美好。

对班级的热爱还应该延伸到以后,让班级的新闻常常在同学们中间传播,经常感受班级的美好,增强学生对班级的热爱之情。

8.《美丽的大自然》是《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主题。

本课由“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一起玩”两部分组成。

以儿童身处大自然中由五官引起的直接感受引入,从他们看、听、闻、触摸等各种途径的真切体验出发,展现大自然的美好;小调查“七彩的大自然”旨在通过观察了解“校园内的植物有多少种颜色”这一可操作的活动,帮助儿童关注身边的、同时又是最易于疏忽的自然环境,体会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年级的学生对自然和四季的变化已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可以动用感官,充分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基本上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游戏和活动的乐趣,并喜爱大自然。

但这种观察大部分还停留在表层,比较零散、模糊、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由于学生的生活面各不相同,而且很多活动在户外进行。

因此,教师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安全教育。

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大自然的一些景物让自己感受到美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