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爱情模式分析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以奇幻故事为主的短篇小说集,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
在这些故事中,人与鬼怪之间的爱情题材屡见不鲜,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本文将通过分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来探讨其爱情观。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刻画的爱情主题多为超脱凡俗、跨越生死的爱情。
在这些故事中,生与死、人与鬼的爱情始终贯穿作者以此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否真的会因为生死而分割。
比如《聂小倩》中的许仙和聂小倩,即使聂小倩以女鬼的身份出现,但最终两人的爱情依然深不可测,爱恨交织;再比如《玉楼春》中的陆判官和西门春,尽管一方是人,一方是鬼,但爱情的火花依然令人感动。
蒲松龄通过这些故事,表达了对真爱的坚持和对生死的超越,将爱情的主题上升至超凡的高度。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念多为超越世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这些故事以神魔、鬼怪为载体,表现了作者对于爱情的不拘一格和奇思妙想。
作者通过这些故事,传达出对传统爱情观念的颠覆和对浪漫爱情的崇尚。
比如《续绿珠劫》中的绿珠和蓝鸿秀虽然身份截然不同,但却在落梅胞中相会,这种神秘的相遇和超越身份的爱情让人心生感慨;再比如《陆判官》和西门春,两个世界的人在一起的爱情同样感动人心。
蒲松龄的爱情观念超越了社会现实的束缚,充满了对纯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于爱情的描写,多以悲情和离别为主要情感线索。
在这些故事中,离别、悲情贯穿始终,作者透过这些故事,传达出对于爱情的无奈和悲怆。
比如《玉楼春》中的陆判官和西门春,尽管两人相爱,但由于西门春的身份问题,最终还是无法走到一起;再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和喜逢,两人因为种种误会和阴谋,最终也未能圆满。
蒲松龄通过这些故事,表达了对于爱情悲情的认知和对于世俗现实的无奈。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于爱情的态度,多为宽容和包容。
在这些故事中,作者通常对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和爱情结局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尊重着每一个人的独特情感和选择。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与婚姻观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与婚姻观作为一部中国文化经典文学作品,聊斋志异中涵盖了许多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描述与思考。
从作者蒲松龄独到的视角出发,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与婚姻观独具特色、别具匠心,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爱情观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观。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情节大多源于男女之间的恋情,这恰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深入思考和描绘的精致细腻。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对爱情的描述和描绘,深刻地阐释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独特认识。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奇妙的情感,其深度和广度是无法被普通人所理解和感受的。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通过对于爱情主题的不断反复渲染,增加了整篇小说的感染力。
其次,对于爱情的描写,蒲松龄更多的是强调其美好和唯美之处。
在聊斋志异中,男女之间的爱情常常是美好、动人的,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作者非常善于运用意象和符号来表达自己对于男女之间爱情的感悟,通过对于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的描述,强调了爱情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二、婚姻观聊斋志异中的婚姻观主要是指作者对于婚姻的理解和表达。
首先,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于婚姻愈发审慎,对于婚姻中的家庭、社会、个人利益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他认为婚姻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结合,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聊斋志异中婚姻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结婚生子”的过程,而是需要很多的准备和思考。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婚姻观也非常看重女性的地位和作用,感悟了女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古代社会,婚姻关系常常是以男性为核心的,而蒲松龄则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了女性的价值和权利。
他认为,女性应该能够拥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发展空间,而不是被婚姻所束缚和支配。
总之,聊斋志异中的爱情和婚姻观是一个极富震撼力和思考价值的主题,给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和思考方向。
无论是对于爱情还是婚姻,蒲松龄都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想象力,完美地诠释了它们所包含的广度和深度。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精髓,在生活中有更好的体验和收获。
浅析《聊斋志异》人神婚恋故事
浅析《聊斋志异》人神婚恋故事《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集奇闻异事、灵异悬疑、鬼神情爱的短篇小说集。
有多篇故事以人与神之间的婚恋为主题,描写了人与神之间的爱恋、婚姻和矛盾。
在《聊斋志异》中,人与神相爱的故事中经常出现的是人与妖精、人与狐仙之间的爱情关系。
这种关系往往是以人类男子与美丽的妖精女子之间产生的,男子往往被妖精吸引而无法自拔,而妖精也在迷恋了人世的风情后选择嫁给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故事之一是《牡丹亭》,讲述了书生柳松与王文娟相爱,但因病早逝而无法圆满的爱情。
柳松的魂魄通过神仙之手转世,成为后来的张生。
张生在人间重新遇见了曾经的爱人王文娟,并与她相识相爱。
故事通过唐伯虎的抚掌打破柳松的阴魂幻想,使得张生对自己前世的记忆完全消失,与王文娟走到了一起,但无法再回忆起前世的爱情,这种遗憾和无奈的结局令人心生痛感。
另一个经典故事是《青楼梦》,讲述了高宗与菊桥圣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高宗在山中与菊桥圣女相恋,并与她结为夫妻,但在回到人间后,菊桥圣女却因为只能在人间停留三年而与高宗分别。
悲痛之下,高宗写了一篇梦境中和圣女重逢的词《春胧》,曲调动人,意境深远。
在这些爱情故事中,无论是妖精女子还是圣女,都具备了人性的特质和情感。
她们都是美丽、善良、聪明、温柔的,对人类男子展现出浓厚的爱意和渴望得到人类的爱。
而人类男子也对她们心生怜爱之情,不顾一切地追求她们,甚至放弃自己的幸福。
这种跨越人与神的爱情,展现了生死之间无法抵挡的力量,令人感到一种超越人性的情感。
这些爱情故事中的人与神的婚恋关系也暗含着一些悲剧性的因素。
由于人与神之间身份的不对等,注定了这段婚姻的不公平和不稳定,人类男子常常因为无法承受妖精或圣女的真实身份而与她们分手;由于人与神的差异性,爱情关系常常是一厢情愿的,很难得到真正的回应;神的存在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而人与神之间的交往往极易引起人类社会的恐慌,甚至会有杀戮。
《聊斋志异》中的人与神婚恋故事揭示了人与神之间情感纠葛的复杂性和悲剧性,探讨了人性与神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展现了人类对于超越自身的追求和无法捉摸的爱情。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奇幻的情节和怪诞的人物形象闻名于世。
作品揭示了蒲松龄对于爱情的独特见解,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文化内涵。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于爱情持有一种理想化的态度。
他将爱情视为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常规经验的美好感受。
在《寻梦纤纤》这个故事中,男主角明月与女主角纤纤在梦中相遇并相爱,尽管他们不能在现实中相见,但他们的爱情却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让他们在梦境中共同寻找爱情的真谛。
这种理想化的爱情观在《聊斋志异》中不断地呈现,使作品具有一种梦幻般的色彩。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于性别关系呈现了一种特殊的爱情观。
他对于女性的描写常常将她们塑造成美丽、纯洁、善良的形象,凸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
在《跳梁灯》这个故事中,女主角红娘以她独特的方式帮助男主角鹦鹉夫妇最终团聚,展现了女性善良、聪明和无私的品质。
蒲松龄对于女性的赞美和尊重反映了他对于爱情中性别关系的一种独特理解。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于婚姻与爱情的关系也有一种特殊的看法。
他认为婚姻不仅仅是一种合法的配对关系,更是一种心灵和灵魂的契合。
在《铁鞋踏三船》这个故事中,男主角孙草获得真爱的机会,但最终选择了自愿接受女主角所得的三笔嫁妆,体现了婚姻中的责任和承诺。
蒲松龄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婚姻中的爱情需要经过考验和付出才能达到真正的契合。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具有理想化、性别特殊和婚姻契合的特点。
蒲松龄通过这些特点,传达了他对于爱情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在作品中展现了一种浪漫而唯美的爱情世界。
读者通过阅读《聊斋志异》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能够对于爱情产生一种独特的思考和认识。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聊斋志异》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中展现了许多关于爱情的故事。
这些故事从各个角度探讨了爱情的本质、形式和变化,展现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深刻品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
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入手,品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他对于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他的笔下,爱情并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
在他的故事里,爱情常常承载着对于人性的触摸、对于道德伦理的考量,以及对于世俗尘世的超越。
蒲松龄用他敏锐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爱情的本质和形态,使得故事中的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道德操守和人性解构。
我们可以从故事情节中品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一系列离奇、奇幻的故事情节展示了爱情的多样性和变化。
有些故事中的爱情是单纯美好的,如《玉楼春》中的张生和玉楼,两人只因相爱而被天地万物阻挡,他们的纯洁的爱情感动了神仙,最终得以圆满。
有些故事中的爱情则是扭曲痴迷的,如《脂砚斋》中的陆判,他为了爱情可以不择手段,最终落得个魂飞魄散的下场。
这些故事情节既展示了爱情的美好,又揭露了爱情的阴暗面,使得《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入手,品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展现。
蒲松龄巧妙地运用了鬼神、妖怪、幻境等元素,使得他的故事不仅仅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更增添了一丝超现实主义的魅力。
在这些奇幻的故事情节中,爱情变得更加奇特,更加超越,以至于读者通过这些故事深刻地品析了爱情的神秘和魔力。
这种文学艺术的表现方式使得《聊斋志异》成为了一部关于爱情的文学经典,永远不会过时。
通过不同的角度从作者、故事情节和文学艺术进行品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一面。
《聊斋志异》:爱情反封建
《聊斋志异》:爱情反封建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主题主要表现在一些狐鬼花妖与人的恋爱故事中。
这些故事通过描绘真挚的爱情,表现了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首先,这些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往往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悬殊,以真心相爱为基础,共同战胜种种困难,体现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例如《连城》中的乔生与连城,两人虽为贫寒书生和富家千金,但他们的爱情却超越了门第和金钱,最终以死殉情,表现出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
其次,这些故事也强调了爱情的伟大和力量。
例如《小翠》中的小翠为了报答王家的恩情,不惜嫁给痴儿,最终用自己的智慧和爱情化解了王家的危机,展现了真正的爱情的力量。
最后,这些故事中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例如《婴宁》中的婴宁身为女性,因笑容太过张狂而备受婆家责难,最终在婴宁真诚的感化下,婆婆领悟出其中的道理,故事以大团圆的喜剧形式结束,也表明了蒲松龄的理想化情感。
总之,《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主题通过描绘真挚的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表现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强调了爱情的伟大和力量,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学杰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珠玑之作。
其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神鬼、妖怪、鬼怪等极具诡秘性的故事。
而作为这些故事的伴随内容,自然是情感题材,包括恋爱、婚姻、家庭等。
而这些情感题材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蒲松龄的爱情观。
首先,从《聊斋志异》中所呈现的恋爱叙事来看,蒲松龄的爱情观呈现出了浪漫主义色彩。
在《聊斋志异》中,男女之间的情感往往涵盖了灵异因素,如鬼怪、妖魔等。
这种不同寻常的情感关系,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的想象力。
同时,蒲松龄在情感描写方面也较为细腻,从情感的萌芽到慢慢发展,再到最后的结合,逐渐展现出一种纯粹、理想的爱情。
例如,其中的“聂小倩”、“霍小玉”等,他们虽然都是鬼怪,但却表现出纯洁的爱情情感。
其次,从《聊斋志异》所展现的婚姻观来看,蒲松龄的观念也倾向于传统婚姻观。
在《聊斋志异》中,婚姻往往是男女之间的一个重要话题,其中涵盖了儒家、道家等各种婚姻思想。
但由于蒲松龄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家庭伦理学家,所以他所展现的婚姻态度较为开放,尤其是在男女爱情的汇聚方面。
在《聊斋志异》中,不乏梦幻般的故事情节,例如“人鬼婚姻”的故事,蒲松龄借此展现了非传统婚姻观。
但对于传统婚姻制度的尊重,却毫不折扣,例如《富贵行》和《张德元和雷婆》等故事中所描绘的一样。
综合来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展现的爱情观,是一种浪漫主义色彩达到巅峰的良好品质。
同时,在传统婚姻观的同时,又大力倡导非传统婚姻制度,开创了新颖而有一定独立性的观念。
总结起来,蒲松龄的爱情观体现了一定的开放、自由和创新性,值得我们与今天的恋爱文化一样去深入探索品析。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以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为基础的短篇小说集。
其中描写了许多爱情故事,表现了蒲松龄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和看法。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蒲松龄笔下的爱情多是跨越时空的奇幻之恋。
他将妖魔鬼怪与人类之间的爱情描绘得多姿多彩,同时也糅合了现实与虚幻。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聂小倩为报答宠爱她的猎户李仓,毅然决然地与他订下了生死契约,最终为了保护李仓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种跨越种族和生死的爱情,表现出了作者对于爱情的高度理想化和超脱尘俗的态度。
蒲松龄对于爱情的描写多是注重美感的。
他在描写爱情场景时,往往选择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和诗情画意的描写手法。
例如在《聊斋志异》中的《画皮》,他以一种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珠帘月玲珑,琉璃作面。
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蒲松龄将爱情渲染得更为浪漫,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迷人的美感。
蒲松龄对于爱情的描写中也有一种崇拜和敬畏之情。
他认为爱情是伟大而神秘的力量,不受时间、空间、生死和物质的限制。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牡丹亭》,柳梢青在梦里与临漳公主相遇并相爱,尽管他们物理上无法在一起,但他们的爱情却成为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和精神的寄托。
蒲松龄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爱情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蒲松龄笔下的爱情多带有一种悲剧色彩。
在他的作品中,往往有着爱情的阻碍和破灭。
他认为爱情的力量常常是脆弱而不可靠的,在现实世界中常常难以圆满。
《聊斋志异》中的《种梧桐》,儿子柳龙与母亲梧桐姑娘因情感而成了仇人,最终导致了梧桐姑娘的死亡。
蒲松龄通过这样的悲剧描写,表达了对于人性的痛苦和无奈。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
蒲松龄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将爱情描绘得美好而又复杂,既有理想主义的元素,又有现实主义的色彩,使得这部小说集更具深度和魅力。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可以从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入手,来解读《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
在《聊斋志异》中,爱情常常和灵异事件相融合,使得爱情的表现更加多元化和扑朔迷离。
在《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比如《聂小倩》中的许宣与聂小倩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的爱情超越生死,经历了诸多的磨难,最终得以圆满,表现出一种永恒的爱情理想。
《秋波》中的张生与锦绣这对情侣,因婚姻的隔阂和误会,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珍珠衣》中的许士傅和牡丹,两人的爱情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考验,最终也是以悲剧收场。
这些故事展现了《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爱情被置于灵异的背景中,表现出一种朦胧、悲壮、神秘的氛围。
可以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入手,来解读《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
在《聊斋志异》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是作品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爱情观的载体。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聂小倩》中的许宣和聂小倩。
许宣是一个重情重义、善良憨厚的男子,他对聂小倩的爱情是一种令人动容的深沉的感情;而聂小倩是一个美艳妖娆、心机深重的女子,她对许宣的爱情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情感。
这种男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既有现实生活的投射,又有超然仙境的意象,体现了《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在形象塑造上的多面性和深刻性。
可以从作品的情感表达和风格特点入手,来解读《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
在《聊斋志异》中,爱情常常被赋予了诗意的境界,如在《聂小倩》中,许宣和聂小倩的爱情被描绘得如梦如幻,蕴含着浓厚的唯美情感;而在《续牡丹亭》中,牡丹对许宣的爱情被表现得如泣如诉,令人感到心酸动情。
这种情感表达和风格特点,使得《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更加具有艺术的魅力和审美的价值。
可以从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入手,来解读《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
在《聊斋志异》中,爱情观的根本意义在于对爱情的崇高追求和深刻反思。
通过对作品中的爱情观进行深入解读,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爱情的真谛与价值。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既有对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又有对人类情感命运的深沉探索,从而赋予了这一爱情观更加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中的各种奇幻故事为主,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
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通过分析聊斋志异中的几个爱情故事,探讨其独特之处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从《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来看,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情节曲折,真实感人;充满奇幻色彩,有超自然的元素;揭示人性的弱点。
这些特点使得这些爱情故事既引人入胜,又触动人心。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真实感人。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玉梁缘》,讲述了人与仙女之间的爱情。
主人公玉梁辛苦修道千年,得到了仙女赐予的玉石。
玉石化身为美丽的女子,与玉梁相爱并生下了孩子。
然而,由于命运的安排,他们最终无法在人间相守。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虽然有着奇幻色彩,但其中所表达的爱情纯真、执着的感情却让人动容。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充满奇幻色彩,有超自然的元素。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牡丹亭》,讲述了一个男子在梦中与他人相爱的故事。
主人公刘明德梦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他们相知相爱,但当他醒来时,女子已经消失了。
刘明德终年思念着那个女子,在现实生活中陷入了抑郁。
这个故事中的超自然元素给了人们无尽的遐想空间,同时也表达出无法如愿以偿的爱情的痛苦。
最后,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揭示人性的弱点。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雷峰塔》。
故事讲述了女子兰香因复仇之心而转世投胎,最终与真正爱她的人走到了一起。
这个故事中,人性的贪念、欲望被贯穿始终。
兰香为了报复前世的冤屈,不惜背弃了爱她的人,并进行了一系列可怕的行为。
这个故事以及其他一些爱情故事,透露出人性的弱点以及争夺、背叛等阴暗面。
这些爱情故事给我们启示是深远的。
第一,纯真、执着的爱情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可以超越时空、承受考验。
第二,爱情可以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引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第三,人性中的欲望和弱点会使爱情变得复杂、丑陋。
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吸取教训,珍惜身边的爱情,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欲望和弱点,以此来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问题。
《聊斋志异》中人和异类婚恋之爱情
《聊斋志异》中人和异类婚恋之爱情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丰富而奇异的想象创造了一大批异类人物。
《聊斋志异》原名《鬼狐传》,可见蒲松龄在创作时便想写那些可爱可亲、身具人性之异类的鬼狐花妖,是作者的美好愿景。
在蒲松龄的笔下,鬼狐花妖不再是没有感情的物品而是有了人类的外形,走入人类的世界,有了喜怒哀乐的感情,与人类之间的交往密切并和人类开展婚恋生活。
在《聊斋志异》中有着大篇幅的人与异类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是作者的想象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作者通过对民间传说的再加工形成自己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显现,都是作者人生理论的表达,在传统封建伦理纲常和明清进步解放思想的双重影响下,蒲松龄写出了自己的文化内涵与自己的个性心理,表现了时代的文化特征。
《聊斋志异》的人与异类的爱情故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人仙婚恋、人妖婚恋和人鬼婚恋。
标签:聊斋志异;爱情;欲望;欢愉爱情在故事中总会有美好的结局,就像那些童年时间里听过和读过的童话一样,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缺乏抵抗力,就像爱情。
无论你之前对爱情是多么的不重视、不在意,无论你之前对爱情是掩盖得多么令人难以察觉,但是当你感觉到一切,一切都已经晚了。
在《聊斋志异》的《聂小倩》一文中宁采臣和聂小倩两人的爱情隐藏在与妖的斗争中。
每段爱情会有它的助力,燕赤霞在其中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因为燕赤霞的存在,两个人的爱情才会有真正的结果。
蒲松龄为我们塑造的爱情模式总会有一些通用的因素:1.男性主人公登场,他们或是才貌双全,或是有着坚韧的品格,他们总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独处一室,没有伴侣。
2.男主独处,年轻美丽的女性异类才会登场,然后会主动找男主寻求欢好,表达男性与女性的欲求。
3.然后故事里的坏人登场,这些恶人会想尽方法摧毁男主和女主之间的爱情,夺走他们的性命成为最可靠的办法。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杰作。
作品中的爱情观念多样且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和思考。
在《聊斋志异》中,爱情被赋予了不同的形式和意义,展现出作者对爱情的多方面观察和感悟。
爱情在《聊斋志异》中常常被描绘为超越生死的永恒存在。
作品中的人鬼恋、鬼神恋等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超然态度,认为真诚的爱情能够跨越生死,超越人与鬼神的界限。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以及《聂小倩》中的聂小倩和宣宣的爱情,都展现了作者对爱情超越生死的理解。
在这些故事中,作者传达了对真爱的渴望和对传统伦理的挑战,呈现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浪漫情怀。
作品中的爱情也表现为对人性的考验和洞察。
作者描绘了众多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中的贪婪、欲望、虚伪和自私等丑恶一面。
《盘夜叉及其夫人》中的盘夜叉和夫人、《玉楼春》中的樊源和赵佳,他们的爱情往往受到人性的险恶和危机的挑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丑陋。
作者通过这些故事,反思了人性中的爱情欲望和对爱情忠诚的局限,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作品中的爱情也展现了对传统礼教和婚姻制度的颠覆和挑战。
作者通过一些故事,如《陆判》、《天官赐福》等,揭示了古代社会的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缚和扭曲。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有的为了追求真爱,不顾传统礼教和封建婚姻,勇敢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有的则是受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限制,导致爱情悲剧的发生。
作者通过这些故事,呈现了对传统礼教和婚姻制度的反思和批判,体现了对自由恋爱和个人选择权的呼吁和探讨。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爱情的故事。
爱情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而《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具有深厚而复杂的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探讨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和价值观。
可以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来分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作品,这个时期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情的表达和追求往往受到封建礼教和社会道德的约束,男女之间的感情往往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
从这个角度来看,《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往往是承载了当时社会伦理观念的,以及对于个人感情追求的矛盾和挣扎。
可以从《聊斋志异》中具体的爱情故事来分析其爱情观。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多种多样,有悲欢离合,有生死相守,有艰难险阻,有因果报应。
这些故事在描写爱情的往往融入了作者对于命运、道德和人性的思考与揭示。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玉簪记》讲述了聪明的女子冯媛为救父亲而代替姐姐去嫁狰狞凶恶的娘家人,虽然面临重重困难,却依然坚定不移,最终感动了丈夫,成就了这段真挚的爱情。
这些故事中的爱情往往承载着作者对于人性善恶、道德伦理、因果报应等方面的思考,表现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从《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来分析其爱情观。
在《聊斋志异》中,很多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其所展现的爱情观也各具特色。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续音》讲述了范文正与妻子之间的感情故事,范文正经常出现与妻子交流的征象,由此产生出一段令人心碎的爱情。
这些人物形象所体现的爱情观可能与其性格特点、命运境遇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作者对于人性和爱情的深刻思考的具体体现。
可以从当代的角度来分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
尽管《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与当代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其中关于爱情的思考和揭示依然具有相当的普世性和时代性。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爱情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摘要:《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所占比例较大,作者通过描述一个个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本文把其中的爱情故事分为三类并选取其中的代表作进行分析,由此得出蒲松龄的爱情婚姻观。
关键词:《聊斋志异》爱情蒲松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他对社会各种黑暗现象的批判,但其中的爱情及男女关系丰富性的描写,同样值得引起思考。
通过分析作品中各式各样的爱情,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复杂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一、一见钟情之爱中国古代小说,不乏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
由于封建礼教的约束,男女之间的交往是不自由的,婚配只能由父母安排,往往是到了成亲当晚才知道自己的另一半长什么样,因此爱情只能通过一见钟情这种方式萌生。
《西厢记》的张生在庙堂见到崔莺莺就“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上半天”,而《墙头马上》男女主人公只需对上一眼就爱上彼此。
《王桂庵》虽同是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可是在蒲松龄的笔下却有它独特的意蕴。
王桂庵在南游的时候遇上了一名正在绣鞋的女子,当时就喜欢上了她,一年之后两人得以相见,王桂庵为女子始终未娶,而女子也为他拒绝了许多门亲事,到了这时桂庵才知道女子的姓名——芸娘。
芸娘不同于古时候其他的女子,她有着自己的主见,虽然她喜欢王桂庵,但在重逢之后她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她冷静地询问男方的家世,并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既属宦裔,中馈必有佳人,焉用妾?”这一问体现了芸娘的性格,她是不愿做妾的,不愿与人分享自己的丈夫。
芸娘这种性格在古时候的女子中是特立独行的,三从四德从来就是女子的行为准则,蒲松龄塑造了这样一个女子正是表达了他对传统道德对女子束缚的不满,也为下文芸娘投江作了性格上的铺垫。
在经过自己的试探之后,终于芸娘明确地告诉王桂庵要明媒正娶将自己娶过门,他们在爱情里是平等的,在婚姻中也必须是平等的。
历经波折,王桂庵终于如愿抱得美人归,但却由于自己的一句玩笑话,芸娘投江了。
《聊斋志异》婚恋故事研究
《聊斋志异》婚恋故事研究《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中涵盖了许多各种不同的故事类型。
在这其中,婚恋故事是《聊斋志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婚恋观念和价值取向。
本文将从《聊斋志异》中的婚恋故事入手,探讨这些故事的主题、意义和影响。
我们来看《聊斋志异》中的婚恋故事类型。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爱情模式,如人妖之恋、人与鬼之恋、人与狐之恋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充满了奇幻色彩,而且还有着深刻的人性揭示。
例如《聂小倩》中,书生与女鬼之间的爱情,揭示了爱情超越生死、跨越界线的力量;又如《婴宁》中,王子服与狐女婴宁的爱情,强调了真爱的无畏和无私。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婚恋故事的情节。
在这些故事中,情节往往跌宕起伏,各种意想不到的情节转折让人目不暇接。
例如在《画皮》中,王生原本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但却因为贪图美色而将原本贤良淑德的原配妻子休了,最终因为迷恋女鬼而被害;又如《小翠》中,痴情书生元丰与狐女小翠的爱情故事,虽然历经磨难,但最终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
这些故事不仅有着扣人心弦的情节,而且还有着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
在这些婚恋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
在这些人物中,有的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如《聂小倩》中的宁采臣、《婴宁》中的王子服;有的则性格复杂、充满矛盾,如《画皮》中的王生、《小翠》中的元丰。
这些人物性格的刻画不仅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而且还能引发读者深思。
例如在《聂小倩》中,宁采臣虽然是一个书生,但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这使得他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成功地保护自己和他所爱的人;又如《婴宁》中的王子服,他虽然是一个富家子弟,但却对自己的爱情充满执着和真诚,这使得他在面对各种挑战时都能够坚定地站在婴宁的身边。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我们还可以从文化角度对这些婚恋故事进行深入研究。
从文化角度看,《聊斋志异》中的婚恋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恋观念和价值取向。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集奇幻故事、神怪传奇于一体的小说集。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风貌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爱情观的表达更是深刻而独特。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他对于爱情的独特见解。
这些爱情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是普通人,有的是仙鬼神怪,但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他们所经历的爱情却在蒲松龄的笔下展现出了深刻的人性和情感。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达了对于真爱的追求和执着。
在这部作品中,爱情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更是一种无私奉献和忠诚。
比如《玉真传》中的许仙与白素贞,他们的爱情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依然坚如磐石,表现出了对于真爱的坚定追求。
再比如《聂小倩》中的宣宁和聂小倩,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生死,表现出了对于爱情的无悔执着。
这些故事无一不在告诉读者,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不计较得失,无论是生死离别还是磨难考验,都能坚持到底。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爱情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包括了凡人之间的爱情,还有人与神鬼之间的爱情。
比如《聂小倩》中的宣宁和聂小倩,一个是凡人,一个是狐狸精,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人类的界限,表现出了跨越种族的爱情。
再比如《玉真传》中的许仙和白素贞,更是展现了人与神仙之间的感情交流。
这些形象的丰富多样,使得《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更加立体生动,不断引发读者对于爱情的思考和体会。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表现出了对于爱情的理性思考。
在这些爱情故事中,他不仅仅敷衍了爱情的美好一面,更是从人性、道德和社会伦理的角度对爱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比如《聂小倩》中的宣宁,在得知聂小倩的真实身份后,虽然心仍然倾向于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她分离,这种理性思考和决策体现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成熟和深刻的理解。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呈现出了执着追求、丰富多彩、理性思考等特点。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以鬼怪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
作品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表达,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而闻名。
其中,爱情题材是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爱情观。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对《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进行品析。
首先,从立意角度来看,《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奇幻之感。
作者通过描绘和鬼魅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种跨越生死界限的爱情。
例如在《聂小倩》中,聂小倩与许仙之间的爱情超越了生死的界限,聂小倩化身为人形饲养许仙,一方面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向往和渴望,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作者对爱情无私奉献的理解。
这种超越现实的爱情观令人陶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一种神秘崇拜。
其次,在情感展示方面,《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呈现出强烈的情感投射和体验。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将爱情的复杂多变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五女拜寿》中,五个姐妹对细腻的情感描写,既展示了她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又展示了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
同时,作品中还通过描述男女主角之间的相思相爱之情,展现了爱情中的甜蜜和痛苦的交织。
这种情感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再次,在审美追求方面,《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体现出一种细腻唯美的审美追求。
作者通过精心绘制爱情场景的细节,带领读者进入到一种诗境般的唯美世界。
例如在《艳娘》中,作者对女主角风姿绰约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纯洁。
这种唯美的审美追求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赞美,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于美的敏感和执着。
最后,可以从道德反思的角度对《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进行品析。
作品中的爱情故事多有不合常理之处,甚至涉及到不道德的行为。
例如在《钟馗捉妖》中,钟馗与妖怪春宵一夜,违背了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
这种对于道德的反思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也带给读者对于爱情的一种思考。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呈现出超越现实的奇幻之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无私奉献的理解;展示了强烈的情感投射和体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多变;体现了细腻唯美的审美追求,通过精心构建爱情场景的细节,带领读者进入到一种诗境般的唯美世界;同时,从道德反思的角度对爱情进行审视,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_聊斋志异_爱情小说叙述结构模式探析
三、结
语
综上所述 , 聊斋志异 文中一百多篇爱情小说形成的 独特叙述结构 模式 , 与 其说是 小说 中的男 主人 公通 过种种 不同的方式来 履行爱 情契 约 , 不如 说是作 者蒲 松龄 通过种 种不同叙述手 段来展 示爱 情理 想 : 考验 型爱情 小说 将人 性 的真诚与对契约的尊重凸显出来, 而离合型爱情小说则将 男 女至情及其战胜世俗阻力的巨大力量展示出来 , 各有其不 同 意义。尽管如此 , 但它们无一例外地反映出了新的爱情理 想 与时代精神 , 这也正是种种叙 述结构模式的共通之处。 [ 参考文献 ]
一、离合型叙述结构模式
∀ 离合型 # 叙述模式源于唐传奇 , 传奇中的男主人公一 方 面向往自由的 爱情 , 与 青楼女 子谈 情说爱 , 另一方 面在 门 阀士族制度与 家长制 的淫 威下 妥协 , 背弃 婚约 , 从 而造 成男女双方 由合而离 的悲 剧。蒲松 龄在某 些爱 情故 事的叙 述 中传承了此模 式 , 但叙 述程序 发生 较大变 化 , 如侧 重于 叙 述男女主人公在履行 爱情契 约过 程中经 历的 反复 多次的 分 离聚散 , 其中包 括人与 人、人与 仙灵 鬼怪 的离 合 , 但故 事 结局往往是 ∀ 合 # , 如 菱角 长亭 阿纤 阿绣 庚娘 鸦头 细侯 青 蛙神 晚霞 王桂庵 等
[ 1] 蒲松龄 . 聊斋志异 [ M ]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89. [ 2] 陈平原 . 中国小说叙 述模式的转 变 [ M ] . 上 海 : 上海 人民出 版社 , 1988. [ 3] 李厚基 , 韩海明 . 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 [M ] . 天津 : 天津人民 出版社 , 1982. [ 4] 宁莉莉 . 聊斋志异 中的爱 情故事与古代 文人心态 [ J] . 蒲 松龄研究 , 2008 ( 01) . [ 5] 田右英 . 身体的隐喻 ∃ ∃ ∃ 学 , 2009 ( 14) . [ 6] 马 瑞芳 . 聊 斋 志 异创 作 论 [ M ]. 济 南 : 山 东大 学 出 版社 , 1990 . 画皮 中的女性形象 [ J] . 电影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的爱情模式分析
《聊斋志异》中写到女子时有一种有意颂扬和表现其贤淑,善良和温柔智慧的倾向。
聊斋中婴宁是个纯洁无暇的少女,婴宁与王子服的爱情传奇似乎是天意注定的缘分,作者虽没有直接揭示出这层涵义,但作者让吴生的一句随意编造的谎话牵线促成了婴宁与王子服的热烈的爱情。
吴生的话本是荒诞无稽之谈,但却奇迹般应验了婴宁的住处和王子服与婴宁的亲属关系。
这些看似荒诞的伏笔却传达了蒲松龄的因缘观念:真正美满的婚姻是建立在淳朴无私的爱情上的,而且这种爱情婚姻是持久的,这种婚姻某种意义上能不能给双方带来幸福取决于女性愿不愿意。
似乎蒲松龄以为爱情是淳朴贤惠的女子赐给钟情纯情的少年的。
这种观念也是从魏晋小说里继承来的,如《搜神记》中董永妻的来由就是仙女下凡来表彰人间的道德高尚的男子(当然也是钟情的)。
这在蒲松龄的小说里变化成了狐仙或仙女主动来追求与品行高洁然而家境并非富裕的男子的,而且套用了《搜神记》的模式,即结合一段时间后女子主动离去,男子“辄作”年年“恶”。
都是女子来解释离去的原因,如女子是上天谪罚下来赎罪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赎罪就可以重返原来的集体。
或是报恩,恩德报答完后就离去。
或是无原因的有缘分,缘分结束后就自行离去。
这些情况中男子都是不愿意女子离去的,于是就产生了遗憾,这种遗憾在《搜神记》中并没有给予解决,在聊斋中却用以下的方式得到解决:1、女子在缘分结束后离去,后又被男子无意间碰见,重结良姻,如《小翠》 2、女子离去之前做了安排来减少男子对她的思念,如《惠芳》,这种安排或是直接让男方另娶一女,或是事先自己变得容颜像男方后来娶得女子,来减少男方对自己的思念:但这里稍微不同的是后者中男子的感情从前妻转到后妻有点类似于爱屋及乌而非钟情(蒲松龄这个顾不了了)。
这种女子将爱情赐给男子的模式可能是出于蒲松龄的女子情结,他使女子主动追求男子的情况中都是貌美聪慧的女子来嫁给相对笨拙的男子,而男子追求女子的情况中男子则仍然处于相对笨拙的地位,如王子服。
这种模式还衍生出另一种情况,就是男子原先有了妻室只是由于妻子不能怀孕,便娶了妾,妾通常就是作为与正妻对比的设置,妻妻虐待妾是为了争夺男子的专爱,如《恒娘》中妻子采取心理学战术成功摧毁妾在丈夫心中的地位,赢得专爱。
但有时妻子反而被妾制服了,如《邵女》。
这其中寓有道德劝诫,如《邵女》中妻子针刺小妾后得病又让小妾针刺她来抵消自己罪过,这在《骂鸭》中如出一辙。
聊斋中爱情模式中男女结合后相处又往往涉及婆媳关系,这个的解决一般是女子顺应婆婆后使婆婆转变态度,或是女子不顾婆婆训诫,这种情况下女子这么做往往有理,婆婆处于不近人情的理屈位置。
总之女子不仅善于赢得男子欢心,还能连带男子的母亲的欢喜。
现在来谈谈《聊斋志异》中女子主动赐予男子爱情的模式有什么特点。
女子一般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如貌美如花,谈吐机智,性格外向等。
男子一般失去女子就多愁善感,女子的不离不弃使男子获得了爱情的满足,也更加爱女子。
蒲松龄强调这种女子不仅仅是貌美如花而且品德高尚,贤惠,是男子向往的女子理想典型。
“不羡其得艳妻,羡其得腻友也。
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胜于颠倒衣裳矣”这句可以说是羡慕的是精神上的快乐和交融,由此看来蒲松龄大概不是个性格太开朗的人,——他总是将女子设计成开朗活泼的爱说爱笑的,男子由于爱情太专一,很怕女子离去或不高兴,于是男子就渴望女子高兴这样自己就能高兴,解颐之谓也。
——所以他都是将爱情中男子的快乐取决于女子,而女子的快乐则是天然的。
蒲松龄说“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大概过分了,其实蒲松龄抒发孤愤的仅仅是反映科举的黑暗和腐败,清兵的残暴的,官僚阶级的无耻的,其爱情的篇章则大多抒发的是离骚中的求女之思。
通过对女子的的追求来寄托自己所赞扬的一些理想的人格或人世理想,大概这种理想在现实中多不见,因此也孤愤了。
蒲松龄的笔下女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往往大于男子的实际作用,如某篇中写道一个寡妇精通天文星象术,预料自己只能命苦,想
拖延不嫁等待命好的男子来相提携,但最终还是做了寡妇,她在丈夫死后贤能通达,使前妻之子读书做官,对自己的儿子采取狠毒的制裁使之反省,其中有的情节类似圣经中的浪子回头的故事。
这种单独写女子的能力的篇章揭示了良妻的涵义不仅是使男子欢愉满意,还要使家庭兴旺,子孙成才。
这种情况中女子是代替男子发挥家庭教化作用,是女子优于男子的典型。
蒲松龄曾说悍妇之所以制服男子不是仅凭悍,而是男子贪恋女色(蒲松龄一方面似乎暗示这些男子丢了我辈须眉的脸,一方面却又自己多写男欢女爱,这难道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这个蒲松龄顾不上了)因此蒲松龄的爱情模式就明显与男子的情欲相连,多是女子通过姿色来使男子屈从自己,而不是精明强干,这样美丽的女子就自然要处于优势地位,如《阿英》中甘钰非要阿英勉强苟合,阿英自己都说恐怕被神灵惩罚。
因此针对这种过分的情欲,聊斋中有许多惩淫的故事。
可以算是一种有意的劝戒。
聊斋中爱情模式产生大多是女子主动追求男子,或借口有天意的缘分现在来实现,或故意引起男子注意,如婴宁,这种爱情因此决定于女子,女子的离去就宣告爱情的不能继续,男子当然是恋恋不舍,显得很没志气,因此男子大多是社会地位低下的白衣书生,并不能显达于士林。
这种男子更有可能是一妻一夫,不是纳妾。
因此古代男尊女卑的局面就改变了,人们往往说男子多不钟情,诗经男子多负心,那是因为男子有钱有势可以纳妾,因此女子就冷落了。
而聊斋中钟情男子多很穷,女子又很有姿色,因此男子把老婆看的都很重~~,而这种情况下女子之所以没因为有这种优势而敢出轨,蒲松龄的解释是女子钟情,贤能,善解人意,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男子对女子的理想。
应该说当时悍妇,或荡妇或如王熙凤那样强于男子因此不把男子看得很重的情况还是很多滴~,如《金瓶梅》中西门庆死后其妾不就改嫁另外的人嘛,《醒世姻缘传》中薛素姐的残暴反抗和能力卓越,《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精明强干,探春的不认生母(贾宝玉说女子纯洁那是因为贾宝玉的女子情结,并不是实际情况就如此吧)就是这种现象在文学中的反映,有趣的是这种女子不符合传统理想的情况多见于通俗文学中,像聊斋这种古文的典雅文学形式当然就没怎么涉及。
大约聊斋并不愿意面对爱情这篇净土被女子糟蹋吧,毕竟前面写了纯情女子主动找男子结同心,就不能写她们又搞婚外恋又不看重男子吧,要不然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这个蒲松龄顾上了,恭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