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21页PPT
Lecture 8约翰。穆勒的综合
第八讲约翰·穆勒的综合经济思想体系Main Topics¾穆勒的生平与著作¾穆勒学说产生的背景¾穆勒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¾穆勒的价值理论和利润理论¾“工资基金说”¾改良主义经济思想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was the remarkable son of a remarkable father. All through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seventh edition of Mill’s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was the undisputed bible of economists.与马尔萨斯、李嘉图不同,穆勒在经济学、哲学及政治学等广泛的领域里均享有盛名。
他的经济学著作中带有一种新的视角,几乎没有任何19世纪的其他经济学家能有这一角度,即,对身处宇宙和社会中的人的处境的更广泛关怀,以及对于人类思想和行动法则的关注,这些给予穆勒对经济学的贡献以新的方向和重点。
在穆勒思想的更广泛的视野中,纯粹地强调产量增长和效率提高的经济检验让位于新的和更具综合性的标准,其中,生活质量和个人的充分发展突出出来。
8.1约翰·穆勒的生平与著作8.1.1 穆勒的生平与著作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哲学家、逻辑学家、经济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略论政治经济学中某些有待解决的问题》(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当他严格的教育开始时,他仍然在品尝着母乳的味道。
詹姆斯在他3岁时教他希腊文。
8岁时,这个男孩读希腊文的柏拉图、色诺芬和第欧根尼的著作,并开始学习拉丁文。
在8岁和12岁之间,穆勒泡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里,阅读亚里斯多德和阿里斯托芬的著作,并掌握了微积分学和几何学。
《古典经济学》PPT课件
精选PPT
16
• 利润理论(利润=企业家的报酬):
使用资本的经营能力:
A、资本的供给:报酬=利息
B、资本的经营能力供给
C、一定的组织
报酬=正常利润=管理工资
(1)企业组织管理能力的需求价格由它的边际生产 力决定;
(2)企业组织管理能力的供给价格由它的生产成本 即教育训练费用决定;
• 资产阶级需要新的辩护理论以对抗马
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精选PPT
8
A.马歇尔—“当代英国经济学之父”
• Alfred Marshall
• (1842~1924)
• 英国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 始人。
• 主要著作:
1890年《经济学原理》
1879年他和夫人共同署名,出版 《工业经济学》。
• 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 既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 又融合了19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 定的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精选PPT
2
开端:
• 边际革命 继(英)杰文斯、(奥) 门格尔和(法)瓦尔拉斯之后,19 世纪末(英)马歇尔以其代表作 《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 学理论体系的完成。
(2)劳动的供给价格由培养、训练和维持 有效率的劳动者的生产成本决定。
(3)工资由劳动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 均衡点决定。
精选PPT
15
• 利息理论:
(1)资本的需求价格由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决定。
(2)资本的供给价格由资本对延期消费或 对未来享受的“等待”所期望的报酬决定。 (与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同)
• 从需求角度: 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主观价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经典著作
第一篇
第一篇
生产
即生产论。认为,生产规律具有永久的自然规律的性质。 分析了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资本以及生产的增 长规律。 包括: 生产要素论 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生产增长规律
经典著作
生产要素理论
1、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
2、生产要素中的劳动
把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劳动;一种是间接 劳动。
绪论
第一编
生产
第二编
分配
体 系 结 构
第四编
第三编
交换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
论政府的影响
第一篇
第二篇
体 系 结 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三篇
第四篇
论生产要素 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 论非生产性劳动 论资本 关于资本的基本命题 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 原因 第八章 论合作或劳动的联合 第九章 论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 第十章 论劳动增加规律 第十一章 论资本增加规律 第十一章 论土地与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 第十一章 前述规律的后果
经典著作
背景
历史背景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发展成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 矛盾日益尖锐。
学术背景
在1820~1830年间,英国曾展开了一场拥护和反对李嘉 图学说的理论斗争。此后古典经济学沿着萨伊和李嘉图开 辟的两个方向发展:一派宣扬各阶级利益一致的和谐论, 或以对交换领域现象的描述来代替古典经济学对生产关系 的研究,其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巴师夏和英国的西尼尔; 另一派则承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但采取折衷主 义手法来加以调和,表现在经济理论上的混合主义,即把 各种见解综合起来,其代表性人物为约翰· 穆勒。
穆勒经济思想
S1.3分配理论
这样只要劳动生产力所生产的产品多于所耗费的产 品,即使不存在交换,利润也照样存在,他以此驳 斥利润来自流通中的观点。 地租理论。穆勒认为,地租是优等土地的收获超过 劣等土地收获的部分,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是一种 自然垄断的结果。他的地租理论基本上沿袭了李嘉 图的理论。不过,他提到了科技进步的作用。他主 张限制地租,用征收土地税的办法使地租社会化。
S2、论政府的影响
在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之间的折中调和 国家适度干预学说
一、政府应该干预生活。契约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渗 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履行契约的责任,难 免会遇到一些人不负他们本应该负的责任。因此,回伤害社会上 其他人的利益。所以,需要政府提供(只有政府才能)的法律, 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政府干预分为命令式与非命令式,主要是以非命令式干预。 前者体现了干预的强制性,政府可以规定人们做或不做某些事情; 而后者是指,政府以劝告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替代颁布命令,获政 府允许个人自由的追求具有普遍利益的目标,但同时国家设立机 构做同样的事情。 三、政府应做有益于社会而个人不愿或不能做的事情。如:兴 办初级教育、保护妇女儿童的医院、银行、邮政等。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应用》
被誉为19世纪西方经济学圣经 S1、对李嘉图经济学的继承与超越(经济理论体系) S2、论政府的影响(国家适度干预学说)
约翰·穆勒经济学说概述
在经济学说史上,约翰·穆勒占据重要的地位。他自认
为继承着斯密、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 同时,他又广泛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 等国的各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 具有浓厚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尽量维护亚 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 主义制度的方案。因而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 一次大综合。
第四章 相互需求原理共23页文档
U2
Y
E2
U1
U0 Y2
E1 E0
S0
P0
S1
P1
T0
Y1
T0
S2
P2
T1
Y0
X
X2 X1 X0
0
T2
X
T0:出口S0P0(= 0X0),进口S0E0 (= 0Y0) T1:出口S1P1(= 0X1),进口S1 E1(= 0Y1)
提供曲线上的每一 个点都对应着一国在一 定的国际交换比率下进
T2:出口S2P2(= 0X2),进口S2E2 (= 0Y2) 出口的均衡数量
本,而外国商品的价格(价值)则取决于为得到这种商品而支付 给外国的本国商品的数量。这样,外国商品的价格就可以用与之 交换的本国商品的数量来表示。
而本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外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可称为一国的贸易条件。
PX
T=
PM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T
贸易条件改善,每单位出口商品能交换更多的进口商品
提供曲线反映了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贸易 双方对两种产品的供求状况,因此,可以用它来分析国际贸易的一 般均衡。
11
E: A国愿意出口的X商品数量0X0=B国愿意进口的X商品的数量;
B国愿意出口的Y商品数量0Y0=A国愿意进口的Y商品数量。
Y
T
A E
Y0 B
均衡的国际交换比率
0
X X0
国际交换比率或贸易条件下,一个国家愿意用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 去交换一定数量的外国商品的点的连线。
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有密切关系。
7
(一)贸易条件的变化:德国的贸易条件变化
Y(细棉布)
英国消费者对亚 麻布需求增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课件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古典经济增长 理论与其他经济理论的融合和创新, 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全面、系统的理论 支持。
THANK YOU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力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能够促 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技术的创新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市场力量与资源分配的关系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资源会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和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推动经济增长。
市场力量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促进经济增长。
自由放任与市场调节
古典经济学家主张自由放任, 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 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劳动价值论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价值 的源泉,强调劳动在经济增长 中的作用。
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与 财富积累是正相关的,财富的
积累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地位
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能够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积极性。技术创新是推动经 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
03
大卫·李嘉图的增长理 论
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土地
在大卫·李嘉图的理论中,土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认为土地的肥沃程度和改良程度对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 。土地的改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长期趋势
大卫·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具有长 期趋势,表现为生产力的不断提 高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限制因素
大卫·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会受到 一些限制因素的制约,包括土地 资源的有限性、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速度以及资本积累的速度等。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
大卫·李嘉图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外贸易,国家可以 获得自己缺乏的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相互需求论的提出在这⾥,我们先来回顾⼀下李嘉图的⽐较成本理论。
李嘉图的⽐较成本理论只是从供给⽅⾯论证了互利性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
李嘉图⽐较成本学说的核⼼是⽐较优势原则。
这⼀原则告诉我们,任何⼀个国家,不论它的经济⼒量是强还是弱,都能根据⽐较优势原则,确定⾃⼰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产,进⾏贸易,使贸易双⽅都可以⽤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分⼯前所能得到的更多的产品.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较成本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进⼀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定要⽣产各种商品,⽽应该集中⼒量⽣产那些利益较⼤或不利较⼩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对贸易各国有利。
⽽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在⽐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的分析⼊⼿,探讨国际交换⽐例的现实决定问题。
⼆、相互需求论的主要内容⼀)⽐较成本确定互惠贸易的范围相互需求论认为,交易双⽅在各⾃国内市场有各⾃的交换⽐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个国际交换⽐例(即贸易条件),这⼀⽐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例之间,才对贸易双⽅均有利。
现在以中、美两国按⽐较优势原则⽣产和交换⼤⽶、⼩麦为例。
假定中国和美国投⼊⼀定量的劳动⽣产⼤⽶和⼩麦的数量如下表所⽰:⼤⽶(吨)⼩麦(吨)国内交换⽐例中国10 15 1:1.5美国10 20 1:2由上表可以得到这些信息:①中国的⼤⽶便宜:中国国内15吨⼩麦换10吨⼤⽶,⽽美国国内要20吨⼩麦才能换到10吨⼤⽶;②美国的⼩麦便宜:美国国内10吨⼤⽶能换到20吨⼩麦,⽽中国只能换到15吨⼩麦;③按⽐较优势原则:中国出⼝⼤⽶,进⼝⼩麦;美国出⼝⼩麦,进⼝⼤⽶。
那么,两国应该以怎样的⽐例进⾏交换呢?对中国来说,出⼝10吨⼤⽶⾄少要换回15吨以上的⼩麦;对美国来说,出⼝20吨⼩麦⾄少应该换回10吨以上的⼤⽶。
第1章经济学说史-(2)ppt课件
经济学说史教程
2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本章重点
本章概括了古希腊、罗马奴隶主的经济思想, 这个时期奴隶主思想家认为将人划分为奴隶主及 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虽崇尚自然经济,但已 有某些货币经济思想的萌芽。西欧封建主维护自 然经济,主张经营、管理好庄园经济,也注意到 了商品货币中的公平价格、货币、利息等问题。
•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 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 格进行买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 符的价格。
经济学说史教程
28
第三节 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 中世纪概况:宗教的统治地位,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 奥古斯丁:劳动值得尊重;奸商是罪人;不变价格才
• 他一方面劝告奴隶主要改变对奴隶的态度,注 意使奴隶对劳动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他提出 把农业交隶农经营的主张,认为使用隶农进行 农业生产比使用奴隶进行生产更有利。
• 这种思想反映了罗马社会内部封建生产关系的 孕育和发展。
经济学说史教程
25
第二节 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三、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 基督教在公元1—2世纪出现于古代罗马社会中。 • 恩格斯曾指出,早期基督教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
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主 要表现在贾图、瓦罗、西赛罗和珂鲁麦 拉等人的著作中。
经济学说史教程
18
第二节 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 古罗马概况:地域狭长,尚武精神,寡头政治
• 贾图的贡献:庄园的区位选择;少买多卖 • 瓦罗的贡献:自给自足;小农场和雇工的优势 • 西塞罗的贡献:反对假公济私;鄙视小商业;
不论在气候、土地、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具有得 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
国际商务基本理论PPT课件
(二)产品周期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 熟阶段,标准化阶段。
在新产品阶段,技术上尚处于创新阶段,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技 术和大量的研究经费,新产品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只有少数科研发达 的国家才拥有这些资源,从而拥有新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新产品往往首先出现 在少数发达工业国家。
一、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 17 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 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学说。重商主义学说的核心 是其对财富的看法,他们把金银货币看作是财 富的唯一形态,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重商 主义认为,由于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 得金银从而使财富增加。因此国家必须积极干 预经济生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保证金 银货币的流入和社会财富的增长。重商主义学 说又分为“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
而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这一假设是不完全的。 在现代化社会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
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通过扩大生产规 模,每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会有更多的产出。 尤其是现代化的工业,大规模的生产反而会降 低单位产品成本。
第15页/共30页
另外,传统贸易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同样的,国际市场是完 全竞争的。
第26页/共30页
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的菱形)的四要素
波特的论题是一个国家的四大特性形成了当地 企业竞争的环境,这些特性促进或阻碍了竞争优势的 建立。 这些特性分别是: 1.生产要素禀赋—一个国家生产要素的状况,如熟练 劳动力或特定产业内竞争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2.需求情况—该产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特性; 3.相关与支持产业—该国有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给 产业和相关产业;
穆勒经济思想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应用》
被誉为19世纪西方经济学圣经 S1、对李嘉图经济学的继承与超越(经济理论体系) S2、论政府的影响(国家适度干预学说)
4
约翰·穆勒经济学说概述
在经济学说史上,约翰·穆勒占据重要的地位。他自认
为继承着斯密、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 同时,他又广泛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 等国的各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 具有浓厚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尽量维护亚 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 主义制度的方案。因而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 一次大综合。
9
S1.3分配理论
工资理论。工资基金说。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本额是一个 固定的量,其中用来支付工资的部分称为工资基金,其数量也是 固定的。所以,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与人口之间的比 例。他认为,在短期内,工资决定于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从 长期来看,工资是由工人最低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利润理论。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 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 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 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 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 劳动和技能的代价。关于利润的来源,他认为是“劳动生产力”。 他认为由于劳动所生产的食物、衣服、原料和工具所能经历的时 间比生产他们所需要的时间长,所以工人还有剩余时间创造利润。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组长: 曾XX 小组成员: 刘XX、吴XX、付XX、
张XX、 彭XX
1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9第9章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分工前 毛呢 英国 10吗 麻布 15吗
分工后 毛呢 20吗 麻布 0
德国
10吗
20吗
0
40吗
• 分工前:英国国内、毛呢:麻布=10:15 德国国内、毛呢:麻布=10:20 分工后:两国间、毛呢:麻布=10:17 10吗毛呢=17吗麻布 原因 : 在这一比率下,英国对德国麻布的需 求与德国对英国毛呢的需求,正好使两国的进出 口贸易额相等。即:英国需要1000×17吗=德国 需要1000×10吗 3、评:穆勒在比较成本论的基础上,引入相互需 求因素,进一步阐述了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过程, 因而是对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补充和发展。
三、生平和著作
• 1、生平: •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是 19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古典 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 早年刻苦学习:生于伦敦,是詹姆斯•穆 勒的长子,从三岁开始就在其父亲的指导 下学习希腊文,8岁开始学习拉丁文,并 接触几何与代数,9岁学习文学与历史, 12岁开始学习逻辑,13岁开始阅读李嘉图 和斯密的著作。
第九章 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经济 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 第一节 约翰· 穆勒的经济学说产生 • 一、历史背景 • 19世纪30年代,英法资产阶级完全夺取政 权,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采取了 尖锐化的形式。劳动价值论被无产阶级作 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因此,彻底抛弃 古典经济学,就成了资产阶级的迫切任务。
第二讲-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财富增长状态的一般特征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价值和价格的 影响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地租、利润以 及工资的影响 论利润降至最低限度的趋势 利润降至最低点的趋势带来的种种后 果 论静止状态 论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
生平
约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 180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1819年,开始研究经济学 1820年,法国留学 1823年,任职于东印度公司 1835年,创立《伦敦周刊》 1845年,开始撰写《政治经济学原理》 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出版 1856年,辞去东印度公司职务,移居法国 1865~1868年,任英国下议院议员 1873年,去世,享年67岁
经典著作 学说背景&思想影响
经典著作
绪论 第一编 生产
体
第二编 分配
系
结
第三编 交换
构
第四编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 论政府的影响
经典著作
第一篇
构体 系 结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包括: 1.生产要素论 2.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3.生产增长规律
经典著作
生产要素理论
1、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 2、生产要素中的劳动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劳动;一种是间接劳动。
根据劳动的结果,把劳动区分: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
经济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七章
第一节 穆勒的时代及其改良主义的社会哲学观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5-1873)是19 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逻辑学 等领域深有造诣的哲学家、自由主义的代 表人物、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改良主 义者。穆勒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同当时英 国及欧洲大陆的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和经 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看到了资本主 义虽然促进了财富的巨大增长,但也看到 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不合理性。折中改良 是穆勒社会哲学的基本特征,通过折中, 他完成了对古典经济学的综合,这标志着 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三)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与动力 土地一词包括了这里所讲的一切自然要素,土地在生产中的基本规律是土地报 酬递减规律。
5
穆勒认为:生产的增加第一依赖于劳动;第二依赖于资本;第 三依赖于土地。
穆勒的生产理论可以概括为七条命题:
(1)一切生产都需要劳动、资本和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与动力(或土地)。
(2)土地报酬递减法则。
➢利润率的决定取决于:劳动的生产力;劳动者的报酬对其生产额所保持 的比例。
➢关于地租,穆勒基本重述了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同时,他关于准租 的初步概念为后来马歇尔明确提出准租概念作出了准备。
7
第五节 价值、货币和利息
(一)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商品满足欲望或适用目的的能力,穆勒认为一物的交换价值 是不能超过其使用价值的,一物的价值或交换价值,意指它的一般购买力, 即指拥有该商品可以为拥有者提供多少对其他各种商品的支配能力。他把 价值规定为相对价值。价格表示一物与货币相对的价值;指它所换得的货 币量。
11
第七节 经济周期
✓穆勒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资本家对利润的预期和投机 行为,以及信用的波动。
✓当预期利润将由于物价上涨而大增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投 机性地买进货物,待涨价后销售获利,这就造成物价的不 断上涨。一旦人们预期物价将下跌,又纷纷抛售以致物价 下跌,这就导致经济周期。
第10章 约翰·穆勒(外国经济思想史,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
• • (1)穆勒认为,重要的不仅是快乐的数量,而且也应包括其质量,某些类型 的快乐比其他类型的更加理想和有价值。他不仅对快乐进行区别估价,而且 对于享受快乐的当事人也加以区别。 (2)穆勒提出了明确的利他主义思想。他将那种在无外力胁迫下为了最大多 数的幸福自愿作出的牺牲称为人类最高的美德。
穆勒父子供职过的东印度公司总部大楼
• 2.折衷主义的经济学体系
•
•
(1)穆勒建立了一个折衷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斯密等人的 理论学说,并调和了这些思想。 (2)穆勒去掉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悲观主义色彩,将经济学拯救出“暗淡的 科学”。他认为,社会的弊病完全是由于社会分配制度造成的,与社会的生 产方式无关。由此,提出他的改良 • 穆勒对国家干预的基本态度是,只有在带 来很大便利的情况下,干预才是可行的。 他把政府职能区分为“必要职能”(或“一 般职能”)与“任选职能”。穆勒将政府干 预划分为命令式和非命令式两种形式。 • 穆勒阐述了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关 系。他认为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则,这是因为 对于相应的事物,个人比政府具有更直接 的利害关系,因而应具有自由选择、自主 决策的权力。同时,不干预原则也有七种例 外情况。
杰里米·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
杰里米· 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 是英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和功利主义学说的 创始人。其代表作是《道德与立法的原理》 (1780、1789修订)。 边沁的功利主义在享乐主义的基础上增加了伦理 学原则,即应该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之促进最大多 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提出,要根据某一行为本 身所引起的痛苦与快乐的大小程度来衡量该行为 的善与恶。他认为快乐与痛苦的关系需要被量化, 也就是他所说的“幸福微积分”。
约翰·穆勒
BACK
(三)精神危机:生命的意义和情感的陶冶
• 穆勒面前呈现的是灿烂的学术前景。有着学术界权威的鼎力支持、有着无与伦比的丰富的人类 知识、有着一个蓬勃向上的充满友爱的学术圈子,这一切将为穆勒铸就成功之路。但是,学术上的 成功甚至功利主义意义上的人生的辉煌又意味着什么?如果说幸福的意义在于人生目标的实现,那 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 1826年秋天,这些问题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穆勒袭来。穆勒陷入精神危 机之中。“自从1821年冬天我第一次读到边沁的著作起,„„我对生活可以说有了真正目标,就是 做一个世界的改造者。我把这个目标看作个人幸福的所在。„„但是到1826年秋天,那样的时刻终 于来到,我犹如从梦中醒来。„„我不禁自问:‘假如生活中的所有目标完全实现,假如你所想望 的全部制度和思想的改变就在这个时候完全实现,你会觉得非常快乐和幸福吗?’一种不可遏制的 自我意识明确地回答‘不’!至此,我的心下沉,我生活所寄托的整个基础崩溃。我全部幸福原是 对这个目标的不断追求,现在这个目标已失去吸引人的力量,追求目标的手段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生活对我似乎是一片空虚。”功利主义强调行为的结果是行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在否定动机的评价 意义的同时也否定了过程即行为本身的意义。于是,生命本身的意义受到怀疑甚至否定。这是穆勒 精神危机产生的关键。其实,作为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生活本身就是意义所在。但是,在穆勒所 接受的教育中,这重意义被父亲粗暴地否定了。 对于一个以学术为志向的人来说,穆勒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是成功的。但是,即使是一个学者也 不可能成为一台学术机器。尤其是在以人为对象的人文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对人的关怀必然以自身 的人文情怀为前提。因此,自然的情感陶冶是人的成长的一个必要的过程。在老穆勒对小穆勒的早 期教育中,他否认并刻意贬低了情感的价值,代之以生硬的逻辑和分析。“分析的习惯会磨灭人的 情感;„„分析的习惯对深谋远虑和洞察力来说是有利的,但对热情和德行来说却永久是根部的蛀 虫;更重要的是,分析的习惯可怕地破坏由联想引起的所有希望和所有喜悦。„„我所受的教育未 能建立起具有足够力量以抵抗因分析带来的瓦解感情的影响,„„我的人生航程就这样在刚开始时 就搁浅了,因为我驾驶的装备良好的船有舵无帆。”正是情感陶冶的缺失使穆勒陷入精神危机之中, 最终怀疑生命的意义。穆勒精神危机的结果是对边沁功利主义的怀疑。穆勒对边沁不再盲从。他将 从自己的体验出发,给功利主义注入了更有人性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