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罐内作业安全措施
罐内作业安全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罐内作业安全措施编者按:由于罐内作业是一种高危作业,因此必须办理罐内作业证,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才能进行。
在罐内作业通常的安全措施有如下几种选择,供我们在制定安全检修方案时进行参考。
一、安全措施1、安全隔绝2、清洗和置换3、通风4、加强监测5、防护用具和照明6、应急措施7、罐外监护二、安全措施的具体要求1、安全隔绝在罐内作业前必须采取安全隔绝措施。
首先应将设备上面所有和外界连通的管道及传动电源,采取插入盲板、取下电源保险丝或摇出电源控制柜等办法和外界进行有效隔离,以及包括经维修人员检查、确认的安全措施。
如采用电器开关上锁,挂上“有人检修,请勿启动”等字样,并做到别人不能开启,只有通过检修工本人才能开启。
抽插盲板必须是检修工自己抽插,并经车间安全员确认,才算安全隔绝。
2、清洗和置换罐内作业的设备,经过清洗和置换之后,必须同时达到以下要求:(1)其冲洗水溶液基本上呈中性。
(2)含氧量在18-21%(3)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若在罐内需要进行动火作业,则其可燃气体浓度,必须达到动火的要求。
3、通风为了保持罐内有足够的氧气,为防止焊割作业中高温蒸发的金属烟尘和有害气体积聚,必须将所有阀门、风门、料孔、人孔、手孔全部打开,加强自然通风,或采取机械送风。
但不能用氧气作通风手段,否则一遇火种,就能使衣物等起火,并剧烈燃烧,造成死亡。
4、加强监测作业中应加强定期监测。
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罐内作业人员,经安全分析合格后,方可继续入罐作业。
作业人员出罐时,应将焊割等用具及时带出,不要遗留在罐内。
5、防护用具和照明遇有特殊情况,罐内没有完成清洗及置换的要求时,则进入前必须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1)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戴自吸式或机械送风式的长管面具。
(2)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应采用防爆型低压行灯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储油罐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表
照明:使用12V的行灯或防爆型手电筒进行照明。
3
人员滑倒:进入油罐前排空内部积油;作业人员穿好防滑鞋。
4
触电: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回油箱接地可靠。
5
高空坠落:进出油罐进行上下攀爬作பைடு நூலகம்时,必须系安全带并穿防滑鞋,安全带要固定在经检验合格的防坠器上并固定在牢固的构件上,在高处作业现场安排专人监护,实时了解现场作业情况。
储油罐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表
有限空间名称
绝缘油库XX号储油罐
有限空间地点
层绝缘油库
有限空间作业内容
1、油罐内部清扫
2、油罐内部防腐
安全技术措施
1
通风:在进入油罐之前开启顶部进人门通风半小时,在氧气浓度低于18%的情况下严禁进入其中工作,在满足条件进入其中作业时,安排专门监护人在入口处监护并实时询问工作人员作业现场情况。
罐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罐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 为了加强罐内作业的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从事罐内作业的人员。
二、安全责任1. 本企业的经营单位负有罐内作业安全的最终责任,须确保罐内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 进入罐内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并理解并执行本制度。
三、安全管理措施1. 确保罐内作业前的必要准备工作:1.1 进入罐内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工作内容、作业方法、安全措施等。
1.2 罐内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工具和设备是否完好有效,并保证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1.3 进入罐内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罐内没有可燃、有毒、有害物质及危险情况。
2. 罐内作业中的安全措施:2.1 罐内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完好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2.2 在罐内工作时,必须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并保持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当发现罐内气体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时,必须立即停止罐内作业,并及时疏散作业人员。
2.4 在作业过程中,严禁翻越作业围栏,严禁乱扔或堆放杂物,保持工作场地的整洁。
3. 罐内作业后的安全措施:3.1 罐内作业结束后,必须对罐内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残留物,并及时关闭通风设备。
3.2 对于有毒、有害物质的罐内作业,必须及时处理废弃物,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3 罐内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事故分析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升罐内作业的安全水平。
四、应急救援措施1. 在罐内作业过程中,如发生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紧急疏散和救援工作。
2. 罐内作业人员必须熟悉逃生通道位置和使用方法,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能熟练应对突发情况。
3. 在罐内作业现场必须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如灭火器、应急呼吸器等,并保持设备的有效性和操作人员的熟悉度。
化工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2篇)
化工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一、概述化工罐内作业是指在封闭的容器内进行起重、刷油漆、切割焊接、清洗、检修、安装和更换设备等作业的活动。
由于容器内充满了危险的化学物质和气体,因此化工罐内作业的安全风险较高,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关键。
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1.1 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和安全方案,包括罐内气体检测、罐内油腻物清洗、作业人员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1.2 定期检查和维护罐体的完整性,确保罐体没有损坏、泄漏或腐蚀。
1.3 检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禁止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病等疾病的人员进行罐内作业。
1.4 在罐内作业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划定安全防护区域。
2. 罐内气体检测2.1 在进入罐体之前,必须进行罐内气体检测,包括可燃性气体、毒性气体和氧气浓度的检测。
2.2 使用专业的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
2.3 检测后,必须对检测仪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准确可靠。
3. 个人防护装备3.1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靴、防毒面具、耳塞等。
3.2 所有的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经过检查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有损坏或失效应及时更换。
4. 安全作业程序4.1 进入罐体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准备,包括检查气体检测仪器是否正常、准备好救援设备、提供充足的通风等。
4.2 罐内作业时,必须由熟悉作业流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
4.3 严禁在罐内吸烟、使用明火或者其他火源。
5. 罐内作业结束5.1 罐内作业结束后,必须彻底清理作业区域,确保作业区域干净无污染。
5.2 作业人员完成罐内作业后,应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三、事故应急处理1. 作业中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迅速的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
2. 每个作业人员都应熟悉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包括紧急撤离、报警、救援等。
3.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罐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罐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前言】☑作为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罐区作业必须有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罐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罐区作业的安全性。
【一、基本要求】☑执行罐区作业前,必须通过专业培训,明确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及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在作业之前必须检查罐区安全设施是否完备,是否存在异常。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罐区内的油气压力、温度等信息,以及监测火源、静电等危险因素。
【二、安全防护措施】☑罐区作业时,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设备,包括防爆服、安全带、安全帽等。
☑在罐区作业时,不允许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打火机、烟草等。
☑在进罐作业时,必须使用专业防护设备,如提取装置、汽油泵等。
☑作业时需注意通风,减少室内油气回收量,保证罐区内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底限。
【三、场内管理】☑在罐区作业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不得擅自控制阀门、操纵液位计等操作。
☑根据现场情况,指定作业负责人,并按照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严格禁止在罐区内吸烟,以及进行其他违规行为。
【四、环保要求】☑在罐区作业中,必须遵守国家环保标准,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对所有排放的污染物准确监测,确保排放在环境规定的标准内。
【五、应急措施】☑在罐区作业中,必须设立及时防范应急措施,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应急设施及应急物资的存储等。
☑操作人员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根据相关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保障安全。
【六、结语】☑以上是罐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介绍,希望能够为罐区作业人员提供严格的安全操作要求,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确保安全、稳定、环保的罐区作业。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九大措施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九大措施
在罐内作业的场景中,由于罐内空间狭小、氧气含量低、有毒、易燃等特殊环境,给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罐内作业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必须采用一定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介绍罐内作业安全技术九大措施,包括:
1.空气通风技术
2.检测仪器技术
3.防爆技术
4.防毒技术
5.装卸安全措施
6.灭火安全措施
7.拉绳标记技术
8.消防逃生设备技术
9.作业人员培训技术
1. 空气通风技术
排放罐内有害气体,增加罐内的氧气含量,确保空气清新。
2. 检测仪器技术
使用氧浓度、温度、甲烷、碳氧化物等一系列的检测仪器,监测罐内气体浓度。
3. 防爆技术
由于罐内液体存在的压力较高,很容易引发爆炸,因此这种情形下建议采用防爆技术。
4. 防毒技术
罐内存在有毒气体时,工人需要佩戴全面罩、过滤式呼吸器等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5. 装卸安全措施
在罐内装卸时,操作员应佩戴安全带、安全靴,并确保作业区域内没有人在场。
6. 灭火安全措施
罐内严禁使用明火,可以采用干粉灭火器或CO2灭火器进行灭火。
7. 拉绳标记技术
在罐内操作时,需要在两个地方各附带一条拉绳,便于外面紧急人员在发生事故的时候依据拉几响的方向找到罐内。
8. 消防逃生设备技术
安排合适的消防逃生设备,以备发生事故时可及时避难。
9. 作业人员培训技术
作业人员需要掌握罐内作业的安全知识,确保每项作业都能按照标准操作要求进行。
总之,在罐内作业安全技术中,各种措施的网状架构相互配合,将能够最大化地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一、前言对罐内作业而言,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规程是各个行业必须要遵守的法律法规,也是企业制定罐内作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依据。
本文将从罐内作业的定义、常见的安全事故、罐内作业的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影响罐内作业安全的因素等方面详细介绍罐内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二、罐内作业定义罐内作业是指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相关操作的活动,主要包括清洗、打磨、喷涂、检修、维护等。
罐内作业特点是环境恶劣、工作面窄小、氧气含量低、存在易爆、易燃、有毒等危险因素,因此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常见的罐内作业安全事故1.爆炸事故由于罐内作业所处的环境一般都是密闭的,氧气含量低,空气移动性差,过于潮湿或者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因素,因此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
2.窒息事故罐内作业空间狭小,并且频繁地进行气体充换,容易使氧气浓度下降,导致工人们过度气喘而窒息死亡。
3.中毒事故由于罐内作业环境空气中包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等化学物质,操作人员若长时间在罐内作业,容易造成过度吸入,引发中毒事故。
4.机械事故工人们在罐内作业过程中,若没有正确使用工具或设备,易发生机械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生产线停产。
五、罐内作业安全技术规程1.检查罐内作业环境入罐前必须检查罐内的环境氧气含量,空气湿度,是否存在有毒、易爆、易燃等化学物质等因素,以及检查罐内的通风设备是否正常,保证罐内安全。
2.操作前制定安全计划在进行罐内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并确保所使用的设备、工具、防护用品等均达到相关安全标准,以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技术、安全培训企业应向罐内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和安全方面的培训,提高罐内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保证作业人员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设备以及实施必要的预防措施。
4.加强安全监督在罐内作业期间,必须由专门的安全人员进行监督,并定期对作业环境和操作进行检测和监控。
同时,还要强化各个岗位的责任意识,落实预防措施。
罐内作业安全措施
罐内作业安全措施罐内作业是指在储罐、槽罐、车厢、船舶舱室等密闭空间内进行作业活动。
由于罐内空气密闭,难以进行通风换气,且常受限于狭小的空间、高温高压、易爆易燃等危险因素,所以罐内作业非常危险。
为了确保罐内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一、安全前置条件在进行罐内作业之前,必须先对场地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罐体完好,罐内无残留物,和罐内无毒害、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
检查通过后,必须确保:1.环境温度适宜,一般不得低于0℃。
2.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低于20%,且有害气体含量不超过规定值。
3.具有相对完善的通风和排毒设施,并且能够与外界进行联系。
4.配备有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
二、严格控制进入罐内的人员由于罐内空间狭小,在人员进入罐内之前,必须确保这些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且了解并熟练掌握罐内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应急情况和解决方法。
在进入罐内之前,必须有专门的监管人员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并且在进入罐内之前,必须穿戴专业的防护装备,包括:1.穿戴适宜的防护服装,如防工裤、防毒面具、棉手套、工作鞋等。
2.穿戴具有高度吸附和过滤功能的防毒面具,其吸附和过滤效果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3.穿戴具有防毒、防腐蚀、防酸碱等特殊功能的手套和鞋子。
当然,根据作业需要,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特殊防护措施,以确保罐内作业人员的安全。
三、严格控制罐内作业工具和装置由于罐内空间狭小,操作空间受限,罐内作业必须选择适宜、安全的工具和装置,避免使用锐利的刀具、高温设备等易引起危险的工具。
此外,在罐内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1.选择适宜的工具,如带钩的撬棍、钳子、安全锤等,必须使用专门的工具,并确保工具能够承受高强度的操作。
2.罐内装置应符合要求,如必须考虑机械和电气设备的防爆要求,且必须符合相关的环境技术标准。
3.操作工作时,应结合现场环境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操作方法,并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储罐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三篇)
储罐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储罐是用于储存液体或气体的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粮食等领域。
由于储罐中储存的物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储罐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过程安全可靠。
以下是储罐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供参考和遵守:1. 质量合格:储罐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保证其质量合格。
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罐体的完整性,防止出现泄漏和破裂等安全隐患。
2. 储罐位置选择:储罐应设置在安全距离范围内,远离火源、高温设备和易燃易爆物品。
避免罐体受到外力撞击或其他危险因素造成事故。
3. 储罐周边防护:储罐周边应设置防火防爆设施,包括灭火器材、泡沫炮等。
同时,应确保储罐周围通道畅通,方便应急疏散。
4. 通风安全:储罐作业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气体积聚而引发爆炸事故。
必要时可以采用风扇、排气管道等设备进行通风处理。
5. 操作人员培训: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储罐设备,并了解各种危险物质的特性和应急措施。
6. 定期检查维护:储罐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维护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火花、静电和机械刺激等因素引发事故。
7. 防静电措施:储罐作业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防静电措施,防止静电引发火灾和爆炸。
包括使用防静电工具、接地装置、防静电涂料等。
8. 管道连接安全:储罐与管道连接处是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连接和密封,防止泄漏和溢出。
9. 废液处理:储罐作业完成后,废液的处理必须符合环保要求,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10. 金属材料防腐:储罐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同时要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确保储罐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1. 引入设备操作:在储罐作业过程中,如果需要引入其他设备进行操作,必须确保设备具备相应的安全标志和认证,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2. 紧急救援措施:储罐作业现场应配备相应的紧急救援设备和人员,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在各种工业化生产现场中,罐内作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是,罐内作业也是一个潜在的高危作业。
近年来,由于缺少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已经造成了一些罐内作业安全事故。
因此,在进行罐内作业时,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 罐内空气检测在进行罐内作业之前,必须进行罐内空气检测。
罐内空气检测可以检测出罐内的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含量等参数,以检测罐内的空气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如果罐内空气含有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必须停止罐内作业,并采取解决措施。
2. 进入与离开罐内的安全措施在进入罐内和离开罐内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首先,要穿着防毒面具、特制工作服和工作鞋;其次,要领取相关的安全装备,如安全带、安全绳等;最后,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3. 运输和使用作业仪器在罐内作业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作业仪器。
这些作业仪器必须在罐内进行分级管理和运输,并且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在罐内使用作业仪器时,还要注意密闭性和防爆等安全措施。
4. 作业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在进行罐内作业之前,必须进行作业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
这些培训和教育必须包括罐内作业的基本知识、安全知识、应急措施等内容。
在罐内作业过程中,还要进行现场安全教育,确保作业人员掌握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 周期性检查和梯次管理在进行罐内作业时,需要进行周期性检查和梯次管理。
定期检查罐内安全情况,查找潜在的隐患和问题。
在罐内作业时,采取梯次管理,保证多人作业时的安全。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效果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可以使罐内作业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同时,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效果的好坏和工作人员的配合密切相关。
如果配合得好,那么安全措施的实施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所遇到的问题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到位,缺乏安全意识;一些作业仪器运输和使用管理不规范等。
罐内作业事故及安全防范措施
罐内作业事故及安全防范措施罐内作业是指在贮罐内进行的各种作业活动,如清洗、施工、检修等。
由于罐内作业环境狭窄、氧气浓度低、有毒有害气体存在等特殊条件,容易发生各种事故。
为了保证罐内作业人员的安全,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罐内作业事故1.中毒事故:罐内存有可能产生气体,如硫化氢、煤气、硝化棉等,这些气体对人体有毒,并且不易察觉。
罐内作业人员如果没有正确佩戴呼吸器,就会中毒窒息甚至丧命。
2.爆炸事故:罐内作业现场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如油污、气体等,一旦遇到明火或静电,就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由于罐内空间狭小,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引发崩塌、坍塌等事故。
3.窒息事故:罐内作业空间一般较小,并且可能存在缺氧的情况,作业人员如果没有及时察觉或采取应对措施,就有可能窒息而死亡。
1.罐内通风:在进行罐内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充分通风,保持良好的氧气浓度。
可以通过设置通风设备或打开入口和出口口门等方式,确保罐内空气流通,并及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2.佩戴呼吸器:罐内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呼吸器,以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呼吸器应选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3.防静电措施:在罐内作业现场,必须采取适当的防静电措施,以预防静电引起的爆炸事故。
可以使用导电性工具、防静电涂料等方式,降低静电积聚和释放的风险。
4.使用防爆设备:在罐内作业现场必须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设备和工具,防止火花或明火引发爆炸事故。
对于罐内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易燃物质,应采取远离火源、减少摩擦等预防措施。
5.轨道安全:在罐内作业时,必须设置可靠的支撑和固定措施,防止工具和设备掉落,减少坠落事故的发生。
罐内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安全绳索,确保自身的安全。
6.应急预案:在进行罐内作业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事故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同时,必须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7.安全培训:对参与罐内作业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罐内作业事故案例及安全防范措施
罐内作业事故案例及安全防范措施在制药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容器设备,以满足制药工艺的要求,实现制药生产的目的。
制药生产中有发酵罐、合成罐、提取罐、分离罐、干燥器等,这些容器设备的直径和容积大小各有不同,但其内部结构基本相同,都安装各类搅拌器、各种工艺料管和固定料管的支架。
制药生产中的容器需盛装酸、碱、有机溶媒等有毒有害物质。
由于使用频繁、存在腐蚀等因素以及工艺检查等,要经常进入罐内进行各类作业。
设备内部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存在有毒有害因素、作业过程产生危险有害因素,如果在哪个环节上组织不好、措施不当,就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给罐内作业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因此必须加强罐内作业的安全管理,落实好各项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防止罐内事故的发生。
一、罐内作业发生的事故案例案例一:1994年3月31日10时50分,某药厂员工S在电站锅炉水处理3号阴床内跳板上安装再分器时,班长L叫他出来休息一下。
s在转身时不慎脸朝下掉在距跳板1.65m阴床罐底惰性泡沫球的表面上,使白球进入鼻孔、口腔内,抢救无效死亡。
(1)直接原因:异物窒息。
(2)间接原因:罐内作业没填写工作票,没做好防范措施,如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绳,白球上铺盖白布、塑料布,增设安全网。
案例二:1992年10月10日22时30分,某药厂发酵工段配料员工G,在往配料罐投无水硫酸钠时,不慎将一整袋无水硫酸钠掉入罐内,未经请示,违反操作规程擅自从人孔(300ram400mm)下罐捞料。
因罐内缺氧窒息死亡。
(1)直接原因:窒息(2)间接原因:违反下罐作业操作规程和下罐准许证制度;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三:1993年8月21 Et 11时8分左右,某安装公司电焊工H、徒工L在某药厂配料岗位玉米浆罐内焊接搅拌器挡时,由于焊接时产生焊尘排不出去影响焊接作业。
他们向罐内通氧气,用氧气置换烟尘,然后将氧气带撤出。
然后开始在罐内继续实施焊接,引起火灾,造成H死亡、L重伤。
罐内作业安全规程
罐内作业安全规程
以下是一些罐内作业安全规程的常见要点:
1. 培训和资质要求:只允许受过必要培训并获得适当资质的人员进入罐内进行作业。
2. 检查罐内气体状况:在进入罐内之前,必须对罐内的气体状况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有害气体超过安全限值。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进入罐内的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手套等。
4. 使用安全工具和设备:在罐内进行作业时,必须使用合适的安全工具和设备,如防滑鞋、安全绳索、安全网等,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5. 罐内通风:在进行罐内作业之前,必须确保罐内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有害气体积聚的风险。
6. 防止火源:在罐内作业期间,必须严禁使用明火或火种,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7. 定期检查罐内结构:定期对罐内的结构进行检查,确保没有破损、腐蚀或其他安全隐患。
8. 事故应急措施:在进入罐内作业时,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适当的急救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9. 定期检测罐内气体:定期对罐内的气体进行检测,确保没有超过安全限值的有害气体存在。
10. 进出罐内的控制:进出罐内的人员必须遵守严格的控制程序,如签入签出、盖锁、警示通知等,确保不会发生误操作或其他意外情况。
这些规程是为了保证在罐内作业时,人员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防止事故的发生。
具体的规程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法规和标准而有所不同。
化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罐内作业
化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罐内作业概述罐内作业是指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进入罐体内部进行维修、清洗、更换设备等操作。
罐内作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规范的罐内作业操作可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罐内作业之前1. 环境评估在罐内作业之前,必须进行环境评估。
环境评估包括检测罐内气体成分、浓度和温度,评估罐内环境是否稳定。
只有符合安全标准的罐内环境,作业人员才能进入罐体内部。
2. 安全准备在罐内作业之前,还需要进行安全准备。
首先要检查作业设备和保护装备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转,安全有效。
其次,要做好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如检查作业人员是否穿戴合适的安全装备,如呼吸器、安全带等,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罐内作业中的安全措施1. 安全防范罐内作业中要注意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如作业人员必须在操作前接受培训,了解作业的风险和安全防范措施。
在作业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罐体内部环境不受影响。
在罐内作业地点周围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并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靠近。
此外,还应配备急救设备和应急处理工具,随时进行措施拯救遇险人员。
2. 安全操作罐内作业人员也需要注意自身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如罐内作业中应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的物质,必须加强火源控制和管理,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罐内清洗和维修工作。
3. 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在罐内作业中,如果发生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必须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如发生电气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
如遇重大危险时,必须使用避难措施,妥善安排作业人员的转移和疏散。
如发现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要立即拨打120并联系相关应急救援。
总结罐内作业是化工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危险性较高的工作。
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应加强安全防范和管理,落实好各项安全规程和操作要求,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确保作业人员顺利完成罐内作业,达到预期目标。
罐内作业安全措施
罐内作业安全措施编者按:由于罐内作业是一种高危作业,因此必须办理罐内作业证,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经批准后,才能进行。
在罐内作业通常的安全措施有如下几种选择,供我们在制定安全检测、修理方案时进行参考。
一、安全措施1、安全隔绝2、清洗和置换3、通风4、加强监测5、防护用具和照明6、应急措施7、罐外监护二、安全措施的具体要求1、安全隔绝在罐内作业前必须采取安全隔绝措施。
首先应将设备上面所有和外界连通的管道及传动电源,采取插入盲板、取下电源保险丝或摇出电源控制柜等办法和外界进行有效隔离,以及包括经维修人员检查、确认的安全措施。
如采用电器开关上锁,挂上“有人检测、修理,请勿启动”等字样,并做到别人不能开启,只有通过检测、修理工本人才能开启。
抽插盲板必须是检测、修理工自己抽插,并经车间安全员确认,才算安全隔绝。
2、清洗和置换罐内作业的设备,经过清洗和置换之后,必须同时达到下述要求:(1)其冲洗水溶液基本上呈中性。
(2)含氧量在18-21 %(3)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若在罐内需要进行动火作业,则其可燃气体浓度,必须达到动火的要求。
3、通风为了保持罐内有足够的氧气,为了防止焊割作业中高温蒸发的金属烟尘和有害气体积聚,必须将所有阀门、风门、料孔、人孔、手孔全部打开,加强自然通风,或采取机械送风。
但不能用氧气作通风手段,否则一遇火种,就能使衣物等起火,并剧烈燃烧,造成死亡。
4、加强监测作业中应加强定期监测。
情况异常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罐内作业人员,经安全分析合格之后,方可继续入罐作业。
作业人员出罐时,应将焊割等用具及时带出,不要遗留在罐内。
5、防护用具和照明遇有特殊情况,罐内没有完成清洗及置换的要求时,则进入前必须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1)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戴自吸式或机械送风式的长管面具。
(2)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应采用防爆型低压行灯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3)在酸碱等腐蚀性介质污染环境中,应从头到脚穿戴耐腐蚀的头盔、手套、胶鞋、面罩、毛巾、衣着等全身防护用品。
化工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化工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化工罐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设备,对于其内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十分重要。
下面是化工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
一、概述化工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操作是指在化工罐内进行人员进出、清理、检修等作业过程中,为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操作方法。
二、通风措施1. 在进行罐内作业前,要确保罐内通风设施完好,并检查通风管道是否畅通。
2. 在作业过程中,要保持罐内通风设施始终运行,并对罐内作业区域进行有效通风。
3. 在进入罐内进行作业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确保罐内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三、防止火源1. 在化工罐内作业过程中,严禁携带明火、吸烟等易导致火源的行为。
2. 定期检查防爆器和防火设备的有效性,确保其正常运行。
3. 使用防爆工具进行作业,避免产生火花。
四、配备个人防护装备1. 进入化工罐内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滑靴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 防护面具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并配备正确的过滤喉,确保能有效阻隔有害气体的侵入。
五、作业前准备1. 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明确作业内容、安全措施和责任人。
2. 定期对化工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设备状态良好。
3.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器材,并确保其完好、安全。
六、作业过程1. 在罐内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作业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循操作步骤,不得随意更改。
2. 严禁单人作业,必须有配合人员监护和协助作业,并保持有效的沟通。
3. 清理罐内时,要先将废料清除干净,确保罐内无残留物。
七、应急响应1. 作业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应急措施。
2. 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按照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置。
八、作业结束1. 作业结束后,必须对化工罐内进行清理,恢复原状。
2. 检查罐内的通风设施是否关闭,排除安全隐患。
3. 作业结束后,对作业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改进不足。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九大措施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九大措施
在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的检修中,罐内作业是较为频繁的。
罐内作业是指凡进入塔、釜、槽、罐或其它闭塞容器内进行的作业。
其作业危险性大,如果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好,极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所以加强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是企业检修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1. 清理刷洗
这是罐内作业首要的、且极其重要的步骤。
对盛装酸、碱和有毒物质溶液的罐清理时,首先应采取正常方法排出液体物质。
当排放不尽时,再从放净口放出,但需要妥善处理,严禁乱流或冲人下水道;对罐内的固体残渣应用长柄工具进行清掏,但对起爆药制造设备内的残渣,严禁用任何工具进行掏挖,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化学处理。
在清理完罐内的物质后,应再用压力不低于150KPa,密水柱大量冲洗罐内壁。
对于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罐,要使用临时抽风机排除毒性气体,井注意疏散无关人员。
对刷洗的废水废液应处理后方可排放,严防中毒、着火、腐蚀和环境污染。
一般把废液进行稀释沉淀、过滤等,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二级单位或基层单位与施工单位现场安全负责人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紧急状况下的处理和救护方法等,建立作业人与监护人有效可靠的联系方式。
2.在进入罐前,应切实做好工艺处理,所有与其相连的管线、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相连的设备进行吹扫、置换合格。
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盲板应挂牌标识。
3.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摘除保险或挂接地线,并在开关上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4.取样分析应有代表性、全面性。
设备容积较大时应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应保证设备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为合格;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为合格;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指标(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4h)。
设备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至少每隔4h取样复查一次,如有一项不合格,应马上停止作业。
分析报告单应附在作业许可证存根上。
5.进入罐内作业应严格执行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能代替上述作业许可证,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6.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作业前后应盘点;作业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交验。
7.进入罐内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
进入罐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严禁带人容器内使用。
当作业环境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则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应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
化工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二篇)
化工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化工罐内作业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化工罐内作业的单位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化工罐内作业指在密闭或半密闭的化工罐内进行的施工、检修、清洗、喷涂和安装等作业。
第四条所有从事化工罐内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第五条在进行化工罐内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
第二章作业准备第六条进入化工罐内作业前,必须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第七条在进入化工罐内作业区域前,必须进行氧气浓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毒气浓度等检测,保证作业环境安全。
第八条提供化工罐内作业的设备,必须经过安全检测合格,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第九条在进行化工罐内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清理,并确保可燃物和易爆物等物质被妥善存放和处理。
第十条在进行化工罐内作业前,必须向相关部门报备作业计划,并与其他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和沟通。
第三章作业操作第十一条进入化工罐内作业区域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交底和专业操作培训。
第十二条在进行化工罐内作业前,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靴等个人防护装备。
第十三条在进行化工罐内作业前,必须使用安全工具进行固定和维护,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十四条在进行化工罐内作业时,必须使用专业的工具和设备,并进行正确操作,严禁敲打、击打设备及物料。
第十五条在进行化工罐内作业时,必须按照作业方案和程序进行操作,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要求。
第十六条在进行化工罐内作业时,必须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第四章应急措施第十七条在进行化工罐内作业时,必须设立专门的应急撤离通道,并配备应急照明和通风设备。
第十八条在进行化工罐内作业时,必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第十九条在进行化工罐内作业时,必须设立监护人员和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作业中的异常情况。
化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罐内作业
化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罐内作业(1)可靠隔离进入罐内作业的设备必须和其他设备、管道可靠隔离,绝不允许其他系统中的介质进入检修的罐内。
(2)切断电源有搅拌机机械装置的设备,进入罐内作业前应把传动带卸下,启动机械的电机电源断开,如取下保险丝、拉下闸刀等,并上锁使在检修中不能启动机械装置,再在电源处挂上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
上述措施采取后应有人检查确认。
(3)空气置换凡用惰性气体置换过的设备,人罐前必须用空气置换惰性气体,并对罐内空气中的含氧量进行测定。
罐内动火作业除了罐内空气中的可燃气体含量符合动火规定外,氢含量应在18%~21%的范围。
若罐内介质有毒,还应测量罐内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
(4)罐外监护罐内作业一般应指派两人以上作罐外监护。
监护人应了解介质的理化性能、毒性、中毒症状和火灾、爆炸情况;监护人应位于能经常看见作业罐内全部操作人员的位置,眼光不得离开操作人员;监护人除了向罐内作业人员递送工具、材料外,不得从事其他工作,更不准擅离岗位;发现罐内有异常时,立即召集急救人员,设法将罐内受害人员救出,监护人应从事罐外的急救工作;如果没有代理监护人,即使在非常时候,监护人也不得自己进入罐内;凡进入罐内抢救的人员,必须根据现场的情况配备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及安全带等防护用具。
决不允许不采取任何个人防护而冒险人罐救人。
(5)用电安全罐内作业照明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使安全电压在干燥的罐内不大于36V,在潮湿环境或密闭性好的金属容器内不大于12V;若有可燃性物质存在时,还应符合防爆要求。
悬吊引灯时不能使导线承受张力,必须用附属的吊具来悬吊;引灯的防护装置和电动工具的机架等金属部分应该用三芯软线或导线预先可靠接地。
(6)个人防护罐内作业前应使罐内及其周围环境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戴防毒面具人罐作业,这时防毒面具务必事先作严格检查,确保完好,并规定在罐内停留时间,严密监护,轮换作业;罐内空气中含氧量和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均符合安全规定时才能进行作业,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14926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二级单位或基层单位与施工单位现场安全负责人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和救护方法等,建立作业人与监护人有效可靠的联络方式。
2.在进入罐前,应切实做好工艺处理,所有与其相连的管线、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相连的设备进行吹扫、置换合格。
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盲板应挂牌标识。
3.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摘除保险或挂接地线,并在开关上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4.取样分析应有代表性、全面性。
设备容积较大时应对
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应保证设备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为合格;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为合格;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指标(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4h)。
设备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至少每隔4h取样复查一次,如有一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分析报告单应附在作业许可证存根上。
5.进入罐内作业应严格执行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能代替上述作业许可证,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6.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交验。
7.进入罐内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
进入罐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严禁带人容器内使用。
当作业环境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则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应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
8.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前,应先拟定紧急状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人员每次作业时间不宜过长,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9.为保证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方法,但严禁向内充氧气。
10.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可戴长管式面具、空气呼吸器等,但佩戴长管面具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
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有专人监护;11.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受限空间,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
12.以上措施如在作业期间发生异常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并达到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再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