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安海施工图说明书(总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书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安海镇地处晋江市西南部,是晋江市南北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以生产服装、食品和商贸为主导的城镇。但安海镇内区域交通干线尚未贯通,镇区对外联系不便,且区内道路功能混乱,造成不同性质的交通流空间上分布的混乱,特别是缺乏对外交通的合理疏导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区域内交通状况,适应未来交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今后与快速通道英林连接线连接,形成快速路交通网络,向北经龙狮路延伸至石狮,贯通滨海组团,形成滨海组团英林镇、龙湖镇与石狮市之间的便捷通道。所以,它的建成是实现晋江市“对外交通快速化、境内交通网络化”总目标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安海镇南环公路(县道X320)与乡道Y118交叉口的东侧(起点桩号K0+000),往南经庄头村,在庄头小学东侧与庄坑公路(乡道Y117)相交后,路线转向东南,经前蔡村、前林村、窑前村,在窑前村与坑边村的交界处与石东路(县道X325)相交,再经坑边村、联邦印染厂东侧止于赤店村西侧乡道Y126上(终点桩号K5+499.403)。路线全长5.499公里。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一)任务依据

(1)2009年12月28日,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达的“中标通知书”;

(2)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的《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勘察设计合同》;

(3)2010年3月26日,安海镇人民政府《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设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

(4)2010年5月11日,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与东石连接线路线交叉设计方案研讨会议纪要》(晋交[2010] 120号);

(5)2010年7月22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协调会会议纪要》;

(6)2010年7月27日,晋江市交通局《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晋交[2010] 179号);

(7)晋江市交通局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

(8)建设部、交通部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9)交通部部颁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二)测设经过

1、准备工作

2010年1月5日~1月20日,我院积极做好外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包括:召开各专业设计人员会议,明确其任务及组内分工;明确推荐线位,优化平面设计参数,使线形连续均衡。线位优化完成后,送分院领导及质量部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及时作了优化调整,并提供给各专业组;编制勘察设计工作计划;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准备外业设备等。

2、测设简况

2010年1月中旬,本项目路线平纵面设计报送分院质量部审查,经确认后,1月21日~2月6日,项目组进晋江工地开始现场踏勘,并走访晋江市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气象局、新奥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电力局、电信局、广电局、市政园林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部门,获取各项规划资料及沟通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走访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污水处理中心、安海镇自来水厂、安海镇广电站等部门获取地方资料和要求。

2月23日,项目组再次进场,进行外业调查。

3月24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张文节镇长主持召开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步设计协调

会。会议上,交通局及安海镇人民政府确认了我院推荐的安海东连接线平面线位,并确定进行一次定测,提前进行施工图设计。

3月25日,根据协调会会议纪要,安排对安海东连接线进行一次定测、外业调查。同时,进行施工图内业设计。由于本项目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设计过程中,各设计方案及时报与质量部审查、确认,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准确并节省时间。

5月6日,晋江市交通局组织召开了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与东石连接线路线交叉设计方案研讨会。会议确定由东石连接线采用跨线桥方式上跨安海东连接线,交叉处纵面设计由两个设计单位沟通协调。根据会议精神,安海东连接线纵断面设计报给东石连接线设计单位,经确认后,分别报给交通局及安海镇人民政府确认,施工图内业工作全面顺利展开。

5月中旬,设计成果经复核、组审、项目组审后,陆续送质量部审查。6月初完成出版。

3、测量工作情况

(1)人员设备

为了保证定测外业工作的质量和速度,本项目测量工作共投入人员11人。 主要投入的仪器设备见表1-1。

表1-1 测量主要设备表

(2)工作方法

安海东连接线路线控制测量及1:500带状地形图采用了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8°30´;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① 路线中桩测量

利用控制点成果,根据路线设计的中线理论坐标,采用GPS(RTK 1+1双频)或全站仪点放样功能逐点定位,同时测量放样点的高程。同时进行沿线控制点复测,从测量结果认为,所用控

制点精度良好,符合规范和施工要求。遇有河流、房屋等障碍时例外,但在手薄记录或中桩测量成果中注明。测量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第5.2.15条、5.2.16条的要求执行,具体见表1-2、表1-3。

表1-2 中桩桩位测量的限差要求

表1-3 曲线测量的限差

② 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测量时断面线在直线段与路线中线垂直,曲线路段与测点的切线垂直。测点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力求反映地形、地物的变化,并标注具有特征的地物、地貌等相关位置,并用测记法点绘、现场核对。施测宽度根据设计需要确定,且保证一边不小于50米范围。

横断面采用全站仪测量。沟底宽大于1米时用2点表示沟底;平地高差大于0.5米以地形特征点表示;测点点距不大于10米。精度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第5.2.20条执行,具体见表1-4。

表1-4 横断面测量的限差(m )

注:①l 为测点至线路中桩高程的水平距离(m )。

②h 为测点至线路中桩的高差(m )。

③ 沿线零星工程测量

被交路、河流、渠道等沿线零星工程测量,利用沿线控制点成果,以RTK 测量为主,索佳SET530、拓普康全站仪配合。

④ 检查验收

线路设计调查人员会同测量小组对野外的原始数据成果进行100%检查和实地核对,外业数据录入电脑正确性检查;纵、横断面与1:500地形图的一致性检查。中桩采用全站仪重复定位检查(抽查),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第5.2.26条要求执行,具体见表1-5。

表1-5 中桩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的限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