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汇总

合集下载

道路工程施工图纸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图纸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图纸说明一、施工图纸概述道路工程施工图纸是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文件,是工程施工组织的依据,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纸细部内容和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图纸的编制标准是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制,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图纸内容1. 总图总图是对整个工程的布局和整体情况进行展示的图纸,包括工程的位置、范围、主要技术参数等内容,是施工单位了解工程整体情况的重要依据。

2. 平面图平面图是对工程在水平面上的布局进行展示的图纸,包括道路的线型、宽度、坡度等内容,这是施工单位进行道路铺设的重要依据。

3. 纵断面图纵断面图是对道路在垂直方向上交通道路的布置进行展示的图纸,包括道路的高程、坡度、边坡、绿化带等内容,这是施工单位进行道路修整和排水的重要依据。

4. 剖面图剖面图是对工程的各部分构造进行展示的图纸,包括路基、路面、排水设施、交通标志等部分的构造和尺寸,这是施工单位进行道路施工和设施安装的重要依据。

5. 细部图细部图是对工程各部分重点细节进行展示的图纸,包括交叉口、排水口、桥梁、隧道等部分的构造和尺寸,这是施工单位进行关键部位施工的重要依据。

三、施工图纸注意事项1. 各类图纸之间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各图之间的衔接关系要清晰明了,确保施工单位能够准确理解图纸内容。

2. 施工图纸要与设计文件、规范标准等相关资料相互协调,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 施工图纸中应明确标注材料、尺寸、偏差等内容,保证施工单位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4. 施工图纸中应详细标注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工序、质量检测等内容,确保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

四、施工图纸的保存和使用1. 施工图纸应由设计单位归档保存,并定期进行备份和更新,以便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提供参考。

2.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认真阅读和理解施工图纸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组织。

3.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如有发现施工图纸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共同协商解决。

施工图设计道路说明1

施工图设计道路说明1

中山市坦洲镇环洲北路一期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道路工程设计一、概述拟建道路位于中山市坦洲镇第三工业区,为一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规划道路用地红线宽54m。

本次设计起点坐标X=2465700.023,Y=509849.105、终点坐标X=2466612.009,Y=511148.656(中山市统一坐标系统),道路起终点坐标全长1587.619米。

但本次设计范围包含起终点交叉口,实际长度约为1767米。

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道路照明、道路绿化、交通工程等。

二、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中山市坦洲镇总体规划(2002-2020);2.业主提供环市北路规划红线;3.业主提供1:500环市北路测量图(不详尽);4.坦洲第三工业区第四期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图;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公路水泥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三、主要技术标准1、城市主干道Ⅰ级2、道路设计年限: 20a(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3、设计行车速度:60km/h;4、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单轴-双轮组荷载),设计年限30a。

标准轴数累计作用次数Ne(100--2000)×104。

四、平面设计本次道路设计中线,依据提供的规划道路中线不变,环洲北路一期道路工程依次与界狮北路、支路1、潭隆北路、支路2、环洲东北路相交,相交道路均为规划道路。

道路规划用地线宽54米。

五、纵断面设计根据坦洲第三工业区第四期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竖向规划图提供的各路口的控制标高,由于各路口相距400~500米,本次设计路口之间未设置变坡点,全线道路纵断面设计,最小纵坡(0.023%),最大纵坡(0.042%),路面排水采用锯齿形排水沟排水。

六、横断面设计横断面布置,在方案阶段与建设方已反复协商,拟定为:四块板型:中央分隔带宽10米,机动车道宽11m*2=22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带宽1.5m*2=3米,非机动车道宽4.5m*2=9米,人行道宽5m*2=10米,道路用地线为54米。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1初步设计批复及执行情况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针对本项目具体的特点,在规划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取得业主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通过。

针对方案设计阶段专家及业主方的意见,本项目在本次施工图设计中做出了如下修改:1、优化了路面结构设计、原路面病害处理设计及相关技术指标;2、补充了检测方案与原路面病害处理的对应关系;3、细化了加铺路面结构调平层的设置原则。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版);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2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2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22)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22);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22);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13)《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2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5)《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80-98);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3设计概要3.1工程范围、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利民路位于宜宾市南岸东区,为该片区内一条主要交通干道。

0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0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1 概述1.1 工程区位南川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兼有盆地和高原特点,拟建项目位于南川区大观镇新区,总面积87平方公里,近2.6万人口,15个行政村。

距南川城区18公里,距重庆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大观镇被重庆市列为“经济百强镇”,已纳入到重庆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大战略框架中。

水江镇位于南川东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城区26公里,分别与涪陵、武隆等区县接壤,进入乌江、长江航线,交通四通八达。

乐村通灵山产权式酒店工程位于水江镇,幅员面积233平方公里。

本项目位于水江镇乐村森林公园通灵山,是进入通灵山产权酒店的重要出入通道。

根据建设单位工作进度安排,结合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资料,我院于2014年4月完成了本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

1.2 设计依据(1)我院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2)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3)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地形图(4)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资料(中间成果资料)(5)其他相关资料1.3 设计遵循的规范(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4)《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50-078-2008) (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3)《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2 建设条件2.1 现状交通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乐村通灵山产权式酒店工程交通十分便利,距城区26公里,分别与涪陵、武隆等区县接壤,距乌江、长江航线仅80公里,川湘公路贯穿全境;渝湘高速公路在水江设有互通式立交出口;南涪铁路将穿越境内,并设有客站和货运站;南涪高速公路也将起于水江。

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一、概述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位于滁州市城北,道路西起滁定路(现状省道311,桩号约K23+200),东至菱溪路(现状国道104,桩号约K1057+400),全长约6.1公里,红线宽50米,城市主干道。

本项目为滁州市道路规划中的骨架道路,道路两侧主要为工业用地、厂房以及部分居住商业用地等。

世纪大道为老路改造,现状道路路况差,通过现场踏勘、调查,结合路面弯沉检测报告及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将老路全部进行破除新建。

1.1任务依据(1)安徽省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在工程设计项目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2)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3)道路平纵横测绘资料;(4)滁州市世纪大道路面弯沉检测报告(安徽省路通公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13.04;(5)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至菱溪路段)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2013.04;(6)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路面状况调查评定报告;(7)琅琊新区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图;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及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1.3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50Km/h ;(3)标准横断面组成:2.5m沥青慢道++1.5m景观绿化带+5.0m非机动车道+2.5m机非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4m中央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0.25m 路缘带+2.5m机非分隔带+5.0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景观带+2.5m沥青慢道=50m;(4)道路横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采用1.5%,沥青慢道采用2.0%;(5)荷载标准:BZZ-100。

道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总阐明一、概述根据《昌南新城沿江南组团发展控制规划》(2023版),本项目是昌南新城沿江南组团发展片区旳一条主干路。

本项目重要是连接小蓝工业园区、昌南新城沿江南组团发展片区及象湖新城片区。

抚生路象湖新城段已修建至昌南大道,为打通昌南新城沿江南组团,本项目旳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

抚生路新建道路工程采用都市主干路设计原则,设计速度为50km/h,按红线宽46m,车道规模六快二慢。

路线采用规划线位,北起汇仁大道(不含交叉口,起点桩号K0+000,向南与规划一路、规划二路、规划三路、规划四路等道路相交,终于小蓝大道(含交叉口,终点桩号K1+950),路线全长1950m。

全线共与6条横向道路相交,均为平面交叉。

本工程为新建工程,重要包括道路、桥涵、排水、交通、电力、照明、通信工程等。

本册为道路工程。

二、设计根据与设计规范2.1、设计根据及基础资料1)设计委托函(南昌县城镇规划建设局)2023.22)《昌南新城沿江南组团发展控制规划》(南昌市都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2023.043)南昌县抚生路(汇仁大道~南外环)新建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汇报(江西省物化探地址工程勘察院) 2023.06.114)抚生路道路地形纵、横断面测量成果(含电子文献)(江西地勘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2023.05.13 5)南昌县抚生路(汇仁大道~芳湖路)提高改造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企业)2023.106)南昌县小蓝大道(西延段)工程初步设计(中国瑞林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企业)2023.57)其他国家、部委、地方颁布旳法律、法规、规范等。

2.2、采用和参照旳设计规范及原则1)《都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23)2)《都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23)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23)4)《都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23)5)《都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23)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23)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IG D50-2023)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23)9)《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23)10)《都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23)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3)12)江西省地方原则《公路填砂路基施工技术规范》(DB36T655-2023)13)《工程建设原则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23年版)1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献编制深度规定(2023年版)》(住房城镇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三、设计原则1、道路等级:都市主干路2、设计速度:主行车道设计速度50km/h、辅道设计时速30 km/h。

S1-1 道路施工图说明(和谐路)

S1-1 道路施工图说明(和谐路)

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和谐路位于辛集市北部,本项目北起锦绣街,南至古城大街,全长0.373Km。

根据辛集市规划,本项目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横断面为一块板形式。

本项目设计图纸共分为四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排水工程,第三册交通工程,第四册照明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

二、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工程验收标准及技术标准2.1、设计依据1.建设方提供的本工程规划红线图及相关资料2.2、采用及参考的主要规范及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2.3、技术标准设计标准: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a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荷载(kN):BZZ-100,一个车道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1x106地震基本烈度: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压实标准:重型压实标准2.4、坐标及高程坐标系为国家80坐标系,85国家黄海高程基准。

三、设计概要3.1、工程范围、工程规模、主要工程内容和谐路道路工程,起点坐标(X=4203167.912,Y=607359.811),桩号为K0+000,终点坐标(X=4202794.871,Y=607363.528),桩号为K0+373.059,道路全长373.059m,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0m,按照辛集市规划,采用城市支路标准新建,采用一块板形式,双向两车道设计,设计车速30Km/h。

01道路施工图说明

01道路施工图说明

xx区xx路(xx路~xx路)建设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xx市总体规划及路网规划;2)xx、人民东路北片控规;3)xx路规划依据图;4)xx市规划管理局下达的xx路规划设计要点;5)枫林路道路施工图、咸嘉湖路施工图;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JJ193-2012);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50-2004);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JJ169-2012);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4)《xx市绿色道路设计导则》(试行);15)xx市城市道路桥梁精细化设计指导意见16)xx市规划勘查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测量资料17)中国有色金属xx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xx路(xx路-xx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中间资料》二、基本概况:1、现状xx路是xx区xx村片范围内的一条南北向城市次干路,本次设计段北起xx路,南至xx路,全长0.6公里,规划路幅宽度为26m。

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拟建xx路道路现状为一条4—5m宽砂石路,局部为水泥硬化。

沿线地势比较平坦、地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达最大不超过2.5米。

本片区地势平坦。

道路沿线居民住建筑物主要为低层建筑,房屋结构简单。

道路经过区域多为仓库、棚屋、民房、货场以及施工地等。

片区内现有主要道路有:xx路、xx路、xx路等道路。

其中道路起点处xx路(现称做浏阳河大道)以及终点处xx路(现称做晚报大道)均已建成通车2、地质情况根据本次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内埋藏地层有人工填土、植物层,第四系冲积粉质粘土、粉土、圆砾,第四系残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砾岩,其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描述如下:2.1人工填土(Q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属杂填土,褐灰、灰黑色,主要由粘性土混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及块石等组成,硬杂质含量20~45%,新近堆填而成,呈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未完成自重固结。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1工程规模、建设范围本项目为镇镇隆十字路口南端道路工程,路线长度为573。

207米,道路红线宽度为50米。

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路幅采用三幅路形式,主车道划分为双向六车道。

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

二、设计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96-200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市政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QJ/T91-200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94D101-5)《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城市道路照明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01)三、道路工程设计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一、概述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位于滁州市城北,道路西起滁定路(现状省道311,桩号约K23+200),东至菱溪路(现状国道104,桩号约K1057+400),全长约6.1公里,红线宽50米,城市主干道。

本项目为滁州市道路规划中的骨架道路,道路两侧主要为工业用地、厂房以及部分居住商业用地等。

世纪大道为老路改造,现状道路路况差,通过现场踏勘、调查,结合路面弯沉检测报告及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将老路全部进行破除新建。

1.1任务依据(1)安徽省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在工程设计项目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2)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3)道路平纵横测绘资料;(4)滁州市世纪大道路面弯沉检测报告(安徽省路通公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13.04;(5)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至菱溪路段)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2013.04;(6)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路面状况调查评定报告;(7)琅琊新区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图;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及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1.3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50Km/h ;(3)标准横断面组成:2.5m沥青慢道++1.5m景观绿化带+5.0m非机动车道+2.5m机非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4m中央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 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2.5m机非分隔带+5.0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景观带+2.5m沥青慢道=50m;(4)道路横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采用1.5%,沥青慢道采用2.0%;(5)荷载标准:BZZ-10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二、建设环境概况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位于滁州市琅琊区,道路沿线地形主要为农田与村庄,道路工程范围内有若干水塘沟渠等现状水系。

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滁州市北部郊区,场地地形高差大,孔口标高在14.43~32.70米之间(黄海高程系,由设计院提供)。

所处地貌类型以波状平原、丘陵坡地为主。

2.2气象、水文1、气候滁州市的沿淮地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

场地经过地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步、雨量适中、梅雨明显、冬寒夏热、春秋温和、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同时,由于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常有低温、大风、暴雨、冰雹、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交替出现。

全市平均气温15℃上下,全年中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2℃,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7.4-27.9℃之间。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079-2269小时,平均霜期在144-157天之间。

场地自然区划为,Ⅳ2江淮丘陵、山地润湿区。

2、水文场地地表水为附近沟、河、塘所蓄积的水,其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上游河流径流补给。

2.3地质构造根据安徽省区域地质,滁州市位于郯庐断裂(郯城—庐江断裂)带上张八岭隆起东侧边界上的滁州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系,具体年龄为132~116Ma,岩浆具有多期喷发的特点。

该岩浆活动中132Ma的喷发年龄是郯庐断裂带上同期钙碱性岩浆最早出现的时间,代表了该断裂带上岩石圈伸展运动的开始时间。

尽管滁州火山岩在构造位置上属于扬子克拉通,但岩浆岩中的古老锆石指示岩浆来源于古老的华北克拉通。

勘察区基岩构造单元属扬子克拉通。

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陆相冲洪积粉质粘土等松散沉积层,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砂岩。

场地经过区域无活动断裂,区域稳定。

2.4沿线工程地质条件2.4.1地层岩性及分布根据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室内试验,将经过场地建设影响范围内的地层自上而下叙述如下:①层填土(Q4ml)——杂色,松散,稍湿~湿;世纪大道老路基表层为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厚度为0.3~0.8m,下部为砂石垫层;老路两侧以杂填土为主,局部路段为耕植土。

该层分布广泛,层厚一般在0.20~7.60m之间,层底标高11.53~32.30m。

静力触探Ps平均值为1.53Mpa。

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pl)——灰黑、灰褐色,湿,流~软塑,含有少量腐殖质,有臭味,局部夹有薄层可塑粉质粘土。

该层局部分布,层厚一般在0.60~12.60m之间,层顶埋深0.20~7.60m,层顶标高11.53~20.40m。

静力触探Ps平均值为1.14Mpa。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为4.7击。

③层粉质粘土(Q4al+pl)——青灰、灰黄、灰褐色,稍湿,可~硬塑,含少量铁锰结核。

该层局部分布,层厚一般在0.50~9.30m之间,层顶埋深0.20~19.60m,层顶标高-0.40~32.30m。

静力触探Ps平均值为3.53Mpa。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为15.4击。

④层泥质砂岩(K)——棕红、紫红色,强风化,组成矿物基本已风化难辨,可见绢云母,结构中密~密实、呈泥质砂土状,局部含有较多碎石及中风化碎块。

层顶埋深0.50~15.00m,层顶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高程4.60~24.54m,层厚2.10~2.80m。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为42.0击。

⑤层泥质砂岩(K)——棕红、紫红色,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等砂粒清晰,泥钙质胶结,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fr)经验值为2.0MPa,岩石坚硬程度。

层顶埋深2.10~18.00m,层顶高程2.20~11.64m。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

通过对勘察场区各工程地质层岩土参数的统计,并结合野外鉴定和该地区已取得的成熟经验求得各工程地质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0)及压缩模量建议值(Es)见下表:工程地质层号地层名称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0 (kPa)压缩模量建议值Es(MPa)①填土压缩性高,不做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②淤泥质粉质粘土100 3.5③粉质粘土220 9.8④强风化泥质砂岩340 15*⑤中风化泥质砂岩800 压缩性微小2.4.2地下水条件根据区域资料和本次勘察结果料,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分布于填土及粉质粘土中的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主要向河流、沟谷等低洼处排泄,其次是人工开采。

拟建场地地下水的年水位变幅在0.5m左右。

勘探期间测得的地下水位埋深情况见表:稳定水位情况数据个数稳定水位埋深最小值(m)稳定水位埋深最大值(m)稳定水位埋深平均值(m)稳定水位标高最小值(m)稳定水位标高最大值(m)稳定水位标高平均值(m)11 1.10 2.60 1.96 15.40 30.00 19.36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对周围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我单位以往附近场地勘察经验资料分析,地下水及地下水位以上土对砼结构和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2.4.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拟建工程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图2-1安徽省地震峰值加速度三、道路工程设计3.1 平面设计世纪大道位于滁州市区北部,呈东西走向,西起滁定路,东至菱溪路,全长约6.1公里。

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50米,设计时速50km/h。

本次设计世纪大道为老路改造工程,道路中心线根据现状道路轴线拟合而成。

道路全线路面板块破损严重,经我院设计人员调查统计并委托相关检测单位检测后,设计采取全线破除新建。

沿线桥涵除桩号K5+006.686处老桥破除新建外,其余均采用大桥整修、小桥拼宽处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根据世纪大道道路等级,尽量减少中央分隔带开口及沿线道口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故在平面设计时,在进入交叉口前约百米处压缩中央分隔带设置调头车道,为单侧车辆提供较好的通达性。

通过现场实地调查,现状世纪大道设有公共交通站台,本次设计时,结合现状公交站台位置及全线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和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分布,共布设6对港湾式公交站台,站台在交叉口处与出口车道一体化进行设计。

施工时,站台布设的具体位置应报送当地公交部门确认。

道路北侧清流河大桥桥东至菱溪路段,在非机动车道边线与人行道间有35KV高压杆线,与建设单位沟通后原则上尽量避免杆线对非机动车流的干扰,调整交叉口拓宽车道与公交站台位置以避让杆线。

道路在跨铁路桥、清流河大桥桥头两端,采用路基50米等宽布置,沥青慢道与非机动车道通过桥头50米渐变段与大桥衔接,人行道边线与路基顶面边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域一方面便于施工时机械施工,一方面,三角区域的绿化防护也有效的保护行人安全。

道路轴线具体线形指标详见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表3-1平面主要技术指标带+2.5米沥青慢道=4米绿道进行设计,其中桩号K2+078.164+K3+847.607段,为保留该路段南侧现状杨树林,将非机动车道与绿道线形一并进行调整改线。

3.2 纵断面设计3.2.1纵面设计控制因素拟合现状老路路面,以中央分隔带边缘路面顶高程为准,优化道路纵断面线形指标。

3.2.2纵断面设计设置原则①纵断面设计参照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②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③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④做好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避免不适当的组合。

3.2.3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标高: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以中央分隔带边缘为设计高程(沥青路面顶标高)。

道路纵断面以拟合现状水泥路面进行纵断面,同时结合相关规范予以优化。

起点搭接滁定路现状高程,终点搭接菱溪路现状高程。

表3-2 纵面主要技术指标本次设计原则上按设计时速为50km/h标准设计,根据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纵坡技术指标尽可能采用高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