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二单元的“解决问题”部分。
具体章节包括:1. 比较物体的大小;2. 认识数字4、5;3. 数的组成和分解;4.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认识数字4、5,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认识数字4、5,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主要是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的大小。
2. 例题讲解:我会以数字卡片为例,向学生讲解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以及如何进行数字的组成和分解。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 加减法实际应用: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物体,尝试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2. 数字4、5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家后,用数字卡片进行练习,加深对数字4、5的认识。
3. 数的组成和分解:请同学们回家后,用数字卡片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练习。
4.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请同学们回家后,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及时进行反思,看学生对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数字4、5的认识、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2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2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7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
圈一圈。
B、数的组成。
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
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
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圈一圈:能穿5串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检测: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解答正确。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 解决问题
4 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第20~21页例5、例6)二、教学目标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3.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重点:1.能从已知条件中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
2.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4-5=10+10=13-4=15-7-7=12-8=11-6=13-13=16+4-9=13+6=15-7=17-9=4+13-8=13-6=5+7=16+3=-5+5=(2)在里填上“>”“<”或“=”。
16132019717 1619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踢球吗?(喜欢)师:好!下面是小小和他的朋友们进行踢球比赛的情况,现在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能够帮他们解决吗?是怎样解决的呢?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20页例5。
(课件出示第20页例5情境图)(1)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很多小朋友在踢球)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①有16人来踢球。
②现在来了9人。
③我们队踢进了4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汇报: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还有几人没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师: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的?①用学具探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教案)
课前准备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1.看图解决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子?(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3)你能完整地说说图的意思。
(4)要求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解答?(5)还可以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反馈: 6+8=14(只) 5+9=14(只)(6)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用不同的算式来表示?6只灰兔子,8只白兔子,加起来14只左边5只兔子,右边9只兔子,加起来14只。
二、学习新知,明晰思路(一)出示图片,收集信息。
原来有多少个哨子?(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到前面边指边说吗?(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能到前面指一指哪些是原来的哨子吗?(3)你能完整地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吗?(4)可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二)集体交流,明晰思路。
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反馈:可以画图表示,每部分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要求的是哪部分?用手指一指。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明确:桌上原来的哨子的个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领走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列式计算:7+5=12(个)或5+7=12(个)(引导学生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老师领走的个数加剩下的个数等于原来的个数。
)2、指导写单位名称师:算式写好之后我们要在它的后面打上括号写上单位名称,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个)师:解决实际问题之后,要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题目问: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谁会回答?生:原来有12个哨子。
3.小结:求原来有多少,就是把剩下的和拿走的合起来,也用加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1.完成书上P98做一做。
原来有多少个鸡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3)你想怎样解答?(4)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明确:求原来有多少个鸡蛋,就是把已经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
)2.完成书上P100第5题。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20页,解决问题例5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与条件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解决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回顾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师: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看下图,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教师:怎么计算还有几只小鸡?你会解答吗?教师:你解答得正确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全面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1)收集信息。
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发线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信息。
想一想——让学生先想一想:题目中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由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摆一摆——将条件和问题制成的纸条。
让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条件放在一旁。
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教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是多余条件。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1)培养学生画图的意识,明确问题结构,帮助学生进行解答。
教师:你能把用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二)》课时教学设计
2.(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小丽做了7道题,对了6道题。小刚和小丽一共做了16道题,小刚做了多少道题?
3、△△△△△△△△△△△
还剩多少个△?
1.摆一摆。
2.画一画。
(1)学生活动。(指定1至2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
(2)交流汇报。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就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比多少”的问题,摆和画都不会有困难。摆和画的时候要注意一一对应。
借助动手操作和画图活动,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唤醒学生对于比较两个数多少的记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授课时间:
课型:
课时:第九课时
①情境与问题: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②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③思维与表达:借助画图等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比多少”问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
一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20例5,完成P20“做一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画图策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回顾经验1.课件出示习题。
口算。
(1)拿出口算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任指2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课件出示复习题。
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学情预设】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很容易列式解答。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先通过看图或文字,明确知道了哪些信息和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列式解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新课教学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20例5。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按步骤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发现问题。
师:要解决问题,首先进行第一步——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从图中会发现:①要做16把团扇;②4个人一起做;③我已经做了9把。
问题是:还要做几把?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知道了信息和问题,接着进行第二步——怎样解答?(板书)(1)分析题意,选择信息。
师:读一读,想一想,在这三个条件中(教师指着上面三个条件),哪两个条件是有联系的?要求“还要做几把”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学情预设】要求“还要做几把”与个数有关,与人数没有关系,因此“4个人一起做”是个多余条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人教版我教学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2单元,主题是“解决问题”。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重点则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练习本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然后,我会通过讲解一些例题,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问题的规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的关键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问题的解决过程。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的引入。
我会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如购物、计时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数学概念。
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给定的金额下,选择购买的物品,并计算出应找回的零钱。
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例题的讲解。
在讲解例题时,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步骤,让学生看到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例如,我会先让学生观察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展示如何运用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二)》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加减法问题的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思考和自我学习。
【教学内容】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二)》。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语言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熟练地了解加减法的使用方法,能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加减法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例如:爷爷给你1元钱,你买了一支铅笔,还剩下多少钱?妈妈给了你2元钱,你买了一份糖葫芦和一支冰棍,还剩下多少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加减法的含义和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1. 活动导入1)操练解决问题一中的加减法口诀。
2)询问学生最近在家里或者学校遇到什么加减法问题,让学生将问题说出来。
3)编写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用口算的方法解决。
示例:一盒糖果有8个,你吃掉了3个,这时还剩下几个?2. 新授课内容1)引入示例给学生出示一张照片,上面有一些水果,例如苹果、梨子、橙子、橘子等。
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如果有三个苹果和两个橙子,一共有几个水果?现在有两个苹果和三个梨子,一共有几个水果?2)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算术运算之一。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的和加起来,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的结果是差。
加法: 3 + 2 = 5,表示有3个东西和2个东西一共有5个东西。
减法:8 − 3 = 5,表示从8个东西中减去3个东西,还剩下5个东西。
3)演练加减法的习题编写一些有关加减法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口算的方式解答。
这些问题应该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并增加学习的乐趣。
示例:Tom 有6篮苹果,送给了3篮给朋友,请问 Tom 还有多少篮苹果?第一个小组拿到了9个奖章,他们一人拿了2个,还剩下几个奖章?3. 游戏巩固执行“麻将”游戏——学生用扑克牌,同桌的两个人抽两张牌,然后计算两张牌的和,交替给出计算结果,答错次数的人退出游戏,持续到只剩下一个人。
解决问题-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掌握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3.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问题解决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一)认识问题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的存在;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
(二)分析问题1.分析问题的条件和要求;2.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三)解决问题1.教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构思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验证答案1.通过算术运算或图形展示进行验证;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1.列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2.让学生感受问题带来的困扰和不确定性。
(二)自主探究1.分小组或合作探究;2.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总结并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讲授环节1.教授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教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巩固练习1.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解决实际问题;2.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心得。
(五)拓展延伸1.设计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究;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数学解题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通过讨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领,并且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研究实际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接下来,我将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课件电化手段多媒体教学导学过程教师个性化意见一、温故复查。
1.口算。
12—8 7+9 17—8l6—7 15—5 11+22.★★★★★★★★●●●●●★和●一共有多少个?3、△△△△△△△△△△△还剩多少个△?二、设问导读。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三、合作探究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想一想,摆一摆,读一读.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四、自我检测。
1.完成“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巩固训练.完成练习五第4题.师:观察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的图,用哪两个信息可以求出”藏起来几个人?”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5:有16人来踢,已经来了9人,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提出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练习二1~3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今天老师领你们去公园玩一玩好吗??(出示例3在公园游戏的情境图可以制成生动的动态画面,并有声音出示图中提供的文字信息。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内容丰富的动态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解决第一幅图中的问题①出示放大的第一幅图。
师:让我们先来解决“捉迷藏”图中的问题吧!怎样解决藏起来几个人的问题呢?②组织学生分组学习③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2、组织学生解决第二幅图中的问题。
①出示放大的第二幅图。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丢手绢”这幅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组织学生分组学习。
③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组织学生解决第三幅图中的问题。
①出示放大的第三幅图。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踢足球”这幅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组织学生分组学习。
③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了问题的产生、发展及解决的全过程。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方法应用1、出示做一做情境图。
学生观察画面中,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15只小鹿,跑了9只,还有几只?②共有15只小鹿,小河边有6只,跑了几只?③树上有17只小鸟,树上还剩7只,飞走了几只?选择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在投影上展示解答过程。
2、练习四第一题①投影出示第一题。
师: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自己解答这道题吗?②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8《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8《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2.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灵活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确定问题的关键信息。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相关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解决问题”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
1.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如加法、减法等。
2.学生通过例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3. 活动
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讨论。
4.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一些解决问题的作业。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
学效果。
八、拓展延伸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九、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激励学生继续学习。
以上为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8《解决问题》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利用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提出本课的问题,这样又针对性,不盲目,避免学生提出求和的问题。
在课堂中融入操作步骤,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找出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图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及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思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这一模型问题的能力。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用减法解决问题
1.揭示课题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什么数学信息?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不少跟数学有关的信息。那么需要我们求出什么呢?
师:像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分析问题
师:要求还有几人没来,如果把16根小棒表示16个人,能不能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师:在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踢进了4个”这个信息没用上呀?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小结:本题求的是“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和 “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没有关系,所以这个条件是多余的。以后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找到“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找到要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把不需要的条件给去掉。那么你们能用算式表示这一过程吗?
课堂练习
1.有15只鸭子,其中有9只黑鸭,游走了7只,还剩几只?
2.车上原来有13人,其中7人是男生,到站后下车4人,有多少女生?
3.
小红 ❀❀❀❀❀❀
小明 ❀❀❀❀❀❀❀❀❀❀❀❀❀
(1)小红比小明少几朵?
(2)小明比小红多几朵?
4.拍手
学生读题,然后找出多余的条件,并列出算式求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教会学生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要素,进行分析和求解。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素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3.教学工具:白板、彩色粉笔、玩具道具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自主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根据给定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3. 交流展示(15分钟)各小组派代表进行问题解答策略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4. 整合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对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七、扩展阅读如果有兴趣,可以阅读学科前沿杂志《数学通讯》,里面有很多关于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文章,可以进一步拓展你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9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构造加法计算表达(1以内)、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加法计算表达(1以内)。
2.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构造加法计算表达。
2.难点: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相关的课件,包括加法计算表达的图片和示例。
2.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素材:准备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该问题。
2. 学习1.引导学生构造加法计算表达。
2.讲解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示范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加法计算方法。
4. 拓展教师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加法计算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加法计算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构造加法计算表达和进行简单加法计算的方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加法计算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后的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改进,确保下次教学有所突破。
以上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计算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课(1)∣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课(1)∣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本教案中,我将详细阐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课 (1)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2单元,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1. 认识加减法;2. 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图,其中有3个苹果,然后又加入了2个苹果,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几个苹果。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例如,讲解2+3=5,32=1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例如,一组有5个苹果,另一组有3个苹果,让学生计算两组一共有几个苹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课 (1)2. 板书内容:加法:2+3=5减法:32=1实际问题:一组有5个苹果,另一组有3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 4+2=6,一共有6个苹果。
2. 73=4,还剩下4个橘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概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一)》教案教学目标:1. 懂得如何使用加法和减法符号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 能够用小学一年级数学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程书、活动用品(比如卡片、物品模型等)2. 课堂展示板、毛笔、板书3. 便于记录学生观察和问题解决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10分钟)小学生的数学教育的本质之一是在构建他们的数学思维。
在引入新知的阶段,我们要将孩子带入新的领域。
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加”和“减”的概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我们买了三个苹果,但是朋友又送来了两个,这时候我们该如何计算手中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出,提问孩子们:“我们知道什么是加法?”,“我们知道什么是减法?”然后,让孩子们试着写出加法和减法的符号。
2、教授新知(15分钟)在这些问题的引出之余,我们需要告诉结果应该如何得出,并且能够指出注意事项。
我可以拿两个苹果放在我们共同的篮子里。
这时,你们可以写下 2 + 3 = 5, 或者是 3 + 2 = 5这样的等式。
老师指出这些等式都等价,他们都有相同的结果 5。
在写下“2 + 3 = 5,”的同时,我们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是5呢?”有了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进一步教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它们。
假设我们有两个苹果,你吃了一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呢?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问题,就是: 2 - 1 = ,让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听到他们的答案后可以指出答案是正确的。
3、提供实际问题(25分钟)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让他们从这些问题中寻找答案并解决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一个游戏来辅助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不同数量的苹果分别放在相邻的框里,每个框里的苹果数量不同,让学生通过算术运算找到每个对应的数字,然后把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二)》教案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二)》教案教学目标•能够用加法解决两个数的问题。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加法解决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求和问题,例如:小明放了5个苹果,小红放了3个苹果,他们一共放了多少个苹果?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模型解释1.教师通过展示物品的图片或者物品本身,引导学生发现物品的数量可以通过加法来解决。
2.给学生讲解加法的概念,例如:加法是把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求它们的和的运算。
3.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例如:1 + 1 = 2、2 + 2 = 4 等。
解决问题1.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求和问题,例如:小明买了5个苹果,小红买了3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小明带了3个玻璃球,小红带了2个玻璃球,他们一共带了多少个玻璃球?2.分组让学生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2.小结加法的概念和运算。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看是否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是否有团队协作精神,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2.在下一次作业中给出一些类似的求和问题,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拓展1.演示加法表,让学生熟悉加法的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拓展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参考答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第20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情景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够分清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已知条件是多余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想一想,算一算。
6+5= 7+8= 8+4=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
2. 独立完成
13-9= 16-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集体订正,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体育节目?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热爱体育运动,一谈起体育运动,大多数同学都兴奋不已。
今天我们再次到运动会上去看一下比赛最激烈的足球比赛怎么样?
出示20页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还有几人没来?
二、探究新知。
1. 解决问题:还有几人没来?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还没有用上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这道题怎样列式呐?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用减法16-9.
师:那么你怎样计算呢?
先想一想,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利用学具摆的,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到展台展示。
2. 操作交流,解决问题。
方法1:从总数16中一个一个地圈,一共圈去9个,还剩7个,所以16-9=7.
方法2:把16分成10和6,10-9=1,1+6=7
方法3:……
方法4:……
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在解决这类题时,首先要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发现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找要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把有用的留下,最后列式解答。
三、巩固训练
1. 做游戏。
先摆出11~18等数字卡片,表示几位小朋友分别拥有的图书本数,四个同学分贝拿一张“-9”、“-8”、“-7”、“-6”的卡片,任意在某个数的前面停下,表示借9本书,同桌列式回答。
2. 2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把题目认真读一读,从中找出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再找出要解决的问题所需的条件,最后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用什么方法?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