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以生为本 教育观
以生为本教育观
“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是指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具体来说,“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
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质。
在实践中,“以生为本”的教育观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需求和
发展,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育者还应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成果,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超越自我。
总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这种教育观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供 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 的 自主学习创设 必要的心理条 件, 要善于营造 民主、 平等 、 和谐 的课 堂教学 气氛 , 让学生在这种健 康的心理气氛 中, 积极思 考, 敢于发表 自己独立 的见解。
保持一定 的距离。尤其是近代以来 , 由于科学知识和技术给人与社
会的生存 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科学知识与技术 的学习与掌握 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头等重要任务 , 甚至在有的时间有
的地方成为唯一的任务 。那么 , 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两个 , 一个是教师 的人格魅力 。
了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 育与生活
教育价值
主体性地位
在数学教学中 , 学生 的主体性 , 正确 的教育观, 发展 树立 把学生 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因为 ,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一经独立 , 变为学校教育 , 成为有计划 、 有
习数学的信 心。教 师要创造 性地运 用有 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
过程 中的系列教学 方法 , 激发 学生兴趣 , 动其积极性 , 调 给学 生提
另一个是来 自 数学本身 的魅力 。不可否认 , 教师情感 的重要作用 , 但兴趣更多来 自数学本身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 主要是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 、 引导、 指导 ,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思 维 的方法 , 教师在 教学过程 中要精心设计 问题 , 出一些 富有启发 提 性的问题 , 从而激 发起学生 的思维 , 大限度 地调 动学生 的积极性 最 和主动性 。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 中, 才能得
学生观的基本内涵
学生观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的观点和态度。
它包括以下基本内涵:
1. 教育主体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自身的主体权利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学生观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2. 全面发展:学生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道德、美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它认为学生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而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
3. 个体差异:学生观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特点。
它强调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4. 平等与公正:学生观追求教育的平等和公正。
它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不论其家庭背景、性别、种族等因素。
学生观强调教育的公正性,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
5. 成长与自我实现:学生观注重学生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它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学生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发展、个体差异、平等与公正以及成长与自我实现,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其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
主体教育要注意什么事项
主体教育要注意什么事项主体教育是一种强调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育理念。
在实施主体教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展开。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主体教育的核心,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性。
学生需要在学习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主动实践,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主体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领导力等。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和机会,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主体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习结果。
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效率等方面。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和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五、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主体教育的实施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生需要在安全、自由、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主体性。
教师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课堂氛围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主体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的价值观念
教育教学的价值观念
教育教学的价值观念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和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教学的价值观念:
1. 全面发展: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会和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2. 学生主体性: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他们的个性差异和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并主动探索。
3. 素质教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4. 人本主义: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并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需求。
5. 尊重差异: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包括文化、性别、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6. 效果导向:教育应该注重学习的结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7. 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
8. 社会责任感: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些价值观念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原则,可以引导教育者在实践中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主体性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主体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主体性教学的定义、原则、实践策略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主体性教学的定义与原则1. 定义主体性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2. 原则(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自主学习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合作学习原则: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4)探究学习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实践等方式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主体性教学的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1)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尊重学生主体 实施差异教学
尊重学生主体实施差异教学1. 引言1.1 什么是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是指尊重每个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权利和需求,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尊严。
学生主体性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重学生主体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潜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学生主体不仅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更包括对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的主导地位的尊重。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
尊重学生主体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实现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
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
1.2 什么是差异教学差异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不同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满足他们各自需求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得到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资源,以及灵活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
差异教学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通过差异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更有信心、动力和兴趣地参与学习。
差异教学既能够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差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有助于建立包容性的学习氛围,促进教育公平和多样化发展。
2. 正文2.1 尊重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尊重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认可。
尊重学生主体意味着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需求和能力,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
这是建立健康、积极的教学关系和环境的基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 引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的机会,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2.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具有不同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3.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包括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沟通、小组讨论、作业设计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包括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不应该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应该被鼓励主动思考、探索和创造。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5. 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包括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的机会。
学生应该被鼓励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项目设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例谈如何尊重学生主体性人格
主体性德育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即使是真诚的道歉,或者是完全善意又无私的帮助,也要首先征求学生的同意,更不用说具有道德绑架嫌疑的公开道歉。
一、主体性人格的内涵解析所谓主体性人格,主要是指作为主体所展现的本质特征及独特品质,具体可以呈现为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及创造性等形式。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和坚持素质教育路线,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发展,德育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受到了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在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层面看,主体性德育显得至关重要。
在德育培养视野下,主体性德育主要以学生健康成长及社会发展要求为根据,重点突出自主性、体验性、开放性及平等性特点。
平等性则是要求教师营造平等的引导和教学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切实发挥出学校德育的独特优势,保障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学生在主体性人格塑造中存在的问题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北校 王永平摘 要国之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历来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知识传导、创新与实践的重要平台。
而在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则应重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尤其是新的教育观认为,师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单元,应当坚持人格、价值及尊严上的平等关系,突出教学过程中互为主体的独特性,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者、促进者作用,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据此,注重对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研究,势必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而教师也应在其中发挥积极引导职能,切实保证为教学创设出更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主体性德育 教师角色转变 公开道歉例谈如何尊重学生主体性人格(一)重社会共性价值,轻个体个性价值从当前的教育工作来看,教师在实施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对社会贡献价值的投入,而以此取代了对学生个体性人格的关注。
比如北京残奥会上的一幕:轮椅击剑比赛,一位外国运动员从轮椅上摔了下来,一位工作人员赶忙跑过去扶他,可是,那位运动员的回答却是“NO,NO,NO!”工作人员一脸尴尬。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主动性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主动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主动性发展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意味着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发展空间;而发展学生主动性则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文将探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践方法。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发言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征求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教学决策中来。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要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并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有效沟通和协作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责任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堂提问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提问恰当,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之积极性,启发学生心智。
而要让课堂提问成功,我觉得要尊重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的主体性。
就此我想谈以下几点。
首先,要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提问氛围《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要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相对比较难了。
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知识、阅历、能力上与学生实实在在存在着不平等,这种优势往往容易滋生优越与自负,认为学生与我们不是平等的。
于是在提问中教师总觉得是我在出题目让你回答,我早已是“成竹在胸”,就等你说出我早已明了的答案了。
学生往往被看作是要进行适应的和被调整的人。
这样学生在教师面前也往往有一种威压感。
在这种不平等的、不民主的氛围中提问是不能很好进行的。
其实,我们老师应该认识到,一个学生,无论其知识多或少,也无论与教师相比有多大的差距,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在思考、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会有他自己的体验所在,总有自己的感悟所在,也总有自己的情感相伴随。
就这些而言,师生双方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
甚至是在与学生的提问交流中教师自己也可能得到提高。
教师有了这种心态,就能尊重每一位学生,赞美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才敢说,能说,说好。
其次,在问题的设计上要面对学生提问设计必须要目的明确。
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有检查性提问、巩固性提问、总结性提问、提示性提问和暗示性提问等几个方面,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
关爱与尊重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前提论文
关爱与尊重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实施epd项目,贯彻“主体探究—综合渗透”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主体研究—合作体验”的课外活动模式,前提是老师要对学生充满师爱,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心灵,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大家知道,我们的学生,都是高考落榜生,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差或者不爱学习、受人歧视的学生,他们几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丧失了自信心,只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吊儿郎当”“破罐子破摔”。
对此,我们当老师的,如果不去关爱学生,体谅学生的心情,照顾学生的心理,关心学生的生活,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动辄就训斥、讽刺学生,到头来只能是适得其反,学生越是厌恶学习、调皮捣蛋,甚至会发展到与老师对着干。
面对这些学生,我们做老师的就应该认真反思,从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中寻找答案。
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也进行过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点成效。
这就是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师爱,通过爱的教育与学生沟通,进而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以和蔼的语言、亲近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样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改变原来的心态。
渐渐地在课堂上就会有些收敛,自觉不自觉地拿起书本,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
如高二家电班的学生普遍厌学,个性还都比较强,他们扰乱纪律,还不让老师制止。
我当初就对他们进行过训斥,学生当时虽然没做声,但老是满脸怒气地盯着我不服气,后来简直发展到“不服管教”。
于是我琢磨着变换了一种管理方法。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失时机地鼓励、表扬学生。
当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某一方面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与鼓励时,学习的信心更足,自觉性增强,课堂上看书学习时要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勇于回答,且善于争论问题。
最后,教师要营造民族平等的课堂气氛,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是师生的,特别是学生的“群言堂”,教师应走下“讲台”,深入学生、接近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自主尝试”教学: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师 们 存 疑 的 比较 多 。事 实 上 , 生 可 以 做 点 摘 记 , 学梳 理 一些 问 题 。初 中语 文 王 素 芬 教 师 的 做 法 是 , 求 学 要 生 “ 读 一 篇 课 文 后 , 少 提 出两 个 问 题 ” 事 实 上 , 初 至 。
学 生 寻 找 问 题 的 过 程 ,就 是 一 个 深 度 阅 读 的 积 极 思
‘ ‘ 自主誊试" 教学 : 重学 生学 习晌主 傩性 尊
林 炳 伟
( 州 市教 育局教 研 室, 衢 浙江 衢 州 3 4 0 ) 2 0 2
摘 要 : 于“ 学 定 教 ” 基 以 的教 学理 念 , 者 在 实 践 中探 索 “ 作 目标 导 向 , 自主 尝 试 , 势利 导 , 时巩 因 及 固” 个 环 节 的 自主 尝试 教 学模 式 , 四 以求课 堂 教 学“ 负 高质 ” 实 效 。 轻 之
教学 ” 革之 初 , 老师 反 映学生 的落后 面增 大 , 改 有 产 生 为 难 情 绪 。经 过 调 查 分 析 , 们 发 现 那 几 个 做 得 比 我 较 好 的教 师 , 科 平 均 分 确 实 下 降 了 , 尖 子 生 的 人 学 但
南 ” 进 行 有 目的 地 看 书 , 读 文 本 。 在 此 ,指 南 ” , 阅 “ 质 量 的高低 , 接影响着“ 书 ” 直 看 的效 果 。 第 二 步 : 练 是 学 生 在 自主 看 书 、 读 的基 础 练 阅 上 , 行 独 立 的 演 练 、 记 等 。这 是 三 步 曲 中 最 重 要 进 笔 的 一 步 , 为 学 生 的尝 试 主要 就 体 现在 这 一 过 程 。当 因
体 现 了学 生 学 习 的 主体 性 。结 合 教 改 实 践 , 不 揣 冒 我 昧 . 段力 佩 先生 立 足学 生 活动 的 “ 读 、 议 、 把 读 议 练 练 ” 来 , 整 成 “ 读 — — 练 练 — — 议 议 ” 以 此 作 拿 调 读 ,
尊重学生主体性多元评价促发展
尊重学生主体性多元评价促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确立的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及评价手段,改变原先过于关注结果的评价方式,以学生的主体发展出发,倡导对学生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要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教学中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一、尊重学生个性,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师生间平等互动、民主和谐的关系,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健康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影响学生,教师的语言、神态、动作要具有亲和力,注意倾听学生发言。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每个问题,学生都可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像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学生有了被重视感,便能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
在活动中,教师可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交流问题、摆弄学具,与学生建立一种互动的合作学习情境。
教师与学生保持了在情感、心灵上的平等交流,构建起语文课堂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关系处于一种无拘无束、平等民主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教师才能多方位地了解学生情况以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中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视其1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学生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
在新的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侧重于对知识的评价,还要涉及学生认知的发展、学习活动的内容、语言形式、思维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1、态度、情感、兴趣。
教师要注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端正明确的态度,健康积极的情感,看学生是否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抱有积极的态度。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一、学生主体性1.尊重学生个性:在教育管理中,应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进行引导和帮助。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培养学生的自主决策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深入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全人教育1.培养综合素质:在教育管理中,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团队合作、领导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2.推崇全面教育:鼓励学生不仅在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也倡导跨学科学习,掌握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
3.提倡多元化发展: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和尝试,包括社团活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
三、终身学习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素养。
2.提倡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学生将学习贯穿于整个人生,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3.强化继续教育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和推广继续教育的理念和机会,帮助学生认识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
四、民主管理1.学生参与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事务,如学生会、学生代表大会等,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能力。
2.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原则:在管理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中得到公正的对待。
3.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渠道,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服务为本1.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服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活动和服务,满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同需求。
2.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住宿条件改善、就业指导等,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和压力。
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一、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 尊重学生原则在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差异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原则之一。
尊重学生原则要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 正面教育原则正面教育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3. 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逐步深入地进行教育。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 知行统一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5. 集体教育原则集体教育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该通过集体活动、团队项目等形式,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6. 家校合作原则家校合作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应该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和需求,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
二、中学德育的方法和途径1. 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日记、自评表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
2. 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介绍优秀人物事迹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优秀品质和行为。
教师可以邀请优秀人物来校演讲、展示优秀作品等途径进行榜样示范。
德育方法优化组合的三项基本原则
德育方法优化组合的三项基本原则
德育方法的优化组合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德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德育方法的优化组合中,应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1、尊重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在选择和组合德育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差异,确保德育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在德育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我教育。
2、全面性原则:德育工作具有复杂性,涉及多个方面和层次。
因此,在优化组合德育方法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德育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力求涵盖德育目标的各个方面。
同时,要注重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确保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实效性原则:德育方法的优化组合应以实际效果为导向,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在选择和组合德育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以及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影响。
同时,要关注德育方法的创新性和时代性,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方法和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三项原则,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掌握先进的德育方法和技术。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德育方法的优化组合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遵循尊重学生主体性、全面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就的。
”针对五年级学生特点:五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崛起,有自己的想法,渴望被尊重被理解我们小组成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素贤:一切教育以孩子的天性出发,引导式教学是最科学的方法伟娟:不要总想着要去改变别人,接受他,帮助他,让他做最好的自己梁臣:教育应当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月燕: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张宇:用爱陪伴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雪婷: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晓莉:把不同的孩子教好,热爱每一个学生........欢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就的。
”经过一番讨论后我们发现不同的教育理念中有又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尊重学生”于是我们小组提出教育民主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一致认为组员欢欢的教育理念简单明了地传递出这样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就的。
”“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是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
这实际是在提倡一种“教育民主”,也就是把教育过程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波、自由自主地发展,消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形象,尊重学生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学生民主意识与参与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要以真情打动学生,做学生的知心的朋友,时刻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学生需要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而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发展空间。
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应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发展的道路。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第21卷第2期20嘴年6月潍坊教育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0F W蚴G E D I I cA.110N A L coⅡEG E vd.21N0.2J un.2008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马爱文(青州第一中学,山东青州262500)摘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笔者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学习主体性;阅读教学;提问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实施中,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深刻理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内涵,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种种原因,也有部分教师并没有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放在应有的高度,从而制约了学生身心的发展。
请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某网站报道:一位老师上了一节全区的公开课,讲课的内容是课文《万卡》。
讲课中。
老师设计了“表情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并且指定由班上的六名同学来朗读。
有一个学生叫李京京,他因为嗓子沙哑得厉害,没被老师选上。
但李京京很希望能朗读一段,此时,李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而此时的程老师干脆回答:“不行。
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我们可以想像此时李京京心中的失落与悲伤。
然而,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司空见惯的。
这一现象说明,某些教师对学生主体性不尊重,对学生的人格不尊重。
我们知道,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性的生命体,他们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思想、兴趣、追求,渴望获得肯定、表扬,渴望成功的体验。
他们的主体性和人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应得到充分地尊重。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含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应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教”落实到学生的“学”上,全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紊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提出,教师要注重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由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不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有效教学就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为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在教《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课中,因为本课的重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情况,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说一说身边的历史,我觉得这样才真正体现课改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不但使学生对本知识点加深了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